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再聚焦:构 建 和 谐 社 会.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823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聚焦:构 建 和 谐 社 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再聚焦:构 建 和 谐 社 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再聚焦:构 建 和 谐 社 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再聚焦:构 建 和 谐 社 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再聚焦:构 建 和 谐 社 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6年高考热点聚焦:再聚焦:构 建 和 谐 社 会包训国 浙江省桐乡市茅盾中学 (314500)莫景华 广西柳州市中山中学 (545006)【背景材料】缓和社会矛盾,调解与和谐社会关系,建立和谐社会,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1、2002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首次在正式场合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 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 2、2005年初,中国社科院发布2005年社会蓝皮书,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和七大措施。3、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6个方面,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全面规划,标

2、志着和谐社会进入操作、实践的新阶段。【知识串讲】一、正面的历史上和谐的音符1、和谐思想和谐思想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中国古代:孔孟儒家提倡“仁”、“仁政”等民本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开明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以民为本,如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如西周文王曾告诫儿子武王对大自然不要进行过度开发,要按自然规律合理使用;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世界近代: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以和平方式建立和谐制度的基本主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2、和谐实践与社会改革古今中外,历朝

3、历代,都采取措施发展生产,缓和社会矛盾。如中国古代西汉、唐朝、明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社会生产。如罗斯福新政时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等措施,缓和社会矛盾;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二、反面的历史上不和谐的声音1、社会的不和谐中国古代上,秦隋等朝代统治后期,统治残暴,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新中国前30年没有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以大跃进为代表的失误对资源和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增长属于高耗低效的类型。世界近代史上,两次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工业发展不

4、平衡问题、人民生活水平问题。印度社会发展中的四对矛盾: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等因素。2、生态不和谐唐朝时,放火烧山、向山要田和围湖造田,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很大影响。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激增,与人争地的现象更为普遍,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显露并进一步激化。世界近现代史上,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破坏,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愈演愈烈。【命题预测】建立和谐社会,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三个文明”的关系后,和谐社会更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和谐社会问题在政、史、地三科都有丰富的考试资源,预测近几年高考将对这一热点进一步进行

5、考查,可能是单科的,也可能是综合的;可能考选择题,也可能考非选择题。【典型例题】1(2005年5月福州模拟)右图所反映的指导思想与我国孟子的“民本”思想的相似点是A反对封建制度 B突出现实社会中“人”的重要作用C维护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D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外“民本”知识的联系。右图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名画蒙娜莉莎,体现了关注“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孟子的“民本”思想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二者都重视人、强调人的作用,故答案为B项。2(2005江苏卷)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

6、,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 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孔子思想作用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把孔子“仁”、“礼”和教育思想所起作用区分开来,全面认识孔子思想。“仁”的思想有助于调解与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 两项属于“仁”思想的内容;而项属于孔子“ 礼”的思想,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与“爱人之心”相违背;项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不是政治思想,它的作用是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3(2004上海卷)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答案C。解析题

7、干中所引用名言的核心强调“ 人和”,显然是强调了一种“重民”思想,而2300多年前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孟子曾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与之相符。所以答案为C。4(2002年全国文综卷)儒家思想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再认、理解和评价。具体考查 “仁”在先秦时期的历史地位。春秋时孔子提出“仁”的思想是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对抑制统治者的

8、暴政是有一定作用的。所以答案为B。满足新兴地主阶级政治需要的是法家思想,故A、C不符合题意。D是墨家思想。5(2005扬州4月)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谐社会”是“社会稳定”的更高阶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有何进步意义? (2)唐太宗统治时期,为使社会稳定、和谐地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其积极作用如何? 答案(1)孔子。春秋时期,阶级矛盾尖锐;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2)

9、举措: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经济上轻徭薄赋,实行租庸调制;戒奢从简。文化方面举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民族关系方面: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积极作用:政治较清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2分)解析第(1)问,要联系春秋时期相关史实作答。“仁”是大思想家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种思想的提出与春秋时期,阶级矛盾尖锐、诸侯争霸、战争不断的背景紧密相关。在哪个时代,这种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第(2)问较简单

10、,其实就是围绕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以及由此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史实来组织答案。关键是对唐太宗统治措施的准确记忆。【模拟训练】1. 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周朝时,加强礼的建设,在当时主要有利于维护政治的安定 保证社会和谐 巩固等级制度 处理人际关系A B C D2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主要反映了A修长城的艰难困苦 B人民只看到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C长城的修筑不利于秦朝统治的巩固 D人民不堪忍受秦朝暴政的一个缩印3“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和“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反映了 北方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唐朝时期,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圩田更加普遍 自然生态平衡受到

11、影响A. B. C. D.4明清时期的“一条鞭法”、“摊丁入亩”都起到了减轻农民负担的作用,这是因为A由过去的实物纳税改为用银两纳税 B废除了延续一千多年的人头税C地主占有耕地多,承担的赋税相对增加了 D废除了农民长期以来的赋税负担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生活,主要是由于A实行按劳分配 B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C实行个体耕作 D扩大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6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最能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是A整顿银行,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D推行“以工代

12、赈”,兴办公共工程7二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汲取历史教训,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这一做法直接影响有缓和了社会矛盾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使人民生活得到一定改善 使平富差距不断扩大A B C D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论语(1)孔子“仁”的学说的最主要意义是什么?这一思想与启蒙思想中的哪一政治观点最相似?材料二 自汉武帝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可耕地几乎全部开辟,包括中游十分脆弱的黄土高原,大片森林和草原被辟为农田,下游平原的原始森林、草地更是垦伐殆尽,连河湖滩

13、地也被辟为耕地。中唐以后,黄河流域长期处在战乱状态,加之长期过度开发,引起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河湖被淤被垦,最终引起环境恶化,所以10世纪以后,黄河河患日益严重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灌溉系统破坏难以修复。 中国通史(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和影响,由此有何认识?材料三 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但却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妨碍与破坏。 里约热内卢宣言(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所说“众多因素的妨碍与破坏”中的“众多因素”指哪些因素? 参考答案1.D 2D 3C 4C 5A 6D 7.B8(1)有利于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2)原因:战争连绵不断;人口增长造成土地过度开垦。影响:环境恶化,水患严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认识:坚持人口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人口剧增;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生态环境恶化;能源消耗大;淡水紧缺;贫困、饥饿频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