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对应学生用书P65学业达标1(2018河南豫西名校联考)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风趣地用手比划着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个东西,没有这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十年工夫完全可能。”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A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B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C美苏等国垄断原子弹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1956年”“原子弹”“人家就说你不算数”等信息可知,当时中美敌对,而美苏对核武器的技术垄断增加了我国的国防压力,故C项正确。
2、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都是中国研究原子弹技术的客观条件,不是直接原因,故排除A、B两项。D项属于国内因素,排除。2(2018甘肃兰州一中期中)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袁隆平培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答案A解析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从此掌握了原子弹技术,拥有了核武器,使西方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故选A项;“南优2号”杂交水稻于1973年培育成功,故排除
3、B项;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标志是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故排除C项;中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发射成功的“东方红一号”,故排除D项。3(2018江苏七校联盟联考)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了卫星十年发展规划,其中有一条:1969或1970年发射首颗人造卫星,卫星上天后10年发射飞船。该规划的主要成果是()A“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D首颗近程导弹试验成功答案A解析根据“卫星十年发展规划”“1969或1970年发射首颗人造卫星”可知主要成果是“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A项正确;20世纪6070年代中国还未掌握载人航天技
4、术,故B项错误;C、D两项都与材料“卫星十年发展规划”无关,排除。4(2018河北辛集中学期中)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判
5、断可知是指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故选B项。A、C、D三项时间不符合题意。5(2018天津耀华中学第三次月考)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防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成就不属于这一领域的是()A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1970年“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D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答案D解析原子弹、氢弹、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国防领域的重要科研成果,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杂交水稻不是国防领域取得的成果,符合题意,故选D项。6(2018贵州铜仁一中期中)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
6、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C“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D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答案D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只有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的“南优2号”杂交水稻走在其领域的最前列,故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世界之最”这个要求。7(2018江苏启东中学期中)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评论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
7、炸成功B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空间技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空间技术问题上符合要求的选项只有C、D两项。A、B两项与“空间技术”无关,排除;根据“社会帝国主义”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苏联并没有解体,故排除D项,本题选择C项。8(2018天津新华中学月考)1958年6月,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1966年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91年12月秦山核电站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取得这一系列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雄厚的物质基础 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改
8、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D科学家们的努力拼搏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前三项成就取得时物质基础尚不雄厚,排除A项;20世纪6080年代中苏交恶,苏联并未支持中国,排除B项;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排除C项;科学家们的努力是我国取得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故选D项。9(2018江苏七校联盟联考)2010年是袁隆平先生80华诞,下面是温家宝给他的贺信(节选):由此可知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A解决了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B使中国人民生活由温饱走向小康C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D为中国农业科技赢得了世界声誉答案D解析根据贺信内容“先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
9、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可以看出赞赏了袁隆平为中国农业科技赢得了世界声誉,故D项正确。杂交水稻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A项“解决了”说法不妥,应排除;B项错在“小康”,应排除;C项夸大了袁隆平的科技成就的作用,应排除。10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六十多年来,中国科学研究成果在某些领域开始处于世界先进行列。改革开放新时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有()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的研制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依靠基因工程改良动植物品种载人航天飞行A BC D答案C解析四项内容都是居于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成果,但是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1965年,不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故选C项。等
10、级提升11(2018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誉名为“星火计划”,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D配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启动答案B解析“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说明该计划有利于改进当时农村经济粗放式经营的状况,故B项正确。A项1987年提出;C项属于1992年以后;D项是1978年以后。12中华人
11、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意义有()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彻底完善了中国的科技创新体制使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 BC D答案B解析这些成就的取得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正确;高尖端科技成果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正确;说法明显错误;说法不符合史实。13(2018西藏拉萨中学月考)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反映“一五”计划的成果B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发生在“文革”时期的科技成就C袁隆平杂交水稻,缓解“大跃进”带来的粮食困难D“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反映参与信息技术革新答案D解析“银河”系
12、列巨型计算机,是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故D项正确。“一五”计划是1953年至1957年,第一颗原子弹是1964年,故A项错误;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发生在1965年,“文革”还未开始,故B项错误;“大跃进”发生在1958年,其造成的粮食困难经过国民经济的调整得到缓解,故C项错误。14(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中第四次月考)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文中认为,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
13、诉求D对人类的贡献超过了政治经济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发展“两弹一星”,有维护国家安全、地区和平和世界安宁的目的,体现了科学技术为现实社会服务的价值要求,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目的是保障国家安全,有没有起到实际作用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A项;“两弹一星”有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两弹一星”对人类的贡献超过了政治经济影响,而是强调科学技术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排除D项。15(2018内蒙古奋斗中学月考)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
14、报道:“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这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答案D解析根据“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可知这两则评论评价的是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中近程导弹和原子弹不属于空间技术,故排除A、C两项;“东方红一号”是中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但没有将宇航员送入太空,故排除B项;“神舟五号”首次将航天员送入太空,故选D项。16(2018北京朝阳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制定正确的科技战略,推动中国科技现代化的大力发展
15、和科技大国的成长,并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不朽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20世纪60、70年代,“两弹一星”先后研制成功。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世界高科技发展趋势,面对高技术领域激烈的国际竞争,王大珩、王淦昌、杨家墀、陈芳允4位科学家联名上书中共中央,提出跟踪研究世界高新技术动向、发展中国高新技术的建议。国务院立即组织200多位专家研究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因该计划于1986年3月提出,所以称“863”计划。“86
16、3”计划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延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高新技术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实施“863”计划的历史背景,说明其影响。答案(1)成就: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70年4月,“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轨道。1975年11月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1973年,袁隆
17、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影响:“两弹一星”等高新科学技术成果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了重大贡献。(2)背景:改革开放增强了国家实力;世界高技术领域竞争激烈;跟踪研究世界高新技术动向、发展中国高新技术。影响:“863”计划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延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核武器、空间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成就。第二小问影响,从增强国防实力、增加粮食产量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背景,从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追赶西方国家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延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概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