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新课程下数学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深入研究数学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几年,有部分中学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的探讨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
2、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数学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地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一、对理论、专业基础和日常教学行为方面的反思数学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运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数学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1.转变数学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该经常
3、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含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色彩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答案是要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2.丰富数学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数学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知识呢?关键是多研读数学名著、数学学术论文、数学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可以提高专业素质,而且还具有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
4、评价等研究方法3.对日常教学行为质疑和追问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大不同就是呈现出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过去,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统一,数学教师可以依赖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等“走向学生”;而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课程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唯有对日常教学行为的质疑和追问,课改理念才能在实践中体现,教学活动才能在实践中革故鼎新二、教学基本策略的反思1数学课案例研究“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
5、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2.数学课的听课活动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
6、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及时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数学学科来说,其实平常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
7、”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数学教学反思对数学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数学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它会促使数学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