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1.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576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案2惨烈的四年战事课标要求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一、战争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背景(1)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希腊、塞尔维亚等国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赢得了独立。(2)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争夺尤为激烈。(3)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地区成为欧洲的战争火药桶。2经过(1)1914年6月28日,奥匈皇储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2)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局部战争爆发。(3)在短短数天内,俄、法、德、英相继宣布参战。3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易混易错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一个突发性的历史事件,为奥匈帝国发动一战提供了“

2、借口”;同时,一战的爆发是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各种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深化探究材料“1914年6月28日,戛弗日罗普林西普在这里用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这是后人以塞尔维亚文写在萨拉热窝某纪念馆墙上的文字,另一堵墙上还复制了普林西普的亲笔,“我们热爱自己的人民。”思考(1)材料中的“我们”指的是谁?(2)材料中所说的事件是什么事件?它与一战的爆发有何关系?答案(1)塞尔维亚人民。(2)萨拉热窝事件。它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二、从马恩河到凡尔登:旷日持久的消耗战1大战的三条战线(1)西线:英、法德国。(2)东线:俄国德国和奥匈帝国。(3)南线:塞尔维亚奥匈帝

3、国。2主要战事(1)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英、法军队与德军进行的会战,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2)东线战事:1914年8月开始,东线战场正式形成,1915年德军打败俄军,但无力继续进攻。(3)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国企图歼灭法军主力,但未取得决定性优势。(4)索姆河战役:1916年7月,英法军队发动索姆河战役,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3影响(1)区域:战火由前线向后方延伸。(2)对象:从士兵扩大到平民。归纳总结三条战线的形成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西线比利时、法国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军队德军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匈军队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重要概念“施里芬计划”是

4、以这样的假设为前提的,即比利时不作抵抗,法军不堪一击,俄军动员迟缓,英国不会立即参战。许多假设未变成现实,说明“施里芬计划”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关键点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变成了持久的阵地战,一是由于进攻一方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进攻兵力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般来说,在双方武器相当的情况下,进攻一方付出的代价要比防御一方大得多。 重点精讲为什么说1916年是一战中关键性的一年?(1)从双方企图看,交战双方都想在这一年给对方以致命打击,赢得战争。(2)从战争形势来看,这一年发生了三次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和索姆河战役,战争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3)从双方投入看,双方动用了大量兵力和最新式

5、武器,如飞机、坦克和毒气弹。(4)从战争结局看,交战双方特别是德国元气大伤,战争主动权开始向协约国一方转移。深化探究材料早在1905年,德国就制订了以“速战速决”为核心的“施里芬计划”。战争开始后,德国军事当局主张用最残酷的手段进行战争,认为这样可以缩短战争时间,“减轻人类的痛苦”。但战争很快打破了德国人的梦想,进入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思考(1)试分析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原因。(2)在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中,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可谓是经典战役。凡尔登战役对一战有何影响?索姆河战役在一战中有何地位?答案(1)“施里芬计划”的指导思想具有天然的弱点。该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必须趁俄军未充分动员之际,集中

6、优势兵力,采取闪电战打败法国,再回头对付俄国,在三个月内结束战争。这一计划建立在很多无法实现的假设上,即比利时不作抵抗,法军不堪一击,俄军动员迟缓,英国不立即参战。协约国的顽强抵抗粉碎了德国的作战计划。战争开始后,比利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法军通过马恩河战役粉碎了德国的速战速决计划。俄军也出人意料地迅速投入作战,牵制了德军的兵力,东线也陷入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犯了战略性的错误。战争一爆发,就超出了德国的预料,西线、东线和海上战线几乎同时展开战斗,德军的兵力分散,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这就为英、法联军和俄军粉碎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创造了条件。马恩河战役的结局宣告了德国计划的

7、破产。(2)凡尔登战役的影响:凡尔登战役历时10个月之久,是一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双方死亡人数达70多万,因而有“凡尔登绞肉机”之称。凡尔登战役实际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此交战双方的战略形势开始转变。索姆河战役的地位: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这表现在:从兵力投入来看,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150个师;从伤亡人数来看,英法联军损失61.5万人,德军损失65万人,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从影响来看,牵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迫使德军收缩防线,在西线转入战略防御,整个战局向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转变。三、战争的转折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1美国参战(1)大战伊始,美国采取的是中立政策。(2

8、)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形势对协约国不利,于是美国参战。(3)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4)在美国的影响下,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国家也对德宣战,一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关键点拨美国参战的根本目的是凭借经济实力控制其他国家,参与重新瓜分世界,以夺取世界霸权;苏俄退出战争不仅加速了一战的结束,而且引发了交战各国革命运动的高涨。2苏俄退出战争(1)背景:1917年11月,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2)标志:和平法令的颁布。(3)结果:1918年3月在布列斯特苏俄与德国签署和约。 重要提示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它的参战大大改变了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美

9、国参加协约国作战,影响和带动了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阵营,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达到了最大,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关键点拨大战进行了两年多之后,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难以为继。战争初期的狂热被战争的惨烈击得粉碎,厌战情绪弥漫在交战双方的民众当中。 拓展延伸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引发了二月革命,随后又转化为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成功后,苏俄退出了一战。这一过程有力地论证了列宁“战争引发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重要理论。 易混易错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从帝国主义国家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苏俄退出一战主要是因为其社会性质的改变。深化探究探究点1美国参战材料一下图是一战初期

10、英国笨拙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美国鹰的嘴中衔着一根象征和平的橄榄枝。美国总统威尔逊对鹰说道:“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材料二这时,战争已接近尾声,双方精疲力竭,乘机参战可在战后的分赃中处于有利地位1916年,威尔逊已在总统竞选中获胜连任,并且美国已做好了战争准备,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又给参战提供了借口。在这种错综复杂的背景下,1917年4月6日,美国正式对德宣战。新编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三第一批美国部队到达法国思考(1)材料一说明美国在一战初期采取怎样的政策?其目的有哪些?(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对德宣战的主要原因。(3)依据材料三,简要分析美国参战对一战产生了哪些重要

11、影响?答案(1)政策:采取中立政策。目的:使美国免受战争的蹂躏;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2)争取战后分赃的有利地位;美国与英、法历史文化联系密切;保护美国在协约国的经济利益;消弭二月革命对协约国的不利影响;美国已经做好战争准备;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3)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使战争形势更加有利于协约国集团;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使一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探究点2苏俄退出一战材料(1917年11月8日苏俄通过的)和平法令指出: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开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立即实行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

12、。 苏联国内战争史思考(1)以上材料反映出苏维埃政府对当时的战争采取什么态度?从本质上分析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2)基于以上认识苏维埃政府最终选择了什么道路?其对一战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态度:反对这场战争。本质原因: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战争对垄断资产阶级有利,但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2)退出一战。加速了一战结束的进程。四、 德奥集团的战败1过程(1)1918年9月: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相继宣布投降。(2)1918年11月:德国与协约国签署停战协定,一战结束。2.原因(1)经济实力:德奥集团不如协约国集团。(2)两线作战:德奥集团力量受到牵制。(3)阵营大小:美国、中国、巴西和

13、利比里亚的参战使协约国阵营壮大。(4)战争能力:德军不断下降。(5)革命浪潮: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全国响应,德皇退位,仓皇逃亡。3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重点精讲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1)最根本的原因取决于双方的实力,胜利属于综合实力较强的一方,包括军事、经济、科技、政治和战略战术等多种因素。(2)总体上看,协约国始终在实力较量上占优势。(3)美国的参战,彻底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4)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同时推动了各国人民的反战运动,如德国十一月革命,成为结束战争的主要推动力。(5)德奥集团国内发生政治危机,同时德、奥两线作战,同盟国经济崩溃,也是战败的因素。(6)德

14、奥对殖民地强取豪夺以及疯狂的战争破坏。(7)人民期盼战争结束,渴望和平的到来。深化探究材料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思考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请从经济和国内国际力量对比角度分析德国失败的原因。答案(1)经济上德国消耗大,国内生产遭到严重

15、破坏,经济实力下降,而协约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2)从力量对比看,协约国力量增强,而德国发生国内革命推翻帝制;国际上同盟国集团也居于劣势。课堂小结重大事件历史影响爆发阶段(1914.7)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各国相继参战一战从局部开始向全面爆发僵持阶段(19141916)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转折阶段(1917)美国参战、苏俄退出战争加速了一战的结束战争结束(1918)保加利亚等国相继宣布投降、德国投降一战以协约国胜利宣告结束1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的形势,不正确的表述是()A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霸权的争夺上B一战前,奥匈帝国吞并了波

16、斯尼亚和塞尔维亚C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D巴尔干半岛民族关系很复杂,斯拉夫人占多数答案B解析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主要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上。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巴尔干半岛民族关系很复杂,斯拉夫人占多数。2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英法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B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答案B解析马恩河战役使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将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难以承受长

17、期战争的消耗,所以说“已经输掉了战争”。3一战中,德国军事当局遵循克劳塞维茨的理论,用最残酷的手段进行战争,认为“唯有用恐怖的方法,才能恫吓像法国人那样堕落的民族”。最早使用毒气战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答案C解析1916年,为了攻克凡尔登,德军使用了毒气弹,这是毒气战最早应用于实战。4一战爆发后美国外交政策发生转变的决定因素是()A伪装和平,大发战争横财B美国的国家利益C一战中协约国集团掌握了战争主动权D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破坏了国际惯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一战爆发前后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理解能力。首先,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其次。解答

18、本题注意审准题目的关键词“转变”“决定因素”,即美国由“中立”到“参战”的决定因素。其中A、D两项仅说明了一个方面的原因,而C项是美国参战带来的影响。5一战后期促使同盟国集团迅速崩溃的主要因素是()“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实力美国的参战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德军放松了警惕协约国军队的总反攻A BC D答案C解析“施里芬计划”预计在两个月内打败法国,马恩河战役即已宣告了它的破产,与“一战后期”矛盾;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德国改变了两线作战的境地,对德国有利,与题干相悖,只有与史实相符。6科技的发展意味着文明的进步,而战争却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一场战争有可能毁灭经过许多世纪发展起来的文明。在已经逝

19、去的岁月里,人类不少伟大的发明被一些国家迫不及待地运用到了军事领域,以夺得战场上的主动权。结合下列两幅图片,谈谈你对科技与战争关系的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飞机戴防毒面具的骑兵答案战争形式受科技进步的影响极深,科技的发展影响了兵器的类型,更改变了战法与战略思想。反过来,不少科技成就乃至科学发现都是战争的直接产物。但纵观历史上的历次战争,武器技术的先进与落后很少能决定战争胜负。除了武器系统的火力与机动性成倍增强以外,现代的战争与古代的战争并无本质区别,阵地仍然要靠人来防守或夺取。尽管战争从某种程度上刺激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并且在二者间形成了一定的“良性”互动,但我们决不能认为战场可以理所当然地充

20、当新技术的试验场。发动战争是罪恶的,历史上有无数平民和士兵在无谓的厮杀中流离失所乃至失去性命,许多科学精英也不例外。战争的需要是一些技术发明产生的原动力,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造就更多的发明与发现。如果人类能够避免战争和军备竞赛,我们的生活将更加舒适,而科技亦将高速发展。课中思考提示因为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知识链接提示阅读这段材料应注意:一是日本想控制中国,以借款为条件怂恿中国段祺瑞政府参战;段祺瑞企图以参战为名,利用日本贷款,扩大皖系势力,实现武力统一。二是美国开始主张中国参战,后来为防止日本独霸中国,又支持黎元洪反对参战。由此可见,中国由谁来主持参战和由谁来支持

21、中国参战是府院之争的焦点,也说明府院之争实际上是美日在华利益之争。阅读与思考提示这些作品的片断或照片反映的场景主要反映了一战的残酷性和人们反对战争的情绪。解析与探究提示威尔逊认为一战是德国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利益而发动的,德国人民没有责任。这一观点,就德国而言是正确的。但就整个战争的发动来看,帝国主义交战双方都是以重新瓜分殖民地、抢占商品市场为目的参与战争的,双方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一战从整体上看是帝国主义战争。 基础达标1下图中的照片记录了1914年8月德国士兵的队列沿着月亮公园的围墙穿过布鲁塞尔的场景。这时的德国军队()A已被迫放弃“施里芬计划”B在东线已经基本击溃俄军C即将对法国发动大规

22、模进攻D即将向英国本土发动进攻答案C解析按照德国的作战计划,首先进攻比利时,从法比边境再发动对法国的进攻。因此,C项正确。2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索姆河战役由英法联军首先发起B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C索姆河战役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D索姆河战役以德军的全面失败而告终答案D解析索姆河战役中,交战双方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仍未能决出胜负。因此,D项的叙述与史实不符。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协约国集团的

23、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的理解能力。美国等国家的加入,壮大了协约国的力量,使协约国阵营发生了变化。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都是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41918年,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该和约有利于苏俄()A清除国内反动势力 B恢复国民经济C向社会主义过渡 D巩固新生政权答案D解析布列斯特和约使俄国退出一战并得到喘息的机会,从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有()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英、美的海上封锁起了重要作用德、奥军队战略上

24、的失误战争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工人、士兵运动兴起A B C D答案C解析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上各种说法都是他们失败的原因。能力提升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两年半以来,世界的一大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的破坏。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它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它们确信它们所提出的以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竟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

25、类和历史面前将声明不负任何责任。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材料二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在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请回答:(1)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以上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哪一方的观点较符合实际?(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你如何评价?答案(1)同盟国的战争是被迫的,是为了正义与和平,

26、还将继续进行战争,且不负任何责任。(2)德国认为盟军赢得了许多胜利,而协约国认为同盟国经济困难,即将崩溃。后者比较符合实际。(3)同盟国认为它们是为了生存和民族的发展被迫作战;协约国认为责任在同盟国方面。其实一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掠夺战争,交战双方都是战争的罪魁,都是非正义的。解析回答第(1)问,可直接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但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不能照抄原文。回答第(2)问,要注意将材料中提取的信息放在一战后期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回答第(3)问时,要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其本质。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1914年8

27、月19日,他在向美国人民发表的讲话中声称:“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材料二到1914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为了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材料三(1917年)4月2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威尔逊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我国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国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是什么?联系材料二,用一句俗语或成语概括美国在大

28、战初期实行这种政策的目的。(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采取的政策的实质是什么?答案(1)保持“中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2)美国的借款对象主要在协约国,不希望同盟国获胜,即美国与协约国的利益关系太深。(3)无论初期“中立”,还是后期参战,均是为了其自身利益,即大发战争横财,掠夺战利品和战后称霸。解析材料一的信息是“中立”,材料二的信息是美国与协约国间有生意可做,并发了横财,材料三的信息是美国参战。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不难答出,第二问要结合材料二的信息,提炼答案。第(2)题只需要根据材料二提炼即可。第(3)题考查深层次分析能力,“实质”应围绕利益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