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2.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遭到严重挫折。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5页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恢复国民经济(1)表现: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意义:为国家开展
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3实行“一五”计划(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2)时间:19531957年。(3)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4三大改造的完成(1)方式领域方式农业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2)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
3、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一五”计划完成实现工业化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但是并不等于中国实现了工业化。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工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二、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国民经济的调整目的: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成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
4、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2探索中的失误失误之处表现危害总路线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2)酿成了19591961年的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制定高指标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不同(1)“大跃进”运动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2)“大跃进”运动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生产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3)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5、片面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不久,这场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2表现: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3调整(1)周恩来:1971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2)邓小平: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本课知识可归纳为“一、三、四、四”一条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三个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6、19661976年);四次成功探索:“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八字”方针;四次失误探索: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6页探究一“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史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史料二(1)史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当时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2)分析“一五”计划的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原因。(3)史料二的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对中国有何重要影响?提示:(1)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重工业基础薄弱。解决:制
7、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东北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与苏联接壤,易于接受苏联的帮助。(3)说明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影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工业化建设是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可以比作“一体两翼”:“一体”指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翼”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
8、系并举。2从根本上说,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改造是服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而社会主义工业化又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探究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图一与图二中的“社”各指什么?(2)造成图三中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面对这一局面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3)图四所示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有何教训?提示:(1)图一中的“社”是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建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图二中的“社”指1958年后建立的人民公社。(2)原因: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掀起“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开展大炼钢铁运动,使工业总产值上升较快;同
9、时,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试图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但是超越了农村生产力实际发展水平,造成农业生产下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措施:1960年冬,党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3)概况:“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左”倾错误,大多数地方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不能提高。教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经验和教训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
10、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2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4要坚持经济体制改革,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既不能超前,也不能落后。5要坚持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7页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解答技巧题型特点文字材料型选择题是把材料解析题特有的考查功能向选择题延伸的结果。形式是题干由一段或数段材料和简明扼要的设问构成,备选项一般是对所引材料的含义的判断和解释,要求学生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做出判断
11、。例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解题流程审题题干“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初步建立”分析选项A项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正确C、D项1958年以后,中苏关系逐步恶化,“大跃进”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与题干中“苏联帮助”的信息不符排除答案B技法点
12、拨做文字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为四步,即审、联、比、定。“审”即审题,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前提和关键,主要分三步进行:第一,要审清试题的大背景;第二,要审清试题类型,明确答题思路与方法,从而做到“对症下药”;第三,要审清试题结构,把所有的限定条件,按照时空限定条件、程度限定条件、内容限定条件和逻辑限定条件等标准进行划分,并要注意隐含的限定条件。“联”就是要求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将题干与备选项相联系,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相联系,将知识与能力相联系,做到试题分析的立体化、全面化和透彻化。“比”是指通过对试题的细致分析,结合试题要求,对各备选项进行对比分析,选优去劣。“定”是指通过排除法、选优法、理论分析法
13、、逻辑推理法等选定最符合题意的选项。随堂训练对应学生用书第38页1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是巨大的,有顺口溜称:“一五成就不寻常,自产铁轨出鞍钢。一汽长春解放牌,飞机南昌又沈阳。”“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是在()A1950年B1952年C1953年 D1956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答案:C2(2016高考全国卷)“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解析:材料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一五计
14、划期间”,二是压缩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这说明国家的投资主要用在了生产领域,这是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故选A项。B项本身与材料矛盾,排除。C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未反映深层原因,排除。D项与材料矛盾,工业化必然促进城市化发展,故排除。答案:A3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B变落后农业国为先进工业国C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任务,故A项错误;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变落后农业国为先进工业国,故B项正确;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是1958年的决策,故C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15、1992年的十四大提出的,故D项错误。答案:B4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是指()A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B调整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C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960年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出现的问题,国家制定了“八字方针”,其主要内容是: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主要是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发展塑料、化纤等新兴工业;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即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答案:D51973年和1975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2%和11.9%,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A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B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促使经济状况好转C“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文革”期间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析:1973年和1975年,在周恩来和邓小平的主持下,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