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三)期末综合检测卷(B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平民对梭伦的改革有很多抱怨,主要是由于其改革()A使平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B给平民的经济政治利益太少C不在雅典推行僭主政治制度 D没有实现广大平民任何要求2下列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中,对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建立陪审法庭制度C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 D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3商鞅变法中废除的旧制度,不包括()A井田制 B王位世袭制C贵族世袭特权 D分封制4“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
2、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5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北宋统治下的洛阳呈现繁荣景象C唐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6宋神宗即位后,王安石在谈到变法设想时认为北宋国家贫困的症结在于()A开支过多 B土地兼并 C水利
3、不兴 D生产过少7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 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A B C D8“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需做任何事情,只要他相信上帝就可以丰丰厚厚地得到这些礼物。”这段话应出自()A薄伽丘 B马丁路德 C伏尔泰 D康德9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弱点是()A引进了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B重点发展军事工业C未能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 D打击宗教长老势力1
4、0关于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A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完成了工业革命B引起了上层建筑的变革,推动俄国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体制转变C加快了军队近代化,满足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D逐步消除了贵族和地主阶级的势力11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社会的相同点有()都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性质的运动都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A B C D12明治天皇曾说:“本人在1869年后则毫不犹豫地改造或废除了一些传统的规章制度,以支持那些能使国家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现代力量的规章制度。”材料中后一个“规章制度”包括()废藩置县 “文明开化”
5、取消武士特权 君主立宪政体A B C D131898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导致慈禧太后这一做法的最主要原因是()A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 B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统治的基础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 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14观察下图,戊戌变法期间,肃亲王请外国军官训练他的儿子们,这表明戊戌变法()A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B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C实现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 D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5题14分,第16题16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3分,共5
6、8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表吴起变法(前386年前381年)商鞅变法关系蔡泽曰:“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南收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禁朋党以励百姓,定楚国之政,兵震天下,威服诸侯。”BC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材料二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越国大臣)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1)结合所学,在吴起、商鞅变法
7、比较简表的B位置填上商鞅变法与材料一内容相似的措施,据此指出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关系并填在C处。(6分)(2)概括材料一、二中蔡泽对吴起与商鞅变法的评价。你是否同意其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材料二北魏改革的结果,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但是改革也引起鲜卑上层贵族相当大的敌意,他们对皇帝偏爱汉人士族有所反感
8、,对削弱鲜卑贵族势力有所不满,宫廷政变与阴谋绵延了三十年。到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延续十六年,西魏延续二十一年,演化为北齐、北周。其后,北周吞并了北齐,隋又代周,继而灭了南朝的最后王朝陈,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统一局面形成于隋,基础却奠定于魏。以上材料均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6分)(2)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0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令规定)在获得人身解放的同时,可赎取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有永久使用权在订立赎地契约前,农民对地主仍有“暂时义务”,交租和服役依旧。宅旁园地可随时赎取,赎取
9、份地须得地主同意后订契约。农民在赎地时一次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由国家银行垫付,农民在49年内连利偿还政府只规定(份地)最高和最低定额,具体面积由地主决定。如农民现有份地超过当地定额标准,地主割去超过部分,低于最低额则不补。在实行中地主总是利用各种手段割去农民份地中的最肥沃部分。“割地”面积平均占改革前农民份地的18%。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18541887年部分省区土地价格的变动情况。(单位:卢布)省名18541859年每俄亩的平均价格1861年每俄亩定出的赎买贷款每俄亩农民事实上支付自由市场上每俄亩土地价格18631873年1882年1887年沃罗涅日25.9333.1169.2641
10、.0753.8782.41库尔斯克30.1440.9175.5540.4281.78112.22李桂英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农民改革研究(1)1861年,在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亚历山大二世说:“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据材料一、二概括其具体体现。(8分)(2)“如果用一种客观、全面的眼光看待这场改革,农民并不全然是输家。”据材料一、二论证这一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分析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政治、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7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98年,(一系列)挫折激发了雄心勃勃但过早夭折的百日维新。这场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印刷
11、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追求保持中国的农业化社会和文化传统,而是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化工业社会。据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梁为“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化工业社会”而追求的核心。(4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康有为通过“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实现近代中国“巨变进行辩护”的原因。其做法与百日维新“过早夭折”有何内在联系?(9分)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B。梭伦改革后,平民获得了一定的政治权利,同时也摆脱了债务奴隶制的威胁。但梭伦改革未能满足平民
12、重新分配土地和广泛参政议政的愿望。2导学号1762009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对“影响深远”的理解,要联系现代的政治制度,分析哪些与选项中的内容密切相关。公民大会是一种行使公民权利的机构,在今天的民主政治中仍有其影响,并且地位重要。3解析:选B。王位世袭制从夏建立到清终止,故应选B。4解析:选C。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子女成年必须独立门户,有利于增加户口数,增加政府赋税收入。5导学号17620092解析:选A。材料中的“晋宋”是指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宋朝,故B、C项明显错误。材料中的“礼仪富盛,人物殷阜”不是指商业繁荣,而是整体上的繁荣,故D项错误。6解析:
13、选D。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生产少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故选D项。7导学号17620093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市易务,出钱购买滞销货物,这体现了封建政权对经济的干预,限制和打击了大商人囤积居奇,对市场进行操纵,起到了稳定市场和增加政府收入的作用。故选D。8解析:选B。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信仰即可得救,故本题选B。9解析:选C。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A、B、D三项都是阿里改革的措施,有利于埃及的发展,只有C项是其弱点。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防止农民自下而上推翻贵
14、族地主的统治,维护贵族地主的统治,故D项表述错误。11解析:选B。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可以用排除法。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开展“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是从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的,并没有要求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排除。12导学号1762009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前一个“规章制度”指改造日本社会原有的社会制度,后一个“规章制度”指学习西方文明的相关制度。属于改造传统的规章制度;属于学习西方文明的规章制度。13导学号17620095解析:选B。本题实际上考查了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
15、变的根本原因。戊戌变法触及封建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损害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所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了戊戌政变。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14解析:选B。本题以图片为材料考查学生识图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亲王,亲自雇外国军官训练自己的儿子们,这是受戊戌变法军事改革措施的影响,这说明戊戌变法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15导学号17620096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全面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材料中吴起变法的内容为罢无能,奖励军功,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重农抑商等,联系商鞅变法的内容即可作答,据此分析可以得出商鞅变法借鉴了吴起变法的内容。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评价分析的能力。由材料一
16、与材料二的内容可以得出蔡泽首先肯定了两人的功绩,但同时也认为成就功名而失去性命,其成功不圆满,分析评价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史实及材料内容分析归纳,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B。军功爵制(或废除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重农抑商)。C.商鞅变法借鉴了吴起变法的措施。(两次改革一脉相承)(2)评价:肯定两人的功绩,但认为成就功名而失去性命,其成功不圆满(次等的成功)。看法:同意。理由:蔡泽的看法符合历史事实。不同意。理由:判断改革成败不能仅仅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不完全同意。蔡泽的看法符合历史事实,但判断改革成败主要看改革的客观历史效果。(看
17、其是否推动历史前进;积极成果是否得到维持)16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这一关键信息并结合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态度概括答案。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以及“改革也引起鲜卑上层贵族相当大的敌意对削弱鲜卑贵族势力有所不满”等信息来概括影响。答案:(1)背景: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北魏统治者吸取前秦崩溃的教训,试图通过汉化来巩固统治;冯太后与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2)影响: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汉化过急过快导致强烈反弹,导致统治阶级内部出现混乱与内斗。17导学号
18、17620097解析:第(1)问,亚历山大二世的言语是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从材料一、二中找出有关维护地主利益的表现。第(2)问,第一小问从改革有利于农民这一角度来思考;第二小问要从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体现:农民在订立契约前须继续向地主服役;地主有权决定份地的具体面积;地主利用“割地”规定割走农民份地最肥沃部分;规定的赎金高于当时的地价。(2)论证: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解放);借助国家提供的贷款,农民获得具有永久使用权的份地;地价上涨使农民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社会危机,稳定社会秩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资金、市场和原料,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导学号17620098解析:第(1)问实际考查维新思想的核心,即要求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一方面注意其策略性,意图减少阻力,另一方面还要看到其阶级局限性;第二小问要求分析这种做法和变法失败的联系,维新派未能与封建因素彻底决裂,是导致其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从中总结即可。答案:(1)核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2)原因: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减少变法阻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联系:维新派未能与封建因素(势力)彻底决裂,是导致其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