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71KB ,
资源ID:276441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644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广元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适应性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广元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适应性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 四川省广元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适应性统考历史试题24.“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D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知识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礼乐制度实质上是等级制,规定上下有别,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可知,作者主张的是以乐求同,以礼存异,并非集体认同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等级明确对维护社会和谐的作用,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则贵贱等矣则上

2、下和矣”可得礼乐制度下明确的等级制度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故D项正确。【答案】D25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生产工具简单【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试题解析】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一般是指其耕织结合,自给自足,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A项错误;从题干材料“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见其生命力的顽强,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是指其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比较差,很容易破产,与材料

3、信息不符合,故C项错误;简单的劳动工具只是小农经济组织生产的最基本的需求,并非仅仅限于简单工具,故D项错误。【答案】B26. 意大利人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时声称:“佛者天主所生之人,天主视之,与蚁正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明朝后期天主教传播的特色是A借助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B贬低佛教的地位和影响C以儒家思想形式为载体 D借助了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试题解析】利玛窦声称佛教“与蚁正等”,这与借助中国的传统文化无关,故A项错误;这一观点贬低了佛教的地位和影响,故B项正确;这一观点与以儒家思想形式为载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利玛窦借助了西方先进的科技,故D项错误。【答案】

4、B27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知识点】宋明理学;魏晋至隋唐“三教合一”潮流【试题解析】材料提出“去恶从善”,而非三纲五常的儒家人伦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提出“去恶从善”的儒家道德观念,并且积极从事农业生产,正体现了“理学”强调“理性”的原则,故B项正确;兴农的举措未提出存天理的目的,故C项错误;“去恶从善”非材料的全部,故D项错误。【答案】B28. 1839年,林则

5、徐邀请美国医生伯驾为他翻译了瑞士法学家所著国际法中有关各国禁止违禁品和宣战之权利的三个章节。林则徐此举意在A积极对英作战 B加强对各国通商贸易C寻求禁烟的正义性 D引导人们开眼看世界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试题解析】1839年鸦片战争尚未开始,故A项错误;材料只提及翻译法学著作部分章节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林则徐委托翻译的万国公法中有关战争、封锁、扣船部分的内容”可知林则徐此举的实质是利用国际法来应对英国,给禁烟寻找法理依据,故C项正确;林则徐翻译法学著作重在为禁烟寻找法理依据,而非为普通百姓提供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故D项错误。【答案】C29. 1937年年底,时代周刊将1937年的年度

6、人物选定为蒋介石,而不是连任的总统罗斯福或新登基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理由则是,“中国近代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构成一个警告,更是一个最后的信号,即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时代周刊这一反映了A.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于蒋介石主持抗战大局的认可B.美日远东格局的改变将直接决定于国民政府的态度C.美国对中国已经开始的全中华民族抗战持悲观态度D.美国对日本在远东地区的“积极进取”持赞赏态度【知识点】抗日战争【试题解析】根据材料“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不能体现美国对蒋介石抗战的认可,故A项错误;美日远东格局的改变取决于美国国家利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得美国对中国抗

7、战不持乐观态度,故C项正确;此时美国外交的中立立场不可能积极赞赏日本在远东地区作为,故D项错误。【答案】C30.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级党政机关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情况。对此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年份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1951以有关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两大问题最多1952以孔傲各机关干部贪污和资本家申诉不服处分的问题居多1953以检举机关干部的官僚主义问题为主1954以普选和粮食统购统销工作为主A我国已建立起群众来信来访的专门处理机构 B来信来访为党政机关与群众沟通的唯一渠道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D信访内容多与党的政策及各项中心工作相关【知识点】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试

8、题解析】材料中“各级党政机关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并未反映有专门处理机构,故A项错误;调查、座谈等都是与群众沟通方式,不是“唯一渠道”,故B项错误;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与材料中“1951年1954年”不符,故C项错误;1951年,进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与材料中“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大问题”“群众要求就业”“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粮食统购统销”“普选”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31. 195

9、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 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知识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 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可知台湾方面并不认可美国方面提出的政策,但是没有改变蒋介石追随美国敌视大陆的基本政策,故A项错

10、误;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是在尼克松访华之后,晚于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 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可知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C项正确;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32.新全球史写道:“罗马人大约在公元前450年开始了成文法的传统,他们颁布十二铜表法作为共和国早期公民的基本法律。”从习惯法到成文法是法制的进步,它的颁布意味着A主要司法程序有法可依 B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C公民可以解释法律条文 D罗马法已适用于帝国全境【知识点】罗马法【试题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使得司法程序

11、有法可依,故A项正确;民法大全才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故B项错误;贵族仍然掌握着解释法律条文的权力,故C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此时的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共和国,而不是帝国全境,故D项错误。【答案】A33.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即“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的商品总量、货币量、 货币流通速度)在T 比较稳定时,该方程式能够用以解释 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 B.世界市场雏形出现C.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D.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试题解析】商业革命与价格、货币量等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于新航路的开辟,与材料中诸要

12、素无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公式中价格与货币量、货币的增长呈正比,价格革命中欧洲货币总量增加、流通速度加快,价格增长,故C项正确;西、葡的衰落是公式带来的结果,故D项错误。【答案】C34. 对下列表格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年份GNP总量(10亿美元)GNP增长率%失业率%193090.4-12.38.7193355.6-4.124.9193572.210.920.1193884.7-6.319.0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关系周期的协动性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C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13、D新政时期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试题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331938年间,失业率虽然较高,但总趋势是不断下降,故A项错误;1938年GNP增长率为负6.3%,与1935年相比,明显下降,故B项错误;从19331938年间GNP总量,GNP增长率和失业率的数据来看,美国经济仍存在很大问题,与1930年数据相比,很多方面不如1930年,这说明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故C项正确;19331938年间GNP总量增加明显,而失业率下降幅度不大,这说明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并未同步,故D项错误。【答案】C35中外艺术作品常有许多相同之处。图5两幅作品的共同点是A注重写实

14、,作品栩栩如生 B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情感C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 D大胆创新,开拓绘画艺术的新流派【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19世纪以来世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碰撞与冲突【试题解析】墨竹图属文人画,星空属印象画,二者都不注重写实,故A项错误;文人画和印象画都注重写意、表达个人真实情感,故B项正确;墨竹图托物言志,是个性非共性,故C项错误;二者都未开拓艺术新流派,故D项错误。【答案】B40.(25分)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共同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这是一个新兴经济体的货币首次作为储备

15、货币、这也为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一个改革和推动其包容性提升的机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货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货币文化。先秦时期的货币,各诸侯国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在不同地区使用形制各异的刀币、布币、环钱。秦统一中国后,中国货币主要以环钱为主要形制。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到明代,白银成了是最主要的流通货币。中国货币史材料二到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低处种植桑树、棉花、

16、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三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该体制存在无法解决的难题。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的大量流入对中国社

17、会经济、文化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解决“特里芬难题”的措施,计分析该措施实施的背景和影响。(13分)【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一“种类繁多秦统一中国后,中国货币主要以环钱为主要形制”得出由种类繁多到统、由多种形式到统一;根据材料一“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得出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根据材料一“到明代,白银成了是最主要的流通货币”得出白银逐渐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第二小问影响,(经济)根据材料二“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得出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农业经济

18、的转型(或农产品的商品化),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根据材料二“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得出沿海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文化)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催生反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诞生和文学世俗化倾向等。 (2)第一小问措施:20世纪70年美元世界货币地位动摇,不得不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关系。第二小问背景:70年代,美苏争霸及美国深陷越战泥潭,战争开支庞大,给美国带来严重负担;70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美国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之势,冲击美国在世界经济的地位;此外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就是美国为主导的战后世界金融体系,随着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19、,该体系受到严重冲击。第三小问影响:“特里芬难题”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美元两难的局面容易造成世界金融秩序不稳,乃至严重的经济危机频发。【答案】(1)趋势:由种类繁多到统一;由多种形式到统一;货币逐渐与重量脱钩;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白银逐渐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任答三点得6分) 影响:经济方面: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的转型(或农产品的商品化);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沿海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 文化方面:产生了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小说、戏曲、风俗画等市民文化策荣。(回答3 点,并兼顾经济、文化即得6 分。 (2)措施:20世纪70 年代,美国放弃美

20、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淡。(2 分) 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缺陷;欧日经济恢复发展,与美国在世界市场进行激烈竞争;美国对外扩展,军费开支大增。(每答一点得2 分;二点3 分;三点5 分) 影响:不利于国际金融及世界贸易的稳定,金融危机频繁(只要能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金融、贸易的作用上分析即可,2 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英重大改革晚清政治改革 英国议会改革1898年戊戌变法: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迭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1898年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1901年1月29日,正式颁布新政上谕。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

21、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仍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1911年,清政府设立责任内阁,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对法案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分给了52个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1872年,通过投票法案。1883年,公布取缔选举舞弊法。1884年,颁布人民代表法,将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选民总数增加了一倍,达到450万人。1918年,法案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选举权。摘编自张岂之主编

22、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综合比较中英两国政治改革,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12分。要求:所指不同之处要明确;原因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充分。)【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试题解析】材料展示清末社会改革和19中后期英国民主政治改革,可从改革目的、改革成果及改革的各项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以示例1为例,清末改革不论是主动改革还是被动改革都体现出新兴阶级的政治需求,可从主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客观(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等方面来分析原因;而英国改革是在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故其主要内容围绕着扩大民主范围的问题,可

23、从经济(工业革命)、阶级(工人阶级)以及思想(民主思想的传播)等方面分析。【答案】评分说明:不同之处: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4 分) 分析原因:从多角度分析合理充分。(8 分) 示例1:内容:中国政治改革的内容围绕扩大资产阶级参政权,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2分) 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围绕调整议席分配,扩大选举权范围,推进政治民主化。(2分) 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4 分)英国工作革命后阶级结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完善代议制,发展民主:民众民主意识增强。(4 分) 示例2:结果:中

24、国政治改革结果失败,英国议会改革结果成功。(4 分) 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最薄弱;封建势力强大,清政府缺乏对政体变革的诚意;改革措施缺乏连续性;改革的外部环境恶劣。(4 分) 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自由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改革措施、实施过程渐进有序;英国政治环境稳定( 4 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都成立了教育部。民国教育部官职令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教育会章程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和制度,对清末教育作了一些重大改革。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

25、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1912年9月,教育部又公布“壬子学制”,统一了我国小学、中学、大 学、师范、职业教育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因此,学校 和学生数量增长很快,据教育部统计:1907-1915年,不到10年间,学校数增加了91851所,学生数增加了3269263人。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据材料,概括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特点。(8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

26、的影响。(7分)【知识点】民国时期教育改革【试题解析】(1)根据材料“民国教育部官职令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教育会章程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和制度”得出通过立法方式进行;根据材料“凡各种教科书,一律禁用”得出具有民主革命色彩;根据材料“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得出废除传统经学教育;根据材料兴办各级教育及“半日制学校规程,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得出重视公民教育。 (2)近代教育的发展为近代化培养人才;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的推行得益于民主政治的建立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反过来能够推动政治和经济近代化;此外还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答案】(1)特点:通过立法方式进行;具有民主革命色彩;废除传统经学教育;重视公民

27、教育。(8分) (2)影响:培养近代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3分)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政治经济近代化的加强。(4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而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仍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摘自人权宣言1789年)材料二“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从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

28、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寸失业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从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科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摘自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

29、现了从贫国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依法得到维护和保障(实现了)妇女、儿童权利的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权五十年,2000年)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人权宜言与世界人权宜言的异同,并指出其原因。(11分)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人权观的特点。(4分)【知识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异同:(同)根据材料一“人们生而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材料二“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能够得出二者都肯定人的自由平等。(异)根据材料一“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等得

30、出人权宣言的主体为公民,材料二“人人生而自由”等得出世界人权宣言的主体为每个普通人,由此得出二者应用范围不同;且公民是政治概念,“人人”是非政治概念,得出两个宣言的内容不同。第二小问原因:可从人类对人权的不懈追求、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对人权认识的深化等方面考虑。 (2)根据材料三“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得出重视生存权和发展权;根据材料三“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妇女、儿童权利”“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等能够得出重视集体人权。【答案】(1)相同:二者都肯定人的平等自由的基本权利。 不同:二者应用范围不同。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反封建的纲领性文件,世界人权宣言

31、是世界人民和各国努力实现的目标;二者内容不同,人权宣言主要局限在政治权利,世界人权宣言把人权扩大到经济、杜会、文化、教育等各领域。 原因:实现人权是人类的普遍理想和追求;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权进步得到重视,人们对人权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2)特点:重视生存权和发展权;重视集体人权。(4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关法官坐在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

32、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关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

33、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摘编自梅汝墩远东国际军事法庭(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8分)(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7分)【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远东法庭开审是基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美国对日本占领的基本事实;远东法庭主要为审判和惩治法西斯分子,维护战后世界和平,推动战后日本的民主化历程。第二小问理由:根据材料“便提议应按联合国

34、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得出最重要国际组织的既成事实;根据材料“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能够得出国际惯例;根据材料“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能够得出法庭所在国最高军事当局首领同意。 (2)第一小问原因:可从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评价:中国法官的抗争能够维护中国的国际地位、尊严和荣誉。【答案】(1)背景:日本法两斯侵略战争失败;美国等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与管制;开始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答对任意两点得4分) 理由:最重要国际组织的既成事实;国际惯例;法庭所在国最高军事当局首领同意。(答对任意两点得4分) (2

35、)原因:中国为战胜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中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中国法官代表民族利益。(5分) 评价:抗争关系到中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2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及其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焚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议修明史,特开“博学鸿儒科”,以延揽人才。叶方蔼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黄宗羲闻知后即致书陈锡嘏表示感谢,说如果让他“待诏金马”,无异于“断送老头皮也”。康熙十九年,黄

36、宗羲年已七十一岁,徐元文(顺治十六年状元,官至户部尚书)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康熙九年探花,官至刑部尚书)的一封信中写道: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逐步发生了什么变化?(7分)(2)根据材料,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黄宗羲对清廷态度的变化有什么现实意义?(8分)【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试题解析】(1

37、)根据材料“顺治至康熙初年,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焚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得出由武装反抗、著书批评;根据材料“如果让他待诏金马,无异于断送老头皮也”得出到不仕清廷;根据材料“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得出再到托病力辞,派子替之;根据材料“今圣主特召,盖未有两”能够得出认可、赞誉清廷统治。 (2)第一小问原因:可从清廷的统治稳定、合理的文化政策及黄宗羲思想观念的转变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意义:黄宗羲反满、排清情绪的不断淡化,有利于推动民族和谐;从不愿为清廷服务到大家赞赏,有利于黄参与到儒家文化事业的传承中来。【答案】(1)变化:由武装反抗、著书批评;到不仕清廷;再到

38、托病力辞,派子替之;最后到认可、赞誉清廷统治。?(7分) 原因:清廷统治日益巩固,民族矛盾相对缓和;康熙采取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黄宗羲对清朝统治的认可。(4分)(答出两点即可) (2)意义: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儒学文化的保护和传承(4分)(意思接近即可)四川省广元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适应性统考历史答案2425DB2630CBACD3135CACAB40. (25分)(1) 趋势:由种类繁多到统一;由多种形式到统一;货币逐渐与重量脱钩;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白银逐渐成为苦追流通的货币。(任答三点得6分) 影响:经济方面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的转型(或农产品的商品

39、化);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沿海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文化方面 产生了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小说、戏曲、风俗画等市民文化策荣。(回答3 点,并兼顾经济、文化即得6 分。(2) 措施:2O 世纪70 年代,美国放弃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淡。(2 分)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缺陷;欧日经济恢复发展,与美国在世界市场进行激烈竞争;美国对外扩展,军费开支大增。(每答一点得2 分;二点3 分;三点5 分)影响:不利于国际金融及世界贸易的稳定,金融危机频繁(只要能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金融、贸易的作用上分析即可,2 分)41. 答案 ( 12 分)评分说明:不

40、同之处: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4 分)分析原因:从多角度分析合理充分。(8 分)示例1内容:中国政治改革的内容围绕扩大资产阶级参政权,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 2 分)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围绕调整议席分配,扩大选举权范围,推进政治民主化。(2 分)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4 分)英国工作革命后阶级结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完善代议制,发展民主:民众民主意识增强。(4 分)示例2 结果:中国政治改革结果失败,英国议会改革结果成功。(4 分)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

41、力最薄弱;封建势力强大,清政府缺乏对政体变革的诚意;改革措施缺乏连续性;改革的外部环境恶劣。(4 分)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自由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改革措施、实施过程渐进有序;英国政治环境稳定( 4 分)45.(15分) (1) 特点:通过立法方式进行;具有民主革命色彩;废除传统经学教育;重视公民教育。(8分)(2) 影响:培养近代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3分)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政治经济近代化的加强。(4分)46.(15分)(1) 相同:二者都肯定人的平等自由的基本权利不同:二者应用范围不同。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反封建的纲领性文件,世界人权宣言是世界

42、人民和各国努力实现的目标;二者内容不同,人权宣言主要局限在政治权利,世界人权宣言把人权扩大到经济、杜会、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实现人权是人类的普遍理想和追求;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权进步得到重视,人们对人权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重视生存权和发展权;重视集体人权。47.(15分)(1) 背景:日本法两斯侵略战争失败;美国等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与管制;开始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答对任意两点得4分)理由:最重要国际组织的既成事实;国际惯例;法庭所在国最高军事当局首领同意。(答对任意两点得4分)(2) 原因:中国为战胜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中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中国法官代表民族利益。(5分)评价:抗争关系到中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2分)48. (15分)(1) 变化:由武装反抗、著书批评;到不仕清廷;再到托病力辞,派子替之;最后到认可、赞誉清廷统治。(7分) 原因:清廷统治日益巩固,民族矛盾相对缓和;康熙采取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黄宗羲对清朝统治的认可。(4分)(答出两点即可)(2) 意义: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儒学文化的保护和传承(4分)(意思接近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