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讲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知识点一抗日战争(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军事侵华(1)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2)1937年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北平、天津相继失守。2残暴罪行(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日军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30万平民遇害。(2)细菌战和毒气战:日军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3殖民统治(1)以华治华,扶植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汪伪政权等),实行殖民统治。(2)以战养战,进行经济掠夺,以战养战指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3)推行奴化教育
2、。(二)国共合作抗日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1937年八一三事变次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要抵抗暴力。(2)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3)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正面战场含义指日军侵华推进线上中日两国交战的战场,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武装力量战役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结果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作用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承担了抗战初期
3、的主要任务,较积极地抗战消耗了大量日军,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对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重要作用鼓舞了民心士气为敌后战场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游击战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争取了国际的同情和支持3敌后战场含义指日军正面推进线后方的战场,这一战场主要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战例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地位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相持阶段到来后,成为抗日的主战场。敌后战场
4、执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有利于发动人民群众共同抗日4.入缅作战(1)背景:1942年日军威胁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2)结果: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5抗战胜利及意义(1)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知识点二解放战争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945年8月):原因: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5、。结果: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2)政协会议:1946年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2人民解放战争(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2)基本进程:阶段基本进程成果战略防御前8个月,歼敌七十多万;后4个月,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转折点战略决战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及平津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最后胜利1949年元旦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国共北平谈
6、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国民党拒绝签字。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统治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3)胜利意义: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屈辱历史,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世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战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抗日战争的特点主题一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不朽丰碑抗日战争史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史料二“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疲弊;彼
7、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蒋百里论抗战探究依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线”与“二线”各代指什么?提示“一线”代指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二线”代指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史料三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探究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虽然抗战积极,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多次会战,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概
8、括指出“失败”原因是什么?提示主观原因: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导致。客观原因:日军装备精良,准备充分。史论形成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1)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具有双重性,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3)两个战场并存,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始终。(4)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5)最具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抗日战争胜利原因(6)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史料一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
9、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这是民族自觉性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探究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体现“民族自觉性”的突出表现。提示1937年9月,以国共两党为核心,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史料二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抗战胜利60周年胡锦涛讲话史料三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
10、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探究根据史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三观点的不足之处。提示史料三观点忽视了中国军民艰苦抗战的重大作用。中华全民族抗战是抗战的胜利根本保证,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援是外部条件,对中国的抗战胜利起促进作用。史论形成抗日战争中国取胜的原因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
11、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国际因素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国共关系的演变主题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解放战争史料一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该宣言。摘编自
1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提示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及农村土地革命的政策;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苏维埃政府改制;红军改编。史料二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探究如何理解漫画所隐含的寓意?提示画中的人物一手持写有“和平方案”的盾牌,一手正在磨刀霍霍,典型的挂“和平”之羊头,卖“内战”之狗肉。漫画寥寥数笔,揭穿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伎俩,使人们对重庆谈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史论形成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1)关系: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2)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主要因素:两党
13、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史料一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探究史料一中战略
14、方针得以落实的典型事件是什么?提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史料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第三年以后,毛泽东同志及时地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指挥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叶剑英伟大的战略决战探究根据史料二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第三年,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如何?提示战略决战,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国民党政权从此陷入土崩瓦解之中,为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史料三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邓小平从渡江
15、到占领上海探究史料三反映了渡江战役有何重要历史意义?提示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表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史论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中心从农村转到城市。
16、命题视角感悟视角一过程与方法灵活考1.(2017江南十校一模)右图是冯玉祥创作的漫画播种图,并配有“打油”诗:“妈妈在前,爸爸在后,弟弟播种,哥哥打寇,男女老少齐报国仇,多产粮米,把倭打走。”其创作背景是() A全民抗战尚未形成B太原会战正在进行C抗战处于相持阶段D百团大战取得胜利解析:选C图片中“二八”年是民国二十八年,应该是1939年,故A项错误;太原会战属于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战役,故B项错误;1939年,属于抗战相持阶段,故C项正确;百团大战是1940年,故D项错误。2.右面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反映某战役的漫画。此漫画所反映的战役 () A是国共初次合作抗战的结果B赢得了美国对中国抗战支持
17、C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D是抗战进入反攻阶段的标志解析:选C国共初次合作抗战的结果是平型关大捷,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赢得了美国对中国抗战支持,故B项错误;根据漫画“徐州”以及炮口的“反攻”可知,为徐州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故C项正确;徐州会战是抗战前期,防御阶段的一次重要的正面战役,故D项错误。视角二主流价值观引领考3毛泽东说:“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渊指敌人,鱼指群众),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彩。关门主义实际上是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忠顺的奴仆。”材料反映出中共() A宣扬敌后抗战B主张全民族的抗争C坚持持
18、久抗战 D建议国共联合抗争解析:选B“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对方那里。由此可见,毛泽东主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扬敌后抗战、坚持持久抗战、建议国共联合抗争材料没有体现,B项符合题意。4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壁”,“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这表明() A中国仿效美国建立了民主体制B中共借此表达民主建国的诉求C民主体制促成了中美两
19、国结盟D民主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解析:选B材料中“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表明中共民主建国的诉求,故B项正确。视角三学术成果创新考5“1938年6月29日,内迁武汉的工厂开始向西南、西北地区拆迁。同时,国民政府下令拆迁武汉当地的工厂。据统计,到1940年底,内迁的民营厂矿共计639家”材料反映了() A西部己经成为经济中心B官僚资本阻碍民族资本发展C国民政府决心持久抗战D国民政府加大对西部的管理解析:选C按照材料,已经从沿海内迁到武汉的工厂,因为日军侵略的深入,被迫再次向更远的西南和西北迁移,从根本上来说,这是服务
20、于持久抗战的战略需要,故C项正确。6从1939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理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作为研讨游击战的教材;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这表明() A国民党放弃了正面战场作战B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C国共两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D国民党重视国军的敌后作战解析:选D从国民党的一系列关于游击战的措施可以看出国民党重视游击战,在敌后打击日军,故D项正确。仿真达标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36 年12月14日,苏联真理报的社论说:“(张学良)本人乃一贯采取不抵抗政策。现存他乃以抗日
21、运动从事投机,俨然高举抗日旗帜,实际上则助日本使中国分裂,使中国更加骚乱,成为外国侵略之牺牲品。”这一评论() A准确指出了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动机B说明西安事变违背国内抗日救亡呼声C反映了苏联支持中国抗日的基本立场D对西安事变结局的推断符合历史事实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对张学良抗日行为的评价,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他们反对张学良之前执行的不抵抗政策及发动西安事变不利于国共合作抗日,反而有利于日本的侵略,可知苏联是支持中国的抗日活动的,故C项正确。2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以有效利用资源及改善人民生活。抗战爆发后,又对汽油、煤炭等物资实行管制,还通过独资和与私人合办等
22、方式发展工矿业。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推行苏联模式的根本原因是() A时局需要B以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C改善民生D苏联经济成就的示范作用解析:选A材料中“以有效利用资源及改善人民生活。抗战爆发后,又对汽油、煤炭等物资实行管制”表明是为了战时需要(民族危亡局势的深化)和改善人民生活,故A项正确。31944年11月7日,经蒋介石与美国总参谋部的同意,赫尔利飞赴延安与中共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会谈。会后赫尔利相信“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原则之间,即使有分歧的话,分歧也不是很大”。美国派代表飞赴延安与中共商谈的原因是() A开始意识到中共敌后抗战的重要性B担心国共矛盾影响统一战线建立C否定中国具备建立联合政
23、府的基础D担心国共分歧影响对日战争效率解析:选D“开始”说法错误,此时是“1944年11月”,故A项错误;抗日统一战线在1937年就已建立,故B项错误;“联合政府”的提法要到1945年10月,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即使有分歧的话,分歧也不是很大”可知,此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国共之间有分歧会影响到抗日的最终结果,故D项正确。4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资料记载:“在治安战期间的某战场。敌我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变化无常。有关敌人准确位置的情报很不可靠,甚至在我方势力范围内部深处经常潜藏有敌人的军事力量。”下列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材料真实地反映了武汉会战后的战争特征B材料中的“某战场”是指中
24、国的正面战场C“犬牙交错”是因为全民族抗战尚未形成D材料反映的相关情况主要出现在抗战初期解析:选A从材料“敌我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在我方势力范围内部深处经常潜藏有敌人的军事力量”可知,在战场上,日军和中国的抵抗力量同时存在,“犬牙交错”,并且中国的抵抗力量经常在日军后方出现,由此判断这个战场是敌后战场,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A项正确。5在宜昌战役中,日军几乎陷入绝境。日军发现:“在我阵地前,战死的重庆士兵尸体,连长在前,军官继后,在地面上排成了金字塔形。在一名战死重庆军连长精心记载的日记本上,写着对部下士兵的无限信任和明天必将占领宜昌的必
25、胜决心。”这表明中国军队() A战斗意识高昂 B作战规模庞大C军官素质过硬 D官兵纪律严明解析:选A从材料中“连长在前,军官继后对部下士兵的无限信任和明天必将占领宜昌的必胜决心”可以得出将士的斗志高昂,故A项正确。6“总税务司通令”是自1861 年开始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下发各海关税务司的普发性公文,以英文行文。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致力于将通令改为中文行文,1942 年这一诉求得以实现。由此可知,这一转变是() A中国近代反帝运动发展的成果B中国近代海关国际性减弱的象征C欧洲团结中国抵抗日本的需要D中国国际地位大为提升的标志解析:选A自晚清以来,海关总税务司一职长期被英国人占据,南京政府实现中
26、文行文,本身就体现了反帝运动取得了新成果,故A项正确。7毛泽东曾致函傅作义:“先生北方领袖,爱国宁肯后人?保卫绥远,保卫西北,保卫华北,先生之责,亦红军及全国人民之责也。今之大计,退则亡,抗则存;自相煎则亡,举国奋战则存。”符合该函件思想的是() A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B团结一致,抵御外敌侵略C灵活作战,坚持敌后抗战D接受改编,和平解放北平解析:选B根据“红军”可知该函件出现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后,故A项错误;根据“自相煎则亡,举国奋战则存”可知全国人民要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敌后抗战,故C项错误;根据“红军”可知处于两次国共合作之间,故D项错误。8(2017福建
27、质检)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1937年10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 A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B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C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D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解析:选B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受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影响,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故B项正确。91937年南京失守后的第三天,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28、() A对抗战策略的再认识 B准备停止正面战场作战C为南京失守推卸责任 D深受敌后游击战术影响解析:选A材料表明,国民政府已经认识到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停止正面战场作战,故B项错误;材料中国民政府也没有推卸责任,故C项错误;与游击战术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10(2017新乡二模)据抗战初期路透社电讯载,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这次战役() A为政府西迁赢得了时间B是抗战以来中方最大一次胜利C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D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的解
29、析:选B“津浦线之战”指徐州会战。1937年抗战开始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即着手开始西迁事宜,时间早于材料时间,故A项错误;台儿庄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对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属于徐州会战,故B项正确;山西会战是国共抗战初期合作的典范,故C项错误;百团大战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11(2017九江一模)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D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
30、攻解析:选B根据时间“1946年”以及电文内容可以看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国民党发动内战。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国民党只是为发动内战做准备,故A项错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爆发,故B项正确;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是在1947年,故C项错误;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是在1947年,故D项错误。12(2016常德一模)近代著名报纸大公报在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一报道反映出() A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地谋求和平B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
31、外共同的期盼C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社会地位D大众传媒是影响当时形势政局的重要力量解析:选B人们兴奋是因为抗战结束后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毛泽东来重庆谈判使人们看到了和平建国的希望,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
32、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 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 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
33、.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2.6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 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13亿美元。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共两党抗战如何体现了有异有同。(8分) (2)根
34、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10分)(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中国抗战的特点。(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战略上、作战方针和抗战路线上进行比较。第(2)问,从援助国家援助物质、援助金额以及援助数量上分析变化,从物质上、精神上分析对中国抗战的影响。第(3)问,材料一反映中国抗战的民族性,国共合作抗日,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答案:(1)体现:从战略上看,两党都坚决抗战,认为抗战是持久战;在作战方针上,都认识到游击战术的重要性,但中共执行较好,而国民党在实
35、践中更注重阵地防御战;都有发动民众的意愿,中共真正依赖民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则更多依靠政府军队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且有严重依赖英美(外援)的心理。(2)变化:主要援助国从苏联变为美国;援助通道由西北转为西南;美国对华援助由非军事性援助转为军事援助。影响:在道义上、精神上鼓舞了中国人民,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和信心;缓解了中国抗战的物资困难,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3)特点:民族性:国共合作基础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双重性:从斗争性质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国共抗战中形成了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相依存,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36、14(2016揭阳一模)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民主实践,是近代中国民主实践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的;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摘编自余伯流、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材料
37、二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6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并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
38、要意义。(6分)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根据材料一“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分析其不足之处。第(2)问,据材料二最后一句话概括其政权方面的创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重要意义。答案:(1)形式:武装斗争。内容:土地革命。不足:取消资本家、富农等有剥削的人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2)创新:建立抗日的各阶级联合专政;实行“三三制”政权制度。意义:巩固各抗日阶层团结合作;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
39、族统一战线。一、知识纵横贯通思维拓广度(一)19191949年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主要矛盾革命目标国共关系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打倒列强,除军阀”;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国民党与中共领导的人民之间的矛盾;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中日民族矛盾反抗日本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的国家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40、人民之间的矛盾推翻国民党统治,赶走美帝国主义,建立人民民主国家国共两党内战针对训练1淞沪会战开始后,国民政府调集黄埔系中央军力量投入战场,蒋介石主动改善与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川军、桂军、粤军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战场。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全面抗战局面开始逐渐形成C地方军阀开始服从中央领导D国民政府坚持片面抗战路线解析:选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要指国共第二次合作,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国民政府调集黄埔系中央军力量投入战场”“川军、桂军、粤军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战场”,表明抗战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共识,全面抗战正在逐渐形成,故B项正确;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
41、标志着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淞沪会战是在1937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国民党各派积极投身抗战,但未表明国民政府执行何种抗战路线,故D项错误。2(2017贵州二模)中共中央提出:“为了使民族统一战线得到更加广大的与强有力的基础,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并相应地改变了党的若干政策。从中可知() A中共中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B中共已经形成了全面抗战的思想路线C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中国主要矛盾D中共“左”倾盲动错误日益趋于严重解析:选A中共中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是在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上,依据材料“为了使民族统一战线得到更加
42、广大的与强有力的基础”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已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故A项正确。(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比较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任务不同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是世界反法西斯的组成部分“打倒列强,除军阀”基础不同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不仅有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而且还包括以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仅有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合作方式不同没有统一的组织机构,没有两党共同承认的纲领,合作是党外合作有统一的政府机构和共同纲领新三民主义,合作是党内合作政权和军队的掌握不同双方均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政权和军队基本上
43、由国民党掌握结果不同尽管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努力下,坚持到抗战胜利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导致大革命的失败针对训练3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表中数据发生急剧变化的原因是() 起止时间 19151918年 19191922年 19231926年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 0.78% 2.45% 25.14% A十月革命的影响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土地革命的进行 D国民大革命的兴起解析:选D“数据发生急剧变化”的是第二个时段到第三个时段,可从19231926年的时间来判定变化的重要原因,根据所学,十月革命为1917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
44、1918年;土地革命发生在1927年后;1924年到1927年为国民大革命时期,其影响面大,群众基础广泛,导致“革命”一词广为流传,故D项正确。4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可见,当时()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解析:选D信件中民国32年是1943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故A项错误;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在抗日战争之前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43年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时期,故C项错误;新华日报上不许有“陕甘宁边区”字样体现了国共两党舆论斗争,故D
45、项正确。(三)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的区别与联系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共敌后战场区别领导阶级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资产阶级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阶级利益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战场范围国民党统治区敌后根据地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作战方式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主战场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成为抗战的主战场联系两个战场相互依存、互相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应该将其割裂或对立起来针对训练5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
46、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B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C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D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解析:选D据材料“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可知与远征军赴缅作战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与徐州会战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可知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故D项正确。二、真题集中研究备考上高度(一)全国卷7年考
47、情统计分析把握考向年份卷别命题角度命题分析政治上2016全国卷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专制独裁国民大革命失败后,近代化道路面临重要的抉择。本部分内容涉及的考点在新课标高考中分量很重,几乎每年每卷必考,选择题、非选择题不拘形式,但考点主要集中在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和民国时期多元经济的发展上。考查方式多样,既注重主干知识的迁移(如革命道路问题)又注重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和时政热点的隐性考查(如涉及抗日战争的相关试题)。今后的高考,本部分仍然是重点备考的内容,备考时尤其关注时政热点与教材的契合、学术新成果与教材的衔接。2016全国卷抗日救亡运动2015全国卷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201
48、4全国卷中国军民抗日斗争2013全国卷革命道路问题2010全国卷百团大战经济上2016全国卷抗战后,国民政府经济政策根据地建设2015全国卷日本经济侵化2013全国卷国民党农村政策文化上综合考查2014全国卷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修改目录)(二)选择题集中演练洞悉命题点1(2016全国卷)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930年,正
49、处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粮食大丰收,故选A项。红军英勇奋战主要是保卫根据地的安全,故排除B项。当时处于国共对峙时期,面临敌强我弱的形势,根据地政府的主要精力用于巩固革命根据地,故C项错误。D项所述与史实不符,且与材料现象构不成因果关系,故排除D项。2(2016全国卷)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
50、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材料。1943年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党实行一党专制,为维护其专制独裁统治,除了政治上对中国共产党等党派实行压制外,国民党还推行文化专制政策,进行文化“围剿”,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书刊进行严密审查和检扣,将全国文化出版纳入其一党管制之下,题干中“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名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的统治不利,因此被禁止刊载,故选D项。国民党这种做法会激化和其他党派的矛盾,也不利于其形象的塑造,故A、B两项错误。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1、的旗帜下,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故C项错误。3(2016全国卷)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解析:选D解题关键:一是时间信息“抗战胜利后”,二是材料信息“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由此材料可知,国民政府战后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其主导地位加强,D项符合题意。A项与
52、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反映缓解民族工业的困境,排除。B项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错在“开始”二字上。4(2016全国卷)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解读图文信息。该火柴图案的主题是“抗敌”,主图是一顶大斗笠,上书“十九路军”,斗笠左右两旁分别有“振我中华”和“挽回利权”字样,这种设计是为纪念抗日的先锋十九路军。前方将士奋勇杀敌殊死抵抗,后方民众全力支持积极声援,体现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D项符合题意。民族火柴工
53、业举步维艰、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19世纪末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所以排除A、B、C三项。5(2015全国卷)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解析:选B本题关键信息是“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这一时期是在全民族抗战开始之前。由材料中国民政府构筑的防御要塞区域来看,主要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
54、置防御工事,结合这一时期日本侵华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背景,这样的布置实质上反映了国民政府为抗战作准备及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故选B项。6(2015全国卷)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日本侵华分析。抗战时期,日本控制沦陷区的金融,通过发行“联银券”“军用票”等掠夺财富,以战养战,其目的是转嫁战争负担,故B项符合题意;日本侵略
55、者的这些行径扰乱的是沦陷区的金融秩序,故A项错误;封锁抗日根据地主要是依靠物资管制制度,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日本在金融领域的举措,与物资管制关系不大,故排除D项。7(2014全国卷)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中国代表要求各国帮助中国
56、抗击日本侵略,A项正确;B项不是材料所体现的目的,而是为实现目的提出的依据;材料中并没有批评列强的信息,C项错误;原有的世界格局早已被打破,D项错误。8(2013全国卷)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A、D两项的表述明显与材料不符,故排除;据材料
57、“只有才”这一关联词可知六大指出的革命的侧重点在城市,故排除C项,选择B项。9(2013全国卷)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 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解析:选D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意在考查考生根据材料所述历史现象认识本质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尽管湖北的土地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国民政府并不支持湖北省政府的土地改革,这说明国民政府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58、,所以D项符合题意。10(2010全国卷)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解析:选C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分析是经验丰富的干部巧妙指挥小部队打击侵华日军,引起日军重视,故选C项。2014全国卷第41题(三)第40题、41题专题研究提升答题规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
59、、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感他人得失样卷阅卷评点该生修改比较符合题意,能够客
60、观的认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稍显不足的是最后结尾与修改意见重复,答案缺少总结升华部分。增分指导1960年的教科书,深深地打上了“左”倾时代的印记。过于凸显共产党在抗战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被迫性与消极性,有违唯物史观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的方法。浏览目录,考生很容易发现其与所学教材的不同。再结合所学知识,考生不难理解应当增加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战的史实,如:淞沪会战、中国远征军、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等内容。满分示例答案示例一: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抗击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
61、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答案示例二:建议:增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内容。理由: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增加该内容,可以反映出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答案示例三:建议:压缩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内容。理由:当时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国民党反共高潮或黑暗统治不是主流。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国军且战且退,但一直顽强抵抗到抗战胜利。调整该内容,才符合抗日战争的事实。命题探源近年来,学术界对抗日战争史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课题研究更加深入。学者们围绕着抗日战争的起点及阶
62、段的划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抗战时期的经济、教育、文化和日军侵华罪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显著。从宏观方面研究分析中日双方的战略指导以及国共合作的正面效益和历史经验、抗战人物、抗日战争与农民问题、沦陷区问题、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起了哪些作用的研究等等。三、单元综合检测训练求准度(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惠州一模)1927年“八七会议”上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作报告,指出:现在主要的是要从土地革命中造出新的力量来,我们的军队则完全是帮助土地革命的。农民要求暴动,各地还有许多的武装,有这样好的机会,这样多的力量,我们必然要点燃这爆发的火线,造
63、成土地革命。对此正确的理解是,中共() A开始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B决定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C对当时革命形势任务认识不清D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解析:选D“八七会议”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为今后中国革命指明方向的一次会议,故D项正确。2(2017武汉调研)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下图所示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析:选C国民大革命高潮时期是在192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19271928年中共党员中农
64、民比例急剧上升,而中国共产党建军是在1927年8月,与材料信息无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中国开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践“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农民成为革命的重要力量,故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2017晋冀豫联考)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A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B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C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D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解析:选D把三民主义丢开说明中共
65、走自己的革命道路,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故A项错误;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在反帝反封建方面相一致,故B项错误;大革命失败以后,国共合作破裂,不存在革命领导权之争问题,故C项错误;把孙中山丢开,表明中共走自己的革命道路,故D项正确。4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国民政府此种做法基于() A抑制官僚资本的膨胀B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经济建设服务于抗战D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解析:选C官僚资本是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依托的,材料中实行经济管制,有利于官僚资本的发展,不是对其抑制,故A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国
66、民经济建设运动主要是在19271936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得出当时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为了抗日战争的需要而制定,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以军事等为中心,并未涉及对民族工业的态度,故D项错误。5(2017惠州一模)下图为1948第七届全国运动会某代表团合影。此图可用来印证当时中国() A民族屈辱的洗刷B综合国力的提升C和平稳定的政局 D国际地位的提高解析:选A台湾省代表团参加全国运动会说明此时台湾已经回归祖国,即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怀抱,民族屈辱得到洗刷,故A项正确;从材料及所学知识无法看出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故B项错误;1948年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召开国
67、内运动会无法体现出国际地位的提升,故D项错误。61938年11月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湖南南岳召开军事会议。会上,蒋介石明确提出:“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并要求,全国部队三分之一兵力配备在游击区域在敌军的后方打游击。这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A加强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战B完全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C高度重视敌后战场的战略作用D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全国部队三分之一兵力配备在游击区域在敌军的后方打游击”,得出国民党重视敌后战场的战略作用,故C项正确。7阅读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年)表,对表中反映的政权理解正确的是() 家庭成分 社会出身项目 地主 富农 中农
68、 贫农 绅士 商人 学生 军界 工人 务农 数量 7 17 41 26 9 15 10 2 2 53 备考 全县参议员91名,内有候补议员12名 A.具有民主性和广泛性B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原则C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D与人民民主政权群众基础相同解析:选A根据表格,三三制政权的涉及阶层具有广泛性,具有民主性,故A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出现于19241927年,故B项错误;根据图表,成分中有地主、富农,故其性质并非为工农民主政权,故C项错误;人民民主政权的群众基础主体是工人、农民,并没有地主、富农,故D项错误。8(2017全国名校联考)1940年9月12日,力报刊登文章指出:“担应华北出击的主力部队在
69、装备方面及军事技术训练方面都不及一般部队,但是他们终能以劣势装备在敌人统治比较巩固的华北予敌重创。”此评论() A批评了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B肯定了中共持久战的正确性C说明了国共合作抗战的重要D赞扬了百团大战的重大功绩解析:选D持久战是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指导方针,从材料“1940年9月12日”“以劣势装备在敌人统治比较巩固的华北予敌重创”等信息可知,此役为中共领导的百团大战,反映了中共在战术指导上的成功,该评论肯定了百团大战的重大功绩,故D项正确。9(2017珠海摸底)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开始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
70、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1936年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从客观角度看该做法() A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C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D践行了节制资本的思想解析:选C材料中国家垄断企业是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因而不会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A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开创,故B项错误;因为20世纪2030年代世界各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均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因而中国发展国家垄断企业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故C项正确;践行节制资本的思想是发展国家垄断企业的主观目的,非客观效果,故D项错误。10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
71、例高达19,当时人民提出“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的口号。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华北和华东的农业基础良好B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D人民被解放全中国的激情鼓舞解析:选B“耕者有其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是材料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故B项正确。11国民党将领薛岳被誉为“百战名将”,抗战中中国军队大规模歼敌的战绩大部分是由他获得的。可在后来的国共战争中,他却被解放军一败再败。这说明了()A抗战中国民党军队的英勇B民心所背的战争没有出路C内战中国民党军队的厌战D解放军的战斗力空前强大解析:选B抗战时期,全民族
72、统一抗日,国民党军队得到人民的支持,因此能大规模歼敌,但在国共战争中,人民支持的是中共的军队,国民党军队失去民心,因此一败再败,故B项正确。12(2017安徽六校联考)“当西方和平降临之时,却是中国内战爆发之际;当西方开始重建之际,却正是中国内战加剧之时;当西方经济恢复发展之时,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此时导致“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的原因是() A世界经济大危机 B国民政府的掠夺C中苏关系的恶化 D西方世界的封锁解析:选B二战结束后,中国立即陷入内战,国民政府对经济残酷的掠夺导致国民经济崩溃,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3、亚当斯密说:“被看作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提出了两个不同的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足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与此不同,中国古代法家的“统制经济”思想着眼于如何运用经济政策达到增强统治者的国力、使民众易于统治之目标。此种经济思想形成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并为后世统治者基本沿用。 曹正汉反思“国有经济强国论” 材料二国民政府成立伊始,即接受了统制经济学的主张,开始筹划建立国有经济体系。1928年11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建设大纲草案,规定:“凡关系全国之交通事业有独占性质之公共事业关系国家
74、前途之基本工业及矿业悉由国家经营之。”30年代初“统制经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支持,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和发展,意大利、德国、美国和苏联等国家所实施的各种新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是由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的入侵,举国上下都期望加强国防经济建设和加速发展国营工矿事业。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中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由蒋介石等四名委员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提出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实行计划经济,其宗旨就是扩大国家资本,垄断全国的经济命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两种经济思想目的的不同,并用中国古代三个史实论证法家的“统制经济”“为后世统治者基
75、本沿用”。 (10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实施“统制经济”的原因及影响。(15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亚当斯密要富国裕民,法家要强国治民;据材料一“此种经济思想形成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并为后世统治者基本沿用”,结合所学秦朝、西汉、汉唐、明清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论证即可。第(2)问,材料二从国际、国内两方面的大背景上去分析原因,据材料二最后一句话并结合所学从正反角度分析影响。答案:(1)目的:亚当斯密:富国裕民; 法家:强国治民。(大意相同即可) 史实:秦朝对经济生活的控制全面而具体;西汉实行盐铁官营;汉唐时期对市的严格管制;明清对手工工场规模的限制等
76、。(答出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原因:国内矛盾尖锐,国民党以经济统一来达到军事统一、政治统一;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政府备战的需要;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各种反危机的经济政策的出现提供了借鉴;学界及国内各种力量的支持;孙中山“节制资本”经济思想的影响等。(答出四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影响: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有助于加强国防力量;为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的经济动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导致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成为后来国民政府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14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发行的四套邮票简介。阅读表格材
77、料,完成下列要求。 纪念周年 枚数和内容 20周年(1965年)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50周年(1995年) 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2005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 70周年(2015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13枚:“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78、、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滇西抗战纪念馆 1枚小型张:以大刀进行曲雕塑、长城、红绸、和平鸽为主要元素 任选其中两套纪念邮票,概括说明其内容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纪念主题的变化。(要求:史实清楚,说明充分,分析透彻。) (12分)解析:答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特征,第二部分:针对邮票内容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评价。一:20周年,特征:根据关键词“毛主席、八路军、人民战争、光荣参军”很容易得出: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内容并不全面,评价结合20世
79、纪60年代的时代背景,可以从内外两个角度进行评价。二:50周年,特征:内容变多且反映整个抗日战争,并首次提到“台湾光复”,评价:结合时代背景针对新出现的内容直接进行评价即可。三:60周年,特征:内容减少,内容鲜明,首次出现反映“和平与正义”的小型张,评价:根据“中流砥柱”、“和平与正义”去评价。四:70周年,特征:抗战题材和枚数最多。评价:大量抗战遗址邮票的设立具有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爱国精神的培养)、对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的培养均有重大意义。答案:20周年。特征: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内容并不全面。评价:受国内“左”倾错误,国共关系、中美关系、中苏关系
80、、冷战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邮票内容忽视了国际正义力量和国民党的抗日举动,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是国家和政党意志的体现。50周年。特征:通过邮票内容整体呈现了抗日战争过程中的重大事件,首次直接提到了“台湾光复”。评价:这套邮票对国民党的抗战功绩做出充分肯定,“台儿庄大捷”的主角是国民党军队,“芒友会师”描绘缅甸远征军在异域取得胜利的情形,“台湾光复”证明台湾仍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华侨捐献”是对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的讴歌,“伟大胜利”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是人民战争的胜利。60周年。特征:题材减少,内容鲜明,首次出现反映“和平与正义”的小型张。评价:在进一步肯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国民党的抗日贡献的
81、前提下,突出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期许。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并坚持实行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独立开辟并发展敌后战场,以科学的战争指导和模范的实际行动,成为坚持抗战并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中坚力量,是中国抗日战争和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70周年。特征:抗战题材和枚数最多,设计理念多元化,并系统地展现了抗战纪念的设施。评价:这样的设计可以深入地发掘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充分认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罪行,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战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做出的巨大牺牲、取得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学习宣传抗日英烈的英雄事迹,大力培养和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考生任选其中两个进行说明,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