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 专题12 第2节 考点3 形象概括鉴赏类2大题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510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 专题12 第2节 考点3 形象概括鉴赏类2大题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 专题12 第2节 考点3 形象概括鉴赏类2大题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 专题12 第2节 考点3 形象概括鉴赏类2大题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 专题12 第2节 考点3 形象概括鉴赏类2大题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 专题12 第2节 考点3 形象概括鉴赏类2大题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 专题12 第2节 考点3 形象概括鉴赏类2大题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 专题12 第2节 考点3 形象概括鉴赏类2大题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 专题12 第2节 考点3 形象概括鉴赏类2大题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 专题12 第2节 考点3 形象概括鉴赏类2大题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 专题12 第2节 考点3 形象概括鉴赏类2大题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 专题12 第2节 考点3 形象概括鉴赏类2大题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3形象概括鉴赏类2大题型题型1_形象特点概括题明常识散文中的人物与小说中的有所不同。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加工提炼而成的,是艺术的真实,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也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为表达散文主旨服务的,它的目的并非塑造人物,而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所以散文中可以没有中心人物,也可以有多位中心人物,而人物本身往往是真实的。当然,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同样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艺术性体现在其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上,而思想性则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社会意义两个方面。定考向

2、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16浙江卷)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1)题干中有“形象”“性格”“特点”等字样(2)题干中有“概括”“评价”等字样(2013天津卷)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2013广东卷)结合文意,分析“我”骑马后所认识到的“马性”。(2012湖南卷)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的特点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简要分析的形象特点。(2)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熟技巧概括形象特点“3角度”1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特点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2从描写中概括特点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形态、气味等的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

3、写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的特点。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特点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时不可忽视。特别提示:分析概括物象含义应注意的问题分析概括物象的含义,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等;二是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三是它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胡杨人家刘之蔚日出之前赶到二道桥,当走到四道桥,已接近晌午时分,刚过了一座新修的木桥,想找个地方交个“地税”,但见有一处胡杨林煞是茂密,便不及细想一溜小跑往里钻了进去。不曾想到在这林子掩映之下居然“藏”有毗邻的两座蒙

4、古包,心中不禁窃喜,直奔过去。从外观上可以判断出,这两座蒙古包不是旅游区常见的忽悠游客的山寨包,而是真的有人在此居住。此时胡杨林外飞沙走石,而林子里安静得仿佛时间都为此凝固了。见蒙古包开着门,没敢靠近,朝里吆喝了声:“家里有人吗?”随着应答声,门里探出一张中年妇女的脸,黑里透红带着油光,乐呵呵地喊我进去喝茶。晃悠一上午的我此时的确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便腆着脸不客气地问:“有吃的吗?”那中年妇女回答脆脆的:“有,跟我们一块吃羊肉饺子吧。”“我还有朋友在林子外,能一块来吃吗?要多少钱?”我有点儿得寸进尺了。这一问,也许有些唐突,只见对方一愣。不知啥时她的身后又多了一张年轻姑娘的脸,有着蒙古人特

5、有的刚毅的线条,煞是好看。姑娘接过话题问道:“你们几个人,还想吃啥?”“有手抓羊肉不?”“有!”回答一样是脆脆的,伴以银铃般的笑声。我就纳了闷了,这哪像是不期而遇,明明是到亲戚家里。便回身招呼伙伴们钻进了一座摆着一张折叠餐桌的蒙古包。不一会儿,蒙古包外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摩托车的马达声,循声望去,一个男人出现在门口。老代。这是我真真切切在额济纳近距离见到的第一位蒙古汉子,不高的个头,但十分的壮实,一样的黝黑发亮得让城里人无比艳羡的肤色,健康阳光。不曾想到的是,在后面的交谈里我才发现,之前印在我脑海里的蒙古汉子应该是端着苍鹰的姿势,个顶个儿膀大腰圆的摔跤手模样,而老代很浓缩且很腼腆。关系就这么在你一

6、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但我还是心里没底,提到了餐费的问题。老代憨憨地说昨天也有人要吃手抓,给了60元。我没说啥,心里有底了,见他们开始包饺子了,我说:“让我媳妇儿来帮忙包可以吗?”“可以啊,来吧。”我又认真地“调侃”了一句:“俺们山东人包饺子,肉馅儿要塞得满满的。”老代乐呵呵地回了一句:“没事啊,包成包子都行。”饺子是用搁在外面空地上的炉子煮的,到了晚间这炉子就得抬进蒙古包生火烧水取暖。姑娘在煮饺子,我就开始拍照,这时才开始观察老代家周边的一切。荒漠深处的额济纳,秋天显得十分的短促,犹如礼花般绽放的黄色叶片或繁如花海或星星点点,映衬着千年胡杨那遒

7、劲的枝干,美得让人窒息。手抓羊肉上来了,是一整块羊胛骨肉,在甘肃,在青海,在陕西,没少吃手抓羊肉,这回真长见识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吃到的最棒的手抓!问起老代,为啥会给我们上这块肉。“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我们就会杀一只羊,用最好吃的肉来招待客人,你们吃完走了,这块骨头,我们洗一洗,拴上一根麻绳要挂在蒙古包上的。”呜呜,我差点没感动得冒泡儿。慢慢聊着,我这才知道,之前最先打招呼的那位中年妇女是老代的丈母娘,而那位年轻的姑娘是老代媳妇儿,我的眼镜差点儿没掉地上,这关系一时我都没反应过来。老实说,刚开始我把他媳妇儿当他女儿了。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蒙古人的豪情和大度一览无余。因为忙活我们这顿饭,

8、等我们吃完了,人家一家才开始用餐,怪不好意思的。又等了一袋烟工夫,才最后过去把饭钱硬塞给了老代。之前说好了的:两盘羊肉饺子、一份手抓羊肉,共60元。给老代一张,没让他找钱,老代有点不好意思收,这时候,我的态度有点强硬了,必须收下!见他们也喝茶,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留下我摄影包里带的所有的“大红袍”,挥一挥衣袖,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轻轻地带着一份纯真,我们走了,还觉得有点儿豪迈。回来的路上,在想一件事儿,如果戴望舒是蒙古族的,他还会不会潇洒地轻轻挥一挥衣袖,撑着那把油纸伞去幽会那丁香般的姑娘?扑哧。(选文略有删改)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4分)【解题思维】第一步:仔细审题

9、,抓住4个关键点:概括、老代、性格特点、分析。第二步:理清解题思路。从文中找出描写老代的内容进行概括,要抓关键词语,如“憨憨地”“豪情和大度”等。文中作者初次见到老代时,对老代的外貌描写显出其淳朴的特点;在作者与老代商量钱和包饺子时,老代的语言都显出憨厚的特点;从“刚开始我把他媳妇儿当他女儿了”“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可看出老代的豪爽和大度。第三步:先用关键词语概括出性格特点,然后逐点进行分析。【答案】 (要点)淳朴、憨厚、豪爽、大度等。(分析示例)“我”向老代提出餐费问题时,他“憨憨地”回答了一个有依据的很低的价钱,从中可以看出老代淳朴、憨厚的性格;“我”把老代媳妇当成他女儿的时候,他不

10、但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从中可以看出老代豪爽、大度的性格。题型2_物象作用分析题明常识散文中的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景,景物;物,某自然物和人造物,包括动物、器物、建筑物之类。由于这些景、物出现在散文中不仅有其自身的具体意义,而且具有被赋予的抽象意义,即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浸透了作者的情意,故称作“意象”也无妨。散文中的物象受文本语境的制约,因此阅读时需要依文定意,也就是说,要认真阅读文本,从中体味景、物所蕴含的意义。这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不同。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和情感意蕴,而散文中物象(意象)的意义却是临时赋予的,脱离了文本,就无所谓“意象”了。定考向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

11、13浙江卷)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1)题干中有事物名称(2)题干中有“作用”“效果”等字样(2011北京卷)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文章中写有什么作用?(2)作者着意描写的目的是什么?(3)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要特点及其象征意义。熟技巧(一)分析主要物象作用“2角度”中心物象和作者的感情有直接关联,或贯串全文,或直接点明中心。分析其作用,一般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1内容主旨作用中心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载体,分析其作用,首先看其在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一

12、般而言,写物的散文要找志,写景的散文要析情。2艺术构思作用它可以是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串穿在一起;或起着象征、衬托的作用。(二)分析次要物象作用“3思考”对于次要物象的作用,应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物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1对文章结构具体分析的思考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的思考角度:a.对内容的充实作用,b.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c.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3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13、题目。牛铃叮当李清明水乡多水牛。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垸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

14、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

15、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

16、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方能将它们分开。终于,水牛老了。连田也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的到来。因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看到屠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的悲戚。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最少,干的却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我们不禁泪眼模糊。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

17、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算是谁家的。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一家甚至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

18、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本文有删改)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解题思维】第一步:抓住题目要求中的3个关键词:多次、牛铃、艺术效果。第二步:此题考查的是分析物象的作用。“牛铃”在文中多次出现:第段“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第段“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第段“牛铃骤响”,第段“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第段“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勾画出这些语句,根据它们所在的位置,再结合文章主旨加以概括分析。第三步:用简洁的文字合理组织答案,注意分点作答。【答案】呼应题目,点明文旨。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

19、感染力。 构成象征,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边练边悟_形象概括鉴赏类2大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26612103】举炊烹饮日月间王芸表面上看起来,灶是火与土的结合,垒土为台,燃薪为火,便有了灶。可实质上,灶一旦运作起来,便是金、木、水、火、土的齐齐相遇,缺一不可。灶间的女子俯着一张被旺腾炉火映亮、被暄软蒸汽濡湿的脸,在木窗隔透过的熹微晨曦与浓稠暮色中忙碌。壮硕、丰满的身影在焦黄的墙面上悠悠地晃,腰上的围裙转过来又旋过去,早沾了一身嵌在灶台纹路里年深月久的烟尘。灶间女子足不出户,却在举手投足、举炊烹饮间,将金、木、水、火、土统统采进了心里。一日三番,像乡村的日子一般齐

20、整。乡间土生土长的女孩,多是在灶间完成人生最初的启蒙。她们守着窄窄的灶膛口像守着一扇亮堂堂的窗,从一根根炙红的柴薪、一束束喧腾的火苗里,一路望进了未来的岁月。许许多多的美好梦幻,像桔红色的火焰在眼前袅娜地闪耀,升腾。当女孩的腰肢摇摇摆摆长过了灶台的高度,女孩便成了那一日三餐在灶间采金采木采水采火采土的女人,在三尺灶台间量度一生的长度与宽度、热度与厚度。柴薪依然在灶膛里旺旺地燃着,将女人的影子夸张地涂抹到墙壁上,孤独地摇来晃去。灶,从与女孩眼睛平行的角度,渐渐移转到眼睛的下方,迷蒙的蒸汽徐徐上升,弥漫了整个灶间,也遮盖了那一双眼睛和眼睛里沉淀的所有隐秘心事。灶的故事,就是一代又一代女人的故事。灶

21、曾经青涩,就像每一个女人曾经青涩过一样。最初,男人用他们粗糙的手砌就了灶,给了灶形体与躯壳,却是一代又一代成熟起来的女人用她们的双手赋予了灶生命,与善感的灵魂。女人长长短短的一生,就像一棵柴薪填入了灶膛的过程,由天真未泯的一点潮湿与清凉慢慢被褥热,点燃,直燃出炫目的透红,再慢慢被炙残,灼干,从表到里,沉默着失去一点一滴鲜活的水分,直至每一脉纤维都全然化作火焰的祭品灰烬。曾经紧凑的身体慢慢松散开来,肌肤憔悴,骨殖破碎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便软软地坠入灶的底部,冷却为暗淡无光轻软无骨的灰烬。或许,在最后一刻,会燃出一痕灼目的亮,散尽最后一息热。然后是新的柴薪,新的女人,来续写一口灶的故事。男人们在田地

22、里书写清凉的田园诗,女人们在屋子里谱写温热的家园诗。灶,便是那恒定的韵脚,押在每一个日子的晨昏与腰间。每每从灶屋屋顶上升起的炊烟,就像女人一声声温婉的召唤,也是一座宅屋每天吐故纳新的几缕悠长而拙重的呼吸。不论从哪个角度眺望,男人都能轻易辨认出自家炊烟的形象。由炊烟,又迅速联想到自家女人在灶间忙碌的形象。男人抹一把眉峰淋漓的汗,嘴角不觉微微上挑,露出一抹隐约的笑意。古时有言,君子远庖厨。不止于此,也不知从何时发端的不成文分工,将灯下苦读归作男人的事,而举炊调羹成了女人该干的活。男人的天地在屋子外面,有本事的男人脚步迟早会越过千册万卷的拘囿,踏千山万水、千沟万壑去求取一纸功名,也求取一生一世的荣华

23、富贵,与一家一族的显赫荣耀。而女人的舞台在屋子里,在灶台间,女人的本事在于将平铺直叙的一日三餐,调配得山高水长,将一个重复了又重复的韵脚运用得飞花流瀑。我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灶离我一直遥远,如同乡村一般遥远。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位朋友,一个从乡村走出来已有十余年的女人,一同在旅游途中,走进大山深处一户黄泥抹墙的人家。进了屋,她直奔灶间,痴痴地守着灶膛口添柴加火,不肯挪步。旺旺的炉火很快暖红了她的脸,红得像屋外檐角下悬挂的一串串干辣椒。饭间,她一直不肯上桌,为一桌人端菜递碗,就在灶间里吃完了那顿农家饭。那是我第一次吃灶烹出的饭菜,吃得热汗淋漓,吃出了百般的滋味与念想。也于一餐饭食间,一下子懂得了乡

24、村生活的些许筋脉。这得感谢朋友,和那一口灶无言的提示。离不开土地与天空的灶,也就离不开乡村。城市的空间再盛大,也容不下一口灶谦卑的脾性与需要。城市的生活向着空中升起,踏地而炊的灶,依然讷言地,隐忍地,依偎在乡村的怀抱里,与泥土紧紧贴在一起。当城市像天上的星群日益繁密,灶越离越远。它从日益稀薄的乡村岁月中,伸出被烟熏火燎过千百年的手指,轻缓若无地钩住了城市岁月的衣襟(有删改)1(形象特点概括题)概括文中灶间“女人”的形象特点。【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散文的形象,作答时要注意形象的特点。文中灶间“女人”的形象显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而是农村妇女类型的形象。文中有支离破碎的细节描写,如“壮硕、丰满的身影

25、在焦黄的墙面上悠悠地晃,腰上的围裙转过来又旋过去,早沾了一身嵌在灶台纹路里年深月久的烟尘”等,可以作为概括的依据。【答案】灶间的“女人”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形象。她们吃苦耐劳,朴实厚道,一生辛劳,无怨无悔地为一家人的吃喝操劳,营造了家的温馨,创造了平凡和美的生活。2(物象作用分析题)文中反复写到“灶”,这一意象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解析】此题考查鉴赏物象的作用。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出作者写“灶”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先找出线索作用,再分析“灶”与女人的关系,从中发现“灶”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答案】“灶”作为文中重要的意象,起到了线索作用。“灶”见证了女人的人生经历。“灶”代表着女人举炊调羹、操持家务与辛劳和奉献精神,代表着谦卑、木讷、隐忍的精神品质。代表着一种淳朴恬淡的生活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