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完成,这一转变是指开始()A对苏联发出了战争叫嚣B放弃了维护雅尔塔体系的政策C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D发出了进行“冷战”的信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杜鲁门主义宣称要遏制共产主义,维护世界安全,从本质上表明了他的全球扩张的霸权政策。【答案】C2“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美国为此在西欧推行马歇尔计划,其主要目的是()A恢复欧洲经济B控制西欧,抵制共产主义C称霸全世界D排挤英法,控制整个欧洲【解析】马歇尔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同时又避免了战后
2、因西欧经济困难而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稳定了资本主义阵脚,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B320世纪40年代,美国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电报中说:“总结起来说,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下列选项中,对美国采取方式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公开干涉别国内政 B推动欧洲全面复兴C建立政治军事同盟 D采取非战争形式的对抗【解析】材料提示了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对抗。乔治凯南的观点是不用全面的军事冲突,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方式即冷战。A、B
3、、C都是冷战的具体表现形式,不能全面准确理解“冷战”的含义。【答案】D4二战后,战时同盟宣告瓦解,世界进入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格局。“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出台 B华约组织建立C马歇尔计划实施 D北约组织的建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公开宣称反苏、反共,“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B、C、D三项是“冷战”重要步骤。【答案】A5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他强调欧洲要()放弃资本主
4、义制度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取代美国的领导地位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 BC D【解析】欧洲不可能放弃资本主义制度,也不可能取代美国的领导地位,所以错误。【答案】D61963年6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西柏林发表演说:“(柏林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柏林墙的修筑实质上反映的是()A欧共体与苏联的矛盾 B东德与西德的矛盾C美国与苏联的矛盾 D两国人民之间的矛盾【解析】由于美苏“冷战”加剧,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为防止公民自由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修建了柏林墙,该墙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所以柏林墙的修筑实质上反映的是美国与苏联的矛盾。【答案】C7斯塔夫里阿诺斯
5、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弊、政治危机、社会动乱C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解析】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冷战”的重点是在欧洲。【答案】C81993年欧盟成立以后,欧洲的联合经历了欧洲煤钢联营、欧共体、欧盟三个发展阶段。这一发展历程表明()欧洲一体化向更深方向发展欧洲国家由经济一体化走向经济政治一体化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矛盾消失欧洲国家之间协调解决矛盾的机制日益成熟A BC D
6、【解析】在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矛盾并没有消失,错误,排除。【答案】C9二战后,对两极格局构成冲击的因素包括()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国的振兴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与归纳概括能力。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两极格局开始受到冲击。反映了多种力量的发展,它们都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答案】D10冷战爆发,美国把日本作为远东反共桥头堡,转而扶植日本的措施包括()减免日本的战争赔偿向日本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在美国占领期间推行民主化改革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A BC D【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建立关
7、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不是美国扶植日本的措施,排除含的A、C、D三项。【答案】B1120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在()A社会制度的变化 B文化观念的变化C国家名称的变化 D民族构成的变化【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东欧剧变实质的认识。在东欧剧变的过程中,东欧各国共产党或工人党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政治多元化。在此基础上,反对派通过大选取得了政权,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东欧剧变实质上是指东欧各国社会制度的变化。【答案】A12. 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A赫鲁晓夫 B勃列日
8、涅夫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解析】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是苏联的解体,而苏联的解体就是葬送于戈尔巴乔夫之手。【答案】C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到下列三幅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C世界向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D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已完全丧失【解析】欧共体的形成、日本经济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答案】B14图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工人为联合国赶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情景,它反映出()A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C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打破外交僵局D中国开始对外开放【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9、20世纪70年代”“为联合国赶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恢复在联合的合法席位。【答案】A15(2009年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结合下图,回顾历史,最值得中俄两国人民珍惜和弘扬的历史阶段是()A19世纪末期B20世纪初期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70年代【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关系友好。最值得中俄两国人民珍惜和弘扬的历史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答案】C161949年2月,毛泽东同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曾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子打扫清洁干净,有了
10、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这实际上是哪一外交方针的萌芽()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的区分。由“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可以知道这是要扫除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答案】B17作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的特别企划,35号投手温家宝一书由日本侨报社推出,在日本正式发行。该书描述了温总理专用球衣“35号”的选定及如何绣制球衣背面“WENJIABAO”几个拼音字母的过程。该书还记录了温家宝总理访日期间与日本百姓的各种交流活动。这表明()A温总理致力于中日民间文化交流B日本人民特别喜欢温总理C中日两国已
11、经没有任何分歧了D中日加强友好交流,促进两国关系的新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获取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辨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从温家宝访日的史实可知是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A项过于片面,B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表述有误。中日之间在战争遗留问题和领土等方面还有分歧。【答案】D18冷战时期,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性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后,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A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局部战争地区冲突不断D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解析】题干所反映的趋势是随着冷战的结束,政治对抗逐渐被经济合作取代,世界形势
12、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A、C、D三项尽管符合史实,却与题干无关。【答案】B19下面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分析这组图片,你认为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A两极格局的形成B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D“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解析】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1996年9月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2000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情形,三者均与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有关。【答案】C20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3、在进入21世纪之后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C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加强D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加强【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由于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才决定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故选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21题17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7分,第24题13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雅尔塔体制)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家既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确立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主观意志和又要维护战后合作的共同愿望的矛盾的反映,是妥协和折中的产物。它确立了苏联和西方(主要是美国)在战后欧洲和世界的优势地位和作用,为战后美苏两极格局
14、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张盛发雅尔塔体制的形成与苏联势力范围的确立材料二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回忆录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之间斗争从两种制度、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转变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此后近半个世纪,尽管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对美苏对抗起到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但未能根本扭转超级大国操纵国际政治的局面。孔庆茵三种世界秩序模式的现实分析材料四2002年初,一位俄罗斯学者指出:“在长达10年的时间
15、里,人类已从两个国家集团的对抗转向本质上的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就越尖锐。”张宏毅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及未来走向(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尔塔体制的实质与美苏之间关系的特点。(4分)(2)材料二中的“新的极权主义”指什么?“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又指什么?美国推行新外交政策的目的是什么?(5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国际格局的特点。(4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还会存在着“另一种对抗”?(4分)【解析】本题围绕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组织材料,考查学生
16、对战后国际格局变化趋势的记忆与理解能力。第(1)问,对材料进行概括提取有效信息即可;第(2)问,要联系所学知识,理解“新的极权主义”是指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或共产主义),其他两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第(3)问,从材料中归纳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的第一小问较容易,回答“另一种对抗”还会存在的原因时要结合所学知识。【答案】(1)实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特点:结合与妥协。(4分)(2)新的极权主义: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转折点:开始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目的:谋取世界霸权。(5分)(3)特点:美苏争霸,操纵国际政治;新兴力量冲击两极格局。(4分)(4)变化:两极格局瓦解,世
17、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4分)22(2009年东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材料二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时日,
18、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1)战后美苏两国能够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极”,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2)请根据相关史实说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或“挑战”的因素。(4分)(3)“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暂时出现了什么局面?(2分)(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及解体因素、表现。第(1)问要紧扣根本原因。第(2)、(3)、(4)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综合国力的强大。(1分)(2)西欧走向联合,日本经济实力大增,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中
19、国国际地位提高;第三世界崛起(不结盟运动成立)。(4分)(3)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或“一超多强”。(2分)(4)经济力量多极化决定政治力量的多极化;国际政治民主化趋势日益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6分)23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1)“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何时得到根本改变?建国初期,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有哪
20、些?(4分)材料二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2)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6分)材料三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8年5月29日,是“联合国维持和
21、平人员国际日”。2008年恰逢安理会授权向中东派驻第一个维和行动60周年。中国近年来对维和行动的参与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何新发展?(4分)(4)从旧中国“跪着”办外交到当前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说明了什么?(3分)【解析】回答第(1)问应首先明确“跪在地上办外交”是指近代中国外交;第(2)问回答前一问时注意从中美两方面分析原因,后一问要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回答第(3)问时注意概括归纳,而不要罗列史实,材料三中的前三个材料史实具有共性,第四个史实意在突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回答第(4)问时要突出“弱国无外交,只有主权独立国家才有独
22、立自主的外交”。【答案】(1)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建交,周恩来访问印度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亚非会议。(4分)(2)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严峻挑战。结束了中美之间长期对立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6分)(3)推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4分)(4)弱国无外交;国家主权独立和实力的增强是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保证。(3分)24.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对我国的国际
23、环境和国内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材料二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突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材料三2008年10月27日,温家宝总理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中俄总理第十三次定期会晤,还将同普京共同出席第三届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今国际形势的总体特征。(1分)(
24、2)根据材料二,归纳造成“国际形势跌宕起伏”的原因有哪些?(4分)(3)结合所学史实,谈谈中俄的“传统友谊”。结合材料三,分析中俄外交活动的积极意义。(8分)【解析】本题围绕当今国际关系形势出题,近几年一直是热点问题,做题时注意问题要求。第(1)(2)问根据材料做答。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和平与动荡并存。(1分)(2)经济利益;领土争端,民族、宗教问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4分)(3)友谊: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帮助(如:促进国共合作);对新中国的支持(如:第一个承认新中国,与中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援助中国的经济建设)。意义:有利于中俄友好往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