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讲民国后期的中国19281949年通史体系建构这一时期,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政治上,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得到较快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社会生活上,物质生活、交通通信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真题典例 深挖考情晰方向1(2019全国卷)1940年
2、,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答案C解析材料“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说明毛泽东意在强调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故选C项。由材料“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可知其意不在借鉴俄国经验,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排除B项;材料“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
3、而不是联合它”说明主张联合资产阶级,批判“左”倾而不是右倾,排除D项。2(2019全国卷)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中共中央要求对干部进行培训,使其尽快熟悉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主要是因为党的工作重心即将转入城市,转向国家建设方面,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强调农村,且此时期党的
4、工作重心即将转移,A项错误;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C项错误;“执政”“社会主义生产”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3(2018全国卷)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
5、,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西方国家只是试探建交的可能性,不能说明放弃支持国民党,故B项错误;美国此时并没有从外交上孤立中国,故C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D项错误。4(2018全国卷)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
6、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抗日根据地的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处境,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抗日热情,故选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由材料中的“抗日根据地”可知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故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5(2017全国卷)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
7、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答案B解析由“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这一文件发布于抗日战争时期,兼顾了各个阶级的利益,有利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适应了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故选B项。土地革命中打土豪、分田地,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C、D两项时期不符,排除。6(2017全国卷)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
8、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中共领导的群众组织力量增强和中共党员所占比例增加,体现出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当时革命重心仍然在农村,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阶级成分的变化,不能说明统一战线的范围是否进一步扩大,C项错误。7(2017全国卷)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
9、变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喜字纱灯”“演奏钢琴曲”“着蓝袍黑褂”“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可知,当时上海的婚俗体现了中西习俗的融合,故B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婚礼习俗的变化,无法体现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C项表述过于绝对;近代社会习俗的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由政府主导,故D项错误。8(2017全国卷)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10、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答案B解析材料中人民解放军“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这是对中国主权的维护,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人民解放军的目的是维护内河航运主权,并不能切断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故C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9(2016全国卷)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
11、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答案D解析国民党禁止刊载不利于自身专制统治的名词,目的是维护其一党专制的局面,故D项符合题意。国民党的这种行为不利于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A项错误;国民党排斥“长征时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名词,说明国民党不承认其他社会力量,这不利于塑造战时政府形象,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不能反映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C项错误。10(2016全国卷)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
12、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答案A解析1930年,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加,红色革命区域米价下降,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种情况的出现应与开展土地革命,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的积极性高涨有关,故选A项。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与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米价低于白区无必然联系,排除B项;当时根据地政府将主要精力用于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1(2016全国卷)抗战胜利后
13、,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商民承购的企业“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关键信息可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加强,故选D项。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仅从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一件事不能说明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故B项以偏概全;民族资
14、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12(2016全国卷)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答案D解析1932年时日本已经发动了侵华的“九一八事变”,并且当年还发生了“一二八”事变,图案中的“振我中华”“挽回利权”“抗敌”“十九路军”等信息表明此时中国掀起了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故选D项。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出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排除A项;材料信息只展示了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图案,没有比较,体现不出新的营销方式,排除B项;“实业救国”思潮早在甲午战后就已经兴起,
15、排除C项。13(2015全国卷)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解析材料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建设的“要塞区”和构筑的防御工事基本上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华北地区,这些地区正是日本可能入侵的地方,而不是“围剿”红军的地区,也不是地方军阀的势力范围,故B项正确,排除C、D两项。A项与史实不符,可排除。14(2015全国卷
16、)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38年”“平、津、鲁、豫”等信息可知,日本发行的“联银券”“军用票”主要流通于沦陷区而非国统区,A项错误;日本发行的“联银券”“军用票”流通于市场,这是日本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是转嫁战争负担的体现,B项正确;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是通过军事手段和限制物资流出等实现的,C项错误;“联银券”“军用票”不是物资,不能体现对物资
17、管制的强化,D项错误。回归基础 主干知识再回顾一、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1工农武装割据(1)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攻打长沙,失败。(4)开创革命新道路: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1930年形成星火燎原之势。2红军长征(1)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2)遵义会议: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是党的历史
18、上的重大转折点。(3)长征胜利: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3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二、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1侵华日军的罪行(1)一个意图:征服(吞并)中国。(2)滔天罪行: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2局部抗战(19311937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不断扩大侵华,激发了中国各阶层抗日救亡运动,中国局部抗战爆发。3全民族抗战(1
19、9371945年)(1)三个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等,迟滞日军侵华进程。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境外战场: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2)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3)胜利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4)五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20、;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双重性);两个战场并存;中国共产党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持久抗战。(5)四点意义: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三、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1945年重庆谈判,国共签署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2)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2人民解放战争(1)战略防御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1947年,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1、。(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3)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4)战争胜利:1949年4月,北平和谈破裂后,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被帝国主义奴役的历史,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新中国即将诞生。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勇气
22、。3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一、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工业1较快发展(19271936年)(1)原因: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2)表现: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日益萎缩(19371945年)(1)原因:遭受日本侵略者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而日益萎缩。(2)表现:沦陷区大量企业被日军毁灭或吞并,国统区民族工业日益萎缩。3陷入绝境(19451949年)(1)原因:美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摧残;通货膨胀严重。(2)表现: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二、近代后期社会生活的变迁项目变迁社会习俗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多元并存
23、交通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1920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报刊业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新华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与国民党报刊展开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重要作用影视业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逐渐走向成熟;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成熟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2抗日战争时期(1)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2)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3解放战争时期(1)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毛
24、泽东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并提出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及总任务。(2)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要点深化 潜心研磨思关键1.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政策的特点(1)政治上,实行国民党一党专制。(2)经济上,一方面大力发展官僚资本,另一方面,采取措施发展民族资本。(3)对外上,一方面积极争取废除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长期投靠依赖美国。国民政府的统治不能全盘否定,但也不能掩饰美化。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争取外交自主、促进经济发展及抗战时期的抗击日寇,值得肯定;但是国民政府的独裁、一党专政及压迫中国人民的民主运动等应予以否定。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和实践
25、及特点(1)探索和实践革命道路探索从中共“二大”到八七会议a中共“二大”提出了最低革命纲领,但是在革命道路上基本照搬了俄国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b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八七会议到七届二中全会a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国民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c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加强党风建设。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a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
26、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b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c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d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全走向成熟。e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重庆谈判并签署了双十协定,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为争取和平与民主取得了主动权。f1949年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2)特点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从农村再
27、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后)。3中共在不同时期对国民党政策变化的依据及影响4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与措施: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评价a积极方面:“法币政策”有利于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和金融业的改造,防止白银外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经济复苏发展,特别是轻工业发展较快,交通运输业有相当的发展,重工业也有所发展。关税自主政策使列强承认了中国在关税上的对等权利,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b消极方面:国民政府依赖帝国主义,便利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列强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不能从列强
28、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官僚资本的形成,成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民族工商业受到压制。(2)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经济体制与政策的调整表现:改组有关行政管理机构,确立战时经济体制;颁布一系列法令和法规;制定开发大后方的建设方针,将战时经济纳入长期抗战的轨道。评价:综观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经济政策,在总体上顺应了全国抗战的潮流,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战时经济政策的调整,逐渐改变了抗战初期的被动局面,也促进了大后方经济的发展,初步扭转了西南、西北地区的落后面貌。(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经济措施: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官僚资本垄断;滥发纸币;苛捐杂税不断增加。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与国民党彻底决裂
29、,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5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并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路线的确立,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支持革命、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土地革命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1930年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原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推翻地主阶级统
30、治;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作用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使中国共产党赢得广大农民的拥护,政权得到巩固,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抗日战争时期政策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原因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作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同时团结了地主共同抗战,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1946年把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1947年9月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
31、耕者有其田;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者,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原因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农民要求土地。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需要巩固后方作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大批青壮年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农民群众的支援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五大精神财富(1)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长征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民族复兴献身的精神;坚决服从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坚定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高度团结统一的精神;坚韧不拔、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往无前、不
32、怕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3)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4)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5)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7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
33、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强化,首先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发动的义和团运动,最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各阶级共同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通史视角 纵横贯通明逻辑1.从文明史观
34、看民国时期中国的变化2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工业化进程: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前的十年里,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推动下,中国现代化工业高速发展,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工业化进程。民主化进程:抗战时期建立起来的战时体制使国民党加紧建立国民党一党独裁专制,排斥其他民主力量,增加了在中国推行民主的难度。(2)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政治民主化层面:抗日战争客观上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民族生存受到日本侵略严重威胁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治派别先后发出了开放民主的声音,尽管南京国民政府开放的民主十分有限,但却是前所未有的。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逐步发
35、展壮大,在其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普遍选举制和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表明了中国社会出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积累了经验。国家统一层面: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成为国内统一的基础。人民在战争中自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领导者,为随后统一全国积攒了力量。经济层面:国民政府在战时建立起了战时体制,在工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尤其是沿海工业的内迁,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阶级构成的比例也由此发生变化,为后来的土地改革准备了条件。民族精神层面:唤醒了全体中华民
36、族的觉醒。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中华民族焕发出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国家主权层面:为中国赢得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收回并明确了台湾的领土主权。1942年,中国参与了联合国的创建,并于战后成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1943年,中国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了中国对东北、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领土的主权,中国政府于战后收回了这些领土的主权。高效预测演练考向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根据地建设(2019山西适应性考试)1932年,苏区政府建立“中华钨矿公司”,负责赣南地区的钨砂生产并将钨砂运到广东交易
37、。从1932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钨砂贸易总计创造了620万元的财富。这一举措()A调动了苏区人民生产的积极性B改善了根据地的民生C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D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32年”“钨砂贸易总计创造了620万元的财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苏区政府建立“中华钨矿公司”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极大缓解了苏区经济困难,故选C项。A、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考向全面抗战时期女性的贡献(2019山东滨州二模)下图为1938年5月某画家创作的锄头给我你拿枪去,机器给我你拿枪去,这一作品()A反映了妇女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B有利于国共合作
38、局面的正式形成C创作于抗战相持阶段D讽刺国人的消极抗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漫画为人们展示的是思想觉悟有了极大转变和提高的妇女的行为举止,她们不再是抗战队伍中的落后者,而是积极的推动者和宣传动员者,她们不再拖丈夫从军的后腿,而是把丈夫从军看作无比光荣的事情,主动地要求丈夫从军杀敌,为民族解放贡献力量,这反映了妇女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故选A项。第二次国共合作局面正式形成于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的失守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漫画反映的是妇女支持丈夫从军杀敌,并非讽刺国人的消极抗战,D项错误。考向正面战场(2
39、019山东济南二模)1938年11月至1940年春,各战区中国部队按统一部署向侵华日军发动了冬季攻势,攻击地区涉及绥、晋、豫、浙等广大地区,重点置于豫南、鄂西及皖南等地。这一军事行动()A迫使日军放弃速战速决计划B使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C维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态势D说明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冬季攻势系国民政府主动发起,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维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姿态,故选C项。迫使日军放弃速战速决计划指的是淞沪会战,时间为1937年,排除A项;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是在1943年,排除B项;敌后战场的主要领导者为中国共产党,而冬季攻势是由国民政府发动的,排除D项。考向全面抗战时期
40、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2019甘肃兰州二模)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在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当时这一规定旨在()A加强各阶层的抗日联合B稳固根据地政权C实行民主政治协商制度D削弱国民党的力量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40年”可知,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旨在携手抗日,故A项正确,排除B项。实行民主政治协商制度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排除C项;1940年中共与国民党携手抗日,排除D项。考向全面抗战时期根据地经济建设(2019河南郑州三检)下表是1943年
41、陕甘宁边区土布生产统计,表中数据综合说明当时()布厂(家)织机(架)年产布(匹)占总产量(%)公营231852283220.7合作社营371792200020.0私营501501200010.9民间织户200005333448.4合计20514110116100A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启动C个体生产的效率仍较高D官僚资本挤压私人资本答案A解析新民主主义经济是指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过渡性经济。根据材料“1943年陕甘宁边区土布生产统计”表中公营、合作社营、私营、民间织户的数据可
42、以判断,A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是19531956年进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民间织户织机“20000”架,织出布匹“53334”匹,而公营、合作社营、私营的织机不及其三十分之一,但总产量却占了51.6%,这说明个体生产的效率很低,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官僚资本,D项错误。考向报刊业的发展(2019山东烟台一诊)在某历史时期,湖南涌现出许多进步报刊,如抗战日报观察日报大众日报等。另外,新华日报解放群众毛泽东自传抗日的八路军等书报期刊在湖南均有大量销售。这表明()A国民党在湖南的力量削弱B报刊业缓和了国共两党关系C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D政治局势推动了报刊业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
43、材料内容可知,湖南涌现出的报刊多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这说明政治局势推动了报刊业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并未涉及国民党的力量削弱,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国共关系的缓和,B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得知此时抗日战争所处的阶段,C项错误。考向毛泽东思想(2019山西晋中调研)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时仍然属于中国的
4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以,毛泽东旨在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也是内在吻合的,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故排除。通史作业一、选择题1(2019山西太原五中模拟)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部分代表认为毛泽东的路线是错误的,号召开展正规战争以替代游击战争。但是,毛泽东在大会上获得完全胜利,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这说明()A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到认可C党内的错误被完全纠正D五次反围剿军事策略完全正确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排除A项;材料中“部分代表认为毛泽东的路线是错误
45、的,但毛泽东在大会上获得完全胜利”说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到认可,B项正确;1934年“左倾”思想导致反围剿失败,说明此时党内的错误没有被完全纠正,C、D两项错误。2(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1935年5月,胡适在一篇纪念五四运动的文章中凄然感叹,“这年头是五四运动最不时髦的年头”,因为“五四运动的意义是思想解放,思想解放使得个人解放,个人解放产出的政治哲学是所谓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这反映出()A国民党文化专制引发知识界不满B胡适主张五四精神要与时俱进C团结抗日已成为当时民众的共识D个人主义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答案A解析根据“这年头是五四运动最不时髦的年头”“五四运动的意义是思想解放”可知,
46、五四运动强调思想解放,而当时“五四运动”最不时髦,说明当时国民党实行文化专制,思想不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实行文化专制,并非强调五四精神要与时俱进,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抗日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国民党实行文化专制,无法体现个人主义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排除D项。3(2019黑龙江哈三中三模)1935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修正海关出口税则,规定果类、火柴、棉织物等88种产品免税,蛋类、油类等50种减税,共减税300万元左右,上述措施()A客观上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B目的在于保证海关税的征收C成功抵制了洋货的低价倾销D推动了国民政府的税收改革答案A解析材料描述了南京“国民政府”减免部分
47、商品如“果类、火柴、棉织物等”“蛋类、油类等”的出口税,有利于提高国内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同时也减轻了国内企业的经济负担,这对民族经济发展是有利的,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海关税收问题,排除B项;政府对部分商品减免出口税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国内民族经济的发展,但“成功抵制了”的说法,夸大了其作用,事实上,中国的民族经济在与外国资本经济竞争时并不占优势,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针对减免部分商品的出口税,未涉及国民政府其他税收情况,不能得出推动了国民政府税收改革的结论,排除D项。4(2019湖南雅礼中学模拟)1937年国民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为14.71亿元,1939年增至25.78亿元。政府还从国外购得
48、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给民营厂矿。国民政府扶持民营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民族资本急剧膨胀 B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要C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37年到1939年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增加至25.78亿元,并且着重强调扶持工矿业,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增加对民营工矿业的支持力度是为了满足战争对工业的需要,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对民族工商业的贷款从14.71亿元增长至25.78亿元,促进了民族资本的增加,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材料体现的是1937年以后的贷款扶持,C项错误
49、;材料体现不出对轻工业的扶持,完整的工业体系无从谈起,D项错误。5(2019湖南百万大联考)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发行的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在发刊词中宣称“本报愿将自己变成一切愿意抗日的党派、团体、个人的喉舌”“力求成为全国民众的共同的呼声”。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要成为全国抗战的领导者B呼吁建立民族统一战线C重视政治工作的舆论宣传D已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发刊词称新华日报愿成为宣传抗日的喉舌,表达全国民众的呼声,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重视政治舆论宣传工作,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要成为全国抗日的喉舌,并不是要成为全国抗战的领导者,排除A项;1937年国民党公布中国
50、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排除B项;中共工作重心转移是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D项错误。6(2019百校冲刺)1938年10月,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论及“实行抗战教育政策”时提出,“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据此可知,毛泽东主张的教育政策在当时有利于()A提高国人的民族觉悟 B促进社会教育广泛发展C形成实事求是教学方法 D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的“1938年”“一切为着战争使之适合战争”可知,“实行抗战教育政策”是为了抗日。由此可知,这一政策对提高我国民众的民族觉悟是有利的,故选A项。B项中
51、的“社会教育”与材料中的“抗战教育政策”不符,排除;材料体现不出教学方法,C项排除;“实行抗战教育政策”是为了抗日,而非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D项错误。7(2019天津和平区一调)20世纪初,学术界、教育界论及“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的只是少数学者。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三大发明”频繁出现并逐渐成为教科书撰写中必须选择的项目,“四大发明”的说法也已经产生。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科学事业取得重大成就B政府加强思想控制的要求C对传统科技认识的逐渐加深D振兴提升民族信心的需要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略中国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学术界“四大发明”说法的
52、出现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提高民族凝聚力以适应时代需要,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发明,并不代表当时中国自然科学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排除A项;“四大发明”的提法无法说明政府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排除B项;“四大发明”的提法旨在提高民族自信,C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8(2019广东佛山二模)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税收上实行轻赋税和公平负担,首先以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帮助农民发展生产,然后以百分之十的精力从农民那里取得税收,即使在困难时期,仍然注意赋税的限度。这表明()A中国政府国家治理能力增强B当时中国农村社会主要矛盾缓和C中国共产党践行新三民主义D根据地生产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答案C解析材料“首先以百分
53、之九十的精力帮助农民发展生产,然后以百分之十的精力从农民那里取得税收”体现了“扶助农工”的政策,故选C项。“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当时中国政府不是同一个政治团体,排除A项;“陕甘宁边区”仅局限在根据地,广大中国农村矛盾依然很尖锐,排除B项;“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税收上实行轻赋税和公平负担”只是政策的体现,建设的成果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9(2019河北衡水中学四调)据刘伯承晋察冀边区的群众工作中1945年1日的统计,晋察冀根据地约有1600万人,其中约300万人参加到中共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如农会、工会、妇救会、青救会、童子军、抗敌后援会等组织中,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有余。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确保根据
54、地的社会稳定B壮大了党员队伍C提高了根据地生产的积极性D注重根据地基层组织建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农会、工会、妇救会、青救会、童子军和抗敌后援会等群众组织,涵盖了根据地人口的五分之一有余,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注重根据地的基层组织建设,故选D项。这些群众团体主要是为抗日斗争服务的,不是维护社会稳定,A项错误;这些群众团体并非都是共产党员,B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都是抗日团体,与提高生产积极性无关,排除C项。10(2019内蒙古包头二模)抗战时期,数以千计的学生、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离开城市前往延安,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抗战等对广大民众显得陌生而遥远的概念,以通俗的形式
55、广泛宣扬。这种宣传动员()A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B加快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D利于改善中国抗战的国际环境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知识分子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这种做法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选C项。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而非抗战的信心,排除A项;民族意识的高涨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抗战时期的国内环境而非国际环境,排除D项。11(2019云南昆明诊断)1937年“满洲电影股份公司”成立(简称“满映”)。到1945年“满映”共拍摄故事片108部,教育片、宣传片和纪录片189部,宣扬“人类的伟大之爱”“王道乐土
56、”“五族协和”等思想。这说明当时()A电影引导人性向善 B儒家思想影响深远C大众娱乐丰富多彩 D殖民思想不断渗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37年”“1945年”“人类的伟大之爱”“王道乐土”“五族协和”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作为殖民地,日本为了加强控制借助电影等传媒手段渗透殖民思想,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在东北地区播放的电影是为了加强控制,而不是引导人向善,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加强殖民思想渗透,而未涉及到儒家思想影响,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加强殖民思想渗透,而不是强调大众娱乐生活,排除C项。12(2019四川教考联盟三诊)1948年夏,沂蒙解放区发生旱灾
57、,部分农民举行传统的祈雨仪式,并暴力殴打了前来阻止的基层干部。地方政府并未盲目地对群众进行惩罚,而是将革命理念与传统习俗结合起来,采用温和的方式处理了这一事件,并重新将生产救灾导入正常轨道。这一做法()A丰富了应对社会危机的历史经验B消除了革命理念和传统习俗的矛盾C保证了前线军事行动的顺利推进D全面纠正了基层工作中的激进倾向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面对沂蒙解放区因祈雨而发生的暴力事件,地方政府并未盲目地对群众进行惩罚,而是采取温和的方式,将革命理念与传统习俗结合起来,并重新将生产救灾导入正常轨道,这说明地方政府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丰富了应对社会危机的经验,故选
58、A项。材料反映地方政府将革命理念与传统习俗结合,从而重新将生产救灾导入正常轨道,并未消除两者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地方政府在处理地方事务时的方法措施,与前线军事“顺利推进”并无太大关联,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地方政府在处理社会矛盾激化时的有效措施,并非全面纠正基层工作中的激进倾向,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19四川绵阳三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30年代,世界形势波诡云谲。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火引爆了中国全民族抗战。而希特勒与日本此时已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苏联反法西斯的形势也愈加严峻。1937年8月21日,国民政府和苏联在南京正式签署了
59、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两国关系进一步密切。这样,以经济交易作掩护,苏联秘密地展开了对华军事援助。苏联援华装备原计划走海运路线,但由于日本对中国海岸的封锁,海运一次后被迫放弃。陆路成为不二选择,由此“西北孔道”再担历史大任。现在,“西北孔道”已经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交通大动脉,道路宽阔而平整。但在1937年9月前,新疆段除了乌鲁木齐到哈密、到伊犁有公路外,其他路段是仅供骡马通行的驿道,卡车根本无法通行。为了打通新疆段1500多公里的道路,新疆参与修路的50余万各族民众,还有留驻新疆的东北义勇军将士,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线的基本整修和贯通。“西北孔道”从中苏边境霍尔果斯口岸为起点,横贯新疆
60、,经河西走廊,直达甘肃兰州。1937年9月1941年6月,苏联大量的军火物资通过“西北孔道”的地面和空中路线运送到中国,同时还有一百多名军事顾问、上千名技术专家通过“西北孔道”来到中国。“西北孔道”在近四年的时间里,成为中国抗战接受国际援助的最主要的“生命线”和“输血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同时,正因为中国顶住日本,苏联在卫国战争爆发后,也才得以放心地把东线的军队调往了苏德战场。中国通过“西北孔道”偿还给苏联的物资,也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起到了重大作用。央视纪录片西北孔道摘要(1)根据材料,概括“西北孔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北孔道”开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
61、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北孔道”的历史意义。答案(1)特点:是中苏之间的战时援助通道;具有双向性;包括地面和空中路线。(任答两点)背景:20世纪30年代,德日等法西斯势力迅速崛起;苏联受到德日双重威胁,有可能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面对法西斯的威胁,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日本步步扩大侵华,激发了中国全民族抗战;国际上只有苏联给予中国道义和军事物资上的支持;中苏海运路线因日本的海上封锁而受阻;古老的“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等等。(从国际形势、中、苏及历史等方面分析,至少涉及三个角度)(2)意义:通过“西北孔道”,中国获得了宝贵的抗战支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同时也把中国
62、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解除了苏联两线作战的危险;中国物资也支持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共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西北孔道”也为今天“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基础。(从中国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现实等方面分析,言之成理即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西北孔道”是中苏之间的战时援助通道;具有双向性;包括地面和空中路线。第二小问,主要从20世纪30年代,德日等法西斯势力迅速崛起;苏联可能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日本扩大侵华激发了中国全民族抗战;国际上只有苏联给予中国道义和军事物资上的支持;中苏海运路线因日本的海上封锁而受阻;古老的“丝绸之
63、路”的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西北孔道”的开辟,使得中国获得了宝贵的抗战支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同时也把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解除了苏联两线作战的危险;中国物资也支持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共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西北孔道”也为今天“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基础。14(2019山东聊城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到中国,九一八事变后曾访问东北、上海,并发表报告通讯集远东战线。在上海,他见到了宋庆龄和鲁迅,这引发了他对记录中国人民苦难与向往的中国新文艺的兴趣。1936
64、年,来到陕北的中国共产党委托宋庆龄推荐一名外国医生和一名外国记者到根据地来,以便将红色政权与红色根据地最真实的故事讲给外界。双方的“一拍即合”使得斯诺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6月,斯诺来到延安(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后,受到了中共高层的热情接待,随后,斯诺开展了将近四个月的采访活动。10月,斯诺返回北平,并开始为外媒和国内的外文报纸撰写有关他在红色根据地所见所闻的报道。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完成了所有的报道写作。随后,他的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于1937年10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在中外进步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1938年1月1日,红星照耀中国在美国出版,同年2月,中译本又在上海出版,让更多
65、的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正形象。由此,拉开了美国众多新闻记者赴身“红区”的序幕。摘编自曹培鑫书写“红色圣地”:世界新闻史上的“中国时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一个史实,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答案(示例一)史实:中国共产党高层领导在延安热情接待斯诺。历史现象:这一史实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积极展示抗战形象,凝聚抗战力量。概述和评价: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一直积极领导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开创了中国革命
66、的新局面。在蒋介石的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新闻隔离和形象丑化之下,共产党意识到必须将正确的真实面貌展现给外界。(示例二)史实: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在中外进步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历史现象:这一史实反映出国内外和平进步力量对中国共产党抗日寄予厚望。概述和评价:卢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国共两党共赴国难,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有利于消除国内外有关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军民的各种误解和谣言,有利于团结更广泛的力量共同抗日。红星照耀中国的流行,把红色中国的独特面貌展现给世界,开启了西方世界认识中国的“新纪元”,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根据材料
67、“斯诺来到延安(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后,受到了中共高层的热情接待,随后,斯诺开展了将近四个月的采访活动”可得出的史实是中国共产党高层领导在延安热情接待斯诺,这一史实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积极展示抗战形象,凝聚抗战力量,论证这一史实需要从民族危机加深、中共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的努力和展示中共革命的需要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材料“随后,他的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于1937年10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在中外进步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可得出的史实是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在中外进步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这一史实反映出国内外和平进步力量对中国共产党抗日寄予厚望,需要从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抗日力量、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等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