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1 ,大小:2.51MB ,
资源ID:2753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534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年四川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古代史)02古代中国的经济 .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年四川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古代史)02古代中国的经济 .doc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2015四川内江三模3)清乾隆宠臣纪晓岚曾经有过两年半的新疆谪戍生活,他在阅徽草堂笔记中说:“西域之果,蒲桃莫盛于吐鲁番,瓜莫盛于哈密。蒲桃京师贵绿者,取其色耳瓜则充贡品者,真出哈密。”京师出现这一景况的原因有()新疆农业技术的发展 交通运输的方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新疆行省的设立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农业技术发展 【解析】纪晓岚生活的时代是乾隆时期(17111799),“西域之果,蒲桃莫盛于吐鲁番,瓜莫盛于哈密”说明新疆瓜果技术上的发展,“蒲桃京师贵绿者,取其色耳瓜则充贡品者,真出哈密”说明蒲桃、哈密瓜京师(朝廷)已经闻名,这是新

2、疆与北京交通发展的结果,故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故错误;新疆行省的设立在1884年,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2(2015四川达州一模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铁犁牛耕 家庭农业 B奴隶制经济 封建农业C集体劳作 自然经济 D集体劳作 铁犁牛耕【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解析】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演变,方框A不可能是铁犁牛耕,故A项错误;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时期主要耕作方式,石器锄耕是西周时期的耕作方式,方框A不只是奴隶制

3、经济,还有原始社会经济,故B项错误;方框B反映的是耕作方式的演变,自然经济是经济形态,方框B内容不可能是自然经济,故C项错误;早期农业生产工具简陋,劳动效率低下,采用集体耕作,方框A内容应是集体劳作,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演变,方框B内容是铁犁牛耕,故D项正确。【答案】D3(2015四川绵阳一模4)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对该作品的正确解读是()A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开始流行B牛耕逐渐普及到了大江南北C推动中国新的生产关系出现D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发展【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牛耕

4、【解析】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与题目清代不符,故A项错误;牛耕逐渐普及在汉代,故B项错误;新的生产关系是指资本主义萌芽,明代中期出现,故C项错误;从题干材料文字和图片可知农耕技术长期是铁犁牛耕,没有产生工业化的机器生产技术,故D项正确。【答案】D4(2015四川成都三模2)广东连县一座西晋古墓中,曾出土了一方陶质犁田、耙田模型,水田呈长方形,中间有一田埂将田地分为两块,一块田中有一人用牛犁田,另一块有一人用牛耙地,水田四周筑有拦水田埂,四角有漏斗状排水、灌水设施。据此可知,西晋时当地() 农业生产具有精耕细作的特征 曲辕犁技术已经全面推广 农田配套了合理的水利排灌设施 陶制品在社

5、会生活中仍占一席之地 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曲辕犁、水利排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陶制品) 【解析】据材料“曾出土了一方陶质犁田、耙田模型,水田呈长方形,中间有一田埂将田地分为两块,一块田中有一人用牛犁田,另一块有一人用牛耙地”可知农业生产具有精耕细作的特征,故正确;曲辕犁是唐代出现的农业生产工具,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错误;据材料“水田四周筑有拦水田埂,四角有漏斗状排水、灌水设施”可知农田配套了合理的水利排灌设施,故正确;据材料“曾出土了一方陶质犁田、耙田模型”可知陶制品在社会生活中仍占一席之地,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5(2015四川雅安

6、三模3)对表2的解读,正确的有()表2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时间人口(百万)粮食总产出(千吨)种植面积(百万公倾)粮食单产(千克/公倾)粮食全部作物1400722052019824710381650123350553204001095175026074100480600154418203811085855907371840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

7、”政策 【解析】14001820年属于中国的明清时期,农业耕作技术没有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故错误;明清时期仍旧重农抑商,推动农业的发展,故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体现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农业发展没有直接的影响,故错误;从示意图可以看出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明清时期农业的精耕细作,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6(2015四川绵阳三模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演变。下列各对应关系符合此结论的是()A铁犁牛耕私田出现 B王室衰微井田瓦解C小农经济封建制度 D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 【解析】铁犁牛耕属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革新,并不属于经济

8、基础,故A项错误;王室衰微属于政治现象,不属于经济基础,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属于经济基础,封建制度属于上层建筑,与材料意思“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演变”相符,故C项正确;土地改革属于经济改革,不属于经济基础,且其与人民公社无必然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7(2015四川乐山一模1)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 “家风是什么” 节目反应强烈。传统中的 “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与“忠孝”、“耕读”关联,不恰当的是()A“忠”世袭制 B“孝”宗法制C“耕”农本观 D“读”科举制 【考点】西周的宗法制;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科举制;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解析】“

9、忠”是民众对其首领这一权威中心的确认与服从,“忠”有忠诚无私、忠于他人、忠于国家及君主等多种含义,但与世袭制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孝”与血缘关系紧密相连,即与宗法制紧密相关,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耕”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耕作方式,而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读”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即考科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8(2015四川南充一模4)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表明汉代()A勤俭节约是为官之道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为官清廉不与民争利 D买田置

10、地是藏富传家的手段【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汉代丞相萧何买田置地的看法,要选择偏远地方和不修围墙,原因是后代不管贤与不贤,都可以顺利发展而不被别人侵占,没有强调勤俭节约、重农抑商和为官清廉,故A、B、C项错误;材料更多的强调买田置地是藏富传家的手段,故D项正确。【答案】D9(2015四川成都二模2)东汉文物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记载了东汉某乡里百姓为解决负责集体事务的“里父老”所需经费,共同出钱买田82亩,以里官为首成立“僤”,并规定此田的所有权归“僤”,使用权归“里父老”。这反映了当时()A世家大族控制了乡里基层政权 B民众支持地方公共秩序的构建C中央政令难

11、以畅达乡里 D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成为普遍现象【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解析】“僤”的成立源于乡里百姓共同需要,与世家大族控制乡里基层政权无关,故A项错误;“东汉某乡里百姓为解决负责集体事务的里父老所需经费,共同出钱买田82亩,以里官为首成立僤”体现了乡里百姓共同出钱解决负责集体事务所需经费,说明民众支持地方公共秩序的构建,故B项正确;文物没有涉及中央政令信息,故C项错误;单个史实不能说明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成为普遍现象,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5四川成都一模1)北魏统治者多次大规模迁徙各族人民到京师附近分土定居,实行计口授田,劝课农桑。这实际上就是()A俸禄制的雏形

12、 B租调制的雏形 C均田制的雏形 D迁都洛阳的先声【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均田制 【解析】材料意在考查北魏统治者“计口授田”的措施。北魏官吏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发放,实行俸禄制,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北魏赋税制度规定农户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北魏政府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计口授田”,推行均田制,故C项正确;为了减少改革阻力,北魏统治者决定迁都洛阳,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5四川绵阳二模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文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秦汉 B魏晋C隋唐 D两宋【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

13、移(文化重心南移) 【解析】根据图中所示,文人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说明这一时期江南地区为中国的文化中心。秦汉王朝定都在长安,因而中国的文化中心应该在长安地区,与图中分布所示不符,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大多王朝定都在北方地区,因而中国的文化中心应在北方,故B项错误;隋唐时期,定都也在长安,因而文化中心应在长安地区,故C项错误;两宋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南移,从而推动了文化中心的南移,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5四川成都二模1)与表1中数字序号对应的地域搭配正确的是()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 B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C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 D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

14、流域【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移) 【解析】文化的发达与否往往与经济的发展成正比,古代思想家的地域分布可以从经济的发展来分析,春秋战国到北宋思想家人数最多,反映了北宋前经济中心在黄河流域,南宋到明清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南方的思想家人数又占绝对优势,因此分别对应的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岭南地区在中国古代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思想家最少,因此对应的是岭南地区,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13(2015四川广安二模3)有学者把史记、汉书中列出的著名大都会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整理分列如下:河南省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各二,江苏、湖北、广东、四川各一,其他各省尚无所闻。结合所学

15、,指出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经济发展区域极不平衡 B河南地区开发较早,经济更发达C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D当时的北方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解析】材料中“河南省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各二,江苏、湖北、广东、四川各一”信息说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河南省七”说明当时的河南经济较为发达,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论及是城市分布,没有提及城市经济职能,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中大都会明显是北方远远超过南方,说明当时北方是政治经济中心,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14(2015四川内江三模13)(30分)

16、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就在这山水之间,一座神奇巨大的水堰古已有之,涌向成都平原的岷江水因它而变得温顺起来。2000多年前出现的这个水堰,造就了成都平原的过去和今天,至今仍是世界水利之上的奇迹。孟德芝,每天都要早早来到她位于老街上的蜀绣工作室,在20岁的时候,她就是一个为街坊四邻所称道的绣女。如今,她总是把多年蜀绣中的得意之作,摆放在工作室最显眼的地方。对于她来说,这些锦缎针线,不仅是她个人的历史,也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据大型纪录片魅力四川第一集水润天府解说词(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两种优秀传统文化和各自的历史作用。(6分)【考点】(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

17、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都江堰);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蜀锦【解析】(1)此题的两种传统文化可以从材料一直接归纳,“2000多年前出现的这个水堰,造就了成都平原的过去和今天”可以看出材料一涉及的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孟德芝,每天都要早早来到她位于老街上的蜀绣工作室”可以看出其涉及的传统文化是蜀锦,其历史作用结合材料一即可。【答案】(1)优秀传统文化及作用:都江堰。(1分)2000多年来一直灌溉着成都平原(2分,表达相应的意思即可,如用材料的“造就了成都平原的过去和今天”);蜀绣,(1分)美化人们的生活提高城市形象。(2分,表达相应的意思即可)15(2015四川绵阳二模14)(28分)历史的精彩

18、之处,不仅出现在稳定时期,更出现在新旧交替时期。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审分(1)材料二中的“公作”

19、、“分地”各指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中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10分)【考点】(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出自吕氏春秋这一信息可以判断,“公作”和“分地”指的是春秋时期的两种耕作模式,由此来分析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 经过改革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等信息来概括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推动的,从经济发展动摇统治基础从而促使政治变革,政治变革又确立新的生产关系推进经济的发展的角度来说明。【

20、答案】(1)“公作”:指井田制下奴隶的集体劳动。“分地”:指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生产。(4分)概括:相互推动和促进(2分)说明:以铁器牛耕为代表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动摇了旧的统治基础,推动了政治的变革;新的生产方式建立又是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4分)16(2015四川达州一模13)(32分)古代中国,有两种基本历史趋向,一种是民间自主力量的顽强生长,一种是政府专制统治力量的不断强化这两种力量的消长起伏,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周期性轮回式发展模式。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民间势力逐渐兴起的时代殷周宗法贵族社会的两大支柱一国野制与世卿制趋于瓦解,国人与野人、君子与小人的界限日渐消失,礼乐制度下移,

21、公子公孙对卿大夫的世袭被打破,通过“学而优则仕”的途径,士和庶人可以晋升至大夫乃至卿相。孔子门下由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组成的儒家团体,正是新兴的“游士”阶层的最初代表。正是儒家与其他学术团体和流派之间的“百家争鸣”,造成了华夏文化区域内一种跨国界的公共舆论。这种公共舆论一方面导致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一方面扩大了政治参与,使“君子”不再是一种身份限制,而成为一种政治抱负、一种人生典范,有心从政的人可以通过求学问礼,为迈入仕途创造条件。陈子明儒家思想与现代民主制度(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作用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百家争鸣”的政治经济背景。(4分)【

22、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 “造成了华夏文化区域内一种跨国界的公共舆论”、“ 一方面导致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一方面扩大了政治参与”归纳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逐渐形成等;政治上,分封制崩溃;诸侯割据争霸称雄,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等。【答案】(1)作用:促进了民间势力兴起;冲击了商周宗法贵族社会秩序;促进了民间教育和学术的发展;造成华夏文化区域内跨国界的公共舆论;导致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拓展了民间力量参与国家

23、政治的空间(扩大了民间力量的政治参与度)。(任答4点,给4分)背景:政治分封制崩溃;诸侯割据争霸称雄;宗法等级秩序瓦解;“游士”的兴起;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小生产者队伍壮大;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形成。(任答2点给2分)经济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逐渐形成;封建经济的逐渐形成;小农经济和民间手工业兴起和发展。(任答2点给2分)17(2015四川南充一模14)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目标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栽,最长久”。 三字经“兴正礼乐,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诰。故成康

24、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馀年不用”。 史记(1)据材料文字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段时期经历了“有序无序有序”的历史趋势。(12分)【考点】(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铁器和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说明能力,首先应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有序无序有序”进行归类,可以分为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时期,其次对三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有序无序有序”,比如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实现了“周武王,始诛纣,八百栽,最长久”,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陷入混乱,秦朝实现统一,统一文字、货币、

25、度量衡等,重建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答案】(1)趋势:有序: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建立了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无序:春秋战国由于铁农具、牛耕的出现与推广,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出现诸侯争霸,社会陷入混乱无序局面;有序: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重建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每点4分,共12分)手工业的发展1(2015四川德阳二模2)读图1,图片记载的是一份关于盐井开采的盐业契约。由此可知当时()A盐业专营制度已被彻底打破B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迅速发展C出现了部分近代经济的特征D官营企业主动吸纳民间资本【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解析

26、】仅从一张合同不能说明盐业专营制度已被彻底打破,故A项错误;盐业契约里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B项错误;盐井开采的盐业契约体现了近代的合同的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营企业的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四川宜宾二模1)图1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时代遗址的铜立人着装不同侧面示意图,作为历史材料()A从侧面反映了巴蜀服饰文化的多样性B进一步印证了中华文明源流的多元性C此图可作为研究巴蜀文化第一手史料D解决了史学界对巴蜀文化的诸多质疑【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制造业 【解析】依据单一的三星堆铜立人着装,不能反映巴蜀服饰文化的多样性,故A项错误;三星堆铜立人着装不同侧面示意图,能够证

27、明先秦时期不同于中原文明的巴蜀文明的存在,说明中华文明源流的多元性,故B项正确;仅仅根据着装作为研究巴蜀文化的第一手资料不具有说服力,故C项错误;依据铜人着装不能完全解决巴蜀文化的史学质疑,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四川南充一模1)2007年、2014年江苏高邮地区先后发现了距今3000多年前的一柄青铜短剑和乐器“青铜铙”,两件文物都很精致,它们的出土说明了()A3000多年前高邮地区的青铜冶铸业规模大,产量多B高邮地处古运河通惠河附近,一定还有大量文物未出土C3000年前青铜器主要用作兵器和乐器D商周时期我国的铸造工艺已达到了较高水平【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制造业【解析】江苏

28、高邮出土的一柄青铜短剑和乐器“青铜铙”不能说明高邮地区的青铜冶铸业规模大,产量多,故A项错误;由已知的出土文物不能推断未出土的文物,故B项错误;青铜短剑和 “青铜铙”不能代表所有的青铜器,故C项错误;两件青铜文物都很精致,能够说明商周时期我国的铸造工艺已达到了较高水平,故D项正确。【答案】D4(2015四川德阳一模14)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

29、引入“西用”而铺路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的客观性【考点】史学理论历史评价;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商鞅变法;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盐铁官营;“中体西用”思想;新文化运动 【解析】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的观点,未站在当事人商鞅这个法家人物及时代背景下进行评价,故A项错误;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是为了与民争利,该评价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理解之同情的原则,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中由于传统阻力大,强调中体可以减少引入西用的阻力,符合当时的时代情形,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在探索救国方案进入思想文化层面时提出的主张,在强大的封建文化压力下,难免有些激进,要求其客观,不符合历史之同情的原则

30、,故D项错误。【答案】C5(2015四川绵阳二模7)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概念理解A重农抑商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B盐铁官营官府对盐和铁的生产销售实行垄断C实业救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D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盐铁官营;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实业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鼓励农业发展,抑制商业活动,而不是禁止商业,故A项错误;盐铁官营政策,制盐是由民间自备生产费用,由官府提供生产工具间接控制生产,然后实行收购、运输

31、、销售的垄断,而铁的经营则是从生产到销售全部由官府垄断,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故C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四川资阳三模1)关于蜀锦的一组史料。丹阳记曰:“江东(吴国)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资于蜀,而吴亦资西道。”益州记:“锦城在益州南筰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宫也,其处号锦里。”诸葛亮集:“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丝织品收入是蜀国财政重要组成部分B蜀国织锦业属官营手工业的范畴C蜀地丝织技艺在三国中居领先地位D蜀锦质优价廉,其

32、时已销海内外【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蜀锦 【解析】据材料“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可知丝织品收入是蜀国财政重要组成部分,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锦城在益州南筰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宫也,其处号锦里”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蜀国织锦业属官营手工业的范畴,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江东(吴国)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资于蜀,而吴亦资西道”可知蜀地丝织技艺在三国中居领先地位,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蜀锦质优价廉,其时已销海内外,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7(2015四川凉山一模3)“锦上添花”、“丝丝人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下列

33、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A战国时期丝绸业实行工官制度B唐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宋朝纺织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D清朝丝织品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 【解析】工官制度汉武帝开始实行,故A项错误;民营手工业在明代中后期才超越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故B项正确;纺织业出现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是在明代,故C项错误;丝织品一般人消费不起,故D项错误。【答案】B8(2015四川绵阳一模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甲骨文中记载祭祀蚕神的内容纺织业在商代占有重要地位B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纸质地图西汉早期已经发明

34、书写用纸C唐朝后期扬州出现繁华的夜市“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等理财措施一定程度改变北宋积贫局面【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造纸术)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唐宋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的繁荣);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王安石变法【解析】从关键词“甲骨文”可知时间在商代,“祭祀蚕神”可知纺织业占有重要地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汉墓出土纸质地图”可知西汉已经发明书写用纸,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夜市”只能说明“市”突破时间的限制、无法体现突破空间限制,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青苗法等理财措施”可知一定程度改变了北宋积贫局面,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

35、】C9(2015四川绵阳一模8)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游历临安(今杭州)后,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在临安城,他能够看到()A穿着棉布的市民 B阅读水浒传的文士C吟唱京剧的艺人 D违反“海禁令”的囚犯【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棉纺织业;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水浒传)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海禁”政策 【解析】从马可波罗(12541324)判断他来华是在元朝,在当时棉纺织业发展,故A项正确;水浒传是明代小说,故B项错误;京剧产生于清代,故C项错误;“海禁”政策是明代实行的,故D项错误。【答案】A10(2015四川乐山一模4)图2是建国初陕西西安

36、唐墓出土的“三彩骆驼载乐俑”和“骑驼乐舞三彩俑”。作为历史材料,它们()生动地展示了唐朝先进的制瓷工艺技术有助于我们了解“丝绸之路”的交通状况证明了唐朝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多样性 增加了我们对唐“厚葬”之风的直观感受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唐三彩 【解析】唐三彩是陶器,不是瓷器,故错误;从图片“骆驼”可以了解到骆驼是当时“丝绸之路”的交通工具,故正确;音乐是通过听才能感受,图片只能给我们直观视觉感受,无法说明唐朝音乐的多样性,故错误;唐三彩是墓葬品,说明唐“厚葬”之风,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11(2015四川乐山一模2)东汉前期,郡县工官除制作器物外,还兼向当地私人

37、手工业征税物。图1为当时设置工官的城市。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农业是古代中国政权的经济支柱B东汉利用经济手段巩固专制集权C官营手工业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D当时黄河下游地区手工业较发达【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当时设置工官的城市,不是反映农业情况,故A项错误;图片反映政府加强对手工业管理,故B项错误;图片无法反映官营手工业居领先地位,并且官营手工业不是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故C项错误;从图可知,设置工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地区,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5四川成都三模2)广东连县一座西晋古墓中,曾出土了一方陶质犁田、耙田模型,水田呈长方形,中间有一田埂将

38、田地分为两块,一块田中有一人用牛犁田,另一块有一人用牛耙地,水田四周筑有拦水田埂,四角有漏斗状排水、灌水设施。据此可知,西晋时当地() 农业生产具有精耕细作的特征 曲辕犁技术已经全面推广 农田配套了合理的水利排灌设施 陶制品在社会生活中仍占一席之地 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曲辕犁、水利排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陶制品) 【解析】据材料“曾出土了一方陶质犁田、耙田模型,水田呈长方形,中间有一田埂将田地分为两块,一块田中有一人用牛犁田,另一块有一人用牛耙地”可知农业生产具有精耕细作的特征,故正确;曲辕犁是唐代出现的农业生产工具,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错误;据材

39、料“水田四周筑有拦水田埂,四角有漏斗状排水、灌水设施”可知农田配套了合理的水利排灌设施,故正确;据材料“曾出土了一方陶质犁田、耙田模型”可知陶制品在社会生活中仍占一席之地,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13(2015四川内江三模13)(30分)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就在这山水之间,一座神奇巨大的水堰古已有之,涌向成都平原的岷江水因它而变得温顺起来。2000多年前出现的这个水堰,造就了成都平原的过去和今天,至今仍是世界水利之上的奇迹。孟德芝,每天都要早早来到她位于老街上的蜀绣工作室,在20岁的时候,她就是一个为街坊四邻所称道的绣女。如今,她总是把多年蜀绣

40、中的得意之作,摆放在工作室最显眼的地方。对于她来说,这些锦缎针线,不仅是她个人的历史,也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据大型纪录片魅力四川第一集水润天府解说词(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两种优秀传统文化和各自的历史作用。(6分)【考点】(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都江堰);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蜀锦【解析】(1)此题的两种传统文化可以从材料一直接归纳,“2000多年前出现的这个水堰,造就了成都平原的过去和今天”可以看出材料一涉及的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孟德芝,每天都要早早来到她位于老街上的蜀绣工作室”可以看出其涉及的传统文化是蜀锦,其历史作用结合材料一即可。【答案】(1)优秀传统文化

41、及作用:都江堰。(1分)2000多年来一直灌溉着成都平原(2分,表达相应的意思即可,如用材料的“造就了成都平原的过去和今天”);蜀绣,(1分)美化人们的生活提高城市形象。(2分,表达相应的意思即可)14(2015四川乐山二模13)(28分)“高铁,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在,人类穿着一步跨七里格的靴子跨过了地球。”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工业革命摘编自:人民版高中教材、CCTV新闻1+1、自然史、全球通史等(1)材料一中“名片一”表明,汉代官营丝织业有何特点?(3分)结合每张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阐释其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8分)【考点】(1)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

42、展官营手工业;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中美关系正常化;现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高铁【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名片一中“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设立服务于皇室的工场”“经丝绸之路远销至地中海地区”等关键句可归纳其特点为技术先进,服务皇室,远销海外;第二小问影响,根据名片内容可知,其实质是回答丝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乒乓球,高铁这些事物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丝绸可联系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进行回答,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可从其推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发展的角度作答,乒乓球可从对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的推动作用方面作答,高铁可从促进经济区域化或全球化的角度作

43、答。【答案】(1)特点:规模宏大,技术先进,服务皇室,远销海外。(任3点,3分)阐释:“丝绸”:加强了旧大陆区域文明的交流联系,如丝绸之路联系了亚非欧几大文明中心;“三大发明”(任举一例即可):推动欧洲封建文明向资本主义近代文明转型,如印刷术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火药帮助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势力,指南针帮助欧洲确立了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高铁可从其对我们国家经济“乒乓球”:推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文明的和平交流,如中美关系完全正常化并建交;“高铁”:使世界文明联系更加紧密,如加速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每点2分,8分)15(2015四川达州一模13)(32分)古代中国,有两种基本历史趋向,一种

44、是民间自主力量的顽强生长,一种是政府专制统治力量的不断强化这两种力量的消长起伏,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周期性轮回式发展模式。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民间势力逐渐兴起的时代殷周宗法贵族社会的两大支柱一国野制与世卿制趋于瓦解,国人与野人、君子与小人的界限日渐消失,礼乐制度下移,公子公孙对卿大夫的世袭被打破,通过“学而优则仕”的途径,士和庶人可以晋升至大夫乃至卿相。孔子门下由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组成的儒家团体,正是新兴的“游士”阶层的最初代表。正是儒家与其他学术团体和流派之间的“百家争鸣”,造成了华夏文化区域内一种跨国界的公共舆论。这种公共舆论一方面导致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一方面扩大了政治参与,使“君子”

45、不再是一种身份限制,而成为一种政治抱负、一种人生典范,有心从政的人可以通过求学问礼,为迈入仕途创造条件。陈子明儒家思想与现代民主制度(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作用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百家争鸣”的政治经济背景。(4分)【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 “造成了华夏文化区域内一种跨国界的公共舆论”、“ 一方面导致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一方面扩大了政治参与”归纳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

46、地所有制的逐渐形成等;政治上,分封制崩溃;诸侯割据争霸称雄,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等。【答案】(1)作用:促进了民间势力兴起;冲击了商周宗法贵族社会秩序;促进了民间教育和学术的发展;造成华夏文化区域内跨国界的公共舆论;导致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拓展了民间力量参与国家政治的空间(扩大了民间力量的政治参与度)。(任答4点,给4分)背景:政治分封制崩溃;诸侯割据争霸称雄;宗法等级秩序瓦解;“游士”的兴起;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小生产者队伍壮大;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形成。(任答2点给2分)经济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逐渐形成;封建经济的逐渐形成;小农经济和民间手工业兴起和发展。(任答2点给2分)商

47、业的发展1(2015四川乐山二模3)“茶马古道”是指汉、藏茶马贸易而形成的交通要道(图1),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盛。北宋熙宁年间“以茶治边”,凡贩私茶者处死或徙边;明太祖命四川承宣布政司设茶仓,听商交易及与西蕃市马;清廷川督赵尔丰设雅安边茶公司,支持西藏抵制印茶。材料可佐证()唐宋以后川滇地区商品农业的发展王安石变法实行了严厉的抑商政策明朝对四川的行省制度进行了调整古道曾是捍卫民族利益的重要通道 A BC D【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中“茶马贸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内容可知唐宋以后川滇地区商品农业发展,故正确;题干中提到北宋熙宁年间“以茶治边”,这一政策与王安

48、石变法无关,故错误;由题干中“明太祖命四川承宣布政司设茶仓”可知明朝时期对地方的行省制度进行了调整,故正确;有题干中“清廷川督赵尔丰设雅安边茶公司,支持西藏抵制印茶”可知古道也用于捍卫民族利益,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2(2015四川绵阳一模9)分析下图,不能得出的认识是()A城市的分布由北方向南方发展B商业城市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C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的重心由北向南逐渐转移D商业城市分布地区由北方地区向边疆地区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汉唐明城市的繁荣【解析】从上面三幅地图中城市的分布可知由北向南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上面三幅地图中的城市名称、数量可知商业城市呈现不

49、断增多的趋势,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上面三幅地图城市的分布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逐渐转移,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上面三幅地图中城市的分布可见不能说明向边疆地区的发展,而是向东南地区发展,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3(2015四川南充三模4)诞生于唐末五代的出书与卖书二合一的书坊,北宋至明清书坊更加盛行,在大街小巷的书坊里,图书丰富多彩,都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反映了()A封建文人有自由发挥之地 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C科举考试促进文化的繁荣 D封建政府扶植文化产业【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50、 【解析】材料反映了书坊的繁荣。“封建文人有自由发挥之地”在材料上并没有反映,故A项错误;书坊的盛行反映了商业的繁荣,同时材料还提到了北宋至明清书坊图书很多,“都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兴起,故B项正确;书坊的书籍中包括各种用途书籍,科考复习“指南”只占了一部分,可见科举考试不是促进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提到封建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植,故D项错误。【答案】B4(2015四川南充三模5)下表历史分析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王建(唐)唐朝江边码头有草市B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

51、,自不得提书“夷”字“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新建速度和规模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D遵义会议上,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实现了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的转变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唐代商业的发展(草市);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遵义会议) 【解析】从“草市迎江货”可知江上运来的货物到草市进行销售,说明唐朝江边码头有草市,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嗣后各式公文不得提书夷字”,“夷”字是对

52、外国人的贬低,显示了中国人看待外国人的不平等立场和“天朝上国”观念,不提“夷”字说明“天朝上国”的观念受到冲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此后洋务运动实践了这一思想,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的呼声日益高涨,出现了投资民族工业的热潮,并推动了一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可见实业救国“兴起”不是在一战期间,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面临的问题,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处理党内问题,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5(2015四川成都一模2)白居易卖炭翁一诗,被史学大师陈寅恪赞誉为“诗史”。诗中叙述老翁“晓驾

53、炭车碾冰辙”来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是指()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C沿街开铺的街市 D地方自治的市镇【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唐代城市的繁荣 【解析】材料意在考查“市”的类型。草市出现在城外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方,与题中“长安城”不符合,故A项错误;唐代对市的设立和管理严格,集中设市管理,故B项正确;唐代实行坊市分离,沿街开铺的街市还未出现,故C项错误;城外的草市规模不断壮大,形成地方市镇,与题中“长安城”不符合,故D项错误。【答案】B6(2015四川南充一模6)唐朝元稹估客乐:“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伙伴,入户辞父兄求珠架沧海

54、,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该诗信息说明了唐朝()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商业繁荣 人们重利轻义,儒家仁义道德遭破坏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 长安是全国商业中心,汇集了各地特产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唐朝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故错误;“出门求伙伴,入户辞父兄”反映了商人经商之前注重邻里和家人关系,并不是儒家仁义道德遭破坏,故错误;“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反映了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说明长安是全国商业中心,汇

55、集了各地特产,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7(2015四川德阳一模5)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革命的时代,因为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中国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人均GDP427美元。根据所学,可以推断宋代时中国()A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出现了国强民富的繁盛局面C封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 D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国家【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宋代经济发展 【解析】材料并无雇佣关系的表现,不能说明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错误;经济总量及人均GDP说明宋代中国经济实力强大,发展程度较高,但未必国强,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中

56、仅同欧洲比较,不能称之为最先进,故D项错误。【答案】C8(2015四川达州一模6)下表是不同时期浙江地方志及部分目录,下列选项与该地方志所列史实处于同一时期的是()临安志皇宫、太庙、禁军、科举、坊市四明志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山阴志选举、学堂、新军、警察绍兴志名人篇:蔡元培、鲁迅、秋瑾、竺可桢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东方的莎士比亚”关汉卿撰写窦娥冤张謇提倡实业立宪、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黄宗羲倡用“天下之法”取代“一人之法”A B C D【考点】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宋的集权措施、科举制;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发展;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元曲;晚清

57、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黄宗羲思想主张;新文化运动 【解析】从临安志“坊市”信息可以判断是宋代,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朱熹、陆九渊是宋明时期力学代表,故正确;从四明志“学校考(本路蒙古学)”可以判断是元代,关汉卿窦娥冤是元曲代表,故正确;从山阴志“选举、学堂、新军、警察”反映的是近代时期,张謇、孙中山是近代人物,故正确;绍兴志名人篇所列是近代人物,而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9(2015四川资阳一模9)下列史料与史论对应正确的是()史料史论A宋代“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商业税成为宋代财政收入主要B更有西装

58、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近代中国人崇洋媚外心理普遍C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义和团运动排斥西方宗教D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计划经济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服饰变革;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 【解析】据“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只能说明商税重要,不能说明商税超越民租,成为主要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只能说明人们服饰审美观念发生变化,不能说明人们崇洋媚外,也不能说明这种行为的普遍性,故B项错误;“洋教为仇,势不两立”说明义

59、和团反洋教,故C项正确;“炼钢何惜相思树”说明在炼钢中破坏了相思树等森林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但并非由计划经济引起,而是大跃进导致,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5四川绵阳一模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甲骨文中记载祭祀蚕神的内容纺织业在商代占有重要地位B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纸质地图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书写用纸C唐朝后期扬州出现繁华的夜市“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等理财措施一定程度改变北宋积贫局面【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造纸术)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唐宋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的繁

60、荣);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王安石变法【解析】从关键词“甲骨文”可知时间在商代,“祭祀蚕神”可知纺织业占有重要地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汉墓出土纸质地图”可知西汉已经发明书写用纸,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夜市”只能说明“市”突破时间的限制、无法体现突破空间限制,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青苗法等理财措施”可知一定程度改变了北宋积贫局面,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11(2015四川绵阳一模6)“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杜甫夔州歌)作为史料,该诗可用于研究古代四川() 水路交通运输 魏晋商品经济 唐诗宋词盛况 地域文化特色 A B C D【考点

61、】古代中国的商业的发展【解析】“万斛之舟行若风”“摊钱高浪中”体现四川水路交通运输发展,故正确;“蜀麻吴盐自古通”可见三国魏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正确;“杜甫夔州歌”可见是唐诗、与宋词无关,故错误;“长年三老长歌里”反映了地域文化特色,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12(2015四川广元一模2)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传统商业发展,开始出现夜市客舍、邸店、车坊等开始出现 流通领

62、域出现了最早纸币交子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南宋时期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是不同于宋朝以往的朝代,故正确;唐朝就已经开始出现夜市,故错误;客舍、邸店、车坊等是唐朝开始出现的,故错误;宋朝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13(2015四川自贡一模2)漆侠在宋代经济史中认为:宋朝商品流动有两种形式,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即粮食、布帛等来自农村的产品通过市镇向城市集中),二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产地大批量生产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由此反映当时()A农村与城市联系日益紧密 B农副产品不断向城市

63、集中C手工业产品开始行销各地 D自然经济形态已走向解体【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考察了学生综合概括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农副产品大量销往城市,手工品由商人运销各地,说明农村与城市联系紧密,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不完整,只能反映第一句话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只能反映手工业产品行销各地,不能反映“开始”,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才开始解体,故D项错误。【答案】A14(2015四川绵阳一模11)“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监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商鞅变法“

64、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汉高祖“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宋太宗“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明清“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 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题干材料主要表达的观点是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根据材料关键词“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可见从事工商业致贫者会被收为官奴,反映了商鞅变法时期抑商的政策,故错误;“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可见商人社会地位低下、还要向封建政府缴纳高额商税,反映了汉高祖实行抑商的政策,故错误;“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可见宋太宗免

65、除小商贩的商税,故正确;“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可见明清时期出现了服务于商业商人的会馆,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15(2015四川资阳一模4)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晋商家族则有“学而优则贾”的传统,这说明()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晋商经营理念先进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D科举制度已经衰落【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从学而优则仕,到学而优则贾转变的原因,联系阶段特征,可知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学而优则贾不属于经营理念,故B项错误;人们观念的变迁,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商业家族的选择,不能说明科举在

66、整个社会的演变趋势,故D项错误。【答案】A16(2015四川达州一模5)从社会转型角度看,明朝和清朝前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地域上有明显扩大B纺织、制瓷、矿冶等生产技术均有突破性进步C雇佣劳动制企业在行业、区域和规模上呈扩张趋势D全国性的商业市场和城乡商业市场体系形成和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抓住材料“从社会转型角度看”和“近代的前夜”,“近代的前夜”中的近代指的是中国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趋势,工商业市镇扩大,反映商品经济发展,能反映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趋势,故A项正确,不符

67、合题意;纺织、制瓷、矿冶等生产技术均有突破性进步反映的是农耕经济发达,不能反映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趋势,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资本主义萌芽即是向近代社会迈进的标志,其实质是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全国性的商业市场和城乡商业市场体系形成和发展,反映商品经济发展,能反映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趋势,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B17(2015四川宜宾二模5)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材料体现了()A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 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C清朝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 D政

68、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清代城市的繁荣 【解析】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从材料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清政府主要的政治中心集中于市镇,市镇成为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故B项正确;政府对商业的高度重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D项缺乏依据,故D项错误。【答案】B18(2015四川成都二模13)(28分)社会变迁需要多角度地考查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表3 晚清时期会社简表名称地点描述匡社江苏苏州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复社江苏昊江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岭南会馆江苏苏州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墟集会福建宁化远近商贩,至皆依之西湖八社浙

69、江杭州地文人定期聚会,饮酒赋诗 (据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整理)(1)自定一个标准对表3中的民间社团进行分类。(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明时期这些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的原因。(6分)【考点】(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解析】(1)第一小问分类,可以从人物身份或者活动内容归纳;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晚明时期政治上腐败黑暗、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上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兴起即可回答。【答案】(1)分类;从人物身份的角度,分为文人社团和商人社团;从活动内容的角度,分为政治类社团、经济类社团、

70、学术类社团。(任选一标准2分,从其他角度进行的合理分类亦可同等给分)原因:政治上,政治腐败黑暗(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中小市镇兴起、商帮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初步发展;社会层面上,传统的士农工商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市民阶层崛起);思想文化上,早期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兴起,市民文学繁荣。(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19(2015四川乐山二模13)(28分)“高铁,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在,人类穿着一步跨七里格的靴子跨过了地球。”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工业革命摘编自:人民版高中教材、CCTV新闻1+1、自然史、全球通史等(1)材料一

71、中“名片一”表明,汉代官营丝织业有何特点?(3分)结合每张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阐释其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8分)【考点】(1)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中美关系正常化;现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高铁【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名片一中“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设立服务于皇室的工场”“经丝绸之路远销至地中海地区”等关键句可归纳其特点为技术先进,服务皇室,远销海外;第二小问影响,根据名片内容可知,其实质是回答丝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乒乓球,高铁这些事物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丝绸可联系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进行回答,印刷术、火药、

72、指南针可从其推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发展的角度作答,乒乓球可从对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的推动作用方面作答,高铁可从促进经济区域化或全球化的角度作答。【答案】(1)特点:规模宏大,技术先进,服务皇室,远销海外。(任3点,3分)阐释:“丝绸”:加强了旧大陆区域文明的交流联系,如丝绸之路联系了亚非欧几大文明中心;“三大发明”(任举一例即可):推动欧洲封建文明向资本主义近代文明转型,如印刷术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火药帮助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势力,指南针帮助欧洲确立了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高铁可从其对我们国家经济“乒乓球”:推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文明的和平交流,如中美关系完全正常化并建交;“高铁”

73、:使世界文明联系更加紧密,如加速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每点2分,8分)20(2015四川资阳二模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据七年级华师大版教材汉朝的中外交流整理(1)据材料一表格归纳汉朝中原地区经丝绸之路“输出”“输入”的主要差异。(2分)如图3所示陆上丝绸之路断续存在了1600多年,结合所学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3分)【考点】(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解析】(1)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一的归纳概括,“凿井技术、冶金技术、养蚕技术”说明汉朝输出的主要是技术,“丝绸、瓷器、漆器和铁器”说明汉朝输出的是手工产品,“杏和梨”说明汉朝输出的是农产品,“汗血马、胡萝卜、核桃、

74、芝麻、葡萄和苜蓿”说明丝绸之路输入的主要是农牧产品,“音乐、舞蹈和佛教”属于精神产品(艺术和宗教);第二小问考查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可以从联系的角度思考,加强了中国和西亚、欧洲的联系,促进了中外交流。【答案】(1)差异:输出的主要是技术、手工农产品,输入的主要是农牧产品(作物品种)、精神产品(艺术和宗教)。(2分)意义:把古老的中国文明与印度、阿拉伯、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连接起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耕文明时代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3分)(其它答案表述合理亦可给分)21(2015四川宜宾一模13)(19分)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

75、兴起了新的经济形式“草市镇经济”。(见宋代草市镇表)宋代草市镇四川盆地江南地区地域名市镇数(个)功能地域名市镇数(个)功能成都府路202(179镇23市)茶叶、盐业的贩运、买卖为主两浙西路258(58镇200市)桑蚕缫丝、制笔、冶铸、榨油等潼川府路450(370镇80市)两浙东路330(54镇276市)利州路135(115镇20市)夔州路117(89镇28市)合计904(753镇151市)588(112镇476市)市镇密度0003个/ km0005个/ km(表2据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四川与江南地区市镇的不同。(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3分)

76、【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江南市镇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可知关键在于选择对比的角度,从合计总数看,四川多于江南;从市镇密度看,四川低于及江南;从市镇功能看,前者以销售为主,后者以生产为主。第二小问分析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原因,从农业手工业发展奠定的基础、交通的便利、政府政策等方面分析商业发展的有利因素。【答案】(1)不同:数量:四川多于江南;密度:四川低于及江南;功能:四川以买卖(集散、贸易)为主,江南以生产为主;比例:四川低于江南。四川多于江南地区;(3分,任3点)原因:经济(政治)重心逐渐南移;农业和手工业水平提高(生产力发

77、展);水陆交通便利;商品经济发展;政府财税依赖江南地区。(任答3点,3分)22(2015四川成都一模13)(30分)家族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两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迁,使“今骧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千年土地八百主”,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于是,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按照宗法制度,在祠堂祭祀中应当按辈分排列祖先的地位。但清代早期,江苏宜兴任氏祠堂家祭的对象,除一族祖先之外,其次即是官员和有钱财的人,再次则是所谓有一善一行的人

78、,最后才是本宗族的一般平民祖先。此类现象并非个例,所以引起了当时卫道之士的批评。(据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宗法家族制度全面复兴的原因,(6分)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宗法家族制度发生的变化。(2分)【考点】(2)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宋代科举制;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程朱理学【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千年土地八百主”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土地兼并的频繁;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反映出士族没落、庶族崛起,同时科举制进一步发展,以才学取士促进了这一转变;程朱理学兴起,巩固了宗族观念。第二小问材料二中家祭的对象的顺序体现出身份和经济实力在辈

79、分排列中的重要性。【答案】(2)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贫富转化迅速; (2分)士族没落、庶族崛起;(2分)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兴起。(2分)变化:祭祀中祖先地位的排列,从仅按辈分变为亦重视身份和经济实力。(2分)23(2015四川自贡一模13)(25分)联合国教科文组自2000年来,通过庆祝“世界母语日”(每年2月21日)来宣传世界语言和文化多样性。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古汉语的传播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周礼及礼记中就提到“通译”。东汉初年,随着佛教等宗教文化传播,也有大批外国人或外族人到中国学习汉语,唐代达到一个顶峰,明清也出现过热潮。追溯外国的汉语教学历史,早

80、在公元372年朝鲜就正式设立太学讲授汉语;公元1世纪至10世纪佛教传入越南,为研读佛经,越南人开始学习汉语和汉字;据史料记载,大约公元一世纪,我国汉字开始传入日本。古汉语的传播促进了日语中的平假名、片假名的产生;丰富了日语词汇;对日本语音也有一些影响。 李文跨文化语境中古汉语传播的语言学意义(1)据材料一,古汉语的对外传播有何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汉语不断外传的原因有哪些?(6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播;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古汉语的传播历史悠久”,可知古汉语的对外传播的特点之一是历史悠久;根据材料一

81、信息“随着佛教等宗教文化传播,也有大批外国人或外族人到中国学习汉语” 可知古汉语的对外传播的特点之二是随佛教传播而传播,传播形式多样;根据材料一的传播地点信息,可知古汉语的对外传播的特点之三是主要影响东亚近邻国家。第二小问,中国古代汉语不断外传的原因即中国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原因,从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对外政策等角度分析。【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传播形式多样;随佛教传播而传播;主要影响东亚近邻国家。(任2点4分)原因:古代中国国力强盛;中国文化具有吸引力;陆海“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交通的畅通;明清以前的中国对外政策较为开放;宗教文化传播的推动。(任3点6分)24(2015四川凉山一模

82、14)(22分)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词。“城”丰要是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域。管子度地说“内为之城,内为之阔”。“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日中为市”。这两者都是城市最原始的形态,一个时代城市的状况也是研究那个时代的着眼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城市化率统计表。时期战国西汉唐南宋清时间公元前300年公元2年745年1200年1820年城市化率159%175%208%220%69%材料四 19世纪中叶五口通商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转入一个崭新阶段,从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

83、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人中国农民。(2)依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化人致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4分)根据材料四,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2分)试分别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的作用。(4分)【考点】(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解析】(2)第一小问,观察材料三中的表格不难发现,从战国起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到南宋时达

84、到城市化的最高水平;南宋以后,城市化率迅速下降。第二小问,由“剥削网”“ 为帝国主义服务”“ 便利其剥削广中国农民”可知毛泽东重在强调革命的必要性,故其采用的是革命史观或者阶级史观;全球史观强调全球的联系的紧密,由此我们可以强调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中国被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文明史观强调人类文明的演进,由此我们可以强调通商口岸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丌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答案】(2)趋势:从战国起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到南宋时达到城市化的最高水平;(2分)南宋以后,城市化率迅速下降。(2分)史观: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2分)作用:全球史观的角度,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与世

85、界的联系,中国被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分)文明史观的角度,通商口岸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丌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2分)25(2015四川达州一模13)(32分)古代中国,有两种基本历史趋向,一种是民间自主力量的顽强生长,一种是政府专制统治力量的不断强化这两种力量的消长起伏,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周期性轮回式发展模式。材料三 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中国古代的城

86、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冬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3)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4分)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导致宋朝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4分)【考点】(3)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解析】(3)

87、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可以归纳为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冬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可以归纳为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可以归纳为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官营工商业的强大和压制。“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可以归纳为中国城市主要是起政治功能,是政府统治的政治中心。【答案

88、】(3)表现:官府对商业活动的管控有所松弛或城市商业突破了时间和地点(时空)限制;城市布局格局的变革:形成“坊市合一的街市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城市功能的变化:经济功能显著增强;货币变化: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对外贸易格局:边境互市贸易或沿海港口贸易兴盛活跃。(任答两点得4分)原因: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专制集权制度和官僚政治的制约;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商人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官营工商业的强大和压制;中国城市主要是起政治功能,是政府统治的政治中心。专制政府对城市政治功能的强调;教材知识的迁移运用: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自然经济依然

89、占据绝对主体地位。(任答两点给4分,不得摘抄原文)26(2015四川绵阳一模14)(24分)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卜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

90、,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8分)试从整体史观的视角简要评价。(2分)(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清朝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6分)【考点】(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发展;史学理论史学观念(整体史观)(3)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91、宋清对外贸易;古代中国的经济“海禁”政策【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关键词“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可得出交通发达,“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可得出范围广泛,“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可得出政府设机构管理,“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可得出与社会环境有关;第二小问运用整体史观从中外文明交往的角度评价。(3)根据材料三关键词“广州十三行、海禁、此事实大错”和材料一关键词“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

92、商品生产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政策、影响等三个角度比较回答。【答案】(1)特点:交通发达(或陆海丝绸之路发达);范围广泛(或远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政策开放,政府设机构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每点2分,共8分)评价: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耕文明时代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2分)(3)不同:背景不同: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陆上丝绸之路受到严重影响;清朝时面临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和西方殖民势力对沿海的侵扰。政策不同:宋代支持、鼓励海上贸易;清朝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影响不同:宋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

93、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清代海禁政策影响人民生计,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每点2分,共6分)27(2015四川绵阳三模14)(28分)金融机构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典当行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金融机构。典当最早称为“质”,说文解字意为“以物相赘”,“以物质钱”。在古代中国,典当业是维持农业、手工业的再生产和解决生活急需的重要工具。随着商业的繁荣,对外贸易的发达,唐都长安西市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金融市场,如柜坊经营收受存款,保管财物,质库经营抵押放款。宋代城市化水平提高,典当成为正式行业,高宗曾下诏:凡开设典当者得授以朝奉郎官衔

94、,并免除捐税徭役,“朝奉”从此成为人们对典当从业者的尊称。明清时代,随着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兴起,典当业成为最热门的行业,遍布通都大邑,明实录记载:“今徽商开当,遍于江北,赀数千金,课无十两。”据中国古代金融业等(1)指出古代典当行的主要职能。(2分)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典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8分)【考点】(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典当行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主要职能,据材料一“以物相赘,以物质钱”和“如柜坊经营收受存款,保管财物,质库经营抵押放款”可知主要职能为抵押贷款;第二小问主要因素,据材料一“在古代中国,典当业是维持农业、手工业的再生产和解决生活急需的重要工具”可知农耕时代农业、手工

95、业再生产及解决生活急需的社会需求,据材料一“随着商业的繁荣,对外贸易的发达”、“宋代城市化水平提高”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及海外贸易的扩大,据材料一“高宗曾下诏”可知宋代政府的重视,据材料一“明清时代,随着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兴起”可知明清时期商帮的推动。【答案】(1)职能:抵押贷款。(2分)因素:农耕时代农业、手工业再生产及解决生活急需的社会需求;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及海外贸易的扩大;宋代政府的重视;明清时期商帮的推动。(8分)“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1(2015四川自贡一模4)从下图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A19世

96、纪30年代以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远高于英国 B直到19世纪20年代,中国仍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世界经济中心 C自明清以来,中国是一个穷国,是贫穷、落后、停滞、悲惨的代称 D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所占份额超过中印,且美国超越了英国【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清代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工业革命【解析】本题考察了学生从历史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以1830年为界限,可知中印产品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远高于英国,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在1830年前,中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远高其它各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368年,明朝建立,从图表中可以得知,中国逐渐由盛转衰,在1860年前,中国产品所

97、占份额处于领先,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图表信息,以1900年为界,可知英美产品在世界所占份额超过中印,且美国超越了英国,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2(2015四川绵阳二模4)下列图片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官窑生产的产品主要供贵族和官府使用,故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的产品主要自给自足,故B项错误;明朝机房明朝中后期出现的私人手工业作坊,其产品用于市场销售,故C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企业,其产品供政府使用,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四川达州一模5)从社会转型角度看,明朝和清朝前期中国

98、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地域上有明显扩大B纺织、制瓷、矿冶等生产技术均有突破性进步C雇佣劳动制企业在行业、区域和规模上呈扩张趋势D全国性的商业市场和城乡商业市场体系形成和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抓住材料“从社会转型角度看”和“近代的前夜”,“近代的前夜”中的近代指的是中国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趋势,工商业市镇扩大,反映商品经济发展,能反映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趋势,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纺织、制瓷、矿冶等生产技术均有突破性进步反映的是农耕经济发达,不能反映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趋势,故B项错

99、误,符合题意;资本主义萌芽即是向近代社会迈进的标志,其实质是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全国性的商业市场和城乡商业市场体系形成和发展,反映商品经济发展,能反映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趋势,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B4(2015四川眉山一模3)下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史(高中版)”部分目录。征集到部分修改意见,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带有明显阶级斗争烙印,应该删除部分子目资本主义萌芽是史学争议话题,根本不存在,应慎选增加社会生活和习俗,以利于全面了解明清社会风貌增加同时代外部世界演变的史实,形成历史的整体和全局认识A B C D【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

100、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 【解析】明末农民战争是对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和明亡清兴的具体现象的说明,在整个目录中所占比例不大,没带有明显阶级斗争烙印,故错误;资本主义萌芽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表现和结果,史学界存在争议是正确的,但根本不存在有违史实,故错误;目录中经济史仅存在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而未涉及社会生活史,根据多元史观的理念,应适当加入明清时期社会生活史,以便全面了解明清社会风貌,故正确;多元史观要求我们学会用全球史观分析历史问题,即历史的中西结合,站在世界眼光看到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发展,适当增加明清时代外部世界演变的史实,有助于更好认识明清史,同

101、时有助于形成历史的全局和整体认识,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5(2015四川乐山一模3)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商业环境的艰难使经营者重视经商技巧B重义轻利的观念被社会各阶层全面认可C重农抑商政策致使商人的地位相对低下D封建经济日益繁荣使商业竞争更趋激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无奸不成商”是对商人贬斥,不是经商技巧,故A项错误;重义轻利的观念被社会各阶层全面认可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无尖不成商”是对商人做生意的诚信与肚量的正

102、面论述,而“无奸不成商”是对商人贬低,该变化反映了商人地位低下,故C项正确;“无尖不成商”到“无奸不成商”反映的是商人地位变化,与商业竞争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四川绵阳一模11)“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监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商鞅变法“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汉高祖“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宋太宗“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明清“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 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明清商品经

103、济的发展【解析】题干材料主要表达的观点是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根据材料关键词“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可见从事工商业致贫者会被收为官奴,反映了商鞅变法时期抑商的政策,故错误;“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可见商人社会地位低下、还要向封建政府缴纳高额商税,反映了汉高祖实行抑商的政策,故错误;“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可见宋太宗免除小商贩的商税,故正确;“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可见明清时期出现了服务于商业商人的会馆,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7(2015四川雅安三模3)对表2的解读,正确的有()表2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时间人口

104、(百万)粮食总产出(千吨)种植面积(百万公倾)粮食单产(千克/公倾)粮食全部作物1400722052019824710381650123350553204001095175026074100480600154418203811085855907371840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14001820年属于中国的明清时期,农业耕作技术没有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105、故错误;明清时期仍旧重农抑商,推动农业的发展,故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体现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农业发展没有直接的影响,故错误;从示意图可以看出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明清时期农业的精耕细作,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8(2015四川绵阳二模7)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概念理解A重农抑商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B盐铁官营官府对盐和铁的生产销售实行垄断C实业救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D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盐铁官营;晚清中国

106、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实业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鼓励农业发展,抑制商业活动,而不是禁止商业,故A项错误;盐铁官营政策,制盐是由民间自备生产费用,由官府提供生产工具间接控制生产,然后实行收购、运输、销售的垄断,而铁的经营则是从生产到销售全部由官府垄断,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故C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答案】C9(2015四川凉山一模6)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希腊沿海、多山的自然环境雅典民主政治形成B西塞罗说“法是一

107、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人文精神得到彰显C康梁等维新人士创办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报刊国人普遍接受救亡图存的维新思想D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维新思想;古代中国的经济“海禁”政策 【解析】虽然希腊沿海、多山的自然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有关,但并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故A项错误;西塞罗所说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与保护,故B项正确;康有为的行为不代表着大多数国人都有类似的思想,故C项错误;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为中国

108、明朝后期,实行海禁政策,不可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5四川绵阳一模8)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游历临安(今杭州)后,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在临安城,他能够看到()A穿着棉布的市民 B阅读水浒传的文士C吟唱京剧的艺人 D违反“海禁令”的囚犯【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棉纺织业;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水浒传)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海禁”政策 【解析】从马可波罗(12541324)判断他来华是在元朝,在当时棉纺织业发展,故A项正确;水浒传是明代小说,故B项错误;京剧产生于清代,故C项错误;“海禁”政策是明代实行的,故

109、D项错误。【答案】A11(2015四川成都二模13)(28分)社会变迁需要多角度地考查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表3 晚清时期会社简表名称地点描述匡社江苏苏州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复社江苏昊江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岭南会馆江苏苏州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墟集会福建宁化远近商贩,至皆依之西湖八社浙江杭州地文人定期聚会,饮酒赋诗 (据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整理)(1)自定一个标准对表3中的民间社团进行分类。(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明时期这些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的原因。(6分)【考点】(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

110、;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解析】(1)第一小问分类,可以从人物身份或者活动内容归纳;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晚明时期政治上腐败黑暗、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上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兴起即可回答。【答案】(1)分类;从人物身份的角度,分为文人社团和商人社团;从活动内容的角度,分为政治类社团、经济类社团、学术类社团。(任选一标准2分,从其他角度进行的合理分类亦可同等给分)原因:政治上,政治腐败黑暗(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中小市镇兴起、商帮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初步发展;社会层面上,传统的士农工商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市民阶层崛起);思想文化上,

111、早期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兴起,市民文学繁荣。(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12(2015四川眉山一模14)(20分)社会转型往往伴随(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与变化。反过来,适应变革的经济政策也会有力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社会前进和文明进化的应有之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中国历史朝代只管更迭,却依旧不曾脱离封建社会,而走入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但是,为什么不能脱离封建社会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没有发达。产业没有发达,所以即令有势力雄厚的商业资本,其力量也不足以摇动封建社会的

112、秩序,却不能代替土地资本,而使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走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一部二十四史的政权推移,翻来覆去,都不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圈子外面,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杨东莼:中国文化史大纲(1)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解析】(1)本小问考查获取与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一“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可知重农抑商政策的压抑,据材料一“因为中国的产业没有发达”可知产业经济基础不雄厚,据材料一“所以即令有势力雄厚的商业资本,其力量也不足以摇动封建社会的秩序,却不能代替土地

113、资本”可知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代替不了土地资本。【答案】(1)原因:重农抑商政策的压抑(2分);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产业经济基础不雄厚。(或者商业资本代替不了土地资本)(2分)。13(2015四川达州一模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学东渐是表述西方文明输入中国的裁略语。其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艰难探索和吸收过程,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材料一学类生产关系文明阶段主要内容传播途径“中学”封建生产关系农耕文明“四书”“五经”传统教育和科举“西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工业文明近代科学技术新式学校教育(1)有人认为,“中学”到了近代所面临的机遇并不佳,请从“中学”本身的内容特点和社会两

114、个方面分析其机遇不佳的原因。(6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海禁”政策【解析】(1)本身特点可以从中国古代科技特点来分析,社会原因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制度来分析。【答案】(1)本身:传统“中学”不具备质变出近代意义的科学与技术的基础;重政治、伦理,轻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1点1分,2分) 社会:封建制度落后;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排斥异族文化。(任答两点4分)14(2015四川达州一模13)(32分)古代中国,有两种基本历史趋向,一种是民间自主力量的顽强生长,一种是政府专制统治力量的不断强化这两种力量

115、的消长起伏,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周期性轮回式发展模式。材料三 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冬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

116、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材料四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的百年间,大清帝国在“康乾盛世”和“同光中兴”的喧嚣声中,“天朝上国”梦幻破灭,迎来的却是凄楚的“木偶中国”的窘境。图像证史,请辨析下列两幅图像,回答问题。(12分)(3)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4分)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导致宋朝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4分)(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4分)请分析清朝从“天朝上国”沦落为“木偶中国”的原因。(6分)并谈谈你的认识(2分)。【考点】(3

117、)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4)古代中国的经济“海禁”政策;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可以归纳为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冬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可以归纳为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可以归纳为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官

118、营工商业的强大和压制。“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可以归纳为中国城市主要是起政治功能,是政府统治的政治中心。(4)第一小问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外交。第一幅图片是外国使节来华商讨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的朝贡外交政策。第二幅图片从“木偶中国”可知清政府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所控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小问从西方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中国国力衰落的角度回答。第三小问结合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特点提出符合国情的建议即可。【答案】(3)表现:官府对商业活动的管控有所松弛或城市商业突破了时间和地点(时空)限制;城市

119、布局格局的变革:形成“坊市合一的街市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城市功能的变化:经济功能显著增强;货币变化: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对外贸易格局:边境互市贸易或沿海港口贸易兴盛活跃。(任答两点得4分)原因: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专制集权制度和官僚政治的制约;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商人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官营工商业的强大和压制;中国城市主要是起政治功能,是政府统治的政治中心。专制政府对城市政治功能的强调;教材知识的迁移运用: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绝对主体地位。(任答两点给4分,不得摘抄原文)(4)信息:左图反映l8世纪末,英国

120、派使者来华,希望与中国发展贸易关系;而清政府仍然坚持“天朝上国”的朝贡外交政策。(2分)右图反映l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所控制;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分)原因:列强:18世纪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经济快速发展,国力增强;资本主义列强急需开拓中国市场;一再发动侵华战争,打败并控制了清政府。(1点1分,3分)中国:清政府顽固坚持封建专制制度,国力日益衰落;没有及时主动地推进政治经济制度改革;一再贻误工业革命和参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1点1分,3分)认识:要积极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进行制度、体制创新;抓住历史机遇,适时主动推进全面的社会改革;重视科技

121、进步、适时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要有全球视野,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竞争。(1点1分,2分) (只要结合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特点提出符合国情的建议即可)15(2015四川绵阳一模14)(24分)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卜广

122、、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 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朝贡”往往是强势的

123、中央政权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耀的意味,经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三(2)根据材料二指出朝贡贸易的目的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贡贸易长期存在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清朝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6分)【考点】(2)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海禁”政策(3)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清对外贸易;古代中国的经济“海禁”政策【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关键词“朝贡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

124、赏赐和炫耀的意味,经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揭示目的;根据材料二关键词“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揭示影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三个角度揭示原因。(3)根据材料三关键词“广州十三行、海禁、此事实大错”和材料一关键词“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政策、影响等三个角度比较回答。【答案】(2)目的:宣示国力的政治目的为主。(2分)影响:逐渐形成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分)原因:自给自

125、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加强与周边民族和国家政治联系;儒家礼治思想的影响。(4分,答出2点即可)(3)不同:背景不同: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陆上丝绸之路受到严重影响;清朝时面临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和西方殖民势力对沿海的侵扰。政策不同:宋代支持、鼓励海上贸易;清朝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影响不同:宋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清代海禁政策影响人民生计,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每点2分,共6分)16(2015四川绵阳三模13)(24分)民主自由、民族独立是人类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哉,风风乎!大

126、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史记刺客列传明主者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意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何以识其然也?汉刘向说苑(1)根据材料一,请你简要对“明主”下一个定义,(2分)并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是否具有诞生“明主”的肥沃土壤。(6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选官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天人感应”;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理学;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黄宗羲思想主张【解析】(1)第一小问下定义,据材

127、料一“以德辅此,则明主也”、“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和“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意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可知明主应是有德行、知进退、会识人用人、谨言慎行的贤明君主;第二小问是否具有土壤,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答“是”,也可以答“否”,关键是论述理由,需要结合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角度思考,如答“是”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涉及限制或约束君主的因素,即政治方面历朝多有宰相或谏官可对皇权进行制约,经济方面商品经济繁荣,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文化方面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董仲舒“天人感应”,明清之际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的抨击,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对君主的约

128、束,如答“否”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涉及加强君主专制的因素,即政治方面封建君主专制根深蒂固,经济方面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巩固了专制王朝的经济基础,思想:法家、儒家(理学)等成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科举制等选官制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巩固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2)第一小问条件,据材料二“现代西方民主制度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一方面是古希腊古罗马民主原则和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可知继承和发展古希腊古罗马民主原则和民主传统,据材料二“另一方面也是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和“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可

129、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是其理论基础,据材料二“美国建国初期,联邦党人又进一步提出制衡原理”可知美国联邦党人提出“制衡”原理,据材料二“有些国家如英国并不是严格的三权分立”和“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可知各国根据国情予以变革;第二小问理解,属于二选一的题,任理解一点即可,角度一“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首相拥有实权,国王统而不治,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首相掌握行政权等权力,角度二“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美国总统权力较大,总统

130、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等。【答案】(1)定义:明主应是有德行、知进退、会识人用人、谨言慎行的贤明君主。(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分析1:是,政治:君主虽至高无上,但历朝多有宰相或谏官可对皇权进行制约;经济:商品经济繁荣,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思想: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董仲舒“天人感应”,明清之际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的抨击,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对君主的约束。(3点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分析2:否,政治:封建君主专制根深蒂固; 经济:小农经

131、济长期存在,巩固了专制王朝的经济基础; 思想:法家、儒家(理学)等成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科举制等选官制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巩固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3点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7(2015四川雅安三模14)(27分)由于诸多因素制约,对外国著作和文本翻译往往带有“误译”与“误读”之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马戛尔尼来华的信息传递(据陈雍、熊燕军信息传递与中国传统官僚的政治心理以马戛尔尼访华为中心)(2)根据材料二,说明两个文本的内容差异。(9分)【考点】(2)古代中国的经济“海禁”政策【解析】(2)此题问差异,对比马戛尔尼来华的两个文本内容,可以从信息的内容(增添的信息、带等级差别的信息)和目的进行比较,需要注意的是叙述差异时既要指出差异,还需要用材料二的史事说明。【答案】(2)差异:中方翻译进行了夸大,并加入了自己的观点,如“素沐皇恩”、“惶恐不安”等(3分:观点2分,史实1分);英方的原意体现出平等观念,中方的翻译体现出等级差异,如将英方称“夷”、以及“表慕顺之心”等(3分:观点2分,史实1分);英方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商业关系,而中方翻译体现朝贡关系,如说是“带有贵重贡物”、“贡使”、“施恩远夷”等。(3分:观点2分,史实1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