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406.50KB ,
资源ID:279322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932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文档 选考章末检测卷11 第十一章 生物与环境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文档 选考章末检测卷11 第十一章 生物与环境 WORD版含答案.doc

1、选考章末检测卷(十一)第十一章生物与环境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人类要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有限B各地普降酸雨C生物多样性下降 DCO2的过量排放A人类要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有限。2下列物质中,与酸雨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氮气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臭氧B二氧化硫与酸雨的形成密切相关,故选B。3不同植物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

2、上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森林群落中,位于最上层的是()A树冠层B灌木层C草本层D地表层A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中,从上到下依次是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表层,故选A。4下列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A黑藻B金鱼C酵母菌D蜗牛A黑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故选A。5引起大气层臭氧量减少的主要物质是()A水蒸气B二氧化碳C氮气 D氟利昂D氟利昂大量排放并到达大气圈上层,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通过化学反应会使臭氧量减少,故选D。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一片草地B生物圈C一个池塘 D一片森林B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B正确。7如图表示不同动物种群的个体总数以及一段时间内新出生的

3、个体数。在这段时间内出生率最高的种群是()A猎豹B亚洲象C赤狐D田鼠D出生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内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来表示。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猎豹、亚洲象、赤狐、田鼠中出生率最高的是田鼠,D正确。8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若甲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D结合图根据生物体所含有机物总量可知,图中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故若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乙数量增加,丁的数量减少,丙的数量增

4、加,D正确。9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C根据题意可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延长了食物链,使能量消耗的环节(营养级)增加,但没有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C正确、D错误;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导致黄雀的食物螳螂的数量增多,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细菌产生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10一定

5、时期内某种群的出生率为10%,死亡率为7%。这段时期内该种群的自然增长率是()A 0B3% C7%D17%B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所以该种群的自然增长率10%7%3%。11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B群落的原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次生演替速度通常比原生演替快D顶级群落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A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类型代替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A错误。12下列陆地群落中,生物种类最贫乏的是()A热带雨林B荒漠C北方针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B荒漠的环境条件比较恶劣,生存的生物种类最少。13下图表示4个群落的年龄结构,其

6、中属于增长型的是()A甲B乙C丙D丁A甲图表示增长型,乙、丙图表示稳定型,丁图表示衰退型。14(20161月金华十校调研考试)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次生林是次生演替的结果B群落演替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C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D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物种取代现象B次生林是次生演替的结果,A项正确;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是经过长期的进化形成的,一般处于最终平衡状态,B项错误;原生演替发生在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而次生演替发生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因此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C项正确;群

7、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物种的取代现象,D项正确。15(20159月浙江选考测试卷)下列关于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的出生率相同B所有种群的性比率都为11C害虫的种群密度不能作为防治的依据D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将增多D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不同种群的出生率不同,A项错误;种群的性比率是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有的生物如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性比率,B项错误;害虫的种群密度能作为防治害虫的依据,C项错误;增长型年龄结构的种群,年轻个体多、年老个体少,预示着种群数量将增多,D项正确。16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的是()A一个校园里的全

8、部树B一个公园里的全部鸟C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鲫鱼D一片稻田里的全部害虫C种群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A、B、D中生物描述太宽泛,里面可以有不同的物种,比如A项中,桂花和樟树属于不同物种。因此选C。17(201510月温州选考测试卷)某种细菌的起始数量为N0,每20 min繁殖一代。理想状态下,1小时后该种群数量为()AN0B2N0C 4N0D8N0D理想状态下,细菌呈指数增长。按照题意,细菌1小时繁殖3代,所以该种细菌1小时后的种群数量为23N08N0。18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5只;第二次捕获38只,其中有标记的鼠为15只。则该鼠群的种群数量

9、估计值为()A45只B83只C98只D114只D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NnMm(N指种群总个体数;n指重捕个体数;M指标志个体数;m指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所以该鼠群的种群数量估计值453815114只。19下列关于种群自然增长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增长率上升的种群,其死亡率是下降的B增长型的种群其自然增长率大于0C种群自然增长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长而增长D由于自然增长率的改变,个体数量往往会大幅度地高于或低于K值B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即表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20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B

10、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C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A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可以通过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来说明。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这不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和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说明一个种群中个体的性状不同。21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J”形增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形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形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B只有在理想的状态下,种群才呈现“

11、J”形增长;种群呈“S”形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仍然是“S”形增长;“S”形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则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的K值不同。22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D在群落中动物在水平方向上均匀分布D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也往往有差异。动物的生存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23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图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

12、)ABCDC在一片树林中,在树昆虫食虫鸟这条食物链中,能量传递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将树、昆虫、食虫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绘成图形,就形成C项所示的金字塔。24如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单位为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可利用图中A的所有能量B辐射的太阳能中仅有1%左右的能量被生产者利用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和被分解者利用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AA中有一部分能量进入无机环境,A项错误;被生产者利用的太阳能:(1 500 0

13、001 485 000)1 500 000100%1%,B项正确;每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大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及被分解者利用,小部分进入下一个营养级,C项正确;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D项正确。25现有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草兔狼,已知下图中的a代表狼摄入的能量,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中的能量代表兔子的初级生产量Bb代表狼粪便中的能量,c代表狼同化的能量Ce中的能量可用于狼的生长、发育、繁殖D若狼被人为大量捕杀,则兔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A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或所固定的能量,而兔子是动物,属于消费者,A项错误。26【加试题】甲、乙两个生态

14、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相等,甲生态系统只有一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有一级、二级和三级消费者。若其他的因素都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相等B乙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量就是指一级消费者所同化的物质或能量C甲、乙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均小于生产者的总能量D甲生态系统在能量的流动过程中流失的能量较乙生态系统少B初级生产量是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由于甲、乙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相等,因此,甲、乙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相等,A项正确;次级生产量是指消费者、分解者等进行的有机物质的第二次生产,B项错误;生态系统内,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甲、乙生态系统的

15、消费者总能量都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甲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较短,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少,而乙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较长,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多,C、D项正确。27【加试题】某草原上布氏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c点和d点时,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B据图可知,a、b两点布氏田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C在od范围内,布氏田鼠种群数量呈周期波动D布氏田鼠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凹型”A在c点和d点时,R小于1,表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A项正确;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据图可知,a、b的R值相等,说明两点对应

16、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等,B项错误;据图可知,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的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并不相等,因此在od范围内,布氏田鼠种群数量呈非周期波动,C项错误;布氏田鼠为小型哺乳动物,其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类型,D项错误。28【加试题】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CO2消耗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C丁大于甲乙丙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

17、节能力较强 A甲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丙是生产者,碳在甲、乙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而乙传向丙以无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丙传向乙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故A错误。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29(6分)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如下:草野兔狐狸狼请回答:(1)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_,狐狸处于第_营养级。(2)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当野兔数量增加时,狐狸的数量随之增加;狐狸的数量增加后,又会使野兔的数量减少。该过程属于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3)该草原的动植物组成随时间改变而改变,这种变化体现了群落具有_(填“时间”、“垂直”或

18、“水平”)结构。(4)若火灾使该生态系统破坏,几年后此地重新演变成了草原。该过程属于_演替。【解析】(1)该食物链中,草属于生产者,狐狸位于第三营养级。(2)野兔的活动性比较强,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野兔数量增加,狐狸数量随之增加,狐狸增加使野兔数量又减少,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3)该草原的动植物组成随时间改变而改变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4)该地火灾后重新演替成为草原属于次生演替。【答案】(1)草三(2)标志重捕法负(3)时间(4)次生30(7分)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下图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湖泊生态系统中

19、,草鱼的集合体称为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上图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部分还应包括_。(2)若该湖泊被DDT污染,DDT会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高度富集,导致危害。这种现象称为_。(3)该湖泊被排入过量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_,发臭的原因则是动植物遗体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硫化氢等物质。(4)有的湖泊中藻类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湖中水草却疯长了,并带来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不合理的措施是_。打捞水草,开发利用 引水稀释使用除草剂 控制污水排入【解析】(1)一个池塘中,草鱼的集合体称为种群。(2)DDT会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高度富集,导致危害

20、,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3)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导致湖水变绿。(4)引水稀释不能控制水草的疯长,使用除草剂会导致环境污染,这两种方法不适合控制水草疯长。【答案】(1)种群分解者(2)生物放大(3)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藻类植物大量繁殖(4)31(7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

21、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解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依据题给条件,幼年个体数为9218712l400(个),成年个体数为706962637264400(个),老年个体数为554239264400(

22、个),故幼年、成年、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111,为稳定型,未来一段时间内,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2)鱼类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因而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11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2【加试题】(14分)互花米草起源于美洲,其秸秆密集粗壮、地下根系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因此,许多国家为了保滩护堤、促淤造陆,先后加以引进。但是其在潮滩湿地环境中超强的繁殖力,威胁着海滨湿地当地物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互花

23、米草适宜生活于潮间带,引种初期,其增长方式为_,引种后生长受当地环境影响,其中_是影响互花米草种群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2)互花米草广泛用于海岸线作为生态护坡,但一般不单纯种植,而与白茅、芦苇等植物一起种植,其目的是通过提高生物多样性来提高生态系统的_。(3)如图是海岸线上互花米草等植被从开始建设直至稳定过程中总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示意图。其总初级生产量变化为_。图中叶面积指数与净初级生产量的关系对农业生产的启示是:种植作物时要注意_ 。【解析】(1)引种初期,环境资源和空间都是充足的,所以互花米草增长方式为指数增长,气候是影响互花米草种群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2)生物种

24、类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3)由图可知,总初级生产量先增加后稳定;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消耗,叶面积指数过高,叶片相互遮挡,有效光合面积不变,但细胞呼吸消耗增多,所以种植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答案】(1)指数增长(“J”形增长)气候(2)自我调节能力(3)先增加后稳定合理密植33【加试题】(10分)(1)某大豆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单位是J/(hm2a)。能量从植物传递到田鼠的效率是_(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决定的;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

25、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5只。该种群密度是_只/hm2。若标记的部分田鼠能主动逃避陷阱,这将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对捕获的田鼠进行性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1,其性比例_(有利/不利)于种群增长。田鼠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除了流入下一营养级外,还有可能是_和未利用。(2)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了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其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对于田鼠种群,猛禽属于_性调节因素。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

26、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猛禽除了捕鼠外也会捕食鼬,猛禽属于第_营养级,请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解析】(1)能量从植物传递到田鼠的效率是7.5108(2.451011)100%0.3%;田鼠种群密度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5只,该种群密度是50305300(只/hm2);若标记的部分田鼠能主动逃避陷阱,这将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田鼠雌雄比例稍大于1,雌性略多有利于种群增长;田鼠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除了流入下一营养级外,还有可能是流入分解者和未利用。(2)猛禽是田鼠的天敌,属于外源性调节因素;b点以后食物充足,环境条件好,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猛禽除了捕鼠外也会捕食鼬,所以属于第三、四营养级。【答案】(1)0.3%出生率和死亡率(写迁入、迁出不扣分)300偏大有利流入分解者(2)外源食物供应增加(或提供更好的躲避环境),K值增大三、四植物(或大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