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考 纲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课 标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中的作用。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统一六国(1)客观条件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2)主观条件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采纳李斯建议,采取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的统一方略。(3)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六国大业。
2、2建立集权统一国家措施影响政治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小篆思想专制:焚书坑儒促进文化发展;思想控制,摧残文化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促进经济交流交通修筑驰道、人工渠道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军事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基本疆域3.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2)修筑长城(3)大兴土木:仿建六国王室宫殿、修建阿房宫、修骊山墓。(4)徭役兵役:伐南越、戍边疆。4秦始皇的功与过(1)功绩: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2)过失:暴政导致秦速亡。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玄武门之变(1)
3、劝说李渊起兵推翻隋朝,为李渊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2)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2“贞观之治”的出现(1)原因(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3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1)措施(2)作用: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4开放的对外政策(1)积极友好的中外交往态度设置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2)宽容的宗教政策佛教经典大量传入中国,被译为汉文,派玄奘去天竺取佛经。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中国。朝鲜、日本僧人到唐都游学。(3)兼收并蓄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三、统一
4、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1措施(1)平定三藩: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符合国家的统一趋势,清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随之加强。(2)统一台湾:采取攻抚兼施的方针,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之下,巩固东南海防,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3)三征噶尔丹:清政府控制了漠北蒙古,进而控制了天山南北,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统一国家的广大疆域。(4)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特封四大活佛,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5)抗击沙俄,捍卫北疆:通过两次雅克
5、萨之战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1689年,中俄双方平等协商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了中国主权。2评价(1)功绩: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缔结、巩固了空前统一多民族国家,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2)消极: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对外轻视西方,实行闭关政策,未能紧跟先进潮流,为后来近代中国落后埋下隐患。(3)总评:康熙缔造、巩固了空前统一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史论要旨对历史人物评价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康熙文武双全,既精通传统文化,又涉猎西方科学;既能上马左右开弓,御驾亲征击退噶尔丹
6、,又能治国安邦善于管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收复台湾,显示了康熙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但是有专家指出,清朝中后期国力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这跟康熙晚年的墨守陈规,缺乏创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秦始皇的评价秦始皇勤于政务,富于实干精神,是具有高度行政能力的政治家。他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为实现理想而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坚韧与执著。但在他的性格与举止中也有刚愎、偏执、暴虐的一面。他从事的征战和兴建的工程多数具有深远的进步意义,但却因征调太急、赋税过重、刑法严酷,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苦难。他相信人终有一死,却又耗费巨资寻药求仙,这都是他性格中自相矛盾的地方。功:
7、国家统一:结束诸侯割据,统一全国,开创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政治: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民族融合: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过:暴政: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焚书坑儒摧残文化。如何评价康熙帝1个性:(1)有明确的立志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意志;(2)善于学习创新、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和实践精神;(3)有实现理想的知识储备和个人素养。2贡献:杰出的封建帝王。(1)维护并巩固了国家统一和主权;(2)学识渊博,弘扬中国古代文化;(3)重视农业,推动生产力发展;(4)拉开长达150多年的“康乾盛世”的序幕。3局限性:延
8、误了中国历史进程,给近代中国留下沉重包袱。(1)经济上固守农本经济,限制资本主义萌芽和海外贸易发展;(2)政治上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3)文化上文字狱和八股取士;(4)外交上闭关锁国,轻视西方,不了解世界发展趋势。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史料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史料表明康熙收复台湾后通过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等措施使台湾地区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如何认识封建盛世治世与盛世是不同的,中国历史上出现有名的盛世有:武帝盛世
9、,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盛世以治世为基础,治世是盛世出现的前提,盛世是治世的进一步发展和结果。1原因: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农民战争推动,迫使统治者调整政策,与民休息。 (3)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4)民族融合的加强和对外交往的频繁。(5)生产工具的革新和技术的推广。2表现:一般表现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改善。3实质:都是封建社会的盛世,不能改变封建统治的本质。作为统治者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巩固“家天下”的统治。4结果:背后都潜藏着危机,盛极而衰是必然的。(1)封建土地私有制必然加剧土地兼并。(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
10、集权制度必然滋生腐败和暴政。(3)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4)封建经济分散性容易导致地方割据。5启示:(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2)对生产关系适当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3)人才和制度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保证。(4)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居安思危。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百姓)康定,利则长久。金石萃编秦峄山刻石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
11、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新唐书材料三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台湾)人、弃其地者,施琅疏言:“若弃其地、迁其人此地原为红毛(荷兰人)所有,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沿海诸省,断难安然无虞。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召询廷臣,大学士李奏应如琅请。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清史稿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秦始皇的什么主要功绩?(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怎样的制度?试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做法作简要评价。(3)据材料三指出康熙帝在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后,对台湾地区实行的措施及原因
12、。(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三位古代政治家共同的历史贡献。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康熙中秋日闻海上捷音材料二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讲述了康熙皇帝微服私访的系列故事,目前共完成五部144集。该剧的系列故事,情节曲折迷离、惊心动魄,人物生动,戏剧结构明快,风格诙谐得当,还有大量的当红艺人加盟,因此一播出得到很多观众的喜好。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捷音”指哪一事件?康熙帝统治时期,阻碍国家统一的不利因素还有哪些?举例说明。(2)材料二能否作为史料来研究康熙帝?请从历史
13、研究的角度谈谈你对这种历史题材作品的认识?(3)从纵横联系的角度简要评价康熙皇帝。答案课时训练1(1)结束分裂局面,建立统一国家。(2)设置羁縻府州。这是一种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3)措施:决定在台湾设立统治机构,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原因:台湾国防地理位置重要,关系到东南沿海的安全与稳定。(4)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贡献。2(1)“捷音”:清军收复台湾。不利因素:外国入侵,如沙俄入侵东北,少数民族贵族分裂,如噶尔丹叛乱;地方割据势力,如三藩之乱。(2)不可以。文艺作品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历史题材作品涉及重大历史人物、事件时要尊重史实。(3)康熙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但没有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