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592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5.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59页
第59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60页
第60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61页
第61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62页
第62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63页
第63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64页
第64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65页
第65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66页
第66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67页
第67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68页
第68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69页
第69页 / 共71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二轮专题突破 第三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教师版3套).doc_第70页
第7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一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一探索生物的遗传物质1(2012山东卷,5)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的相关知识以及DNA分子的有关计算。首先计算得出一个噬菌体DNA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占30%,其数量是5 000230%3 000个,由一个噬

2、菌体增殖为100个噬菌体,至少需要3 000(1001)2.97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需要细菌提供原料、能量、酶等条件,但模板是由噬菌体提供的,B错误;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知释放出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分别是2个、98个,比例为149,C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D错误。答案C2(2013全国新课标)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DNA的X光衍射实验A B C

3、 D解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验证了孟德尔遗传规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NA的X光衍射实验,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答案C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侧重于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尤其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联系DNA复制的综合题目,对病毒重组或感染实验也多有考查。1两个经典实验遵循相同的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S型细菌R型细菌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注:用32P标记1个噬菌体侵染31P大肠杆菌,释放的m个噬菌体中只

4、有2个噬菌体含32P,有m个含31P,有0个DNA双链均含32P)2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烟草花叶病毒(TMV)对烟草的感染与重建实验(1)实验1(2)实验2再悟高考1依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判断下列相关叙述(2011江苏,12、2013海南,13、2012上海,11和重庆,2改编)用32P对噬菌体的标记过程为用含32P的培养基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若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存在少量放射性()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都含有硫元素,其寄生于酵母菌中()上述实验获得成

5、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2(2012江苏,2)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究历程。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没有证实其化学本质,A不正确;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提取的DNA

6、的纯度没有达到100%,从单独、直接观察DNA生理效应方面分析,说服力不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B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等于嘌呤数,C不正确;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不正确。答案B创新预测3(2014考纲调研卷)科研人员分别用烟草花叶病毒(基本成分为蛋白质和RNA)、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感染两组烟草,结果发现两组烟草均出现了同样的病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比两组实验结果可以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本实验不足以证明RNA是烟草花叶病毒主要的遗传物质C本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可增加不感染病毒的、接种烟草花叶病毒蛋

7、白质的两组实验,这有利于实验结论的得出解析选项A,虽然两组实验的单因子自变量为有无蛋白质,但是不能用排除法间接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应该直接接种蛋白质进行探究。选项B,本实验可以证明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选项C,本实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选项D,增加不感染病毒的一组作为对照;接种烟草花叶病毒蛋白质的一组,可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D4(2014山东滨州模拟)以下有关遗传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应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C格里菲斯实验中肺炎双球菌利用小鼠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D赫尔希和蔡斯用含32P

8、或35S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进行标记解析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且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应用了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肺炎双球菌在自身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C错误。噬菌体为DNA病毒,无法独立进行新陈代谢和繁殖,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菌细胞,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D错误。答案A(1)两看法确认子代噬菌体中标记元素状况(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误差成因分析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b噬

9、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子代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考点二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1(2014山东卷,5)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解析设该单链中四种碱基含量分别为A1、T1、G1、C1,其互补链中四种碱基含量为A2、T2、C

10、2、G2,DNA分子中四种碱基含量A、T、G、C。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C)/(TG)1,A曲线应为水平,A项错误;(A2C2)/(T2G2)(T1G1)/(A1C1),B曲线应为双曲线的一支,B项错误;一条链中(A1T1)/(G1C1)与互补链(A2T2)/(G2C2)及DNA分子中(AT)/(GC)都相等,C项正确;(A1T1)/(G1C1)(T2A2)/(C2G2),D项错误。答案C2(2013全国课标卷,1)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

11、质的合成解析 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A错误;D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B错误;反密码子是位于t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C错误;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真核细胞中的DNA位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正确。答案D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侧重于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及相关计算等题型多为选择题。1析图“闪记”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关键点(1)DNA分子复制(2)转录2基因表达常考必记的几个关键点(1)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发生在细胞质中。(2)真核生物:先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主要)中;后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3)遗传信息

12、位于DNA上,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3有关碱基和氨基酸数目计算的技巧(1)明确位置:明确已知和所求碱基比例是占DNA双链碱基总数的比例还是占一条链上碱基数的比例。(2)画图:画DNA、RNA分子模式图,在图中标出已知和所求的碱基。(3)计算: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相应碱基数目。(4)推导:基因表达过程中,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mRNA的碱基数目基因中的碱基数目。再悟高考1判断正误(1)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2011海南,16A)()(2)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2011海南,25B和2010广东,4A)()(3)

13、转录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不需解旋酶(2011江苏,7A和2011安徽,5C改编)()(4)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2011江苏,7D)()2(2012课标,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RNA种类不同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相关知识。两种分泌蛋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的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mRNA不同,B符合题意;自然界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tRNA的种类都是61种

14、,同种生物的核糖体成分相同,A、C、D错误。答案B3(2014四川卷,3)将牛催乳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B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C连续分裂n次后,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解析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A、G、C、T、U五种碱基,八种核苷酸,A正确;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转录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指导合成RNA的过程,B正确;连续分裂n次,子细胞中被标记的细胞

15、占1/2n1,C错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进而需要多种tRNA,D正确。答案C创新预测4(2014山东调研卷)如图表示人体唾液腺细胞中的某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与是同种物质B若中AU占36%,则对应片段中G占32%C图中的可能对淀粉水解起催化作用D图中携带的氨基酸密码子为UCA解析图中和都是mRNA,A正确。若RNA中AU比例为36%,则对应DNA中AT比例为36%,则GC的比例为136%64%,则G的比例为64%232%,B正确。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酶属于加工成熟蛋白质,而图中为多肽,C错误。tRNA携带的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是位于mR

16、NA上的UCA,D正确。答案C5(2014山东调研卷)下图表示的是某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下表所示细胞核内三种RNA聚合酶的分布与主要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名称分布主要功能RNA聚合酶核仁合成rRNARNA聚合酶核液合成mRNARNA聚合酶合成tRNAA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指的是A过程B三种酶作用形成的产物均参与翻译过程C三种聚合酶的功能体现了酶的专一性D任意一种RNA聚合酶活性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两种酶的合成解析选项A,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DNA的复制、转录与翻译等过程;选项B,在翻译过程中,mRNA是模板,tRNA是运载工具,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部分,都参与翻

17、译过程;选项C,三种酶催化产生的物质不同,体现了酶的专一性;选项D,三种酶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而三种酶的化学本质也都是蛋白质,因此任何一种聚合酶活性的改变都会影响其他酶的合成。答案A6.(2014山东烟台模拟)如图中、是真核细胞某基因的两条链,是另外一条多核苷酸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酶是DNA聚合酶B彻底水解后能生成6种小分子物质C该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链中碱基G占28%,则碱基A占22%解析该过程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需RNA聚合酶催化,A错误。为RNA,RNA彻底水解后能生成磷酸、核糖、A、G、C、U,共六种小分子物质,B正确。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其次发生在线粒体

18、和叶绿体,C错误。 链与链的碱基组成及排列顺序相似,只需将T替换成U,若链中碱基G占28%,则中G的比例为28%,但由于其他碱基比例不确定,故碱基A的比例无法计算,D错误。答案B(1)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中一般规律和特殊现象复制和转录:并非只发生在细胞核中,其存在部位均可发生,如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拟核和质粒等。转录:除了mRNA外,还有tRNA和rRNA,但携带遗传信息的只有mRNA。翻译:并非所有遗传密码都能决定氨基酸,3种终止密码不能决定氨基酸。(2)密码子具简并性(20种氨基酸对应61种密码子)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翻译速度;另一方面可增强容错性,减少蛋白质或性状差错。(3)一条m

19、RNA分子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有利于短时间内合成大量蛋白质。 研析DNA分子半保留复制与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研判规律解答本类题目关键在于清晰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并明确复制后新DNA分子位置、子代DNA分开时间与去向,即复制后的子代DNA位于两姐妹染色单体上,由着丝点连接在一起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可采用画图法帮助理解。具体分析如下(以有丝分裂为例):【温馨提示】解答该类题目时,应做到(1)切实掌握染色体的复制与DNA复制之间的关系,正确区分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在构成上的区别。(2)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染色体构成上有很大区别,中期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单体和两个DNA分子,后期一条

20、染色体只包含一个DNA分子。(3)务必分清楚标记的次序未标记材料标记培养基中培养;标记材料未标记培养基中培养。趁热打铁1若用32P标记人的“类胚胎干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中期是46和46、后期是92和46B中期是46和46、后期是92和92C中期是46和23、后期是92和23D中期是46和23、后期是46和23解析有丝分裂中期、后期染色体条数的分析:“类胚胎干细胞”来自人体,人体的一个正常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条数为46,有丝分裂过程中后期染色体条数加倍(92),

21、中期染色体条数与体细胞相同(46),故无论经过几次分裂,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条数都是46,后期染色体条数都是92。有丝分裂中期、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的分析:以1个DNA分子为例,双链被32P标记,转入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由于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时,每个DNA分子中都有1条链被32P标记;第二次有丝分裂完成时,只有的DNA分子被32P标记;中期时,染色单体没有分开,而这2条没有分开的染色单体上,其中有1条被32P标记,导致整条染色体也被32P标记。答案A2(2014山东威海模拟)BrdU能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若用姬姆萨染料染色,在

22、染色单体中,DNA只有一条单链掺有BrdU则着色深;DNA的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则着色浅。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取出根尖并用姬姆萨染料染色,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染色单体的颜色差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第一个分裂周期中,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间均无颜色差异B在第二个分裂周期的前期,每条染色体中有3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BrdU C在第三个分裂周期的中期,细胞中有1/4染色体的染色单体间出现颜色差异D此实验可用于验证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解析在第一个分裂周期中,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间均无颜色差异,故A正确;在第二个分裂

23、周期的前期,每条染色体中含有2个DNA,4条链,含有亲代链是1条,则有3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BrdU,故B正确;在第三个分裂周期的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染色单体间颜色差异情况不确定,故C错误;实验可用于验证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故D正确。答案C3取1个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形成4个细胞,这4个细胞中含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A2 B3 C4 D前三项都对解析细胞分裂过程中先进行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图示辨析如下:可以看出,最后形成的4个子细胞有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4个细胞都是;第二

24、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第三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另外2个细胞是。答案D(时间:30分钟)小题对点练考点一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1下列有关证实“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比细菌转化实验更具有说服力B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C对S型细菌的物质进行提纯鉴定后,才能加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解析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相比,细菌转化实验中提取的DNA的纯度达不到100%,故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比细菌转化实验更具有说服力;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重

25、组,导致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将S型细菌的物质进行提纯鉴定后,加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才能准确分析各物质的作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答案D2(2014山东调研卷)如图表示格里菲思所做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结合完整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S型菌慢慢冷却B若从死鼠体内分离出有毒的S型菌,则表明无毒的R型菌能转化为有毒的S型菌C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S型菌的DNA能抵抗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老鼠患病解析选项A正确,与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S型菌慢慢冷却,以防止高温杀死R型菌;选项

26、B正确,若从死鼠体内分离出有毒的S型菌,则表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在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选项C正确,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选项D不正确,由于S型菌有荚膜,进入吞噬细胞后,受荚膜的保护,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从而迅速增殖、扩散,使老鼠患病。答案D考点二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3(2014山东济宁期末)下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基因中不可能含有S元素B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CDNA解旋酶作用于部位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4解

27、析DNA分子的化学元素组成为C、H、O、N、P,不含有S元素,A正确;该基因中,A占全部碱基的20%,则AT20%, (CG)1 (AT)1220%60%,所以该基因的碱基(CG)/(AT) 60%40%32 ,B正确;DNA解旋酶作用于氢键部位,C正确;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共产生8个DNA分子即16条脱氧核苷酸链,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只有2条,占1/8,D错误。答案D4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104B复制过程需要2.4104

28、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3解析由题意可知,该DNA分子中,AT10 00020%2 000(个),CG10 00030%3 000(个),则含有的氢键数为2 00023 00031.3104(个);DNA复制3次形成8个DNA分子,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3 00072.1104(个);子代DNA分子中含有32P的单链与含有31P的单链之比为21417;子代DNA分子中含有32P的分子数与只含有31P的分子数之比为2613。答案B5(2014山东枣庄期末)DNA熔解温度(Tm)

29、是使DNA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不同种类DNA的Tm值不同,图一表示DNA分子中GC含量(GC数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Tm的关系;图二表示某生物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图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一,DNA分子的Tm值与GC含量呈正相关B两DNA分子若Tm值相同,则GC数量不一定相同C图二中,转录时的模板是基因的一条链,原料是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据图二中,若b1链的(ATC)/b2链的(TAG)1,则b2为DNA链解析据图一知,DNA分子的Tm值与CG含量呈正相关;两DNA分子若Tm值相同,则它们GC含量相同,但CG的数量不一定相同;转录的模板是基因的一条链,原料是四种

30、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答案C考点三遗传信息的表达6(2014海南卷,21)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携带遗传信息能转运氨基酸能与核糖体结合能转录产生RNA每相邻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携带遗传信息,并能够将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到RNA,通过翻译表现为蛋白质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基因中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即基因突变,故选B。答案B7(2014山东高考信息卷二)如图表示蓝藻DNA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间的对应关系。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析题图可知是,完成此

31、过程的场所是细胞核B除图中所示的两种RNA之外,RNA还包括tRNAC图中到的过程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D能够决定氨基酸的的种类有61种解析选项A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从图中的碱基组成可以确定链是转录模板,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选项B错,RNA包括mRNA(图中),tRNA(图中)和rRNA(核糖体RNA)。选项C正确,图中到的过程是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选项D错,能够决定氨基酸的是密码子,密码子在mRNA上,是tRNA,能够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答案C8(2014江苏卷,6)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依据中心法则

32、(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环节B侵染细胞时,病毒中的蛋白质不会进入宿主细胞C通过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D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解析HIV病毒属反转录病毒,经反转录形成DNA,再经转录、翻译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A正确;在侵染宿主细胞时,HIV整体进入宿主细胞,B错误;HIV的遗传物质RNA经逆转录形成的DNA可整合到患者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在感染的细胞内生产出大量的HIV,最后宿主细胞裂解释放子代病毒,C正确;根据题图中的中心法则可知,病毒DNA是通过逆转录过程合成的,需要逆转录酶的催

33、化,可通过研发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D正确。答案B9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有关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和图2过程中均发生着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B图1中是DNA聚合酶,图2中是tRNAC图1所示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图2所示多肽合成到Gly就终止,导致合成结束的终止密码子是UAG解析图1为DNA复制,图2为翻译,两过程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完全相同;图1中为解旋酶,为DNA聚合酶,图1所示过程既可发生于细胞核中,也可发生于线粒体、叶绿体中。答案D10如图是真核生物中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细胞核Ba上三个相邻

34、的碱基可表示密码子C一个DNA分子通过过程只能合成出一种mRNAD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过程解析图中表示转录,表示翻译,a表示tRNA。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发生在细胞质中,如线粒体中含有DNA,也能进行转录过程。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可表示密码子,a表示tRNA。一个DNA分子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因此一个DNA分子可能转录出多种mRNA。答案D11(2014山东烟台模拟)下图表示细胞中某种生理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丙的合成是由甲、乙共同控制的B甲、乙中共含有A、G、C、T四种碱基C若甲中发生一个组成单位的替换,丙的结构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D若a

35、、b上分别有x和y个密码子,丙中最多有(xy)/3个肽键解析据图分析,丙蛋白质含2条肽链分别由甲、乙基因控制合成,A正确。甲、乙基因都是DNA片断,都有A、G、C、T四种碱基,B正确。若甲基因发生一个组成单位的替换,该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丙蛋白质中的肽链c结构改变,C正确。若a、b上分别有x和y个密码子,则c、d含有的氨基酸数目分别是x1和y1,则丙最多含的肽键数为(x1)(y1)2(xy4),D错误。答案D大题冲关练12如图为人体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该图表示的过程发生在人体的_细胞中,饭后半小时后,上图所示过程会_(填“增强”或“减弱”)。(2)图中表示的过

36、程称为_,催化该过程的酶是_。表示的物质是_。(3)图中天冬氨酸的密码子是_,胰岛素基因中决定“”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_。(4)已知胰岛素由两条多肽链共51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的碱基数远大于153,主要原因是_。一个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解析(1)胰岛素是由人的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的。饭后半小时血液中葡萄糖增多,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2)图中表示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转录形成的产物是mRNA。(3)密码子在mRNA上,天冬氨酸的密码子是GAC,由mRNA上碱基序列可知胰岛素基因中决定“”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是CCACTGACC。(4)51个氨基酸组成的胰岛素分子,指导其合成

37、的mRNA中碱基数至少为153,实际却远大于153,因为mRNA上含有终止密码子等不翻译的序列。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能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具有高效性。答案(1)胰岛B增强(2)转录RNA聚合酶mRNA(3)GACCCACTGACC(4)mRNA上存在终止密码子等不翻译的序列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的同种蛋白质(答案合理即可)13(2014汕尾高三调研)操纵元是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组织形式。下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简称RP)的合成及调控过程,图中和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mRNA上的RBS是核糖体结合位点。核酶最早是在大肠杆菌发现的,其化学本质是RNA。请回答下列问

38、题。(1)发生过程时,场所是_,启动子是_识别、结合的部位。(2)大肠杆菌细胞中RNA的功能可有_(从ae中选)。a.作为遗传物质;b.传递遗传信息;c.转运氨基酸;d.构成核糖体;e.催化化学反应过程合成的RP1的多肽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组氨酸谷氨酸”,若它们的密码子依次为UCG、CAU、CAG,则基因1模板链中决定这三个氨基酸的碱基序列为_。(3)核酶可用于治疗由DNA病毒引起的肝炎,研究表明,核酶通过切断靶RNA(病毒mRNA)特定部位上两个相邻核糖核苷酸之间的_来裂解靶RNA,阻止_,抑制病毒复制。(4)大豆中有一种成分“染料木黄酮”因能抑制rRNA形成而成为抗癌药物的成分,其抗

39、癌的机理是:该物质能抑制rRNA的形成,使细胞中_,造成mRNA上的RBS被封闭,导致RP1等合成终止,进而_,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解析(1)图示过程为转录,大肠杆菌中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形成的基因位于拟核中,故转录场所也位于拟核中,启动子为RNA聚合酶识别位点。(2)大肠杆菌细胞的遗传物质为DNA,RNA不作为遗传物质,但RNA可具有be等功能,由RP1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模板链序列。(3)RNA两相邻核苷酸之间可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切段该键后,mRNA将不能正常指导蛋白质合成。(4)细胞中缺乏rRNA,将缺少核糖体,进而使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因此,可抑制细胞增殖。答

40、案(1)拟核RNA聚合酶(2)bcdeAGC GTA GTC(3)磷酸二酯键翻译/蛋白质的合成/基因的表达(4)缺乏rRNA减少细胞中核糖体的数量,降低蛋白质合成的速率14(2014山东莱芜期末)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生物体细胞中发生的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分析回答:(1)在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内,甲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2)乙过程中的碱基配对规律是_;若乙过程的链中腺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腺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链对应的DNA区段中鸟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在人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相同DNA进行乙过程时的起始点_(“都相同”或“都不同”或

41、“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3)丙过程产物链中的_体现着相应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若在丙过程中的mRNA链上AUG后插入3个核苷酸,合成的多肽链中除在甲硫氨酸后多一个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由此证明_。(4)请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_。(5)甲丙过程,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是_;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神经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过程乙、丙而不能发生甲过程的细胞是_;而在噬菌体内甲、乙、丙过程均不能发生,原因是_。解析(1)图中甲、乙、丙表示的过程依次是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人体细胞中DNA复制过程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内发生。(2)转录过程的碱基配对规律

42、是AU、TA、CG。根据题意,RNA中AC54% ,GU46%,则其DNA模板链中TG54%, CA 46%,由于链中A29%,DNA模板链中T29%,而模板链中A19%,所以模板链中TA29%19%48%,(TA)/(CG)比例在DNA中,每一条链与全DNA比例一样,则整个DNA中TA48%,CG148%52%,CG26%。在人体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相同DNA转录的起点不完全相同。(3)丙为翻译,产物链为肽链,其中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与排列顺序体现着相应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在丙过程中的mRNA链上AUG后插入3个核苷酸,合成的多肽链中除在甲硫氨酸后多一个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

43、序列没有变化,由此证明一个密码子由3个碱基组成。(4)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有:(5)在DNA复制过程易发生基因突变。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都不能发生;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乙(转录)、丙(翻译)而不能发生甲(DNA复制)过程;记忆细胞可进行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噬菌体是病毒,没有完成甲、乙、丙过程所需的核糖体、酶和能量等条件。答案(1)细胞核、线粒体(2)AU、TA、CG26%不完全相同不同组织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3)氨基酸的种类、数量与排列顺序一个密码子由3个碱基组成(4)(5)甲神经细胞、效应T细胞噬菌体内没有完成该过程所需的核糖体

44、、原料、能量、酶等条件专题二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考点一孟德尔定律及其变式应用1(2011山东理综)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

45、,它们的基因型是_。(3)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导致生物进化。(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形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实验步骤:_;_;_。结果预测:.结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解析(1)由F2中三角形卵圆形

46、151可知:荠菜果实的形状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有双隐性时才表现为卵圆形,F1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三角形卵圆形31;由亲本的表现型和F1的基因型为AaBb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2)F2三角形果实荠菜的基因型有AB、Abb和aaB,其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有3种纯合子AABB、aaBB和AAbb,还有2种杂合子AaBB和AABb,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所占比例为7/15;自交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有AaBb、Aabb和aaBb;(3)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的特点,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从而导致生

47、物进化;(4)若要对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进行鉴定,可采用自交或测交法,根据基因型与生物性状的对应关系知,若采用各自自交的方法,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应采用卵圆形果实种子培育的植株与待测基因型种子培育的植株进行杂交,F1均未发生性状分离,故需将F1进行测交或让F1自交进一步鉴定。3包待测基因型的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即.AABBaabbAaBb;.AaBBaabb1/2AaBb、1/2aaBb;.aaBBaabbaaBb。若让F1自交则有:.AaBb1/16卵圆形果实(aabb),即:F2中三角形果实与卵圆形果实之比为151;.1/2aaBb1/

48、21/41/8卵圆形果实(aabb),1/2AaBb1/21/161/32卵圆形果实(aabb),即:F2中三角形果实与卵圆形果实之比为275;.aaBb1/4卵圆形果实(aabb),即F2中三角形果实与卵圆形果实之比为31。同理可推出方案二的相关比例。答案(1)AABB和aab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三角形卵圆形31AAbb和aaBB(2)7/15AaBb、Aabb和aaBb(3)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定向改变(4)答案一: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

49、植株的比例约为151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275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31答案二: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F1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2种子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31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53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112.(2014全国卷,34)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

50、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和_。(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_,_,_和_。解析(

51、1)若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再根据题干信息可知4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AABB、AAbb、aaBB、aabb,若要使两个杂交组合产生的F1与F2均相同,则两个亲本组合只能是AABB(抗锈病无芒)aabb(感锈病有芒)、AAbb(抗锈病有芒)aaBB(感锈病无芒),得F1均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才能使两组杂交的F2完全一致,同时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同。(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F1为AaBb,F2植株将出现9种不同的基因型:AABB、AaBB、AA

52、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可见F2自交最终可得到9个F3株系,其中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中有一对基因为杂合子,自交后该对基因决定的性状会发生性状分离,依次是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随机结合相等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由以上考题可看出本考点在高考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题目分值重,区分度高,内容多考查孟德尔定律实

53、质、基因型表现型推导及相关概率计算等,备考时务必强化针对性训练。1孟德尔定律的实质与验证(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验证方法:测交(分离比为11)。(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验证:实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验证方法:测交(分离比为1111)。2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技巧(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54、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3纯合子、杂合子鉴定(1)自交法(对植物最简便):待测个体,结果分析(2)测交法(更适于动物):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结果分析(3)花粉鉴别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 (4)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子,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4高考常考的特殊分离比的分析(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21说明显性纯合致死。121说明不完全显性或共显性(即AA与Aa表现型不同)。(2)巧用“合并同类项”推自由组合特殊比值(基因互作):9619

55、(33)11231(93)319439(31)3151(933)1979(331)133(931)3上述各特殊分离比的共性是总组合数为“16”,其基因型比例不变,即A_B_(9)A_bb(3)aaB_(3)aabb(1),只是性状分离比改变,倘若F2总组合数呈现“15”则表明有的比例“致死”。再悟高考1(2014海南卷,22)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叙述正确的是()。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D

56、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解析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2/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7/128,A错误;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2/42/42/4(1/41/4)(1/41/4)(1/41/4)(1/41/4)35/128,B正确;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2/42/42/42/42/4(1/41/4)(1/41/4)21/128,C错误;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

57、的概率相同,都是7/128,D错误。答案B2(2013天津卷,5)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学生用书第38页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解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根据遗传图谱分析可知,该性状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若假设分别由A、a与B、b控制,则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为:A_B_(灰色)、A_bb(黄色或黑色)、aaB_(黑色或黄色)、aabb(米色);F

58、1的基因型为AaBb,与黄色亲本AAbb(或aaBB)杂交,后代有A_Bb(或AaB_)(灰色)、A_bb(或aaB_)(黄色)两种表现型;F1中灰色大鼠肯定为杂合子,而F2中灰色大鼠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F2中黑色大鼠(aaB_或A_bb)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有:2/3aaBb(或Aabb)aabb和1/3aaBB(或AAbb)aabb,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答案B创新预测3(2014山东威海模拟)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显性,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上。假定正常情况下该种鼠每窝生8只小鼠,你

59、预计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后,平均每窝的鼠数和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A8只,3/8 B45只,8/9C5只,1/9 D4只,3/4解析根据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得出基因型中不能出现AA或者BB。因此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它们必然为双杂合基因型AaBb,所生的子代除去致死的,基因型只有4种,其中AaBb占4份,AaBB占2份,aaBb占2份,aaBB占1份,杂合子占8/9 ,由于共16份,一窝正常8个,占一半。因此9份存活的正常一窝有45只。答案B4已知羊的毛色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某牧民让两只白色羊交配,后代中出现一只黑色小羊。要判断一只白色公羊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有如下图

60、所示的两种方案,已知方案一中母羊的基因型为Aa,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全为白色 B黑色白色31Caa,全为白色 Daa,黑色白色11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白色为显性,方案一的母羊的基因型为Aa,如果亲本公羊为纯种(AA),则应该全为白色,A正确;如果亲本公羊为杂种(Aa),则应该是白色黑色31,B错误;方案二的母羊为aa,如果亲本公羊为纯种(AA),则应该全为白色,C正确;如果亲本公羊为杂种(Aa),则应该是白色黑色11,D正确。答案B5(2014河北衡水模拟)虎皮鹦鹉羽毛颜色的遗传机理如图所示,当个体基因型为aabb时,两种色素都不能合成,表现为白色。现有一只纯合绿色鹦鹉和一只纯合白色鹦鹉杂

61、交得F1,再让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请回答:(1)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基因在遗传上遵循_定律,F1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其原因是_。(2)若F1与白色鹦鹉交配,后代出现蓝色鹦鹉的概率为_;如果让F2表现型为绿色的鹦鹉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3)如让杂合的黄色鹦鹉与杂合的蓝色鹦鹉杂交,且因某种因素的影响,后代中的白色鹦鹉全部死亡,则绿色鹦鹉所占的比例为_。(4)如欲判断一只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应从绿色、蓝色、黄色、白色纯合子群体中选择_与其杂交:如后代全为绿色鹦鹉,则其基因型为AABB;如后代_,其基因型为AABb;如后代绿色黄色为11,则其基因型为_;如后代_,其基

62、因型为AaBb。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两对基因间发生了基因重组(2)绿色蓝色黄色白色64881(3)(4)多只白色雌性鹦鹉(少答“多只”不算对)绿色蓝色11AaBB绿色蓝色黄色白色1111(1)杂合子(Aa)产生雌雄配子种类相同、数量不相等:雌雄配子都有两种(Aa11)。一般来说雄配子数远多于雌配子数。(2)自交自由交配: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3)分解组合法的解题步骤:分解:将所涉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或性状分离开来,一对一对单独考虑,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研究。组合:将用分离定律研究的结果按一定方式(相加或相乘)

63、进行组合。 考点二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1(2014山东卷,6)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4B1基因型为XA1 Y的概率是1/4C2基因型为XA1 XA2的概率是1/8D1基因型为XA1X A1的概率是1/8解析由亲本基因型可推知,2和3基因型均为XA1XA2、XA1XA3,产生配子为XA1、XA2、XA3,因此1基因型为XA1Y、XA2Y、XA3Y,产生含X的配子为XA1、XA2、XA3。2基因型为XA1 XA2、XA2 XA2、XA2XA3,产生配子为XA1、XA2、XA3

64、。故1为XA1 XA1的概率是。答案D2(2013山东)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C为持续高效地繁殖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D只有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A项中,黑色的基因型为XBXB、XBY,黄色为XbXb、XbY,玳瑁色为XBXb。只有雌性猫具有玳瑁色;B项中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25%;C项中由于只有雌性猫为玳瑁色,淘汰其他体色的猫,将得不到玳瑁猫;D项中黑色

65、雌猫与黄色雄猫杂交或黑色雄猫与黄色雌猫杂交,子代中雌性猫全为玳瑁色。答案D3(2012山东理综)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1基因型为AaBB,且2与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A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B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C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D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解析本题以遗传图谱为信息载体,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人类遗传病的计算。根据1基因型为AaBB且表现正常,而2患病可知,必须含有A、B两种显性基因,个体才不会患病,因为2一定有B基因,所以她一定无A基因,因此2的基因型

66、可以表示为aaB。根据2和3都患病,而他们的后代不会患病可推知,2的基因型是aaBB,3的基因型是AAbb,故1的基因型是AaBb,且2基因型也为AaBb,若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不患病的概率为,则子代患病的概率为1;根据3的基因型为AAbb,结合图中3表现型正常,可知3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答案B伴性遗传、遗传系谱分析及其与孟德尔定律综合一向为高考热点与重点,基因位置确认、遗传方式推断、基因型推导与概率计算是考查重要切入点,强化相关知识的归纳与整合并加强针对性训练是备考关键。1伴性遗传问题整合(1)性染色体不同区段分析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区段),存在等位基

67、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1、2区段),不存在等位基因。(2)XY染色体各区段遗传特点基因位于1区段属伴Y遗传,相关性状只在雄性(男性)个体中表现,与雌性(女性)无关。基因位于2区段:属伴X遗传,包括伴X隐性遗传(如人类色盲和血友病遗传)和伴X显性遗传(如抗VD佝偻病遗传)。基因位于区段:涉及区段的基因型女性为XAXA、XAXa、XaXa,男性为XAYA、XAYa、XaYA、XaYa,尽管此区段包含等位基因,但其遗传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仍有明显差异,即:遗传仍与性别有关,如当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时Aaaa后代中无论雌性还是雄性均既有显性性状(Aa)又有隐性性状(aa),然而,倘若基因在X

68、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则其遗传状况为这显然与常染色体遗传有区别。2遗传解题方法突破(1)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断(2)界定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与遗传病注: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未必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散发性疾病未必不是遗传病。遗传病是遗传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再悟高考1(2014安徽卷,5)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A甲为AAbb,乙为aaBBB甲为aaZBZB,乙为AAZbWC甲为AAZbZb,乙为aaZBWD. 甲为AAZbW

69、,乙为aaZBZB解析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为ZZ,雌性为ZW故D错。杂交1和2结果不同,且杂交2雌雄表现型不同,推断颜色遗传与性别相关,故有一对基因在Z染色体上,故A错。如果杂交1甲为aaZBZB,乙为AAZbW,子代为1AaZBW:1AaZBZb,雌雄表现型相同,符合题意,故B正确。如果杂交1甲为AAZbZb,乙为aaZBW,子代为1AaZbW:1AaZBZb,雌雄表现型不同,不符合题意,故C错。答案B2(2013课标,32)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位

70、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3311。回答下列问题。(1)在确定性状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该同学先分别分析翅长和眼色这两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这种做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_。(2)通过上述分析,可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两种假设分别是: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

71、红眼为显性。那么,除了这两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_种。(3)如果“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子一代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基本规律的应用。(1)由于控制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故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后代出现长翅和小翅,说明长翅是显性性状,但无法判断眼色的显隐性。所以假设还有: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

72、眼对棕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翅长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即4种。(3)由于棕眼是显性,亲本雌性是红眼,棕眼是雄性,故子代中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0,子代雄性都表现为红眼。答案(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2)4(3)01(或 100%)3(2014广东卷,28)下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

73、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丙病的遗传方式是_,6的基因型是_。(2)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_。(3)假如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15和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_。(4)有些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的启动子缺失引起的。启动子缺失常导致_缺乏正确的结合位点,转录不能正常起始,而使患者发病。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甲病为伴性遗传,而14号个体的父亲7号正常,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6、7不患乙病且7号不携带乙病基因,其后代12和13患乙病

74、,因此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10、11和17号可知丙病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6号患甲病而不患乙病,因此6号存在A基因和B基因;12的基因型为XabY,则6也存在a基因和b基因,且a、b在一条X染色体上,A、B在另一条X染色体上;又6家族是否有丙病致病基因未知,故6的基因型为D_XABXab。(2)6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ABXab,而1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AbY,因此患两种病的原因是6号个体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XAb的配子。(3)根据题意可知15号基因型为99/100DDXaBXab,1/100DdXaBXab,16号的基因型为1/3DDXaBY,2/3

75、DdXaBY,因此后代患丙病的概率为1/1002/31/41/600,患乙病的概率为1/4,因此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301/1 200,患丙病女儿的概率为1/6001/21 200。(4)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的位点,启动子的缺乏将导致RNA聚合酶失去正确的结合位点,使得转录不能正常起始。答案(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_XABXab(2)6号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XAb的配子(3)301/1 2001/1 200(4)RNA聚合酶创新预测4(2014山东潍坊模拟)下图是甲(A、a)和乙(B、b)两种

76、遗传病的系谱图,3和8的家族均无乙病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10的b基因来自2C11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D若9与12近亲结婚,子女的患病率高达17/24解析根据系谱图7、8患甲病,11不患甲病,“有中生无是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根据系谱图3、4不患乙病,10患乙病,“无中生有是隐性”,又因3无乙病史,因此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10的Xb基因来自2,8的家族均无乙病史,8的基因型为AaXBXB,7的基因型为AaXBY,11的基因型只能为aaXBXB,若9(aaXBXB或aaXBXb)与12(AAXBY或AaX

77、BY)近亲结婚,子女正常的概率是7/24,患病概率是17/2417/24。答案C5(2014天津五区县期末)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由基因A和a基因控制,刚毛和截毛由基因D和d基因控制。一对表现型为灰身刚毛的雌雄果蝇杂交,F1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黑身截毛00(1)在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刚毛和截毛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定律。(2)亲代果蝇的基因型是_,出现表中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F1中灰身截毛雄果蝇与黑身刚毛雌果蝇自由交配,后代出现黑身截毛果蝇的概率是_。(3)若右图为F1某个体的体细胞,由此可推测其亲本在产生配子时,

78、减数第_次分裂染色体分离异常(不考虑基因突变)。若该个体能正常繁殖后代,将产生_种基因组成的配子。解析(1)由亲本均表现灰身刚毛,子代中出现了黑身、截毛推知,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灰身和刚毛,黑身、截毛为隐性性状,由表中信息可知两对相对性状中,灰身、黑身表现与性别无关,而刚、截毛表现与性别相联系,故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其遗传应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2)亲代果蝇的基因型是AaXDXd、AaXDY,由表中数据可知,F1总组合类型由16变为15,缺少的一种类型为灰身刚毛()且所占比例为,推测该类型致死,由亲本类型推知F1中灰身刚毛()的基因型为A_XDXD、A

79、_XDXd,其中只有AAXDXD或AAXDXd所占比例为,故出现表中结果的原因是基因型为AAXDXD或AAXDXd的受精卵不能发育。F1中灰身截毛雄蝇为AAXdY、AaXdY,黑身刚毛雌果蝇为aaXDXD、aaXDXd,自由交配后代Aaaa21,XDXdXdXdXDYXdY3131,故其中黑身截毛果蝇(aaXdY和aaXdXd)的比例为。(3)图示染色体中,F1体细胞X染色体多出了一条,该体细胞基因型为XDXdY,表明母本提供了XDXd型卵细胞,或父本提供了XDY精子,两种状况均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开;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XDXdY,其产生的配子类型有aXDY、aXd、aXdY、

80、aXD、aXDXd、aY共6种配子。答案(1)灰身、刚毛基因的自由组合(2)AaXDXd、AaXDY基因型为AAXDXD或AAXDXd的受精卵不能发育(3)一6致死类型的确认针对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自交子代若出现显、隐性比为21,则表明AA致死。针对两对等位基因:双杂合子自交子代总组合数应为“16”,倘若总组合数偏离16,则缺少的比例可能是致死所致,对照9331可确认致死类型及比例,高考中最常涉及的是出现“15”组合数字,则表明有比例致死,对照亲本基因型,可确认该比例所涉及的基因型,如本题中组合“16”变为“15”,表明1/16致死,缺少的一份为灰身刚毛(),进一步分析可确认致死基因型。 孟德

81、尔定律验证及基因位置确认遗传实验设计整合研判规律1真核细胞基因的三种“位置”(1)主要位置:细胞核内(即染色体上)即:(2)次要位置:细胞质内(位于线粒体、叶绿体中)2两对非等位基因所在位置整合(1)等位基因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只适用于有性生殖、核基因)(2)两对非等位基因(Aa、Bb)位置可包括:3.有关遗传规律验证的实验设计(1)自交法:F1自交,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31,则符合分离定律;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31)n(n2),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测交法:F1测交,如果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11,则符合分离定律;如果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11)n(n2),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此

82、外还可用花粉鉴定法或花药离体培养法,依据花粉或单倍体幼苗是否出现11(一对相对性状)或1111(两对相对性状)确认相关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孟德尔定律。4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两大方法(1)已知性状显隐性:选择纯合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后代雌雄表现型相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后代雌雄表现型不同,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正交、反交实验判断:结果相同,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结果不同,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5判断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存在位置的技巧选择纯合隐性雌性个体与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1)若雄性为隐性性状,则位于X染色体上。(2)若雌雄均为显性性状,则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83、6遗传方式判断口诀(1)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子)正非伴性。(2)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母(女)正非伴性。7萨顿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方法利用的是类比推理法,并不是假说演绎法。温馨提示(1)通过XbXbXBY的杂交方式可依据子代性状推断生物性别凡显性性状者均为雌性,凡隐性性状者均为雄性,这对于幼年时难以确认性别的生物进行性别推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2)对于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需将ZZ对应XX,ZW对应XY相关实验设计思路一致,但务必将性别作相反分析。趁热打铁1(2014山东菏泽期末)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

84、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解析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夫妇二人均为杂合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基因复制,故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两个白化病基因,且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答案C2某种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基因组合A_BbA_bbA_BB或aa_花的颜色粉色红色白色(1)让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杂交,

85、产生的子一代植株花色全是粉色的。写出该过程中可能的杂交组合亲本基因型_。(2)为了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粉色植株进行自交实验。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类型,已给出两种类型,请将未给出的类型画在方框内(如图所示,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实验步骤:第一步:该粉花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a若子代植株花色表现为_,则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第一种类型);b若子代植株花色表现为_,两对基因在一对

86、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第二种类型);c若子代植株花色表现为_,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第三种类型)。答案(1)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2)a.粉色红色白色637b粉色白色11c粉色红色白色2113(2014山东泰安期末)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请回答:(1)摩尔根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用这只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F1全表现为红眼,让F1雌雄互交,F2白眼全是雄果蝇,由此推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上述实验过程(控制果蝇的红眼、白眼基因分别用W、w表示)。(2)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

87、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种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NXN、Xn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具有该相对性状的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种。若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F1代雌蝇的基因型_。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_。解析(1)写遗传图解要标明基因型、表现型,符号正确,层次清楚,显隐性基因大小写要分清。(2)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则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成活果蝇

88、的基因型共有五种。若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基因型为XNXN 、XNXn),则致死基因是Xn,F1代雌蝇的基因型XNXN 、XNXn。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基因型为XNXn 、XnXn ),则致死基因是XN。F1代雌蝇基因型为XNXn 、XnXn,F1代雄果蝇XnY,随机交配,F1代雌蝇产生雌配子两种XNXn13 ,F1代雄蝇产生雄配子两种XnY11, 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的基因型及频率为1/7XNXn、3/7XnXn、3/7XnY,基因N的频率为1/11。答案(1)(2)X3XnXNXN、XNXnXN9.09%(时间:30分钟)小题对点练考点一孟德尔定律及其应用1(2014山东

89、烟台模拟)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A红色白色31 B都是红色C红色白色11 D都是白色解析该植株的基因型为Bb,其中红色显性基因B在缺失染色体上,由于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因此该植株能产生两种可育卵细胞,其基因型及比例为Bb11,但只能产生一种可育精子,其基因型为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以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红色性状(Bb)白色性状(bb)11,C正确。答案C2(2014山东枣庄期末)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

90、实颜色的3组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实验组亲本表现型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红果黄果1红果黄果4925042红果黄果99703红果红果1 511508A.番茄的果色中,红色为显性性状B实验1的F1代中,纯合子约占1/2C实验2的后代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D实验3的后代红果番茄的基因型均是Aa解析由实验2或实验3推知红果对黄果为显性;实验1:Aaaa1Aa:1aa,F1中纯合子约占1/2;实验2:AA aaAa,后代红果均为杂合子;实验3:AaAa1AA:2Aa:1aa,后代红果基因型为AA或者Aa。答案D3山羊胡子的出现由B基因决定,等位基因Bb、B分别决定有胡子和无胡子,但是Bb在

91、雄性中为显性基因,在雌性中为隐性基因。有胡子雌山羊与无胡子雄山羊的纯合亲本杂交产生F1,F1中的2个个体交配产生F2(如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无胡子()有胡子()F1F1F2AF1中雌性表现为有胡子BF1中雄性50%表现为有胡子CF2纯合子中两种表现型均有D控制山羊胡子的基因的遗传为伴性遗传解析无胡子雄山羊BB与有胡子雌山羊BbBb杂交,F1的基因型都是BBb,雄性都表现为有胡子,雌性都表现为无胡子,选项A和选项B不正确。F2基因型有BB(雌雄都表现为无胡子),BbBb(雌雄都表现为有胡子),BBb(雄性都表现为有胡子,雌性都表现为无胡子),选项C正确。选项D,在杂合子中,决定有胡子基

92、因Bb的表现受性别影响,但该基因的遗传不是伴性遗传。答案C4某哺乳动物背部的皮毛颜色由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B该动物种群中关于体色共有6种基因型、纯合子有3种C分析图可知,该动物体色为白色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D若一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的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解析选项A,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本题图中

93、体现了第一条途径,说法正确。选项B,A1、A2、A3三个复等位基因两两组合,纯合子有A1A1、A2A2、A3A3三种,杂合子有A1A2、A1A3、A2A3三种,共计6种,说法正确。选项C,从图中信息可以发现,只要缺乏酶1,体色就为白色,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2A2、A3A3和A2A3三种,而A2A3属于杂合子,故说法错误。选项D,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白色雄性个体基因型只能是A2A2、A3A3或A2A3。若为A2A2,子代只能有A1A2棕色和A2A3白色两种类型;若为A3A3,则子代只能有A1A3黑色和A3A3白色两种类型;若为A2A3,则子代会有A1A2棕色、A1A3黑色、A3A3和

94、A2A3白色三种类型,故选项D正确。答案C考点二基因在染色体上5果蝇某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分布如图甲所示,该条染色体经变异后的部分基因的分布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B由图可知,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图甲、乙所示染色体的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分辨D该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果蝇的所有细胞中都能表达解析选项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才互为等位基因,图中的朱红眼和深红眼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选项B,由图可知,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选项C,图甲染色体经染色体结构变异(倒位)后形成

95、图乙染色体,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见。选项D,任何细胞中的基因都只能进行选择性表达,一个细胞中的基因不可能全部都进行表达。答案D6假设一对夫妇生育的7个儿子中,3个患有血友病(Hh),3个患有红绿色盲(Ee),1个正常。下列示意图所代表的细胞中,最有可能来自孩子母亲的是()。解析A项:儿子正常和患两病的概率较高,因交叉互换患一病的概率较低;B项:儿子患一病的概率较高,因交叉互换正常和患两病的概率较低,符合题意;C项:两对等位基因应位于一对X同源染色体上;D项:等位基因应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答案B7(2014山东临沂质量检测)已知控制野兔褐色(T)和灰色(t)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没

96、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A.与11 B.与21C.与21 D.与11解析XTO和XtY交配后代中YO个体由于不含X染色体致死,因此后代基因型之比为XTXtXTYXtO111,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2/3与21。答案B考点三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8(2014山东烟台模拟)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B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

97、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D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解析圆眼长翅雌、雄果蝇杂交,子代新出现的棒眼和残翅为隐性性状,A正确。子代雄蝇中,圆眼棒眼11,雌蝇都是圆眼,雌雄比例不同,决定眼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B正确。子代雄蝇中,长翅残翅31,雌蝇中,长翅残翅52,设眼型基因为B和b,翅形基因为A和a,则亲本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子代中圆眼残翅雌果蝇为aaXBXB和aaXBXb,杂合子的比例为,C错误。理论上,子代雌性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6200,而实际上比例为5200,说明雌蝇中某些基因型个体致死,D正确。答案C9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片

98、段)和非同源区段(1、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杂交组合一P:刚毛()截毛()F1全刚毛杂交组合二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杂交组合三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A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B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1片段C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D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片段解析根据杂交组合一,亲本有刚毛和截毛,子代全为刚毛,可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杂交组合二和杂交组合三的亲本类型相同,但后代的性状恰好相反,说明该基因不位于1片段,而应位于片段

99、,由此也可说明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存在性别差异;片段为X、Y的同源区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交叉互换。答案B10(2014山东威海模拟)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2和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B此家族中,3的基因型是XHXh,1的基因型是XHXH或XHXhC若2和3再生育,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D若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解析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

100、为2是血友病患者,其基因型是XhY,根据3的外祖父是血友病患者可以推知,其母亲5的基因型是XHXh,则3的基因型是XHXh、XHXH,则其女儿1的基因型是XHXh,2性染色体异常可能是2在形成配子时XY没有分开,也可能是3在形成配子时XX没有分开;若2和3再生育,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1的基因型是XHXh,与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HY)婚配,后代患血友病的概率是。答案D11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据图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图中发病率调查和B图中遗传方式的调查,都应该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B7号个体完全不携带这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C图示中有关遗传病均不能利

101、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进行产前诊断D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解析发病率调查应在人群中随机进行,遗传方式调查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7号个体完全不携带这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予以诊断。答案D12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Z染色体上的基因(ZB、Z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基因组合A不存在,不管B存在与否(aaZZ或aaZW)A存在,B不存在(A_ZbZbA_ZbW)A和B同时存在(A_ZBZA_ZBW)羽毛颜色白色灰色黑色A.

102、基因型纯合的灰色雄鸟与杂合的黑色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表现为黑色B基因型纯合的灰色雄鸟与杂合的黑色雌鸟交配,子代中雌鸟表现为灰色C两只黑色的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表现型,则母本的基因型为AaZBWD两只黑色的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表现型,则父本的基因型为AaZBZb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纯合的灰色雄鸟的基因型为AAZbZb,杂合的黑色雌鸟的基因型为AaZBW,子代基因型有AAZbW、AaZbW、AAZBZb、AaZBZb四种,其中雄鸟表现为黑色,雌鸟表现为灰色;两种黑色的鸟(A_ZBZA_ZBW)交配,后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则亲本雄性中不应有b基因存在,D错误。答案

103、D大题冲关练13(2014山东济南期末)刺毛鼠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当其体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X染色体时,在早期胚胎的细胞分裂过程中,一般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图所示。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巴氏小体的化合物是_和_。通常依据细胞中巴氏小体的数量来区分正常刺毛鼠的性别,理由是_。(2)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性刺毛鼠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_个巴氏小体,高度螺旋化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表达,主要原因是其中的_过程受阻。(3)控制刺毛鼠毛色的基因B(黑色)、b(白色)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XBY的鼠的表现型是_。若巴氏小体上的B

104、、b基因不可以表达,现观察到一只白色的雄性刺毛鼠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鼠的基因型应为_。(4)控制有刺、无刺的基因分别为A、a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无刺黑毛雄鼠的基因型是_,如果它与图示的雌鼠交配,子代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解析(1)巴氏小体本质为染色体,其组成成分为DNA和蛋白质。据题意知,正常雄性个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不形成巴氏小体;正常雌性个体有两条X染色体,有巴氏小体,利用巴氏小体可区分性别。(2)有三条X染色体的雌性刺毛鼠,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另外两条X染色体高度螺旋形成巴氏小体,巴氏小体呈高度螺旋状,X染色体上基因无法转录。(3)基因型为XBY的鼠,由于B

105、决定黑色,故该生物为黑色雄鼠。巴氏小体的形成抑制某些基因的表达,故基因型为XBXbY的个体由于B基因不表达可能表现为雄性白鼠,基因型为XbXbY的个体表现为雄性白鼠。(4)无刺黑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XBY,图示雌鼠的基因型为AaXBXb,子代雄性个体的表现及基因型比例为有刺黑毛(A_XBY)无刺黑毛(aaXBY)有刺白毛(A_XbY)无刺白毛(aaXbY)1111。答案(1)DNA蛋白质正常雄性刺毛鼠体细胞中没有巴氏小体,正常雌性刺毛鼠体细胞中有1个巴氏小体(2)2转录(3)黑色雄鼠XBXbY或XbXbY(4)aaXBY有刺黑毛无刺黑毛有刺白色无刺白毛111114某种鸟(雄性ZZ,雌性ZW)的

106、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B和D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栗色;B存在而D不存在时表现为黄羽;其余情况表现为白羽。为探究控制羽色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研究小组利用纯合亲本分别进行正反交实验,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由上述实验结果推知,B和b基因位于_(常/Z)染色体上,D和d基因位于_(常/Z)染色体上。(2)实验一的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理论上F2的雄鸟中纯合子占_,雌鸟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3)实验二的F1基因型为_、_。(4)若要根据子代羽色判断性别,可从上述实验中选取合适的F1栗羽鸟作为_(父本/母本)与亲本黄羽鸟杂交。解析(1)由正反交结果不一致

107、知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又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故一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然后再结合假设法可进一步判定其位置分布。(2)由(1)可写出实验一的各基因型:PBBZdZdbbZDWF1BbZDZdBbZdWBbBb后代纯合子:1/2;ZDZdZdW后代雄鸟中纯合子:1/2,故理论上F2的雄鸟中纯合子占1/21/21/4;BbBb后代:3/4B_、1/4bb;ZDZdZdW后代雌鸟:1/2ZDW;1/2ZdW;两者自由组合:3/8B_ZDW(栗羽)、3/8B_ZdW(黄羽)、1/8bbZDW(白羽)、1/8bbZdW(白羽),故雌鸟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栗羽

108、黄羽白羽3/83/8(1/81/8)332。(3)实验二(反交)PBBZdWbbZDZDF1BbZDZdBbZDW(4)亲本黄羽鸟的基因型:雄性:BBZdZd;雌性:BBZdWF1栗羽鸟的基因型:雌性:BbZDW;雄性:BbZDZd要根据子代羽色判断性别,所以选亲本雄性黄羽鸟BBZdZd和F1雌性栗羽鸟:BbZDW,后代才会有两种表现型,每种表现型只有一种性别。答案(1)常Z(2)栗羽黄羽白羽332(3)BbZDZdBbZDW(4)母本15(2014淮安三模)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相互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基因在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B、b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位置如图甲所示。基因A控制蓝色物质

109、的合成,基因B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白色个体不含显性基因,其遗传机理如图乙所示。图丙为这种鸟一个家系的羽色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可能有_。等位基因B与b的本质区别在于_不同。(2)图乙所示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_。据图推测,蓝色个体的基因型有_种。(3)2号基因型为_,4号基因型为_。(4)3号与2号交配生出7号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_。(5)5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_;若5号与6号交配,后代8号为白色羽毛的概率为_。解析(1)图甲个体基因型为BbZAW,则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可能有BZA、BW、bZA、bW,等位基因B、b的根本区别在于基因中脱氧核苷

110、酸序列不同。(2)图乙所示状况表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据图推测蓝色个体的基因型有bbZAZA、bbZAZa及bbZAY三种类型。(3)图丙中2号个体为绿色羽毛雄鸟,其基因型为B_ZAZ,由2与1(bbZAW)交配产生4(bbZaW),及2与3(B_ZaW)交配产生7(bbZaZa),可推知2号个体的基因型为BbZAZa。(4)3号与2号交配生出7号时,3号的基因型为BbZaW,产生7号雄性个体时卵细胞基因型为bZa。(5)1号bbZAW与2号BbZAZa交配生出的雄性蓝色羽毛子代基因型为bbZAZA或bbZAZa各占,即纯合子占,5号基因型为bbZAZA、b

111、bZAZa,6号基因型为B_ZaW,由于2号基因型为BbZAZa,3号基因型为BbZaW,则6号基因型为BbZaW的概率为,则5号与6号交配后代8号为白色羽毛(bbZaZa或bbZaW)的概率为。答案(1)BZA、BW、bZA、bW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对)的序列不同(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3(3)BbZAZabbZaW(4)bZa(5)1/21/12专题三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考点一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与整合1(2014山东卷,28)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

112、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或_。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3)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113、)实验步骤: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的果蝇杂交,获得F1;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为基因突变;.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解析根据实验一中灰体黑檀体11,短刚毛长刚毛11,得知甲乙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eebb或者eeBbEebb。同理由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和丙的基因型应为eeBbEeBb,所以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或eeBb。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乙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eebb,乙的基因型为EeBb,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eeBb。(2)实验二亲本基因

114、型为eeBbEeBb,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所以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由题意知,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如果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则此黑檀体果蝇的基因型为ee,如果是染色体片段缺失,黑檀体果蝇的基因型为e。选用EE基因型果蝇杂交关系如下图。选用Ee基因型果蝇杂交关系如下图。答案(1)EeBbeeBb(注:两空可颠倒)eeBb(2)(3)答案一:EE.灰体黑檀体31.灰体黑檀体41答案二:Ee.灰体黑檀体79.灰体黑檀体782(2012山东理综)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

115、为_,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条。(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_和_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

116、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实验步骤:_。结果预测:.若_,则是环境改变;.若_,则是基因突变;.若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减数分裂、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变异类型的鉴定等知识。正常果蝇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另外三对为常染色体。(1)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中相同,果蝇属于二倍体,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但由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

117、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8条。(2)白眼雌果蝇(XrXrY)的卵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由于性染色体有三条,所以会出现联会紊乱现象,这样最多可形成Xr、XrXr、XrY、Y四种配子。若让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交配,则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见下表:配子配子XrXrXrXrYYXRXRXr(红眼)XRXrXr(死亡)XRXrY(红眼)Y(3)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aaXrXrAAXRYF1,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RXr,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rY,F2中灰身红眼黑身白眼31。F2中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

118、XRXr、AAXRXr,灰身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rY、AAXrY,它们随机交配后,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aaXrXr、aaXrY)的概率为。(4)根据题中的信息,可让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若为环境改变引起的,则不会改变M果蝇的正常遗传,即.若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则是环境改变引起的。.若M果蝇是因基因突变引起,则后代会全部表现为白眼。.若是因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引起的,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O,表现为不育,则无子代产生。答案(1)28(2)XrYY(注:两空顺序可颠倒)XRXr、XRXrY(3)31(4)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子

119、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无子代产生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形式直接考查三种可遗传变异的特点,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三类变异的产生原因、特点及确认方法与相关实验分析。1 界定三类基因重组重组类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人工基因重组(DNA重组)发生时间减后期减四分体时期目的基因导入细胞后图像示意2.突破生物变异的5大问题(1)关于“互换”问题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参与互换的基因为“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参与互换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比较易位交叉互换交换对象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等

120、位基因图示(2)关于“缺失”问题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基因内部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3)关于变异的水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涉及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的改变,这一片段可能含有若干个基因,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故常用分生组织制片观察的方法确认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4)涉及基因“质”与“量”的变化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质(基因结构改变,成为新基因),不改变基因的量。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质,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改变基因间组合搭配方式即改变基因型(注:转基因技术可改变基因的量)。染色体变异不

121、改变基因的质,但会改变基因的量或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5)“两看”法界定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再悟高考1判断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1)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2011江苏,22A)()(2)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其方向由环境决定(江苏,23D和广东理基,47B)()(3)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2010江苏,6C)()(4)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均可导致基因重组,但不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可产生的变异(宁夏,5B和2011江苏,22B)()(5)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

122、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2011江苏,22C)()(6)XYY个体的形成及三倍体无子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均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行为有关(2013安徽,4改编)()2(2010新课标)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解析如果要检测是否是基因突变,那么就应该检测DNA的碱基序列是否发生了增添、缺失或者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答案B3(2013山东卷)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

123、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1)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将由_变为_。正常情况下,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有_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_(填“a”或“b”)链中。(2)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自交性状不分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用隐性亲本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_。(3)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

124、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 _。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4)现有一宽叶红花突变体,推测其体细胞内与该表现型相对应的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现只有各种缺失一条染色体的植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步杂交实验,确定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是哪一种。(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实验步骤:_;观察、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若_,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若_,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若_,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解析(1)由起始密码

125、子(mRNA上)为AUG可知,基因M和基因R转录的模板分别为b链和a链。对M基因来说,箭头处C突变为A,对应的mRNA上的即是G变成U,所以密码子由GUC变成UUC;正常情况下,基因成对出现,若此植株的基因为RR,则DNA复制后,R基因最多可以有4个。(2)F1为双杂合子,这两对基因又在非同源染色体上, 所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2中自交后性状不分离的指的是纯合子,F2中的纯合子占;F2中宽叶高茎植株有四种基因型MMHHMmHHMMHhMmHh1224,它们分别与mmhh测交,后代宽叶高茎窄叶矮茎41。(3)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应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H和h应该随着分开,而现在出现了Hh,说明最可

126、能的原因是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形成了基因型为Hh的次级性母细胞;配子中应只能含一个基因H,且在4号只有一条染色体的情况下,说明错误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后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没有移向两极而是移向同一极进入同一配子中。(4)确定基因型可用测交的方法,依题意选择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植株mr与该宽叶红花突变体进行测交。若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MRr与moro,后代为MmRr、MoRo、Mmrr、Moro,宽叶红花宽叶白花11;若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MRo与moro,后代为MmRr、MoRo、Mmro、Mooo(幼胚死亡),宽叶红花宽叶

127、白花21;若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oRo与moro,后代为MmRr、MoRo、moro、oooo(幼胚死亡),宽叶红花窄叶白花21。(本题不用自交法,M、R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分离时连锁,若子代宽叶红花宽叶白花31,说明亲本花色的基因为图甲;若为乙或丙,子代个体全为宽叶红花,不能区分)答案(1)GUCUUC4a(2)41(3)(4号)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未发生正常分离(4)让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收集并种植种子,长成植株子代宽叶红花宽叶白花11子代宽叶红花宽叶白花21子代中宽叶红花窄叶白花21创新预测4(201

128、4山东烟台模末)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两种情况,则对这两种情况及结果的解释正确的是()。A甲图分裂的结果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B乙图分裂会导致基因突变C甲图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乙图的子细胞中出现基因重组的现象解析甲图为着丝点分裂后一条染色体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A正确,C错误;乙图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的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其子细胞不会出现基因重组,B、D均错误。答案A5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丁4种变异,图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丁图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B甲、乙、丁三图中的变异类

129、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C甲、乙、丁三图中的变异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乙、丙两图中的变异只会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解析图甲属于倒位,图乙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细胞同一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图丙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丁表示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交换,属于易位,A错误;甲、丁两图中的变化可出现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乙图中的变化出现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丙图中的变化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D错误;染色体变异可用显微镜观察检验,B正确。答案B6(2014山东威海模拟)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在联会时一条异常的染色体总是从某一部位凸出来(如图所示),其

130、原因是()。A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B染色体中增加了某一片段C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D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解析异常的一条染色体突出成环,说明正常染色体上无碱基可以互补配对,异常染色体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为重复,B正确;如果是颠倒形成交叉环,A错误;未形成环的染色体正常,没有发生缺失,C错误。联会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D错误。答案B(1)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可从下图中得以诠释图均可在光镜下观察到,属染色体结构变异,为基因突变,不能用显微镜观察。(2)三大变异适用范围无染色体的生物如病毒、原核生物,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有染色体,但不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不发生基因重组(可

131、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而且只有“核基因”才发生基因重组,切记基因重组只发生于减数分裂的减前及减后期(基因工程类重组除外)。 考点二变异原理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2014全国课标,32)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_优良性状的新品种。(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

132、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_。(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解析(1)杂交育种的目的是获得集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纯合新品种,从题意知,抗病与矮秆(抗倒伏)为优良性状。(2)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特点。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先由纯合的抗病高秆和感病矮秆杂交得到抗病高秆的杂合子,再与感病矮秆(隐性纯合子)杂交,如果后代出现抗病高秆感病高秆抗病矮秆感病矮秆11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说明这两对基

133、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1)抗病矮秆(2)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将纯合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生物变异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一向为高考热点,题型多为非选择题,考查内容多涉及育种方法的选择、育种方案的设计、育种过程分析等,备考时应加大针对性训练,并注重育种方法的归纳整合。1育种方式及原理辨析(1)诱变育种原理原基因A(a)原性状新基因a(A)目标性状(2)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关系(3)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分析注: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可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单倍体育种

134、中秋水仙素只能处理“单倍体幼苗”,切不可写成处理“种子”。2育种方案的选择(1)种内关系(无生殖隔离者)欲获得从未有过的性状诱变育种,如对从不抗旱的玉米诱变处理获得抗旱品种。欲将分散于不同品系的性状集中在一起(优势组合)杂交育种,如利用抗倒伏不抗锈病的小麦和抗锈病不抗倒伏的小麦培育出既抗锈病、又抗倒伏的“双抗”品系。欲增大原品种效应多倍体育种,如用二倍体西瓜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四倍体”,进而与二倍体杂交培育成“三倍体无子西瓜”。欲缩短获得“纯合子”时间单倍体育种(常针对优良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者),如获得ddTT的矮秆抗病小麦品种。(2)种间关系(具生殖隔离)细胞水平上:利用植物体细胞杂

135、交,从而实现遗传物质的重组。如将白菜、甘蓝细胞诱导“体细胞杂交”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培育为杂种植株。分子水平上:应用转基因技术将控制优良性状的“目的基因”导入另一生物体内,从而实现基因重组(外源基因的表达)。如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成“抗虫棉”。(3)欲保持优良性状扦插、嫁接、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胚胎分割并移植等。再悟高考1(2014江苏卷,13)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C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

136、都会明显提高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该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不一定符合生产的要求,A正确;X射线处理可使细胞发生突变,即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B正确;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符合人特定要求菌株的过程,C正确;相同的射线处理,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不会明显提高,D错误。答案D2(2014安徽卷,31)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_,导致香味物质积累。(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

137、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_。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_;_。(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_,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的_。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_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解析(1)由于无A基因,不合成相关酶,导致香味物质不分解而积累,故有香味。(2)据图分析,子代无香味香味31,推断亲代相关基因组成为AaAa;子代抗病感病11,推断亲代相关基因组成为Bbbb,故亲本基

138、因型为AabbAaBb。子代基因型为(1AA2Aa1aa)(1Bb1bb),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为aaBB,子代只有AaBb(1/21/21/4)和aaBb(1/41/21/8)分别自交才能获得aaBB。AaBb(1/4)自交获得aaBB比例为1/41/41/41/64,aaBb(1/8)自交获得aaBB比例为1/81/41/32,故aaBB比例为1/641/323/64。(3)纯合无香味植株做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即AA(母本)aa(父本),子代为Aa。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即Aaaa或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可能出现某一株具有香味的水稻。(4)花粉具有发育成完

139、整植株所需的一整套基因,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单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在细胞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组加倍。答案(1)a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2)Aabb、AaBb(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4)愈伤组织全部遗传信息幼苗创新预测3(2014山东烟台模拟)以纯合的非糯性除草剂敏感玉米(甲)为材料,经过诱变处理获得非糯性除草剂抗性玉米(乙)。控制非糯性(SH)与糯性(sh)、除草剂抗性(R)与除草剂敏感(r)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性植株的比例逐

140、代提高B经过诱变处理诱发的基因突变,不能决定玉米的进化方向C甲的花粉经诱变处理并培养等, 有可能获得可育的糯性除草剂敏感的个体D若甲和乙(基因型分别SHSHrr、SHSHRr)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接近1111解析甲基因型为SHSHrr,乙基因型为SHRr,乙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子抗性植株RR的比例逐渐提高,A正确。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甲的花粉为SHr,可突变为shr,通过单倍体育种可获得shshrr可育植株,C正确。甲SHSHrr与乙SHSHRr杂交,子代为SHSHRrSHSHrr11,D错误。答案D4(2014山东德州期末)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

141、的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B和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C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D过程与过程的原理相同解析是杂交育种,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A正确;是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B错误;单倍体育种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C正确;过程与过程的原理相同,都是染色体变异,D正确。答案B不同育种方法的关键点(1)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运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如细菌的育种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诱变育种。(2)杂交育种不一定需要连续自交。若利用杂种优势,则出现杂合子即可;

142、若选育显性优良纯种有性生殖时,需要连续自交筛选,直至性状不再发生分离;无性生殖时(如马铃薯、甘薯),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实现育种目标;若选育隐性优良纯种,则只要出现该性状个体即可。(3)花药离体培养只是单倍体育种中的一个程序,要想得到可育的品种,还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可育品种。(4)应特别关注“最简便”“最准确”“最快”“产生新基因、新性状或新的性状组合”等育种要求。最简便侧重于技术操作,杂交育种操作最简便。最快侧重于育种时间,单倍体育种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最准确侧重于目标精准度,基因工程技术可“定向”改变生物性状。产生新基因(或新性状)侧重于“新”即原本无该性状,诱

143、变育种可产生新基因,进而出现新性状(注:杂交育种可实现性状重新组合,并未产生新基因,也未产生新性状,如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产生黄色皱粒组合,这里的黄色与皱粒性状原来就有,只是原来未组合而已)。考点三生物的进化1(2013山东)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B曲线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C曲线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n1D曲线和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解析基因型为Aa的小麦随机交配所得子代去除隐

144、性个体后Aa基因型频率为,F1随机交配所得子代去除隐性个体后Aa基因型频率为,F2随机交配所得子代去除隐性个体后Aa基因型频率为,因此曲线为随机交配并去除子代中隐性个体后的Aa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A项正确。基因型为Aa的小麦自交所得子代去除隐性个体后Aa基因型频率为,F1自交所得子代去除隐性个体后Aa基因型频率为,因此曲线为连续自交并去除子代中隐性个体后的Aa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B项正确。基因型为Aa的小麦自交得到的F1中Aa基因型频率为0.5,F1自交得到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25,因此曲线为连续自交的子代中Aa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Fn代纯合子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nn,C项错误。基因型为

145、Aa的小麦随机交配得到的F1中Aa基因型频率为0.5,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仍为0.5,因此曲线为随机交配子代中Aa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基因型为Aa的小麦连续自交或自由交配后,子代不进行选择,A、a的基因频率都不变,都为0.5,D项正确。答案C2(2010山东理综)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B错误;生物进

146、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而不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所决定,因此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因此D正确。答案D3(2014山东卷,28(B)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体果蝇8 400只,黑檀体果蝇1 600只。F1中e的基因频率为_,Ee的基因型频率为_。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_。解析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中,由于自由交配得到F1中黑檀体果蝇ee比例16%,故e的基因频率为40%,E的基因频率为60%,Ee的基因型频率为240%60%48%。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每一代中的基因频

147、率是不变的,所以由纯合果蝇组成的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60%。答案40%48%60%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考查重点包括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因频率的计算、物种形成环节及共同进化等,题目难度不大,多为基础送分题,强化记忆是备考关键。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三、三、两、两”2掌握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1)定义法:根据定义“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例”,则基因频率100%。(2)基因位置法:若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基因频率100%;若某基因只出现在X染色体上,则基因频率100%。(3)借助基因型频率: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该对等位基因

148、中,显(或隐)性基因的频率显(或隐)性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再悟高考1判断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1)60Co诱发基因突变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013四川,5D)()(2)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2011重庆,4A)()(3)因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所以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2010山东,2D和山东,5D)()(4)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010山东,2C)()(5)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2010大纲全国,4B)()(6)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

149、数量下降而减小(2011江苏,6D)()2(2014四川卷,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解析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A错误;丙的染色体数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顶芽形成幼苗丁,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能加倍,在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不加

150、倍的为36条染色体,加倍的为72条染色体,B正确;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仅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而自然选择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地理隔离并非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而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错误。答案B3(2013海南卷,15)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 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 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解

151、析由残翅果蝇长期维持在4%可知:v24%,则v20%,V120%80%,由此可知引入前各基因频率为vv0.220.04,Vv20.20.80.32,VV0.820.64,进而可得基因型为VV、Vv、vv的个体分别为12 800个、6 400个、800个。引入后的基因频率为:v80026 400/40 00020.1,V的基因频率为0.9,因此A正确,B错误。杂合子果蝇和残翅果蝇引入前后数量不变,而种群数量增大一倍,其比例均降低了50%,因此C、D正确。答案B创新预测4(2014山东临沂质量检测)某昆虫种群的翅色有绿色(AA)、浅褐色(Aa)和褐色(aa)三种表现型。抽样调查得知当年绿色、浅褐色

152、和褐色个体各占65%、25%和10%,现假设该种群中绿色个体每年增加10%,浅褐色个体数目不变,褐色个体每年减少10%,则第二年该种群中决定翅色A基因的频率约为()。A45.7% B76.5% C79.6% D84%解析第二年该种群中决定翅色A基因的频率(656.5) 2251/(1006.51)279.6% 答案C5(2014高考押题卷)如图是有关生物进化的示意图,其中A、B、C代表不同的物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过程代表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B图中过程没有自然选择,生物没有发生进化C图中和过程的进化方向不同是因为产生了不同的变异D与过程相比,和过程中环境变化较大,生存斗争

153、更激烈解析选项A,过程只能是地理隔离,因为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不可能存在生殖隔离。选项B,在任何情况下生物都要经受自然选择,另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过程也可能有生物进化,只是还未出现生殖隔离,未形成新物种。选项C,和过程进化方向不同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选项D,和过程中生物能逐渐进化为新物种是因为环境变化较大,生物面临的生存斗争更激烈,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变化明显,出现了生殖隔离。过程中生物进化缓慢与该环境一直较稳定有关。答案D6(2014山东莱芜期末)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

154、中,正确的是()。A两岛上的鸟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B最终两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可能趋于相同C两岛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群的鸟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甲岛上鸟的种类较多,与甲岛变化的环境导致更多变异有关解析由图可知,每个岛上的鸟类都有多个物种,所以两岛各形成多个种群基因库,A错误;两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可能最终趋于相同,B正确;鸟类位于两个不同的岛上,所以两岛上的鸟类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是不同岛上的不同种群的鸟之间不一定都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甲岛的环境变化大,从而选择出更多的适宜环境的鸟类,D错误。答案B“新物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与原物种间已形成生殖隔离(不能杂交或能杂交但后代不育)。物种必须是可育的。如

155、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子均不可称“物种”,因为它们均是“不育”的,而四倍体西瓜相对于二倍体西瓜则是“新物种”,因它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子代(三倍体西瓜)不育,意味着二者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已成为另类物种。 (时间:30分钟)小题对点练考点一生物的变异1(2014山东枣庄期末)有关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染色体上片段的增添或缺失不属于染色体变异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不属于染色体变异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有为矮茎,属于基因重组解析A、B两项均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是指非等位基因重组,D项属于等位基因的分离。答案C2

156、(2014山东威海模拟)某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因血红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的第六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患者细胞中携带谷氨酸的tRNA与正常人不同B患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与正常人不同 C患者血红蛋白mRNA的碱基序列与正常人不同D此病症可通过显微观察或DNA分子杂交检测解析患者细胞中携带谷氨酸的tRNA与正常人相同,A错误。患者由于基因突变引起氨基酸种类发生替换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B正确。由于患者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转录而来的mR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C正确。此病症可通过显微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或DNA分子杂交检测基因结构的改变,D正确

157、。答案A3某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了如图所示的两个细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过程为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B最终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4C该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D不能产生基因型为Aa的配子解析A项:两个次级细胞大小相同,故题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B项:最后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C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出现的片段交换应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项: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单体分离,将会出现ab、Aa、AB、Bb四种配子。答案C4如图为甲豌豆的A基因(控制高茎)和乙豌豆的B基因(控制黄色豆荚)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豌豆甲、乙突变前均为纯合高茎、黄色豆荚的品种,且A基因

158、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的关系是等位基因B突变后的豌豆甲长成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上述两基因发生突变的共同特点均是DNA一条链上的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D若b基因控制豆荚为绿色,则豌豆乙突变后长成的植株的表现型是高茎、绿色豆荚解析选项A正确: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的关系是等位基因。选项B正确:突变后的豌豆甲和豌豆乙所长成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选项C正确:分析图示可知,两基因发生突变的共同特点均是DNA一条链上的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选项D错误:若b基因控制豆荚为绿色,则豌豆乙突变后长成的植株

159、的基因型是AABb,表现型是高茎、黄色豆荚。答案D5如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A甲:AaBb乙:AAaBbbB甲:AaaaBBbb 乙:AaBBC甲:AAaaBbbb 乙:AaaBBbD甲:AaaBbb 乙:AAaaBbbb解析由图分析可知,甲和乙体细胞中分别含4个和3个染色体组,所以对应的基因型可表示为C选项。答案C6下图1、图2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变异的示意图,和、和互为同源染色体,则两图所示的变异()。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D均可发生在减

160、数分裂过程中解析图1所示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2所示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图1基因重组中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没有发生改变,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答案D考点二生物变异原理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7(2014山东临沂质量检测)袁隆平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缓解了世界粮食短缺的现状,被提名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关于杂交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水稻利用了不同亲本染色体重组的原理B杂交能将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中C杂交后代表现出优良性状就成为优良品种D该育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家禽、家畜的育种解析原理为基因重组,A错

161、误;只能是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杂交,不能是非水稻之间,B错误;杂交后代存在大量杂合子,C错误;杂交育种可用于动物,D正确。答案D8(2014山东德州期末)高产青霉菌的选育过程如下表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时间(年)来源产量单位1943自霉甜瓜中筛到201943自发突变2501943B25的X射线诱变5001945X1612的紫外线诱变8501947Q176的紫外线诱变850目前进一步变异5万10万A.该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青霉菌B该育种方式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该过程中青霉菌发生了定向变异D该育种方式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解析高产青霉菌选育过程中的自发突变、人工诱变都属于基因突变,该过程需要处理

162、大量的原材料A正确;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而不是染色体变异,B错误;基因突变不定向,C错误;单倍体育种之特点为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错误。答案A9如图展示了普通小麦(六倍体)的培育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普通小麦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14条染色体B杂种F1和杂种F2同属一个新的物种C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通过自交能产生种子,因此都是可育的D图中染色体加倍只能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来实现解析选项A不正确,普通小麦是六倍体,体细胞内含有42条染色体,每个染色体组中有7条不同的染色体;选项B不正确,杂种F1和杂种F2的遗传物质来自不同的物种,不同属于一个新的物种;选项D不正确,图中染色体加

163、倍除可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外,也可以通过处理幼苗来实现。答案C10(2014山东济南期末)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在此条件下该物种将 ()。A不断进化 B不断衰退C产生新物种 D丧失基因库解析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容易被淘汰,但Aa和aa个体生存下来并不断繁殖,则种群基因频率可能发生了改变,则该物种将不断进化,A正确。该种群将发生进化,但不会不断衰退,B错误。该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但不一定突破物种的界限,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误。该种群生物不会灭绝,故该种群的基因库不一定丧失,D错误。答案A考点三生物的进化11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

164、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的进化过程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甲和种群乙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品系1和品系2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b过程、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仅表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c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差异D物种1和物种2在条件适宜时,仍可进行基因交流,进一步丰富生物的多样性解析A选项错误,a、b、c分别表示地理隔离、生物变异和自然选择,品系1和品系2之间未达到生殖隔离;B选项错误,生物的变异不只是基因突变;C选项正确,定向的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品系1和品系2的基因库出现了差异;D选项错误,物种1和物种2之间存在生殖隔

165、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答案C12农田害虫防治始终是农民比较关注的问题。某农民起初在农田里喷洒某种农药R,取得较好的效果,但c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间段内,农田中甲虫的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AC段表明甲虫种群中抗药基因的频率不断升高B通过分析BC段可推知这种抗药性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C农药对害虫所起的作用是定向地改变害虫种群中的基因型频率D如果ad年间都为农药防治期,c年后害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农民更换了农药的种类解析在图中AC段,由于农药的选择作用,抗药性个体所占比例不断增大,所以甲虫种群中抗药基因的频率一直在升高,A项正确。BC段抗药

166、性个体逐渐增多,说明这种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B项正确。通过农药对害虫的选择作用,即自然选择,可定向地改变害虫种群中的基因频率,C项错误。如果ad年间都为农药防治期,c年后甲虫数量又开始下降,说明农药对甲虫有毒害作用,但如果仍然使用的是农药R,则不会出现该现象,所以c年后害虫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农民更换了农药的种类,D项正确。答案C大题冲关练13果蝇的眼色由两对基因(A/a和R/r)控制,已知A和R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且其中R/r仅位于X染色体上。实验:一只纯合白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正常F1代全为红眼(偶见一只雌果蝇为XXY,记为“M”;还有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

167、N”)。(1)由题可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_,其不可能与R/r一样位于X染色体上的理由是:_。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出以上实验过程(产生正常F1代果蝇)。(2)M果蝇能正常产生配子,其最多能产生X、Y、XY和_四种类型的配子,其对应比例为_。(3)N果蝇出现的可能原因是: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是亲本雄果蝇发生某个基因突变;是亲本雌果蝇发生某个基因突变;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XO型果蝇(XO为缺一条性染色体的不育雄性),请利用现有材料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N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实验步骤:_,然后观察子代雌果蝇的性状及比例。

168、结果预测:.若_,则是环境改变;.若_,则是亲本雄果蝇基因突变;.若_,则是亲本雌果蝇基因突变;.若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解析(1)由题意知,A和R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则F1全为红眼时,亲代纯合白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应分别为aaXRXR、AAXrY。(2)XXY产生的配子类型为X、XY、Y及XX四种类型,其比例为XYXYXX2121。(3)欲确认N果蝇(白眼雄性)出现的原因,可将N果蝇与F1代红眼雌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果蝇的性状及比例。若由环境改变引起,则N果蝇基因型为AaXRY,它与AaXRXr杂交子代基因型为A_XRX、aaXRX,即红眼白眼31;若是亲本雄果蝇基

169、因突变,则N果蝇基因型为aaXRY,N与F1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表现型应为红眼白眼11;若是亲本雌果蝇基因突变,则N果蝇基因型为AaXrY,它与F1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中红眼、白眼。若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则N果蝇为XO型不育雄性,它与F1红眼雌果蝇杂交将无子代产生。答案(1)AAXrY若A/a与R/r都在X上,则纯合白眼雌果蝇的雄性子代也只能是白眼(2)XX2121(3)将果蝇N与F1代红眼雌果蝇交配.红眼白眼31.红眼白眼11.红眼白眼35.无子代14(2014山东高考适应性训练)下图为农业育种过程中最常见的两种育种流程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相关问题:(1)上图两种育种方

170、法都涉及的变异原理是_。(2)生产实践中人们常根据不同的育种要求选择所需要的育种方法。若想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则应选择的育种方法是_;若想定向改造生物性状,则应选择的育种方法是_;若想创造一个新物种,则应选择的育种方法是_。(以上答案从下列各项中选取)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E基因工程育种(3)现有一个育种站,想利用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的两品种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若从上图中选择出最简捷的育种方法,应该选择_。(4)图中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培育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时,在培育过程中,需要从_代开始进行选择,原因是_;在该次选择过程中需要淘汰的植株数约

171、占总数的_。解析(1)根据图解可知,常规育种就是杂交育种,常规育种利用的变异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利用的变异原理是基因重组(亲代杂交获得F1的过程)和染色体变异。(2)根据不同育种方法的特点可知,可大幅度改良生物性状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的育种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能创造新物种的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就是我国科学家创造的新物种。(3)由于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不需要经过连续自交、选择纯合子的过程,因此最简捷的育种方法应该是图中的常规育种。(4)在常规育种(杂交育种)过程中,由于F2才开始出现性状分离,因此需要从F2开始进行选择;又由于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

172、31,其中符合条件保留下来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B,占总数的,则淘汰的植株占总数的。答案(1)基因重组(2)BED(3)常规育种(4)子二F2(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其他答案合理即可)15(2014山东东营第二次模拟)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实验常用的材料。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分别针对玉米的不同性状进行了实验探究。请分析回答:(1)已知玉米非糯性(B)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b)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若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_。(2)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

173、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下图所示。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在哪条染色体上,可采取自交产生F1的方法。若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3)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现有长果穗(H)白粒(f)和短果穗(h)黄粒(F)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HhFf)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快速育种方案。其中的处理方法A和B分别是指_。以上方案所依据的育种原理有_(填两个)。(4)已知玉米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丙小组为了探究纯合高茎玉米植株所结果穗的所有子粒全为纯合、全

174、为杂合还是既有纯合又有杂合,他们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的两粒种子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结果发现子代植株全为高茎,由此他们判断该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种。可老师认为他们的结论不科学,原因是_。请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单独隔离种植(或自交);_。结果预测:如果_,说明该玉米穗上的子粒全为纯合子;如果_,说明该玉米穗上的子粒全为杂合子;如果部分子粒的后代全为高茎,另一部分子粒的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该玉米穗上的子粒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解析(1)玉米籽粒的非糯性与糯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经减数分裂可产生两种花粉,比例为11。(2)若A

175、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甲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Aa个体产生的雄配子中只有a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Aa)白色(aa)11。(3)依题意知两亲本基因型分别为Hhff、hhFf,经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后可得到HHff、hhFF,二者杂交即可得到HhFf。该杂交种HhFf的获得利用了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原理为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4)两粒种子的样本太少,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子粒的基因型;应用高茎玉米果穗上的全部子粒作亲本,分别观察记录子代植株的高矮情况。答案(1)蓝色棕色11(2)黄色白色11(3)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4)选择样本太少,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子粒的基因型实验思路:用高茎玉米果穗上的全部子粒作亲本;分别观察记录子代植株的高矮情况。结果预测:所有子粒的后代全为高茎所有子粒的后代均既有高茎又有矮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