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13MB ,
资源ID:2739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395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通用)一轮题库:4-2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通用)一轮题库:4-2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doc

1、第2讲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读沿回归线的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1与图中丙处山地形成无关的是()。A岩浆活动B断层C板块挤压D背斜拱起2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甲处相比,乙处地质构造更适合建设隧道B图中海沟位于板块生长边界CA处可能存在油田D丁处岩层地质年龄最新解析第1题,丙处山脉岩石属于岩浆岩,所以该处山地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根据其左侧岩层的运动方向可以判断山脉位于断层上升的一侧,该山脉的形成与断层有关;根据海沟可以判断丙处位于大洋板块

2、和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该山脉的形成与板块挤压有关。第2题,甲处为背斜,更适合建设隧道;海沟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A处有含油岩层,且是背斜构造,因此可能存在油田;丁处位于消亡边界,所以地质年龄不可能最新。答案1.D2.C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据此回答35题。3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AB CD4关于图中岩层形成早晚的判断,正确的是()。AG晚于BBA早于DCB晚于DDC早于F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F层B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C假设C为沙质沉

3、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地向下打井开采解析第3题,由图中岩层发生过弯曲可知,该地发生过地壳运动;由图示地区有岩浆岩和变质岩可知,该地发生过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由C为沉积物可知,该地发生过外力作用。第4题,岩层最老的是G;A为岩浆岩,晚于B;E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变质岩,晚于A;D是侵入A中形成的岩浆岩,晚于A;G、B、F均为沉积岩。第5题,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岩层向上拱起的背斜;只有沉积岩中有化石;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有利于地下水的储存;假设C为沙质沉积物,则根据沙丘特点可判断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答案3.D4.B5.C读某地地貌景观及其地质

4、构造示意图,完成67题。6关于图中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AM、O、Q均为背斜山BM、O、Q均为向斜山CM、O、Q均为断层山DM为背斜山,O为向斜山,Q为断层山7关于图中N、P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N处地下可能含有金、银、铜等矿产BP处地下可能含有石油矿产CN处岩石抗侵蚀能力弱,受外力侵蚀成谷DP处为断裂下陷形成的解析第6题,根据岩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弯曲情况可以看出,M、P两地的岩层向上凸起,为背斜构造,其中在地形上M为山、P为谷;N、O两地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构造,其中在地形上N为谷、O为山;Q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有明显的错位,为断层山。第7题,结合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可知,P地为背斜构造,

5、有利于储存石油,因此在P处的地下可能含有石油矿产;N为向斜成谷;P为侵蚀而成的谷地。答案6.D7.B迂回扇是河漫滩表面形态,由一系列有规律地分布于凸岸边滩上的滨河床沙坝构成。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迂回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故当河湾侧蚀较慢时,凸岸边滩外缘的滨河床沙坝不断加高。当河湾侧蚀加快后,凸岸边滩迅速淤长。若侧蚀再度减缓,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该过程反复进行,便形成完整的迂回扇。读图,完成89题。8图中河流总体流向和最先形成的滨河床沙坝分别是()。A自东向西、1B自西向东、4C自西向东、1D

6、自东向西、49下列有助于迂回扇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A河流弯曲度小B水位的季节变化大C地形崎岖,落差大D含沙量小解析第8题,据材料“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可确定河流流向。据材料对迂回扇形成过程的描述可知1最先形成。第9题,有利于迂回扇形成的条件是侧蚀的速度变化大,也就是水位的季节变化大。答案8.C9.B(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24分。(2014徐州期中)读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完成1011题。10图中聚集区代表的地理事物有()。A地下水B石油 C天然气D煤炭11与甲处地形的形成有关的是()。A侵蚀作用B堆积作用C岩浆活动D地壳运动解析根据图示,图中聚集区位

7、于背斜位置,可能为石油和天然气;甲处为背斜成谷,背斜形成是地壳运动作用的结果,成谷是由于外力侵蚀的作用。答案10.BC11.AD(2014扬州期中)下图为“某区域地层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该区域各岩层的地质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序,正确的有()。AabcBbca CcdeDdec13关于该区域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有()。A断层形成于褶皱之前Bb岩层的岩石可能发生变质作用 Cd岩层曾遭受强烈的外力侵蚀D褶皱使e岩层分布不完整解析根据图示判断图中岩层的形成过程可知,该区域各岩层的地质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序正确的为bca和cde;b岩层的岩石可能发生变质作用 ,d岩层曾遭受强烈的外

8、力侵蚀。答案12.BC13.BC二、综合题(共40分)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材料三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材料四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1)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2分)(2)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4分)(3)近年来该

9、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2分)(4)图中的山脉是_,属于地质构造中的_,板块a为_板块,板块b为_板块。(4分)(5)根据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2分)解析第(1)题,河口冲积岛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它受流水和海水作用。第(2)题,古沙洲的发展与流水沉积作用、海水顶托作用、地转偏向力等作用有关。第(3)题,中上游水土保持林的建设和水库的修建,导致河流含沙量减小,海岸线向近海移动速度减慢。第(4)题,图中山脉为喜马拉雅山,属于褶皱山,它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形成的。第(5)题,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是板块挤压。答案(1)流水堆积(沉积)作用;海水

10、的顶托作用。(2)河口地区由于落差小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导致大量泥沙堆积,出露水面形成沙洲;泥沙继续堆积,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古沙洲逐渐和大陆相连;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岸堆积速度快。(3)中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截留部分泥沙。(4)喜马拉雅山褶皱印度洋亚欧(5)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15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

11、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并逐层分析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4分)(2)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_ 地层形成以后,_地层形成之前?(以字母指代地层) (2分)(3)比较断层M左右两侧的地层,左侧缺失的地层为_。(写出字母)(2分)(4)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作用的各种表现。(4分)解析第(1)题,对照图例可知,C为砂岩,属于陆地河湖沉积物。E为深海沉积形成的石灰岩,G为浅海沉积的页岩,从E层到F层,由海洋环境变为陆地环境,与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有关;从F层到G层,由陆地环境变为浅海环境,与地壳下沉或

12、海平面上升有关。第(2)题,图中CK地层发生了明显的倾斜和弯曲,褶皱一定是这些地层形成之后产生的,即K地层(最年轻)形成之后;N、O、P地层位于最上层,且呈水平分布,是形成最晚和没有发生倾斜、弯曲的地层,褶皱一定在这三地层形成之前,即N地层(三地层中最早)形成之前。第(3)题,在断层左侧找对应的地层,最好用标注字母的方法进行,找不到的地层即缺失层。第(4)题,根据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答案(1)C层表示该地区为陆地环境;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2)KN(3)H、I、J、K(4)内力作用表现为: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外力作用表现为:沉积、P层受侵蚀变薄、

13、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16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4分)(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类型为_,分析其成因。(3分)(3)分析图示地区2012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3分)(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是_,原因是什么?(4分)解析第(1)题,A处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型,B处于河流下游,河谷呈“U”型。第(2)题,C处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冲积扇。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第(4)题,本区聚落的分布表现为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这种分布格局的形成与地形、水源、交通有关。答案(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型。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U”型。(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3)2012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4)沿河、沿海岸分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