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时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作业一 选择题1. (2009年上海黄浦测评)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 ( )A仁政思想 B伦理道德C.性恶论 D唯物思想解析:A项是孟子政治主张的核心;C项是荀子的主张;理学从哲学范畴上看属于唯心主义。答案:B 2 (2010年南京一调)曾被康熙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十百年绝侍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儒学思想家是 ( )解析:元朝时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考试内容,明朝时继承了这一趋势,确立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答案:C 3 (2010年宁波八校联考)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
2、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 )A诚敬存之 B发明本心C端坐澄心 D读圣贤书解析: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把握理,就需要“格物致知”。答案:D 4 (2009年深圳一调)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解析: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统治秩序,不仅仅在于提高个人修养,所以
3、C项比A项更符合题意。答案:C 5 (2009年江苏卷)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 D王阳明解析:此题考查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王阳明主张“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知”,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故判断为王阳明。答案:D 6 (2010年湛江测试)西方中世纪的天主教和中国宋明时期的“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 )A相信神的力量B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C宗教信仰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解析:天主教提倡禁欲主义,而中国宋明时期的“理”学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因此都约束人类欲
4、望的无度膨胀。答案:B 7 (2009年淄博一模)“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 BC D解析: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新”。所谓新,即明清时期出现的现象,这些现象是以往朝代所没有的,依据这个思路,可以很容易的选出正确答案。答案:A 8 (2009年江苏四市调研)礼科教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某人:“刻藏书、焚书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这里的“某人
5、”是 ( )A李贽 B黄宗羲C顾炎武 D王夫子解析:李贽的著作是藏书、焚书,其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批判被视为异端学说。答案:A 9 (2009年肇庆二模)针对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在研究学问上的不足,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家提出了 ( )A工商皆本 B格物致知C经世致用 D发明本心 解析: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是唯心主义的代表,强调理(或心)是万物的本原,不是后天实践的产物,因而做学问时与实际相背离。B项是程朱理学的方法论,D项是阳明心学的主张。A、C都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张。A项是针对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而提出的,C项指的是求学问要注重时务。答案:C 10 (2009年厦门质检)近代一位思
6、想家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B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C受启蒙思想的影响D反对君主制解析:从材料中“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等信息中可知是赞成君主制,反对君主专制。故D错误。答案:D 11 (2009年滨州模拟)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
7、主革命思想的形成解析:注意要求:深远影响。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答案:B 12 (2009年韶关二模)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虽然他们的思想中有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但他们仍然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不可能会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答案:B 二、非选择题13. (2009年徐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
8、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材料三 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知识分
9、子的政治理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打开“新风气”借鉴的其他理论。(2)据材料一分析书院兴起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3)材料三是对哪一理论及其弊端的批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批评的看法。解析:本题全面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及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的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可以获得答案。但要注意答案的全面性。第(2)(3)问注意材料的出处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理解它重在考查“理学”产生的原因和目标及对理学的评价。答案:(1)治国、平天下。佛教和道教的理论。(2)原因:佛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理学家的倡导。目标:培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
10、3)理学,空谈(清议)误国。看法:不全面。他们不仅有清议,也有实际行动。(言之有理即可) 14 (2009年广东三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政府组织机构图材料二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法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原夫作君主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使宰相不罢,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一事,而学校
11、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孟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朝官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针对材料一的政治体制提出哪些政治主张?谈谈你对这些主张的认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结合问题(2)的信息,回答
12、为什么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被称为“中世纪末的产物”?解析:本题第(1)、(2)问考查的是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第(1)问涉及的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第(2)问在批判材料一做法的同时提出了限制王权的措施;回答时注意表述清晰,简练即可;第(3)问可从社会制度、经济条件、阶级属性等角度对比说明。答案:(1)明朝官制侧重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加强皇权专制。(2)主张:加强法治、实行分权(扩大相权)、百姓有议政权和监督权。认识:黄宗羲的政治主张具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但他是在不根本动摇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对封建政治进行修补。(3)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高考资源网()来源: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