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公共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公共生活观念、良好的公共行为方式,以及关爱、同情的社会性情感是学生作为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公共道德。通过了解,三年级学生有初步的公共生活经验,但学生的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还比较薄弱,在关爱的内涵、关爱方式上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教育。因此,学生公共生活素养是有待提升的,本单元的教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教材中“我们的公共生活”是依据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我们的社区生活”的要求进行编写的,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公共观念和规则意识,引导学生认识规则的意义,以及公共设施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并能把爱护公共设施的行为落实到自己的
2、生活中。同时帮助学生建立相互关爱的社会情感,知道以尊重他人人格、满足他人所需的关爱方式,才是对他人真正的关爱。围绕“公共生活”这一主题,紧扣教学目标,教材设计了大家的“朋友”生活离不开规则爱心的传递者三课内容,从公共生活中具体的“物”,过渡到抽象的公共生活规范,最后落脚在充满关爱精神的公共生活上,以递进的方式丰富学生对公共生活的认知。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从学生熟悉的、公共生活中常见的公共设施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公共设施对人们生活的价值,帮助学生真正做到爱护公共设施;其次,在认识公共设施的基础上,学习抽象的公共规则,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意义,使学生形成无论在何种生活处境下,都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态度;
3、最后,将本单元内容落脚在关爱、同情的社会性情感上,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讲文明、守秩序、懂关爱的公共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整个单元的逻辑结构,围绕“公共生活”的主题,以具象、抽象、社会性情感的递进关系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并爱护公共设施,培养讲规则的公共意识,形成关爱他人的社会性情感,全面实现单元教育目标。具体对应的是大家的“朋友”、生活离不开规则、爱心的传递者三课。第8课大家的“朋友”中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认识我们的朋友”。教材以具有童趣的拟人化手法,采用自述的表现方式让学生懂得公共设施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并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对什么是公共设施有了基
4、本的认识。(补图)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善待我们的朋友”, 目的是引导学生懂得人人都应爱护公共设施,并知道怎样爱护公共设施,以及理解为什么要爱护公共设施。教材仍然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公共设施被损坏的现状。“阅读角”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公共设施被破坏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引导学生进行公共设施被损坏的调查,并将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与相关的法律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如果发现公共设施已损坏,可与哪些部门联系。(补图)第9课生活离不开规则中的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生活处处有规则”,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游戏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规则的意义,再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规则,认识到如果没有规则,生活将会出现混乱、不公,有时甚至会威胁
5、到生命安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守规则要自觉”,教材呈现了几个有典型意义的情境:好朋友不守规则时该怎样做;许多人都不守规则时该怎样做;无人监督的时候,自己该怎样做。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做出判断与选择,最终能认识到,遵守规则要靠自觉。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中的第一个板块话题是“我们都有爱心”,教材通过图片让学生回忆自己关爱他人和被人关爱的经历;“阅读角”的故事讲述了生活中隐藏的关爱,最后呈现了雷锋热心助人的小故事。用正面事例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善于帮助别人”,教材用了校园生活中关爱他人却遭拒绝的事例,和在社会生活中关爱他人却没有考虑他人
6、真实需求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关爱他人也是一门学问,需要一些方法和智慧。教材中的“小贴士”介绍了一些关爱他人的注意事项。“阅读角”是班主任智慧帮助学生的故事。二、单元教学策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仅要深入地研读教材,还要恰当地采用一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策略的有效使用,体现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理念,遵循教育规律,聚焦儿童生活,以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事件为学习素材,引导学生理解道德、学习道德,促进学生文明素质的全面发展。本单元的主题是“公共生活”,教学一定要紧扣生活,以真实、具体的生活实例为“原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道德认知,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首先,可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策略
7、,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避免道理的说教和知识的灌输,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介手段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在其中,体验过程,明白事理,形成健康的公共生活的意识和观念。此外,游戏活动的设计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要的教学策略。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游戏、活动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对于公共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关爱他人等道德认知,可结合学生对游戏的感受,以及各项活动的体验,让学生沉浸其中,感悟其原由,深化对公共生活的理解。其次,本单元教学也可采用调查研究的教学策略。比如公共生活中的各项规则,还是生活中的各种爱心传递活动,都离不开学生课前的调查研究,利用调查研究的数据和结果,更能让学生意识到公共生活需要每个人对秩序的遵守和爱的付出。再次,实践演练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经常采用的教学策略。在学生对公共生活形成正确认知后,进行拓展是很有必要的。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演练,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辨能力。最后,法律知识的渗透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补充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比如在“善待我们的朋友”一课中,让学生了解破坏公共设施是违法行为,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根植下遵规守法的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