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289KB ,
资源ID:276022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602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年广东模拟试题汇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年广东模拟试题汇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2015广东湛江一模21)1947年3月,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明确宣布:“援助那些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御少数武装力量或者外部压力试图强加给他们的征服。”这一演说()A意味着两级格局最终形成 B有利于维护地区之间的和平C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D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杜鲁门主义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它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带来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不利于地区和平,故B项错误;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与

2、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杜鲁门主义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体现的是美国的全球扩张,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广东惠州三模22)“美国二战后的巨额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导致的国外清偿力不足可能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而该政策正是要通过增强西欧的出口能力使之获得美元从而增加从美国进口商品的能力。”为此, 美国实施(或建立)了()A关贸总协定 B布雷顿森林体系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关贸总协定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这与材料主旨突出“增加从美国进口商品的能力不符,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与材料涉及的贸易体系不吻合,故B项错误

3、;“美国”“二战后”“增强西欧能力”符合教材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描述,故C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军事政治组织,没有涉及经济领域,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广东深圳一模22)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举意在()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1948年开始,美国正式实施马歇尔计划以恢复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由题干所示的时间信息可以推断,美国所举办的巡展与马歇尔计划有关,故A项正确;两极对

4、峙是指的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关系,题干只表现出美国与西欧的关系,故B项错误;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与题干所示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北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而题干中“和平之车”、“美国家庭”“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主题的巡展只能体现出与经济相关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A4(2015广东惠州四模23)为“推进欧洲经济进步、促进欧洲生产发展、为欧洲各国货币发行提供支持以及推动国际贸易。”战后美国实施(或者建立)了()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C欧共体 D世界贸易组织【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马歇尔计划是欧洲经济复兴计划,对欧洲经济复苏起

5、了很大作用,故A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与材料“推动国际贸易”不符,故B项错误;欧共体是欧洲一体化,不是美国实施的,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是全球性贸易组织,强调的是贸易自由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5(2015广东佛山二模23)1953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领域是“国际工作,人道主义工作”。据此推断获奖的人是()A丘吉尔 B马歇尔 C斯大林 D尼克松【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丘吉尔二战后主张美英联盟,共同遏制苏联,与人道主义、和平奖无关,故A项错误;马歇尔在1947年提出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对欧洲经济复苏起了很大的作用,体现了“国际工

6、作,人道主义工作”,故B项正确;斯大林领导了苏联卫国战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但与“国际工作,人道主义工作”无关,故C项错误;尼克松1953年以前担任美国的参议员和副总统,与人道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6(2015广东广州二模22)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并向西欧提供了大量贷款。但1948年以后,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转向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它们提供长期开发资金。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因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世界银行本身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7、的组成部分之一,故A项错误;关贸总协定是战后国际贸易体系方面的建树,与材料所述主题无关,故B项错误;经互会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建立的,不符合材料所述意思,故C项错误;1945年世界银行建立后,初期宗旨是帮助西欧经济恢复,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行,美国控制了对欧洲的战后援助,世界银行职能必然转变,故D项正确。【答案】D7(2015广东肇庆一模22)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A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B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D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

8、成马歇尔计划;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西欧经济一体化【解析】材料突出西欧国家“集体制定”“互相协调”,马歇尔计划的直接影响是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但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但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实施过程中,西欧国家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彼此合作的加强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西欧逐渐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但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8(2015广东惠州一模22)“只要两个价值体系与战略上的利害关系无法兼容,就不会有和平的一天;但只要核武器发挥遏制作用,战争就不会发生。

9、”材料描述的是()A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对抗B二战期间盟国与法西斯的对抗C冷战期间美苏的对抗D冷战后美国与恐怖主义的对抗【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核武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存在对抗,但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二战后期虽然盟国使用核武器加速日本法西斯的投降,但二者之间的战争已经爆发,故B项错误;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存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对立,“两个价值体系与战略上的利害关系无法兼容”,但核战争的破坏性使得双方都不敢轻易动武,故C项正确;核武器的威慑力也无法阻止冷战后美国与恐怖主义的对抗,故D项错误。【答案】C9(2015广东茂名一模22)据下

10、表指出,造成经济互助委员会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原则重大措施经互会社会主义国际原则协调国民经济计划、国际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共同投资建设联合项目、对外贸易欧共体市场原则关税同盟、共同外贸、共同的农业政策、共同市场A政策的不同 B经济体制的不同C一体化程度的不同 D苏联的霸权主义【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经互会成立;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共体成立 【解析】由表格可知,在原则上,经互会强调“社会主义”,欧共体强调“市场”;在措施上,经互会强调计划经济、协作、联合,欧共体强调关税同盟、共同外贸、共同市场。政策不同只符合表格“重大措施”一项,不全面,故A项错误;经互会的

11、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欧共体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故B项正确;两个机构一体化的程度都比较高,故C项错误;苏联的霸权主义与欧共体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5广东韶关一模23)图8是一张抓拍到的1961年某日在铁丝网网成的柏林墙即将封闭的一瞬间,一个参与围墙行动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一方的照片,作为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A美苏冷战 B欧共体成立C马歇尔计划推行 D苏联解体【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柏林危机 【解析】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德国早已分裂成东德和西德,这些历史信息都是美苏冷战的事件,故A项正确;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与题干时间1961年不符

12、,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开始于1947年,美国复制西欧的经济以控制西欧,与柏林墙无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苏联解体于1991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11(2015广东惠州二模23)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从古至今,一个强国领头的联盟,不过是另外一个形式的霸权而已。”可以作为例证的联盟是()A华约 B欧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华约成立【解析】华约是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对抗资本主义阵营的北约,体现了苏联的霸权主义,故A项正确;欧盟是在欧洲各国面对美苏争霸的前提下,为了自身的发展走向联合,不存在强国领头,故B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官方论坛性质的组织,

13、故C项错误;联合国有五大常任理事国组成,初期有美国占主导,后来亚非第三世界国家的加入,推动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没有体现霸权色彩,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5广东梅州一模23)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A德国的分裂状态 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C911事件 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朝鲜分裂;两极格局的瓦解 【解析】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结束分裂状态,故A项错误;朝鲜半岛一直处于分裂状态,故B项正确;911事件是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形势的一个表现,与此题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华

14、沙条约组织1991年解体,故D项错误。【答案】B13(2015广东深圳二模22)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拍摄了一段教育儿童的宣传片,在学校和社会上进行播放,其配音文字如图10所示。它反映出当时美国()A开始防备核战争爆发B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实力C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D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材料的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材料的关键信息如“警惕,卧倒,掩护”,联系当时冷战的背景,说明当时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国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实力,故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美苏争霸,美国的霸权地位并未受到严重削弱,故C项错误;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瘟疫,

15、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14(2015广东汕头二模23)图5漫画恐怖的骨牌游戏,漫画的左下角是美国国旗;右上角是苏联国旗;中间是和平鸽;骨牌上是导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漫画反映了美苏合作维护世界和平B漫画可能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 C漫画中的和平鸽应该指的是中国D漫画讽刺了美苏军备竞赛危害和平【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古巴导弹危机 【解析】从“漫画的左下角是美国国旗;右上角是苏联国旗;中间是和平鸽;骨牌上是导弹”,可知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体现了两极格局下世界的紧张局势,故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故B项错误; 中国没有参与古巴导弹危机,也没有在美苏对抗中

16、起到维持和平的作用,故C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核竞赛,危及世界和平,故D项正确。【答案】D15(2015广东肇庆三模22)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1957年3月25日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11月14日16日12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12月19日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C冷战格局

17、中孕育着新的力量D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开始出现【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共体成立 【解析】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北约和华约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对抗,双方并未真正进入战争状态,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1957年3月25日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可知,在美苏两极冷战格局中孕育着新的力量,即欧洲的联合,故C项正确;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已经开始出现,与表格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6(2015广东惠州三模38)(28分)体育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 1980年以美国为

18、首的西方国家抵制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抵制洛杉矶奥运会,然而广大非洲国家既未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也没有抵制洛杉机奥运会。 据李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冷战研究(4)材料四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1984年中国参加洛杉机奥运会的原因?(8分)【考点】(4)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中美关系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解析】(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1980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抵制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抵制洛杉矶奥运会”,反映了当时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第二小问,分析原因,题干要求从

19、政治角度分析,参加奥运会属于国际活动,可从外交角度进行分析,注意结合时间1984年,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中国开展了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国际活动。【答案】(4)格局:美苏两级对峙格局。(2分)原因:中美建交,两国关系正常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中国走向世界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7(2015广东惠州二模38)(25分)外语在近代中国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现代中国第一阶段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1952年明确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

20、把钥匙。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打破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我们学好了俄文,就可以更加促进两大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现代中国第二阶段1978年底,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3)材料中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8分)【考点】(3)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一边倒”;对外开

21、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解析】(3)第一小问结合表格“现代中国第一阶段”中的“俄文,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我们学会俄文,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我们学会俄文,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我们学好了俄文,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可以得出第一阶段学习俄语为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另外结合表格中“现代中国第二阶段”中的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可以得出第二阶段学习英语为主;第二小问结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末国际政治经济特征来作答,即政治格局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经济格

22、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答案】(3)不同:第一阶段学习俄语为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2分)第二阶段学习英语为主(2分)趋势:政治格局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2分)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2分)18(2015广东肇庆二模38)(24分)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建设蓝图,并总能从其历史中找到注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1943年)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他的“蓝图”是从世界主义出发,他要求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实现“世界蓝图”的?

23、(8分)【考点】(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解析】(2)“二战”后初期美国要实现的“世界蓝图”就是称霸世界。为此,一方面与苏联冷战,列举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遏制苏联的具体措施;另一方面,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分别确立了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和贸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答案】(2)政治:出台杜鲁门主义,与苏联冷战;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成立北约,遏制苏联。(4分,答对2点即可,答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倡议建立联合国,可在总分范围内各给2分)经济:通过布雷顿森

24、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4分,答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可在总分范围内给2分)19(2015广东揭阳一模39)(26分)综观古今中外,一个民族的兴旺、一个国家的崛起,都离不开自信的精神品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吴于廑等编世界史现代史编请回答:(2)为什么材料二中的杜鲁门对美国及其制度充满自信?(4

25、分)二战后美国如何实现对世界的领导?(6分)【考点】(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罗斯福新政;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解析】(2)第一小问原因,结合二战前后美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优势论述;第二小问实现,运用二战后美国在政治、经济上确立霸权统治的史实说明即可。【答案】(2)原因: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制度为美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二战对法西斯主义的胜利;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科技实力,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经济实力雄厚。(4分,任答两点即可)实现: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

26、划,成立北约组织,控制西欧,遏制苏联;(3分,答对2点即可,答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倡议建立联合国,可给2分)经济上,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3分,答一点2分两点3分,答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可给2分)20(2015广东广州一模39)(27分)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探讨大国兴衰成为学术界十分热门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在描述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时,常常使用“欧洲的衰落”这样的提法欧洲的衰落是相对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

27、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而言。现在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发展与进步。欧洲,或者说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仍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基地,它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不可或缺。 据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按照约瑟夫约菲的分析,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出现过五波美国衰落论的浪潮。第一波源自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所引发的震撼,美国人感到被苏联甩在后面的危险。第二波发生在1960至1970年代到了2012年,衰落论出现了第五次浪潮。 据刘擎2012年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2)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10分)(3)结合材料二,分析1960至1970年代“美国衰落论”浪潮出现的原因。(8分)【考点

28、】(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共体成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欧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解析】(2)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一“欧洲的衰落是相对”“现在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发展与进步”“仍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基地”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说明,“欧洲的衰落”可以结合二战后西欧国家地位下降、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等史实说明;“欧洲仍在发展与进步”可以结合欧洲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欧共体成

29、立)、欧盟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等史实加以说明。(3)依据材料二“1960至1970年代”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美苏争霸对美国的影响、70年代美国出现“滞胀”现象、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西欧、日本实力的增强,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崛起)等角度回答。【答案】(2)观点:欧洲的衰落是相对的。(2分) 说明:一方面,欧洲的衰落主要表现为: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被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所取代;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两极格局所取代。另一方面,欧洲仍在发展与进步,并在世

30、界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从欧共体到欧盟,欧洲一体化发展迅猛,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同时,欧盟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8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原因:美国发动越南战争,陷入战争泥潭;古巴导弹危机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70年代美国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通货膨胀严重;西欧、日本实力的增强,企图摆脱美国的控制;不结盟运动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8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1(2015广东茂名一模39)(26分)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留下的日记为我们研究

31、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时间内容1912年11月5日今日为美国选举日期,夜人市观之,此间有报馆两家,俱用电光影灯射光粉墙上,以报告各邦各州选举之结果,惟所得殊不完备。市上观者甚众,每一报告出,辄欢呼如雷。以大势观之,似民主党胜也。1916年7月6日改良之法,余力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l921年8月13日做历史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学严格的评判史料,一方面是艺术大胆的想象力。史料总不会齐全的,往往有一段,无一段,又有一段。那没有史料的一段空缺,就不得不靠史家的想象力来填补了。 摘自胡适日记全编(3)1948年蒋介石想让胡适参选总统,是迫于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压力,请问

32、杜鲁门为何要插手中国的总统选举?(4分)【考点】(3)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杜鲁门主义【解析】(3)1948年杜鲁门插手中国的总统选举的原因,联系国际上,当时杜鲁门主义已经出台;而国内,1948年春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蒋介石得不到杜鲁门的信任。【答案】(3)原因:冷战时期,杜鲁门推行杜鲁门主义,在中国积极反共;中共军队在解放战争展开战略反攻,杜鲁门对蒋介石不满意。(4分)22(2015广东韶关一模39)(26分)国家形象取决于国家实力,又与内政外交相关联。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作家詹姆

33、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让西方对中国充满了马可波罗式的想象,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想象陡然从田园牧歌变成了“一部恐怖小说”。国际先驱导报(2)据材料二和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西方对中国的不同态度。材料一、二对中国的态度(评价)有何局限性?(12分)【考点】(2)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解析】(2)第一小问分析态度,首先要指出当时西方对中国的态度,然后再分析当时的背景和原因。三四十年代,“西方对中国充满了马可波罗式的想象”,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中国遍地黄金,可知当时西方对中国充满了向往。根

34、据材料二所述,这与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宣传有关;再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西方经历了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洗礼,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想象陡然从田园牧歌变成了“一部恐怖小说”,说明西方对中国的态度是恐惧的,原因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与西方在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上迥然不同;原因之二是当时处于冷战背景下,中国奉行的是一边倒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第三小问局限性从材料一二可见,这些评价都不够客观全面,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答案】(2)三四十年代: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影响;(2分)经济危机的影响;二战的爆发,中国与西方国家共同抗击法西斯侵

35、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确立),(任答1点可给2分)西方向往中国。(1分)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的成立,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的差异;(2分)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冷战”的影响,(任答1点2分)西方对中国充满恐惧。(1分)局限: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2分)23(2015广东茂名二模38)(28分)历史人物的演讲稿,是后人研究历史的珍贵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美国当时突然发现,苏联军队正在东欧建立政府;而原来许多美国人认为美苏关系会是合作关系,但结果却变成了敌对关系。 基辛格在北京外交学院的演讲(1983年11月9日)(3)材料三反映了二战后最初10年怎样的国际格局?当时苏联采

36、取了哪些与美国针锋相对的措施?面对当时美苏的敌对关系,中国奉行什么外交政策?(10分)【考点】(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一边倒”【解析】(3)第一小问格局,根据材料三中“结果却变成了敌对关系”可分析国际格局为美苏对抗,两极对峙;第二小问措施,结合必修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中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组织等相关知识点回答即可;第三小问政策,结合必修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新中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回答即可。【答案】(3)格局:美苏不断对抗,形成两极对峙格局。(2分) 措施:1947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

37、情报局;l949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6分)政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分)24(2015广东惠州四模39)(25分)教育关乎个人的幸福、国家的繁荣、世界的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据王春梅 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3)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两条道路。分析第

38、一条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10分)【考点】(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第三世界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析】(3)第一小问两条道路,根据材料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回答。第二小问背景,民族主义教育思想形成与殖民体系崩溃,民族独立国家剧增有关;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形成又与经济全球化有关;再结合所学从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角度回答。【答案】(3)道路: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2分,每点1分) 背景:冷

39、战开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殖民体系崩溃,民族独立国家剧增;第三世界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拉大。(8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5(2015广东广州二模38)(26分)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 据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3)阅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为什么?

40、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10分)【考点】(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一边倒”;中美关系正常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解析】(3)第一小问消失的原因,结合教材,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冷战政策、美国对中国的敌视、中苏关系、中国的外交原则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学习的原因,结合所学,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转折、学术研究方面的“双百”方针、对外开放拓宽视野、中美建交等角度归纳。【答案】(3)消失的原因:二战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政策;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和包围政策;中国奉行“一边倒”政策。(

41、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成为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新时期中国史学界研究水平的提高。(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2015广东汕头一模21)二战前,文明的概念开始发生变化,不再特指欧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文明一词在英语中也变成了复数。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美国霸主地位确立 B欧洲仍然处于世界中心地位C多极化趋势加强 D欧洲开始丧失世界中心地位【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解析】美国霸主地位的确立是在二战之后,与材料所示时间不符,

42、故A项错误;一战之后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就开始动摇,故B项错误;多极化趋势加强在二战之后,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文明的概念开始发生变化,不再特指欧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可知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已不复存在,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广东茂名一模22)据下表指出,造成经济互助委员会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原则重大措施经互会社会主义国际原则协调国民经济计划、国际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共同投资建设联合项目、对外贸易欧共体市场原则关税同盟、共同外贸、共同的农业政策、共同市场A政策的不同 B经济体制的不同C一体化程度的不同 D苏联的霸权主义【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经互会成立;

43、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共体成立 【解析】由表格可知,在原则上,经互会强调“社会主义”,欧共体强调“市场”;在措施上,经互会强调计划经济、协作、联合,欧共体强调关税同盟、共同外贸、共同市场。政策不同只符合表格“重大措施”一项,不全面,故A项错误;经互会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欧共体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故B项正确;两个机构一体化的程度都比较高,故C项错误;苏联的霸权主义与欧共体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广东肇庆三模22)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1957年3月25日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

44、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11月14日16日12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12月19日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C冷战格局中孕育着新的力量D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开始出现【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共体成立 【解析】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北约和华约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对抗,双方并未真正进入战争状态,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1957年3月25日签订

45、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可知,在美苏两极冷战格局中孕育着新的力量,即欧洲的联合,故C项正确;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已经开始出现,与表格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广东广州一模39)(27分)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探讨大国兴衰成为学术界十分热门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在描述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时,常常使用“欧洲的衰落”这样的提法欧洲的衰落是相对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而言。现在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发展与进步。欧洲,或者说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仍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基地,它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不可或缺。 据

46、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按照约瑟夫约菲的分析,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出现过五波美国衰落论的浪潮。第一波源自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所引发的震撼,美国人感到被苏联甩在后面的危险。第二波发生在1960至1970年代到了2012年,衰落论出现了第五次浪潮。 据刘擎2012年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2)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10分)(3)结合材料二,分析1960至1970年代“美国衰落论”浪潮出现的原因。(8分)【考点】(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共体成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欧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47、美苏争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解析】(2)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一“欧洲的衰落是相对”“现在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发展与进步”“仍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基地”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说明,“欧洲的衰落”可以结合二战后西欧国家地位下降、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等史实说明;“欧洲仍在发展与进步”可以结合欧洲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欧共体成立)、欧盟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等史实加以说明。(3)依据材料二“1960至1970年代”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美苏争霸对美国的影响、70年代美国出现“滞胀”

48、现象、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西欧、日本实力的增强,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崛起)等角度回答。【答案】(2)观点:欧洲的衰落是相对的。(2分) 说明:一方面,欧洲的衰落主要表现为: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被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所取代;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两极格局所取代。另一方面,欧洲仍在发展与进步,并在世界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从欧共体到欧盟,欧洲一体化发展迅猛,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同时,欧盟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8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

49、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原因:美国发动越南战争,陷入战争泥潭;古巴导弹危机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70年代美国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通货膨胀严重;西欧、日本实力的增强,企图摆脱美国的控制;不结盟运动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8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2015广东湛江二模39)(26分)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

50、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考点】(2)中美关系正常化;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解析】(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建国初期中美处于敌对状态,由材料二可知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缓和;第二小问原因,从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中美国角度考虑。【答案(2)变化:由敌视(对抗)到缓和(正常化)。(2分) 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世界霸主地位动摇;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

51、自拔(任答其中3点,6分)6(2015广东惠州四模39)(25分)教育关乎个人的幸福、国家的繁荣、世界的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据王春梅 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3)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两条道路。分析第一条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10分)【考点】(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第三世界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

52、全球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析】(3)第一小问两条道路,根据材料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回答。第二小问背景,民族主义教育思想形成与殖民体系崩溃,民族独立国家剧增有关;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形成又与经济全球化有关;再结合所学从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角度回答。【答案】(3)道路: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2分,每点1分) 背景:冷战开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殖民体系崩溃,民族独立国家剧增;第三世界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53、家贫富差距拉大。(8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2015广东深圳二模23)“使西方重拾对民主和资本主义的信奉,加速了业已存在的欧洲统一运动,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这段话评述应指()A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冷战局面的结束C欧盟的诞生 D世贸组织的成立【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1945年,当时欧洲统一运动未开始,故A项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使西方重拾对民主和资本主义的信奉”,故B项正确;“加速了业已存在的欧洲统一运动”指1993年欧盟的诞生,但

54、此处信息比较片面,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1995年世贸组织的成立,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广东梅州一模23)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A德国的分裂状态 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C911事件 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朝鲜分裂;两极格局的瓦解 【解析】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结束分裂状态,故A项错误;朝鲜半岛一直处于分裂状态,故B项正确;911事件是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形势的一个表现,与此题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解体,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广东

55、佛山一模22)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反转的主要表现是()A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政策 B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力增强,加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C欧盟成立,欧洲联合由经济走向政治 D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国推行单边主义【解析】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推行单边主义,故A项正确;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力增强,加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发展,而非“反转”,故B项错误;欧盟成立,欧洲联合由经济走向政治有

56、利于欧洲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发展,而非“反转”,故C项错误;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发展,而非“反转”,故D项错误。【答案】A4(2015广东清远一模23)美国海岸警卫队2014年1月4日表示,应俄罗斯和中国的要求派出船只去支援困在南极海滨中的俄罗斯科教船“绍卡列斯基院士”号和中国破冰船雪龙号。这一事件背景最能说明()A国际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组合B世界的多极化趋势C当今众多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D国家意识形态的多样化【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国际合作加强 【解析】海岸警卫队派出船只救助被困的俄罗斯和中国船只,与“多元化的组合”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美国帮助

57、俄罗斯和中国,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无关,故B项错误;事件表明,诸如救助南极被困这样的高难度问题,需要美俄中的合作才能实现,故C项正确;材料与意识形态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5(2015广东惠州二模38)(25分)外语在近代中国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现代中国第一阶段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1952年明确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打破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我们学好了俄文,就可以更加促进两大

58、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现代中国第二阶段1978年底,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3)材料中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8分)【考点】(3)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一边倒”;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解析】(3)第一小问结合表格“现代中国第一阶段”中的“俄文,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我们学会俄文,搬掉放在

59、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我们学会俄文,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我们学好了俄文,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可以得出第一阶段学习俄语为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另外结合表格中“现代中国第二阶段”中的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可以得出第二阶段学习英语为主;第二小问结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末国际政治经济特征来作答,即政治格局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答案】(3)不同:第一阶段学习俄语为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2分)第二阶段学习英语为主(2分)趋势:政治格局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2分)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2分)6(

60、2015广东揭阳一模38)(26分)“中国”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年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 20世纪中叶以来,主权国家观念受到侵蚀和弱化,国家权力出现向更高组织形式让渡的趋势,人们国家观念发生转变,形成超越国家认同感200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创造 了“中美国”一词(另译:中美共同体、中华美利坚),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中美国”这个词在全世界变得非常的时髦和流行。请回答:(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人们国家观念发生变化原因。(4分)对哈佛大学教授提出的“中美国”,你有何看法?(4分)【考点】(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61、【解析】(4)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四“人们国家观念发生转变,形成超越国家认同感”,可知人们对国家观念超过了国家界限,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可知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出现;第二小问看法,本题是开放型试题,可结合中美关系和当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局势,从支持和反对任一角度阐述看法,注意史论结合、语言准确。【答案】(4)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出现。(4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看法一:我支持“中美国”的说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美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中国应顺应历史潮流,适度的让渡国家主权,积极参加各种国际组织,融入全球化潮流,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看法二:我反

62、对“中美国”的说法中国和美国既合作又激烈地竞争,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不同,美国企图确立“一极世界”,中国不能让渡国家主权,陷入美国圈套。(4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7(2015广东深圳一模39)(28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 “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凤凰网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关键词解析请回答:(3)根据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说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市场”一词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8分)【考点】(3)两极格局的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世界贸

63、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解析】(3)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对背景进行分析,根据材料三中信息显示出十四届三中全会是在1993年的时代背景下召开的,说明这一时期的国际背景应是两极对峙结束、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国内背景则是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根据材料三中信息显示十六届三中全会于2003年召开,说明这一时期的国际背景为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背景则是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3)原因:十四届三中全会:国内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国际两极格局瓦解,经济全球化加速。(4分)十六届三中全会: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2001年中国

6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将更加突出。(4分)8(2015广东肇庆一模39)(3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考点】(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计划经济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邓小平理论南方谈话【解析】(3)第一小问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第二小问从国际方面看,苏联解体表明计划经济模式的失败,经济全球化下市场经济成为潮流,从国内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决策,计划经济模式弊端严重,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答案】(3)变化: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分)原因:国际: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国内:“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方针(或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或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6分,答对3点即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