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91.50KB ,
资源ID:277114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711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三单元考点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胜利(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三单元考点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胜利(人教版).doc

1、考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胜利1.(2012山东济南)右图历史文件中收录了标语,如:“国难期间大家要厉行节约倡用国货”“洋货畅销是全国同胞的耻辱”“用国货就是实际救国”等。这一文件可能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解析:注意图片中的“民国九年”“1920年”等关键信息,材料体现了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民抵制外货的斗争情况,故选B。答案:B2.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B.在政党政治方面的

2、作用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解析:从材料可知,五四运动为国民大革命准备了舆论、人心、思想、干部条件。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3.“劳动者把他们自己分成什么宁波帮,广东帮,江北帮等等是不行的。这是把自己分裂的办法,怎样能拿着这种团体来和资本家奋斗呢?我们只有把一个产业底下的劳动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做成一个产业组合。”这种主张最可能出现在()A.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解析:从材料内容看,主张劳动者(即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同资本家进行斗争,中共一大明确规定党的纲领是无产阶级以暴力推翻资本家的统治,与材料

3、内容符合。答案:A4.(密码原创)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民主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成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并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动力。图1和图2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A.1921年和1922年B.1927年和1928年C.1937年和1938年D.1949年和1950年解析:从党员数量看,可判断a年是1927年,这一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共产党员数量减少,这一时期共产党员主要是工人阶级;1928年开展工农武装割据,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广大农民踊跃参加共产党,党员数量增加,成分构

4、成也发生了变化。答案:B5.“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D.过渡时期解析:抓住材料中“革命失败以后”以及材料内容可以判断,毛泽东论述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答案:B6.(2012河南濮阳)1933年10月,红卅军政治部驻扎在

5、四川达县,秘书长魏传统在一家地主宅院的门楼两旁石柱上写下了如此楹联: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这一史料能够佐证的是()A.红军长征途中注重革命宣传B.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深入展开C.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D.中国革命渡过难关转危为安解析:从关键词“1933年”可知A项(1934年开始)、C项(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项(1935年遵义会议)错误,选择B项。答案:B7.(2012山东潍坊)据右图的信息判断,当时该政府向群众发行“借谷票”的主要目的是()A.支援北伐战争的革命军队B.争取反“围剿”斗争的胜利C.渡过抗日战争的经济困难D.救济生活困难的人民群众解析:根据“中华苏维埃共

6、和国”“1934年”“陈潭秋”等信息可判断选B项。答案:B8.(2012福建厦门)红星报曾刊登一份文件,上面记载:“军委纵队党的干部会议完全同意洛甫(即张闻天)同志关于反对五次围剿的总结的报告,一致确认中央政治局的决议。”文件提及的“中央政治局的决议”实际上是()A.中共二大决议B.遵义会议决议C.中共七大决议D.瓦窑堡会议决议解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1934年10月。A项是1922年,B项是1935年1月;C项是1945年;D项是1935年12月。故选B项。答案:B9.“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

7、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A.战争的性质B.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C.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D.民族立场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中“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等语句中可知决定其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民族立场。答案:D10.(2012江苏南京)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

8、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解析:据“129师师长刘伯承”、“红军装、五星帽”换成“青天白日帽徽”等信息可知,这是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后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时的情景。从时间上可以排除A、B两项。另外,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共产党的军队主要是活跃在敌后战场上,因此D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答案:C11.(密码原创)右面这张黑白照片是上个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人民正在参加选举的场景。选民慎重的将自己手中的“豆

9、”放在相应的“碗”中,这“豆”不是普通的“豆”,而是特殊的选票,“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豆选即由此而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边区实行普选制度B.三三制原则的具体体现C.边区政府成为人民政权D.“豆选”体现了百姓的愚昧和落后解析:“豆选”体现了抗战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人民积极参加选举,体现了民众的良好素质,不能说是愚昧和落后。答案:D12.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伟大领袖就是蒋介石先生。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是基于蒋介石()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B.继

10、承和实行新三民主义C.转变为民族民主革命者D.领导和实施全民族抗战解析:题干中毛泽东对蒋介石的评价是正面积极评价,蒋介石领导和实施全民族抗战值得肯定,不愧为伟大领袖,故选D项。答案:D13.(2012安徽安庆)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制作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工艺品,其中包括站在一起的蒋介石与毛泽东。制作该工艺品的历史依据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大革命C.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D.重庆谈判解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到毛泽东与蒋介石在一起,这与重庆谈判有关。答案:D14.(2012江苏南通)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

11、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解析:据材料中“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等可以判断这一战役是淮海战役。答案:C15.“这个背靠太行山的美丽地方,是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毛泽东曾率领中共中央移驻这里,在这里创建了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山村红都以其独特的贡献,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材料中的“红都”应该是指()A.延安B.遵义C.瑞金D.西柏坡

12、解析:从材料中“背靠太行山”“在这里创建了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等,可判断出“红都”应是西柏坡。答案:D16.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A.B.C.D.解析:从“外侮”可以判断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从金沙水和大渡桥可以推断出时间应是红军长征中;由秋收时节和一声暴动可以判断出为1927年的秋收起义;可推断出解放战争时期,正确答案为D项。

13、答案:D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员,几乎都被愤怒的青年学生殴打过。1919年,外交总长曹汝霖家被烧,驻日公使章宗祥被打;1921年总长郭泰祺处理中日纠纷,被北京学生殴打;1928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处理济南惨案,家被毁,1931年处理“九一八”事件被学生打得头破血流,随同人员蔡元培、顾维钧都一起被殴。材料二“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的向中国青年进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我们应该看现代兴国史,现代的新国的历史。”鲁迅“日本研究”之外材料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

14、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顾维钧回忆录(1)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和三则材料分析造成材料一外交官员普遍被打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对外交官员被打的态度,他认为国人应该做的是什么?(3)评价材料三的观点。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第(1)问,结合背景以及材料中的时间可知原因之一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民主运动的发展,而从材料中可直接找出“人民外交”等,只要能回答到帝国主义侵华、民主主义发展等即可。第

15、(2)问,从材料中的“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等可以得出鲁迅反对排日而主张效法西方强国。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对于“人民外交”既不能绝对赞同也不能完全反对,任选一个角度解答即可。参考答案:(1)民国建立公民权利的觉醒,“人民外交”的兴起;外国列强损害中国利益,激起国人愤慨。(2)态度:反对殴打外交官员,反对排外情绪。做法:他认为国人要做的是研究和学习外国强大的办法。(3)其观点的合理性:民众把国家的外交失利完全发泄到外交官员身上是不对的;在外交上是要有妥协的;绝对的“人民外交”是危险的,要因势利导,要理性。顾维钧的观点有其合理性。其观点的不合理性:完全反对人民外交是不对的,因为“人

16、民外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捍卫民族利益和尊严;人民外交体现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理念。18.(2012河南安阳)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1943年11月,同盟国(中

17、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及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

18、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并分析为什么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和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解析:第(1)问,需论证“只有全民族抗战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的历史观点,由于所给材料并无可资论证的直接信息,需要调动和应用所学知识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予以论证。第(2)问,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和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和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第(3)问属于驳论,应在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证明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是一场争霸战争和侵略战争,以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并根据所学回答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参考答案:(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2)原因:英国请求中国求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或保卫大西南。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原因和目的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3)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