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5 ,大小:185KB ,
资源ID:276340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634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届《导与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配套资料习题:仿真模拟试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届《导与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配套资料习题:仿真模拟试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

1、仿真模拟试卷二(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人殉现象仍相当普遍,战国时期尚有余风,其中以秦国人殉之风最为兴盛,东周列国与秦国人殉较为接近的是保存了东夷人习俗的齐国,但人殉规模还是比秦国稍逊一筹,而与齐国一山之隔的鲁国,人殉现象就很少。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人殉制得以维持的关键B.生存环境和社会阶段影响社会习俗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D.周礼文化与儒家思想决定社会习俗2.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汉武帝此举()A.加强了

2、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B.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C.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D.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3.战国“百家争鸣”、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洪秀全“毁孔庙,焚烧儒家经典”,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B.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C.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空间D.文化氛围由活跃转为沉闷4.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A.导致宋代边境贸易严重退化B.说明政府贸易政策因事制宜C.缓和了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D.促进了宋与边疆的贸易往来5.张謇根据光绪

3、、宣统两朝的海关贸易册指出“进口货之多,估较价格,棉纺织物曾达二万万两以外,次则钢铁,他货物无能及者。是以謇于南洋劝业会时,即发表中国现时实业需用棉铁政策之说”。下列对张謇的“棉铁政策”解读正确的是()A.照搬西方工业化起步模式B.旨在改变中国对外贸易逆差C.是切合时宜的工业化路线D.促成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6.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机器局“今其制造,略已扩充,制造制铁机、制铜机、火药炮弹、铳炮、钢铁诸器,并铸造银货,其分厂极多(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这表明甲午战争以后()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洋务运动已宣告失败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D.洋务企业未完全破产7.1939年2

4、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其后又颁布游击队整顿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等文件,分发给各战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此举意在()A.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为持久抗战调整作战方法 D.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8.1978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号召:到1985年,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达到或接近1970年发达国家的科学水平。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府()A.开始淡化科技领域的意识形态B.认识到国内科技水平落后的现实C.准备用科学技术引领改革开放D.在科技发展问题上已无冒进倾向9.十二铜表法第24条:“杀人者处死刑;过失致人于死的,应以公羊一只

5、祭神,以代本人。”第10条:“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这说明()A.十二铜表法以考虑过失责任作为处理案件的一般原则B.十二铜表法开始区分民法刑法的意识C.十二铜表法以维护奴隶制贵族利益为根本出发点D.十二铜表法以“案例”为主,具有简便实用的特点10.下面是18101812年英、德、法、美四国机器棉纺业中拥有的纱锭数量的对比示意图。下列对图中的信息说明正确的是()A.英国已经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B.美国民主制没能推动经济发展C.法国共和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德国的分裂严重影响了工业化11.192

6、2年3月“俄共(布)十一大”上,列宁就把对新经济政策的强调重点放到了从政治上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了,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又一斗争形式”。这实质上是()A.列宁准备放弃新经济政策B.暗示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性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启D.以阶级斗争作为经济手段12.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说:“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人们无法否认和拒绝的现实,总的来说它有利于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但是,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间消费和福利不平等加剧的问题。在一国范围内,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平衡与制约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现在还没有一个类似的机制。”这段材料

7、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C.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15题15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中期后,英商将鸦片大量偷运至广州一带,土烟生产在士大夫们“稍分洋烟之利”的口号下也剧增猛涨。鸦片烟税是清朝财政的重要来源。民国时期,军阀为扩大地盘,鼓励种植罂粟。南京国民政府登台后,先实行“寓禁于征”,实质也是征而不禁。1935年,政府推出六年禁烟计划分阶段禁烟,但各地阳奉阴违,到中日战起已无暇顾及,日占区更是烟毒重重。据统计,从1912年至19

8、22年,中国发生大小内战达139次,这些战争多与鸦片有关。罂粟大量种植,造成粮食严重短缺。吸食之人“鸠形鹄面者比比皆是”,农民种罂粟,如遇“烟苗失败,征税加重,穷无所之,典田鬻子”。据齐霁中国共产党禁毒史等材料二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是近代较有成效的禁烟运动。当时,清廷政务处依据禁烟考成议叙议处章程,对官员禁烟成绩卓越者加级奖励,失职者降职充罪,并重申“禁吸尤以查禁官员为要义”,对于吸烟积习未改的官员,严加惩处,不稍宽贷。1910年,一些知识分子在北京自发成立了“中国国民禁烟会”,广著论说,扩大禁烟声势,争取各国对中国禁烟运动的声援。政府大力推行替代种植,即要求种烟农民将罂粟田改种豆麦棉麻等物,以

9、解决生计。利用世界各国谴责英国鸦片政策之机,与英国进行禁烟交涉,限制印度鸦片输入中国。据牛何兰主编中外禁毒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毒品泛滥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禁烟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新政及国民政府时期的禁烟运动加以简要评价。(17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世纪被认为是发展最快、情况最为复杂的世纪,而它对21世纪的影响也正被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知。但人们对20世纪的认识大相径庭。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所谓“民主资本主义与极权共产主义”斗争说;“美国世纪”说;“伟大世纪”说。评论材料中关于20世纪的

10、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提出新的观点亦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15.请在A、B、C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宋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由御史、谏官、封驳官三大体系组成。唐朝前期,御史掌“纠绳不法”,监察百官;谏官掌“侍从赞相,规谏讽喻”,规谏皇帝;门下省掌审议、驳奏,监督决策,正如唐太宗所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宋初曾仿唐设谏官,如谏议大夫、司谏、正言。那时谏官多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至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时,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并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

11、,并使之有专言事的责任。谏官的职务得以确定,使谏院初具规模,仁宗明道元年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谏院开始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宋王朝分散监察权,在中央和地方上设各级监察机构,实行层层监督。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监察制度的变化。(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监察制度改革进行评价。(7分)B.【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前,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被日本占领。日本败退后,北方建立起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南民主共和国。1954年在中国的援助下,北越击败法国军队,法国势力退出越南,美国乘虚而入。1955年美国支持下的南方吴庭艳发动政变建立

12、越南共和国,两者形成了对峙局面。美国出于亚洲战略的需要,在肯尼迪、约翰逊任职期间分别对北越发动了特种战争、局部战争,但是丛林战让美军陷入了多年痛苦的泥淖。另一方面,为了摆脱孤立形象,中国则积极支持南越的反美统一战争。70年代尼克松政府出于国内压力和人道主义,被迫宣布从南越逐步撤出美国部队。1973年1月,美国在结束越南战争的协定上签字。越南战争期间,美国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美国自己的损失也非常惨重,超过5.8万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 000多亿美元。越南战争是美国外交史上的一次大失败,美国在武力失效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最终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用和平手段来实现停战。梁志明越

13、南战争:历史评述与启示(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背景。(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9分)C.【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蒋百里(18821938年),名方震,字百里,浙江海宁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他在日本、德国留学学习军事近十年之久,精通日、德、法、英四国文字。1912年,蒋百里就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注重对军官的培养,将其视为创建新式军队的基础。1914年,他出版了对中国传统军事兵书研究专著孙子新释。1934年,蒋百里访问日本,此行使其明白日本不久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他根据自己的预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

14、防中心区建设的设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在此形势下,他发表了多篇文章,从多方面、多角度剖析和抨击了日本的侵略政策。他把以前所写的关于军事方面的文章进行整理,集结为国防论,其中提出的总动员与总体战思想、国防中心区思想、持久战战略思想及抗战必胜思想,为国民政府制定正确的抗战政策提供了必要参考,对坚定国民抗战必胜信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永涛试论蒋百里军事思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蒋百里军事思想形成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蒋百里及其军事思想。(7分)检测试题答案综合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1.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孔子与老子天人观的巨大差异,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15、老子则是“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观的背后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的反映,故答案为C项;孔子和老子都是春秋后期人,故A项错误;标准不统一,无法判定孔子和老子天人观的优劣,故B项错误;D项材料无体现。2.C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整体把握材料。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内部的司法案件运作的整个程序要求严格,说明了秦国对司法程序的重视,故答案为C项。司法程序不能成为统一六国的司法保障,故A项错误;材料中“最后,司法机关做出判决”否定了形式主义的特征,故B项错误;材料司法程序有利于审判的公正合理,但人治社会无法保证审判的公正合理,故D项排除。3.A材料表明明清永佃制下地主不能收回土地,只能收租,佃户可以退佃、转租

16、或典卖佃权。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永佃制下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是分开的,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佃农地位的变化,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佃农向地主交租数额的多少变化,不能得出佃农地租负担减轻的结论,故排除C项;材料也没有涉及政府征收赋税的多少,故D项错误。4.D材料中文震亨将钧州窑色分为三等:一等,色如胭脂者;二等,青若葱翠、紫若黑色者;三等,杂色者。故选D。5.D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申报销量很大,即使下层民众也能读乐读,说明申报内容通俗易懂,故D项正确;没有其他报纸与申报比较,无法得出申报在国内最畅销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无关,B项错误;申报的发行是面对整个社会,不会特别面对下层民众,故

17、C项错误。6.A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人们争夺铁路修筑权,反对清政府把铁路修筑权卖给外国,表达了对清政府的不满,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保路运动的结果,故B项排除;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故排除C项;保路运动不是习俗,D项材料也没有体现。7.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宋美龄在纽约时报发文提倡人人平等,实际上是为了争取平等的国际地位,谋求摆脱不平等条约对民国政府的束缚,故B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于1942年初,宋美龄访美之前就已经建立,故A项错误;当时的中国并没有抗拒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的能力,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争取美援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8.D人民公社化运动从1958年开始,而中共八大

18、是在1956年召开的,所以这个报告不可能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在1957年结束,因此中共八大不可能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不是1956年中共八大,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共八大主要论述了“自由市场”和“国家市场”的关系,提出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这实际上是有意识地要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这是对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反思,故D项正确。9.B梭伦改革的精髓是民主,而罗马王的改革并非要建立民主政体,A项错误。通过改革罗马自由民从氏族控制的自由民转化为国家控制的公民,增强了罗马国家公民的力量,B项正确。材料

19、没有体现法制建设的信息,C项错误。刺激罗马国家对外扩张的动力是经济掠夺和政治征服,与公民群体的扩大无关,D项错误。10.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英王不懂英语,不愿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说明国王的行政权向内阁转移,故答案为B项。大臣商议出对策后仍交国王确认,说明国王并未完全丧失行政权,故A项错误;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是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的标志,故C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议会是权力中心,行政权受议会约束,不会导致大臣擅权,故D项错误。11.A材料的核心信息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发展速度上,人们更多的选择了强调快速发展的斯大林一派,这说明了苏联人民希望尽快改变工业落后的愿望,故

20、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党派之争而是党内关于国家建设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体制,故C项排除;D项是苏联斯大林模式发展的结果,不是材料的内容。12.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通过,而美英两国拒绝签字,体现了多极化趋势下,国际新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美英等国的霸权利益,故答案为B项。材料无法体现消除历史矛盾,A项错误;C项本身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苏两极格局,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改革将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能发明新

21、理以著成新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等信息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改革将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分为经学、政法、文学、格致、农、工、商、医共8科”“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中国历史、地理”“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逐点分析,侧重于近代化的角度。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时间和内容“大众教育大众社会的产物”“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欧洲国家对大众教育承担起这种责任”“义务性的大众教育”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时间“19世纪后期”,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第三小问,结合材料从教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角度分析。答案:(

22、1)特点: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学制体系;注重伦理爱国教育;注重德、智、体协调发展(构建德、智、体“三育”模式);注重培养实用性人才;体现“中体西用”思想。(6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进步性:清末学制改革是中国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反映了对教育的普及性和平等性要求;有利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6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2)新趋向:大众化;国家主导;义务性。(4分)成因: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社会精英的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需要;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6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社会功能:传承文化;服务于现

23、实政治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知识支持。(3分)14.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根据以上材料,围绕我国古代正史在表彰名教方面变化的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自己最熟悉的趋势,然后再结合史实从多个方面说明这种变化趋势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答案:示例1:趋势: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从无到有,从少到多。(4分)原因:学术上,儒学强调纲常名教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思想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文化教育上,儒家经典是封建教育及科举考试的教科书。(6分)总之,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纲常

24、名教被统治者越来越重视,其在正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2分)示例2:趋势:宋朝之后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数大大增加,忠排在孝之前。(4分)原因:政治上,宋朝之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思想上,宋明理学形成,理学特别强调纲常名教,维护封建统治;文化教育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6分)总之,宋朝之后,随着理学形成并成为统治思想,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正史中表彰名教的列传数也大大增加,并且把凸显君权的忠排在孝之前。(2分)综合模拟试卷二一、选择题1.B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说明宗法制下公共事务中,突出君臣关系,而非血亲性质,君主是天下共同的君主,具有“公天下”的

25、某些特征,B项正确。2.B北宋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由官僚负责运转,本质上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削弱贵族集团,强化官僚政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B项正确,C、D两项错误。强化官僚政治不一定能提高行政效率,且不是“根本目的”,A项错误。3.C中国古代对南方的开发存在着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先后,首先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然后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和岭南地区。材料中墓葬的规格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以长江中下游为核心,向南、向西不断降低,反映了对江南的开发是“逐步”的,C项正确。重视墓葬建设是宗法观念的产物,宗法观念虽然仍然存在,但是宗法制度早已瓦解,A项错误。材料中的墓葬不一定是官僚的,B项错误。“长江中下游

26、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是在南宋,D项错误。4.C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是王夫之,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心学理论产生的根源,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王阳明心学理论主要强调人的本心作为道德主体,自身就决定道德法则和伦理规范,使道德实践的主体性原则凸现出来,故C项正确;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的是程朱理学,故D项错误。5.D材料对比了道光以前和咸丰以后中央与地方财政格局的变化,咸丰以后地方财政对中央的依赖降低,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6.B材料体现的是“民办”和“官办”的比较,凸显“民办”的中立,以在战争中尽可能地救死扶伤,“万国”之名是为减少受到清政府的干扰制约,故B项正确;A、D

27、两项本身说法错误,排除;红十字会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没有政治倾向,也救助清政府军队的伤员,C项错误。7.A苏区指采用“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的地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白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对国民党统治区域的称呼。1927年10月之后农村根据地开始建立起来,工农武装割据开始形成,国民党对苏区进行镇压破坏,苏区物资供应困难,这些措施的作用主要是打破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封锁,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农民问题,排除B项;C项与国共对峙矛盾,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土豪劣绅,故D项排除。8.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世界是多样性的,多样性的世界认可说明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

28、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和承认世界的多样性,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限制,故答案为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加强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为国家建设创造安宁的国际环境,不是为了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故排除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加强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一边倒”是为了加强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两者相辅相成,故排除C;材料与D无关。9.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伯利克里强调法律对雅典公民的重要性,公民享受自由的前提是对法律的尊重和服从,反过来说即遵守法律更有利于享受公民的自由,故B项正确。材料不是对自由的轻视,故A项错误;遵守法律不能体现法律本身的完备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

29、涉及个人才能是否被重视,故D项错误。10.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美国宪法明确规定禁止任职的联邦法官担任其他政治组织的工作和参加竞选其他公职活动,体现了司法独立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提及限制法官的人身自由, A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司法腐败,故C项错误;在美国国家机构中,联邦法院法官具有崇高的法律和社会地位,故D项错误。11.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公有制性质的农庄从1929年到1937年迅猛发展,农业集体化八年实现,速度过快,之后苏联农业的发展受到影响,这是“左”倾冒进的表现,故答案为C项。苏联的粮食问题没有解决,长期存在,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不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经济

30、发展,不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B、D两项排除。12.C1947年,处于美苏冷战时期,材料强调法国面临苏联的严重威胁,法国共产党势力壮大,意在推动美国援助欧洲经济,稳定资本主义阵营,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讽刺和反对的就是作为政治力量的教会,而不是精神意义上的上帝”“与其说是人神对立,不如说是社会阶级对立”“在神权作为基础的前提下,人们寻求和上帝的直接接触、对话”“希腊、罗马文化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理性精神来源”逐点概括。第(2)问,根据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可知封建儒学造就了国民奴役心态,之前的民主政治缺乏国民的政治参与及西方人权思想传入。两场运动的相同点,可

31、从性质、内容、影响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特点:反教权而不反神权;体现了新旧阶级的对立;迫求信仰自由,借助于文艺形式;具有一定的理性精神。(10分)(2)原因:封建儒学造就了国民奴役心态;民主政治缺乏国民的政治参与;西方人权思想传入的影响。(6分)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都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都促进了人性的觉醒。(9分)14.解析:根据所给信息,此题实际上考查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之间的关系。观点的提取可以围绕近代经济、政治和思想关系来提取,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并推动了民主政治运动的发展;也可以提取近代新思想推动了政治革命的

32、发展,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然后围绕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论证说明即可,论证部分一定要严格按照提取的论点进行论证,忌论点和论据脱节。答案:观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并推动民主政治运动的发展。(2分)评析:19世纪60、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出现了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结果失败。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到中国,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倡民

33、主和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10分)观点二:近代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变革运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分)评析:19世纪60年代,中国洋务派把林、魏“师夷”的思想加以发展和实践,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早期维新思想发展为康梁维新思想,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的深入开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形成了三民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了辛亥革命。革命后的政令和思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觉醒,旧

34、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国民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南京国民政府收回关税主权,整顿经济秩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0分)综合模拟试卷三一、选择题1.C材料的核心信息一是时间是三皇五帝时期,属于社会转型期,二是古代传说的神兽獬豸帮助解决疑难不决案件,把神权与统治结合起来,展现了夏商周时期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历史渊源,故答案为C项。A、B两项材料没有涉及;D项与材料“凡遇疑难不决之事”不符。2.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将权力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盐铁官营、酒类专卖是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层面的延伸,体现了政府干预市场的色彩,B项正确。3.A材料中儒学由原始儒教

35、到国家宗教,孔子从一位学者、思想家到被教主化、神圣化,体现了儒学的政治化趋势,故答案为A项;B项本身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的问题,也不符合中央集权的时间,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儒学地位的变化,没有涉及儒学内容的变化,故D项错误。4.B材料反映的是官位级别,不是官员晋升,A项错误;隋唐时期六部隶属尚书省(尚书省长官属宰相),到明代废除宰相制度,六部直接隶属皇帝,官品地位提高,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科举选拔,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机构,不是中央与地方关系,D项错误。5.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近代人们对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从少数人支持到获得人们广泛支持,说明国人逐渐意识到工业品的市场前景好,故

36、C项正确。从材料申报进行讨论可知倡导者并非政府,故A项错误;“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没有体现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只是觉得市场前景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民族危机及救国的意识,故D项错误。6.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世纪末,尤其是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面临瓜分狂潮,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梁启超与张之洞提出各自的理论试图救亡图存,故C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不可能被当时中国各政治派别普遍接受,故A项错误;张之洞作为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他的思想不可能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趋同,故B项错误;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故D项错误。7.A

37、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国民政府放松了对民主党派和舆论的控制,成立了各党派参政议政的国家机关国民参政会,体现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了团结各阶级各种政治势力抗战,一改过去集权化向协商化转变,故答案为A项。B项本身不符合史实;此时与共产党是合作关系,故C项不准确;国民党的阶级立场不可能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8.C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还处在不断的探索深入过程中,故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反映出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故C项正确;中国入世体制上的障碍是中国不是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扫除这一障碍是在21世纪初,即

3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D项错误。9.A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柏拉图认为掌权者要尊重法律,“用法律来规制掌权者有限所得与无限贪欲间的尖锐矛盾”,表明柏拉图希望在法律与政治之间寻求平衡点,保持社会有序运行,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尊重法律”问题,没有涉及来源,故B项错误;权力制衡是权力间相互制约,材料只强调法律对掌权者的约束,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法律对掌权者的规制,不涉及掌权者的美德,故D项错误。10.A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判断罗斯福新政的哪项措施“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即确立个人有权享受社会保障,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11.C据图名称“

39、19211926年苏俄(联)租借企业数量的比重示意图”及图中租借给私人的企业数量和租借给合作社的企业数量的信息可知,这一时期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一定限度内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力,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错误;题图只展示了租借给合作社的企业数量与租借给私人的企业数量所占的比重,据此不能得出B项结论;D项内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2.B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对第三世界有利也有弊,A项表述过于绝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故错误;表格中不同观点是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分析而形成的,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时代不同,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研究者的身份,故D项错

40、误。二、非选择题13.解析:第(1)问,“特点”据材料一中 “乾隆时期的商业不仅超过明代,而且也超过了康熙之时”“在手工业的发展中,商业资本比明代有更多的投入”“在地区上、行业上、商业与生产结合的形式上都比明代有所发展”等信息进行概括;“原因”结合材料一从前代商业发展的基础、工商业市镇经济的发展,联系所学从这一时期“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第(2)问,“共同因素”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从政府政策、民众思想解放程度、交通条件、市场规范等方面考虑;“认识”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特点:发展速度较快;涉及地区和行业较广;商业人口和商业投资明显增多。原因:康乾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清初东南

41、地区工商业市镇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上“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不断扩大。(13分)(2)共同因素:政府的商业政策;民众的思想解放程度;交通运输与通讯环境;国内外市场的开发规模等。认识:国家独立是一个国家商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商业发展和国家政策密不可分。(12分)14.解析:本题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提取材料的相关信息,图一为三角贸易,其航程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欧洲的奴隶贩子带着欧洲工业品来到非洲,用来交换黑奴、黄金、象牙等,再将其运送到美洲,将黑奴高价卖掉,换了烟草等欧洲需要的产品,其中黑奴贸易是其核心;第二幅图则反映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亚非拉既是其商品市场,亦成为

42、其原料产地,在经济政策上,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自由主义,黑奴贸易不久废除了,根据这些内容,只要选取其中任意一项表述清楚,然后进行说明即可。如黑奴贸易在1519世纪盛行,又如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建立,到19世纪黑奴贸易被逐步废除等论点。答案:信息一:黑奴贸易在1519世纪盛行。(2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海外殖民方式简单粗暴;西欧殖民者在美洲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而发展种植业和采矿业却缺乏劳动力;政府支持;获取巨额利润;新航路开辟后,越洋航行更加顺畅便捷。(4分)信息二:19世纪黑奴贸易被逐步废除。(2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输出市场,这与黑奴贸易产生矛

43、盾;黑人的反抗斗争;启蒙运动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资产阶级政府通过立法对黑奴贸易政策的调整。(4分)其他信息:世界市场、商品、资本积累方式的变化等。综合模拟试卷四一、选择题1.C秦朝法家占统治地位,汉武帝时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这些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削弱了其他各派思想的地位,墨家思想逐渐衰落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就是其中之一,故答案为C项。A项与史实相反;秦汉时期墨家学派秉承了先秦时期墨家思想,故B项错误;秦始皇焚书,与西汉中期墨家才淡出历史舞台矛盾,故D项错误。2.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秦朝规定主管官员调任不允许带原任官府的官吏,这样可以防止官员势力坐大形

44、成利益集团,从而可以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故B项正确。3.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东汉相比西汉豪强势力在政权中影响非常明显,由此推断C项正确;材料说明东汉的豪强势力成为其突出特点,但没有提到其与中央集权之间的矛盾,故A项错误;“门阀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显著现象,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血缘关系对皇权的影响,故D项错误。4.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明朝珠三角和福建顺昌、建宁两县墟市的较快发展,“墟市”是乡村定期的集市,说明农产品贸易发展快,体现了明朝南方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故答案为C项。“墟市”是农村交易场所,排除A项;B项材料无体现;材料与手工业发展无关,故D项排除。5.D望厦条约明确规定鸦片

45、为违禁货物,是美国维护正常商业贸易的体现,说明鸦片贸易违背了美国的商业利益原则,故答案为D项。A、B两项材料无体现;美国独立前后,西进运动就已展开,C项时间与题意不符。6.D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晚清很多青年既受到立宪思想的影响,也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说明其并未将立宪与革命绝对对立,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虽不曾明白提倡种族革命,却在一班少年人的脑海里种下了不少革命种子”可知,当时青年也是不可能认清立宪与革命本质的,故A项错误;仅凭材料不能得出B项;青年种下革命的种子并不意味形成革命思想,且立宪与革命还是相对对立的,故C项错误。7.D1942年正值中国抗战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解放日报刊载罗斯福

46、与政治对手合作并释放美共领导人的事例以及英国允许英共机关报复刊的报道,释放出希望国民政府效仿美英政府,继续与共产党合作的信号,其目的是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D项正确。8.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56年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情况,“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年和1954 年两年的投资额” 说明三大改造完成之际,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热情,故C项正确。材料是1956年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情况,不能反映工业基础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于1957年提前完成,时间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基本建设投资,不能反映经济结构遭到破坏,故D项错误。9.D材料的核心信息是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警奴

47、强制驱赶公民参加公民大会,说明雅典民主具有强制性,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公民大会参与者多少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与公民权力受限制的问题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公民对待警奴的态度,无法得出公民消极对抗执政者的结论,故C项错误。10.D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美国的新型自由共和国“是根据政府的首要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自由共和国。这种新型自由共和制既希望避免导致共和国崩溃的离心危险,又希望避免随心所欲的集中权力”,说明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建立是在法国等政体基础上结合国情创制的,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故D项正确。共和政体古已有之,美国并非首创,故A项错误;美国人的政治追求与法国人没有本质差别,B项错误;材料

48、中没有涉及三权分立的原则,故C项错误。11.D微电子技术是高新科技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其发展趋势必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故D项正确。12.D解题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尼克松时期,二是美国战略收缩,设问角度是原因,根源是美国自身的因素,故答案为D项。A项本身错误,其霸权地位至今没有改变;B项影响了美苏争霸态势,却是美国做出战略调整的外因,故排除;C项本身错误。二、非选择题13.解析:第(1)问,“影响”依据材料信息“自然引起国际上的关注”“中国的海军实力列世界第9位”“成了清政府不思进取的借口”“海防建设处于停滞状态”等概括即可;“启示”可结合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

49、的教训及海防建设和海权意识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等作答。第(2)问,“内容”依据材料信息“运输船队和捕鱼船队的现状及它们保障国家需求的能力,国家造船工业的现状和能力,与保障本国利益相适应的海军”“有关地球水域的详尽而全面的知识”“国家研究海洋和开发海洋资源的能力”概括即可;“区别”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海权观注重海军力量,而现代海权观关注对海洋的控制和利用等方面作答。答案: (1)影响:引起国际上的关注,进入世界海军行列;但滋长了清政府不思进取的情绪,导致清政府海防意识淡薄。(6分)启示:不同文明致使海权意识不同;海权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增强全民海权意识;大力发展海军力量巩固海防;积极

50、维护海洋权益;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等。(8分,任答4点即可)(2)内容:运输船队和捕鱼船队的现状和能力;国家造船工业的现状和能力;海军实力;开发和利用海洋必备的知识;国家研究海洋和开发海洋资源的能力。(5分)区别:近代海权观认为“制海权”的关键在于海军力量;而现代海权观认为海权是拥有对海洋的控制权和利用权。(6分)14.解析:首先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自己最适合的观点,观点明确清晰;然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讨观点,论据不少于两个,论据要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最后再回扣一下主题。答案:示例:观点:社会进步首先要革新观念。探讨一:近代西方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中,文艺复兴要求人性的独立,倡导

51、个性发展;宗教改革改革教权,注重人的现实生活;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宣扬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世界观,崇尚理性和科学,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并且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武器。探讨二:1859年,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时,不仅神学界对达尔文进行打击,科学界也提出异议,质疑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人的观念落后导致科学进程受到阻碍。因此,社会进步需要人类观念的更新。(12分,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综合模拟试卷五一、选择题1.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天圆地方代表顺应天命天意,秦半两圆形方孔,体现了天子顺承天意,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52、故答案为C项。A项不是主要目的;材料不涉及天尊地卑的等级秩序,故B项排除;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2.B材料中唐朝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科举考试考道家学派的著作,是为唐王朝政治统治服务的,故答案为B项。A项指的是新文化运动;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D项是作用,不是目的。3.B材料的核心信息一是明朝首都在北京,二是国家财政仰仗东南,只能依靠漕运解决,故答案为B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A项错误;C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生产区域分工;D项本身表述错误。4.A材料批判宋元的儒者“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批判其空疏无用,这是理学对儒者的影响,故答案为A项。材料是对宋元儒者的批判,故B项错误;

53、材料中没有体现颜元对理学的统治地位的反对,故排除C项;材料仅仅是对宋元时期儒学评判,不能体现新的内涵,故排除D项。5.A“旧例”指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贸易,中外贸易由广州十三行管理。依据材料可知,原来的公行贸易制度废除了。B项表述错误,因为南京条约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6.B据数据表可知,鸦片战争后初期,英国对华棉纺织品出口额有所增加,但在1844年左右开始下降,后有所发展,但1852年后又有所下降,总之在1854年之前英国对华棉纺织品出口额曲折反复,没有大的突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初期,在列强经济侵略之下,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解体程度有限,

54、对外国商品倾销仍有顽强的抵制作用,故B项符合题意,C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英国是“世界工厂”,进出口贸易呈顺差,故D项错误。7.D材料中日本对华方针确定于1938年初,正值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初期,而且其前提是“中华民国放弃抗日”,即听任日本灭亡中国; 1940年,英美只是做出些承诺,并没有实际放弃在华特权。日本的方针是要中国放弃抗战,英美是希望中国继续坚持抗战,所以日英美的态度均出于自身的战略考量,同时也说明中国抗战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很大,故D项正确。8.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85年,一些大学老师

55、利用周末到珠三角的企业进行技术指导,说明这时的经济发展已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和束缚,故C项正确。中国的知识经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故A项错误;中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正式提出于1995年,故B项错误;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才正式提出,且迟至21世纪初我国才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9.A材料的核心是雅典的民主制度没有被罗马和欧洲继承,其继承的是民主的思想与原则,抛弃了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故答案为A项。B项非主要原因;C、D两项本身错误。10.B材料“自然的理由”“用几何学那样精确的方法来处理形而上学的神学”,强调用科学理性的方法来宣扬神学,突出了理性主义的

56、扩展与影响,故答案为B项。神学本身与科学就存在一定的对立关系,故A项排除;C项与材料没有关系;材料强调宣扬神学的方法,未涉及天主教会,故D项错误。11.D材料反映出美国政策的制定者并不唯一,政党和利益集团利用新闻媒介影响政府决策,体现权力设置的竞争性,D项正确。监督行政的是新闻媒介、国会司法等,不是一般的“人们”,A项错误;材料反映进入美国政治的途径,并未涉及三权分立制度,B项错误;第一圈、第二圈并非社会等级,而是一种在台和在野的竞争关系,C项错误。12.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作者反对强国意志和模式的输出,多极化要全球的共同参与,特别突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集团的地位作用,这是国际关系民主化

57、的体现,故答案为B项,A项直接排除;世界力量对比的均势化本身错误,排除C项;D项材料无体现。二、非选择题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是从长安到洛阳到开封发展,可以从地理位置,首都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主要根据材料一“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造成了农业经济的停滞甚至衰退”“因长安粮食供应困难,而洛阳有运河,运输方便北宋大权集中于中央政府,鉴于中央政府消耗大,又鉴于长安离江淮太远,洛阳虽较佳,但开封更好”,并结合相关的政治形势与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概括。第(2)问可以从背景、影响和认识等多角度进行评价。答案:(1)主要特征:由西向东转移(由关中到中原地区转移);都城多在

58、北方;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军事中心尽可能保持一致。(6分)原因: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粮食短缺;大运河的开通,洛阳、开封地理位置优越;江南经济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战乱和民族关系的影响。(7分)(2)评述:背景:历史上统一政权的都城多在北方;元朝残余势力存在,南京远离要防;意在加强北方边疆的防御。(4分)影响:加强了北方地区的军事力量,有利于维护明王朝的统治;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河海运输多有不便,远离经济中心,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6分)认识:都城的选址只有相对较好的区位,没有绝对理想的区位。(2分)14.解析: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实则与大国崛起的传统题目有异曲同工之处,

59、提炼出具体的观点,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引领、生活方式的变革等方面作答都可以,再辅以史实论证即可。答案:示例:(以英国为例)观点: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开展技术革命,成功实现农耕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奠定其强国地位。论证: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生产领域广泛采用机器大生产,使得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由此开始成为“世界工厂”。机器大生产的普遍推广,使得资本家大量建造工厂,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工厂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引领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工厂逐渐集中,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工业城市,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在国家

60、社会经济中地位日益重要,城市生活也成为当时人们热议的生活方式。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英国传统的生产、生活等方式,使得英国成功实现了经济转型,成为世界强国。(12分)综合模拟试卷六一、选择题1.D材料中孔子对夏商礼的遗失非常的遗憾,认为如果文献充足就可了解夏商的礼,反映出孔子借助夏商礼法的缺失,表达他在春秋时期对重建礼法规范的希望,故答案为D项。2.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汉武帝颁布一系列限制豪强地主的律法并被后世继承和发展,这是通过立法手段加强对地方的治理,故C项正确。贵族政治在秦帝国建立之后就趋于瓦解,故A项错误;汉武帝限制打击豪强地主,恰恰表明了宗法观念对政治生活拥有较大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是对

61、国内豪强的限制,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内部而非外部环境,故D项错误。3.D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理学的产生可“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反映了理学的历史渊源,故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宋代的儒家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理学是儒学的发展,儒学与佛教思想分属不同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唐宋儒学的发展,不涉及其他思想,故C项错误。4.D材料展示了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对西方机器认识的差异很大,体现了人们对西方事物认识有差异,故答案为D项。材料不涉及工业分布差异,故A项排除;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东部沿海地区,故B项错误;C项错在与材料主题人们对待西方文明的认识无关。5.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清末中国民族工业发

62、展受到外国资本的压迫,发展日益困难,B项正确。根据材料“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则必定失败”,说明盛宣怀希望清政府能出台支持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不能说明受清政府政策的严格限制,早在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采取必要措施则必定失败”,不仅无利可图,而且可能使民族工业遭受严重挫折,故C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国内市场,故D项错误。6.A材料中出现官、洋人、姨太太等说明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依然没有完成,中国有进行政治革命的必要;畏剪发、易服说明有进行社会革命的必要;畏作文、畏考试、畏读国文说明有进行文学革命的必要,故A项正确;1911年北洋政府还没有成立,故B项错误;顽固

63、派抵制剪辫易服法令只是材料的部分思想,故C项错误;科举制在1905年就废除了,故D项错误。7.A1939年处于抗战时期。材料的核心信息是通过在苏联的考察,准备以苏联为榜样,即学习苏联的现代技术来抵御日本侵略,故A项正确。苏联并没有因工业化而改善民生,故B项错误;“1939年”的主要任务是抵御日本侵略,故C项错误;1939年苏联还没有加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故D项错误。8.C本题考查八字方针。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的内容,故A项错误;有计划地经济建设全面展开是在1953年,故B项错误;“绝不要层层加码”体现出调整“大跃进”中制定高指标的做法,有利于经济恢复,故C项正确;D项中“消除

64、”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9.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富人参与公益捐赠,并带来实质性的回报,突出的是提高富人的政治影响力,不会是经济利益,故答案为C项。富人捐献不能体现公民之间不平等的消除,故A项排除;材料是富人追求政治影响力的体现,故B项错误;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改革不断发展,逐步打破贵族的特权,故D项错误。10.C材料强调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分权原则的目的本不是为促进效率和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为排除独断权力的出现,把国民从专制权力下解脱出来,C项正确。11.B苏联工业化需要的资金不是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而是内部解决的,即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依靠压低农产品收购价

65、格,高价出售工业产品的方式来积累资金。A、C、D三项都不是主要途径,故选B项。12.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全球化不能单纯以经济角度看待,同时意味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强调认识全球化要多角度看待,故C项正确,A项错误。世界各民族文化呈现多元、交融,而不是趋同,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看待全球化的角度问题,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无关。二、非选择题13.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清政府十分重视盐业生产”“顺治二年下令蠲免明代在盐业上的各种加派和课外余银。对井盐的生产,允许自由开凿,实行3年后起课,废除了过去官府对井盐的垄断和控制”“康熙则公开承认百姓自由开凿的盐井为其私产”“但盐业生产者所生产的食盐必须卖给清政府特

66、许的商人,而不准自由贸易”“盐税是一种消费间接税,伴随着人口增加而来的是食盐消费量的上升”进行逐点概括;第(2)问“变化”,根据材料“自鸦片战争后始,中国历届政府除将盐税作为获取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外,还将盐税作为抵押以偿还外债”“咸丰初年,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创立盐厘筹集军饷,在全国通行票法”“甲午战争的失败加剧了清政府对盐税的依赖”“清政府为偿还外债,再次提高盐税税率,据统计,清末盐税比清初增加了近6倍”进行逐点概括。“影响”要多角度把握,比如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对西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影响等。答案:(1)原因:政府重视盐业生产;调整了盐业生产管理体制;鼓励民间发展制盐业;

67、政府实行盐业专卖制度;制盐业的恢复和发展;人口的迅速増长。(10分,任答5 点,言之成理即可)(2)变化:盐税管理体制改变;盐税附加税增多;盐税税率大幅提高;政府对盐税依赖程度增加;盐税管理自主权丧失。(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影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了财政危机;加重了民众的生活负担;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6分,言之成理即可)14.解析:本题设计非常新颖。画出逻辑关系图可首先按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将政权的表现形式划分为贵族制、君主制、民主制等阶段(形式),然后将题中的政治权力(利)“族权、政权、神权、王权、民权、集权、分权、人权”分别归纳到各自的阶段(形式)中

68、,如:贵族制族权、神权;君主制王权、集权;民主制分权、人权,最后从每个政治阶段(形式)中选取若干相应的政治权力(利)并按照贵族制君主制民主制的逻辑顺序联接起来即可;“说明”,依据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结合当时历史背景,从经济、政治、思想的角度分析政治权力(利)变化的原因即可。答案:示例:(1)图示:(2)说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下,以早期氏族血缘纽带所形成的族权政治,通过兼并战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君权至上思想形成等因素推动,最终发展为专制王权,并在随后的两千多年里不断得到强化。到近代,在西方文明传入影响下,国民思想不断得到解放,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最终

69、在辛亥革命的冲击下王冠落地,实现民主共和。(12分)综合模拟试卷七一、选择题1.C据材料信息“自守”“强者攻,弱者守”“卫君”“守民”可知古代中国早期城市突显政治、军事功能,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虽未体现城市的经济管理职能,但不能用“缺少”的表述,A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2.B材料表明买卖土地要由基层官吏严格按照程序登记造册,并办理手续,国家这样做一是监督与增加政府税收,二是对田宅的保护,故答案为B项。3.A材料反映了官员的家庭住所与政府任职单位的分离,这是官僚制度成熟的表现,A项正确。特权观念的淡化是官僚制度逐渐成熟的原因之一,B项从属于A项,不是最佳选项。材料反映的是官僚制度,并非专

70、制皇权,C项错误。城市功能趋于丰富材料无法体现,D项错误。4.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王夫之对理学的批判。王夫之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但其又倡导“弱理欲一体”“以义制利”即其不反对私欲,但与公义相比则应轻私利,故B项正确;王夫之批判的是理学部分主张而并未对其进行彻底的否定,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王夫之对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批判,故C项错误;王夫之只是主张弱化“理欲一体”的主张而并未提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故D项错误。5.D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西方人大部分认为中日之间爆发战争时,中国有优势,这与甲午战争前中国洋务运动在经济和军事上的近代化发展有关,造成中国强大的假象,故D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发生时

71、,西方国家持观望态度,并未大力支持清政府,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创建新式军队与海军舰队,开始军事近代化,并未完成军事近代化,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6.D材料的时间是1896年,内容是上海徐园广告中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内容,东西方娱乐的多样性选择,说明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娱乐方式的多样性,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与其他地方比较,故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电影与其他娱乐方式比重的比较,故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体现。7.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美国政府对华的物资援助针对的是国民党,体现了美国政府在制定对外政策时考虑到了美国在二战时期的国家利益及战后的战略意图,故C项正确。美国援华抗日的物资主

72、要对象是国民党,而非所有的抗日武装,说明美国援华的目的除了支持中国抗击日本侵略以外,还另有所图,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表明美国军方与政府存在根本分歧,B项错误;美国仅支持国民党的抗日是为了背后的利益,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无关,故D项错误。8.D“一五”计划的指标规定高,特别是工业指标高,工业化是国家发展的重点,高指标的制定,反映了国家希望尽快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故答案为D项。工业化是“一五”计划的核心,这一时期不存在工农业失衡问题,故排除A项;急躁冒进是“二五”计划时期的特点,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内容相反。9.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德摩斯提尼对美狄阿斯的侵犯行动采取了法

73、律解决的方法,这表明希腊公民具有法制观念,故答案为B项。公民争执有多种途径解决,不一定都通过司法解决,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公民权利维护,故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司法审判的结果,故D项排除。10.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胡佛在经济大危机时采取的一系列干预措施,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材料说明胡佛并非完全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是措施,未体现计划实行的效果,故D项错误。11.D1970年,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但它变革的只是管理体制,并未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可

74、知,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注意运用价值规律,但并未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框架,故B项错误;“新经济体制”改革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因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最终陷于停滞,故C项错误;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这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故D项正确。12.A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55年世界贸易额增长,但不发达国家的贸易量未提高甚至下跌了,可见旧的贸易体制具有明显的问题,对发达国家有利,而不利于不发达国家,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与贸易机制有关系,无法判定金融体系的情况,故B项错误; 1947年关贸总协定签署后自由贸易秩序已开始建立,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

75、.解析:第(1)问“相同点”,可从监察机构的设立、职责、监察机构的权力大小等角度分析;“不同点”,注意明朝和近代英国的不同政治环境导致监察对象、权力大小、权力来源等的不同。第(2)问“共同政治影响”,根据监察制度的概念本身可知,主要用于防止腐败,改进作风等功能,稳定社会秩序和缓和社会矛盾等功能。“借鉴意义”则根据第(1)问中中英监察制度的共性作答,即完善的监察体系,独立的监察权威等,同时还需考虑到民意的影响。答案:(1)共同点:都建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对官员进行监督;监察机构有一定的独立性;监察权力大、涉及面广。(6分)不同点:明朝的监察以强化皇权为出发点,没有体现民意;英国近代的监察较充分地体现

76、了民意。明朝的监察对皇帝的制约非常微弱;英国的监察对象包括英王、政府及司法机关。明朝的监察侧重于事后弹劾;英国的监察包括事前防止、事中纠正、事后惩戒的整个过程,更完整。(8分)(2)影响:有利于惩治腐败;有利于改进行政作风;有利于提高政府官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调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6分)意义:建立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备的监察体制;维护监察官员的权威和独立性;充分考察民意。(5分)14.解析:首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解放确定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论题;然后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全方位论证自己的论题,基本史实不少于三个;最后回扣一下自己的主题即可。基本要求是主题鲜明,论据正确,

77、论证合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答案:论题分(0,2,4分)能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论题。这里的思想解放可以是古今中外的思想解放运动,如西欧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中国的“百家争鸣”“西学东渐”“五四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等。社会转型就是社会形态、社会体制、经济结构、价值观念等发生变迁,如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等。(一)以下3种情况,论题分计4分。能具体体现“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的论题,如:启蒙思想与法国大革命。能阐述“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之间逻辑关系的论题,如:

78、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整体上阐述“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对社会的影响的相关论题,如:思想解放的深度影响社会转型的程度。(二)以下3种情况,论题分计2分。论题只体现“思想解放”方面的具体内容,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维新思想的兴起。论题只体现“社会转型”方面的内容,如:春秋战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论题中体现了“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方面的内容,但论述过程中文不对题的。如论题是启蒙运动的兴起,社会转型却论述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实现。(三)论题只写“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的,或者离题万里的,都计0分。论证和整体评价(0,2,3,6分)论证(6分)(1)能从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两个

79、方面进行论述,且有具体史实的,计6分。(2)单方面从思想解放或社会转型进行答题的,有具体史实的,计3分。(3)论述过程中涉及思想解放或社会转型方面相关的知识点或关键词语的,计2分。(4)论述与论题无关的,计0分。整体评价(2分)看学生答题的整体情况,从层次性、逻辑性和整体性的角度,对答卷进行综合评定。示例: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促进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1417世纪,欧洲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16世纪,德意志、瑞士、英国进行的宗教改革,是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实质上

80、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17、18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兴起了启蒙运动。它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专制王权和教权,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深刻的思想动员,推动了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进程。综合模拟试卷八一、选择题1.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管仲改革使齐国实力大增后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诸侯称顺焉”。这说明称霸的根本是实力,故C项正确。“诸侯称顺焉”不是维护周天子天下

81、共主权威,故A、B两项错误;“尊王攘夷”是手段,但材料无体现,故D项排除。2.C材料强调秦朝对官吏行为规范的规定及汉代选拔官吏强调孝悌廉公的标准,表明秦汉重视吏治建设,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刑”与“德”的关系,A项错误。秦汉是君主集权的建立阶段,重视官员的选拔、考核,有利于建立君主集权,但是,谈不上“强化”,B项错误。汉代对官吏的选拔体现了儒家思想,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D项错误。3.C材料信息“除收舶脚进奉外”“自为贸易,不得重加率税”,反映了唐朝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外商贸易规模的信息,无法得出“繁盛”的结论,A项错误。唐朝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B项错误。从“自为贸易

82、,不得重加率税”的信息看,皇帝的诏令意在放宽对外商的限制,而不是“加强外贸管理”,D项错误。4.D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但极特殊的如秦代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始皇帝的称呼是尊号,故D项正确;对皇帝的称呼与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无关,故A项错误;庙号与宗庙祭祀有关,但起源于商朝,故B项错误;庙号为皇帝独有,且隋以前也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而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除皇帝外,

83、后妃、诸侯、大臣也可以有谥号,故C项错误。5.A由材料中,“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表明传统的“理藩”观念依然存在,A项正确。B项从郭嵩焘驻外公使的身份可知清政府具备了近代外交理念,B项错误。1877年时闭关锁国状态早已打破,C项错误。D项中英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为国家利益。6.C材料核心信息是生产资料的进口不断增加和消费资料进口不断下降,这说明中国的民族工业在不断发展,中国经济的自给性不断加强,故答案为C项。材料中生产资料进口增加,体现了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与A项无关;材料没有涉及产业结构变化,故B项排除;消费资料进口下降体现的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进步,与消费理性关系不大,故D项排除。7.B

84、材料时间信息“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故A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据“国民政府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召开国民参政会,吸收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可知B项正确;在外来侵略压力之下,国民政府联合共产党和各党派进步人士合作抗日,但这并不意味着国民党放弃了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故C项错误;国共两党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8.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61年国家政令简化,财权收缩,目的是调整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有集中管理财权的措施,但这是计划体制的继续,不是开始,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政权组织的

85、变化,只有财权的收缩,故B项错误; 材料内容是对20世纪50年代末追求高速度的“左”倾思想的调整,故D项错误。9.A材料的核心信息是雄辩术在希腊长期受到推崇,必然有利于公民群体文化素养的提升,故A项正确。雄辩术备受推崇与自由观念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项错误;对雄辩术的推崇并不一定会导致教育体制的完善,故C项错误;D项是主观结果,非客观影响,故错误。10.A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根源在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剥削,与材料中“不公正的议会代表制度”不符,B错误;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未必会促使政治上的成熟,同时政治上以和平方式解决纠纷不能说明其幼稚,C错误;材料中“他们的目标就是很明显的:通过政治改革,达到经济

86、解放”的信息说明英国工人阶级认识到英国通往未来社会的主要手段就是改革,D错误;“通过政治改革”体现了工人阶级和平解决现实问题的政治主张,而且他们反对的是议会不公正,不是反对议会制度,体现了宪政倾向,因而A正确。11.A材料核心信息是马赫的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对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起过积极的作用”,体现了他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故答案为A项。B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主题无关;C项不符合史实;D项本身错误。12.B材料的关键信息是1964年,法国几乎所有的外交政策都与美国不一致,体现了法国要摆脱美国的控制与影响,这是法国经济发展后,追求独立外交维护自身利益的体现,故答案为B项。法国与美国

87、的外交政策不同,不能说明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故A项错误;材料是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故C项错误;态度不一致与决裂是两个概念,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解析:第(1)问,两位学者“社会保障思想的不同之处”,贝弗里奇把社会保障分成三种类型:“满足国民基本需要的社会保险;对特殊情况国民的社会救助;超过基本生存需要的自愿保险”,认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应由国家所组织,目的是提供维持生存水平的保障”“社会保障应该达到的目标是消除贫困”;对于超出最低生活需要保障,通过“私人举办的资源保险计划去解决”,由上述分析可知贝弗里奇注重弱势群体的生存需要,强调保障的全民性和普遍性,按需保障原则,以国家组织为

88、基础,保障政策落实,以消除贫困为目标。吉登斯的主张据材料“变福利政策为投资政策”“通过政府投资和个人投资,提高接受福利者进入市场的能力,帮助他们适应就业”“不承担责任就没有权利”进行分析可知。第(2)问对贝弗里奇与吉登斯的社会保障思想的评析,应结合该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客观分析其历史影响。答案:(1)不同:贝氏思想以消除贫困为目标,注重弱势群体的生存需要,强调保障的全民性和普遍性,按需保障原则,以国家组织为基础,保障政策落实。吉氏思想强调以投资代替福利,注重社会保障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良性互动,发挥政府和个人的能动作用。(12分)(2)评析:贝氏思想是在第二次世界

89、大战期间,针对战前社会矛盾和战后社会稳定发展需要提出,适应了经济发展的社会化要求,为战后英国福利国家的建立奠定社会基础,但该理论也存在“牺牲效率追求公平”的问题,在实施中对英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吉氏思想针对经济衰退,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在批判借鉴前人社会保障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有效调动社会资源,促进了美、德、英等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稳定。(13分)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学生解答此题首先要依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判断材料的观点是改良和革命共同推进民族复兴。或者否定,或者修改即可,然后进行史实论证,注意要结合课本所学史实正确阐述

90、,并且尽可能的进行多角度分析,可以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洋务运动、农民运动等史实推动中国近代化等方面来阐述。也可对该图示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否定并提出新观点,只要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即可。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概括能力。答案:示例1:赞同材料中的观点。民族复兴是指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论述略)(12分)示例2:对材料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推动民族复兴大业的并非只有革命与改良,其中还应有列强不断侵略,民族危机不断被激化的因素,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从不同层面、不同程度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论述略)(12分)示

91、例3:不赞同材料中的观点。像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这样的“革命”,更多的是破坏,甚至是反现代化的,从长远看,对民族复兴大业是不利的。(论述略)(12分)评分说明:论证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看法一等对民族复兴的含义和三者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准确、充分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二等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能够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能够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

92、运用史实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仿真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1.D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西周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的形制、纹饰和工艺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这说明当时中原文化传播到各诸侯国地区,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的推行有利于周王统治范围的扩大和天下共主地位的巩固,同时必然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扩散与传播,故D项正确;“工官制实现了标准化器物生产”属于明显的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诸侯国青铜器物的来源是周王室对诸侯的赏赐,故B项错误;各诸侯国未必都是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分封对象还有先代贵族和功臣,故C项错误。2.C材料的核

93、心信息是察举制中增加了考试的程序,科举制就是以考试为基础,所以东汉的察举制改革为科举制的开创提供借鉴,故C项正确;A、B两项材料没有涉及;D项是科举制的影响。3.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宋朝东京等城市中商人经营地点扩大,“市坊界限”打破,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故C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城市规模的大小,故A项错误;材料无关城市治安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无关商业税的征收问题,故D项错误。4.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王守仁的心学思想主旨“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人天生就有区别善恶的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善恶认识源于人心,故B项正确,A项错误;“致良知”“知行合一”强调行动要符合

94、良知,并且不断实践自省,故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为善去恶是格物是说使意志与良知相符,故D项错误。5.C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洋务派的核心主张是“中体西用”,材料中张之洞认为“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互相维持之法”,说明张之洞对“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有突破,关注西方的政治制度,故答案为C项。A项错在“始终”,开始时张之洞重视西方技术;清廷是封建政府不可能赞同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排除B项;洋务运动是以“中体西用”为理论基础,故排除D项。6.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05年后,“国民外交”一词的流行,这是近代国民意识增强的表现,故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政府外交的主动或者被动,故A项错误;材料

95、不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到“国民外交”一词,强调外交的主体,没有涉及外交观念的变化,故D项错误。7.D材料表明中日双方对这一战役的日军伤亡数量统计的差异很大,这说明了中日双方统计的数字与各自的立场与需要有关,故D项完整反映了材料信息。A、B两项仅反映部分信息,C项本身错误。8.A由“经济合作;文化合作”可以看出合作的主题;由“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可以看出反殖反霸的主题,故A项正确;构建政治同盟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争取经济独立不能全面概括5项会议议程,故C项错误;实现区域合作不符合亚非会议史实,故D项错误。9.A材料的关键信息“古罗马早

96、期”“随着罗马城邦由松散的部落联盟向政治行政实体的发展”,诉讼观念由“生活共同体正义观念的统摄之下”到“植入了秩序维护的公益基因”,反映出罗马法发展受到罗马政治体制变更的影响,A项正确。10.D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哥白尼革命改变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改变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大大拓展,故答案为D项。太阳中心说本身有局限性,并不是科学的观点,故A、B两项排除;C项是牛顿力学体系的贡献。11.D材料信息反映了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该政策在不改变国家政权性质的前提下,利用多种力量发展经济,巩固新生的政权,材料信息反映了苏联运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故选D项。“德国的莫洛加木材公司”不属

97、于重工业,故A项错误;B项明显错误;1926年西方社会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故C项错误。12.B从材料“世界上将存在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中国、日本和西欧”,可知基辛格的认识中美国仍是大国,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的五极世界理论,可知基辛格认为在未来两极格局将不存在,故B项正确;20世纪6070年代两极格局下,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不能完全的融入世界,故C项错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实力增长,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但日本成为政治大国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解析:本题考查中西官员的公房制度。第(1)问,“目的”,材料一突出了秦汉起“异地为官”的问题,直接反映了公房制

98、度的目的是解决异地为官的住房需要,有利于减轻官员的经济负担。“特点”,从材料一中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等家具件数的差异,反映出公房制度有明确的等级规格限制;从安贞私自增加公房物品被举报反映出公有住房及所有物品严禁私自增减;由材料一的最后一句话反映出官员离职必须按清单归还所有物品。第(2)问,“同”结合上一问“特点”的回答,对比材料一、二归纳得出答案。“异”法国的做法反映出公有住房有一定的租金,美国的做法反映出美国为一些非官员提供公有住房。“认识”也就是分析公房制度的合理之处,解答问题应与当代的反腐倡廉相联系。答案:(1)目的:解决官员异地为官的住房需要;减轻官员的经济负担。特点:公有住房有明确

99、的等级规格限制;公有住房及所有物品严禁私自增减;官员离职必须按清单归还所有物品。(11分)(2)同:都由国家给官员提供公有住房;都有官员职务与住房规格标准的规定;都对官员公有住房制定了法律(或条例)规定。异:西方官邸要交纳一定的租金;西方除官员外还为一些非官员提供公有住房。认识:实行官邸制可以消除官员的后顾之忧;官邸的大小应适用而不能奢侈;官邸制有利于减少消费,促成廉洁之风。(任答2点即可)(14分)14.解析:材料主要阐释了节酒运动出现原因及节酒运动开展的概况。根据材料可以从节酒运动的影响因素方面来论述,主要有两大方面:宏观层面(节酒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微观层面(健康因素、个人观念、道德修养与

100、节酒运动之间的关系)。解读1(宏观层面):从经济因素来看,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生产对劳动者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即生产按时计工资;根据材料“许多雇主为了培养工人的纪律性和坚定性”能够得出资本家为了加强对工厂的管理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也支持节酒运动;从宗教层面来看,清教徒“廉俭”观念的影响;从家庭而言,饮酒过多影响家庭和谐,故许多家庭尤其妇女支持节酒运动。解读2(微观层面):健康因素与节酒运动。从经济因素看,工业革命开展,促进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追求健康是一种顺应时代的生活方式;从饮酒过多即酗酒的不良影响来看,不利于身体健康、社会安全与稳定、工厂管理与制度化、家庭和谐等。答案:解读1角度:

101、节酒运动兴起的原因。工业革命扩展到美国是美国节酒运动兴起的原因之一。在工业化社会形成之前,劳动制度是按计件而不是按计时决定的。例如某些工匠在集中精力干完一件工作后就停工数日很可能将其时间和钱花在饮酒上。而工厂制度要求有规律的工厂节奏,因为机器作业要求工人守时、可靠和自制。因此许多雇主为了培养工人的纪律性和坚定性,都支持节酒运动。美国节酒运动兴起的另一原因是清教徒的倡导。思想渊源来自清教主义节制、禁欲的宗教教义和道德要求。清教徒力主敬畏上帝,过清廉、简朴、实在的生活,他们将饮酒作乐视为“堕落之源”。另外,广大妇女处于家庭的考虑也主张节制饮酒。解读2角度: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内涵。经济的发展推动人

102、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提高生活质量,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共同要求。过度饮酒(酗酒)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不利于身体健康;从社会角度来讲会成为犯罪和贫穷的诱因;从工作的角度讲不适应机器生产、工厂管理的需要;从家庭角度讲不利于家庭的和睦作为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过度饮酒已经不适应19世纪社会发展,节制饮酒,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必然。所以,喝咖啡和茶的人逐渐增加,从1830年到1850年美国咖啡和茶叶的人均消费量增加了近一倍。(12分,其他角度,如道德、妇女角度论述合理也可)15.A.解析:第(1)问,道光朝苦缺制度的特点根据材料“从清道光朝始,一些

103、省陆续将辖区内条件恶劣的州县、佐杂之职设为苦缺,并上报中央获得正式批准”“旧名七大苦缺,免派一切摊捐银两,仍每年每缺派邻县协济办公银二千两”“清政府从开始时的极力反对到后面的公开批准地方设立苦缺,实质上是对地方督抚人事权膨胀的一种迁就和默认,就全局看,设立苦缺仅是一种无奈的权宜性措施”,逐点概括。第(2)问,原因要结合近代前后清王朝的社会背景进行作答。答案:(1)特点:一般将条件恶劣的州县、佐杂之职设为苦缺(或在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较差的州县设置苦缺);苦缺州县享受免交摊捐、获得津贴等优惠政策;是清朝一种无奈的权宜性措施。(6分)(2)原因:道光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地方治理成本和难度加大;苛捐杂税

104、繁多,贫瘠州县难以承受沉重的赋税负担;卖官鬻爵,吏治腐败;清朝候补官员数量庞大;地方督抚人事权膨胀等。(9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即可)B.解析:第(1)问可根据材料以及当时中国的国情和国际环境,从参战的好处以及不参战可能导致的后果综合分析中国参战的原因。第(2)问可根据材料参战前后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变化、国内环境的变化等角度来进行分析。答案:(1)原因:协约国列强支持;中国欲以此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跻身国际社会;中国为对付日本,收回山东;北洋政府经济上的考虑。(6分)(2)影响:虽然没有收回山东主权,但得到国际舆论同情;部分实现了自己的参战目标;一战后列强对中国的宰割引发了五四运动,促进了中

105、国人民的觉醒。(9分)C.解析:第(1)问“主张”,根据“中国不能闭门而不纳,束手而不问”“近今百年西人之富,不专在机器之创兴,而其要领专在保护商会”“博心一志,自讲商务,上下同心,与洋人争利,然后可免坐困之弊”逐点概括即可;“背景”,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面临西方入侵,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第(2)问评述应将其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去看待,根据第(1)问的“背景”,则可以得出其观点是爱国精神的体现,适应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联系所学世界潮流对中国的影响可得,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但根据第(1)问“主张”可以发现,其对西方的认识并不深刻,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上升到政治、文化层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106、。答案:(1)主张:反对闭关锁国;重视商业,发展对外贸易;团结一致,与外商争利。(6分)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2分)(2)简评:体现了曾纪泽的爱国主义精神;适应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对西方富强的认识停留在浅表层次,没有从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层思考。(7分)仿真模拟试卷二一、选择题1.B材料反映的核心信息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人殉现象的差异,把握差异的原因是关键,人殉是社会习俗,受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影响较大,故答案为B项。A项违背基本规律,经济越发展,人殉越少;题干与中央集权制度没有关系,C项排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D

107、项错误。2.A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汉武帝改变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为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这样做就会削弱贵族政治的影响,加强皇帝对丞相的控制,达到加强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的目的,故答案为A项;B项突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无关;C项针对的现象是推恩令,与材料无关;D项本身错误。3.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四个时代思想文化都被统治者利用,为统治服务,答案要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故答案为B项。4.B北宋政府改铜钱购买马匹为物物交换,主要是因为边民以铜钱铸造兵器侵扰内地,这并不是商业贸易的退化,而是考虑了当时的实际情况,故属于因事制宜,B项正确。5.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清末中国进口的主要是棉纺

108、织物与钢铁,所以张謇主张优先发展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协调发展,这是符合当时近代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故C项正确。材料与西方工业化的具体模式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提及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的实业救国思潮早在甲午战争后就已经出现,故D项错误。6.D材料核心信息是洋务企业天津机器局在甲午战争后依然有所发展,这与A、B、C三项没有直接关系,突出的是洋务企业在甲午战争后未完全破产,故答案为D项。本题容易误选B项,因为甲午战争宣告洋务运动失败符合史实,但与材料内容矛盾,故B项排除。7.C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对日作战是阵地战为主,1939年抗日战争

109、逐步转入相持阶段,国民党进行游击干部的培训与游击队的整顿与训练,直接体现了对日本作战政策的调整,为持久抗战做准备,故答案为C项;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党外合作,因而不存在争夺抗战领导权的问题,故A项排除;塑造战时政府形象侧重于宣传,故B项与材料内容有差异;D项是淞沪会战的影响。8.B中国在科技领域并无意识形态观念,故A项错误;据材料号召内容“到1985年,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达到或接近1970年发达国家的科学水平”可知,当时我国已认识到国内科技水平落后的现实,故B项符合题意;“1978年3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国家尚未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故C项错误;由材料单一史实不能得出D项结论,故D项

110、错误。9.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十二铜表法对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不同处理结果,说明十二铜表法有区分民法刑法的意识,故B项正确;十二铜表法考虑到过失责任作为处理案件的原则,但不是基本原则,故A项错误;维护奴隶制贵族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材料中不涉及具体案例,体现不出实用的特点,故D项错误。10.D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8101812年英国棉纺业中拥有的纱锭数量远远超过德国、法国、美国,18101812年德国还未统一,德国的分裂影响统一市场的形成,因而影响工业化,故D项正确。英国于19世纪40年代左右完成工业革命,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故错误;法国于1875年确立共和政体,18

111、101812年法国处于拿破仑帝国时期,故C项错误。11.B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从“列宁就把对新经济政策的强调重点放到了从政治上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新经济政策的重点的变化,不是放弃新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从“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又一斗争形式”,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即利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带动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启,故C项错误;D项与新经济政策的史实不符,故错误。12.A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应对措施。题干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

112、,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这就要求加强全球的政治合作,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3.解析:第(1)问据材料“清中期后,英商将鸦片大量偷运至广州一带,土烟生产在士大夫们稍分洋烟之利的口号下也剧增猛涨”得出列强凭借特权向中国贩卖鸦片;社会各阶层对鸦片危害的认识不足;据材料“鸦片烟税是清朝财政的重要来源。民国时期,军阀为扩大地盘,鼓励种植罂粟。南京国民政府登台后,先实行寓禁于征,实质也是征而不禁”得出政府贪利,禁烟不力;据材料“1935年,政府推出六年禁烟计划分阶段禁烟,但各地阳奉阴违,到中日战起已无暇顾及,日占区更是烟毒重重”得出国家内忧外患,政治动荡

113、,政令不统一。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当时,清廷政务处依据禁烟考成议叙议处章程,对官员禁烟成绩卓越者加级奖励,失职者降职充罪,并重申禁吸尤以查禁官员为要义,对于吸烟积习未改的官员,严加惩处,不稍宽贷”得出对官员考核奖惩结合,禁止官员吸烟;据材料“1910年,一些知识分子在北京自发成立了中国国民禁烟会,广著论说,扩大禁烟声势,争取各国对中国禁烟运动的声援”得出政府与民众上下联动;据材料“政府大力推行替代种植,即要求种烟农民将罂粟田改种豆麦棉麻等物,以解决生计”得出将禁烟与解决民生相结合;据材料“利用世界各国谴责英国鸦片政策之机,与英国进行禁烟交涉,限制印度鸦片输入中国”得出利用有利的外

114、部机遇。第二小问“评价”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回答。答案:(1)原因:列强凭借特权向中国贩卖鸦片;社会各阶层对鸦片危害的认识不足;政府贪利,禁烟不力;国家内忧外患,政治动荡,政令不统一。(8分)(2)特点:对官员考核奖惩结合;禁止官员吸食鸦片;政府与民众上下联动;将禁烟与解决民生相结合;利用有利的外部机遇。(8分)评价:清末新政时期的清王朝已病入膏肓,不可能集中精力禁烟,但是,该时期的禁烟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后来的禁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禁烟政策,看似采用较为创新的经济手段治理毒品,实则加剧了烟毒泛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破坏禁烟

115、,是近代鸦片难以禁绝的主要原因。(9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析历史观点的能力。首先选择评述的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史实展开评论,最后进行总结。所谓“民主资本主义与极权共产主义”斗争说,否定其民主与极权的措辞,借用其说法,展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斗争与相互借鉴即可,注意时期完整。“美国世纪”说则突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美国在经济实力,科技教育水平,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军事水平都在世界名列前茅,无其他国家可敌。“伟大世纪”说主要展现科技和经济的巨大进步、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个方面相互促进,使人类看到更为美好的未来。答案:示例:观点:我赞同“伟大世纪

116、”说。说明:基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积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环境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亚洲四小龙迅速崛起,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60年代前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民族独立国家纷纷兴起,第三世界成为世界舞台的重要力量。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建立,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到20世纪下半期,经过改革开放,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8分)总结:科技和经济的巨大进步、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个方面相互促进,终于使人类看到了一个更为

117、美好的未来。(4分)15.A.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找出宋朝的监察制度在不同角度与唐朝相比的变化即可。第(2)问对宋代监察制度改革进行评价要多方面分析,一是注意对宋朝的积极影响,二要注意专制制度下的监察制度是加强皇权的工具,实际效能有限。答案:(1)变化:宋朝监察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强;监察官员日趋专业化;监察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监察制度日趋完善。(8分)(2)评价: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规范了官僚队伍,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官僚队伍的高效廉洁);保证皇权专制;帝王耳目,实际效能有限。(7分)B.解析:第(1)问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以及美国、越南、中国等相

118、关国家的国家政策、国家利益等进行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对亚洲、对美国、对世界格局等角度分析影响。答案:(1)背景:法国战败退出;美苏冷战;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美国利用越南包围新中国。(6分)(2)影响:壮大了亚洲的人民民主阵线(或社会主义力量);削弱了美国国力,使其在美苏争霸中逐步处于劣势,被迫收缩;为中美关系走向缓和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9分)C.解析:第(1)问可根据材料蒋百里的生平进行总结,思想的形成必然与人生经历有关,对材料进行逐一概括即可。第(2)问注意题目要求,评价蒋百里,评价其军事思想,根据材料可知,蒋百里为中国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蒋百里的军事思想为国民政府制定抗日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而且其坚定的抗战必胜信念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产生了积极作用。答案:(1)原因:继承并发扬中国古代传统军事思想;善于学习、吸收西方近代军事思想;日本侵华促使蒋百里思考御敌战略;对中日国情的了解、分析。(8分,任意4点即可)(2)评价:蒋百里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理论,为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培养了军事人才,有利于中国国防建设的近代化;其军事思想为国民政府制定抗日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他坚定的抗战必胜信念,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产生了积极作用。(7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