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1】城市形态 (1)城市形态的概念及类型 每个城市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被称为城市形态。城市形态主要类型有:团块状(如成都、合肥、华盛顿),条带状(如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组团状(如重庆、上海浦东新区)等。(2)城市形态形成的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地形(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河流、湖泊。如,平原地区的城市比较集中规整;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城市比较破碎分散。社会经济因素:交通线、政治、经济和文化。如沿交通线发展的城市往往呈条带状。【例1】(2010屯溪一中月考)读下面材料和我国某区域七月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主要包括
2、:重庆(市区)、成都、雅安、乐山、绵阳、德阳等33个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市。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唯一具备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地区。经济区建成后,两地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共同培育和建设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防科研产业基地,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指出图中A、B两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并分析导致两城市地域形态差异的原因。【解析】城市外部形态受地形、河流、交通等因素影响主要有三种类型:团块状、条带状(放射状)、组团状。答案:A为组团状,B为团块状。A城市地处两江交汇的丘陵地区,地形和河流的分割使城市的发展失去了完整性;B城市地处平原地区,有利于城市各
3、组成部分集中,连成一片。【规律技巧总结】此题通过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进一步考查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这也是近年来高考的一个命题趋势。解题过程中,读图、提取有效信息是关键,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变式训练1】下图为成都市的城市形态示意图,读图后回答问题。(1)每个城市的城市形态与城市所处的 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地区的城市形态较为规整,而 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破碎,往往形成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成都市的城市形态属 ,反映当地地形主要是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成都市所属的城市形态类型的主要优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形态的判断以及
4、城市形态形成原因的分析。答案:(1)地理环境 平原 山区或丘陵 团块状 平原(2)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并提高其利用率;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方便居民生活;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考点2】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闲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用地类型。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城市功能区一般可划分为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以及
5、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2)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点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商业区,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在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还会形成中心商务区;工业区,是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集聚而形成的,具有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的特点。【例2】(2010合肥市质检)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回答问题。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A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 B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 C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 D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解析】从图中不难看
6、出,市中心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较多,向外围住宅用地增多,城市外围工业用地规模最大。答案:A【规律技巧总结】本题考查的是城市主要功能区用地面积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第一,正确读图;第二,要熟悉城市各功能区对土地的要求;如商业用地需“交通通达度好,人口集中”,故要接近市中心。本考点在历年高考中考查次数较多,尤其是城市功能区的区位要求。【变式训练2】(2010淮北质检)下图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的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回答(1)(2)题。(1)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A东 B南 C西 D北(2)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
7、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B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 D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解析】第(1)题,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理解等时线的概念。从图中可获取的信息:指向标;比例尺;等时线分布特点。理解题意,车速最快是指用时相同的情况下,所走距离越远车速越快。因而得出结论B。第(2)题,首先从头脑中提取各功能区分布特点,从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而且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有绿地相隔。之后根据图中图例确定各功能区的名称。因此选择C。答案:(1)B (2)C【考点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其影
8、响因素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影响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因素有:经济因素、历史文化、种族宗教、建筑设计、自然条件等。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城市内土地区位不同,土地租金也不同,影响地租高低的区位条件有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收入差异是形成高、低级住宅区差异的常见原因,知名度、种族因素、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设计、行政因素等都对城市地域结构有着深远影响。(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以下三种: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例3】(2010安徽统
9、考)读“某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M、N、L依次表示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业、住宅、工业 B商业、工业、住宅 C住宅、工业、商业 D工业、商业、住宅(2)当L线变成P线时,反映了各功能区的变化是()A商业区范围变小 B工业区范围变大 C住宅区范围变大 D工业不断向外围移动【解析】第(1)题,城市中不同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城市的土地。不同活动对土地的需求也不同(如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高级住宅区多在城市外缘等)。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城市土地的供应有限,相对来说区位条件好的土地需求量大,地租也高。在竞争的条件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
10、付出租金的高低(简称付租能力),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活动才能得到条件好的土地。所以说,城市的功能区用地类型取决于付出租金的多少。一般来说,商业、住宅、工业的付租能力排序为商业住宅工业。第(2)题,L线为住宅付租线,L变成P,说明住宅区范围扩大。答案:(1)B(2)C【规律技巧总结】本组题考查城市各类土地利用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关系。本题要求学生能准确掌握商业、住宅和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并且能结合“同心圆”模式的城市内部结构图来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的分布。第(2)题设置了曲线的变化,增加难度,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变式训练3】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下图为“某城市一日不同功能
11、区停车率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A和 B和 C和 D和【解析】此题应根据城市各功能区的功能和人群活动特点来判断。停车率白天高,晚上最低,中午略低,说明是办公区;停车率白天低,晚上高,说明是住宅区;停车率白天高,尤其是下班后一段时间明显升高,由此可判断是商业区;停车高峰出现在1821点,为人们晚上休息娱乐时间,故应为文化区。答案:C (2010江苏)图8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曲线、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12、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14.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题眼】土地利用类型;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解题思路】第13题,三种城市用地类型当中,类型的用地面积比较大,且随着时间变化城市中心处的比例减小,故应为居住用地。类型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应为工业用地。类型的用地比例最小,应为商业用地。第14题,由图可以看出,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参考答案】13.C 1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