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冲A新方案:专题七 戊戌变法(人教选修一).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644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冲A新方案:专题七 戊戌变法(人教选修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冲A新方案:专题七 戊戌变法(人教选修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冲A新方案:专题七 戊戌变法(人教选修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冲A新方案:专题七 戊戌变法(人教选修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冲A新方案:专题七 戊戌变法(人教选修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冲A新方案:专题七 戊戌变法(人教选修一).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七 戊戌变法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1.了解戊戌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史实。2.知道“公车上书”。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1. 了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2.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3.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4.认同变法图强、文明进化的价值观。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1.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2. 知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3认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4.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史论共享】1

2、 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19世纪末,欧美国家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扩展,变革旧的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19世纪末的中国,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另一方面,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早期维新思想中的吸收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进行改革的要求到19世纪末日益强烈,维新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由此一场救亡图存、改革旧制的维新变法兴起了。2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康有为一方面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另一方面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

3、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严复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尽管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但它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它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通过维新派的宣传,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国人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学习

4、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也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考点梳理一、背景国际大势:发展资本主义。国内局势:1、社会背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登上政治舞台;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二、康梁维新派的主张及特点:代表思想主张特点、意义康有为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1)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思想(2)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梁启超明确提出兴民权的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严复翻译西方进化论思想,阐述维新变法用进化论来解释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

5、论基础三、戊戌变法的基本线索和过程:1、第一阶段:宣传维新变法思想。2、第二阶段:爱国救亡运动1895年的“公车上书”。3、第三阶段:百日维新:(高潮)。 施政纲领:康有为的应招统筹全局折。 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是变法开始的标志 。 4、失败:1898年的戊戌政变。四、内容与特点(1)内容:根据课本知识,完成下表:内容进步性和局限性政治上书办报裁冗员进步: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局限: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经济投资厂路开矿产进步: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局限: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军事裁汰绿营西法练进步: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文教废八

6、留学改书院进步: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2)特点: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其政令基本上反映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加政治的可能性。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五、日中一成一败的原因项目结果明治维新(19中)成功戊戌变法(19末)失败社会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领导力量 倒幕派实力强大掌握了政权 资产阶级弱小,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具体措施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变法法令如“

7、一纸空文”国际环境(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2)西方侵略中国的有利的国际环境(1)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2)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六、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1、性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又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2、历史意义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维新思想使国人心态随之改变,学习西方成为一种时尚,变革成为一股潮流,清末新政沿用维新方案是例证;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变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近代民族意识,促进民族觉醒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8、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制,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重点难点突破19世纪下半期,俄国、日本、中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的推动了本国的近代化进程。1概括指出,在当时,三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俄国落后的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幕府的封建统治不利于日本走上近代化;中国晚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2三国的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亚历山大是改革的领导者,通过自上而下的手段解放了农奴;日本天皇是改革的主导者,握有实权,积极推动改革的开展;中国的光绪帝同情变法,也做了一些改革的举

9、动,但由于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最终导致变法的失败。 3三个国家的改革对这三个国家的君主统治,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俄国的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日本的明治维新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了国家大权;中国的维新变法失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掌权,政治统治更加黑暗腐败。4改革的不同结果对三国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进行,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形成了以封建军事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明治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一系列改革,使封建

10、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改革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的政治运动。维新派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点燃了爱国、民主、变革的火炬,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考点达标演练一、阅读下列材料:(光绪帝)二十八日(1898年6月16日)遂召见(康有为)于颐和园之仁寿殿皇上曰:“国事全误于守旧诸臣之手,朕岂不知?但

11、朕之权不能去之,且盈廷皆是,势难尽去,当奈之何?”康曰:“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彼大臣向来本无事可办,今但仍其旧,听其尊位重禄,而议政之事,别责之于小臣;则彼守旧大臣,既无事可劳,复无失位之惧,则怨谤自息矣。”上然其言。而西太后与荣禄已早定密谋,于前一日下诏(命)二品以上大臣,咸具折诣后前谢恩。政变之事,亦伏是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请回答:(1)光绪帝向康有为询问了什么问题?(2)康有为对此提出了什么建议(不得摘抄材料原文)(3)康有为这一建议的实质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4)慈禧太后命“二品

12、以上大臣,咸具折诣后前谢恩”的目的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维妙维肖康有为日本变政考材料二、在变法运动高涨期间,光绪皇帝亲自书写谕条,命令商议中日两国亲交事宜。这位紫禁城里的年青帝王甚至还要派康有为赴日本“坐探变法事宜”。不言而喻,一心一意欲有所作为的光绪皇帝已经把明治天皇当作自己推行新法的楷模。孔祥吉、村田雄二郎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他晚清中日关系史新探材料三、康有为等改

13、良派于1895年8月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9月,在康、梁的帮助下,帝党官僚文廷式出面组织强学会强学会的活动与中外纪闻的发行,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也引起顽固势力的忌恨和惶恐,后党官僚荣禄、刚毅等人群起反对慈禧太后亦严责光绪帝下诏查封强学会和中外纪闻,将文廷式驱逐回籍。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他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

14、光绪帝决心把明治天皇当作自己推行新法的楷模,请从材料二中举证说明。(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三、l9世纪中期,正当亚洲各国先后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时候,日本通过维新改革保持了民族独立,并迅速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而中国进行的戊戌变法却没有能够改变中国的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同原因有哪些? (2)上述两个事件有何内在联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3)指出两国君主对改革(或变法)的态度。说明改革(或变法)对两国君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 (4)两国改革面临相似的背景,其结果却一成一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结果不同的

15、主要原因。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东京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人教版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二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戊戌变法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

16、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梁启超1923)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五条誓文”给日本的政治近代化提出了什么建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天皇政府在政治上是如何革新的?(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改革进程的估计是什么?对改革之后的中国状况,材料三中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的?材料一所描述的现象对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思想有何影响?(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康梁维新之路不能拯救中国的根本原因。专题七一、(1)如何处置守旧大臣。(2)不撤换守

17、旧大臣,维护其高官厚禄,以减少变法阻力,逐渐提拔有才识的维新人士,由他们办理新政。(3)通过与封建顽固势力的妥协达到使资产阶级维新派参与政权的目的,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4)控制人事任免权,防止光绪破格提拔维新派,反映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是导致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二、(1)观点:以日本为榜样,实行改革。依据: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及文明程度与中国有异,不能轻易模仿;日本文化传统与我国相仿且改革已经取得了成效。(2)加强中日两国交往;还想派康有为赴日本考察变法。(3)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强大;光绪帝没有实权。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三、(1)原因

18、: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剧;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2)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借鉴日本成功经验,发起戊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3)都支持。日本由君主专制政体演变为君主立宪制;中国君主专制统治陷入危机。(4)评分说明:考生可从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新旧力量对比、改革的措施落实、领导力量、国际环境等方面来分析。四、(1)设立议会,实行民主。“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改革政治体制,确立君主立宪。(2)改革能使中国迅速走向独立和富强。认为中国社会有进步,但比起西方各国发展缓慢。日本明治维新是康有为变法的蓝本(提供借鉴)。(3)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