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1.41MB ,
资源ID:279116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911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

1、单元评估四(第四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实际投入施工的150个重大工业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投资87亿元,占比44.3%;中部地区64.6亿元,占比32.9%;西部地区39.2亿元,占比20%。影响工业建设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A对新中国成立初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B合理调整全国工业布局的要求C以东部带动中西部发展的需要D各地工业基础及资源分布状况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际上两大阵营对立,其中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中国进行孤立封锁,企图扼杀新中国,所以出于国际局势和国家安全的目的,我国的工业多集中在东北和中部地区,

2、东部几乎没有,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中的“合理调整”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东部的投资;D项不选,“各地工业基础”与材料无关。2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A“一五”计划的展开 B“大跃进”运动的影响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析: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发生在19531957年,与题干时间信息不合,故A项排除;图中C到D段是指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城镇因为农业的减产而面临巨大的压力,而农业减产实际上是当时“左”倾错误导致的,当时“左”倾错误表现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B项正确;“文化大革命”发生在

3、19661976年,时间上不合题意,故C项排除;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时间上与题干不合,故D项排除。3“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的投资额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说明当时我国集中一切财力、物力优先发展重工业,致力于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仅涉及基本建设内部投资比重的变化,未涉及基本建设投资规

4、模的增加或减少,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4如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D)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解析:“一五”计划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但并没有实现工业化,故A项错误;图下的文字“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是宣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不是宣传绿色环保观念,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是为了改变交通运输业落后的局面,往来的船只不能说明当时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故C项错误;宣传画是为了激发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从宣传

5、画上工人的表情可以看出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故D项正确。5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C)A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B企业管理效能的加强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解析: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公有制,符合“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故C项正确。6某年11月,中共中央根据科学院的建议,推荐了若干种代用食品,例如玉米根粉、小麦根粉、玉米秆曲粉、叶蛋白、人造肉精、小球藻等,要求各地立即大规模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食物代用品。据此可以推

6、知(D)A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B粮食产量增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D“左”倾错误导致经济严重困难解析:据题干“要求各地立即大规模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食物代用品”说明当时食物短缺,是“左”倾错误导致经济严重困难,故选D。7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经济领域的所有制构成情况。这一情形的出现(B)A掀起了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热潮B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展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是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生产的需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图片中的文字可以判断出此时正值社会主义改造时期。A项是1958年,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建立了

7、计划经济体制;C项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改革开放是1978年后。8下面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该表反映了我国(A)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开始年41.53.2430.720.6结束年54.517.127.20.041.16A.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基本建立B逐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C彻底消除了私有制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全民、集体、公私合营企业总产值比例逐渐上升,占据主导地位,私营企业和个体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大幅降低,这反映了中国三大改造的后果,三大改造基本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故A正确;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

8、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并不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故B错误;“彻底消除了私有制经济”说法过于绝对,且与表格数据不符,故C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故D错误。故选A。9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下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A)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解析:题干中的图片是“大跃进”时期的新闻报道。虽然报道的数据是虚假的,没有反映农业的实际情况,但作为反映“大跃进”面貌的史料而言,它是真实的、有价值的,是重要的第一手史料,能反映当时生产中的浮夸的风气,对研究“大跃进”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意义。需注意,“虚假的人造史料”是

9、指后人伪造的文物等,但这张人民日报是当时真实发行的报纸,是真实的史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10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于(D)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反映的是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全体成员一起劳动时出现的情景,“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反映了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主要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1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允许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C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改变D农民将失去土地承包权解析:家庭经营规模小,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所以选项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需要完善但并未失去存在的必要,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不会改变,农民也不会失去土地承包权,选项C、D均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2国家启动了“农村实

11、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举措。这些举措的目的是(C)A推动乡镇企业稳步发展B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D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解析:据题干,“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旨在提高农民工的专业技术能力,以适应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故选C项。13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

12、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解析:据材料“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故A正确。当时农业生产技术没有革命性的改变,故B排除。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不久,故C排除。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不是主要原因,故D排除。141979年中国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在中国搞起了“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策从此变更

13、。这里的“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D)A严格意义的市场经济体制B将市场作为手段加以提倡C否定计划配置资源的影响D一定程度发挥市场的作用解析:“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认识到市场对于经济调节的作用,在维护计划经济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发挥市场的作用,故答案为D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从“羞答答”可以看出没有大力提倡,排除B项;此时仍然是以计划经济为主,排除C项。15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完成后,确立了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其在微观经济运行的弊端暴露出来。为此,陈云提出以开放自由市场方式引入市场机制的解决办法,结果加剧了粮

14、食供求关系的紧张,最终不得不关闭。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引入市场机制,经济快速发展。据此推知(B)A公有制经济体制存在巨大弊端B市场机制要与生产环节相适应C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冲突D20世纪50年代已确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市场经济体制问题。材料反映了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由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暴露了弊端,陈云提出以开放自由市场的方式引入市场机制,但因生产能力不足引起粮食供求关系紧张而终结;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生产能力增强等因素,我国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见市场机制要与生产环节相适应,故选B。A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C、D项均不

15、符合史实,故排除。16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 437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B)A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B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C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D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解析:废除计划经济是在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61年时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材料体现出对这一体制进行了调整,故B项正确;市场决定产品价格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与当时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生产资料公有制改变的内容,故D项错误。17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

16、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B)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解析:冲破“计划经济崇拜”是指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决定是中共十四大作出的,故选B;A项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论断;C项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D项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1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的四个步骤依次是(B)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

17、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开始三大改造,实行农业合作化;1958年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B。191978年下半年,广东又现“逃港”高潮,仅8月份人数达6 709人,逃出1 814人,1979年春节过后又出现群体性“逃港”局面。这一现象影响了(B)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B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C中、英两国外交关系恶化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析:群体性“逃港”局面导

18、致了中国政府长期的反偷渡斗争,中央领导人认识到,光靠严防死守是不可能有效地遏制偷渡的,1980年经济特区在“逃港”最严重的深圳市率先建立,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限于广东地区,故A项错误;“逃港”高潮与中、英两国外交关系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D项错误。故选B。20下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我国(C)时间直接利用外资额(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亿美元)差额(亿美元)2011年1 1606005602012年1 1177723452013年1 1769022742014年1 1961 0291672015年1 2631 18083截至2016年11月1

19、 1381 617479A.利用外资规模呈下降趋势B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C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D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解析:材料反映了对外直接投资额不断地增长,也就说明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利用外资规模变化不大,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贸易逆差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D)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

20、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52年底”“学习俄语”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学习俄语是为了更好地交流,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即实行“一边倒”的方针,到1952年时没有变;计划经济体制与学习俄语无直接关系;文化教育改革在1952年也没有涉及,且不一定要学习俄语,应该是多种语言都要有人去学习。由此可知A、B、C排除,正确答案为D。22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 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

21、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减少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还林还牧,举办集体企业,这使得农村比较单一的农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A对。社队企业属于集体企业,B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指农业的自主经营,不涉及企业,C错;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错。23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

22、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提问:“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对这句话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B)A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东西B指出了姓“资”姓“社”的标准是看它为谁服务C使用机器生产就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认为这台机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解析:姓“资”姓“社”的标准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故姓“资”姓“社”的标准是看它为谁服务。24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7年,我国出境游超过1亿人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B)A进出口贸易增长B

23、改革开放成效显著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D人民文化水平提高解析:材料反映出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与进出口贸易无关,故A项错误;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体现出中国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故B项正确;据材料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不能推断出公务出境人数的减少,故C项错误;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只是中国出境旅游发展的原因之一,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故D项错误。251988年8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价格改革的基本内容,也就是“五年内理顺价格”,前三年走大步,后两年微调,计划五年物价总计上涨70%到90%,工资上升90%到100%,政策一出台便在全国引起震动。“物价闯关”很快就呈现出全面失控的趋势,出现了罕

24、见的全国性抢购和挤兑存款的风潮。这主要是由于当时(A)A价格改革过于急切 B物价存在“双轨”制度C市场物资过于匮乏 D经济秩序严重混乱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1988年”“计划五年物价总计上涨70%到90%”“出现了罕见的全国性抢购和挤兑存款的风潮”的分析理解。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时价格改革过于急切,导致失控趋势出现,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双轨”制度,故B项错误。1988年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市场物资不匮乏,故C项错误。D项是价格改革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

25、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不仅达到了战前的最高点,而且超过了1949年产量的77.5%该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1956年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的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虽然增长步伐在1957年慢了下来,但根据“1952年的固定物价”,第一个五年计划仍超额完成了原有目标的17%。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

26、吨,电力产量达193亿千瓦各项产量均比原有指标增长了25%。材料二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但其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

27、一方面,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作出那么大的贡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开始实施五年计划的相似历史背景,并指出两国实施计划过程中各自的特点。(18分)背景:国民经济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都得到巩固;都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中国的特点:生产关系改造与工业化建设同步进行;得到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的特点:过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效率低下。解析:本题根据材料一“到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不仅达到了战前的最高点,而且超过了1

28、949年产量的77.5%”、材料二“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的恢复、工业基础、政权巩固、资本主义的包围等方面分析中、苏两国开始实施五年计划的相似历史背景。从三大改造、苏联援助等方面指出中国的特点;从农业集体化的弊端等方面指出苏联的特点。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1991年出版的由厉以宁等人撰著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该书主要探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目录第一章经济改革战略的探讨孟晓苏第二章企业改革经济改革的主线厉以宁第三章从企业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

29、变厉以宁第四章国有资产的管理厉以宁第五章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李源潮第六章以增加科技投入的方式促进市场繁荣厉以宁第七章李克强第八章厉以宁结束语厉以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续写一条建议目录,并说明理由。(所提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16分)示例建议:增加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结合一目(或增加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一目)。理由: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991年发展到关键时期,要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继续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的成绩,就必须思考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只有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才能找准方向。解析:材料的时间信息是“1991年”,目录所描写的都是市场、企业等

30、方面的情况。改革的核心离不开计划与市场,因此建议可围绕这一主题来展开,即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结合,或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理由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但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2010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

31、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成为公众关注的亮点。材料三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2011年7月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为材料一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并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危害。(4分)主题: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挫折(或失误)。原因:对社会主义

32、建设缺乏经验;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急于求成。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是造成19591961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2)依据材料二,分析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体现了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6分)变化:从单纯重视经济增长到既重视经济增长又关注民生;重视发展方式,强调科学发展。(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6分)国内因素:坚持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制定了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际因素: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总趋势走向缓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等。解析:第(1)问,要围绕“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分析原因及其影响。第(2)问,立足材料分析即可。第(3)问,要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分析原因。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