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史跟踪活页练(四)晚清七十年中华文明的劫难与探索(时间:40分钟,分数: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1(2017成都模拟)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B事实上宣告闭关锁国政策破产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关税主权,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今大皇帝准以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得出不再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事实上宣告闭关锁国政策破产
2、,故B项正确;由“向例全归额设行商”到“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得出贸易的限制放宽,不涉及到海关,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南京条约签订之前,广州已是全国唯一的贸易中心,故D项错误。答案:B2(2017长春一模)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C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通过引进西方的法律制度使中国开始了解西方,引
3、起了中国法制的近代化,故A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在不平等条约的背景下对中国的一种侵略,故B项错误;领事裁判权的丧失是中国近代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故C项错误;直接促使人们开始向西方学习的因素是鸦片战争的失败,故D项错误。答案:A3(2017山西五校第二次联考)1850年代末,少数中国商人已涉足外资航运企业。由于华商行船不单要缴纳捐税,亦须支付厘金,他们索性“与外人各图所求,互为结盟”,因此轮船悬挂洋旗之现象相当普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洋商不用缴纳关税B中外商人勾结损害国家主权C近代商人地位低下D近代企业发展已初现依附性解析:结合1842年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这一条款可知,外商进入中国的
4、货物也需缴纳关税,故A项错误;“由于华商行船不单要缴纳捐税,亦须支付厘金,他们索性与外人各图所求,互为结盟,因此轮船悬挂洋旗之现象相当普遍”,说明华商的这一行为是为了减轻税务负担,并未体现出对国家主权的损害,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近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他们索性与外人各图所求,互为结盟”,体现出了华商开始依附于外国,故D项正确。答案:D4(2017广州模拟)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这一规定()A扩大了美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B表明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C加深了中国
5、半殖民地化的程度D反映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解析:材料反映外交礼节的变化,未涉及领事裁判权,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是不平等条约,这一规定并不代表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故B项错误;这一规定是美国为了取得外交礼节上的平等,与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无关,故C项错误;这一规定是美国强加给中国的,反映出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故D项正确。答案:D5(2017肇庆二模)1861年,天津洋布价格“仅土布价钱的一半”,但是它只是使“直隶和邻省的城市和集镇的人民因洋布较土布便宜而买洋布”,而广大的“农村人民仍然爱好他们自己织的土布”,这表明()A洋布较土布物美价廉B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C农村地区小
6、农经济具有稳固性D列强的侵略还没有渗入内地解析:根据材料“土布价钱的一半”,洋布较土布的确物美价廉,但不是材料反映的主题,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传统手工业与洋布孰优孰劣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叙述了使用洋布依旧是被迫开放的少数地区,大多数农村依旧手工织布,反映了农村经济对西方商品输入的抵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固性,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内地与沿海问题,而是城乡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6(2017大庆一模)有学者认为:尽管洋务运动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但是“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此说法主要是()A肯定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
7、化的推动作用B指出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实质C否定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D看到了洋务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解析:材料“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认为中国的近代化某种程度上始于洋务运动,故A项正确;“中体西用”实质是学习西方器物以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不是批发的”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故C项错误;材料对洋务运动做出评价,未提及其社会背景,故D项错误。答案:A7(2017黄石调研)“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载于1882年9
8、月申报)。材料反映了()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B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C新型经营方式逐渐被国人接受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利润很高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才开始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政策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A项错误;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中“群情若骛,”“期年之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表明国人对工商业的看法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1882年民族工业刚刚起步,材料没有涉及企业利润,故D项错误。答案:C8(2017河南大联考)下面是18671879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币单位:千海关两)。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时间茶叶生丝其他担数货值比重担数货值
9、比重货值比重18671869年1427636325265604%50273182503144%72651252%18701874年1635512351535269%62015224683367%90991364%18751879年1875508343934822%73290222953125%146442053%A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B出口商品受世界市场影响C近代化努力的成效显著D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解析:该时间段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刚刚产生,其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而且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农副产品,故A项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中国丝茶出口担数逐渐增加,货值出现反复,这是中国出口商品受世界市场影响
10、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与近代化无关,茶叶和生丝出口比重较大不能说明近代化努力的成效显著,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故D项错误。答案:B9(2017黄冈调研)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是地丁、钱漕、盐课等,其中地丁几占全部税收的三分之二;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关税、厘金和官业收入几占税入的一半。通过鸦片战争前后财政收入的变化可以看出()A西方列强的掠夺B财政收入的减少C自然经济的解体D中外贸易的扩大解析:材料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前后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变化,无法看出西方列强掠夺的因素,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探讨了财政收入的构成,没有具体说明财政收入的大小,故B项错
11、误;材料谈到鸦片战争后,其它收入所占比重增加,但没有具体数据说明原来农业收入的减少,无法判断农业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关税、厘金收入的增长与对外贸易的增长紧密相联,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7绵阳一模)甲午战争的结果,在中国近代相当长时期内导致人们对洋务运动全盘否定、对明治维新则无限拔高。这主要因为()A甲午战争重挫了民族自信心B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迫切性C历史评价受到留日学生影响D中日综合国力发生巨大逆转解析:甲午战争确实挫伤了民族自信心,但是并不是人们长期对洋务运动全盘否定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因为民族危机的加剧,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迫切性导致人们对洋务运动没有反思没有总
12、结,而是全盘否定,故B项正确;历史评价与留日学生影响不大,故C项错误;中日的综合国力在甲午战争后并没有发生巨大逆转,中国总体上还是超过日本的,故D项错误。答案:B1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不久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变法维新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后来,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爱国英雄们也提出“振兴中国”的口号。这表明()A民族意识开始不断觉醒B革命纲领内容具有继承性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D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解析: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因此19世纪末民族意识已经觉醒而不是开始,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是建立资产阶
13、级政权,与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不同,因此不具有继承性,故B项错误;19世纪末,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都提出了“振兴中国”的口号,表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故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并不是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7南京三模)维新派主张“断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万国同风”,便于操作机器和武器、讲究卫生等。1905年,端方、戴鸿慈等出洋考查宪政的“五大臣”也发出了“断发”的声音,“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不得不下达谕旨,准许人们自由剪辫,被迫承认了“断发”的合法性。以上变化主要说明了()A断发体现革命色彩 B断发触动清朝国体C政府主导
14、社会生活D政治时局影响习俗解析:维新派主张“断发”主要是为了国际交往和机器生产的需要,没有体现革命色彩,故A项错误;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下达谕旨“断发”主要是抵制革命形势的发展,没有触动清朝国体,故B项错误;维新派主张“断发”没有体现政府主导,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近代“断发”受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政治时局的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13(2017宁波十校联考)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可以称之为20世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下列选项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建立中华民国 B迫使清帝退位C铲除了封建专制制度D加快了近代化进程解析: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
15、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辛亥革命可以称之为20世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可以理解成辛亥革命未发生流血冲突迫使清帝退位。建立中华民国是也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但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迫使清帝退位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铲除了封建专制制度不是辛亥革命的成果,故C项错误;加快了近代化进程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但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14“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智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A革命的领导权和
16、目标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解析:本题易错的原因在于混淆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材料所述为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相比,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同时革命所依靠的力量也由最初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到全体民众。答案:D15(2017济宁模拟)1903年,孙中山在敬告同乡书中公开宣布:“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该言论从本质上反映出()A革命派与改良派间的矛盾不可调和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C近代中国的时代潮流发生重大变化D向西方学习的层次发生根本变化解析:革命派与改良派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不能体现材料
17、的本质内容,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一时期没有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体现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由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故C项正确;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仍然停留在政治制度的层面,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25分)16(2017湖南高三新考纲摸底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广州从秦汉以来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从西太平洋进入中国的第一站。1757年,清朝政府宣布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将广州推上了中西贸易的枢纽地位。原本可以从上海、宁波、福州等地出口的货物,全都被限制在广州出口,大批
18、的福建商人涌入广州成为“十三行”行商,清朝的“国有企业”总部也云集广州。尤其是在世界经济进入航海时代的时候,西方一度只知广州,不知广东。广州也就成了西方人眼中中国的象征。 材料二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一口通商”政策被强制性取消,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也获得了对外贸易的权力而迅速崛起。这批开放城市以上海为代表,它依靠长江水系的密集水网,拥有一大批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作为腹地,成为长江流域城市群的龙头。 据统计,1857年已经有数万粤人在上海,开展上海与华南、上海与香港、上海与南洋、上海与欧美之间的贸易,广东商人利用自己多年从事对外贸易积累的经验,帮助上海嫁接起上海沟通海内外的桥梁。1906年,有人
19、在一篇演讲中讲到上海滩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上海一地竟然聚集了二十万广东人,这些广东人拖家带口、聚族而居,扎根到上海。再者,民国时期大上海最摩登的几家百货公司:先施公司、大新公司、永安公司,他们的老板都是以前广州府香山县人。 以上材料均据一百年前的广州为何会被上海取代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州成为中西贸易枢纽地位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1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取代广州迅速崛起的原因。对此,你得出了怎样的认识?(11分)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可根据材料一“广州从秦汉以来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从西太平洋进入中国的第一站”、“1757年,清朝政府宣
20、布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将广州推上了中西贸易的枢纽地位”、“尤其是在世界经济进入航海时代的时候,西方一度只知广州,不知广东”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广州也就成了西方人眼中中国的象征”“商品出口”以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清朝一口通商政策被强制性取消,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也获得了对外贸易的权力而迅速崛起”、“它依靠长江水系的密集水网,拥有一大批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作为腹地,成为长江流域城市群的龙头”、“广东商人利用自己多年从事对外贸易积累的经验”进行分析。第二小问认识,城市的兴衰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政府政策、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人才状况,是影响城市兴衰的重要因素。答案:(1)原因:长期作为对外贸易口岸的优势;清政府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的政策;大航海时代东西贸易的扩大;地理位置优越。(6分,任答三点即可) 影响:广州成为中国的象征;带动了丝绸、茶叶、瓷器的大量出口;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积累了丰富的外贸经验。(8分,言之成理即可)(2)原因:五口通商格局使广州失去了外贸中心地位;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大批广东商人离开广东扎根上海,形成人才优势。(6分)认识:城市的兴衰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政府政策、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人才状况,是影响城市兴衰的重要因素。(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