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47KB ,
资源ID:2799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999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配套训练: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达标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配套训练: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达标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单元达标检测卷(三)教师备用题库(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表述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C冯太皇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解析: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是孝文帝改革所具备的主观条件而不是客观背景。答案:D2据魏书文明皇后冯氏传记载:“(冯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由此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冯太后聪颖惠达B冯太后做事果断,具有雄

2、才大略C冯太后的“登尊极”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冯太后精通汉族文化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冯太后聪明、多智略,做事果断,由此引起“震动内外”的效果,从而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但是无法看出冯太后精通汉族文化。答案:D3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这表明孝文帝()A摒弃了鲜卑族的传统习俗B注重对汉文化的研习C改革了本族传统教育方式D重视推广先进的文化解析:题干信息只表明孝文帝酷爱汉族文化,但无法得出“摒弃鲜卑习俗”“改革教育方式”“推广先进文化”等信息,因此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B项正确。答案:B4他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

3、治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这一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A民族的融合B分裂走向统一C中央集权加强D经济重心南移解析:由材料中“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这一信息即可判断答案为A;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答案:A5据魏书目录序记载,北魏从立国到孝文帝时的二十余年中“爵无禄”,484年,孝文帝规定“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还规定“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孝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赋税制度B推行汉化政策C加强集权D整顿吏治解析:材料说明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从“爵无禄”到实行俸禄制;俸禄制施行后,严厉惩治贪赃者。这都是其整顿吏

4、治的重要表现。答案:D6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增调外帛二匹。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吏治清明B粮食产量增加C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要求D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析:从材料可知本题共涉及了孝文帝的两项改革措施:俸禄制和均田制,A仅是俸禄制的作用,B、C仅是均田制的作用,故排除;俸禄制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均田制规定国家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故选D。答案:D7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

5、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B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材料揭示的是北朝的改革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分析选项,A、C两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B项与史实不符;D项符合题意,所以选D项。答案:D8(公元499年,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卿等何为而违前诏?”这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最大的障碍

6、是()A人的传统观念B北魏中央官员不作为C洛阳的地理环境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解析:由材料信息“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说明人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阻碍了变法的实施,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A9孝文帝在位期间曾经把女儿嫁给范阳卢氏,这一做法最主要的意义是()A改鲜卑人为汉人B消灭鲜卑陋习C加速汉化过程D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解析:孝文帝通过婚姻的改变,把两族利益联系在一起,加速汉化进程以巩固统治。答案:C1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得到了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孝文帝个人改革态度坚决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BC

7、D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困难重重,主要的阻力来自鲜卑贵族,因此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用排除法可知应选C项。答案:C11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鲜卑民族服装B汉族民族服装C民族融合现象D北魏陶瓷业发展解析:A、B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只是表面现象。从文官俑服饰可以看出,他身穿披风长袍,头戴风帽,融合了鲜卑与汉族服饰,体现了民族融合。答案:C12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正确的是()A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C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D罢

8、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解析:阅读题干中所给的材料“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可知A、C、D三项的说法错误,因为由材料可知对三十岁以上和三十岁以下的官员是区别对待的,故本题选B项。答案:B13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国北方流行“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的谚语。这说明()A北方农民好逸恶劳,不愿意耕种较多的土地B均田制下平均分配土地扼杀了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C北方农民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功效D北方贫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解析:通过谚语“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即可看出当时人们追求少而精,“顷不比亩善”意思是如果不能悉心耕作

9、,种一顷地也不比一亩地上精耕细作的收入强。答案:C14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改革,但都促进了历史的发展。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A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B采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C是民族融合发展的产物D促进了社会性质的转变解析:A项只符合商鞅变法,B项与C项只符合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由游牧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转变。答案:D15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改革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改革要体现锐意

10、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辨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要注重结合改革措施的推行及改革的结果去分析。明显不符合孝文帝改革。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16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

11、秦集史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白寿彝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

12、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一“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信息概括回答。第(2)题,结合材料二“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信息概括回答。第(3)题,结合材料三“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信息概括回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从对外来文化态度及改革者角度谈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答案:

13、(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3)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

14、文帝下令改革庙号,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答案:(1)内容:改变拓跋珪时的做法,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尊崇“天子七庙”儒家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2)意义:改用汉族的庙号制度,加强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

15、政权封建化发展,有利于巩固北魏的统治;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北魏改革的结果,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但是改革也引起鲜卑上层贵族相当大的敌意,他们对皇帝偏爱汉人士族有所反感,对削弱鲜卑贵族势力有所不满,宫廷政变与阴谋绵延了三十年。到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东

16、魏延续十六年,西魏延续二十一年,演化为北齐、北周。其后,北周吞并了北齐,隋又代周,继而灭了南朝的最后王朝陈,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统一局面形成于隋,基础却奠定于魏。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影响。(6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的信息并结合统治者对汉族文化态度等概括答案。 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以及“改革也引起鲜卑上层贵族相当大的敌意,对削弱鲜卑贵族

17、势力有所不满”等信息来概括影响。答案:(1)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北魏统治者吸取前秦崩溃的教训,试图通过汉化来巩固统治;冯太后与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2)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汉化过急过快导致强烈反弹,导致统治阶级内部出现混乱与内斗。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遂迁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被称为北京。华林甫中国地名史话材料二迁居洛阳的鲜卑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

18、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三但是,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1)据材料一,归纳北魏迁都的过程及特点。北魏不断迁都的原因是什么?(2)列举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3)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的?解析:第(1)问,迁都过程及特点要依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其迁都原因要从内外两方面归纳概括。第(2)问属于再认再现基础知识,难度较小,依据所学史实回答即可。第(3)问,“影响”的作答要注意审题,注意限制语“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可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过程:由盛乐迁至平城,再迁至洛阳。特点:不断南迁。原因:北方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外来威胁严重;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统治中原地区的需要。(2)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3)影响:与汉族完全融合,历史上的鲜卑族最终消失。认识: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后,必然会被中原的文明所征服。这一过程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