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明惠 单位 泗水实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教材分析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与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起,全面展示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民版在教材的处理上与其他版本略有不同,不仅谈经济改革,也谈政治改革。了解苏联的成就与挫折,对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重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教学难点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历史思维能力较薄弱。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学生缺乏对历史事件系统的评价方法,需要学习方法的引导.学 生在初中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能力。因此
2、根据学生心理、知识、能力基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从现实切入,借助网络、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 构建翻转课堂,对重难点进行突破性阐释,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探究能力,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体验、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识记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理解三个改革的原因、结果及失败原因 (2)能力培养:通过对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原因”、“苏联解体原因”等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认识赫
3、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 (2)运用历史资料分析法客观分析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 (3)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 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但是不能偏离 社会主义向。引导学生联系中国的实际,认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复杂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4、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多媒体、视频、思维导图、电子检测等。 思维导图用于开始的知识概览,直观形象把握本课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小组运用图表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 多媒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积极性; 视频用于课堂中间,导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中间环节有利于衔接过渡,引起兴趣。 电子检测放在课后,能快速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5、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观看漫画片面的经济,引导学生思考苏联“生病”的“病根”,并提问苏联“病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的具体表现导入新课。 思考回答 漫画片面的经济多媒体展示 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98页第一段结合以下材料找出改革原因 自读课文和材料,组内交流答案,疑难问题小组合作解决。 多媒体出示材料 成果展示 比较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不 同 点 内容 侧重农业 侧重工业 由经济体制改革转向 政治体制改革 结果 收效甚微 初期效果显著, 后期停滞不前 导致苏联解体 相同点 都是针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都没
6、有从实际出发,没有提出全面、有效的改革思想; 最终都失败了。 学生回答 多媒体出示三种方案比较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如果你是苏联病人的主治医师,你会给出怎样的有效治疗方案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成果 多媒体出示材料 课堂小结 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 回答 多媒体 巩固与检测 出示练习题 根据题目说出答案 电子检测、多媒体 课下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苏联三次改革,查阅以下参考资料,任选一次改革,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包括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和结果。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本课运用了多媒体、视频、思维导图、电子检测等多种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导入环节,利用漫画,引导学生思考苏联“生病”的“病根”,并提问苏联“病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的具体表现,导入新课。中间过渡时,利用视频,提高学生注意力。 3、小组合作学习,并展示,当堂小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 4、直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思维导图及表格等信息技术和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直观、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