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243KB ,
资源ID:277437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743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

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曾说:“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谊,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采取 了一种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危险的态度。”张伯伦不能确定的“某种东西”应该是( )A法西斯及其侵略扩张 B大萧条及其影响C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 D苏联发其社会主义的影响1. D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时代特征,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这种不能确定的东西”应该指的是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此题应该选择B。2“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

2、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B 材料反映了工人工资水平低,造成购买能力低,这样就出现生产相对过剩,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3“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对英国进口税法的颁布,理解错误的是( )A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的竞争B为了应付危机,解决危机的一种的贸易保护主义

3、政策C表明英国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政策的失败D客观上调解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推动英国经济发展3. D 1932年是经济危机期间,各国为了克服危机,纷纷调整关税政策,恢复发展经济,而关税的提高计划了各国的矛盾,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故D理解错误。4自2008年9月底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 )A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 B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C纷纷削减

4、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D以邻为壑,转嫁危机4. D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各国都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实行货币贬值,同时提高关税,设置贸易壁垒。使得经济危机更加严重。51930年,假如你从中国广州出发,前往美国、英国、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A中国:战乱频繁,逃亡的流民很多 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C英国: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D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5. B 1930年,美国正在经历经济大危机,经济萧条,生产萎缩。6.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

5、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6B 危机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大量工人失业,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与事实相反。71998年4月13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总统排名表:历史的评判的文章,九位研究美国总统的历史学家把20世纪的17位总统按政绩优劣进行排序,富兰克林罗斯福(任期19331945年)名列第一,历史学家对他的评语是“改变了美国生活的全貌”他主要改变了美国( )传统的经济政策 民众的生产生活处境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对苏政策的基本原则A B 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失业人数减少,

6、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等。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改善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新政”也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各选项中项与罗斯福无直接联系。【答案】A8罗斯福认为:“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都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罗斯福新政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B实行社会保障,增加就业 C规定工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 D恢复银行信用,保护储户利益【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题干中“无别人帮助都难以为生政府必须”“最能体现”,不难得出

7、政府最应该做的就是增加就业,实行社会保障,故答案选B;其它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从材料“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都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可以看出实行社会保障,增加就业能达到这些效果。所以选B。【答案】B9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 “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 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 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A B C D【答案】B10“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

8、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它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乎宪法的怀疑。”这个“罗斯福法院” ( ) A是罗斯福总统违反宪法的产物 B是罗斯福总统操纵司法权的结果 C有利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虽违宪,但有利于实施罗斯福新政【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政体。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者之间是相互制衡的关系,总统的法案需要得到国会的批准才能通过,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的法案违宪,因此题干中的现象表现了有利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答案】C11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来临时,美国一对母子有如下一段对话: “妈妈,为什么不生火?”“

9、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了。”“为什么没有煤了呢?”“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爸爸为什么失业了呢?”“因为矿上出产的煤太多了。”为解决“没有煤”与“煤太多”的矛盾,罗斯福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是( ) A银行休业整顿B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推行以工代赈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析】【答案】B12伯顿W小福尔索姆(Burton Folsom,Jr)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新政“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 )A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B美元贬值,加剧邻国危机C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

10、主义新模式【解析】由新政“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来看,此题要求选出新政的积极影响,故只有D符合题意。【答案】D13(2012年3月南昌市一模20题)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 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D 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解析】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为罗斯福竞选当总统。罗斯福在总统竞选演说说阐明了新政的思想。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是在1933年,故D不正确。【答案】D141933年5月1

11、2日,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出台后,有1000多万亩棉花田被耕掉,另外还屠宰了22万头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美国消费能力以促进市场恢复B增强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C保障美国农民的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 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解析】恢复工农业生产是罗斯福新政重要的措施,1933年罗斯福政府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以保证农民利益,复苏农业,缓和阶级矛盾。本题的材料正反映了这一措施。本题选C项。【答案】C151934年1月10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 94%。导致2

12、0世纪30年代美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 )A经济危机 B政府强制推行工业复兴法C政治危机 D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政策【解析】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美元贬值的大背景是经济危机,但题干问题中的限制条件是“直接因素”,经济危机是从金融业开始,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实施,加强对经济干预,整顿金融业,D项与题意相符。【答案】D16罗斯福上台后,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下列关于该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法属于国家立法 B该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不涉及其他问题C该法有效缓和了

13、社会矛盾 D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等方面的规则【解析】全国工业复兴法虽然是为复兴工业而制定,但涉及到其他问题,它的实施也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B表述错误。【答案】B17(2012年3月濮阳市一模17题)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有些经济学者就提议实行财政扩张政策,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公共工程,甚至不惜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曾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说明罗斯福( )A率先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B上台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C当时未理解该意见的积极意义 D永远不可能采用这种经济观点【解析】从罗斯福的批注可知此时他对扩大公共工程等措施是持反对态度的也即为理解该意

14、见的积极意义。选择C项。【答案】C18(2012年3月云南省统测22题)下列思想主张与罗斯福新政相吻合的是( )A“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是最可怕的事情”C“我们(政府)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的平衡”D“只要大企业得到繁荣,失业者最终也会得到好处”【解析】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就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宏观调控。四个选项,只有C项符合政府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这一政策。【答案】C19(2012年1月南京模拟18题)为迅速摆脱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中农业领域的调控措施是( )减少种植面积,调控农产品产量 调整农

15、产品结构,鼓励农产品进出口 增加政府储备,规范农产品销售 努力降低农产品价格,解决民生困难 A B C 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具体措施。因为当时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大量工农业产品卖不出去,因此罗斯福鼓励出口,但不可能鼓励进口,从而排除所有带的选项。【答案】A20(2012年4月长沙模拟31题)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的角度看问题没有看到政策调整并未涉及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只看现象,不看本质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ABCD【解析】“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

16、”,是指新经济政策实行商品经济,允许资本主义存在;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指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苏联和美国实行的经济政策,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都是符合两国当时的实际的,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但是都没有改变两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答案】21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单位:亿美元)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美国欧共体日本19563488%1585%426%19732708%27017%18023%A福利政策的实施减缓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步伐B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C表中的经济现象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D欧

17、、日经济的发展威胁了美国的霸主地位【解析】考查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经济决定政治,经济的多元化推动了政治多极化。从图表中可知,欧共体、日本经济力量增强,与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美国是呈现下降的趋势。BCD都分析正确,而A项中福利政策的实施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并无体现。【答案】A22.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里根政府强调,“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这里“右转”的意义是(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D.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解题关键】1981年里根上台,其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的“滞胀

18、”状态。【解析】选A。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经济在一定时期的快速发展,但7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及随后出现的“滞胀”状态表明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无法保障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应对“滞胀”状态,各国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出一种“混合经济”。23(2012年4月天津市宝坻区一模9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 )A刺激社会消费 B改善政府形象C改善劳资关系 D缓和社会矛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社会福利制度的相关内容。注意关键词“主要”两个字,缓和社会矛盾,从而巩固统治

19、是任何个国家和政府最主要任务之一。故选D作为最佳选项。【答案】D24(2012年5月天津宝坻区二模8题)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主要表现在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 改革社会制度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政府对经济加强宏观管理A B C D【解析】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经济调整,是在不改变社会制度下的自我调整,调整之后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但并没有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故说法错误。【答案】D25(2012年3月湖南高三十二校联考20题)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

20、配 B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解析】社会福利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部分人的懒汉思想。【答案】D26(2012年5月滨州市二模15题)近日香港凤凰卫视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福利制度可消除贫富差距 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好处 C福利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 D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解问题。社会福利制度虽然能够通过社会资本的再分配缓和社会矛盾,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富不均。故A

21、 表述错误。【答案】A27(2012年4月湘潭市二模22题)2010年11月,萨科齐退休制度改革受到工会组织强烈反对,工会连续组织全国性跨行业罢工和游行,抗议者在一些地区与警方发生冲突。有人说“萨科齐不是疯子也不是傻瓜,如果还有别的选择,他不会用退休制度改革来得罪他的选民。”那么促使萨科齐改革退休制度的原因有(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法国的国家竞争力在不断下降法国青年一代对未来缺乏信心法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受金融危机影响,法国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ABC D【解析】从时间2010年来判断,选。从他改革的内容退休制度改革引来抗议来看,表明法国社会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退休制度改革触动了大多数人

22、的利益,要选。从20世纪后期,各个国家不断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法国也是如此,所以要选。法国青年一代对未来缺乏信心从材料中看不出,排除。故答案为C。【答案】C28.(2012宿州模拟)战后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物质生产部门,其意义在于( )有利于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提高了第一、二产业的经济竞争力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避免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A. B. C. D.【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三产业以其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业和工业,从而促进其经济竞争力提高。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了市场,故正确。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决定的,只

23、能得到缓解,不可能避免,故不正确,排除含的选项。29.(2012盐城模拟)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出现了“混合经济”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规律产生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A. B. 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包括,但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决定的,无论是国家干预经济或者是知识经济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所以错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是第三产业,而不是第二产业工业,所以

24、错误。正确答案为B。30.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在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二战后,经历了三次大调整。其中,第三次调整的突出特点是( )引发了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从“工业经济”转变到“知识经济”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A. B.C. D.【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知识经济或“新经济”的概念。“新经济”包括三个要素: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和全球化。“新经济”应属于第三产业。【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三次调整分别是指以轻纺为主导的工业化、以钢铁、石化为主导的工业化、以新

25、技术革命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由此判断正确,新技术革命是原因而不是结果,排除,故应选C。31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分布后,政府派遣征粮队携带武器下乡征粮,连农民的部分口粮都被征走, 引起农民不满,本题反映的正是这种现象,故A正确。答案:A32(2012长沙模拟)某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了如下四段历史情境,

26、让学生判断正确与否。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A1919年,俄国工人的吃、穿、用由国家统一配给B1918年,俄国工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C1920年,俄国农民必须把余粮都交给国家D1922年,一位俄国农民将余粮拿到市场销售后换回生活必需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注意的是十月革命以后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以后实施新经济政策。B项不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答案:B33(2012宣城模拟)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A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

27、治危机C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D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要求选择“斯大林模式”取代新经济政策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A项是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B、C两项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只有D项是实施“斯大林模式”的原因,也是取消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故D正确。答案:D34(2012天津模拟)20世纪20年代,瞿秋白以记者身份访问苏俄。他与朋友们狂欢了一整天,当晚,他兴奋地记录了当天的热闹气氛:“啊呀,恭喜恭喜,今天在我们这里吃过节饭你们正忙着做菜呢,我来帮你。肉是市场上买的,新鲜哟。”瞿秋白感慨地说:“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现在丰富多了。”

28、导致“热闹气氛”出现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改革集体农庄政策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肉是市场上买的”“二三月间冷淡枯寂的生活”“现在丰富多了”等,由此可知相关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答案:B35(2012武汉模拟)“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名词,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那么这一名词的出现由于()A国家工业化的推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首先从材料中“20世纪初期”这一时间信息可以排除B和D两项,因为这

29、两项与时间不符。而从材料中“能雇佣劳力”“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信息可以判断当时允许存在雇佣关系和追求剩余价值,由此判断不可能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应该是新经济政策。答案:B36(2012肇庆模拟)19291931年间,美、德两国的工业生产额均跌落约三分之一。而苏联在1929年的总生产量占全球5%;1938年,总生产量占全球18%。苏联的表现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是()A列宁发动十月革命 B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推行计划经济 D赫鲁晓夫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切入点是通过时间信息把握苏联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题干提供的数据反映当时苏联

30、的工业获得较大发展,主要原因在于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而且,在19291931年经济危机期间,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故C正确。A、B、D三项在时间上与题意不符。答案:C37(2012中山模拟)“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3万辆拖拉机,99%的耕地靠畜力、人力完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苏联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苏联为改变工业产值落后局面,实现农业机械化,进行工业化建设,故C正确。答案:C38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时

31、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化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描述的工业经济结构,没有与农业进行对比,不能体现A、C两项的内容,材料也没有涉及工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故D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答案:B39(2012济宁模拟)20世纪70年代苏联生产的家电新产品质量非常低劣,电视机爆炸的事件经常发生,以至当时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该送给敌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苏联经济总体水平较低

32、B苏联忽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C“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弊端D苏联科技水平低下解析:当时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在这种体制下,企业没有自主权,对产品质量漠不关心,所以才导致题干所述现象的出现。答案:C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40.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时期应该是( )A沙皇统治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斯大林体制时期【解析】从纽扣的定价一成不变可知此时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体制,选择D项。【答案】D23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33、料一 清潮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鼓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增加出口额而给予手工工场以扶植,包括政府津贴、授予特权、国家订货以及提供修路、疏河、建港等方便商业流通的条件等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西欧不同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5分)材料二 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

34、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摘编自钱满素美国文明(2)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做出的历史贡献。(6分)材料三(3)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

35、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特点。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新举措分析这种特点的成因。(5分)(4)结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你认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哪些?(4分)【解析】第一问首先找到中国和西欧不同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鼓励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再据此回答即可。注意答题时要全面,防止丢分。第二问考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罗施福新政的重要意义,属于较为容易的题。第三问,仔细观察图表,答案很好得出,分析成因时注意防止答漏,还要注意思维的缜密性。第四问回答时注意根据材料,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中国:强化了小农经济,(1分)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

36、落伍的重要因素。(2分) 西欧: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2分)(2)调整:从自由竞争到国家干预。(2分)贡献: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实现了经济复苏;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特点: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2分)成因: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进一步对外开放(开放上海浦东);加入国际性和区域性经济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APEC等),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实施科技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发展。(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4)遵循经济规律;立足国际国内形势,适应时代需要,及时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借一鉴先进经验,善于学习和创新。(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