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659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6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_1工作重点的转移(1)标志: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3)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2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开端: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推广: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文件,推

2、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意义: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城市改革依据: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设立经济特区a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b意义: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a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

3、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b意义:增强了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设立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开发浦东: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2)开放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3)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4)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_1历史性跨越(1)背景国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国内: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4、(2)标志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2)中共十五大(1997年)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

5、部分。(3)初步建立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图解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提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数字助记】“一、二、三、四”归纳对外开放一个特征:渐进性。二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三个特点(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四个步骤:“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

6、海港口城市、建立外向型开发区)“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数字助记】“一、二、三、四”归纳经济体制改革一个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个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三个关键点:小岗村突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四个转变: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知识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三步曲第一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第二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

7、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步: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3从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开发区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4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逐步具体化,中共十五大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方面进一步深化。1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经济体制:是指中国1978年改革

8、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形成的一种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体制。其所有制形式特点是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是一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过渡形式,也是一种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的召开至今,我国逐步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形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它具有自身性质的规定性与基本特征。其基本特征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过去以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式,而以市场作为配置

9、资源的主要方式;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大潮中去。提升点一单列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其实质史料一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人民公社体制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但没有改变土地的性质。探究:(1)观察上述图片,分析二者之间土地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二者都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变化:土地性质由农民私有到国家公有。意义:二者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史料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不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

10、,而这些东西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史料二信息“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能适应目前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但还需要进行完善才能适应“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史料三1984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承包期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土地承包权的期限延长,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其适

11、应生产力发展的一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然存在,当然土地的性质也不会发生任何改变。探究:(2)依据史料三指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不变”, 并说明“不变”的原因。“不变”:土地所有制(公有制)保持不变或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原因: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家庭经营符合农业产业特点和现今农村生产力水平,能够容纳不同水平的农业生产力,既适应传统农业也适应现代农业);保持农村稳定和谐的必然要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1原因(1)人民公社体制超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12、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特点(1)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2)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 视角1从概念内涵角度命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的经营使用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所以它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解题时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的内容和特点分析。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解析:选D。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建国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能反映农民的期望、思想和要求,故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都表现为“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故B、C两项错误;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

14、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视角2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角度命题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所以首选农村改革。其次,过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失误,对农村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所以要从农村开始改革,关键是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题时需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分析。(2017金华十校高三联考)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历史的变迁。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记的:“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

15、”()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解析:选C。从时间1981年可知当时的“分地”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但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故A项错误;确立市场经济发展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故B项错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涉及所有制变革,故D项错误。提升点二单列视点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原因、特点及发展阶段史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总之,三十几年

16、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史料一说明中国吸取了历史上闭关锁国导致日益落后的教训,从而主动打开国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史料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要筛选、移植国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要把沿海生产的“洋货”向内地销售,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需要;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长江、珠

17、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1985年1月31日)探究:(1)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二所示中国新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原因。(1)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史料三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摘自金通进主编数字中国史料三的论述主旨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数据的变化反映出对外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探究:(3)结合史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有何不同。(高考原题

18、)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形式及发展阶段1原因(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发展。(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3)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上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2形式(1)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2)扩大商品和

19、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3)兴办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特殊形式。3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到1992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阶段。(2)第二阶段:1992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3)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了WTO,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 视角1从历史进程和阶段特征角度命题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从1980年的经济特区到1984年的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及到内地而全面展开。解题时需结合相关历史概念分析。(2017唐

20、山模拟)1984年初,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从此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时期。此后中国开始()A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开放沿海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C着手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化进程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84年,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1992年,故A项错误;1984年我国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故B项正确;我国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故D项错误。视角2从社会热点角度命题当前中

21、国正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丝路基金”“亚投行”等一系列金融组织问世,反映了中国正深度融入全球化,这些也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复习时应结合中国的对外开放知识进行重点关注。(2017河南六市模拟)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中国政府牵头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3月12日,英国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西方主要国家。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创始成员国扩至57个(其中不少欧洲发达国家)。这表明()A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殆尽B经济区域集团化深度发展C中国经济国际化进一步发展D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变化解析:选C。材料“中国政府牵头创始成员国扩至57个(其中不少

22、欧洲发达国家)”体现了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化,故C项正确。提升点三综合视点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深刻理解新中国的经济体制转型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由建国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复习备考时,重点分析不同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影响,以及实现经济体制转型的原因。一、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特点1内容(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

23、国家的关系。(2)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进行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开始的,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了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2特点(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二、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目标和实质1必要性(1)原有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

24、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活力,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2)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2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实质: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经历了19801991年的复兴和起步时期,19921999年的扩容和成长时期,2000年至今的规范和发展时期。这种发展()A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完全同

25、步B旨在推进国企股份制改革C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步调一致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解析:选D。结合所学,1980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1992年处于改革开放深化期,2000年至今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成与发展时期,股票市场的发展与材料基本吻合,可见股市的发展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故D项正确。一、选择题1(2017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林岗超大规模国家的近代化一文说:“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很可能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他认为,现在中国正处于城市经济。根据这一观点,对应文中第三章开始的年代应该是()A1911年B1949年C1978

26、年 D1997年解析:选C。1911年应该属于第一章“挣扎和崩溃”,指的是辛亥革命,故A项错误;1949年应该属于第二章“主权重建”,指的是新中国成立,故B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属于第三章“城市经济”,故C项正确;1997年应该属于第四章“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故D项错误。220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一次谈话中肯定了“包字进城,一包则灵”的现象。这是因为“包字进城”的做法()A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C促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D发展了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解析:选A。据材料“

27、包字进城,一包则灵”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城市国企改革,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32008年,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 2003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A“粮食布票”“信用卡”“互联网”B“合作社”“包产到户”“三下乡”C“国企改革”“现代企业”“股份制改造”D“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解析:选D。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19781988年的十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

28、初期阶段,即“乡镇企业”迅猛发展;19882002年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20032007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始实施,故D项正确。4(2017赣州模拟)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A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B实事求是的原则C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D全面改革的思想解析:选B。“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故B项正确。5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

29、放芜湖、九江、黄石、武汉、岳阳、重庆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实行沿江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B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C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D标志着我国开放体系初步形成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这句话可知,其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故A项正确。6(2017潍坊模拟)下表摘自国家统计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典(19502000年),其变化趋势反映了()A产业结构的调整 B发展方式的改变C企业性质的变化

30、D经济体制的变化解析:选D。图表反映了国家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非国家投资比重迅速上升,并成为投资主体。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特点,这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国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民间资本投资国有企业等有关,反映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7(2017武汉调研)近代以来的中国一直处于社会转型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次鸦片战争后,时人在一篇名为整顿丝茶策的文章中指出:“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成书于1894年的盛世危言5卷本包括57

31、篇文章,部分篇目分别如下:税则国债商战商务铁路电报邮政上邮政下银行上银行下铸银开矿纺织技艺农功垦荒治河。材料三(现代)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完善。虽然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得到肯定,但这时市场的引入仅仅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而已。1985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模式,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推进和目标的转换。之后,中国启动了大规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中国经济改革转入到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2003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

32、经济转型初步完成。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改革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摘编自翟商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1)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特点。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得出逐渐融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根据“税则国债商战商务”得出引入西方工业文明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来分析,外部主要是

33、西方列强的侵略,内部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等。(2)第一小问阶段,根据材料三出现的四个时间分为四个阶段,分别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特点,从经济转型的目标、过程、方式等方面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答案:(1)变化:逐渐融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中国经济逐渐半殖民地化);引入西方工业文明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2)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完善;1985年以后,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以后,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以来,经

34、济转型初步完成,并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特点:从目标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过程看,具有渐进性与阶段性;从手段看,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并行。一、选择题1新华社北京2013年11月7日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其中“关键抉择”是指()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实行对外开放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体现不出抉择的问题,故A项错误;无论是对外开放还是对内改革,

35、都说明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B项正确;C、D两项只体现了抉择的一方面,不够全面,排除。2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每一农户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获得耕种一份土地的责任,这份土地以前是由集体耕种的。在卖给国家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后,农户可随意处理其产品。”下列关于“这份土地”的表述正确的是()A集体耕种B农民所有C无偿使用 D集体所有解析:选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份土地”实行分户经营,故A项错误;“这份土地”仍然归集体所有,故B项错误,D项正确;农民要缴纳农业税(于2006年取消),故C项错误。3(2017太

36、原模拟)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解析:选D。根据材料“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表明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旧有的集体经济观念下解放出来,故D项正确。4(2017临汾适应性训练)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该

37、表反映出()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解析:选B。A项在1992年以后,C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已经启动,这两项排除;19791984年农村收入及消费水平增长率高于城镇,是1980年以来中央肯定和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B项正确;D项不符合实际。5(2017菏泽模拟)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港时高兴地说:“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率就上来了。这无非是给了你们权你们有了权,有了钱,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变化”实际上是基于港口管理体制突破了()A“以政代企,政企不分”的模

38、式B“政企分开,简政放权”的模式C“自主经营,简政放权”的模式D“政企分开,自负盈亏”的模式解析:选A。港口的管理体制突破了“以政代企,政企不分”的模式,使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真正搞活了国有企业,故A项正确;“政企分开,简政放权”的模式是变化之后的模式,故B项错误;“自主经营,简政放权”的模式是变化之后的模式,故C项错误;“政企分开,自负盈亏”的模式是变化之后的模式,故D项错误。6(2017宜宾高三测试)改革开放后,合资企业引领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生产。80年代的一些品牌,如北京牌、长城牌逐步被淘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外合资升格为主体地位B国产家用电器质量低劣C

39、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D全球化冲击了国产品牌解析:选C。据材料“改革开放后,合资企业引领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生产”可知合资企业的出现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故C项正确。7(2017临沂模拟)在1993年3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国营企业”的提法被“国有企业”取代。这一修改表明()A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B企业的法人实体地位提高C公有制经济地位大幅降低D企业产权拥有者发生转变解析:选B。1984年国营企业改革说明已经打破大锅饭的分配体制,故A项错误;国营到国有是落实“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这表明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故B项正确;无论是“

40、国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的基础都是公有制,故C项错误;企业产权拥有者仍然是国家,故D项错误。8(2017佛山、顺德模拟)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A粮票股票B集中管理分散管理C父母官人民公仆D自由放任国家干预解析:选A。粮票是建国后发行的购粮凭证,是计划经济的体现,股票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所有权,体现的是以市场配置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故A项正确。9如图反映了中国市场化指数的变化情况。图中19921997年我国市场化指数迅速提高,这主要得益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公有制主体地位得到改变C社会主

41、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D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解析:选D。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图表“19921997年”不符,故A项错误;改革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主体未变,故B项错误;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与“19921997年”不符,故C项错误;“19921997年”,市场经济体制是在“逐步确立”,故D项正确。10(2017郑州质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42、是()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解析:选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故A项正确。11(2017南京二模)据江苏省统计局权威数据统计: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77亿美元起步,到1996年出口超1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的主要原因是()A南通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C浦东开放带来的辐射效应D

43、中国加入WTO促进经济发展解析:选C。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与材料中“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相符,故C项正确。12(2017江西重点高中模拟)下面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表中信息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1980年1990年2000年2012年381.41 154.44 722.938 671.2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1980年1990年2000年2012年270.51 028.95 935.611 329.

44、4A.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经济B在全球化中的地位提高C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D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解析:选C。材料反映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不断增长,说明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92年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若干指标经济发展指标1992年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2.747.2恩格尔系数(%)55.338.8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万亿元)7.1(2002年)28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1(90年代初)60(2010年)市场化程度(%)26.076.4(2008年)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率(%)0.5(1990年)2.7(2008年)

45、表中“中央企业”指国资委管辖的国有大型企业;“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房屋、土地、收藏品等)获得的收入。“恩格尔系数”指生活资料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材料二2012年12月7日到11日,习近平到深圳、珠海、佛山、广州深入调研。习近平表示,这次调研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1)根据材料一中的表格,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内容,简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原因。(12分)(2)“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我们青少年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改革开放中呢?(13分)解析:(1)从

46、图表中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依据所学可以看出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结果。从1992年到2011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以及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结合,同样分析也可得出其他的结论。(2)首先从思想上,树立崇高远大理想,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行动上,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积极承担责任,奉献社会。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等。答案:(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

47、制经济相结合(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发挥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2)树立崇高远大理想,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点滴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会生命价值;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社会行为习惯,积极承担责任,奉献社会;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14(2017玉林、贵港、梧州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

48、某同学在探究学习新中国经济建设内容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写的提纲。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二、国民经济发展的受挫和经济政策的调整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次探索2人民公社化和经济的困境3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恢复三、“文化大革命”和国民经济最严重的挫折1“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社会经济2国民经济发展的两次转折和受挫四、新时期的经济建设1国民经济的前进和徘徊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深化改革、推进开放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提纲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12分)(所提修改建议及

49、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解析:根据材料“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人民公社化和经济的困境”等信息的时间,联系所学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史实进行修改并归纳总结。答案:示例一:在“一”中增加“1.国民经济的恢复”。理由:国民经济的恢复是新中国成立后首先开展的重大经济活动;国民经济的恢复是以后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示例二:将“二”中的“2”改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经济困难”。理由:人民公社化不能代替或涵盖“大跃进”;“大跃进”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失误,是造成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示例三:在“四”中增加“2.伟大转折及改革开放的开始”。理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是新时期的开始;伟大转折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政治前提。(任答其中一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