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德阳中学、德阳五中2015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I卷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共48分。)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答案】D考点:宗法制和分封制。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嫡长子继承制的优
2、越性,故选D项。2“西方的历史是一部改恶从善的历史。中国的历史则是一部改善从恶的历史。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在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同意上述观点,那么你认为导致东西方差异的思想理论依据是A人文主义 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 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 存理灭欲 D因信称义 致良知 【答案】C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如何对待人性态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西方的“人文主义”是肯定人的价值,人的
3、尊严;中国的理学家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的是压抑人性,维护封建等级,为专制统治服务; “民贵君轻”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因信称义”是西方宗教改革提倡人有信仰的自由权利,与材料不符,排除ABD;因此选C。3下列关于察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成为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东汉中后期,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A B C D【答案】B考点:察举制。察举制并非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而是地方推举的制度;汉初布衣将相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战争的原因造成的;因此排除项,故选B。4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A中书门
4、下和政事堂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C三司和枢密院 D枢密院和提刑司【答案】B考点:宋朝的二府三司制。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宋朝的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三司指盐铁、度支、户部。所以选B。5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反映了朱熹的教育观念是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反对追求功名利禄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格物以致义理真谛【答案】C考点:朱熹的思想,此题是文言文的题干,且没有标点,解读需要仔细。材料主要意思是说“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因此
5、可以看出朱熹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故选C。6.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C利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答案】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政治制度。材料“官员在酒店吃喝重则轻则王公贵族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等说明宋朝时期注重对官员的约束以防止权力的滥用。分析选项, A、B、D三项表述过于绝对化,不够严谨,故排除。所以应选C7佛山梁氏家谱中记
6、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由此可见当时佛山 居民仍有宗法观念 铸造业兴盛 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居民重视风水A B C D 【答案】C考点: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材料中文字大体含义是明代宣德年间广东佛山铸造业兴盛,为了不影响宗庙祭祀和风水,从事铸造业的梁文慧与霍佛山将铸造地迁往他出,由此可以看出三项表述符合题意,项含义材料并未体现,故答案选C,A B D三项组合错误。8康熙三十九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由于包工头克扣
7、工钱罢工将近一年,最后是以清政府的司法介入暂告结束的。康熙五十四年踹匠再次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清政府以 “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这反映该历史时期A.罢工仅仅以经济目的为主 B.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C.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 D.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答案】D考点:古代农耕文明的变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踹匠会馆”是农耕文明的另类,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是农耕文明的附属物。建立“会馆“是个关键字眼说明罢工绝对不仅仅以经济目的为主,所以A.罢工仅仅以经济目的为主是
8、不能选的。B.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和古代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是矛盾的,所以不能选。 材料反映的是私人手工业,所以C.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当然不能选。 9.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000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上述现象从本质反映了 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B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D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答案】D考点:雅典民主政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9、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该材料的主旨是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在方式上的的死板性、呆板性,不灵活,方式的落后,当然这样的民主政治也终将被历史所淘汰,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也就具有了必然性,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10奥古斯都允许外出当兵的儿子,对他在服役期间取得的财物享有合法权利,如果该儿子在未立遗嘱的情况下死亡,其财产将转归其父。后来,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在其他各种公务部门服务时获取的财物。此外,对不是来源于父亲的财产,同样也允许儿子享有一定程度的利益。材料主要反映了罗马帝国A积极鼓励儿子离家外出当兵 B维护将士的合法财产C父子关系是法律关注的核心 D用法律来
10、调整财产权【答案】D考点:罗马法的特点。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他在服役期间取得的财物享有合法权利”“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在其他各种公务部门服务时获取的财物”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主要表明罗马帝国注重用法律来协调财产权的矛盾,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11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对下边表格中思想家的观点或名言,理解正确的是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古希腊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中国孔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普:肯定人的价值,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B苏:对理性的追求,是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
11、头C孔:强调民本思想,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D孟:主张民贵于君,对王权专制的明确否定【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的是启蒙思想家故A应排除;孔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孟子并不否定专制王权,只是希望统治者注意爱惜民力、体察民情,故C、D错误。故应选B。12、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 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 B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
12、约束公民 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 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的危机【答案】D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本题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引文主要阐述了雅典直接民主忽视公民的政治素养,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因此D符合题意。A与材料信息不符;B、C与史实不符。故选D。13.“一份材料出一份货,十份材料出十份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史料你写什么历史?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不是一份材料出一份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份货。”对这段话理
13、解最为准确的是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 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 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答案】D考点:历史研究史料的运用。本题主要考查对史料的认识与运用。解答此题关键是对题意的理解。从材料可知,作者认为,由于每个人的认识不同,对于同一份材料,会有不同的认识与结论,即 对史料的认识存在主观的差异。所以选D。14据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闲冗之员,全凭情面,如州县干脯之例,名列局中,身居局外,此等无功食禄,坐耗利源 每岁亦需巨资”;一些总办经常以“办公为名,位置私人,滥行收录”。这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弊端 B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艰巨性C洋务企业的腐败情形 D官营
14、企业中经营管理不善【答案】B考点:洋务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准确解读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对史料的准确理解与认识,其次要抓住关键词“本质”。材料中“闲冗之员,全凭情面,如州县干脯之例,名列局中,身居局外,此等无功食禄,坐耗利源”“办公为名,位置私人,滥行收录”反映了洋务企业用封建官僚衙门的习气来办,所以机构庞大,讲究排场,不顾实际效益,很多官员拿着高薪却不做任何事情,仅凭一纸文书就支薪水,在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在向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的曲折性,故选B。151863年3月7日,上海新报上刊登了如下的启事,由此可见A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B通商口岸的生活已发生某些变化 C上海居民
15、的生活明显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D标志中国照相业的诞生【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这则启事反映了当时的上海已经出现了近代照相业,说明西方文明的传入已经影响了通商口岸的社会生活;材料没有显示照相业 “快速发展”;仅凭该广告也不足以说明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而在经济和政冶方面,实际上都是依附于帝国主义,材料也没有体现半殖民地的色彩。所以答案选C。16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
16、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答案】D考点:近代思想家的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说明这三个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都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加以应用,对社会领域认识进行阐述,体现取便发挥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A、C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表述错误,不能认为与时俱进,发展创新,这些阐述与进化论发展没
17、有任何关系;故此题应选D项。17.清末新政中曾出台大清民国刑事诉讼法,该法在“判案后查封产物”一节中规定:“凡封票纸查封被告本人之产物,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该规定最重要的时代意义是A折射出清末政治的民主化方向 B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财产私有权C表明近代人权意识的影响扩大 D体现民主自由原则的法律认同【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清代法治建设的进步。结合材料“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可知,在大清民国刑事诉讼法废除了长期以来的株连制度,体现了“一人犯法,一人负责”的原则,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财产私有权。所以
18、选B。18.1934年,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这场运动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等价值观。这一运动 A削弱了民众的反日情绪 B有利于塑造蓬勃向上的风气C扩大了国共之间的分歧 D恢复了传统的道德价值取向【答案】B考点:国民政府的新生活运动。这一运动和抗日、反日情绪无关,因此A 项错 误;C 项错误,国共之间此时处于内战时期,并非此运动导致的;D 项错误,说法极端化; B 项正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塑造蓬勃向上的朝气。19.在一份历史文献中,中共中央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
19、,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一决定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胜利发展 B使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C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为签订双十协定创造了条件【答案】C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表明中共中央不再反对国名党政权,目的是为彻底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可以考虑是在日本大举侵华的背景之下,中共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采取的措施,故选C。 20下表汇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的相比,其主题最主要的变化在于纪念周年枚数和内容20周年4枚:毛主席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
20、胜利、光荣参军40周年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50周年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60周年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A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B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C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D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答案】D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本题以表格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设问“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最主要变化”,从材料表格中可以得出20周年的主题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50周年的主题台儿庄大捷、百团大
21、战、华侨捐献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60周年的主题中根据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可以看出强调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故选D21副总理李先念说:“1954年入秋以来,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援建项目的撤销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答案】C考点:三大改造。材料中的现象发生在1954年,当时中国正处于三大改造时
22、期。农民屠宰牲畜的现象相当普遍;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C项正确;A与材料不符;B、D始于50年代末,不符合时间信息。22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答案】A考点: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相关内容。回忆、再
23、现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取消“限制和禁令”,体现美国对中国有和好的可能,这为之后尼克松访问中国(1972年2月)作了铺垫,故A符合题意确;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这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B错误;C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D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签订的,排除D。综上,故,正确答案选A。23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出报刊文章农村工作分田单干必须纠正湖南日报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湖北日报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大众日报不容开历史倒车A媒体宣传对改革具有双重作用 B改革必须坚持阶级斗争C媒体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 D国人思想解放程
24、度不足【答案】D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时间198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家庭联产责任制已经率先在安徽等地开始实行,而这一时期各地的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都是反对家庭联产责任制包产到户的做法,对改革的抵制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的国人思想解放的程度不足,故D项正确,C项错误;AB项在题干信息中不能反映,排除。24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
25、现在报告中 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A B C D【答案】B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主要内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应该是在1977年十一大上,因为仍然处于徘徊时期;“改革”、“对外开放”被第一次提及跟1982年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关; “市场经济”是在1992年十四大上确定为主要目标。邓小平理论是1997年十五大的高频词。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根据分析,ACD项明显错误。II卷二 、非选择题(25题20分,26题15分,27题1
26、7分。共52分)25.(20分)政治文明有着丰富的内涵,政治文明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张树平 “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 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名单撕了,掷在地。赵普不做声,把地上废纸捡起来藏了。过
27、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浆糊黏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2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君相关系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2分)材料三 辛丑条约规定:“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这一条实际上是剥夺了清政府在天津的驻兵权。因此,清朝官员都不敢带兵去接收天津。袁世凯则提出“迨至交津有期,而各国订立条约,复有距天津二十华里,华兵不能驻扎之议。迭经电请外部向各
28、国公使磋商,始议明巡警不在此列。维时天津盗贼繁多,疮痍满目,兵力既不能到,则唯赖巡警以震慑而绥靖之。”材料四 1902年袁世凯代表清政府正式接管天津,并成立天津巡警总局,其制度建设,也从照搬英日,发展到了在参考国情后的系统建设。警察在治安、巡逻、税收、户籍等领域作用明显。清廷于是在1906年下令在全国各地兴办警察机构。警察制度的建立,将政府的社会管理功能更加科学化和功能化,避免了军警不分的状况,明确了民事、刑事、治安等多种社会案件的管理职责,对于维护清廷统治,推动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近代城市治安管理,起到了很明显的积极作用。请回答:(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天津近代警察制度创立的背景、目的并
29、分析其影响。(6分)材料五 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因而缺乏参政意识。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时间会议女性比例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10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19%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3%据百度百科整理请回答:(4)据材料五,分析中国古代妇女缺乏参政意识的原因(2分。不得照抄原文)。概括材料五反映的19491959年中国女权状况(2分)分析出现这状况的政治、经济原因。(4分)【答案】(1)内涵: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国家管理的制度化和体系化;郡县制、官僚制、法律控制。)(2分)(2)特点:相权对皇权
30、有制约作用。(2分)是真实情况。丞相制度自秦朝建立以来,都是皇帝的副手,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同时赋予宰相制约皇帝的权利,因此它是真实情况。(2分)不是真是情况。宋代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及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及财权,相劝削弱,皇权加强,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材料中的情形不是宋代君相关系的普遍反映。赵普之所以能那样做,只因宋太祖信赖他,这是个例,不能以偏概全。(2分)(任答一种观点均可)(3)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定,列强剥夺清政府在天津的驻军权。(2分)目的:恢复清政府对天津的控制;维持天津社会治安。(2分)影响:推动了全国性警察制度的广泛建立,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31、和近代城市治安管理。(2分)(4)原因:妇女深受男尊女卑的封建纲常毒害;妇女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2分)趋势:妇女政治地位提高;妇女参政意识增强。(2分)原因:政治:1954年宪法的颁布和人民代表人会制度的建立,为妇女参政提供保障。经济:一五计划和三人改造,妇女走上上作岗位,经济地位提高。(4分)考点: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近代警察制度的建立和古代妇女的地位等。(1)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认识与理解。回答时注意分析题目的具体要求,“以郡县制”为例回答,故要抓住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变化进行归纳总结。对于“现代化的内涵”要从政治体制的特点的角度分析。(2)
32、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政治制度的分析与认识。回答前一小问,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分析归纳,如材料“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表明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后一小问属于开放式题目,首先要先确定观点,然后再结合宋代的相关史实分析回答。(3)材料二中文字“其制度建设,也从照搬英日,发展到了在参考国情后的系统建设”说明天津警察制度创立的特点是学习西方的警察制度并结合中国国情;材料二后半部分文字说明了天津警察制度创立推动了近代中国警察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近代城市治安管理;推动了中国政府机构的近代化进程。(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33、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再结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经济状况,例如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可以得出:妇女深受男尊女卑的封建纲常毒害;妇女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第二问考查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表格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从材料三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妇女参政比例逐步上升;根据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所学知识可知,原因:政治:1954年宪法的颁布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为妇女参政提供保障。经济: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妇女走上工作岗位,经济地位提高。26.
34、(15分)市场是由一切具有特定需求和欲望,并且愿意和能够通过交换的方式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顾客构成市场起源于古时人类对于固定时段或地点进行交易的场所的称呼当城市成长并且繁荣起来后,住在城市邻近区域的农夫、工匠、技工们就会开始互相交易并且对城市的经济产生贡献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产物,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哪里就有市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
35、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 ”者 ,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物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天下领域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种种迹象都表明,鸦片
36、战争前夕,中国已开始出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江浙地区经济出现的新现象?(3分)(
37、3)据材料三,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的因素有哪些?(4分)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20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初、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我国粮食产量变化与农村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4分)【答案】(1)社会分工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进步,农村剩余产品增加;工商业的发展;人们逐利求富的观念增强。(4分)(任答两点)(2)江浙地区布、丝手工业发达(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质量高);江浙地区是全国统一市场的中心(是多数大宗商品贸易的中心);开始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3分)(3)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功能狭隘(以政治功能为主)
38、。(4分)(任答两点)(4)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是由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是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4分)考点:古今农村的发展。(1)本题要紧扣材料,将材料依据标点符号分成不同的段落,形成不同的中心,概括即可答出答案。从材料中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 “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 “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等信息以此归纳即可。(2)第一小问新现象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来归纳即可,从“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
39、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可得出手工业发展规模大、企业数量多;从“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天下领域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的信息可得出出现一些专门的手工业产品;是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聚集众多商贾;大宗商品的贸易中心。第二小问原因可联系这一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的繁荣,商品经济发达,且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再结合江浙的交通和资本主义萌芽等角度来思考。(3)因素依据材料三中“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
40、起政治功能”的信息可归纳出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初期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因为实行的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年后主要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27(17分)人类文明是多元、平等和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比希罗多德晚出的中国古代历史学
41、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1)据材料一,概括两部史学著作“历史叙述”的共同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狭隘的“世界史观”形成的原因。(4分)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元朝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
4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6分)材料三 在欧风东渐的历史大潮中,西洋历法逐渐以各种途径进入中国人视野和日常生活之中。魏源较早地接受了西方传过来的“地球”和“经纬度”等概念。1896年,开明的知识分子、近代出版家高梦旦从世界大同的国际化视角倡导改历。1897年,在思想界引领风骚的梁启超著文改用太阳历法议,大力鼓吹改历。1907年,在日本研修经济学的孟森发表历法议,从统计学角度论证阳历之便利,提出改用阳历的主张。民国肇建后历行改历,阳历最终成为全国一体遵行的官方历法。1912年8月,教育杂志发表文章,呼吁教育界应承担起引导民众改变旧思想、旧习惯以适应新历
43、法的责任。(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晚清到民国“西方历法的中国历程”(5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语言表述符合学科用语。】【答案】(1)共同点:以本民族历史为中心,观察周边世界;把已知地理范围视为“世界历史”。(2分)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交往范围相对狭隘;地理知识和民族意识的局限;古代世界文明处于分散隔绝的状态。(4分)(任答两点)(2)特点:海陆并举;由陆路为主逐渐转为海路为主;全面交流(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悠久;和平之路。(2分)影响:促进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推动了中西文明的碰撞和交融
44、。(4分)(3)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侵入和中国国门的洞开,西洋历法逐渐进入中国,经历了从认识到提倡再到采用的变化历程。从鸦片战争时期的魏源到19世纪末的黄遵宪,逐渐接受了西方传过来的“地球”“经纬度”等自然科学概念,开始认识到西方历法优于中国传统历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版、思想、经济、教育等社会各界不仅提出改行公历,而且从国际化、政治性、工具化、思想解放等角度宣传历法知识。考点:中外文明交流。(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题 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 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
45、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比希罗多德晚出的 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 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 知世界的历史。依据上述信息,归纳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并从生产力水平、地理知 识、交往范围、各地文明的孤立等角度分析原因。(2)从材料可以看出,汉代的时候张骞开通了路上丝绸之路,到了唐代的时候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便利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也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3)该问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归纳材料二的信息:从鸦片战争时期的魏源到 19 世纪末的黄遵宪,逐渐接受了西方传过来的“地球”“经纬度”等自然科学概念,开始认 识到西方历法优于中国传统历法。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出版、思想、经济、教育等社 会各界不仅提出改行公历,而且从国际化、政治性、工具化、思想解放等角度宣传历法知识。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行公历,阳历成为全国一体遵行的官方历法。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信息作出阐释和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