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0 ,大小:463KB ,
资源ID:27604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604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年广东模拟试题汇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年广东模拟试题汇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

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2015广东惠州三模15)晚清载泽说:“我国道光以前,财权操自户部,各省不得滥请丝毫。咸丰以后,各省用兵,大吏率多自筹,从未仰给京部!”这反映了晚清()A民族危机加剧 B君主专制得到加强C土地兼并严重 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解析】民族危机指的是外族入侵带来的危害,材料虽然提及“用兵”,但并没有交代因何用兵,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指的是中央内部君主如何强化对辅政机关的控制问题,材料没有反映,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土地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通过咸丰以后和道光以前各省财政权力的对比,反映出以户部为

2、代表的中央权力在削弱,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广东湛江二模15)从下图分析得出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A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B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 D土地兼并加剧的恶果【考点】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的各原因如上海开埠、南京条约签订、英国海军控制广东一带海域和基督教在广东流行实际上都与鸦片战争的影响有关,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与阶级矛盾有关,但是此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此材料与自然灾害无关,故C项错误;此材料与土地兼并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3(2015广东梅州一模15)关于甲午

3、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A“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 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C“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 D“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海军舰队并不能代表清政府,故A项错误;海军舰队战死和殉国官员多并不能说明李鸿章不避战求和,故B项错误;殉国官员多并不能说明战略战术落后,故C项错误;海军舰队官员的殉国等行为可以说明北洋海军并不是腐朽无能的,如果是腐朽无能,贪生怕死,那

4、么他们怎么会殉国呢,故D项正确。【答案】D4(2015广东茂名一模15)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大清国民普遍存在一种轻视日本的虚骄心态,幻想借机重新崛起。正如申报当时报道: “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与上述心态形成无关的是()A对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发展不了解B洋务运动建立了一支庞大的陆海军C天朝上国思想D瓜分狂潮加深了民族危机,大清国民复仇心切【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古文反映了甲午战争期间,国民轻视日本的虚骄心态,问的是与此心态无关的选项。国民不了解日本已经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强大,才会如此小看日本,故A项正确

5、,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中北洋水师称冠亚洲,陆军也不弱,强化了国民的自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国民一直持有天朝上国的思想,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瓜分狂潮发生在甲午战败之后,此时尚处于战争期间,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5(2015广东清远一模15)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曾试图派出使节谒见英国女王,希望英王出面劝止日本割占台湾。但是英国政府拒绝此次觐见,声称:“君主接见外国使节,不符合一般外交惯例,也不合乎英国宫廷习惯。”这次外交失败的实际原因可能是()A英国女王统而不治 B英国默许和支持日本对华侵略C不符合国际外交惯例 D李鸿章缺乏国际外交常识【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

6、战争 【解析】问题问的是实际原因,拒绝李鸿章的这一决定是英国政府做出来的,与英王统而不治无关,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英日之间互相勾结,以扩大在华利益,这才是李鸿章遭拒的真正原因,故B项正确;“不符合国际外交惯例”是英国政府的说辞,是表面的客套话,故C项错误;李鸿章确实缺乏国际外交常识,求人不如求己,中国落后而挨打,但这不是背后的实际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B6(2015广东珠海一模21)李小庆在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中认为,“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

7、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此观点依据的史实可能是()A洋务派打着“自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B其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D当时的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完全堕落为洋人朝廷【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解析】洋务派打着“自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自强”,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史实说明是洋务运动的破产,故C项正确;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完全堕落为洋人朝廷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故D项错误。【答案】C7(2015

8、广东韶关一模15)“东洋分沪有银行,亿万金钱进出忙。钞票流通皆信用,与英与法并争强。”此竹枝词反映出()A重农抑商已然破产 B社会生活发生巨变C资本输出竞争激烈 D实业救国蔚然成风【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解析】竹枝词的“东洋”指日本,日本在上海也设有银行,资金数额庞大、流通活跃,纸币流通都有信用,与英法列强不相上下,可判断这首竹枝词应该出现于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允许日本人在华设工厂,拉开了列强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序幕。题干与“重农抑商”破产无关,故A项错误;竹枝词反应列强争相扩大在华利益,与社会生活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英法日的资本输出

9、竞争激烈,故C项正确;“实业救国”的主体应该是中国人,而不是英法日,故D项错误。【答案】C8(2015广东湛江一模15)庚子诗鉴载,1900年间,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蜡。遇粤之荔支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西人,暴其惨酷。”据此推断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后产生了敌意B义和团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C清政府成为了列强“以华制华”的工具D农民阶级完全认清了基督教的反动本质【考点】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解析】从材料可知体现的是义和团运动没有分清外来文明,认为西方国家人民残忍,而加以反抗,体现出在中国封建文化的长期影响下,中国民众思

10、想落后,很难接受和理解外来文明,而对其敌视排斥,故A项正确;从材料可知,义和团不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故B项错误;清政府成为了列强“以华制华”的工具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影响,发生在义和团运动之后,故C项错误;基督教的反动本质体现在其传教活动是伴随着西方的大炮和商品而来的,具有很大的侵略性和隐蔽性,但题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9(2015广东惠州二模38)(25分)外语在近代中国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古代中国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h)鸟之音”,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自甘堕落。近代中国

11、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考点】(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西学东渐思潮【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表格中的“古代中国”中的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鸟之音”,可以看出态度为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原因结合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儒家正统思想影响等来作

12、答;第二小问根据表格“近代中国”中的“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和“1904年,政府规定”,可以得出态度为政府主导(鼓励)学习外语,原因结合近代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先进,有识之士的推动;外语是与西方沟通的媒介等来作答。【答案】(1)古代态度: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2分) 原因: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儒家正统思想影响。(2分,每点1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近代态度:政府主导(鼓励)学习外语(2分) 原因: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先进;有识之士的推动;外语是与西方沟通的媒介。(2分,每点

13、1分,任答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10(2015广东梅州一模39)(26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时代变迁,英国经济政策不断变化,同时也在深刻影响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向题。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最早,其特点是始终自发和分散地进行然而这也有其自身的好处:自由自在地进行工业革命,不受国家干预,更有利于散在民间的大量资本的利用,从而在整体上仍然构成一场规模宏大的经济革命。 谭天宇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请回答:(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6分)【考点】(2)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主义);

14、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解析】(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可以明显的看出变化是由重商主义到自由放任政策的转变;第二小问影响,理解题干设问表述的含义,实际上就是这种自由放任政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即侵略中国,从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角度回答。【答案】(2)变化:由重商主义变为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自由放任”政策)。(2分) 影响:为推行自由贸易,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任二点,4分)11(2015广东肇庆一模38)(22分)关于中外近代史的开端,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阅读

15、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有一批人鉴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亡的感情使他们感觉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才是中国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86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我提出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据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沈渭滨教授访谈录整理(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推断这两种观点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0分)【考点】(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洋务运

16、动【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革命史观,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政治上主权部分被破坏,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两个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依据近(现)代化史观,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工业化的开端,主要从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这一方面分析。【答案】(1)鸦片战争:革命(侵略与反侵略、民族主义、民族危机、社会形态改变)的角度。(1分)鸦片战争打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大门,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洋务运动:近(现)代化(文明)的角

17、度。(1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推动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创办新式海军和学堂;选派留学生,开近代教育先河。(4分,答对2点即可)12(2015广东湛江二模39)(26分)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

18、:推进中国融人全球化历史进程(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4分)简要分析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4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海禁”政策(朝贡外交);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内容及所学知识中古代商业的发展中朝贡贸易部分可以归纳出朝贡外交的特点;第二小问影响,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考虑,消极方面主要从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角度,积极方面主要从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角度考虑。【答案】(1)特点:以天朝上国自居,注重朝贡礼仪;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经济利益(或以宣扬国威

19、为主);厚往薄来。(任意2点,4分)影响: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有利中国向现代外交转变;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不需要罗列具体史实,必须有积极、消极两个方面才可得满分。4分)13(2015广东肇庆三模38)(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 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1750-1900年175018001830186018801900欧洲231280341536620630中国32833329819712562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17501900年欧洲和中国的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14分)

20、【考点】(2)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启蒙运动;近代科学技术;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解析】(2)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二“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可以得出欧洲上升,中国下降;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上升的原因:政治上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建立与完善,经济上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思想文化上启蒙运动,自由主义思想,近代科技的发展等;中国下降的原因:政治上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遭受西方侵略,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思想文化史理学仍占统治思想地位,科举制、近代科技的落伍等。【答案】(2)趋势:欧洲:上升(或增长

21、)(1分);中国:下降(或由升到降)。(1分)原因:欧洲: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建立与完善。(2分)对外殖民扩张;进行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分,任答一点)启蒙运动;自由主义思想;近代科技的发展。(2分,任答一点)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遭受西方侵略。(2分,任答一点,答闭关锁国政策给1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任答一点,答重农抑商给1分)思想控制,如理学仍占统治思想地位、科举制、近代科技的落伍。(2分,任答一点,答文字狱给1分)14(2015广东肇庆三模39)(26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表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2、。材料一 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迭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1)简要分析晚清官员探究西方政治制度的原因。(6分)【考点】(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维新思想【解析】(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

23、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政治上甲午战败,清政府内外交困,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严重;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改良政治;思想上资产阶级认识到制度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答案】(1)原因:政治:甲午战败,清政府内外交困,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严重;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改良政治;思想:资产阶级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中体西用”的局限,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6分)戊戌变法1(2015广东惠州一模38)(25分)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

24、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教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 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

25、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2)简述近代前期(18401919)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概述不利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因素。(10分)【考点】(2)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要事件包括: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围绕这些历史事件展开介绍;第二小问从外部列强侵略,内部经济发展落后、政局动荡、封建势力和传统思想的阻扰等方面分析中国宪政的不利因素。【答案】(2)尝试:1898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兴起戊戌变法运动,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结果被已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镇压;1901年后,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

26、立宪,结果成立皇族内阁,证明是场骗局;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兴起辛亥革命运动,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郑权被袁世凯所窃取。(任答2点,给6分,事件、目的、结果各1分)因素: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任答2点,给4分)2(2015广东惠州四模38)(27分)李鸿章(18231901)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

27、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庸有济乎? 据梁启超李鸿章传(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是李鸿章主持的何事?梁启超说他与李鸿章“于政治上为公敌”,请用史实加以说明。(10分)【考点】(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解析】(2)第一小问何事,根据材料一可知“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是指李鸿章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由此可以判断是洋务运动。第二小问说明,可结

28、合所学,从梁启超与李鸿章在政治主张上不同来分析。【答案】(2)史事:洋务运动。(2分) 说明:梁启超在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为此发动“戊戌变法”;李鸿章在政治上主张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反对维新变法,发动“戊戌政变”,镇压维新派。(8分,两人的主张各2分,事件各2分)辛亥革命1(2015广东肇庆三模15)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A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29、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信息可知,辛亥革命与以往的革命不同,它不是改朝换代,而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内容过于宽泛,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名存实亡,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未真正实施,并没有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广东惠州二模15)有学者认为: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

30、会。这可用来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偶然性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紧迫性 D国民革命的仓促性【考点】辛亥革命【解析】革命党应该主要指的是革命派,维新派是改良派,故A项错误;“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可以看出材料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故B项正确,C、D项错误。【答案】B3(2015广东揭阳一模16)1925年孙中山病逝,北洋军阀将领徐树铮送了一副挽联: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对该联的理解适当的是()A该联反映出北洋军阀对国民大革命的恐惧B北洋军阀统治独裁专制,所谓“百年

31、之政,孰若民先”是言不由衷C该联肯定了孙中山在反对军阀割据、维护国家统一中的重要作用D该联肯定了孙中山在维护民主共和中的重要作用【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挽联是纪念孙中山先生的,A项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百年之政,孰若民先”赞扬的是孙中山重视“民心”“民意”,与北洋军阀统治无关,故B项错误;上联赞扬孙中山以建立平民政治为目标,创立的思想、政党都带有“民”字,下联称赞中山先生的伟大,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也可理解为孙中山结束了封建帝制的伟大功绩,C项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结合以上分析可知D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D4(2015广东江门一模16)下面中国国旗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清朝中华

32、民国五色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旗 中华民国国旗A B C D【考点】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峙【解析】清朝时间早于其他三个时期,中华民国五色旗是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时的国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于1931年,1925年以中国国民党为首的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按先后顺序是,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5(2015广东珠海一模16)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33、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考点】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 【解析】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三者领导阶层分别为资产阶级、国共合作、无产阶级,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是却被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国民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但是反帝反封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只有解放战争结束后才建立起真正的独立、自主的国家,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解放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三者的革命性质相同,三者任务都是反帝反封,故C项正确;三个领导阶级不同,革命对象也不同,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广东深圳一模15)1907年神州日

34、报刊登一首悼念诗:“深山有虎称专制,天国无花不自由。千百罗兰相继起,利刃能断几人头。”它所描写的可能是()A太平军将士坚守天京 B义和团运动被镇压C革命党人英勇就义 D五四进步青年被捕【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31867年,从时间来看于题干中的1907年不相符,故A 项错误;义和团运动1901年失败,从时间来看也于题干不相符,故B项错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于1905年成立,随即在19051911展开了一系列意图推翻清政府的武装起义,从题干中的时间1907年,关键词专制、自由等信息可以判断,该报描述的是革命党人,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从时间来看也于题干不相

35、符,故D项错误。【答案】C7(2015广东韶关一模16)“清政府推翻后,人们就无所适从了,不久就开始滥杀人了,谁军权在握,想杀人就杀人辛亥革命开启了以后的几十年革命”。该观点旨在说明()A北洋政府政治分权以及军阀割据混战B辛亥革命后重建统一权威体制的艰难C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材料主旨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这一统一的权威,但却没有建立一个新的强有力的权威,新的价值观念尚未成熟,人们在此后的19111949年里无所适从,社会一片混乱。北洋政府和军阀混战的时间是19121927年,不符合“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故A项错误;辛亥革

36、命之后,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日本、毛泽东都尝试在中国重建统一的权威体制,但非常艰难,故B项正确;题目主旨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故C项错误;袁世凯窃取果实只是短期的混乱,也不符合“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故D项错误。【答案】B8(2015广东肇庆一模16)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更现代化的政府”应该是指()A君主专制政府 B民主共和制政府C君主立宪制政府 D人民民主专政政府【考点】辛亥革命【解析】材料主要讲的是甲午战

37、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惨败,暴露出君主专制政府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仿照美国建立“更现代化的政府”民主共和制政府,故B项正确;“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表明要推翻清政府,与君主立宪制主张保留清政府不符合,故C项错误;人民民主专政出现在1949年之后,与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惨败后中国有识之士的反思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9(2015广东惠州一模17)“在1912和1913年,他们凭借技能和勇气争取使民国能够运转。西式的民主制度马上证明太洋化、太新型和太软弱,难以负担他们托付的重任。”文中的“他们”是指()A维新派 B革命派 C立宪派 D中国共产党【考点】辛

38、亥革命【解析】维新派的政治目标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与题中“争取使民国能够运转”不符合,故A项错误;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最终革命成果被北洋军阀篡夺,这表明西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故B项正确;立宪派的政治目标也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故C项错误;中共成立于1921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5广东惠州四模15)右图所示为胡适在1912年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由此可见()A梁启超、孙中山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推动了革命的爆发和迅速发展B新文化运动传播了西方的民族、民主和科学思想,为革命做了思想准备C国民大革命从武汉迅速席卷到全国D辛亥革命大

39、势所趋、人心所向,有较充分的思想基础【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人物,后来思想有所转变,但材料没有体现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民大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梁启超宣传民族民主主义思想,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5广东惠州三模39)(24分)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在民国时期人们婚恋观的变革中,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青年人对于婚姻的目的已经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 据刘超青年婚恋观

40、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2)民国时期开始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婚恋观变革的原因。(8分)【考点】(2)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婚恋观变革;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新文化运动【解析】(2)第一小问,据教材,民国时期开始于1912年。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民国初期政治、经济、思想等史实进行分析,政治上辛亥革命,经济上民族工业的发展,思想上开展新文化运动。【答案】(2)年份:1912年(2分)原因: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辛亥革命移风易俗;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中共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革命思潮影响;新式教育的

41、兴办以及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加;西方婚恋观传入。(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2(2015广东肇庆二模38)(24分)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建设蓝图,并总能从其历史中找到注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试以一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具体实践。(8分)【考点】(1)启蒙运动;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

42、约法【解析】(1)第一小问概括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实行民主(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和法治;第二小问可以美国、法国、德意志以及中华民国为例,介绍它们是如何通过立法手段,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答案】(1)蓝图:代议制政体(答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也可以);法治国家。(4分,罗列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著作、言论;答英德的君主立宪制、美法的民主共和制等不给分。)实践: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2分),确立了民主共和制。(2分)(或答法国根据1791年宪法,实行了君主立宪制;法国通过了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德意志颁布了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中华民国临时

43、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民主/总统共和制。)13(2015广东梅州一模38)(26分)人们对历史的记录和解释通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传统上认为袁世凯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把他贴上了“窃国者”的标签,但吏学界有新观点认为袁世凯对于辛亥革命是做出重大贡献的,辛亥革命可以说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据高全喜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为什么可以说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若不认同作者这一新观点,你会运用哪些史实进行反驳?(8分)【考点】(1)辛亥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首先

44、由光荣革命的含义得出是不流血的革命,将英国光荣革命的含义与辛亥革命的类似点比较;第二小问反驳,从辛亥革命“流血”,没有完成政权的和平过渡等角度来回答。【答案】(1)原因:“光荣革命”是英国通过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推翻复辟王朝统治;辛亥革命时袁世凯逼迫清帝和平退位,避免了流血冲突推翻君主专制统治。(4分)反驳:辛亥革命期间武昌起义和各省独立过程中爆发的武装斗争可以说明这是流血革命;清帝退位前袁世凯已掌握军政大权;革命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未真正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英国光荣革命后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任二点,4分)14(2015广东茂名一模39)(26分)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

45、一,他留下的日记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时间内容1912年11月5日今日为美国选举日期,夜人市观之,此间有报馆两家,俱用电光影灯射光粉墙上,以报告各邦各州选举之结果,惟所得殊不完备。市上观者甚众,每一报告出,辄欢呼如雷。以大势观之,似民主党胜也。1916年7月6日改良之法,余力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l921年8月13日做历史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学严格的评判史料,一方面是艺术大胆的想象力。史料总不会齐全的,往往有一段,无一段,又有一段。那没有史料的一段空缺,就不得不靠史家的想象力来填补了。 摘自胡适日记全编(1)结合中美的政治情况,分析胡适为什么对美国

46、政治选举产生浓厚的兴趣?(8分)【考点】(1)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辛亥革命【解析】(1)注意材料的时间分别是1912、1916、1921,回答问题要联系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更要答出美国政治选举中吸引胡适的地方。【答案】(1)美国:美国政治选举是三权分立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该体制经实践证明十分成功;美国选举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是人民参政的重要途径;美冈选举受到政党的控制,政党政治有利于分权制衡、实现政权在政党之间和平转移。(共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三权分立的临时约法;中国人民获得选举、参政的权利,政党纷纷改组和成立;中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即将举行历史上第一

47、次国会选举。(共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15(2015广东佛山一模38)(26分)心理史学是历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它根据集体的行为来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上海总商会、沪南商会代表全埠商人致南北大总统(孙、袁)、临时政府、参议院、各省都督的电文:“民军起义,海宇光复所望共和速成,国利民福,讵(怎料)以南北统一,争持地点,人心静而复动,大局安而又危。商界牛计攸关,剥犬切痛。建设之初,端绪万千,一著之差,关乎全局。切盼早定统一政府,免在风动云扰,致生意外干涉。” 摘编自申报(1912年3月9日)材料三 “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

48、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1912年申报(2)根据材料二指出以上海商会为代表的商人群体的诉求,并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其原因。(8分)说明这种诉求导致他们在孙、袁之争中做出了怎样的取舍?(4分)【考点】(2)辛亥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所望共和速成,国利民福”、“人心静而复动,大局安而又危”和“切盼早定统一政府,免在风动云扰,致生意外干涉”可知商人群体追求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第二小问据材料二“人心静而复动,大局安而又危”和“切盼早定统一政府,免在风动云扰,致生意外干涉”可知辛亥革命爆发后,社会动荡,政局不

49、稳,据材料二“商界牛计攸关,剥犬切痛”和“建设之初,端绪万千,一著之差,关乎全局”可知希望发展经济,据材料三“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可知多数国民对共和并不了解;第三小问考查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能力,据材料二“讵(怎料)以南北统一,争持地点,人心静而复动,大局安而又危”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稳定政局,发展经济,他们支持了实力强大的袁世凯,是袁世凯上台的原因之一。【答案】(2)诉求:追求国家统一,政局稳定。(4分。言之成理,同等给分)原因:辛亥革命爆发后,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希望发展经济;多数国民对共和并不了解。(4分。每点2分。写出两点即可,言之成

50、理,同等给分)取舍:为了稳定政局,发展经济,他们支持了实力强大的袁世凯,是袁世凯上台的原因之一。(4分。考生如果写:他们不支持孙中山,是辛亥革命成果转移的原因之一,也同等给分)16(2015广东肇庆一模38)(22分)关于中外近代史的开端,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有一批人鉴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亡的感情使他们感觉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才是中国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86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我提出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据辛亥革命

51、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沈渭滨教授访谈录整理(2)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分)【考点】(2)辛亥革命【解析】(2)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依据辛亥革命结束封建专制制度,创立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等方面分析。【答案】(2)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分)17(2015广东惠州一模38)(25分)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

52、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教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 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53、(2)简述近代前期(18401919)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概述不利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因素。(10分)【考点】(2)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要事件包括: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围绕这些历史事件展开介绍;第二小问从外部列强侵略,内部经济发展落后、政局动荡、封建势力和传统思想的阻扰等方面分析中国宪政的不利因素。【答案】(2)尝试:1898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兴起戊戌变法运动,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结果被已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镇压;1901年后,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结果成立皇族内阁,证明

54、是场骗局;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兴起辛亥革命运动,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郑权被袁世凯所窃取。(任答2点,给6分,事件、目的、结果各1分)因素: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任答2点,给4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2015广东梅州一模38)(26分)人们对历史的记录和解释通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是经常用来标识五四运动性质及特点的重要概念。(注:此处五四运动是广义概念,包括1915至1923年阃的新文化运

55、动、学生运动等。) 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五四运动的定性及其历史解读请回答:(2)材料二用来标识广义五四运动的三个概念中,其中一个明显与史实不符。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6分)【考点】(2)文艺复兴;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解析】(2)第一小问判断,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和启蒙性质,但是和“文艺复兴”无关;第二小问理由,从文艺复兴和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对待新文化的区别来回答。【答案】(2)判断:文艺复兴。(2分) 理由:文艺复兴借助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典文化),而广义五四运动是彻底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文艺复兴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而广义五四运动除了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还传播了马

56、克思主义。(4分)2(2015广东深圳二模38)(26分)“群”在汉语中的基本含义是个体集合成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 “群众”“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使用很少。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群众周刊。请回答: (3)据材料三,19191925年,哪些历史事件促使“群众”一词日益流行?(4分)“群众”一词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泛使用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考点】(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峙【解析】(3)第一小问历史事件,抓住关键时间“19191925年”,可知

57、“哪些”包括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民大革命等;第二小问时代特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依靠工农群众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词语体现了社会群体的划分体现鲜明的阶级色彩。【答案】(3)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21年中共成立,以工农群众作为其阶级基础;1924年后国共进行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群众运动高涨。(4分,任答2点给4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符合史实与时段也可给分)特征: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共依靠工农群众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群体的划分体现鲜明的阶级色彩。(答案须从革命性和阶级性两个方面来概括时代特征)(4分)新民主主

58、义革命1(2015广东佛山二模15)的目标是消灭军阀和清除帝国主义的特权,随着的进展,民族主义使革命阵营团结,而社会革命却使革命阵营分裂。许多城市出现“拥护蒋总司令”、“驱逐鲍罗廷”的相同标语。材料中是()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辛亥革命主要是推翻清王朝,与清除帝国主义的特权无关,故A项错误;国民大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在大革命后期,蒋介石叛变革命,导致革命失败,符合材料的情景,故B项正确;抗日战争与消灭军阀无关,故C项错误;解放战争主要是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不符合消灭军阀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广东惠州三模1

59、7)1925 年 10 月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指出:“现时已经要使一般工人农民知道: 到了建设国民革命政府的时候,没收土地的问题是革命中的重要问题。假使土地不没收交给农民,假使几万万中国农民因而不能参加革命,政府必定不能巩固政权。”这反映出当时()A中共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B中共开始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中共对农民问题重要性认识加深 D中共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中共确立土地革命总方针是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故A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指的是中共和国民党首次合作,这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中出现的“耕地农有”主张反映了中共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

60、中对于农民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化,故C项正确;右倾错误是指在与国民党合作中无原则退让、放弃革命领导权问题,这与材料中没收土地、发动农民的主旨是不符的,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广东肇庆二模17)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起止时间191519181919192219231926文章篇数770631128“革命”出现的频度078%245%2514%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解析】从图表数据看,19231926年间“革命

61、”出现的频度最高。1918年十月革命的消息已经传入中国,而表中数据变化不是最大,故A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形成于1927年后,与表格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推动革命形势在全国的高涨,故C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在1927年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广东珠海一模16)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62、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考点】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 【解析】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三者领导阶层分别为资产阶级、国共合作、无产阶级,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是却被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国民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但是反帝反封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只有解放战争结束后才建立起真正的独立、自主的国家,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解放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三者的革命性质相同,三者任务都是反帝反封,故C项正确;三个领导阶级不同,革命对象也不同,故D项错误。【答案】C5(2015广东佛山一模16)陈独秀、毛泽东等人曾给孙中山去信,建议“在上海

63、、广州建立强有力的执行委员会”,“我们应联合商民、学生、农民、工人并引导他们到党的旗帜下。”与此建议信直接相关的是()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第一次国共合作 D第二次国共合作【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辛亥革命并没有联合“农民、工人”,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不涉及政治领域,故B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指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展开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运动,与材料“在上海、广州建立强有力的执行委员会”和“我们应联合商民、学生、农民、工人并引导他们到党的旗帜下”意思相符,故C项正确;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抗

64、日战争时期,孙中山已经去世,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广东肇庆一模17)“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言,也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放弃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亲俄之风”的表现有()A五四运动的爆发 B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国共第二次合作【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解析】五四运动的爆发是由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的,与“亲俄之风”无关,故A项错误;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确立“联俄、联共

65、、扶助农工”,是“亲俄之风”的表现,故B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表明开始中共摆脱苏联“城市中心”革命道路的影响,故C项错误;国共第二次合作,与苏联的影响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7(2015广东江门一模16)下面中国国旗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考点】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峙【解析】清朝时间早于其他三个时期,中华民国五色旗是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时的国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于1931年,1925年以中国国民党为首的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按先后顺序是,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8(2015广东佛山二模16)1932年,中

66、共中央开始对毛泽东的“右倾机会主义”进行批判,共产国际对此并不反对,但明确反对中共中央撤销毛泽东职务的做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当时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B毛泽东是中共中央事实上的领导核心C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存在尖锐矛盾 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完全正确【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中共“左倾”错误) 【解析】1932年中共中央对毛泽东进行批判,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故A项正确;毛泽东成为中共中央事实上的领导核心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上,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中共中央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接受共产国际领导,故C项错误;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完全正确不符合史实

67、,故D项错误。 【答案】A9(2015广东广州一模17)“十月十日的黄昏,我们的队伍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帽子、衣服、布草鞋、绑带、皮带,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都是我们苏维埃工厂制造的,出发以前才发来的新家伙。”材料中“我们的队伍”() A出师北伐 B开始长征 C奔赴抗日前线 D挺进大别山【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红军长征) 【解析】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师北伐,与材料“瑞金”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从材料“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苏维埃”信息可知,“我们的队伍”是红军,红军从瑞金开始长征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从陕甘宁边区开赴抗日前

68、线,与材料“瑞金”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1947年,刘邓大军从中原出发,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与材料“瑞金”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5广东深圳一模16)“我党为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把主力从过去的苏区撤出。目的是要在中国西部的广阔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这份向共产国际的汇报说明共产党准备()A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战略转移,突围长征 D纠正“左倾”错误【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红军长征) 【解析】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通过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从题干材料中“苏区”一词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31年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的事,故A项错误;创立井冈山

69、根据地应是在苏区正式建立之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主力从过去的苏区撤出”等信息可以判断出与红军长征有关,故C项正确;纠正“左倾”错误应是在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遵义会议上,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5广东韶关一模17)共产国际负责人专门约见即将回国的王稼祥时明确指出:“应该承认毛泽东同志是中国革命实际斗争中产生出来的领袖,告诉王明,不要争了吧!”由此()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 B有利井冈山道路的开辟C促成遵义会议顺利召开 D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 【解析】国民革命是19241927年,当时国共第一次合作,王明尚未在中共发挥作用,故A

70、项错误;井冈山时期是19271934年,当时王明已经取代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正是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红军被迫长征,故B项错误;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会议取消了王明和博古的领导权,重新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但遵义会议之后才有题干的事情发生,故C项错误;毛泽东的正确方针,与中国国情相契合,共产国际承认遵义会议的决议,承认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5广东惠州二模16)1936年,胡适在大公报发表文章称“五年的忍辱不战,所求的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张学良忽然造反了”。胡适评论的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抗日战

71、争 D重庆谈判【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西安事变【解析】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与题中的1936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中“1936”年,“五年的忍辱不战”应该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张学良忽然造反了”可以得出应为西安事变,故B项正确;抗日战争的时间为1937年至1945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重庆谈判的时间为1945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13(2015广东汕头一模16)蒋介石日记:“正午约毛泽东谈话半小时,余示以至诚与大公,允其所有困难无不为之解决,而彼要求编其28师之兵数。”这则日记可能写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西安事变时期C重庆谈判时期 D北平会谈时期【考点

72、】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重庆谈判) 【解析】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还未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且中国共产党尚未有属于自己的军队,故A项错误;西安事变时期蒋介石未与毛泽东谈话,故B项错误;据材料“正午约毛泽东谈话半小时”、“允其所有困难无不为之解决”和“而彼要求编其28师之兵数”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应为重庆谈判时期,故C项正确;北平会谈时期不可能出现“彼要求编其28师之兵数”,故D项错误。【答案】C14(2015广东江门一模17)毛泽东在1945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时期,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要砍头。这个弯路使我们

73、党在各方面达到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当时中共的设想是()A通过重庆谈判,建立国共两党联合执政的政府B希望通过和平激进方式争取民主C控制联合政府,打破一党专政D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重庆谈判)【解析】重庆谈判中没有建立国共两党联合执政政府的内容,故A项错误;从“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体现出要争取民主,从“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要砍头”可知方式不是暴力而是和平方式,故B项正确;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故C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与题干“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

74、15(2015广东惠州三模38)(28分)体育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现在的学生对于体育浪漫成性,而施教者亦无训练目标。故不但学生浪漫自由成性,即体育教师的精神,也有多半颓唐,不振的所以我们要挽回这个颓风,整顿体育,改革过去的浪漫行为,则必需体育军事化。据程登科:体育!军训!童子军三者在中学课程中之相互关系(此文发表于1936年)(3)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材料三中作者当时强调中国“必需体育军事化”的原因(8分)【考点】(3)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侵华日军的罪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解析】(3)抓住设问“当时

75、强调中国必需体育军事化的原因”,材料三时间为1936年,国际方面可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日本法西斯上台等角度分析;国内方面,国共处于对峙和内战阶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答案】(3)原因:国际方面,经济大危机造成经济持续萧条;国际关系紧张,法西斯势力猖獗;日本加紧侵华,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等。 国内方面,国共内战(或者对峙);军阀混战;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深重;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8分,国际、国内各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6(2015广东揭阳一模38)(26分)“中国”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年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新中国”一词来自1902年梁启超

76、的新中国未来记,是近代中国进步人士追求的目标。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为“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请回答:(2)中共七大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是如何为实现“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的?(8分)【考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解析】(2)中共七大是抗战时期的会议,故从抗战时期开始,结合中国在实现民族独立、确立民主政体、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等方面的史实进行说明。【答案

77、】(2)实现: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颁布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通过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8分)17(2015广东江门一模38)(27分)农民阶级是历史的重要创造者,他们的遭遇反映出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四 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78、(4)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四的观点。(4分)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农民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得益者,请结合史实从经济和政治方面加以说明。(8分)【考点】(4)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4)第一小问,概括材料四的观点为:中华文明转型路径以农民为内在动力,并且农民成为转型的主要得益者,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即可,例如中国共产党发动广大农民进行平分土地为核心的土地革命,让农民成为直接受益者,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推

79、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二小问,运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方面说明材料四的观点,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基层民主建设等史实对农民的积极影响。【答案】(4)说明:中国共产党发动广大农民进行平分土地为核心的土地革命,让农民成为直接受益者(2分,只答土地革命得1分,能分析说明农民成为受益者得2分),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分)经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建立乡镇企业增加农民收入;对外开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转型;改

80、革户籍制度;减免农业税等。(任答三点给6分,满分不超过6分)政治:199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改革,参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2分)18(2015广东茂名一模39)(26分)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留下的日记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时间内容1912年11月5日今日为美国选举日期,夜人市观之,此间有报馆两家,俱用电光影灯射光粉墙上,以报告各邦各州选举之结果,惟所得殊不完备。市上观者甚众,每一报告出,辄欢呼如雷。以大势观之,似民主党胜也。1916年7月6日改良之法,余力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l921年8月1

81、3日做历史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学严格的评判史料,一方面是艺术大胆的想象力。史料总不会齐全的,往往有一段,无一段,又有一段。那没有史料的一段空缺,就不得不靠史家的想象力来填补了。 摘自胡适日记全编(3)1948年蒋介石想让胡适参选总统,是迫于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压力,请问杜鲁门为何要插手中国的总统选举?(4分)【考点】(3)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杜鲁门主义【解析】(3)1948年杜鲁门插手中国的总统选举的原因,联系国际上,当时杜鲁门主义已经出台;而国内,1948年春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蒋介石得不到杜鲁门的信任。【答案】(3)原因

82、:冷战时期,杜鲁门推行杜鲁门主义,在中国积极反共;中共军队在解放战争展开战略反攻,杜鲁门对蒋介石不满意。(4分)19(2015广东茂名二模38)(28分)历史人物的演讲稿,是后人研究历史的珍贵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我们也有东西,一定可以胜过他,我们的主义思想,亦要比他新,我们为自卫为公理而战,这种战争,是为义战,义战是战无不胜的。我们一定要团结统一,来抵御外侮,来完成我们自己的使命。 蒋介石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1934年7月13日)(2)材料二中,蒋介石在演讲时面临着怎样的时局?他认为抵御外侮要靠哪些“东西”?(10分)【考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侵华日军的罪行

83、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析】(2)第一小问时局,根据材料二中“我们的主义思想,亦要比他新”“我们为自卫为公理而战”可分析出正处于国共对峙内战,日军局部侵华的时局;第二小问依靠,结合国民党的革命思想分析其依靠的精神力量是“三民主义”,结合材料中“这种战争,是为义战,义战是战无不胜的”分析其需要依靠正义的力量,结合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分析其还要依靠全民族的团结。【答案】(2)时局:国内处于内战对峙,国共双方正在进行第五次围剿和反围剿;国际上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后,进而向华北进逼。(4分)东西:三民主义的指导;正义的力量;全民族团结抗战。(6分)20(2015广东深

84、圳二模38)(26分)“群”在汉语中的基本含义是个体集合成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 “群众”“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使用很少。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群众周刊。请回答: (3)据材料三,19191925年,哪些历史事件促使“群众”一词日益流行?(4分)“群众”一词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泛使用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考点】(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峙【解析】(3)第一小问历史事件,抓住关键时间“19191925年”,可知“哪些”包括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民

85、大革命等;第二小问时代特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依靠工农群众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词语体现了社会群体的划分体现鲜明的阶级色彩。【答案】(3)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21年中共成立,以工农群众作为其阶级基础;1924年后国共进行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群众运动高涨。(4分,任答2点给4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符合史实与时段也可给分)特征: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共依靠工农群众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群体的划分体现鲜明的阶级色彩。(答案须从革命性和阶级性两个方面来概括时代特征)(4分)21(2015广东广州二模38)(26分)对

86、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 东方杂志(1933年)“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东方杂志(1934年)(1)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8分)【考点】(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新民主

87、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1)据材料一“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可以从中看出作者是以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作参照。根据材料一“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可以知道作者发现罗斯福初期的措施没什么显著效果,进而对新政不抱希望。结合所学知识,国际背景可以从经济危机的影响(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局势)、新政初期的效果、苏联建设成就的对比等角度归纳;国内背景可以从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

88、思主义的传播等角度归纳。【答案】(1)国际: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20世纪30年代前期罗斯福新政效果不明显;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国内: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2015广东揭阳一模17)中共中央在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指出:“党在这次事变中的中心任务是:领导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政策,反对进攻苏联和苏区,拥护苏维埃,武装保卫苏联”对这则历史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

89、材料内容体现了国民大革命时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材料内容是左倾路线统治全党的反映C材料内容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苏结盟联合反对法西斯侵略 D材料内容是中共中央就当时社会矛盾的变化做出的正确决议【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三大政策是中共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概括总结,不是中共政策的内容,故A项错误;题中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的政策,从“领导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政策,反对进攻苏联和苏区,拥护苏维埃,武装保卫苏联”,可知该政策脱离了中国实际,带有冒进的左倾错误倾向,故B项正确;题中背景是九一八事变,而不是抗日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九一八事变时中国社会主

90、要矛盾是国共两党的阶级斗争,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广东梅州一模16)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中国取得“历史的进步”是()A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壮大,国际地位提高B中国国民党“围剿”共产党的计划破产C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直追世界强国D中国赢得民族独立,社会性质改变【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对于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恩格斯的出发点应该是世界上,国共之间的冲突是国内的

91、,故B项错误;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直追世界强国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基本结束,故D项错误。【答案】A3(2015广东湛江二模16)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政府、军队、中国文化界和工业界的大部分,以及成百万的难民,他们离开东部毁于战火的扬子江河谷,奔向开战18个月来在内陆仓促准备的新新中国。”这场“战火”发生在()A鸦片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该场战争的发生使中国的政府、军队、中国文化界和工业界以及成百万的难民进行了由东部发生转移,断定该场战

92、争应该是抗日战争,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期间,没有实现政府的转移,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伴随着南京的沦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与题目相符,故C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也没有实现政权的转移,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广东惠州四模16)“同志们,我们的大会闭幕之后,我们就要上战场去,根据大会的决议,为着最后地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而奋斗。”文中的“大会”是指中共召开的()A三大 B七大 C七届二中全会 D八大【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中共七大召开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会议与抗日战争有关。中共三大是在192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共七大是在1945年,是抗战即将取得胜利,

93、与材料信息相符,故B项正确;七届二中全会是在1949年,抗战已经取得胜利,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八大是在1956年,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5(2015广东惠州三模38)(28分)体育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现在的学生对于体育浪漫成性,而施教者亦无训练目标。故不但学生浪漫自由成性,即体育教师的精神,也有多半颓唐,不振的所以我们要挽回这个颓风,整顿体育,改革过去的浪漫行为,则必需体育军事化。据程登科:体育!军训!童子军三者在中学课程中之相互关系(此文发表于1936年)(3)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材料三中作者当时强调中国

94、“必需体育军事化”的原因(8分)【考点】(3)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侵华日军的罪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解析】(3)抓住设问“当时强调中国必需体育军事化的原因”,材料三时间为1936年,国际方面可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日本法西斯上台等角度分析;国内方面,国共处于对峙和内战阶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答案】(3)原因:国际方面,经济大危机造成经济持续萧条;国际关系紧张,法西斯势力猖獗;日本加紧侵华,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等。 国内方面,国共内战(或者对峙);军阀混战;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深重;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8分,国际、国内各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

95、分)6(2015广东揭阳一模38)(26分)“中国”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年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新中国”一词来自1902年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是近代中国进步人士追求的目标。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为“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请回答:(2)中共七大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是如何为实现“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的?(8分)【考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

96、五计划、三大改造【解析】(2)中共七大是抗战时期的会议,故从抗战时期开始,结合中国在实现民族独立、确立民主政体、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等方面的史实进行说明。【答案】(2)实现: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颁布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通过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8分)7(2015广东湛江一模38)(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时期纪念文章的标题或主旨纪念抗战

97、胜利十周年人民日报刊登了 专栏文章,苏联击溃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意义,强调打败日本主要是中国人民和苏联的功劳。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人民日报刊发纪念文章:人民战争胜利万岁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文章对苏联的出兵和援助只字未提。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人民日报在中国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一文中表述:“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人民日报刊发了江泽民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放到了一起同时纪念。(2)在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上,材料

98、中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与表中的前两个时期的文章相比,更突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产生不同的原因是什么?(10分)(3)五十周年的纪念讲话,又增加了什么新视角?结合上述材料内容,请你较为全面、客观的表述抗日战争的性质。(5分)【考点】(2)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海峡两岸关系发展(3)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2)第一小问,从“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可知强调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作用和肯定了国民党的抗日贡献;第二小问,强调国民党的作用,体现出我党对国民党态度的转变,

99、故其原因是改革开放,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文革结束,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主的史观;承认国民党的抗战作用,有利于两岸统一。(3)第一小问,从“人民日报刊发了江泽民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放到了一起同时纪念”,可知新视角是把抗日战争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视角评价;第二小问,材料中先后强调了抗战中苏联的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和世界反法西斯的作用,故归纳其性质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受到苏联、美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大力援助、全民族的抗战。【答案】(2)方面:突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100、或突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作用);国民党的抗日贡献得到承认。(4分) 原因:改革开放,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文革结束,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主的史观;承认国民党的抗战作用,有利于两岸统一。(6分。言之有理即可,总分不超过6分。)(3)视角:把抗日战争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视角评价。(2分)性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受到苏联、美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大力援助、全民族的抗战。(3分,其他表述亦可,但需具备3个基本要点,每点1分)8(2015广东深圳一模38)(24分)史学发展与现实脉搏息息相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新通史)最主要之任务,尤在将国史真态,传播于国

101、人之前,使晓然了解于我先民对于国家民族所已尽之责任,而油然兴其慨想,奋发爱惜保护之挚意也。 钱穆(1937年)国史大纲引论请回答:(3)根据材料三,钱穆认为“新通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原文)分析其时代意义。(6分)【考点】(3)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使晓然了解于我先民对于国家民族所已尽之责任”从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等方面分析其核心价值;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所提示的1937年这一时间信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急需激励国人抗日精神等方面来分析其时代意义。【答案】(3)价值:培养民族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2分) 意义:在日本侵

102、略加剧、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激励国人奋起抵抗,积极投身于爱国救亡运动。(4分)9(2015广东韶关一模39)(26分)国家形象取决于国家实力,又与内政外交相关联。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让西方对中国充满了马可波罗式的想象,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想象陡然从田园牧歌变成了“一部恐怖小说”。国际先驱导报(2)据材料二和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西方对中国的不同态度。材料一、二对中国的态度(评价)有何局限性?(12分)【考点】(2)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

103、成;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解析】(2)第一小问分析态度,首先要指出当时西方对中国的态度,然后再分析当时的背景和原因。三四十年代,“西方对中国充满了马可波罗式的想象”,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中国遍地黄金,可知当时西方对中国充满了向往。根据材料二所述,这与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宣传有关;再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西方经历了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洗礼,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想象陡然从田园牧歌变成了“一部恐怖小说”,说明西方对中国的态度是恐惧的,原因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与西方在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上迥然不同;原因之二是当时处于冷战背

104、景下,中国奉行的是一边倒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第三小问局限性从材料一二可见,这些评价都不够客观全面,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答案】(2)三四十年代: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影响;(2分)经济危机的影响;二战的爆发,中国与西方国家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确立),(任答1点可给2分)西方向往中国。(1分)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的成立,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的差异;(2分)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冷战”的影响,(任答1点2分)西方对中国充满恐惧。(1分)局限: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2分)10(2015广东茂名二模38)(28分)历史人物的演讲稿,是后人研究历史的珍贵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05、问题。 材料二 我们也有东西,一定可以胜过他,我们的主义思想,亦要比他新,我们为自卫为公理而战,这种战争,是为义战,义战是战无不胜的。我们一定要团结统一,来抵御外侮,来完成我们自己的使命。 蒋介石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1934年7月13日)(2)材料二中,蒋介石在演讲时面临着怎样的时局?他认为抵御外侮要靠哪些“东西”?(10分)【考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析】(2)第一小问时局,根据材料二中“我们的主义思想,亦要比他新”“我们为自卫为公理而战”可分析出正处于国共对峙内战,日军局部侵华的时局;第二小问依靠,结合国民党的革命思想分

106、析其依靠的精神力量是“三民主义”,结合材料中“这种战争,是为义战,义战是战无不胜的”分析其需要依靠正义的力量,结合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分析其还要依靠全民族的团结。【答案】(2)时局:国内处于内战对峙,国共双方正在进行第五次围剿和反围剿;国际上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后,进而向华北进逼。(4分)东西:三民主义的指导;正义的力量;全民族团结抗战。(6分)11(2015广东佛山二模39)(26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学家有不同的历史视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抗战史学既有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史学;既有改良主义史学,也有文化保守主义史学一通史以致用,成了史学家们普

107、遍的学术倾向。内容上:一是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传记的大量出现,历代的节义之士受到极大的关注,二是国史的编著上企图以祖国的光荣史迹来增强民族自信,来鼓励抗战精神,三是大力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四是反击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田亮抗战时期史学研究(3)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史学的特征并分析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10分)【考点】(3)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3)第一小问特征,材料二“抗战史学既有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史学;既有改良主义史学,也有文化保守主义史学”体现了学派众多,“通史以致用,成了史学家们普遍的学术倾向”体现了强调致用,“一是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

108、传记的大量出现二是国史的编著上三是大力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四是反击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说明内容丰富,“企图以祖国的光荣史迹来增强民族自信,来鼓励抗战精神”说明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二小问原因,需要结合抗战时期的政治、思想归纳。【答案】(3)特征:学派众多;强调致用;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原因:马克思主义、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日本全而侵华;中国实现了全民族团结抗战;民族意识的发展。(说明:特征答对任意1点2分,不超过4分。原因答对任意1点2分,不超过6分。其它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10分。)12(2015广东广州二模38)(26分)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

109、,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一一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2)有学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考点】(2)罗斯福新政;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2)根据材料二“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指出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可以看出国民党政府对罗斯福的重视,可以看出中共认可罗斯福新

110、政对解决危机和安定人民的作用,结合所学,可以从缓解危机、缓和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国共二次合作、美苏盟友、中美同盟等角度进行归纳。【答案】(2)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渐摆脱危机;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国共合作抗日;二战期间美苏成为反法西斯盟友;美国对中国抗日的支持。(8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13(2015广东汕头二模39)(26分)史料可以分为“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作者为了左右别人的认识而有意制造的史料称为“有意史料”;人们在没有上述主观故意的情况下形成的史料称为“无意史料”。研究历史时应注意加以鉴别。 材料三 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登载:日军占领南京后,分发

111、饼干、糖果救济难民,受到了南京人民的欢迎的照片(图8)。材料四 有些(日本)报界人士来到一个难民营入口处,(向中国难民)分发饼干、苹果,并且拿出少许铜板给难民,还为这种“善行”拍了电影。就在同一时间,一伙日本兵爬越大院后墙,强奸了约12个妇女。这却没有拍电影带回去。 正在南京的麦卡伦牧师(美籍)在日记中写道(1938年1月9日);请回答:(3)材料三能否客观反映日军占领南京后的行为?请结合材料三、四说明理由(可从材料来源及内容方面说明)。(6分)【考点】(3)侵华日军的罪行南京大屠杀【解析】(3)第一小问判断,日本发表的新闻不能客观反映日军占领南京后的行为;第二小问理由,根据提示从材料来源及内容方面分析材料三和材料四,论证材料四更为可信的理由。【答案】(3)不能。(2分)理由:材料三出自日本报纸,捏造事实,美化侵略,以作宣传之用。材料四出自美国牧师的日记,属于第三方目击者,没有政治目的,材料更可信。材料四的内容恰好揭示了材料三的虚伪性。【每点2分,任意两点得满分4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