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必修2 第7单元 第1讲 课时分层训练20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914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必修2 第7单元 第1讲 课时分层训练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届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必修2 第7单元 第1讲 课时分层训练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届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必修2 第7单元 第1讲 课时分层训练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届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必修2 第7单元 第1讲 课时分层训练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届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必修2 第7单元 第1讲 课时分层训练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8届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必修2 第7单元 第1讲 课时分层训练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8届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必修2 第7单元 第1讲 课时分层训练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8届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必修2 第7单元 第1讲 课时分层训练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8届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必修2 第7单元 第1讲 课时分层训练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8届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必修2 第7单元 第1讲 课时分层训练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分层训练(二十)(建议用时:45分钟)A组基础达标1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B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基因突变一定产生等位基因DDNA中碱基对替换不一定发生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原核生物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没有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NA中非基因片段的碱基对替换不会引起基因突变。2(2017柳州模拟)由于控制某种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该酶的一个赖氨酸被一个精氨酸所取代,导致酶的活性下降,这种改变是由()

2、ADNA中碱基对的增添引起BDNA中碱基对的替换引起CmRNA中碱基的缺失引起D染色体片段的移接引起BDNA中碱基对的增添后,会引起相应的mRNA上突变点后的密码子全部错位,这将导致之后的多个氨基酸顺序改变,A错误;DNA中碱基对的替换将导致该处转录形成的mRNA上的一个密码子改变,从而引起该酶的一个赖氨酸被一个精氨酸所取代,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酶的活性下降,B正确;题干中提出“控制某种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即基因发生改变,不是mRNA发生改变,C错误;根据题意可知,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而不是染色体变异,D错误。3下图表示的是控制正常酶1的基因突变后所引起的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3、、两种基因突变分别是()注:字母代表氨基酸序列上数字表示氨基酸位置箭头表示突变的位点A碱基对的替换碱基对的缺失B碱基对的缺失碱基对的增添C碱基对的替换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D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碱基对的替换C从图中可以看出,突变只引起一个氨基酸的改变,所以应属于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引起突变点以后的多种氨基酸的改变,所以应属于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4(2017海门检测)为了培育节水高产品种,科学家将大麦中与抗旱节水有关的基因导入小麦,得到转基因小麦,其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0%。这项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复制 D基因分离B转基因小麦的产生是利用了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4、5下列各项中属于基因重组的是()A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不同类型的子代个体C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D杂合高茎与矮茎豌豆测交的后代有高茎和矮茎C杂合子Dd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过程中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基因重组涉及两对以上等位基因,A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不是受精过程中,B错误;YyRr产生四种类型配子过程中存在基因重组,C正确;杂合高茎与矮茎豌豆测交过程中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D错误。6(2017甘肃白银模拟)下列不属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的药物是()A从大肠杆菌体内制取白细胞介素B在酵母菌体内获得的干扰素C在

5、青霉菌体内提取青霉素D在大肠杆菌体内获得胰岛素C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制取药物,如使外源白细胞介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制取白细胞介素、使外源干扰素基因在酵母菌体内表达获得干扰素、使外源胰岛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体内表达获得胰岛素等,但青霉素是青霉菌自身基因表达产生的,因此在青霉菌体内提取的青霉素不属于基因工程药品。7下列生物技术或生理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AR型活细菌S型活细菌B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小鼠的受精卵C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D普通青霉菌高产青霉菌D狭义的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一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6、如C项)。广义的基因重组还包括基因工程中的DNA重组(也叫基因拼接,如B项),以及A项所示类型(新型S型活细菌的出现是R型活细菌的DNA与S型死细菌的DNA重组的结果)。D项表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不是基因重组。8下图为一个基因型为 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图形,则该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了()A交叉互换与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B交叉互换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C基因突变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基因突变与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A由于精原的基因型为 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左图中前两个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是 A 和 a,而右图中相应基因也为 A、a,所以是由

7、于交叉互换导致的,右图中能明显看出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未分离。9某种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植株。已知宽叶(A)对窄叶(a)完全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完全显性,红茎(D)对白茎(d)完全显性。育种工作者应用X射线对一批窄叶不抗病植株的种子进行处理,对长成的植株进行选育,成功获得宽叶抗病的优良个体。(1)基因A与基因D的本质区别是_ _。(2)上述育种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_,该过程中要进行“选育”的原因是_。(3)将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代如下表:表现型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雌株窄叶雄株个体数1029497108上述亲本中,宽叶植株为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依据上

8、述实验结果,有人认为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你认为基因A、a可以位于X染色体上吗?请用遗传图解说明。图1(4)已知基因D、d所在染色体会发生部分缺失(如图1所示),缺失区段不包括D或d基因,也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但可导致含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若D和d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现以基因型为Dd个体作母本,Dd个体作父本,则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 _。【解析】(1)不同基因的本质区别是其碱基或者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的不同。(2)通过利用X射线对窄叶不抗病植株的种子进行处理,获得宽叶抗病的优良个体,依据的原理是诱变育种,该过程中要对经射线处理的变异对象进行筛选,这是因为变异是不定向的,

9、且变异的结果是多害少利的。(3)将宽叶(显性)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由于子代中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说明宽叶雌株是杂合体。(4)由于D和d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导致花粉不育,这样以Dd个体作母本,Dd个体作父本,则卵细胞的基因型是D、d,具有生殖能力的精子的基因型是d,这样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茎雌株红茎雄株白茎雌株白茎雄株1111。【答案】(1)碱基或者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2)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多方向性的(不定向的),并且有利变异不多(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杂合子遗传图解如下(4)红茎雌株红茎雄株白茎雌株白茎雄株111110(2017金华模拟)以一个有正常叶舌的小麦纯系种子

10、为材料,进行辐射处理,处理后将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其中有两株(甲、乙)的后代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且正常株与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均接近31,这些叶舌突变型都能真实遗传。请回答:(1)上述试验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种子,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多向性不定向性和_性的特点。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表明辐射处理最可能导致甲、乙中各有_(填“一”“二”或“多”)个基因发生突变。(2)下图是正常叶舌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序列,其编码的蛋白质中部分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丝氨酸的密码子是UCU、UCC、UCA、UCG,酪氨酸的密码子是UAC、UAU,终止密码

11、子是UAA、UAG、UGA)。研究发现,某突变株的形成是由于该片段_处(填“1”或“2”)的CG替换成了AT,结果导致基因表达时_。(3)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只收获正常株上所结的种子,若每株的授粉率和结籽率相同,则其中无叶舌突变类型的比例为_。(4)现要研究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一对基因上,还是分别发生在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上,可选甲、乙后代的无叶舌突变株进行单株杂交,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判断:若_,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一对基因上;若_,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请用遗传图解说明第种情况。(基因符号用A/a,B/b表示,要求写出配子)【解析】(1)由

12、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因此诱变育种需要用到大量的种子,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实验结果,因此最可能导致甲乙各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2)由分析可知,1处碱基对C/G替换成了A/T,密码子由UCC变成UCU,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发生改变,2处碱基对C/G替换成了A/T,则转录后密码子由UAC变成UAA,UAA是终止密码子,翻译会提前结束。(3)甲植株后代的基因型是AAAaaa121,正常植株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21,所授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11,因此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只收获正常株上所结的种子,若每株的授粉率和结籽率相同

13、,则其中无叶舌突变类型的比例为aa1/31/21/6。(4)如果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一对基因上,则甲、乙后代中无舌叶的基因型是aa、aa,杂交后代都是aa,表现为无舌叶。如果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则甲、乙后代中无舌叶的基因型是aaBB、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都表现为有舌叶,遗传图解如下:【答案】(1)低频一(2)2提早出现终止密码子(翻译提前终止等其它类似叙述也给分)(3)1/6(4)F1全为无叶舌突变株;F1全为正常叶舌植株遗传图解:B组能力提升11(2014浙江高考)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

14、是()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缺失后表现为抗性突变体,则可推测出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是杂合子,缺失片段中含有显性基因,缺失后即表现了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A正确;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会导致控制该性状的一对基因都丢失,经诱变后不可能使基因从无到有,B错误;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由于基因突变具有

15、不定向性,所以经诱变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C错误;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若该碱基对不在基因的前端(对应起始密码)就能编码肽链,肽链的长短变化需要根据突变后对应的密码子是否为终止密码子来判断,D错误。12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某植物雄株出现一突变体。为确定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雄株在全部子代雄株中所占的比率(用Q表示),以及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雌株在全部子代雌株中所占的比率(用P表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B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

16、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C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Q和P值分别为1、1D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2、1/2C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无论是显性或隐性突变,对于雌株都无影响,而后代雄株均为突变体,A正确;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雌株全是突变体,而雄株无突变体,B正确;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子代雌雄株均不表现突变性状,C错误;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雌雄株中都有一半为突变植株,另一半表现正常,D正确。13(2017宁波模拟)突变基因杂合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染色体片段交换,这种染色体片段交

17、换的细胞继续完成有丝分裂后,可能产生的子细胞是()正常基因纯合细胞突变基因杂合细胞突变基因纯合细胞ABCDD选D。假设正常基因为A,突变基因为a。染色体片段发生交叉互换后,每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分别为A和a。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这样细胞中出现4条染色单体,分别含有基因A、a、A、a的4条染色单体。到有丝分裂末期,这些染色体平均进入不同的细胞中,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两个A可同时进入到某一细胞中,两个a可同时进入另一个细胞中,可以是A和a进入到某一细胞中。14(2017西安模拟)在一批野生正常翅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H)的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又恢

18、复为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体称为回复体。回复体出现的原因有两种:一是H又突变为h;二是体内另一对基因RR或Rr突变为rr,从而导致H基因无法表达(即: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但是R基因的正常表达是H基因正常表达的前提)。第一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真回复体”,第二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假回复体”。请分析回答:(1)表现为正常翅的果蝇中“假回复体”基因型可能为_。(2)现获得一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欲判断其基因型为HHrr还是hhRR,现有三种基因型hhrr、HHRR、hhRR的个体,请从中选择进行杂交实验,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实验思路:让这

19、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与_(基因型)杂交,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若子代果蝇_,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若子代果蝇_,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3)实验结果表明:这批果蝇属于纯合的“假回复体”。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用这些果蝇与_(基因型) 果蝇进行杂交实验,预测子二代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若_,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若_,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rr抑制基因H的表达,因此只有在同时具备基因R和基因H时,果蝇才表现毛翅,其余情况下为正常翅。果蝇的9种基因型中表现为正常翅的有

20、hhRr、hhrr、hhRR、HHrr、Hhrr,根据题意rr为假回复体,所以假回复体的基因型是:HHrr、Hhrr。(2)欲判断回复体果蝇的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由于果蝇只有在同时具备基因R和基因H时才表现毛翅,其余情况下为正常翅,因此应选择基因型为hhRR的果蝇进行杂交。若此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则子代果蝇应全为正常翅;若此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则子代果蝇应全为毛翅。(3)属于纯合假回复体的果蝇的基因型应为HHrr,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基因型应为hhRR,两者进行杂交得到基因型为HhRr的F1,让F1果蝇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获得F2,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9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答案】(1)HHrr、Hhrr(2)hhRR 全为正常翅全为毛翅(3)hhRR 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97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