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专项限时练(五)文言断句(建议用时:30分钟)题组一对点练1(2015江苏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3分) 【导学号:26612133】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节选自严允肇今世说序)【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段的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然后抓住标志词,先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标志词多为虚词,画线句中的两个
2、“者”后面要断开,虚词“因”“以”“其”前面要断开。点断之后,再翻译一遍看能不能读通,最后确定点断处。【答案】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参考译文】我在杭州的朋友王丹麓,手写装订了今世说一书,大概是模仿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稍微删其条目而写成的。我得到并阅读了它,上自清朝以来有名而贤良的大臣,下至隐士、儒生,凡是可以记载的言行,无不广泛搜求收集,根据内容分类,自成一家一言。它大多内容摘自那些流行于世的序、记、杂文之类的书中,不敢妄自修饰点缀一个字。他的详细谨慎不害怕麻烦就像这样。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所憎者
3、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选自六韬盈虚)【解析】两个“所者有必”是一组很整齐的对称句式。后面的几句话虽然没有这种整齐的对称结构,但“自奉”“薄”与“赋役”“寡”相对,有利于我们寻找断句的节点。虚词“故”前可以断开。【答案】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参考译文】即使是平时憎恶的人,他有了功劳也一定给予他奖赏;对于平时喜欢的人,如果他犯了罪也一定给予他处罚。对于百姓中的鳏寡孤独者,养活他们让他们生存下去;对于遭受天灾人祸的人家,及时给予他们
4、救济。他自己的俸禄也很微薄,向百姓征收的赋税劳役也很少,所以天下的老百姓富足快乐而没有挨饿受冻的面容。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君子之于射也,内 志 正 外 体 直 持 弓 矢 审 固 而 后 可 以 言 中 故 古 者 射 以 观 德 德 也 者 得 之 于 其 心 也。(明王守仁观德亭记)【解析】“内志正”“外体直”是一组对称的句式,要断开;“持弓矢审固”是“而后可以言中”的条件,两处需断开;这段话的末尾有两个“德”连在一起,这种情况一般要断开。那么从第二个“德”字到结尾,“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很明显是个“者也”的判断句式,判断句中间的“者”,表示判断内容和被
5、判断对象之间的停顿,必然要断开。【答案】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参考译文】君子射箭的时候,内心态度端正,外表身体站直,拿着弓箭瞄准,这样以后才可以射中靶子。所以古人通过射箭来观察一个人的品德。品德是从内心中体现出来的。4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言 身 之 文 也 身 将 隐 焉 用 文 之 是 求 显 也 奚 以 此 为 哉 予 意 大 夫士 之 爱 公 者 强 为之名 耳 非 公 意 也。【解析】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对于本题而言,还可以从文言虚词“也”“耳”考虑断句,“奚哉”是固定句式,
6、也要断开。【答案】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 非公意也。【参考译文】语言,是一个人的文饰罢了,自身将要隐居了,哪里还用得着文饰呢?这是追求显扬啊。(娄公)用这篇记做什么呢?我猜想,是那些喜欢娄公的大夫士人勉强要替他求名罢了,不是娄公的本意吧。题组二综合练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导学号:26612134】贻赵廷臣书明张煌言大明遗臣某,谨拜书于清朝开府赵老先生台前。昔宋臣谢枋得有云:“大元制世,民物维新;宋室孤臣,只欠一死!”窃以叠山业经市隐卖卜,宜可以远害全身;而元参政魏天祐必欲招致之,乃叠山有死
7、无陨。招之不来,馈之不受,却聘书尚在,可考而知也。卒触天祐之怒,执之北去,叠山遂不食而死。盖未尝不叹古人守义之坚,殉节之笃也!况某今日南冠而絷,视叠山所处,已自不同;而台下尚欲贷其余生,屡遣贵属,存注有加,劝之加餐。嗟乎!此固台下褒忠录节之盛心,较之天祐,真不啻霄壤。顾某自律,断不可因此而苟延旦夕也。所以每思慷慨引决,而为馆伴者防间严切,不克自裁。绝餐三日,迫于贵属劝勉,稍稍复食,他人闻之,宁不以某寡廉鲜耻,晚节可嗤哉?揣台下之意,不过欲生膏斧锧,始足为忠义者戒;然大丈夫冰视鼎镬,慷慨从容,原无二义,故郁郁居此耳。犹记去岁华函见及,某之报书有宁为文山之语,至今日敢有食言?夫自古废兴亦屡矣,废兴
8、之际,何代无忠臣义士?何代无逋臣处士?义所当死,死贤于生;义所当生,生贤于死。盖有舍生以取义者焉,未闻求生以害仁者也。某之忧患已过乎文山,隐遁殆几于叠山矣。而被执以来,视死如归,非好死而恶生也。亦谓得从文山、叠山,异代同游,于事毕矣!谓某散兵在先,归隐恐后,可以觊觎赊死。殊不知散兵者,悯斯民之涂炭;归隐者,念先世之暴荒。何期拥兵则岁月犹存;解甲则旦夕莫保!身为累囚,贻笑天下,是某之忠孝两亏,死难塞责者矣!临难苟免,非我本怀;偷存视息,更何所待!今羁留旅邸,以日为年,生不如死。伏冀台下立赐处决,俾某乘风驭气,翱翔碧落,是诚台下大有造于某也。幸甚!(有删节)【注】赵廷臣,清朝闽浙总督。张煌言(16
9、201664),号苍水,浙江鄞县人。1645年奉南明鲁王监国,起兵抗清。与郑成功并肩作战,直至南明灭亡,郑成功病逝,才解散义师,退隐海岛,被捕,不屈而死。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南宋末以江西招谕使知信州,力拒元军。宋亡,居闽中,卖卜为生。元朝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强之北行,至大都,不食而死,著有叠山集。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叠山有死无陨陨:陨落,屈服B视叠山所处,已自不同 视:看到,觉察C可以觊觎赊死 赊:遥远,远离D伏冀台下立赐处决 冀:希冀,希望【解析】B项,视:对比,比较。【答案】B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D项,
10、都作副词,怎么。A项,成为/被。B项,介词,比/介词,向。C项,连词,来/介词,因为。【答案】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举宋臣谢枋得市隐卖卜而被元朝参政魏天祐逼迫出仕元朝为例,说明自己不降清朝正如谢枋得之坚贞不屈,而赵廷臣对自己的劝降亦似魏天祐之蛮横霸道。B作者又以文天祥被拘而暂且不死为例,说明自己被拘而暂且不死也不是苟且偷生。“散兵”和“归隐”都是有缘故的,并不是投降以求缓死。C文章多次称呼赵廷臣为“老先生”“台下”等,充满了敬重,并称赞赵廷臣“褒忠录节”,是忠臣节士,还感激他对自己存注有加,派下属专职负责自己的饮食起居。D此文写在明朝业已灭亡,南明政权又被消
11、灭的时候,作者处境艰难,心情沉郁,被俘后更是抱定求死之心,故而行文语多直切,慷慨激昂。【解析】C项,称呼赵廷臣为“老先生”“台下”等,只是出于礼节,并无敬重;说赵廷臣“褒忠录节”,感激他对自己“存注有加”,并派下属专职负责自己的饮食起居等实为反语,指责赵廷臣对自己的囚禁和监视。【答案】C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盖未尝不叹古人守义之坚,殉节之笃也!(3分)译文:(2)而台下尚欲贷其余生,屡遣贵属,存注有加,劝之加餐。(4分)译文:【答案】(1)(我)大概从来没有不赞叹古人守护道义的坚贞,殉难气节的诚恳啊!(2)但阁下您尚且想借用我余下的生命,多次派遣您的下属,慰问关心很多
12、,劝我进餐多吃。【参考译文】大明朝遗臣(张煌言)我,恭敬地向清朝总督府赵老先生阁下拜送书信。当年宋臣谢枋得说过:“大元开国,民物维新;宋室孤臣,只欠一死!”私下里认为叠山(谢枋得)已经隐居在集市里卖卜为生,应该可以远离祸害保全自身;但是元朝参政魏天祐一心想招降他,于是叠山只有求死而不会屈服。招降他,他不来;馈赠他,他不接受;拒绝的聘书还在,可以考证而知道的。最后触怒了魏天祐,抓住他向北去,叠山于是不吃食物而死。(我)大概从来没有不赞叹古人守护道义的坚贞,殉难气节的诚恳啊!何况我今天是被拘捕的囚徒,比较叠山所处的环境,自然已经很不同了;但阁下您尚且想借用我余下的生命,多次派遣您的下属,慰问关心很
13、多,劝我进餐多吃。啊!这本来是阁下您表扬忠义录用节臣的热心,比较魏天祐,真不下于天上和地下的差别。只是我自定规则,断然不可以因为这而苟且延长一天的生命。所以常常想慷慨自杀,但是被陪伴的人严密防范,不能够自杀。(我)绝食了三天,又被您的下属劝阻逼迫,稍稍恢复了饮食,其他人听到这件事,难道不会认为我不知羞耻,晚年的气节值得嗤笑吗?(我)揣测阁下您的用意,不过是想用生命去滋润斧锧等刑具,才足够成为忠臣义士们的警戒;然而大丈夫像(看)冰一样看待滚烫的油锅,慷慨激昂,从容就义,原本就没有第二种想法,所以还能郁闷地居留在此罢了。还记得去年您发信给我,我的回信上有宁可做文天祥这样的话,到今天怎么敢自己说话不
14、算呢?那自古以来的兴盛和衰亡也很多了,衰亡和兴盛的时候,哪个朝代没有忠臣义士?哪个朝代没有避世隐士?在道义上应当死亡,死亡就胜过生存;在道义上应当生存,生存就胜过死亡。大概有舍弃生命来取得道义的,没有听说过追求生命来损害仁义的。我的忧患已经超过了文天祥,隐居逃遁差不多接近谢枋得了。但自从被捕以来,把死亡看得如同回归,不是喜好死亡而厌恶生存啊。也可以说能够追随文天祥、谢枋得,不同朝代的人一同游览,在事业上已经完成了!说我解散军队在前,归乡隐居唯恐落后,可以用来图谋逃离死亡。实在是不知道我解散军队,是怜悯那人民的生活苦难;我归乡隐居,是顾念我先祖的尸骨抛荒。怎么料想得到拥有军队就多年还能保存,解除
15、铠甲就早晚不能保全!自身成为被拘禁的囚犯,被天下人讥笑,这样,我的忠诚和孝道两面都有亏欠,死亡都难以敷衍责任的!遇到灾难苟求幸免,不是我本来的情怀;偷生保存视力和气息,更有什么期待!如今被羁绊扣留在旅馆,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只希望阁下您立刻恩赐处决了我,使我(可以)乘风驾气,翱翔天空,这实在是阁下您对我有大造化啊。幸运啊!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3分)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辞踬;若但用赋体,患在
16、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节选自钟嵘诗品序)【解析】要关注句子中的名词,因为它在句子中多作主语和宾语,是可断句的地方,比如句中的“三义”“风力”“丹彩”等。还可根据句式的对称来考虑,如“干之以风力”与“润之以丹彩”,如“使味之者无极”与“闻之者动心”等。【答案】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参考译文】所以诗有三种表现方法:一叫“兴”,二叫“比”,三叫“赋”。文辞已经完了意思还有余,是“兴”;借物来比喻情志,是“比”;直接描写事实,写物而寓意于言,是赋。弘扬这三种表现手法,斟酌地采用它们,用风骨来强化它,用文采来润饰它,使得体味它的人余味无穷,听到它的人动心不已,这是诗中的最高的境界啊。如果专用比兴手法,弊病在用意太深,用意太深,文辞就滞涩。如果专用赋法,弊病在用意浮浅,用意浮浅,文辞就松散,(甚至于)嬉戏而造成(文意)流移不定,文辞没有归宿,就有芜乱散漫的拖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