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届高三历史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甲骨文中有“亡入,疾”“舍空邸第”等隔离防疫记载。据此推测,此法距今至少有A. 5000多年B. 3000多年C. 2000多年D. 1000多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而商朝存在于约公元前1600年至约公元前1046年,因此距今至少3000年,B项正确;排除A、C、D项。2.较早通过国家教育和选官安排,为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开辟道路的是A. 汉武帝B. 隋文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家教育和选官安排”“
2、为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开辟道路”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通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建立中央太学、地方郡国学校等方式,为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开辟道路,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教育和选官制度的状态,与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无关,排除B、C、D项。3.代周灭陈并重建大一统的朝代是A. 秦朝B. 隋朝C. 北宋D. 元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于大兴城,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B项正确;代周灭陈并重建大一统的朝代的是隋朝,而不是秦朝、北宋、元朝,排除
3、A、C、D项。4.在北宋的日常政治生活中,尚未被关注并感到威胁的草原民族是A. 契丹B. 党项C. 女真D. 蒙古【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奉上“成吉思汗”的尊号,也是在北宋日常政治生活中,尚未被关注并感到威胁的草原民族,D项正确;早在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A项错误;北宋统治时期与西北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B项错误;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C项错误。5.1313年,有臣子上奏说:“明
4、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文中省略的人物是A. 孔子B. 孟子C. 董仲舒D. 朱熹【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程子”“是格物、致知”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理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并且格物致知是朱熹的认识理的方法论,D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程朱理学,与孔子、孟子、董仲舒无关,排除A、B、C项。6.下列有关历史纪年与历史叙事的表述,准确的是A. 公元前3世纪早期,秦朝统一B. 民国二十年,全面抗战开始C. 康熙五十年,康熙皇帝50岁D. 公元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爆发武昌起
5、义,获得众多地区的响应,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D项正确;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因此是公元前3世纪末,A项错误;全面抗战开始于1937年,而民国二十年是1931年,B项错误;康熙生于1654年,康熙元年是1662年,因此康熙五十年,康熙皇帝不是50岁,C项错误。7.2020年将迎来紫禁城(故宫)建成600年。这600年间在此地曾发生的历史场景有A. 朱元璋称帝B. 雍正帝创设军机处C. 忽必烈改国号D.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20年将迎来紫禁城建成600年”可知,紫禁城在1420年建立,军机处于雍正七年,即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建立,符合题意,B项正确
6、;朱元璋称帝是在1368年,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是在1912年,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8.1861年,慈禧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当时,她要面对的头等大事是A. 镇压太平天国B. 削弱湘淮势力C. 抑制维新思想D. 反击西方侵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慈禧太后开始垂帘听政时期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因此这时期她面临的头等大事是镇压太平天国,A项正确;1861年,威胁清朝统治的主要是太平天国运动,因此这时期慈禧太后面临的头等大事是镇压太平天国,而不是削弱湘淮势力,并且这时期依靠湘淮势力
7、镇压太平天国,B项错误;维新思想主要在19世纪末出现,不符合材料时间,C项错误;1861年慈禧太后面临主要问题是镇压太平天国,而不是反击西方侵略,D项错误。9.“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此句评述的是A. 史记B. 资治通鉴C. 史通D. 文史通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治通鉴所记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并且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B项正确;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不符合题意,A项
8、错误;史通是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刘知几,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纂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资治通鉴,而文史通义是清代学者章学诚创作的一部史学理论作品,D项错误。10.下列历史现象,在时间上几乎与康乾盛世并存的是A. 文艺复兴B. 宗教改革C. 英国革命D. 启蒙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即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即1796年川陕楚白莲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在时间上几乎与康乾盛世并存的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D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
9、17世纪,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英国革命,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640-1688年,与材料时间不完全吻合,C项错误。11.1857年,马克思在纽约论坛报上发文谴责,战争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当时的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57年”“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机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
10、略权益,遭到中国拒绝,1856-1860年,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联合法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项正确;鸦片战争于1842年结束,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A项错误;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1895年,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于1900-1901年进行,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错误。12.下面漫画描绘的历史现象,率先发生在A. 南京B. 上海C. 广州D. 西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章、陆、曹”等信息可知,体现了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为内容的五四运动,自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罢工,工人登上历史舞台,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11、、学生罢课的浪潮波及全国,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陆、章三人的职务,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6月初的上海五四运动,与南京、广州、西安无关,排除A、C、D项。13.明确作出“我们党要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的决定,始于A. 建党初期B. 红军长征时期C. 抗战后期D. 解放战争前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提出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C项正确;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一切工作的指针是在抗战后期,而不是建党初期和红军长征时期,也不是解放战
12、争时期,排除A、B、D项。14.下列直接传承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誉为“系统地论述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的是A. 恩格斯B. 列宁C. 毛泽东D. 邓小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直接传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地论述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等信息可知,恩格斯是全世界全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手稿、遗著整理出版,系统地论述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A项正确;列宁使马克思主义与苏俄实际相结合,材料体现的是恩格斯而不是列宁,B项错误;毛泽东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情相结合,不是直接传承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没有系统地论述和完善马克思主义,C项
13、错误;直接传承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系统地论述和完善了马克主义的第一人是恩格斯,而不是邓小平,D项错误。15.“几乎半个世纪没有平静下来,直到1688年的革命为止。那几十年中一系列激动人心的事构成了。”句尾省略了A. 英国革命B. 启蒙运动C. 南北战争D. 法国大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直到1688年的革命为止”可知,英国革命从1640爆发至1688年以光荣革命结束,因此材料中的省略号是英国革命,A项正确;启蒙运动主要发生于17-18世纪,不符合材料“直到1688年的革命为止”,B项错误;南北战争是指美国内战,发生于1861-1865年,不符合材料时间,C项错误;法国大革命主要发
14、生于18世纪后半叶,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16.若为“机器生产”“城市化”“劳资矛盾”拟一研究主题,应是A. 西欧社会的演变B. 工业社会的来临C.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D. “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机器生产”“城市化”“劳资矛盾”等信息可知,工业革命以机器大生产的广泛应用为内容,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B项正确;题干不能反映西欧整体社会的演变,A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是工业社会来临的表现,C项错误;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与材料中“机器生产”“城市化”无关
15、,D项错误。17.下面是某作者为自己的史学著作设计的封面,其中“”应是A. 西方强权B. 大国共治C. 集体安全D. 欧洲联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雅尔塔会议”“2.0版的世界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会议是美国、英国、苏联三个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于1945年在苏联黑海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因此材料省略号应是大国共治,B项正确;雅尔塔会议是美英苏三国召开的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会议,体现了大国共治,而不是西方强权势力,A项错误;雅尔塔会议是美英苏三国召开的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会议,没有涉及集体安
16、全,C项错误;欧洲联合是二战后,随着欧洲国家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走向联合和一体化,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18.有学者认为,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结合。这个“交叉点”出现在A. 凡尔赛B. 日内瓦C. 莫斯科D. 慕尼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德国的征服政策,英国的绥靖政策”等信息可知,英法等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在慕尼黑签订协定,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时的太平,因此这个“交叉点”是慕尼黑,D项正确;材料所述交叉点结合的直接后果即慕尼黑协定,与凡尔赛、日内瓦、莫斯科无关,排除A、B、C项。1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中、美、
17、苏共同打垮的法西斯国家是A. 德意志B. 意大利C. 日本D. 西班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选择,出兵中国东北,击溃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因此由中、美、苏共同打垮的法西斯国家是日本,C项正确;中国没有直接参与对德国的反法西斯战争,A项错误;由中、美、苏共同打垮的法西斯国家是日本,而不是意大利,B项错误;由中、美、苏共同打垮的法西斯国家是日本,与西班牙无关,D项错误。20.如表是以“中国外交舞台拓展”为主题梳理的知
18、识结构,“?”应填A. 尼克松访华B. 中美正式建交C.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的突破,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直接推动中日建交,因此题干空格应该是尼克松访华,A项正确;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20世纪50年代初,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二、综合题21.走向世界的中国自秦汉以来,中国逐步走向广阔的外部世界,构成了一部丰富多彩的对外交往史。
19、请将下列选项填入时间轴。(填写字母)A.早期西学东渐出现B.近代科技开始引进C.加入世贸组织D.上海开埠E.东亚文化圈形成F.改订新约运动G.重返联合国H.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答案】E;A;D;B;F;H;G;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使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连接中亚、西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即后来的“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及文化的交流,促进东亚文化圈的形成,是E;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加,出现了早期西学东渐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是A;随着步入近代,通过南京条约,开放上海,因此是D;20世纪6
20、0年代,洋务派掀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促进近代科技的传入,因此是B;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因此是F;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缓和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和新兴国家的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新中国外交的逐渐成熟,因此是H;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1971年10月,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建交,因此是G;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因此是C。22.疫病与防治疫病给人类带来
21、了巨大灾难,也改变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1518年,天花传入加勒比海地区,此后不久又进入墨西哥与南美洲,无数人被夺去生命。疫情波及到的人数约占1492年(印第安)人口总数的90%。摘自剑桥插图医学史材料三 1831年,英国爆发霍乱。10年间,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升到30.8。1843年发表的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都是由腐烂的动植物、潮湿与肮脏引起、加重或传播的,与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也紧密相关”。因此,英国在1848年后通过公共卫生法,公共卫生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强制性责任。摘
22、编自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和19世纪英国霍乱防治的经验与启示材料四 19世纪中期,李斯特发明消毒灭菌法,手术后死亡率下降到原来的1/3。此成果最早刊载于1867年的柳叶刀医学杂志。普法战争中德国军医用此法挽救了很多军人的生命。摘编TraumaandRehabilitation(2010年12月)和剑桥插图医学史材料五 1928年,英国医生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但缺乏医界支持得不到应用。1941年12月,因大量战伤感染,美军宣布青霉素为优先的军需品,药剂得到快速开发和生产。摘编自战争与青霉素的命运,国防科技期刊,2006年6期(1)材料一中,哪一图片能够作为印证19世纪传染病成因的证据?并参考
23、一上述材料说明理由。(2)进一步阅读上述材料,若以“近代疫病的流行与防治”为研究主题,请对下列三份文献史料价值作出评估与说明。剑桥插图医学史(2007年中文版)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1843年)柳叶刀(1823年创刊至今)。(3)依据上述材料,解释导致近代疫病滋生与蔓延的主要因素。【答案】(1)图二;图二是19世纪杂志中刊载版画,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劳动者恶劣的生活环境,拥挤肮脏,成为滋生传染病的因素;图一仅展现了工业革命的成果,没有展现环境污染的信息,无法建立工业革命与传染病的联系,不能印证传染病的成因。(2)答题思路:剑桥插图医学史是医学史著作,内容较全面,但著于当代或属于间接史
24、料(主观性更强),价值较高。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是针对19世纪中期疫病成因的调查,属于直接史料,价值更高,但所涉及的时空范围较窄。柳叶刀是专业医学期刊,从1823年创刊至今,具有连续性和全面性,是直接史料(更近于客观),价值最高,但内容比较庞杂。(其它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也可给酌情给分)(3)美洲受天花侵袭,表明新航路开辟和全球殖民活动展开,或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世界,客观上扩大了疫病流行与蔓延的可能;英国工业城市霍乱不断爆发,说明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人口聚集和城市贫困现象,成为传染病流行蔓延的温床;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描述的现象及后续改进表明,国家防疫
25、的法制和措施不完善,也影响着疫病的滋生和传播;战争中人员聚集、环境恶劣,以及伤亡,也会促成疫病传播;科技落后或对科技的保守,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近代疫病流行与蔓延。【解析】【详解】(1)证据,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图一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的成果,图二城市贫民窟主要体现了这时期恶劣的生活环境,因此图二可作为印证19世纪传染病成因的证据;理由,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图一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的成果,而图二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时期人民生活环境的拥挤和肮脏,体现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导致生活环境的恶劣,促进传染病的爆发。(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剑桥插图医学史是以大众的目光和专业的视角考察了两千多年来人类社会的
26、疾病、健康与医学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回溯了从古至今医学史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重大事件,同时关注了医学史上的发现、争论以及困扰医学进步的诸多问题,因此其内容较全面,但著于当代或属于间接史料,价值较高。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是19世纪中期在全国展开人口健康状况的大调查,作者用大量的事实证明疾病来自于不洁的环境和贫困人们不良的卫生状况,属于直接史料,价值更高,但其所涉及的时空范围比较狭窄。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始终在一些重大的医学议题上以直言敢说闻名,从1823年创刊至今具有连续性和全面性,内容更接近于客观,价值最高,但时间维度和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比较庞杂。(3)根
27、据材料“1518年,天花传入加勒比海地区,此后不久又进入墨西哥与南美洲,无数人被夺去生命”结合所学可知,美洲受天花侵袭,表明新航路开辟和全球殖民活动展开,或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世界,客观上扩大了疫病流行与蔓延的可能;根据材料“1831年,英国爆发霍乱。10年间,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升到30.8”可得出英国工业城市霍乱不断爆发,说明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人口聚集和城市贫困现象,成为传染病流行蔓延的温床;根据材料“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都是由腐烂的动植物、潮湿与肮脏引起、加重或传播的,与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也紧密相关”“公共卫生逐渐成为地方
28、政府的强制性责任”等信息可得出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描述的现象及后续改进表明,国家防疫的法制和措施不完善,也影响着疫病的滋生和传播;根据材料“因大量战伤感染”等信息可知,战争中人员聚集、环境恶劣,以及伤亡,也会促成疫病传播;根据材料“英国医生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但缺乏医界支持得不到应用”可得出科技落后或对科技的保守,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近代疫病流行与蔓延。23.中日间的留学潮材料一 千余年来,日本不断从中国学习哲学、文学、制度,乃至日常的生活习俗现在形势逆转,昔日接受留学生的国家变成了送出留学生的国家。材料二 编自中国人留学日本史及近代中国留日学生人数考辨(1)日本大规模留学中国发生在什
29、么时期?请就当时日本学习的“哲学与制度”各举一例。(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中国留日活动开始和第一次留日高潮消长的主要原因。(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历史上中日间留学状况的变化?【答案】(1)唐朝(或隋唐);儒学(或佛学),中央集权制度(或三省六部制)。(2)甲午战争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效,有志之士把留学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途径,留日学生开始出现,并日趋增多。20世纪初,清末新政改革教育(或废除科举制度)鼓励留学;日本与中国还具有文化与地利优势(或具体回答有利的条件),日俄战争的胜利,也激励了国人赴日留学,进而形成了第一次留日高潮。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兴起(辛亥革命爆发),清朝
30、限制留日学生,大批留学生回国投身革命;日本对中国留学生的限制与歧视;留学欧美人数的增加和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也分流了赴日留学生数量。(3)答题思路:能依据材料,将历史上中日间留学状况变化,与中日两国的国力变迁和社会转型相结合,从近代中国探索民族救亡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关系的视角提出观点并诠释。观点:从历史上中日间留学方向的变换,可看出中日间国力变化和社会转型的历程与成效;从中国留日学生数的起伏中既透视出了中华民族寻求西学以挽救自身命运的迫切愿望,也可窥视到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巨大威胁。同时,后者对前者产生巨大推动和影响(近代日本既是中国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的老师,也是制造中华民族危机的强敌)
31、。史实:唐朝的繁盛与开放,吸引日本留学生学习唐朝的制度与文化。甲午战败体现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拉开了近代中国留学日本的序幕,也推动了戊戌维新变法。清末新政,改革教育制度,废除科举,鼓励留学,形成了第一次留日浪潮,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壮大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组织力量,如同盟会。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朝限制留日,大批留日学生归国又影响了国内革命。中华民国建立推动了留日学生增加。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占山东、对中国提出二十一条,以及战后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等反日爱国运动,也影响了赴日留学。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留日学生暴跌和最
32、终进入低谷。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也刺激国人要了解对手,一度带来留日人数的反弹。第二层次:能从材料提取若干信息,仅结合晚清民国具体时代变迁与留日学生数的起伏展开表面的论述。第三层次:能从材料中提取直接信息,单一视角评析中国学生留日的起或伏。第四层次:脱离材料,或罗列材料,复述教科书的观点。【解析】【详解】(1)时期,根据材料“千余年来,日本不断从中国学习哲学、文学、制度,乃至日常的生活习俗”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在中国隋唐朝时期大规模派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哲学与制度”,根据材料“从中国学习哲学、文学、制度,乃至日常的生活习俗”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在当时从中国学习中国儒家文化及政治制度,如中国古代中
33、央集权制度和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等。(2)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896年后留日活动出现并逐渐增加,出现第一次留日高潮,这与当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后逐渐强大,中国有识之士逐渐从日本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有直接关系,并且随着清末新政的开展,逐渐废除科举制,鼓励留学,促进留日活动的发展;日本作为中国邻国,具有地理位置和文化方面的优势,也是促进留日高潮的重要因素。但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更多的人投身于革命,中国国内新型教育体制的发展及留学欧美学生的增多,留日学生数量逐渐减少等结合当时中国时代背景从内部和外部方面的因素分析回答。(3)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依据材料并将历史上中日间留学状况的变化,中日两国的国力变迁和社会转型相结合,从近代中国探索民族救亡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关系的视角提出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选择历史上中日间留学方向的变换看出中日间国力变化和社会转型的历程与成效角度,结合中国近代救亡图存运动相关的史实分析回答。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