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第一单元入门四问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回归经典阅读曹文轩我们应当将阅读看成是一种宗教,一种超越任何宗教的一个宗教,把阅读看作是一个宗教行为。一个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当将对经典的阅读看作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几家出版社共同推出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一共是六十种,乍一听是否觉得这么多的书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太沉重了,可是我们如果把它反过来问一下,一个孩子,他念了三年初中,又念了三年高中,这六年的时间里,
2、看上六十本书,每年才十本,每个月才不到一本,还多吗?多看这六十本书与加重他们的负担是毫无关系的。因为这些书仅仅是供他们阅读,而并不是作为课程被要求的,这种情况下的阅读其实是在缓解学习的紧张。何谓经典?在阅读中,所谓的经典就是那样一种东西,是至高无上的。这里的阅读是一种仰视,就是事情到这里为止不能再过去了,就像来到一座高山下面。经典肯定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对于现在的东西,它可能成为经典。经典的作品肯定是能说出一些东西来的,不是不能把握的,比如说它的艺术性,比如说它反映的那个问题代表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等等。对时尚文字的阅读是必要的,但一个人倘若将时尚文字作为阅读的全部,那么这种阅读注定是一种低质
3、量的阅读。而事实是现在的阅读不论是成人的,还是孩子的阅读,往往为时尚的文字所包围,使他们无法接受经典,特别是孩子。这个现实是应当被我们关注的。大家都知道,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社会。大家看看今天为孩子所制造的文字,大部分是缺少经典的许多宝贵的品质的它的忧郁感、它的悲悯、它的雅致、它的美感、它的圣洁、它的庄重和意境,等等。大家去看看现在的少年儿童读物里边,经典的品质都是很少的,或者说是不具备的。而这些文字往往都流于毫无意义的嬉笑与一味地喧嚣和热闹,因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是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许多人认为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文学,这个定义应该修改为: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感
4、的文学。而这个快感包括悲剧性快感。你看安徒生的童话有几个是让你快乐的?不是!它是让你悲哀的,让你忧伤的,让你意识到这个世界存在的人的那种苦难,甚至说是巨大的苦难。一些人给孩子制造的那种快乐叫“傻乐”。一个小孩如果长期在傻笑中长大,那么长大了他不是个白痴,也是个准白痴。但是这个观念我们现在几乎是无法纠正的。一个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阅读。一个孩子如果不能使他回到经典性的文字,而长期沉落于这些轻飘的、快乐的、没有忧伤的文字,这种阅读在建构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方面,它会起到一个怎么样的作用?一个孩子理想的阅读应该从这个地方开始。(摘自阅读是一种宗教,有删改)1下
5、列关于“经典阅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经典阅读应被看成是超越任何宗教的一个宗教,应当被看作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因为这样的阅读是正当的、有效的阅读。B经典阅读只是把经典作品提供给学生阅读,而不是把这些作品作为课程来要求学生,因而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反而会缓解学习的紧张。C经典阅读是对那种至高无上的作品的一种仰视,它可以帮助人们把握一些东西,如经典的艺术性,经典反映的问题代表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等等。D经典阅读并不排斥对时尚文字的阅读,但如果我们把时尚文字作为阅读的全部,那么阅读就是低质量的,就会妨碍我们接受经典。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今天的社
6、会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为孩子们制造的文字大部分缺乏诸如忧郁感、悲悯、雅致、美感、圣洁、庄重和意境等宝贵的品质。B现在的阅读往往为时尚的文字所包围,而这些文字往往又流于毫无意义的嬉笑与一味地喧嚣和热闹,缺少经典的品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C儿童文学应该给孩子们带来快感,包括悲剧性快感,而不是给他们带来快乐,安徒生的童话没有几个是让人快乐的就证明了这一点。D悲剧性的经典作品可以让人意识到这个世界存在的人的苦难,而现实的那些时尚文字往往在给孩子制造“傻乐”,这种“傻乐”不利于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典作品就像一座高山,阅读经典就像是仰视高山。经典的
7、东西一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随着时间的迁移,现在的一些东西也可能成为经典。B时尚文字的泛滥是与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社会密切相关的,对时尚文字的过多阅读,容易使孩子们缺少经典所具有的许多宝贵的品质。C现实是许多人过多地追求文学应该给孩子带来快乐,却忘了也应该给孩子带去悲剧性的快感,但这个观念我们现在却几乎无法纠正。D从全文看,作者认为,一个孩子理想的阅读应该从能够给孩子带来快乐、忧伤,甚至苦难的文字开始,来构建孩子健康的精神世界和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人也。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属。太祖在长安
8、,欲亲征蜀,廙上疏曰:“圣人不以智轻俗,王者不以人废言。故能成功于千载者,必以近察远,智周于独断者,不耻于下问,亦欲博采必尽于众也。且韦弦非能言之物,而圣贤引以自匡。臣才智浅,愿自比于韦弦。昔乐毅能以弱燕破大齐,而不能以轻兵定即墨者,夫自为计者虽弱必固,欲自溃者虽强必败也。自殿下起军以来,三十余年,敌无不破,强无不服。今以海内之兵,百胜之威,而孙权负险于吴,刘备不宾于蜀。夫夷狄之臣,不当冀州之卒,权、备之籍,不比袁绍之业,然本初以亡,而二寇未捷,非弱于今而智武于昔也。斯自为计者,与欲自溃者异势耳。故文王伐崇,三驾不下,归而修德,然后服之。秦为诸侯,所征必服,及兼天下,东向称帝,匹夫大呼而社稷用
9、隳。是力毙于外,而不恤民于内也。臣恐边寇非六国之敌,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势,此不可不察也。天下有重得,有重失:势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得也;势不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失也。于今之计,莫若料四方之险,择要害之处而守之,选天下之甲卒,随方面而岁更焉。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太祖遂进前而报廙曰:“非但君当知臣,臣亦当知君。今欲使吾坐行西伯之德,恐非其人也。”廙著书数十篇,及与丁仪共论刑礼,皆传于世。文帝即王位,为侍中,赐爵关内侯。黄初二年卒。(选自 三国志 魏书二十一,有删节) 【注】韦弦:语出韩非子“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后比喻外界
10、的启迪和教益。用以警诫、规劝。本初:袁绍字本初。西伯:即周文王。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B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C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D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丞相掾属,丞相的属官,汉时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隋统一以后,改由吏部任免。B殿下,本为宫殿的“陛阶”之下。汉代对天子可以
11、称为“陛下”,也可以称为“殿下”。C匹夫大呼而社稷用隳,指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起的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D侯,是古代爵位名,自先秦时代,已有君主赐封侯爵,是五等爵的第二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廙认为自古以来成功者都善于听取意见,因此他愿意向韦弦学习,向太祖进谏。B刘廙指出燕国大将乐毅能战胜强大的秦国却不能征服弱小的即墨在于后者合理地谋划。C刘廙强调与当年的袁绍相比,虽孙权据天险,而刘备拥巴蜀,但并不比袁绍更强大。D刘廙的进谏被太祖接纳,太祖还认为与刘廙是君臣相知,自己必能成就文治武功。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能成
12、功于千载者,必以近察远,智周于独断者,不耻于下问,亦欲博采必尽于众也。译文:_(2)臣恐边寇非六国之敌,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势,此不可不察也。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题。怨歌行汉乐府民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注】选自相和歌楚调曲。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飙:急风。捐:抛弃。箧笥:箱子。8“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这一句诗有何寓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答:_9“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赏析。(6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
13、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以“金石”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两句诗“_,_”,从植物的变化写出早春的景象。(3)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_”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乙选考题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杜牧的江南余显斌江南,是杜牧的。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就如断桥
14、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深影里。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
15、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作故乡。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小杜,深得江南三味
16、。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有哪一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过江南?多少人啊,走过江南?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夜月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的书生,怆然泪下。
17、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诗人并不想隐居入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江南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风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等待着万民欢乐的和谐盛世到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同乐,百国来朝。可是,诗人失望了,心冷了。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所有的肮脏,所有的红尘,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女相比,
18、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地观看着,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的轻歌曼舞;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秦淮月光。江南,安慰着诗人。诗人,沉醉于江南。(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第二段,运用排比、对比的手法,指出没有杜牧,江南风景就少了特有的情趣韵味,从而强调了杜牧对于江南的意义。B文章前六段多次写到江南的“寂寞”,然后第七段笔锋一转,“就在这时,杜牧来了”,用反衬的手法写杜牧给江南美景带来了神韵
19、。“寂寞”指的是当时扬州的萧条。C文章第十二、十三段共用了六个问句,表面上是赞美只有杜牧才能写出这样美丽的描绘江南的诗句。D“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指的是杜牧虽有报国之心,但因为盼不到国家重振声威,他只能沉醉于江南美景,以此来慰藉痛苦失望的灵魂。E文章多用排比句和整句,语言风格典雅婉约,与江南美景和杜牧诗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2)文中第九段两个“收容”的含义是否相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答:_(3)全文多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答:_(4)作者为什么说“江南,是杜牧的”?请结合自己读文的感受加以探究。(8分)答: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20、)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特立独行梁漱溟余世存梁漱溟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不依附任何势力,也不趋新媚时;没留过学,没上过大学;不崇拜西方也不崇拜东方这是一个直道而行的狂士,是一个以思考为志业的思想家,是一个重视行动的仁者。在中国人利用一切思想资源来追求个性时,梁先生已经实践了一个世纪中国人的梦想。但遗憾的是,我们绕过了梁先生。这不是梁先生的悲剧,而是我们浮躁社会的悲剧。1953年9月,在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小组讨论会上,梁漱溟的发言引起了毛泽东的不满。在一个公开场合,梁漱溟被毛泽东批得一无是处。自此梁漱溟深居简出。“文革”中,他受到冲击,被抄家,被打耳
21、光,但他承受下来了。1972年毛泽东生日那天,梁漱溟把尚未出版的中国理性之国手抄书稿送到中南海作为寿礼。这并不代表梁漱溟臣服了,他在人格上始终是平视对方的。“文革”结束后,不少人希望听到梁漱溟对毛泽东的批评,90岁高龄的他却说:“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指毛泽东)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这是一位世纪长者的直言。梁先生的态度值得我们尊重,甚至应该是我们思考的起点。走近梁先生,我们也许能够理解,他最大的贡献在于给我们示范了一种在中国文化中极为稀有的人格:我们的社会总是压抑人的个性,我们自身也会背叛曾经有过的自尊自强,转而依附,随大流
22、。梁先生却一以贯之地坚持了自己的思考人生,在时代变迁中直道而行。新文化运动后,西方文化支配着中国知识精英,梁漱溟却坚持自己的思考。1921年,他发表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以极大的勇气批评“向西走”不对,宣称他就是要“向东走”。他没有把中国经典悬置起来,而是把儒、佛、西方哲学糅合在一起。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要么欠缺西方知识,要么排斥中国经典,要么对佛教文化想当然,甚至不少人以为只有科学或西方社会学科教授的,才称得上知识。1973年底,全国兴起“批林批孔”运动。在学习会上,人人要“表态”,梁漱溟一直沉默不语。众人追问他对“批林批孔”的态度时,他说“我的态度是不批孔,只批林”,这番话引起了
23、对他的大规模批判。1974年9月,对梁历时大半年的批判会告一段落时,主持人询问梁漱溟对大家批判他的感想,梁漱溟脱口而出:“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主持人勒令他作解释,梁漱溟说:“匹夫就是独人一个,无权无势。他的最后一招只是坚信他自己的志。什么都可以夺掉他,但这个志没法夺掉,就是把他这个人消灭掉,也无法夺掉!”梁漱溟是一个特立独行之人,他的独特曾被视为迂腐,但他并非不近人情。他一生从不坐人力车,因为年轻时碰见一个老人拉人力车,内心感到痛楚难忍。梁漱溟好布施,他自己花销少,却经常接济别人。后来成为哲学家的唐君毅,就收到过梁漱溟托人带给他的5元钱。晚年,梁漱溟苦于络绎不绝的访客,亲自书写了
24、“敬告来访宾客”的字条,上写:“漱溟今年九十有二,精力就衰,谈话请以一个半小时为限,如有未尽之意,可以改日续谈,敬此陈情,唯希见谅,幸甚。”有心人看出,那“一个半小时”的“半”字,是后来加上去的。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梁漱溟说:“我愿终身为华夏民族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他做到了自己所说的,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去世,享年95岁,他弥留之际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累了,我要休息!”(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梁漱溟先生虽然没留过学,没上过大学,却成为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家,被人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B在许多中国
25、人运用各种方式来追求个性时,梁漱溟先生差不多做到了个性十足,实践着一个世纪中国人的梦想。C梁先生没有像一般中国人一样欠缺西方知识,排斥中国经典,对佛教文化想当然,而是把儒、佛、西方哲学糅合在一起。D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虽然遭受了大半年的批判,但梁先生认为“匹夫不可夺志”,仍然坚持反对“批林批孔”的观点。E梁先生的品格与言行,使他成为社会永久信赖的人;临终的话“我累了,我要休息!”表明他终身都在为华夏民族尽力。(2)梁漱溟“是一个以思考为志业的思想家”,在文章中有哪些表现?请简要说明。(6分)答:_(3)文章说梁漱溟先生是“重视行动的仁者”,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说的原因。(6分)答:_(4)梁漱
26、溟是“中国最后一位儒家”,在他身上有许多言行品格值得我们去学习,请你从其“治学”和“做人”等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8分)答:_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2016高考全国卷甲)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
27、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ABC D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辽宁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正全力以赴打造全国最大的制革示范基地,向着实现千亿元皮革产业集群目标,早日实现国人的皮革梦。B如果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大潮下观察,“双11”的意义或许并不仅仅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信号,更是一场电商大战和数亿网民的购物狂欢。C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多少千百年来孜
28、孜以求的愿景化为了现实,多少普通人赢得了人生出彩的机会。D由于菲律宾群岛恰好位于台风路径上,因此每年大约有80%(20次)左右的台风会光顾菲律宾。15请以下面的句子为结束句写一个语段,要求:举出三个典型事例论证,使用排比句,语言有说服力,60个字左右。(4分)_;_;_。由此可见,顾虑成了吞噬斗志、功业的蚀骨毒药。16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5分)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耨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
29、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注】晨门:掌管城门开闭的人。桀溺:楚国隐者。滔滔:比喻天下纷乱的样子。而:通“尔”,指子路;辟人之士:指孔子。多:只是。(1)请分别概括晨门和桀溺对孔子的评价。(3分)答:_(2)子贡以日月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2分)答:_17庄子钓于濮水,连楚王派来两位大夫请他担任楚国丞相的邀请都“持竿不顾”。是什么样的“濮水之钓”具有这样的魅力?请结合具体情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
30、动描写。要求:要有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至少使用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个字。(5分)答:_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论语里有如下记载: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贡问孔子:“一个乡的人都称赞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子贡又说:“一个乡的人都讨厌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行,最好是一个乡的好人都称赞他,一个乡的坏人都讨厌他。”请选择一个角度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与解析1
31、解析:选A。由原文首段第二句“一个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当将对经典的阅读看作是整个阅 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可知,A项中因果关系不成立。2导学号92250000解析:选C。第五段原文是“许多人认为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文学,这个定义应该修改为: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而这个快感包括悲剧性快感。”由此可知,C项表述错误。悲剧性快感是快感中的一部分,安徒生的童话证明的是快感中的悲剧性快感,没有否认儿童文学应该给孩子们带来快乐。3导学号92250001解析:选D。第五段原文是“一个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阅读。一个孩子如果不能使他回到经典性的文字,而长期沉落于这些轻飘的、快
32、乐的、没有忧伤的文字,这种阅读在建构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方面,它会起到一个怎么样的作用?”由此可知,D项表述错误。一个孩子理想的阅读应该是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快乐、忧伤甚至苦难的文字,应该是经典的文字。4解析:选D。给这段文字断句,首先要结合全文把握其含意,然后根据“于”“则”等词的用法断开。5解析:选B。“汉代对天子可以称为陛下,也可以称为殿下”错误,汉代在称天子为“陛下”的同时,称诸侯王为“殿下”。6导学号92250002解析:选A。A项,“韦弦”并非人,而是指“韦”(熟牛皮)与“弦”(弓弦)两物,作者以此自比,希望自己的上疏能对太祖起到提醒、警示作用。7(1)所以能
33、成就千秋万代的功绩的人,一定能够凭借眼前的事物就知晓远处的事物,比独断专行的人智虑周全,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作为耻辱,也愿意广泛地在一般人中间尽量采纳意见。(2)我担心边界的敌人并不是像六国那样(容易对付)的敌人,而现今之世也不缺乏有才能的人,(那就可能出现政权像)土堆崩塌的情况,这不能不注意啊。参考译文:刘廙字恭嗣,是南阳安众人。归顺了太祖。太祖征召他担任丞相属官。太祖在长安,打算亲自带兵出征蜀国,刘廙上奏章说:“圣人不因为自己拥有智慧而轻视平凡的人,称王的人不因为某个人而摒弃(他的)观点。所以能成就千秋万代的功绩的人,一定能够凭借眼前的事物就知晓远处的事物,比独断专行的人智虑周全,不把向
34、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作为耻辱,也愿意广泛地在一般人中间尽量采纳意见。况且柔软的熟牛皮和紧绷的弓弦虽然不是能够说话的东西,但圣德贤明的人佩戴它们来纠正自己的行为。我虽然才智浅薄糊涂愚昧,但愿意将自己与韦弦相比。过去乐毅能够凭借弱小的燕国打败强大的齐国,却不能够快速攻下被围困的即墨城,原因是那些替自己谋划的人即使弱小但也会很坚固,那些总想着自我突破的即使很强大也一定会失败。自从您起兵以来,三十多年了,敌人没有不被打败的,强大的对手没有不臣服的。如今您凭拥全国的军队,百战百胜的威势,但孙权(依然)在吴地凭仗天险(而独立),刘备在蜀国也不愿意归顺。那些居于偏远边疆之地的人,比不上冀州的士卒,孙权、刘备之流
35、,也比不上(当年)袁绍的基业,但是袁绍已经灭亡了,而孙、刘两个匪类却还没能打败,这不是因为(我们)现今糊涂弱小而过去聪明又勇武。这是能为自己谋划的与想不断自我扩张的区别呀。所以周文王讨伐崇,三次兴兵都没有成功,退回国内修养善德,这样之后才使得(崇)臣服了。秦国是诸侯国,他征伐的国家一定使之归服,等到拥有了天下,面向东方成就帝业,但是平民百姓振臂一呼国家就毁掉了。这是因为他将力量都用在对外消灭敌人上,而在国内却不体恤百姓。我担心边界的敌人并不是像六国那样(容易对付)的敌人,而现今之世也不缺乏有才能的人,(那就可能出现政权像)土堆崩塌的情况,这不能不注意啊。天下有大得,也有大失:观察形势能够得到的
36、,那我们就尽心尽力去争取,这就是大得;观察形势是不能够得到的,而我们还费尽心力去争取,那就是大失了。现在的策略,不如估量各险要之处,选择军事要地来守卫,挑选精锐的装备和士兵,跟随一方将领每年更替驻守。您可以安稳地留在高大的房屋里,专注而深入地思考治理国家的问题,大力推广农桑业,办事遵从节俭的原则,(如此)整治十年,那么国家就富裕了百姓就安定了。”太祖于是批复刘廙道:“不只是君主应该了解臣下,臣下也应当了解君主。现在要能使我奉行文王的德行的,恐怕(除了他)没有其他人了。”刘廙写的文章有几十篇,还与丁仪一起研究刑法和礼仪,都流传于后世。文帝登上王位后,(刘廙)担任侍中一职,被赐予爵位关内侯。黄初二
37、年去世。8导学号92250003解析:“出入君怀袖”写出了扇子与君的亲密关系,“动摇微风发”写扇子给人以惬意感,从整首诗歌大意可知,诗人在此以团扇比喻女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子对男子的爱慕与满足;从“出入君怀袖”和结尾一句的关键词“弃”“绝”可体会出女子被玩弄的悲哀和辛酸。故答题时,可结合上下句加以体会。答案:以团扇比喻女子,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可随时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表达了女子蒙受恩宠时的满足,同时也说明女子只不过是供男子欢娱之物,表达了女子被玩弄的悲哀和辛酸。9解析:“常恐”即经常担忧;“秋节至”为语意双关,既指秋季的到来,也以秋季的凄凉来暗示容颜已逝;由“夺”可体会
38、出“凉飙”与“炎热”各自的象征意义。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答案:运用比喻、象征的艺术手法,语意双关。“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喻爱恋炽热。团扇在夏季受主人宠爱,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宠爱,表达了女子担心好景不长、朝不保夕的心理。10(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1(1)解析:选AB。A项,“对比的手法”错,应是“类比”。B项,“当时扬州的萧条”错,从文中第十三段引用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来看,扬州当时是繁华的。从全文来看,“寂寞”应是指江南佳妙处尚无诗歌高手
39、吟咏,其情趣韵致正苦苦等待善解妙悟之人。(2)解析:根据文本来看,第一处“收容”的是“一颗漂泊的诗魂”,此处所谓的“诗魂”应是杜牧,因此可理解为“接纳、安慰”。第二处是“收容下”“灵秀”“浪漫”,应指杜牧在江南的创作成就,因此可理解为“收获、得到或重现”。答案:不相同。第一个“收容”可以解读为“接纳、安慰”,因为江南以自己独有的美丽接纳、安慰长久失落的诗人杜牧,给他提供了心灵的归宿。第二个“收容”可以解读为“收获、得到或重现”,因为江南还激发了杜牧的创作灵感,使他的诗文重现了灵秀和浪漫。(3)解析:文学作品中引用古诗词的作用,可以从诗词本身表达的内容、对文章内容及结构的作用等角度加以分析。如为
40、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等。答案:杜牧的诗和江南的美是和谐统一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便于简洁凝练地表现江南的美景和神韵,增添江南美的感染力。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学情韵,与文中的抒情、议论协调统一,形成(或突显)本文典雅优美的语言特点。借杜牧的诗句充分展现杜牧的才情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欣喜、忧伤、期盼、失望)。借杜牧的诗句充分说明杜牧对江南的了解(或:充分说明杜牧已得“江南三味”),为文题“杜牧的江南”提供了充分的证明(或:突出了江南和杜牧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密切关联)。(4)解析:本题实际是解读杜牧与江南的密切关系,需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杜牧让长久沉寂的江南
41、重新显现灵秀和浪漫(或:江南会因为缺少了杜牧而减少了神韵)。杜牧读懂了多少人无法懂得的江南的美,并用自己的诗句定格再现了江南的婉约、繁华、神妙,让美丽的江南在岁月中留存。长久失落的杜牧在江南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杜牧的生命情感和江南融为一体。(言之成理即可,超出文本的举例亦可)12导学号92250004(1)解析:选AE。B.错在“差不多”;C.原文是“要么欠缺西方知识,要么排斥中国经典”,表示选择关系;D.不反对“批林”,只反对“批孔”。(2)解析:解答本题,要在文中找到有效答题区间,即第一至六段,然后分析概括即可。答案:他作为一个以思考为志业的思想家,有自己深刻的认识与见解。他不依附任何
42、势力,也不趋新媚时;不崇拜西方也不崇拜东方。新文化运动后他坚持自己的思考,他发表著作宣称就是要“向东走”。他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深居简出,默默忍受着寂寞与孤独。梁漱溟的发言引起了毛泽东的不满,在公开场合被批得一无是处。“文革”中,受到冲击,被抄家,被打耳光,但他承受下来了。他宽容的态度和不随大流的立场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他善于反思,善于担当;“批林批孔”运动中,他的立场明确“不批孔,只批林”。面对对他大规模的批判,他“匹夫不可夺志”的阐释体现了他深度的思考和独立的人格。(3)解析:文中主要的语句有:“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指毛泽东)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
43、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他一生从不坐人力车”“梁漱溟好布施”“有心人看出,那一个半小时的半字,是后来加上去的”。 答案:受到毛泽东批评,但在毛泽东逝世后,没有批评攻击毛泽东。富有同情心,不坐人力车。好布施,常接济、帮助别人。仁厚,体谅他人。晚年被访客所苦,书写的“敬告来访宾客”的字条,将谈话时限,由一个小时改成一个半小时。(答出三点即可)(4)解析:这是一道文意探究的题目,答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这种方式要求文中关于这方面列举的事例比较充分,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此题可用第二种方式答题,先答出观点,然后列举文中的例证解
44、释说明。答案:治学上严谨认真,实事求是,不人云亦云。比如:对待中西文化,不随大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新文化运动时期有自己的思考,认为文化应该“向东走”,反对当时流行的“向西走”;在做人上宽容善待别人,与人为善。比如:对待有权势的人,平视对方,体现出人格的独立。“文革”结束后不少人希望听到梁漱溟对毛泽东的批评,他却反省自己,客观对待当时的事。更多地从对方角度思考,善解人意。比如:字条上后加的“半”字。13导学号92250005解析:选D。“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句语境强调的是“快速变幻的布景”让观众眼睛忙得看不过来,应改为“目不暇接”。“厝火积薪”指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
45、的危险。句语境强调对待石油这一战略资源应早做准备,此处不合语境。“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句语境强调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创立航空事业的艰辛,使用正确。“讳莫如深”指紧紧隐瞒。句语境强调参加会谈的“他们两个人”不肯说出会谈内容,导致会谈内容成了难解之谜,使用正确。“安步当车”指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句语境强调王教授听说病人情况危急,立刻向医院赶去,使用“安步当车”显然错误。“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句语境强调作者创作诗歌用字讲究,使用正确。14解析:选C。A.成分残缺,在“目标”后加上“冲刺”。B.不合逻辑,改为“不仅仅是一场电商大战和数亿网民的购物狂欢,更是中国
46、经济转型的信号”。D.成分赘余,去掉“大约”或“左右”。15导学号92250006解析:可从古今中外名人事迹中,写出三个因为顾虑而失败的历史人物事迹。可采用“顾虑让某某某因什么事而”的句式。如历史人物,孔明命殒五丈原的故事、项羽兵败垓下的故事等,据此组织答案。答案:顾虑让孔明六出祁山落魄丢魂,英业未成,命殒五丈原顾虑让岳鹏举受召第十二道金牌,放弃抗金,难拾残破河山顾虑让项羽放走野心勃勃的刘邦,丧失斗志,最终被困四面楚歌的垓下16导学号92250007(1)解析:解答本题,应先找出原文的对应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话转述。第一问较简单,只要将“知其不可而为之”转述为自己的话即可;第二问要根据“辟世之士
47、”的含义,推断出孔子被称为“辟人之士”的原因是诸侯不采纳孔子的政见,孔子被迫周游列国,最后再推导出桀溺对孔子的评价。答案:晨门认为,孔子明知处境艰难,仍然不屈不挠,积极入世;桀溺认为,孔子奔波游说各国,没有能力改变混乱的社会现状。 (2)解析:答题时,首先要细读文本,找出比喻的相似点是“无得而逾”,“何伤”(不可能伤害),然后再结合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答案:以日月比喻孔子,说明孔子崇高伟大,不可超越。用人们无法遮盖损害日月光辉的事实,说明了不自量力的人诋毁孔子,并无损于孔子崇高光明的形象。17解析:本段描写要突出环境的宁静,表现庄子垂钓的安闲和对世俗事务(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要有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至少使用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答案:(示例)宁静的濮水,缓缓地流淌在苍翠的青山之间;欲滴的青草之上,开满了似火燃烧的野花;垂翠的杨柳,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是一块绝尘之地。 巍巍高山之下,粼粼水波之滨,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席地而坐,持竿垂钓。濮水在摇晃中映出了两位衣冠楚楚的风尘大夫。他们身负楚王的重托,欲以高官之位来征拜庄子,但庄子将他们冷落在一旁。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