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72.50KB ,
资源ID:276490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649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5(人教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5(人教版必修1).doc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这里所说的“封建”阶段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夏商周时期;“帝制”阶段是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治”阶段指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夏商周时期的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故应选A;夏商周时期存在王权,并以神权强化王权,但此时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所

2、以不能称为“专制”王权,“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始于西汉董仲舒确立新儒学,故可排除B项;中央直接控制地方最初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是第二阶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特征,故C项不正确;“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典型事例有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因此D项错误。【答案】A2(2012山东日照高三模块考试2题)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

3、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维护皇权独尊”仅局限于对皇帝名字的避讳,所以A项不正确;从对于避讳制度的解释可以看出“尊老”,但没有任何爱幼的体现,故B项不正确;避讳制度对“凝聚血脉亲缘”没有帮助,故D项不正确;回避制度强调的是幼尊长、少敬老、下级尊重上级、臣下敬重君王,即强化尊卑等级制度,所以只有C项正确。【答案】C3(2012陕西商洛高三期末考试24题)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对材料中四年建侯卫、六年作礼乐解读正确

4、的是( )A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国制,制作礼乐就是为了维护郡国制B建侯卫就是实行分封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等级制度C建侯卫就是推行宗法制,制作礼乐用来代替分封制D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县制,制作礼乐是为了丰富周人的生活【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郡国制是汉初,郡县制是秦朝,故首先排除A、D;“建侯卫”, 侯即诸侯国,应是指分封制。礼乐是维护等级制度工具,故B正确。【答案】B4.(2012江门高三调研12题)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 (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分封制。根据引文

5、意思分析,秦国有卫商,被分封于商地.西周时期的分封制规定功臣、先朝后代、王室子弟有接受分封的可能。商鞅由于在秦国的变法的功劳,被分封于商地。【答案】D5(2012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1题)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解析】根据材料理解,尊命就是信天命;尊神就是敬鬼神;尊礼就是重礼制。根据所学,西周制定宗法制、各种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

6、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jin)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本题周人“尊礼” 指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答案】C6.(2012河南郑州毕业班第一次质检1题)史记 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该段材料的主旨是( )A介绍诸侯争霸的形势 B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C说明周王室已经衰微 D陈述各诸侯强国的国情【解析】“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

7、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大意是:此时周朝王室衰微,天下只有齐、楚、秦、晋四国强盛。晋国刚刚参加盟会,晋献公便死去,国内大乱。秦穆公处地偏远,不参加中原诸侯的会盟。楚成王刚刚将荆蛮之地占为己有,认为自己是夷狄之邦。只有齐国能够召集中原诸侯盟会,齐桓公又充分宣示出其盛德,所以各国诸侯无不宾服而来会。材料主旨是B项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答案】B7(2012山西高三诊断考试1题)淮南子原道训记载:“鲧(禹的父亲)筑城以卫(护)君,造郭(外城)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这表明当时( )A宗法制逐步形成 B分封制雏形形成C. 夏朝疆域基本固定 D国

8、家机器雏形产生【解析】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把握关键信息“鲧”,可知ABC三项均与时间不符合,选择D项,“城以卫(护)君,造郭(外城)以居人”说明国家机器初步形成。【答案】D8(2012河南洛阳高三统一考试1题)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相对密闭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该观点旨在强调(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自然经济是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 D乡土观念与世俗民风是宗族延续之本【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相对密闭的村落形态”和所学史实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有其封闭性的特点,为宗法制提供了经济基础。【答案】C9(2012山东潍坊三县联合12月

9、段考1题)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封建时代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D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在封建社会,血缘分封已经和传统西周时期的分封意义不同,被封的对象没有获得领土和独立的地方统治权,不同于以往的诸侯,故选D符合题意。【答案】D10.(2012江西丰、樟、高、宜四市联考1题)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

10、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解析】本题考查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儿子,题干中“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说明纣出生的时候母亲是正妻,因此他是嫡长子,而微子和仲衍出生的斥候母亲是妾,所以属于庶子,说明D项。【答案】D11(2012湖南四市九校第一次联考1题)据周朝礼制规定,天子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

11、用六十四人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如忍也?”这反映了(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解析】考查西周的礼乐制度。由材料可知反映的是通过礼乐的规定来显示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即生活礼仪具有政治色彩。【答案】D12.(2012北京顺义区高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1题)以下关于东周前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肆分封诸侯导致王室衰微 B周天子已经失去天下共主的名分C诸侯国凭实力改变领土格局 D县郡行政区基本取代了贵族食邑【解析】本题考查了西周分封制。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

12、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解答时注意“东周前期”的前提,西周结束进入东周时期,A项说法本身错误,导致王室衰微的是兼并战争,诸侯势力日益壮大;B项说法错误,周天子地位下降,但仍是天下共主;D项错误,秦朝建立后实行郡县制。本题选C项。【答案】C13.(2012襄阳四校高一期中1题)现在的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湖北被称为“荆楚大地”,江浙则被称为“吴越之地”。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 )A.大禹治水 B.商朝的宗法制 C.西周分封D.汉朝设郡县【解析】考

13、查分封制。据材料信息中的“齐鲁、荆楚、吴越”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这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答案】C14.(2012襄阳四校高一期中3题)观察右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A B C D【解析】考查嫡长子继承制。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应该是嫡子中的长子,而并非长子。【答案】C15.(2012河南许昌四校联考24题)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国大夫师服说:“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少,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该记载反映了( )王位可以继承 分封等级秩序 宗法制的最大特点 西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完

14、善分封制A B C D【解析】考查分封制。从材料信息不能看出王位可以继承这个信息,排除带的选项;也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排除带的选项;从“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可以看出该记载强调的是分封等级秩序,故正确答案为B。【答案】B16(2012河北高三质监1题)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解析】考查西周对后世的影响。古代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而周代则是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ACD说法错误。【答案

15、】B17(2012山西太原学段测评1题)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认为:“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对于文中“势”的理解正确 的是( )A西周初年的复杂局面 B强大的贵族势力C日益强化的皇权 D唐朝强盛的国力【解析】考查分封制知识点。题干中的“封建”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答案】A18.(2012福建四地六校联考1题)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

16、优越性【解析】材料主要说殷周时期王位如何世袭,一是立嫡一是立贤,立贤优于立嫡,但殷周还是立嫡,原因是立贤“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相反就是立嫡具有优越性。【答案】D19.(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1题)与“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B商朝的内外服制度C西周的分封制 D秦汉的郡县制【解析】“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选自左丘明国语,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后一句:心相同志向就相同)。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天子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

17、义务。本题选C项。【答案】C20(2012辽宁辽南五校协作体期中1题)三字经中所说“周辙东,王纲堕。”透视出的深层政治信息是( )A统治中心实现转移 B宗法分封制度走向解体 C君主权威发生动摇 D社会伦理道德面临崩溃【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周辙东”是指东周,说明时间阶段是东周,这一时期由于血缘关系的疏远,宗法制走向解体,分封制遭到破坏面临统治危机。【答案】B二、非选择题21(2012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联考)(15分)“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

18、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材料二 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

19、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4分)材料三 “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3)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3分)(4)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每空1分,共

20、4分)德意志帝国法国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法律基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元首及产生方式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权力中心【解析】考查古今中西方政治制度。第(1)问,古代中国是专制制度,选举之意是选拔官员制,而西方近代是民主政策,体现主权在民。第(2)问,关键句: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不同之处,直接与间接之分,最根本上是古代雅典本质上还是专制的。第(3)问,归纳总结材料三即可。第(4)问,比较法德两国民主政治制度,根据所学,德是君主立宪制,而法国是共和制,比较两者的差异。【答案】(1)中国的“选举”是指选拔官员的世官制、察

21、举制、科举制,选举的范围基本限于统治集团内部(奴隶主或地主阶级);西方的“选举”是在人人平等、民主、自由的基础上的资本主义“选举”制度。(4分)(2)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不同:起源阶段的选举是直接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是间接民主。起源阶段的选举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4分)(3)古代中国的“民主”是指为民作主的、有德行的君主;古代西方的“民主”是指“人民主权”。(3分)(4)(每空1分,共4分)德意志帝国法国政治体制法律基础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元首及产生方式皇帝;世袭制权力中心皇帝议会22(2012山东日照高三模块考试26题)贤臣、清官、天使都是人们对

22、于理想执政者的称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墨子认为,治国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诸葛亮在文章中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朱元璋对礼部臣僚们说:“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才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故为国得宝不如举贤”。 一一摘自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经验(1)材料一中,三位历史人物之见解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政治两方面简析我国古代社会造就“贤臣”的历史条件。 (2分)材料二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元代高官耶律楚材和杨朵儿只,明代清官况钟、海瑞,也都有

23、类似的境遇,在皇帝支持时,成绩斐然;而一旦失去皇帝支持,就遭到排斥,甚至被罢官坐狱。 一一清官考辩(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4分)材料三 封建阶级的清官,他们的清,就清在政治上忠于皇帝,忠于朝廷,忠于封建的法律制度,在思想上遵守封建的纲常道德,在经济上于合法剥削之外不贪或少贪非分之财,如此而已。作为封建阶级专政工具的官吏,他们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是属于剥削者、压迫者的阵营,而同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相对立的。这是一条不容混淆的基本的阶级界限。 一一摘自代表一种什么社会思潮人民日报1965年12月29日)(3)材料三是用什么方法评价历史上“清官”现象的?(2分)

24、指出这种评价方法的缺陷。(2分)材料四 美国1 787年宪法的奠基人麦迪逊曾说: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刺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对政府进行控制”,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什么构想?(2分)这些构想对近代中国政治变革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解析】第(1)问中,三人都认识到“贤臣”对于国家的重要性;造就“贤臣”的思想因素,主要应从中国古代倡导清廉、贬斥贪腐的思想主张和理论学说等方面去考虑;造就“贤臣”的政治因素,主要应从政府对于官吏的选拔、监督和制约等方面去考虑。第(2)问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二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材料突出了君权对官员命

25、运的决定作用,这种现象根源于君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三中,作者把历史上的清官放在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上,单纯从“忠君”的角度认识他们的“忠”、“清”、“廉”;所以,材料三用的是阶级分析的方法,对历史上清官的评价有失公正,不够全面。第(3)问中,对政府进行“控制”,指的是制约政府权力、避免专制独裁,启蒙思想家倡导的“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都主张制约政府权力;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构想为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提供了理论基础,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答案】(1)共同点;任用贤臣是治国安邦的关键。(2分)历史条件:传统主流思想倡导“仁政”、道德、气节;科举制度的实行(或监察制度、谏官制度的制约等)。(2分,言之成理,一条即可)(2)现象:皇帝是否支持成为清官政治上沉浮的关键。(2分)根源:君主专制制度。(2分)(3)方法:阶级分析法。(或阶级斗争思想、“左”的思想等)(2分)缺陷: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去评价历史问题(不实事求是)。(2分)(4)构想: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社会契约;实行法治等。(2分,任2点)影响:为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的政治变革和救国道路探索提供了思想武器,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分)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