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460.50KB ,
资源ID:277891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789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高二历史试题:第5单元第十五课(新人教版必修3).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高二历史试题:第5单元第十五课(新人教版必修3).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堂达标】1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A思想观念B政治制度C军事技术 D文化教育解析:选A。由时间“一战期间”,刊物内容反映作者“求变”,可断定这份刊物是新青年,它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故作者所主张的“求变”主要针对思想观念。2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他认为,“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

2、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这一主张最重要的影响是()A活跃了思想,使学术兴盛B对旧势力妥协,致使北大旧势力猖獗C不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D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解析:选D。蔡元培在北大提倡学术思想自由在当时思想界复古逆流盛行的情况下发展,起到使新思想得以在北大传播的作用。 3“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这首诗反映出()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

3、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A BC D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掌握,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从“1917年”“新青年”这些字眼中可断定,表述均正确。4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了()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解析:选C。本题以新情境、新材料

4、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关键信息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在东洋、官在北洋”。选项A只是“学在西洋”的反映;选项B只与“妻在东洋”有关;选项D只与“官在北洋”有关,都不是材抖信息的全面反映,均排除。从该学者的经历可判断是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政策相关的,故选项C正确。5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2: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

5、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1)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2的出处和时间提示判断两段言论出自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后的新文化运动,材料本身提供的是作者的新认识,回答两位作者

6、提出这种新认识的原因需要回顾平时所学知识。第(2)问注意从材料中提炼、概括知识。第(3)问注意两者关系要概括指明,同时说明时要有根有据材料中作者观点。答案:(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

7、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一份杂志强调要“去遗传的科举思想,进于现世的科学思想;去主观的武断思想,进于客观的怀疑思想”。这份杂志最有可能出现于()A洋务运动中 B戊戌变法中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去科举进科学”等信息,可知D项符合题意。2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A鲁迅的狂人日记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解析:选B。新青年先后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先排除A、D两项,再排除C项。3“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

8、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言之有物”“讲求文法”可知是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内容,故选B。4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传统专制观念的斗争。它反映了()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解析:选D。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早期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的封建思想。A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B项不符合新文

9、化运动的相关内容,C项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5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A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B“民主与科学”逐步深入人心C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D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解析:选C。该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题干强调“新发展体现”,题项列出了“体现”内容;经分析可知,A、B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发生的;C项是“新发展的体现”。6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A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弘扬C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D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拯救中国的思想武器解析:选D。A、B、C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

10、义,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起了指导作用。7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包括()创办各类刊物翻译和撰写宣传文章组建研究会和早期共产党组织大力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A 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把握。都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8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突出特征是()A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相结合B主要限于知识分子范围C只限于思想领域D具有广泛群众基础解析:选A。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主要限于知识分子范围,属于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这是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故可排除B、C。五四运动中,工人运动开始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而

11、广大的中国农民与马克思主义接触甚少,故D项说法不正确。二、非选择题9智达网报道:北师大博导王富仁教授做客“名师讲坛”,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每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2009年向前推30年是1979年,正是我们这个历史时期的开端改革开放的时代。再向前到1949年,可称之为毛泽东时代。再向前推30年到了1919年,发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社会的转折。到1889年,是一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时代,这时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努力着要富国强兵。再向前到1859年,是中国由古代向现代的社会转型时期,也是和帝国主义全面接触的时期。请回答:(1)1859年是中国和西方全面接触的时期,这在当时思想观念领域

12、有何体现?(2)1889年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念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什么?这一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被称为“千年之大变局”中思想文化之变的揭幕人,为什么?(3)为什么王富仁教授说1919年是中国社会的转折时期?解析:第(1)问应注意时间“1859年”,当时思想观念领域“师夷长技以制夷”。第(2)问应围绕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作答。第(3)问要注意“1919年”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答案:(1)部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官员认识到西方的长处,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2)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用企业,组建了中国的近代海军和近代学校等。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了设立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3)五四运动中,工农群众成为革命的主力,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新文化运动彻底冲击了封建思想,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同时它也是一场文化转型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