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1.05MB ,
资源ID:2781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816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模块1 专题2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模块1 专题2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网络构建整体感知一个主题: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演变。两大形态: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形态。三大线索: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经济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政策;以官营手工业为核心的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商业发展的演变及与之相关的商业政策。四个重点: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及重农政策;手工业经济形态及成就;古代商业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及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缓慢发展。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和土地制度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古代农业经济制度1(2018全国卷)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

2、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B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西汉时期,百姓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他们在将粮食换成钱币的过程中遭到商人盘剥,导致其出卖土地而流亡,即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故选B项。2(2017全国卷)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上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

3、产效率提高A根据材料中的数据,从土地规模(亩)、户数和户数比例数据比较分析可知,“户数比例”最多的家庭拥有的土地亩数适中,这说明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项正确。以唯物史观隐性考查古代农业经营方式3(2019全国卷)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C根据材料中“皆委之佃户”“余皆佃农”等信息可知,当时江南个体农耕经济普遍,故C项正确。4(2016全国卷)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

4、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D田庄是汉代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超经济的人身控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经济实体。图片正是这种田庄经济下的集体生产情形的反映,故D项正确。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古代经济发展状况及原因5(2017全国卷)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

5、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C西汉前期采用“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使凋敝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6(2016全国卷)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B材料反映了宋代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宋初统治者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结果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许多人失去了土地,故选B项;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唐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商业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故

6、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土地兼并严重,与坊市制度崩溃没有关系,故排除C项;北宋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使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因此政府管理失控不符合宋代史实,故排除D项。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关注热点以当今社会存在的粮食低价问题为切入点,折射“三农”问题第2题情景新颖不是直接考查唐代后期的土地制度,而是隐性考查小农经济注重史证对比不同土地规模和户数的数据,对历史现象做出恰当的阐释第4题注重概念比较小农经济和庄园经济生产方式的差异体现特征通过农事图的场景间接考查汉代农业的发展状况第5题鉴古知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各阶层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致富一、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原始社会(1)农业

7、起源,最早培植水稻和粟(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商周耕作方式:石器锄耕春秋战国(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2)生产技术:注意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3)经营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从秦汉至宋元(1)耕作方式:牛耕普及(2)生产工具:出现耦犁、耧车、曲辕犁等(3)耕作技术:出现代田法、耕耙耱技术明清(1)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2)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2商周时期: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

8、制,实质是国王私有制,所有权属于国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诸侯臣下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随着春秋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大量井田之外的荒地得以开垦成为私田,井田制开始瓦解。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三种类型:地主土地所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1)地主土地所有制(我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土地制度,占支配地位)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标志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商鞅变法规定: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影响: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起过积极作用,但其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商

9、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后。废除:1950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2)国家土地所有制:关于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形式曾出现过屯田制、均田制等具体形式。屯田制在西汉、曹魏、金朝、元朝、明清初年都曾实行过。均田制始于北魏,流行于隋唐。这两种形式,往往是在经历了一场战乱和社会动荡之后,国家控制了大量无主土地的情况下实行。授田时,既不触动地主的土地,又能使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因此,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促进经济的发展。(3)农民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

10、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其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由于牛耕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良,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3从生产模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1(2019揭阳一模)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甚至还列出了在场作证的

11、王室官员的名字,以作凭据。这说明了西周晚期()A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向 B宗法分封制严重破坏C青铜铸造工艺日渐成熟D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A材料中“土地交换”“土地买卖”“作证的王室官员的名字”说明当时允许土地买卖,说明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已遭破坏,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向,故选A项。2(2019苏州三模)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

12、量B古代中国农耕经济长期高度繁荣和领先世界都要归功于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点的农业经营模式,故B项正确。3(2019聊城二模)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溃,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代中期()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 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 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B题干反映了唐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但是到了唐中期土地兼并加剧促使均田制走向崩溃,租庸调制也难以维持,因此出现两税法,所以题干体现了土地制度的变化对赋税制度变化的影响,故选B项。4(2019兰

13、州一模)宋朝时,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南方的开发、农作物的传播与发展,原来的作物种植结构几乎全被突破,以粟、麦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被以稻、麦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所取代。其主要原因是()A稻麦轮作使耕地亩产增加B粟的产量已达传统农业极限C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D北民南迁刺激江南麦类发展A由材料“以粟、麦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被以稻、麦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所取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稻麦轮作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故选A项;“已达传统农业极限”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明清时期中国才开始种植玉米,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魏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在于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技术和劳动

14、力,故排除D项。古代区域开发与人口迁移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古代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1(2019全国卷)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D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棉花被江淮商人收购后,在江南生产棉布,之后棉布又被卖回山东,这是由于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特色,故D项正确;运河运输是隋唐以后重要的常规航运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出现变革,故A项错误;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经济特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非土地制度调整

15、的产物,与货币制度改变也没有关系,故B、C两项错误。2(2017全国卷)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C北朝时,北方经济发展水平远超南方,所以出现题干中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喝茶习俗的现象;唐中期,随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的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饮茶习俗得到北方人认可,故C项正确;唐中期北方喝茶习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此时不可能是“南茶开始北运”,故A项错误;

16、南北方饮食习惯相互影响,但并没有趋于一致,故B项错误;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是在南宋时期,故D项错误。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3(2015全国卷)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A材料“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反映了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上升,故A项正确;B项材料中有所反映但不是材料的主旨,C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D项说

17、法错误,故排除。4(2015全国卷)下面是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B由表格数据分析,在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中,河南的状元人数多于江苏。而到了明清时期,江苏科举考试的状元人数远超河南。河南地处北方的中原地区,在唐宋时期经济发达,江苏地处江南,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兴盛,故选B项。5(2015全国卷)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

18、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从东汉末年开始,受中原地区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中原人民开始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南宋时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因此农业技术的进步是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故排除;土地集中加剧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结果,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关联不大,故排除B项。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史学新论东昌府是山东重要产棉区,所产棉花由江淮商人收揽,而后又返销棉布转换思维棉花的收购和棉布的返销反映的是农产品的商品化第2题历史现场南茶北运所引起的北方社会习俗的

19、变化,暗示了国家统一的时代背景下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第5题指向明确直接设问经济重心南移的动力逆向思维北人南迁,带去了北方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的经济开发一、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二、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1中国古代人口的迁移轨迹(1)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迁移。如东汉以后的五族内迁;元朝时女真、蒙古人的南下。(2)北方人民南迁,由人口众多的黄河流域迁向人口稀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如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南迁;五代十国时期中原人民流落江南。(3)内地人口向边疆迁移,大多由政府组织军民迁移,从事戍守、开发、屯田等。如秦朝迁50万中原人去越族地区;元统一后许多汉族人到边疆去。(4)华人外

20、流。我国古代有很多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到海外谋生、居住,形成华人外流。如唐朝时有人到南洋;郑和下西洋后去南洋的人更多。(5)外族内流。在长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不少外国人来华经商定居,形成外族内流。如唐朝时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到我国一些地区居住,元朝时形成回族。2人口迁移的原因(1)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落后和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少数民族内迁。(2)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导致大量北人南迁。(3)统治阶级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目的组织军民迁移。(4)统治阶级专制统治、土地兼并等,也使农民流离失所,导致人口被迫迁移。3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意义(1)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国家

21、统一,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有利于国内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各民族经济的进步发展。(3)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4)开发南洋,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5)人口分布日渐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6)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南洋经济文化的发展。1山越分布于闽浙等地的山区,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孙吴政权建立后,山越不纳赋税,并不时出山掳掠。孙权派兵征讨,将其迁至平原,纳入郡县编户。对此评价正确的是()A将中华文明扩展到江南地区 B抵御落后民族维护中原文明C迟滞了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D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D孙吴政权本就是南方政权,故A项错误;材料“孙权

22、派兵征讨,将其迁至平原,纳入郡县编户”不属于抵御落后民族维护中原文明,故B项错误;材料“将其迁至平原,纳入郡县编户”是有利于南方民族融合的,故C项错误;材料“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孙吴政权建立后,山越不纳赋税,并不时出山掳掠。孙权派兵征讨,将其迁至平原,纳入郡县编户”,这些举措对开发江南地区有积极的意义,故D项正确。2唐代前期的政治人物,大多数是北方人。唐代后期进士及第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入宋以后,南方士人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在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也大都是江南人士。这些现象反映了()A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程朱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C江南政治实力比重增强D科举制促进社会

23、结构变动A材料说明唐前期政治人物多是北方人,而唐后期及宋南方人增多,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文化的发展,故选A项;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才逐渐发展为官方哲学,材料所述现象俱发生于北宋及之前,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南方文化的发展,其背后原因是经济的发展,没有强调政治实力比重增强的问题,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结构变动,故排除D项。3(2019成都二模)汉唐“头枕三河(黄河中下游地区),面向草原”,两宋则“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一立国态势的转变()A根源于游牧民族的式微 B得力于世界市场的出现C受制于东南部地狭人众D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变动D根据材料“汉唐头枕三河(黄河中下游地区),面向草原”并

2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唐时期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而“两宋则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说明经济重心迁往南方,故选D项。4(2019揭阳一模)明代学者丘浚曰:“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也。”自中唐到明清,国家赋税大多出自江南。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A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政府以重税削弱江南财力C京杭运河便利赋税北运 D政权的建立者都是北方人A题干反映国家赋税大多出自江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故选A项;题干反映的是赋税大多出自江南,而没有提及南北征税标准不一,故排除B项;京杭运河便利物资北运,而不仅仅是赋税,故排除C

25、项;题干意旨与政权的建立者都是北方人的关系不大,故排除D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商业和城市与经济政策的演变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及特点1(2019全国卷)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C由材料可知,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比明代增加了很多,这表明清代中期商业活动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故选C项;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缺乏史实支持,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

26、弛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D项错在“开始”,故排除。2(2018全国卷)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A材料“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说明手工业者的自主性较强,但并不能说明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排除B项;只依据四川井研县一地史实不足以说明雇佣劳动已经普及,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盐业专卖制度,故排除D项;由材料可知,四川一县就有成

27、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说明了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3(2016全国卷)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A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明朝雇工与雇主关系的变化。明朝雇工由百年以前“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到“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的变化,反映了雇主与雇工之间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导致此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商品经济对社会经济生活领域日益深刻的渗透,则是最重要的原因

28、,故A项符合题意;这一变化反映的是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而不是强化,与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无关,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B、C、D三项。以史料实证迁移考查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4(2018全国卷)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B由题中所给的绘画看不出其与传统绘画的区别,故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是官方组织的朝贡贸易,海禁政策主要是禁

29、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由材料无法得出海禁政策解除的信息,故排除C项;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这属于中国传统观念,没有推动传统观念的更新,故排除D项;明朝君臣对朝贡贸易贡品的认识不是很清楚,遂用传统文化来对其加以解读,认为它就是传说中的“麒麟”,故B项正确。题号命题特点第2题发散思维选取北宋前中期,山谷中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考查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第4题情境新颖以中国传说中的“麒麟”为素材创设历史情境,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视角独特考查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一、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营形态管理方式劳动力产品用途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大作坊无偿调用各类

30、工匠(匠户)武器等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私人自主经营民间工匠民间消费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农民家庭成员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备注(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在资金、人才和经营规模上占有绝对优势,代表最高技术水平(2)明中叶以后,在纺织、制瓷、冶矿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二、古代中国的商业和城市时期商业城市商周时期商:出现职业商人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1)严格的坊市制(2)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活动受官府严格控制春秋战国私商成为商人主体隋唐(1)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2)农村集市

31、贸易发展起来(3)出现柜坊和飞钱两宋(1)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2)打破时空限制,商业贸易发达(1)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2)坊市的界限不复存在明清(1)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2)农产品商品化(3)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1)南北两京是传统的大都会(2)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三、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战国以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即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专营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商品实行专营专卖制度,从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开始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制度,明清时期又有进一步发展“海禁”和闭关锁国明清时期,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乾隆

32、以后,为维护封建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四、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国家政局: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国家分裂、战乱不断,就会影响商业发展。2农业、手工业发展状况: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隋唐、明清),商业的繁荣又反过来刺激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商品生产;但对农业的过度重视会阻碍商业发展。3交通状况:如隋朝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国内贸易发展;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4统治者的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都会阻碍国内外贸易的发展。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以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之类政策都

33、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5金融货币的变化:纸币交子和柜坊、飞钱、票号的出现,白银的大量流通,有利于商品交换的进行,促进商业的发展。五、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1政治方面: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经济上瓦解着封建经济基础,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2经济方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

34、中后期,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3社会生活方面: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商人地位不断提高。4文学艺术方面:推动文学艺术日益世俗化、平民化、个性化。六、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规律1城市功能: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商业贸易的规模不大;唐代以后,因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而兴起的城市增多,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城市的商业活动: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3城市数量和规模: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城镇。4城市布局: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

35、代城市有逐渐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的趋势。1(2019常州一模)三国志载:“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人名)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在职七年,器用充实。”材料中所述发明()A代表古代冶金技术的新发展 B是古代灌溉工具的重大创新C表明古代冶金材料的新创造D是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A根据材料“旧时冶作马排暨(人名)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器用充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排应该是水力冶铁工具,故选A项;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2(2019怀化一模)在宋代,官僚士大夫与富人联姻的现象大量存在。 有的文人进士及第还未做官,就选择富有者为妻;更

36、有甚者,真宗年间有朝廷命官居然为娶一有钱妇人而发生争执。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经济发展引起价值观念变化B文人的道德水平滑坡C冗官局面导致官员待遇下降 D官员的自身素质低下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使得婚姻观念变化,体现了在宋代经济发展引起价值观的变化,故选A项;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3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现象从侧面表明该地区()A人口增长降低了劳动力价值 B抑商政策阻碍生产技术革新C专制统治制约商品经济发展D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不足A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

37、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可知,明清时期雇主增加雇佣工人的费用要低于进行技术革新的投入,这也就从侧面折射出明清时期迅速增长的人口使得劳动力价值锐减,故A项正确。4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00年左右,新航路的开辟,与材料中“明朝平息倭患以后”“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相符,故选C项;材料中“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仅有两处,并非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故排除A项;鸦片战争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排除B项;明朝内部商品经济发展,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而非“海外贸易”,故排除D项。- 1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