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荷兰东印度公司采用股份制向全社会募集资金;而1609年建立的荷兰阿姆斯特丹银行,广泛地收集社会闲散资金。股份制和金融业的发展把广大居民的利益和海外贸易直接结合起来,荷兰全国从上到下各阶层都卷入海上贸易的大潮中。根据材料,可以得出(C)A股份制与金融业结合开启了海外贸易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荷兰商业发展C革新经营方式促进了商业资本的发展D股份制推动了荷兰金融业的发展解析:从材料“股份制和金融业的发展把广大居民的利益和海外贸易直接结合起来,荷兰全国从上到下各阶层都卷入海上贸易的大潮中”可知,股份制与金融业结合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故A项“开启”一词
2、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股份制与金融业结合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故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荷兰东印度公司采用股份制向全社会募集资金”以这种方式进行资金的募集,这是经营方式的革新,从而促进了商业资本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股份制与金融业结合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而不是“股份制推动了荷兰金融业的发展”,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故排除D项。2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A)A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英国打败了
3、西班牙的“无敌舰队”D荷兰夺去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纽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现再认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荷兰在17世纪建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商业贸易公司,进行殖民扩张,成为商业殖民帝国,A项符合题意;B项发生在18世纪;C项发生在1588年;D项是荷兰在北美建立的殖民地,与“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不符。3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B)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拿破仑
4、帝国的兴盛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解析: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故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故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故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故D项错误。 4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图(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C)A西班牙、英国 B葡萄牙、荷兰C荷兰、英国 D英国、法国解析:17世纪欧洲航运大国是荷兰,故A、B、D项错误;工业革命后,英国逐渐强大,成为欧洲航运大国,故C项正确。5下图阴影部分展示了
5、一个庞大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若为该图加一名称,最恰当的是(C)A“走向会合的世界” B“海上马车夫”的足迹C“日不落帝国” D“主导世界的山姆大叔”解析:“走向会合的世界”是指新航路开辟,不符合题干中阴影区域内涵,故A项错误;“海上马车夫”是指荷兰,荷兰称霸海上是17世纪,主要是西印度群岛,故B项错误;图示中阴影区域是英国18世纪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故C项正确;“主导世界的山姆大叔”是指美国,图中没有显示美国本土标记,故D项错误。6据历史学家研究,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D)A大西洋沿岸优越的地理
6、位置 B“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C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动 D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解析:大西洋沿岸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大西洋沿岸国家共有的特点,不是导致荷兰、英国经济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不能体现荷兰经济高增长原因,故B项错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材料中“1618世纪”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荷兰和英国崛起都源于两国是当时的海上殖民强国,故D项正确。7“商业革命”激起了欧洲国家之间商业竞争和对海洋的控制权,引发了英西战争、英荷战争、英法七年战争等大国之间战争,促进了西欧各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材料意在说明(B)A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
7、B“商业革命”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C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D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已初步建立解析:根据材料“商业革命促进了西欧各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知,“商业革命”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重点,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商业革命对欧洲民族国家产生的影响,而不是对西欧社会生活的影响,故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欧洲国家间的竞争,没有体现全世界,故D项错误。8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B)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B英
8、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解析:从马克思这段话来看,马克思认为印度被英国侵略殖民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相比于其他国家,英国带去的是更加先进的技术,有利于印度的近代化,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这不是马克思的本意;C选项错误,这种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传达出这一观点。9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诸多以“新”为前缀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源于(D)A工业城市涌现 B新兴国家独立C民族区域增多 D早期殖民扩张解析:A项中的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B项中的“新兴国家独
9、立”指的是1776年美国的诞生,均无法完整地体现题目中的时间段“1618世纪”,故排除;题目中的“西班牙”“法兰西”“尼德兰”和“英格兰”等均属于国家名称,故C项中“民族区域”的说法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诸多以新为前缀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可知此应为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的产物,故选D。10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B)A黑奴贸易 B殖民屠杀 C工业污染 D商业战争解析:黑奴贸易会导致海地岛人口增加,而不是大幅减少,故A项错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自此以
10、后欧洲殖民者不断涌入美洲,对当地土著居民进行大肆屠杀,导致美洲人口急剧减少,故B项正确;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C项错误;商业战争是殖民国家之间进行的,不会导致海地岛人口大幅减少,故D项错误。11“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D)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解析:500年前欧洲人拿着圣经到非洲的主要目的是殖民掠夺,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拿着圣经传播基督教只是目的之一,不是主要目的,
11、或者说传播宗教只是幌子,真正的目的仍然是殖民掠夺。“象牙”的拥有者易手,反映了经济方面的冲突,圣经的传播反映了文化、文明的融合,故D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文化融合,不是冲突,A和B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经济冲突,不是融合,C错误。12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A)时间15411550年15511560年15611570年15711580年15811590年15911600年含银量50%39%11%17%18%5%A.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B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C引发了1789年的法国革命 D促成了西欧的“价格革命”解析:16 世纪随着法国的不断向外殖民
12、扩张,法国用含银量越来越少的货币进行海外贸易,是对被殖民国家更为残酷的掠夺,促进了法国等西欧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故A 项正确;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的是新航路开辟,故B 项错误;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 年,材料中的现象距法国大革命爆发差200 年左右的时间, 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促成了西欧的“价格革命”,故D 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说,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那么,紧随其后的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
13、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材料二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大国崛起(1)从材料一中找出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成为“大国”的不同途径。(8分)葡萄牙和西班牙凭借赤裸裸的财富掠夺成为“大国”;荷兰通过商业贸易成为“大国”。(2)英国人究竟凭借什么敢于对抗已经在海洋上驰骋了近百年的西班牙?(6分)先进的政治制度,发达的工商业,海盗精神,优越的地理位置。(3)你认为成为一个大国,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结合材料二,回答英国的异军突起给你什么启示。(12分)条
14、件: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上的吸引力,军事实力,内部凝聚力等。启示:把握机遇,抢占先机,打破旧的价值观念等。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及“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归纳。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题,条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启示结合材料二归纳。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摘编自哥伦布航海
15、日志材料二荷兰有优良的港口面对英国及大西洋,背后有德国为腹地。在西班牙、葡萄牙建立海外殖民帝国之后,荷兰的商船在里斯本和塞维利亚装载来自殖民地的产品,然后把它们贩运到全欧各地。在归途中,荷兰商船又把波罗的海的谷物和航船用具贩运到西、葡两国。最后荷兰垄断了全世界的航运业1566年尼德兰革命爆发后,西班牙军队残酷地劫掠南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结果,安特卫普的工匠、商人及银行家都逃到阿姆斯特丹,他们随身带来的技术和资金,既有利于荷兰的工业,也有利于荷兰的海上扩张,因为海上扩张是需要大量资金的。荷兰商人所用的平底船造价便宜,载运量亦大。与封建专制主义的西、葡不同,荷兰向外发展不是由政府包办,而是通过独占贸
16、易公司进行的。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三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摘编自马汉海权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哥伦布“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的原因,并说明哥伦布前往东方探险的目的。(6分)原因: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必须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目的:熟悉当地风俗人情,传播宗教;掠夺黄金、白银、香料等。(2)依据
17、材料二,解读荷兰兴起的主要原因。(8分)原因:拥有面向英国及大西洋的良港;商业贸易发达并垄断了全世界的航运业;安特卫普的工匠、商人及银行家带来了技术和资金;造船技术先进,平底船载运量大;通过独占贸易公司向外扩张;荷兰脱离西班牙取得独立。(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马汉提出“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的理由。为应对列强侵略,清政府在维护海权方面采取了什么对策?结果如何?(12分)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列强急需寻找海外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市场;长江介于中国南北之间且沟通海洋,长江流域在地理上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控制长江流域进而从政治、经济上控制中国,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对策:开始整顿
18、海防,建立新式海军。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失去制海权;马关条约的签订便利了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腹地,攫取财富;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的原因需要区别“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的原因和“走向西的海路”的原因,前者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后者因为哥伦布相信并接受了地圆学说。第二小问的目的依据材料提炼并联系所学知识从熟悉当地风土人情、传播宗教;“黄金热”、希望得到东方的香料等方面进行思考。第(2)问,需要细读材料,依据材料信息提炼,注意表达的逻辑性和完整性。结合材料中的优良港口、资金、航运、技术、贸易公司等关键词进行说明。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马汉提出“海权论”的时代背景及中国长江流域的特殊战略地位进行思考。第二小问的“对策”从洋务运动重视海防并建立新式海军方面进行说明,“结果”联系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及影响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