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同步测试卷(三)第二单元(A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语言基础(15分,每小题3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蚍蜉(p)(f)卓效(zhu)遁迹(dn) 宝藏(zn)B书帙(zh) 勉强(qin)羸弱(li) 污垢(u)C雨霁(j) 嵩山(sn)沮丧(j) 睢阳(su)D秩序(ch) 载重(zi)遏制() 髯客(rn)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聊以志吾之乐尔B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C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D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组:印绶B是岂不为六一乎 岂:难道C子欲逃名者乎 名:名
2、声D吾负三宜去 负:负责下列句子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育于竟陵太师积公之禅B又束于寺中C结庐于苕溪之湄D时河南尹李公齐物黜守见异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因诵嵩所读书B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C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D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二、阅读理解(6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9分)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
3、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下列句中,
4、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于嵩者,少依于巡依:跟随B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 细:详细C为文章,操纸笔立书 立:站着D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诣:去、到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张巡“才能超人”的一项是(3分)()好学无所不读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A BC D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译文:_(2)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译文: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
5、文,完成1013题。(19分)关忠节公家传鲁一同公名天培,字仲因,姓关氏,山阳人也。道光三年,署吴淞营参将,旋即真。十三年入朝,上御便殿召见,五次军机记名。明年,夷事萌芽。夷目律劳卑来,不如约,兵船驶至黄埔河,两广总督卢坤、水师提督李增阶坐疏防落职,而以公为广东水师提督。公至则亲历重洋观扼塞建台守排铁索军务肃然东南倚以为重。居虎门六年,而禁烟事起。而英吉利趸船适至,公既习于海,而前钦差大臣林公则徐,威略素著,与公尤协力,至则拘夷目,锢其船,获烟土二万二百余箱焚之。奏闻,上大悦,叙功有差。是年十二月,夷攻大角、沙角,坏师船,大帅日以文书与往来,冀得少辽缓。二十一年五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守者
6、羸兵数百,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初,公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已而夷大艐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事急,呼其仆孙长庆使去。长庆哭曰:“奴随主数十年矣,今有急,义不使主死而己独全。”手持公衣不可开,公怒,拔刀逐之,投之印,长庆号而走。比及山半,回顾,公陨绝于地。长庆既去,送印大府所,而身复至台求公尸。夷人严兵守台,则乞通事吴某。吴某者,尝为汉奸,公得之,宥弗杀,给事左右,恒思所以报公。至是为长庆说夷,诚恳反复
7、,夷人义许之。入求尸,铍交于胸,长庆膝行前,遍索不得。卒诣公所立处,举他尸数十乃得之,半体焦焉。事闻,天子轸悼,予骑都尉世职,谥忠节,赐葬如礼。(选自通甫类稿,有删节)【注】律劳卑:英国贵族,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理。大帅:这里指钦差大臣琦善。铍:长矛。这里泛指刀枪。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至/则亲历重洋/观扼塞/建台守/排铁索/军务肃然/东南倚以为重B公至则亲历/重洋/观扼塞/建台守/排铁索/军务肃然/东南倚以为重C公至则亲历重洋/观扼塞/建台守/排铁索/军务肃然/东南倚以为重D公至则亲历重洋/观扼塞建台守/排铁索/军务肃然/东南倚以为重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8、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署吴淞营参将署:担任B已而夷大艐奄至 奄:突然C大呼督厉士卒 厉:激励D卒诣公所立处 诣:到、往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多次为国建立功勋的关天培在临危受命担任广东水师提督后,从多方面加强海防并整顿军务,使广东成为东南地区防御外侮的重地。B钦差大臣林则徐主持禁烟期间,在关天培的积极配合下查获并焚烧了英国运来的烟土,而关天培在朝廷论功行赏时也因此受到褒奖。C面对英军进攻威远、靖远炮台而炮台守备力量薄弱、寡不敌众的危局,关天培派人请求援兵的同时,亲临靖远炮台,日夜督战。D作者满怀景仰,生动描绘了著名爱国将领关天培在虎门保卫战中浴血杀敌、壮
9、烈殉国的悲壮情景,展现了关天培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帅日以文书与往来,冀得少辽缓。译文:_(2)今有急,义不使主死而己独全。译文:_(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5分)寂寞书院冷叶文玲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了一处“新大陆”嵩阳书院。驻足流连时,相识恨迟的感慨油然而生。这处在我是第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的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书院和寂寞,本是绝不相称的对立词,可是,寂寞于书院,在特定的时代和情境中,仿佛是注定的宿命。古往今来,人们无不
10、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是名贯中外的中华四大名山之一;如今年轻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脚下的名刹少林寺,一场电影教少林寺跻身为全国旅游景点之最;牧羊女的歌声至今绵绵不衰,李连杰因为少林寺而成为武林和影坛双杰,投身商海引起的商业效应也为别的从商者望尘莫及。同样位于嵩山怀抱中的书院,就全然不是如此了。我无法得知书院的当年规模,但见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很见开辟者的一番苦心的。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几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
11、。书院古老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却不会衰败;它曾经传道解惑所立下的功德,也应为所有的受惠者铭记不忘。我在那两棵古意森森的汉柏间徘徊,诚如我在嵩山古柏中所叙,这两棵古树是我平生所见最具生命象征的老树,它虬枝盘曲,清气自流,越时千余年而依旧岁岁华生翠叶,遭大雷击劈而临绝不毙!当在书院流连良久后,我更觉得它们的存在,就是书院的天然见证和最佳伴侣,它们已到龙钟之年却巍然挺拔的身躯,它们多皴而苍黑的树纹叶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生动具象。书院的现址只剩下了前后两进的小小屋舍。是否是当年院舍自然也难考究。历尽风霜,几经浩劫,价值连城的国宝文物尚且荡然无存,何况这几近湮没的书院?因此,空落
12、的院舍中,诸如什么先贤手译文书宝卷自然是没有的。但是,我依然钦佩那些想到要标识它尊奉它的有识之士,钦佩努力设法恢复它的旧迹的人们,他们毕竟想到在热热闹闹的少林寺高处,还有这处对世人有所教益的所在。就在这小小屋舍的粉墙上,我又看到了今人书写的有关嵩阳书院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的介绍,行文虽只几款,却使我对这所曾在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书院更为敬仰:却原来,它是自宋至清末于官学私学之外的一种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教育教学机关,又是学术研究机构。“介绍”又说,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进行会讲,开展争辩;教学也实行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在学习上也以学生个人阅读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
13、学能力,并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令人再次怦然心动的还有后面一条:书院内师生关系融洽,相互之间的感情深厚,书院的名师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品德感染学生。我一改往常对一些花花绿绿景地中的道具不屑一顾的习惯,特别有兴味地坐在了那张古朴而漆色斑驳两头翘卷的讲案后面,坐在那把同样古朴的木椅上,遥忆着自己的做学生年代和当教师年代。我在这案后椅上凝然端坐的一刻间,思绪汹涌,滋味万千,人生的许多体味似乎都齐齐在这一刻聚集。世上事也许就这样:越不是行中人,越能激发新鲜的刺激和感触。我也如是。越对照少林寺的热闹,我越为这书院的清冷而感到不是滋味在我流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
14、茬游人光顾此地。我在想,假如改一个字将书院的“书”改为“寺”;假如将这张讲案换成几尊红头赤面的什么菩萨大佛,这儿肯定香火袅袅,游人不绝,门票高昂,收入丰盈。管理员或主持者肯定也会成为如今的小康人物。而与此相应的,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的教学精神,却就真的从此湮没无闻,而烛火阑珊中,再也无人记得嵩山深处曾经有过这么一所不凡不俗的嵩阳书院。看来,寂寞和清冷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话又说回来,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因为,背倚高山的它,至少承载过光荣的使命,至少贮留了我们对它的怀念和思考,至少拥有山中高士的那份清雅胸襟,至少还拥有“尽收城廓归檐下
15、,全贮湖山在目中”的那份怡然和旷达。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写嵩阳书院位于深山腹地,草径仅依稀可见,院舍空空,少有游迹,都是为了表现书院的“寂寞”。B文章第五段写少林寺的著名及成为旅游热点,李连杰的成名及商业效应都说明嵩山文化对后世的影响。C文章描写书院中的两棵古柏是“天然见证”,它们“见证”的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教育者们永不衰竭的传道解惑精神。D作者在第十七段对书院改名的假想,讽刺了现代人只重金钱不重精神,失去了清雅、怡然、旷达的高尚品格的行为。E文章把世俗的功利与文化精神的冷落作了对比;最后一段运用排比,抒发了作者对书院精神的赞美。15文章标题“寂寞书院冷”,
16、这里的“冷”有几层含义?请分条作答。(6分)答:_16联系全文,请概括嵩阳书院所承载的文化内涵。(6分)答:_17作者认为“寂寞和清冷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8分)答:_三、语言运用(12分)把下面的一段文字组成一个长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它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答:_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你
17、设计三个访谈问题。要求: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3分)答:_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子的格式,另写一个句子。(3分)感动是一种幸福。在物欲横流的尘垢中,顽强闪现着钻石的瑰彩。当我们为古树下的一株小草绝不自惭形秽,而是昂首挺胸成长而感动的时刻,其实我们想到的是人的尊严。答:_以下是“空巢老人”的一个典型生活场景,请模仿这个场景,再写一个“天伦之乐”场景。要求:字数相当,形式相同。(3分)典型生活场景:桌子上方,一张全家福的照片。电视,嗡嗡地响着。老人注视着照片,眼里满含着孤独与期待。答:_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遇者,不期而会也。”(论语义疏)人在旅
18、途,遇无数人,遇无数事,遇无数物。一个“遇”字,可以打开多么丰富的人生境界啊!请以“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75080013解析:选C。A项,“卓”读zhu;B项,“强”读qin;D项,“秩”读zh,“髯”读rn。2解析:选B。A项,尔:通“耳”,罢了。C项,讫:通“迄”,到。D项,彊:通“强”,强壮。3解析:选D。负:担负,引申为具备。4解析:选D。D项为一般陈述句;其他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5导学号75080014解析:选B。A项,古义,读过的书籍;今义,指上学或学习功课。C项,古
19、义,计算日子;今义,指时间。D项,古义,感动,奋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6解析:选C。立:立即,马上。7解析:选B。A项,于:介词,在;介词,对于。B项,因:都是连词,于是。C项,以:介词,因;连词,来。D项,为:介词,“何为”即“为何”;动词,写。8导学号75080015解析:选D。不是写张巡的,是写于嵩的。不是直接表现张巡才能超人。写张巡的气节,不是才能。排除这三项即可。9(1)因为跟从张巡之功,任命为临涣县尉,他爱学习又努力,无所不读。(2)不法军人强行夺取并占有了这些田产,于嵩打算到州府去诉讼,被不法军人所杀害。10解析:选C。此题断句的关键是抓住几个动词:观、建
20、、排。11解析:选A。署:暂代。12解析:选C。“派人请求援兵”与“亲临靖远炮台,日夜督战”并非同时。13(1)大帅(琦善)每天用书信(与英军)往来,希望(紧张形势)得到稍微长久的缓解。(2)现在形势危急,从道义上说不应该让主人去死而独自保全(性命)。参考译文:公名天培,字仲因,姓关,是山阳人。道光三年,暂时代理吴淞参将的职务,不久就获得正式任命。道光十三年入朝,皇帝在御便殿召见他,(他)五次因为功勋而被军机处记名(以备升职)。道光十四年,英军侵犯我朝的事件开始发生。英国驻华商务首领律劳卑到来,不遵守约定,让英国军船驶进黄埔河,两广总督卢坤、水师提督李增阶因为疏于防守而被革职,朝廷任命关天培为
21、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到了广东,就亲自到远海,巡察扼守的要塞,修建炮台防守,将铁索成列排开(以拦阻敌船),军务严整,东南各地倚仗它,把它作为抵御外侮的重地。驻守虎门六年,禁烟的事兴起。英国运送烟土的船只恰好到来,关天培已经对海务很熟悉,并且前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威名谋略一向显著,和关天培特别投合,到了之后就拘禁了律劳卑,扣留了英人贩卖鸦片的船只,查获了鸦片两万零两百多箱,并把它们烧毁。上报使朝廷知道,皇帝非常高兴,按功劳大小对他们行赏。这年十二月,英军进攻大角、沙角等地,使水师的战船遭到损坏,大帅(琦善)每天用书信(与英军)往来,希望(紧张形势)得到稍微长久的缓解。道光二十一年五月,英军进攻威远、
22、靖远等炮台,防守这里的只有几百个瘦弱的士兵,关天培派遣将领痛哭着请求援军,却没有得到答复。当初,关天培因为海运的事务到京城,经常和老友去酒店喝酒,感叹说:“大丈夫蒙受国恩,国事有急,为国而死罢了,终不应为妻子儿女考虑而贪生怕死。”关天培已经自己估计敌众我寡,难以抵挡,并且又没有援军,于是决定自己定下计策,住在靖远炮台,日夜督战。不久,英军的大船突然到来,关天培率领游击麦廷章勇猛地登上炮台,大声呼喊,督促激励士兵,从卯时一直到未时,被杀死击伤的敌人超过自己一方,关天培自己也身受数十处创伤,鲜血淋漓,染湿了全身的衣服和战盔、铠甲。战事危急,关天培叫来他的仆人孙长庆让他离开。孙长庆哭着说:“我跟随主
23、人几十年,现在形势危急,从道义上说不应该让主人去死而独自保全(性命)。”孙长庆用手抓住关天培的衣服不放开,关天培非常愤怒,拔出刀来驱逐他,把官印扔给他,孙长庆只得大哭着离开。等他到了半山腰,回头看时,关天培已倒在地上气绝身亡。孙长庆离开关天培后,把官印送到大帅府中,而自己又回到炮台寻找关天培的尸体。英军重兵把守炮台,孙长庆就请求通事吴某。吴某曾经做汉奸,关天培俘获了他,宽恕他而没有杀他,让他在身边供职,(吴某)总想着用来报答关天培的办法。到这时,他就替孙长庆反复游说英人,言辞诚恳,英人被他的义气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孙长庆进入炮台寻找关天培的尸体,英军用刀枪交叉挡在孙长庆胸前,孙长庆跪着前行,
24、到处寻找却没能找到关天培的尸体。最终找到关天培站立的地方,抬起几十具其他人的尸体才找到关天培半身都已烧焦了的尸体。事情上报到朝廷,皇帝含悲悼念,让他的子孙世代承袭骑都尉的官职,并赐给关天培忠节的谥号,恩赐按所赠官职(骑都尉)的礼仪办丧葬。14解析:选BC。B.用意是用嵩山和少林寺游人如织的热闹,反衬嵩阳书院的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高尚精神遭到冷落的无奈与不平之情。C.不全面,应该是“书院的兴衰与其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精神”。15导学号75080016解析:答题时,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来把握“冷”的含义。第三段“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表现了书院的冷清;由第十一、十二、十
25、七段可得出历史文化、高尚精神受到的冷落;结尾语段“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表现出了对书院的孤寂冷清感到的心寒。答案:书院少有人迹的外在的冷清。历史文化、高尚精神受到的冷落。作者对书院的孤寂冷清感到的心寒。16解析:此题答题区间为第十二、十三段,由十一段可概括出传承历史文化和传道解惑的教育精神;十二段可从教育思想和模式上概括;十三段“书院内师生关系融洽,相互之间的感情深厚”可从师生关系及教育民主等方面概括。答案:传承历史文化和传道解惑的教育精神。“讲会”制度及注重培养自学能力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兼容、博大与开放。书院内师生关系融洽,相互间感情深厚,名师言
26、传身教,表现出教育的民主开明精神。17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答题时,首先要答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然后结合文中作者对书院的认识和评价,并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经历和感悟,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要联系生活实际,不能空谈。答案:略。18导学号75080017解析:短句变长句的关键就是删掉一些连词以及主语,只保留一套句子的主干。在确定主谓宾的前提下添上其余句子成分加以修饰,就构成了长句。答案:茶经是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的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并推动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专著。19导学号75080018解析:问题设
27、计要紧扣“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紧扣访谈目的(学习交往经验);三个问题要由浅到深,语言要简明;采访对象是老师,说话要注意对象,言辞要得体。答案:(示例)在和陌生人的交往中,您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从这些事例中,您总结出了哪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为帮助我们更好地与陌生人交往,您还有哪些建议?20解析:解答这个题目时,首先要注意画线语句采用的句式“当,而是,其实我们想到的是人的”,还要注意所写的内容是一种由客观事物“感动”而引发的对人类精神的思考。答案:(示例1)当我们为峭壁上的孤松绝不心灰意冷,而是精神抖擞伸展而感动的时刻,其实我们想到的是人的乐观。(示例2)当我们为秋风里的枯叶绝不瑟缩畏惧,而是义无反顾零落成泥而感动的时刻,其实我们想到的是人的奉献。21解析:抓住描写的主题是“天伦之乐”,注意有环境描写,有细节刻画即可。答案:(示例)圆桌上热腾腾的饭菜,围绕着圆桌坐着一家人。电视,播放着柔和的音乐。老人端着酒杯,儿女们正夹着菜递向老人。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