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937—1949年)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669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937—1949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937—1949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937—1949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937—1949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937—1949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937—1949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937—1949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937—1949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937—1949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937—1949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937—1949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937—1949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937—1949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937—1949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937—1949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937—1949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937—1949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9371949年)侵华日军的罪行 _1侵华原因(1)既定国策: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2)转嫁危机:转嫁世界性经济危机给日本的困境。(3)可乘之机: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2罪行表现(1)军事侵略:制造“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2)烧杀抢掠:制造南京大屠杀,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3)殖民统治:实行“以华制华”政策,扶植汉奸傀儡政权,进行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_1原因: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的武装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2表现(1)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发表“

2、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2)东北军民: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3)爱国民众: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4)爱国学生:1935年12月9日,发动“一二九运动”。(5)国民党爱国官兵蔡廷锴、蒋光鼐率领十九路军在淞沪抗击日军。安德馨率全营300名官兵在山海关力战殉国。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在长城内外英勇抗战。冯玉祥与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将日军赶出察哈尔省。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全民族抗战 _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背景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序幕。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经过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实行自卫、抵抗暴力。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意义:国共合作抗日,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2国共合作抗日抗战史实特点、结果(意义)正面战场淞沪会战(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期间)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徐州会战(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敌后战场中共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全面抗战路

4、线;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成立;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最终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辨析比较】1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1)党内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2)党外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2“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区”“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敌后抗日根

5、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图解历史】抗战时期两大战场的关系【微点提醒】战略反攻与战略决战战略反攻是指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战略决战是指三大战役,最终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_1中共“七大”: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2促使日

6、本投降的因素(1)美国先后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2)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击溃关东军。(3)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3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4意义(1)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2)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_1解放战争(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2)爆发:1

7、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3)进程 土地改革: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初,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依据: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2)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4)历史经验: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图解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8、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中国军民进入全面抗战阶段。2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领导中国军民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大阶段,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战时期两大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贯穿整个抗战时期。3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4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5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基本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新民

9、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双减双交”政策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党就逐步确立了“双减双交”政策。洛川会议上,我党第一次用纲领的形式正式确定了“双减双交”政策为我党在抗战时期的基本土地政策。这与国共十年对峙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有着不同的性质,其特点有三:首先,这一政策是在日本全面侵华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以抗日救国纲领的形式提出的,具有统一战线的性质;其次,制定这一政策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团结抗日、一致对外,体现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一致性;再次,这一政策虽具有改良性和不彻底性,但它削弱了封建剥削制度,解决了农民的生活问题,是抗战时期最符合实际的进步性土地政策。它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

10、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抗战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它使解放区的土地占有关系和阶级结构发生了有利于革命的变化,为以后的民主革命准备了阶级和物质条件;它联合了地主阶级,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根据地,对争取抗战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2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为保卫滇缅公路和支援英军作战,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2月下旬由滇西入缅。战争分为二个阶段,即滇缅路之战和打通中印公路之战。(1)滇缅路之战:1942年3月8日,日军攻陷仰光后,分三路北进,中国远征军狙击中路和东路正面之敌,英军狙击西路之敌。中国远征军在同古保卫战中沉重打击日军后,由于联络和给养被切断,被迫撤退。西路英军不断败退。4月16日,英军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被

11、围于仁安羌以北地区。中国远征军新38师在师长孙立人的带领下,攻破日军封锁,击溃敌军主力,光复仁安羌,救出7 000多名英军及被俘的英国士兵、美国传教士、记者等500多人,创造中国军队扬威于异国的纪录。此后,日军长驱直入,攻陷云南腾冲,中国远征军一部退入中国云南境内,采取守势,另一部撤往印度。6月6日,战斗终结。撤往印度的远征军经过整顿改称中国驻印军。(2)打通中印公路之战:中印公路是从印度的列多,经野人山区、胡康河谷、密支那至八莫,与滇缅路衔接,史称中印公路或史迪威公路。为打通中印公路,1943年春,中国驻印军和盟军开始了缅北反击作战。中国军队勇猛进攻,日军节节败退,到1945年1月27日,中

12、国驻印军攻占芒友,与滇西中国远征军胜利会师,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至此,完成了作战任务,战斗结束。中国远征军在这次作战中,歼灭日军四个师团的大部或一部,牵制了日军缅甸方面军的预备队,为收复缅北及支援整个缅甸战场做出了贡献。提升点一单列视点抗日战争的特点及胜利原因史料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探究:

13、(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史料一信息“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愿意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和改编,体现了中共合作抗日的最大诚意。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及农村土地革命的政策;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苏维埃政府改制;红军改编。史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14、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探究:(2)结合史料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有哪些。并举例说明“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史料二从民族凝聚力、军事力量对比、民众的斗志等角度分析了日本军国主义失败的原因。史料“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说明日本对中国实行速战速决的战争策略。错误估计:日本认为中国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忽视中国会再次凝聚团结起来;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

15、民的斗志。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战略上相互配合。史料三中国抗战的国际共识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使日本深陷中国战场,有力地支援了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的抗战。史料四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据史

16、料四,“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信息,可从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所做的贡献而去看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做的贡献。探究:(3)史料四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顺序。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1抗日战争的特点(1)规模大: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反侵略战争。(2)战略地位(双重性):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3)全民性: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4)复杂性: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国民政府正面战场、

17、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5)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6)全局性: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7)以弱胜强: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胜利,是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2抗日战争中国取胜的原因(1)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2)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3)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4)国

18、际因素: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视角1通过地图、漫画、遗物、绘画等多种形式考查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社会各阶级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解答时注意抓住有关时间、事件、人物、地点等有效信息。(2017青岛高三质检)根据下列信息推断,荣誉军人王强伤于()荣誉军人姓名:王强籍贯:山东临沂 部队:国民革命军第3军职务:上尉 受伤日期:民国二十七年7月1日残疾状况:左上膊上1/3切断 残疾等级:一等残A太原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民国二十七年7月”可知为1938年,太原会战发生在1937年,故A项错误;

19、徐州会战发生在1938年2月至5月,故B项错误;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6月到10月,与题目相符,故C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故D项错误。视角2从民族利益角度认识国民党抗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积极抗战,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粉碎了日军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解题时要从客观、公正的角度进行评价。(2017湖南十三校高三联考)“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

20、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A民族立场B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C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D战争的性质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故A项正确;根据“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对中日双方的形势分析,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是一场实现民族独立和反对殖民主义的战争,题目中并未提到,故D项错误。提升点二单列视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方针策略史料一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这是华君武先生作于1947年的一幅漫画,名为磨好刀再杀。画中的人物一手持写有“和平方案”的盾牌,一手

21、正在磨刀霍霍,典型的挂“和平”之羊头,卖“内战”之狗肉。漫画寥寥数笔,揭穿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伎俩,使人们对重庆谈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史料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探究:(1)结合史料一和史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主要因素。史料二反映美国否定中共及其军队的合法性,实质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真实目的。抗战胜利使国共合作失去联系纽带;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中共倡导和平、民主;美国实行“扶蒋反共”。史料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第三年以后,毛泽东同志及时地组织

22、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指挥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叶剑英伟大的战略决战探究:(2)根据史料三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第三年,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如何。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指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经过战略决战,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国民党政权从此陷入土崩瓦解之中,为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从反蒋抗日

23、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中心从农村转到城市。视角解放战争是高考的冷点,但从国共关系演变角度命题,将会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视角(2017常德模拟)近代著名报纸大公报在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一报道反映出()A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地谋求和平B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C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社会地位D大众传

24、媒是影响当时形势政局的重要力量解析:选B。材料反映出人们对毛泽东来重庆的兴奋之情,并未强调共产党谋求和平,故A项错误;人们兴奋是因为抗战结束后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毛泽东来重庆谈判使人们看到了和平建国的希望,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C、D项表述信息,排除。提升点三综合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结合当前国共两党的关系,展望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实现对祖国统一大业的作用。2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认识中国近代社会政治民主化的曲折历程。1演变过程时期阶段特征演变原因结果或影响国民革命时期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两党共同的革命对象发动国民革命,基本

25、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土地革命时期两党对峙,进行“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抗日战争时期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两党内战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企图消灭共产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成立新中国;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2演变特点: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3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如今为维护祖国统一,遏制“台独”,迫切需要国共再一次合作。(2017南昌一模)程思远

26、回忆:“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做了介绍。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这反映了论持久战()A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方向B对国民党抗战产生一定影响C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D对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起了积极作用解析:选B。由材料信息可知,在蒋介石的支持下,论持久战的精神被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可见其对国民党抗战产生一定影响,故B项正确。A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论持久战是中共提出的抗战主张,并非国共合作的成果,故C项错误;论持久战发表于国共合作时期,故D项错误。一、

27、选择题1(2017泉州一模)1937年南京失守后的第三天,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反映了国民政府()A对抗战策略的再认识B准备停止正面战场作战C为南京失守推卸责任D深受敌后游击战术影响解析:选A。材料表明,国民政府已经认识到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正面战场,故B项错误;材料中国民政府也没有推卸责任,故C项错误;材料与游击战术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2(2017滨州高三模拟)1939年,国民政府一方面把西南地区原有的采矿场收归国营,另一

28、方面将华北、华中等地一些矿场内迁的机械充实西南各矿场,扩大采掘能力。这些措施()A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B是消极避战保存实力的反映C调整经济体制促进经济运行D是基于长期抗战的战略调整解析:选D。采矿场发展状况的调整不能反映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致力于大后方建设,以持续抗战,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调节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推动西南采矿业的发展是为持久抗战做准备,故D项正确。3(2017惠州调研)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据统计,到1940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这反映了当时()

29、A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路线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日C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牵制了日军的力量D共产党的军队坚持敌后抗战成为中流砥柱解析:选C。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故B项错误;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说明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牵制了日军的力量,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国民党军队的游击战,与中共军队无关,故D项错误。4(2017荆州质检)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

30、”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B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质通道C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D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解析:选D。据材料“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可知为西北问题而非远征军赴缅作战,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西北内陆抗日,未涉及海外援华,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与徐州会战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可知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故D项正确。5某一历史文件中写到:“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

31、义。”据此判断这一文件()A促进了国民革命在全国的兴起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表明国共谋求实现第三次合作D在形式上奠定了和平建国的基础解析:选D。据材料中“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表明,这一文件是双十协定,故选D项。6(2017全国名校大联考)下面为张汀的漫画解放道路上的障碍,登载于1947年的东北画报。这里作者所说的“障碍”主要指()A四大家族的官僚统治B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美蒋之间的友好通商D美日组成侵华联合战线解析:选B。材料中没有体现四大家族的官僚统治的阻碍,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蒋

32、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可知,阻碍在于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B项正确;美蒋之间的友好通商没有看到本质,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美日组成侵华联合战线,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2017江南十校摸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1945年5月8日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1945年9月2日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45年

33、9月2日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8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9月2日材料二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材料三从近代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 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

34、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并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2)从二战后期和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说明中国是怎样“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的。(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从中国战场开始、结束的时间和反法西斯国家的相互配合进行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教材知识即可回答。 第(2)问,结合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形成回答。 第(3)问,结合1894年和2010年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回答即可。答案:(1)特点: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大战

35、场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任答三点即可) (2)说明:1944年,中国参与签署布雷顿森林协议,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会员国;1947年,中国参与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为关贸总协定的创始会员国。(3)第一次“换位”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确立,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自

36、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第二次“换位”世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流。中国: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WTO等。一、选择题1(2017广州七校联合体高三联考)蒋介石在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党员大会上,要求全国人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其发言针对的是()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 D皖南事变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可知其发言是针对外族的侵略,并且在面对侵略时政府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政策,符

37、合九一八事变时国民政府的态度,故A项正确。2(2017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质检)1935年初,国民政府向苏联提出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军事协定的建议。不久,蒋介石对外宣布:“日本要谈判,我们应当同他进行谈判。”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以上做法和言论()A旨在扼制日益壮大的共产党武装力量B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C反映了国民政府举棋不定的战略思维D避免了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解析:选C。材料反映国民政府和蒋介石都愿同苏联和日本进行谈判,与扼制共产党武装力量无关,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和蒋介石愿同日本谈判,反映国民政府对日妥协,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无关,故B项错误;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同苏联缔结互不侵

38、犯条约和秘密军事协定的建议,说明国民政府有抗日的愿望,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又愿同日本谈判,说明国民政府对日妥协,因此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以上做法和言论,反映了国民政府举棋不定的战略思维,故C项正确;1935年后,中日民族矛盾在不断升级,故D项错误。31937年8月,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在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成立大会陈词:“我们要保全国家的完整,保护民族的生命,应该尽人人的力量,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我们妇女也是国民一分子打仗的时候男子要上前线杀敌,后方工作是我们的责任”,宋美龄意在强调()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的重要性B前线杀敌和后方工作同是胜利保障C争取国家胜利是公民的基本责任D男子妇女均享有同等

39、的权利和责任解析:选C。宋美龄在讲话中指出“保全国家的完整,保护民族的生命,应该尽人人的力量,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我们妇女也是国民一分子”,强调每个公民包括妇女都有责任争取胜利,故C项正确。4(2017商洛模拟)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攻防数据,材料最能说明()进攻比率武汉会战前日方94%中方6%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日方56%中方44%日军每日前进公里数武汉会战前40公里1939年底二百公尺1940年底不进反退A.日本速战速决的失败 B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C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 D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解析:选C。1938年10月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宣告了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故A项错误;表

40、格没有涉及日本攻占中国大片领土,故B项错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双方进攻比率和日军每日前进公里数的对比,表明中国的持久抗战取得了效果,故C项正确;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与表格所给的数据不符,故D项错误。5(2017九江模拟)1938 年武汉保卫战时期,人人都觉得国共两党风雨同舟,共赴国难,但到1941年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裂痕却越来越大,以至兵戈相向。导致双方“裂痕”变大的直接原因是()A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调整侵华政策B百团大战凸显了中共日益壮大的实力C国民党、共产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D因阶级矛盾,当时国共两党全面对抗解析:选B。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秋,壮大了中国人抗日的信心,也彰显了中共的实力,

41、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与中共的裂痕明显加大,故B项正确。6(2017全国名校大联考)在渝期间,毛泽东在回答“共产党要不要另起炉灶”的问题时表示,“不是我们要另起炉灶,而是国民党灶里不许我们造饭”,“我们对国民党,只是有所批评,留有余地,并无另起炉灶之意”。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A倡导和平建国B缺乏抗争国民党的实力C强调自身独立自主的必要性D不敢公开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解析:选A。题干中“留有余地,并无另起炉灶之意”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平建国的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缺乏抗争国民党实力的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无另起炉灶之意”表现出中国共产党并未强调独立自主的必要

42、性,故C项错误;题干中“我们对国民党,只是有所批评”说明中国共产党敢于公开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故D项错误。7(2017永州模拟)据统计,1946年有881部美国影片在中国上映,1947年为393部,1949年则下降为142部。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中国国内政局的剧烈动荡B中国本土电影的强势崛起C提倡国货运动的蓬勃开展D二战后欧洲电影卷土重来解析:选A。1946年国民政府对美国开放市场,美国影片大量涌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美敌对带来美国电影数量减少,中国国内解放战争、政局的剧烈动荡与更替是其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当时中国本土电影还很落后,故B项错误;提倡国货运动的蓬勃开展不是主要原因,故

43、C项错误;D项无法解释1949年数量的下降,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8(2017黄冈高三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偶然与必然工业革命英国明清时期的中国禁烟运动材料二破坏与建设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材料三侵略与学习甲午战争之前,相对来讲,两国之间算是比较平等的。但是甲午以后这种局面就改变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那么大的转折,这跟两国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些经验教训不能够轻易忘掉,不过,20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甲午以后,这两个国家都输了

44、。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甲午战争:中日双输的历史教训(1)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一中的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50字左右。(12分)(2)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认识并说明理由。(8分)(3)结合材料三与20世纪上半期有关史实说明,作者为什么认为日本也输了?(5分)解析:(1)结合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的社会状况和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围绕材料一所给词语,从偶然与必然的角度论述鸦片战争的爆发,注意观点正确,史论结合。(2)第一小问认识,材料二从“破坏与建设”两方面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可从破坏、建设或二者兼有等

45、角度表述认识;第二小问理由,结合认识,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加以说明即可。(3)结合20世纪日本对外扩张的影响,及二战中日本战败的史实说明日本输了的表现。答案:(1)写作示例:工业革命后,英国迫切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因此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必然性)。明清时期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对外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因此中国必然会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清政府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偶然性)。(2)观点一:破坏性。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观点二:建设性。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使新思潮萌发,从而开始了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观点三:二者兼而有之。破坏性:理由参考观点一;建设性:理由参考观点二。(3)原因:日本疯狂对外扩张,导致被压迫国家和民族的反抗;二战中广岛、长崎被原子弹轰炸,战后被美国单独占领。从这些方面说,日本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