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684KB ,
资源ID:27827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827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模块2 专题4 中国近代政治的艰难转型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模块2 专题4 中国近代政治的艰难转型 WORD版含解析.doc

1、网络构建整体感知一个核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历程。两大线索: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中国社会各阶级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探索历程。四大主题:列强侵华战争的结果、影响;中国农民阶级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中国的民族屈辱和中华民族的觉醒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1(2018全国卷)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

2、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C面对日本的舆论宣传,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说明其对舆论在外交中的作用没有清醒的认识,即清政府并不熟悉近代外交策略,故C项正确。2(2016全国卷)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情况。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

3、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其实力曾是远东第一、世界第九,故“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故选C项;A项表述不符合当时的史实,直到20世纪初,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仍是编练“新军”;日本明治维新后也是集权制度,故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已多次遭到英国、法国等国的侵略,其他列强也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获取在华权益,D项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地位不符,故排除。以家国情怀考查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3(2019全国卷)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

4、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B全国各界联合会的宣言反映了爱国救亡的信念,由此可知,当时各界团体爱国觉悟有所提高,故B项正确;A项错在“趋于一致”;材料未提及“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各界团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故D项错误。4(2017全国卷)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

5、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B根据1858年天津条约内容,列强取得了内河航运特权,人民解放军的这一做法,是一种反侵略的斗争,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B项正确;社会主义阵营的巩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A项错误;英国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的目的是维护内河航运特权,并非对国民党进行军事援助,C项错误;“另起炉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列强侵华的客观影响5(2018全国卷

6、)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D材料中地方督抚的主张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说明依然存在朝贡观念;第二,主张中国外交官以“万国公法”为依据,联合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来参与评判是非曲直,明显带有近代外交观念,故D项正确。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素养立意从近代化的角度审视近代中国的外交,突出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必要性第2题主干知识

7、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洋务运动第3题呼应热点2019年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00周年,以五四运动后的群众运动为切入点,涉及爱国情怀的热点问题第5题时政热点近年来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外交博弈一、近代列强侵华和民族屈辱1英国独霸(18401894年)(1)特点:英国在华势力最大;法、美、俄也追随英国加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华形式。(2)鸦片战争(18401842年)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原因:

8、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结果:英法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俄国趁机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2“群雄逐鹿”(18941914年)(1)特点:甲午中日战争后,英、日、德、俄、法、美等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以资本输出为主。(2)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原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原因:根本原因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

9、的狂潮,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镇压义和团运动。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影响: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3日美争夺(19121949年)(1)特点: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家。日本主要通过战争手段对华侵略,美国则主要通过经贸活动掠夺中国,最终美国战胜日本,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背景:欧洲国家忙于一战;北洋军阀政府腐朽卖国。特点:日美分别扶持自己的代理人,日本占据一定的侵华优势,美国对其进行牵制。(3)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年)背景:北洋军阀统治瓦解,美国积极扶持南京国民政府。特点:随着美国在华势力的增长,

10、日美在华争夺不断加剧,日本发动对华侵略战争,以军事手段维护其侵华权益。(4)国民政府统治后期(19371949年)背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特点: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建立军事同盟,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二、中华民族的觉醒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进入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各民族之间空前形成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达到了升华。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

11、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强化,首先是知识分子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觉醒。三、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千年未有之

12、变局1变局之因:外敌入侵(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较量)。2具体表现(1)政治上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政局:清政府贵族势力削弱,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官僚地主势力增强。斗争性质:进入反封建反侵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是民主革命的先声。社会阶层:买办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兴起。(2)经济上: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攫取的经济特权加紧侵略,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生存。(3)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破产;转向被迫开放;“理藩”外交被冲击,朝贡贸易体制被打破。(4)思想上:传统的“夷夏

13、”观念开始转变,“天朝上国”的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3社会各阶层对变局的反应(1)清政府态度:由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由抵制西方先进文明到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原因:列强侵略打开中国大门;地主阶级维护统治的客观需要。(2)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态度:抵御外来侵略,“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原因: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知识分子的爱国立场。(3)地主阶级洋务派态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展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原因: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统治集团内部分化;总理衙门推动;洋务派掌握地方实权。(4)农民阶级态度:发动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14、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化;小农经济的地位与立场。四、近代后期民族觉醒的精神旗帜1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2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3长征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民族复兴的献身精神;坚决服从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坚定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高度团结统一的精神;坚韧不拔、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

15、雄主义气概。4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5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6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2019盐城一模)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

16、的过程。”文中“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C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A材料“镇江府在(那次)敌对期间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表明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A项。2(2019郴州一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西方列强的强烈抗议下,清政府规定今后“夷人”均改称为“洋人”,“夷务”均改称为“洋务”。这表明()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加剧C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 D清政府外交基本实现近代化C材料“今后夷人均改称为洋人”,改变对外国蔑视的称

17、呼,反映出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故选C项;材料反映出“华夷之辨”观念的变化,没有体现出社会性质的变化和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的变化,排除A、B两项;材料说明清政府外交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没有实现近代化,排除D项。3(2019长沙三模)从1896年开始,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从而成为在中国拥有租界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反映出()A中日马关条约的规定得到了落实B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C片面最惠国待遇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D群众反帝斗争为日本侵华带来便利C允许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是南京条约附约中“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内容,故选C项;中日马关

18、条约的内容无日本取得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的内容,排除A项;1896年中国依然处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侵略中国的局面,排除B项;群众反帝斗争不利于日本的侵略,排除D项。4“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后,美国政府十分得意,认为“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更辉煌和更重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了未来的利益,使美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A该政策使帝国主义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同盟,使美国确立了盟主地位B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可凭借其精美的产品抢占中国市场C该政策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使美国既得到了利益又获得了中国政

19、府的感激D该政策标志着美国侵华进入新阶段B本题主要考查“门户开放”政策对美国的有利影响。该政策的出台满足了美国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A、C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近代中国民主化的探索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政治现代化的探索活动1(2017海南卷)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由题干材料“以立议院为基础”“具奏,恭候圣裁”可知,清政府此次改

20、革专制色彩浓厚,与西方的民立体制有本质的不同,但也体现不出皇帝独裁的加强,故C项符合题意。以家国情怀创新考查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追求2(2017全国卷)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B由“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这一文件兼顾了各个阶级的利益,应该是发布于抗日战争时期,有利于团结地主和

21、资本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阵营,适应了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B项正确;土地革命中打土豪、分田地,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由以上信息分析可知,这一文件应该是发布于抗日战争时期,目的是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C、D两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第2题时空观念题干材料中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指明了时间范围是抗日战争时期角度转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团结一切有抗日要求的阶级、阶层一、清朝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清末宪政改革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国内的立宪派要求通过建立君主立宪挽救清朝的统治。2活动及实质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皇族内阁成立,

22、证明所谓的立宪不过是一场骗局。3影响(1)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推动的宪政改造,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有着保守性和欺骗性,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它的覆灭。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化探索1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的提出(1)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主张兴办学校。(2)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政治近代化的启动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虽然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23、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2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的实践(辛亥革命)(1)确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三、人民民主的设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确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为之奋斗。1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中共一大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

24、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加强工农联盟,建立工农革命政权,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和民主建设。3全民族抗战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并接受民主人士的合理建议;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指出要建设一个各阶级联合执政的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4解放战争后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在政权组织、人事安排上充分体现了民主,使中国民主政

25、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四、近代中国人民救国道路的探索1走日本人的路: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因顽固派反对而失败。2走美国人的路:孙中山主张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革命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3走俄国人的路:效仿俄国“城市中心论”,革命屡遭挫折。4走自己的路:毛泽东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2019德阳一模)近代士人从普遍没有法治观念到呼吁法治改革,再到清末“新政”掀起法治建国高潮。贯穿这一历程的主题是()A西方政体的引进B晚清社会的近代化C礼治文化的复兴 D近代法制的体系化B题干中提及清末法治观念逐渐加强,到

26、清末新政提倡法治建国,体现了晚清社会近代化的潮流,故B项正确。2(2019襄阳二模)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掌握了多数省的政权,促使湖北军政府参加南北和谈,推进了国内统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立宪派向革命派进攻,迫使革命党人接受和谈条件,推选袁世凯建立北京政府,中国实现暂时的稳定与统一。由此可知立宪派()A由资产阶级维新派转化而来 B意在建立民主以实现君主立宪C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D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D由材料“立宪派掌握了多数省的政权,促使湖北军政府参加南北和谈,推进了国内统一”“立宪派向革命派进攻,迫使革命党人接受和谈条件中国实现暂时的稳定与统一”可知立宪派缓冲阶级矛盾,推进国家的稳定

27、和统一,客观上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创造了平稳的社会环境,故选D项。3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条政治的分界线,此后,帝王、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和时代意识。”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A彻底消除了人们心中的封建意识B铲除了封建帝制存在的社会基础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使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得以贯彻B根据题干中“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和时代意识”得出,辛亥革命使得封建帝制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故B项正确。4(2019汕尾三模)下表为1942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据此可知,根

28、据地“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农村各阶层户数及其所占土地的比例(单位:%) 阶层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其他 户数抗战前3.67.228.454.05.01.8 减租后2.46.738.047.02.53.4 土地抗战前29.521.029.519.00.80.2 减租后13.517.542.522.50.63.4 A.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B削弱了封建土地剥削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B由材料中地主和富农户数、土地减少,中农和贫农户数、土地均有所增加的数据信息可知“减租减息”政策削弱了封建地主依靠土地剥削农民的现象,故选B项;大生产运动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排除A项;

29、材料强调的是“减租减息”政策而非土地革命,排除C项;由时间信息可知需要巩固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D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史以唯物史观隐性考查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1(2018全国卷)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C五四运动后的这场争论会使更多的人接受社会主义,这在思想上为中国共

30、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2(2015全国卷)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皖直交斗”。材料“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反映了当时中国处在大分裂时期,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局面出现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符合题意。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3(2019全国卷

31、)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C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毛泽东强调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民主革命需要联合资产阶级,而俄国十月革命是“反对资产阶级”,其分析意在阐明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故C项正确。4(2019全国卷)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

32、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B1948年10月,国共内战处于决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着手为全国解放后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故B项正确。5(2018全国卷)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

33、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A材料中的“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了不被外交条件束缚而采取静观的态度,这是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A项正确。6(2016全国卷)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930年,正处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

34、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粮食大丰收,故选A项;红军英勇奋战主要是保卫根据地的安全,故排除B项;当时处于国共对峙时期,面临敌强我弱的形势,根据地政府的主要精力用于巩固革命根据地,故C项错误;D项所述与史实不符,且与材料现象构不成因果关系,故排除。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国共两党关系的特点7(2016全国卷)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

35、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材料。1943年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党实行一党专制,为维护其专制独裁统治,除了政治上对中国共产党等党派实行压制外,国民党还推行文化专制政策,进行文化“围剿”,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书刊进行严密审查和检扣,将全国文化出版纳入其一党管制之下,题干中“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名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的统治不利,因此被禁止刊载,故选D项;国民党这种做法会激化和其他党派的矛盾,也不利于其形象的塑造,故A、B两项错误;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同抗击日本

36、的侵略,故C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第2题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时空观念以时间为主线,判断申报时评,“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这一时局的出现第3题来源教材选取毛泽东有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论述,史论清晰知识拓展民主革命需要联合资产阶级,毛泽东的论述是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第4题转换思维从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教育转型,到中共中央着手为全国解放后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第5题历史情境新中国成立之前,建交条件、步骤、时机皆由自己决定的历史新情境能力立意新中国前夕中国共产党的外交与清朝、国民党政府的屈辱外交有着根本区别第7题还原历史1943年,国

37、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凡对国民党一党专制不利的名词禁止使用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一)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1923年):新的开端,新的领导阶级11919年,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二)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241927年):新的局面,新的群众基础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高潮: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国共

38、合作破裂。(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新的道路,成熟的领导1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31927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4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使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三大主力会师,长征完成。51936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四)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新的策略,民族的觉醒1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

39、统一战线的方针。2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3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4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全走向成熟。(五)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新的转折,人民的胜利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2)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3)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2解放战争胜利经过战略防御、反攻、决战,1949年解放军攻占

40、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的统治被推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从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是中国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时期。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

41、党成立,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2经济上:初步建立现代经济法制体系。颁布发展工商业的经济法规,鼓励利用外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3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后来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赎回胶济铁路。表现出了妥协与抗争的两面性。4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5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6教育: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三、

42、多视角看近代中国梦的内涵近代追求独立、富强的历程1从国家关系的角度:是反侵略、求独立的过程。列强侵略中国,把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抗争,最终结束了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革命史观)2从政治的角度:是反专制、求民主的过程。中国人民反抗专制统治,追求建立民主政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这一愿望。(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3从经济的角度:是反压迫、求发展的过程。中国民族工业外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压迫,内受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剥削,生存环境恶劣,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能够成为民主革命的动力,从根本上说是为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争取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近代化史观、文

43、明史观)1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开天辟地”主要是指()A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C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D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新型政党的领导D中国共产党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政党,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仅代表中国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故D项与题意相符。2(2019深圳一模)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A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当时的工作

44、重心 B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C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D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是对传统的革命理论进行了补充,故选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的重心是工人运动,排除A项;“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的是新三民主义,排除C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没有“工农武装割据”,排除D项。3(2019广安一模)为了弥补财政的不足,苏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发行过三次公债。1932年6月革命战争短期公债60万元,同年12月第二期革命战争公债120万元,1933年7月经济建设公债300万元。据此可知,这些公债的发行()A有

45、利于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B成为苏区的主要财政来源C抵制了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D加重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A从材料中苏区中共政府发行公债逐年增加,可知苏区有更多资金进行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故选A项;公债是政府向人民的借款,不能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排除B项;国民政府币制改革是1935年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政府发行公债是公众自愿认购的,不会加重根据地人民负担,排除D项。4(2019德阳一模)1945年,美国政府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1947年5月,美国已“把中国放在了应给予援助之国家的顺序表中相当低的地位”;到1947年下半年,美国决定将日本重建为美国在东亚势力的重要基地。促使美国调整政策的中国因素是()A国民党政权的瓦解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民主革命胜利发展 D抗日战争的胜利C题干中1947年美国降低对中国的援助,与此同时转而扶植日本,结合1947年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被粉碎的史实可知选C项;国民党政权的瓦解是在1949年渡江战役之后,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在1949年10月1日,排除B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1945年9月2日,排除D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