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单独装订成册!)一、选择题1(2010年高考预测)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凡是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酶都是蛋白质有的酶不是蛋白质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在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中起调控作用酶只是起催化作用A BC D【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催化能力的有机物,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也有极少数的酶,其化学本质为RNA,酶在代谢中唯一的作用是降低反应分子的活化能,从而使反应更容易进行,在反应前后,酶的性质与量均不发生变化。酶既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DNA棸合酶,也可被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消化酶,故只有所述
2、正确,其余各项均不正确。【答案】C2(2010年宁夏宁卫城区一模)当细胞内某种RNA存在时,某一生化反应能正常进行,当这种RNA被有关的水解酶水解后,该化学反应停止。导致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A催化该生化反应的酶是RNA水解酶B该种RNA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基因C该种RNA能调控细胞内所有的生化反应D该种RNA在此生化反应中能起催化作用【解析】细胞内有某种RNA存在时,某生化反应能正常进行;当此RNA被水解后,某生化反应立即停止,前后对照说明此RNA具有催化作用。【答案】D3对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没有酶B酶的合成受基因控制CDNA复制不需酶 D光反应不受酶影响【解析】生物体内的任
3、何生化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如细菌体内由于无线粒体,其细胞膜就充当其作用进行有氧呼吸,其膜上附有呼吸酶,酶是蛋白质,其合成受DNA控制。【答案】B4下列图示中,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则正确的是()【答案】C5(2008年天津六校联考二)根据下图所示过氧化氢被分解速率的曲线,说明酶的哪一特性()A专一性 B不具备催化剂的一般特征C高效性 D在温和条件下进行【解析】在t0时刻加入过氧化氢酶,反应提前达到了平衡点,说明酶的催化效率大于Fe3,即酶具有高效性。【答案】C6下图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A在一定范围内
4、,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B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7 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解析】解答此题一定要看准曲线纵、横坐标的含义,横坐标是pH,纵坐标是反应物剩余量,所以,反应物的剩余量越多,说明酶的活性越低,反之则越高。【答案】B7如下图所示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B酶因热而失活C酶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D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解析】图中表示出了影响生成物积累的两个变量因素(即时间和不同温度),由图上曲线可看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生成物积累速度随时间增加
5、,超过一定温度,生成物积累量不再随时间增加,说明酶反应有最适温度,高温使酶失活。【答案】D8如下图所示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气体产生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由图可知()有多种酶参与最适pH是7最适温度是40 50 时酶逐渐失活 0 时酶逐渐失活A BC D【解析】坐标曲线图中的自变量为反应时间和温度,因变量为气体产生量(可反映酵母菌体内呼吸酶的活性)。图中没有体现出酶的种类和最适pH,错;在低温条件下,酶活性受抑制但并未失活,错;在适宜的反应时间内,40 条件下酵母菌气体产生量最多,说明其最适温度是40 ,正确;在50 条件下,随反应时间延长,产生气体量逐渐减少,说明在此条件下,更多的酶分子失
6、去活性,正确。【答案】C9(2010年济宁市质量验收)如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B图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C图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D若图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解析】在酶量增加一倍时,最大反应速率也增加一倍,可以用图表示。图虚线表示反应速度增加而快速达到平衡,可以表示酶浓度增加或换用了催化效率更高的催化剂。图可以表示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底物逐渐消耗、生成物量逐渐增加,导致反
7、应速率越来越慢。【答案】C10.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适宜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右图所示。对于图中A、B、C三点,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可能受酶自身某种因素影响的是()AA点 BA点和B点CB点和C点 DC点【答案】C11.(福建质检)右图中a,b,c三曲线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催化某反应过程中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Ab曲线的处理条件是此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条件B三条曲线的差异不可能是pH不同造成的C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造成的D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造成的【解析】三种处理条件下的生成物的最大量一样,说明
8、三种条件下的反应底物的量相等,所以C错误;该图中影响生成物总量变化的因素可能是酶的剂量、温度和pH,其中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答案】D12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和提取液。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 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温度对生命活动的影响、酶的特
9、性等,并考查了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属于中等难度题。20 培养箱中培养4天的萌发种子不如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的萌发种子的生命活动旺盛,故提取液中的淀粉酶浓度比提取液中的淀粉酶的浓度低,试管甲中产生的麦芽糖较少,砖红色较浅。丙内无淀粉酶,淀粉未被分解,没有产生麦芽糖,斐林试剂本身呈蓝色。【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3)图B中,a点到b点的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4)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 和75 水浴锅中
10、,20分钟后取出转入37 的水浴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分别应为甲_,乙_。(5)图C反应了_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A唾液淀粉酶B胃蛋白酶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解析】本题考查酶的特性,要求解题时运用所学知识,从分析曲线图着手,解决问题。(1)图A中,反应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反应速率上升不再明显,说明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率。(2)图B中,a点处,反应速率最快,为最适温度。(3)图B中,ab温度上升使酶活性下降。(4)将装有酶与反应底物的甲、乙两支试管分别放入12 和75 的水浴锅中,乙的结果是使酶全部变性失活。(5)图C表明该酶最适pH为8,呈碱性。【答案】(1)受酶浓度的限制(2)酶促反应
11、的最适温度(3)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4)速率加快无催化反应(5)C14将一个马铃薯(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下图所示),以探究酶促反应的相关问题。根据实验现象与数据分析答题。(1)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如下曲线图。20分钟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2)若马铃薯片为8片时,和上述实验所得的曲线(实线)相比,实验结果的曲线可能是下列图中的虚线。如果要获得更多的气体,在不改变溶液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是,其结果可用图中的虚线表示。(3)为保证上述实验的科学性,需要控制的其他外界因素有_。【解
12、析】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组织中,能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氧和水,可使生物机体免受过氧化氢的毒害作用。过氧化氢酶和其他酶一样,也受底物浓度、温度等因素影响。4片马铃薯片和8片马铃薯片含的酶量差一倍,会影响反应速度,但不会影响生成物的总量。【答案】(1)过氧化氢量有限(2)c增加过氧化氢浓度a(3)温度(或光照或气压等)15(2009年全国卷)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变化的实验结果。据图回答:(1)该实验结果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与细胞壁中的_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的活性变化有关,也与细胞壁中的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的
13、活性变化有关。(2)A、B品种中耐贮运的品种是。(3)依据该实验结果推测,桃果实采摘后减缓变软的保存办法应该是_。因为_。(4)采摘后若要促使果实提前成熟,可选用方法有_和_。(5)一般来说,果实成熟过程中还伴随着绿色变浅,其原因是_。【解析】(1)仔细分析题图可知,桃果实的硬度与纤维素的含量变化呈正相关,与果胶质水解产物呈负相关,与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也呈负相关,所以其硬度降低是细胞壁中纤维素和果胶质降解的结果。(2)A、B两品种中A品种的硬度较高,耐贮运。(3)据实验结果可推测,通过降低温度可降低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从而可以减缓果实采摘后变软的速度。(4)据题意可知,适当提高贮存温度,提高酶的活性,可以促使果实成熟;另外,乙烯能够促使果实成熟,可以用乙烯处理。(5)植物的绿色主要是由叶绿素呈现的,果实成熟过程中绿色变浅主要是叶绿素的含量降低所致。【答案】(1)纤维素纤维素酶果胶质果胶酶(2)A(3)适当降低温度低温可降低有关酶的活性,延缓果实软化(4)用乙烯进行处理适当提高贮存温度(5)叶绿素含量降低高考资源网()来源: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