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315.50KB ,
资源ID:28018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8018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德阳市2020届高三历史二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德阳市2020届高三历史二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四川省德阳市2020届高三历史二诊考试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1.夏、商两朝,“天命”“天罚”思想盛行于世;西周提出了“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口号和“明德慎罚”的思想;春秋战国“非杨即墨”;从秦朝法家学说大行其道,到汉朝中期“引经入狱”。这一变化历程从本质上反映了A. 古代社会形态缓慢演进B. 古代法制思想的流变C. 神权政治转向官僚政治D. 德治具有久远的传统【答案】B【解析】【详解】从商夏商的“天命”“天罚”到秦朝的法家思想,再到汉代的“引经入狱”,体现了古代中国法治思想的演变过程,B正确;商周思想不同,但是属于同一社会形态,秦汉也一样,都属于封建社会,排除A;题干未体现出官僚政治,

2、排除C;法家思想、“天命”“天罚”均不属于德治,排除D。2.如图是从战国到晚清时期的牛耕图据如图可知,中国古代A. 精耕细作的生产观念B. 民为邦本观念的传承C. 重农政策的渊源流长D. 农耕技术的发展缓慢【答案】D【解析】【详解】战国到晚清在农耕技术上未有本质上的改变,说明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D正确;精耕细作体现的是田间管理等内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民为邦本属于民本思想,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B;牛耕图未体现出政府政策属性,C排除。3.宋代另设“审官院”,分为东西两院,对官员进行考课铨注,东院负责文官,西院负责武官。又别置“三班院”,来铨衡内廷供奉及殿直官。据此可推知,宋代A. 机构办

3、事效率低下B. 选官方式发生变化C. 重文轻武名不符实D. 相权被进一步分化【答案】D【解析】【详解】审官院和三班院涵盖了整个官僚系统的铨衡,而宰相是百官之首,两院的设置是对相权的分化,D正确;题干主旨是官员考课,而非政府机构办事效率,排除A;考课不等于选官,B排除;东西院分别负责文武官员考课,这是职责划分,不存在轻重之分,故与重文轻武无关,排除C。4.乾隆五十年以后,红楼梦开始流传,此后更有续红楼梦后红楼梦红楼幻梦等近十种红楼梦系列书籍被刻印,“曼衍支离,不可究诘”。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A. 红学流派崛起B. 印刷技术革新C. 市民阶层壮大D. 文学形式单一【答案】C【解析】【详解】

4、红楼梦属于市民文学,其系列书籍广泛流传,说明市民阶层在不断壮大,C正确;红楼系列小说不属于研究著作,不能称为红学流派,排除A;清代在印刷技术方面并未有重大突破,排除B;红楼梦系列书籍出现只是一种文学形式,不能据此认为清朝只有一类文学形式,排除D。5.1868年进口棉布在通商口岸的未税口岸价和内地市场价格对比(单位:两)如表反映出当时中国A. 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 贸易中心发生转移C.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D. 国内统一市场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进口棉布在通商口岸价格和内地市场价格差距不大,说明当时对进口棉布征收的内地税较低,这不利于本国棉布销售,即关税并未保护起到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

5、映了半殖民地化的加深,A正确;题干与贸易中心无关,排除B;题干描述对象是进口棉布,未涉及民族工业,排除C;国内统一市场在古代大一统王朝时期就已经形成,排除D。6.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革命派几乎不注意此事,改良派反应也不热烈,甚至保守派都未表现出太多不满,农村地区的下层读书人虽然悲愤,却也无可奈何。这反映出当时A. 传统价值观念崩溃B. 公民意识尚未觉醒C. 新式教育体系成型D. 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答案】D【解析】【详解】废除科举制是重大的政治改革举措,但是在清末并未引起较大反应,说明当时社会矛盾突出,不同的社会阶层关注点不同,D正确;A不符合史实,新文化运动时期矛头直指传统价值观,说

6、明1905年价值观念并未崩溃,排除;废除科举与公民意识无关,排除B;废除科举并不意味着新式教育体系成型,排除C。7.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制定方针要求加大宣传“解放区军队是人民的军队”。随后,中共报刊在报道中共军队收复失地时注重强调“解放者”的概念。1946年,中共军队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些做法旨在A. 调动民众参战的积极性B. 契合新的政治斗争需要C. 扭转解放战争不利局面D. 宣传民主革命的双重性【答案】B【解析】【详解】日本投降后,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中央在宣传中强调“解放者”概念,1946年,中共军队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些举措强调了中共在法理和舆论上正当

7、性,契合了新的政治斗争需要,B正确;日本投降后,国内民众希望和平,而“解放者”的概念也是在收复失地时所用,与调动民众参战积极性无关,排除A;收复失地本身说明解放战争有利局面向中共转向,排除C;中共举措与民主革命双重性无关,排除D。8.如表是在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古代史分期大讨论中影响最大的两种观点。这反映出当时西周封建说和战国封建说A. 官方意识形态影响学术研究B. “双百方针”没有得到贯彻C. 土地问题是史学研究的重点D. 古代史研究很难有统一观点【答案】A【解析】【详解】西周封建说中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上层建筑,战国说中的地主阶级等内容说明当时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对历史研究影响深刻,即官方意识

8、形态影响学术研究,A正确;古史分期中出现了不同学说,这种学术争鸣贯彻了双百方针,B正确;题干主旨是古史分期,而非土地问题,C偷换概念,排除;D表述错误,排除。9.从公元前400年起,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对法律进行一次审核,对提案人提出的有异议的法律条款进行讨论,并由选举产生的陪审员组成的专业立法委员会裁决。若裁决通过,公民大会也不能任意更改;如若提议失败,则提案人有可能受到严厉制裁。这一措施旨在A. 分割公民大会的立法权B. 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C. 维护法律执行的稳定性D. 防止公民权利的滥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雅典对法律的审核较为严格,一旦通过,则公民大会也不能更改。对提案人

9、的惩处使得提出异议的提案人在提议时有一定的顾虑,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法律的稳定性,C正确;对法律的审核是题干主旨,而审核法律并不代表分权,排除A;题干未涉及司法程序问题,排除B;措施针对的是法律的严谨性,而非公民权利的滥用,排除D。10.如图体现了16世纪法国学者布埃勒对“真正的人”的理解,从中可见人生存的四种层次分别是懒惰、贪婪、奢侈和美德,与石头、植物、有感性的马和理性的人相对应。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新教思想广泛传播B. 人文主义得到发展C. 生物进化论影响D. 个人私欲日益膨胀【答案】B【解析】【详解】布埃勒认为真正的人是具有理性和美德的,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B正确;16世纪宗教

10、改革刚刚兴起,尚未达到广泛传播程度,而且理性本身与新教思想相对,排除A;布埃勒对人的描述并不是按照生物进化过程描述的,排除C;通过题干无法判断当时社会风气中是否个人私欲泛滥,排除D。11.1919年,苏俄人民委员会规定科学家的最低工资为1200卢布,最高工资为4800卢布。同年,关于改善科学家状况还规定,供给科学家的口粮增加到500份,专家可以免去与自己业务无关的各种义务,如义务劳动和服兵役等。这些措施旨在A. 调动科学家建设国家的热情B. 配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 缩小不同阶层间的收入差距D. 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苏俄的做法是优待科学家,这有助于调动科学家建设国家的

11、热情,A正确;1919年尚未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B;对科学家的优待与缩小社会阶层收入差距无关,排除C;题干未涉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D。12.1953年,艾森豪威儿当选美国总统后,平衡预算,取消了战时对物价与工资的管制,将战时急剧增加的国家财产和国有企业廉价出售给私人垄断组织。这些做法A. 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B. 缓解了经济“滞胀”危机C. 体现了自由主义政策传统D. 导致了私人垄断资本膨胀【答案】C【解析】【详解】艾森豪威尔的做法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体现了自由主义政策传统,C正确;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潮流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强调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A;此时尚未发生“滞胀”危

12、机,排除B;这一时期主流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艾森豪威尔的做法不能导致私人垄断资本膨胀,排除D。第卷(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据统计,自霍乱于1817年由印度传入中国,清代中国共发生了4次霍乱大流行。尽管清代国家对霍乱等疫病的制度性救疗基本阙如,但越来越多的地方官府把日常性的疫病救疗纳入自身的职责范围。这一趋势到清末最终演变成国家在新政中,将自身的卫生和医疗职能明确和制度化。与官方相比,清代社会力量对霍乱的救疗更加积极主动。除了施医送药、祈神驱疫等传统活动,上海等地的乡贤和慈善机构还在外国势力的刺激下,成立了实行强制查验和隔离的防疫医院。国内医学人士也初步完成了中医

13、学对霍乱医理和疗法的探索,甚至有的医家已经认识到环境污染与霍乱的关系,对居所环境和用水卫生提出了要求。摘编自余新忠瘟疫下的社会拯救:中国近世重大疫情与社会反应研究等材料二 霍乱于1831年由印度传入英国后,英国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实行隔离措施,社会各界也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治疗方案,但效果甚微。18311832年霍乱以后,把霍乱与社会状况联系起来的观点逐渐被大多数英国人接受。18481849年霍乱期间,英国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成立了卫生总会负责改造城市卫生。然而,该措施并没有阻止18531854年霍乱的再次降临,反而因把城市污水肆意排入河流,加剧了霍乱的传播。1866年霍乱证明了斯诺医生关于霍乱病

14、菌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理论。据此,英国议会出台了1875年大公共卫生法和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切断了霍乱传播的途径。到19世纪末,英国霍乱防治的方法被接纳为国际预防措施的基础。摘编自毛利霞从隔离病人到治理环境:19世纪英国霍乱防治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国与英国霍乱防治方式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国与英国霍乱防治的共同意义。(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霍乱等疫病与工业文明的关系的认识。【答案】(1)不同之处:中国社会力量是霍乱防治的主体,英国政府在霍乱防治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的霍乱防治带有“救急”色彩,英国把霍乱防治纳入制度化、

15、法制化轨道(中国未形成系统的防治规范,英国形成了系统的防治规范标准且影响深远);中国的霍乱防治以治为主,英国注重防治并重;中国将传统中医作为主要疗法,英国以西医科学研究为理论支撑。(2)意义:救治生命,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生命安全;增强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有利于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促进了医学研究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公共卫生观念,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了国际合作和文明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3)认识:工业文明的发展既造成了环境污染又加强了世界联系,加速了霍乱等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工业文明的发展推动了医学和科技的进步,为霍乱等疫病的防治提供了条

16、件。(须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详解】(1)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与官方相比,清代社会力量对霍乱救疗更加积极主动。”可知,中国社会力量是霍乱防治的主体。根据材料“霍乱于1831年由印度传入英国后,英国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实行隔离措施可”可知,英国政府在霍乱防治中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材料一主旨可以看出,中国的霍乱防治带有“救急”色彩,根据材料二“18481849年霍乱期间,英国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成立了卫生总会负责改造城市卫生”可知,英国把霍乱防治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根据材料“与上海等地的乡贤和慈善机构还在外国势力的刺激下,成立了实行强制查验和隔离的防疫医院”可知,中国的霍乱

17、防治以治为主,根据材料“英国议会出台了1875年大公共卫生法和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切断了霍乱传播的途径”可知,英国注重防治并重;根据材料“国内医学人士也初步完成了中医学对霍乱医理和疗法的探索”可知,中国将传统中医作为主要疗法,根据材料“1866年霍乱证明了斯诺医生关于霍乱病菌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理论”可知,英国以西医科学研究为理论支撑。(2)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防治霍乱救治生命,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生命安全;根据材料“这一趋势到清末最终演变成国家在新政中,将自身的卫生和医疗职能明确和制度化”和“英国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成立了卫生总会负责改造城市卫生”可知,防治霍乱增强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

18、有利于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防治霍乱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材料“国内医学人士也初步完成了中医学对霍乱医理和疗法的探索,甚至有的医家已经认识到环境污染与霍乱的关系,对居所环境和用水卫生提出了要求。”和“英国议会出台了1875年大公共卫生法和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切断了霍乱传播的途径”可以得出,防治霍乱促进了医学研究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公共卫生观念,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根据材料“上海等地的乡贤和慈善机构还在外国势力的刺激下,成立了实行强制查验和隔离的防疫医院”和“到19世纪末,英国霍乱防治的方法被接纳为国际预防措施的基础”可知,防治霍乱促进了国

19、际合作和文明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3)认识:根据材料“18531854年霍乱的再次降临,反而因把城市污水肆意排入河流,加剧了霍乱的传播”和“自霍乱于1817年由印度传入中国,清代中国共发生了4次霍乱大流行”可知,工业文明的发展既造成了环境污染又加强了世界联系,加速了霍乱等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材料可知,英国防治霍乱是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发展基础之上的,即工业文明发展推动了医学和科技的进步,为霍乱等疫病的防治提供了条件。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分析研究历史上的经济变化,我们必须对总产出的决定因素进行更宽泛的分类。这种分类把任一时点的总产出及其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变化率想象成是人口、资

20、源、技术和社会制度的“混合”的作用。此分类可以建构成简单数学模型:Y=f(P,R,T,X)。其中,Y代表国民经济收入(或产出),P、R、T和X分别代表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制度。经济体中的人口、资源和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并且,这四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关联的、完全无法预见的。摘引自(美)龙多卡梅伦和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材料是某学者对世界经济史的解读。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任一点或整体)加以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认同类。观点:经济发展系由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制度决定的。评价:该观点是正确的。分析:

21、英国的圈地运动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使大量农民沦为雇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条件;英国拥有煤、铁、锡等自然资源,成为了工业文明起源于英国的原因之一;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手工工厂比较发达,分工较细,手工工人技术水平比较高,为机器的高 发明积累了经验;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为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总结:综上所述,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得益于充足的自由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手工技术的积累和民主的政治制度,说明经济发展系由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制度决定的。(学生亦可选取某一具体观点加以评析,如经济发展是由技术决定的;亦可在论证时,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展开分

22、析。)示例二修改类。观点:经济发展系由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制度决定的。评价:该观点具有片面性,还应该增加经济政策的因素。分析:近代早期,英国推行重商主义,鼓励手工工场发展,保护本国商业利益,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政府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凭借“炮舰外交”打开他国市场,满足了工业资产阶级拓展商品市场与贸易机会的需求,使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经济大萧条期间,胡佛总统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使美国经济跌入了谷底,而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继续实行凯恩斯主义,又陷入了“滞胀”危机,

23、到80年代,里根政府采用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使美国经济恢复并增长,率先走出了“滞胀”困境。总结:综上所述,近代以来不同时期英美等国推行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或发展。因此,经济政策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亦可增加外部环境等其它因素予以分析。)示例三否定类。观点:经济体中的人口、资源和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评价:该观点是错误的,违背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分析:以工业革命为例,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但圈地运动是欧洲市场羊毛和农产品价格利润刺激的结果,更是英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产物;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有助于煤铁等自然资源在不同部门间的合理

24、分配,这是蒸汽机应用于生产的直接结果;专利保护等法律制度刺激了英国人进行技术创新的热情,但其实质是在英国手工工场的生产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发生的,是英国生产力进步的直接表现。而且,英国君主立宪等制度的确立本身就是英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对上层建筑进行的根本性调整。总结:综上所述,材料中的观点夸大了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对经济基础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没有看到人口、资源等生产力要素,尤其是技术进步才是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最重要原因,违背了唯物史观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学生亦可从唯物史观对“四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关联的、完全无法预见的”

25、的观点进行评析。)【解析】【详解】首先要表明对材料观点的态度,即认同或者不认同。以认同为例。根据材料“任一时点的总产出及其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变化率想象成是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制度的混合的作用”提出观点:经济发展系由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制度决定的。评价:表明立场,该观点是正确的。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史实证明观点正确。可以列举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从圈地运动、英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工场手工业技术积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等角度,围绕上述因素对工业革命产生所起的作用展开论述。最后总结论证过程,回归论题,得出结论,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得益于充足的自由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手工技术的积累和民主

26、的政治制度,说明经济发展系由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制度决定的。15.材料 甲午战后,清廷进行军事改革,北方有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南方有张之洞的自强军。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裁汰绿营、防勇,精选士兵成立常备、续备等军。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总理练兵事务,各省设督练处。1904年,正式划定军制,1905年,统一全国新军编制为三十六镇;1906年,清政府改兵部为陆军部,统一指挥全国新军。1901年起,清廷在一些城市设立各种军事学堂,同时派大量留学生分赴英、法、德、日等国学习军事。由于知识分子的加入,使军队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军队的知识化程度也有所提高,不少新思想在军队内迅速传播。摘编自陈旭麓近代

27、中国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军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军制改革。【答案】(1)特点:具有被动性(受列强侵华推动和统治危机的刺激);具有延续性(自甲午战后到清末新政);具有阶段性(由新式军队建设到军制改革);具有主导性(由中央政府主导协调);具有侧重性(注重学习西方军制,建立军事教育体系,提高军队文化素质)。(2)评价:清末军事改革是为了维护满清的专制统治,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抵御外辱的能力;清末军事改革未能起到延续清朝统治的作用,部分新军接受了革命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甲

28、午战后,清廷进行军事改革,北方有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南方有张之洞的自强军”和“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裁汰绿营、防勇,精选士兵成立常备、续备等军”可知,清末的军制改革具有被动性,而且具有延续性(自甲午战后到清末新政);根据材料可知,从甲午战后编练新军、到“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再到“1904年,正式划定军制”,体现了改革具有阶段性;从军制改革的推动者来看,政府主导协调,具有主导性;根据材料“1901年起,清廷在一些城市设立各种军事学堂,同时派大量留学生分赴英、法、德、日等国学习军事”和“军队的知识化程度也有所提高”可知,改革注重学习西方军制,建立军事教育体系,提高军队文化素质,具有侧重性。

29、(2)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军制改革是在统治危机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清末军事改革是为了维护满清的专制统治,但从改革内容来看,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抵御外辱的能力;根据材料“由于知识分子的加入不少新思想在军队内迅速传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军事改革未能起到延续清朝统治的作用,部分新军接受了革命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16.材料 李广(?前119年),陇西人。文帝时,匈奴进扰萧关,李广“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景帝三年,吴楚七国叛乱,李广率部讨伐吴楚军,夺得敌军战旗,“显功名昌邑下”。李广驻守上郡时,曾率近百轻骑与匈奴数千骑遭遇,他布疑兵,进到

30、离匈奴二里才止步。匈奴“见广,以为诱骑,皆惊”,双方对峙至夜半,“胡皆引兵而去”。后李广转为边境多郡做太守,“皆以力战为名”,匈奴称呼他为“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李广待人宽厚和气不苛刻,治军及其简单省事,“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士卒自主快乐,“咸乐为之死”。武帝时,随卫青出击匈奴,因迷路失期被追责,自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摘编自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广的历史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描述李广的英雄形象。【答案】(1)贡献:抗击匈奴侵扰,缓解汉朝北部边患;平定七国之乱,维护国家统一;长期驻守边疆,

31、保卫人民生产生活。(2)形象:精于骑射;作战勇猛;足智多谋;宽厚仁义;治军有方;勇于担当;为官清廉。【解析】【详解】(1)贡献:根据材料“李广转为边境多郡做太守,皆以力战为名,匈奴称呼他为 飞将军 避之数岁,不敢入”可知,李广抗击匈奴侵扰,缓解汉朝北部边患;根据材料“景帝三年,吴楚七国叛乱,李广率部讨伐吴楚军,夺得敌军战旗”可知,李广平定七国之乱,维护国家统一;根据材料可知,李广长期驻守边疆,“匈奴称呼他为 飞将军 避之数岁,不敢入”,保卫人民生产生活。(2)形象:根据材料“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汉中郎”可得,精于骑射;根据材料“李广率部讨伐吴楚军,夺得敌军战旗”可知,李广作战勇猛;根据材料“布疑兵,进到离匈奴二里才止步。匈奴见广,以为诱骑,皆惊”可知,李广足智多谋;根据材料“李广待人宽厚和气不苛刻,治军及其简单省事”可知,李广宽厚仁义;根据材料“士卒自主快乐,咸乐为之死”可知,李广治军有方;根据材料“武帝时,随卫青出击匈奴,因迷路失期被追责,自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可知, 李广勇于担当;根据材料“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可知,李广为官清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