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2011年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必修)整理 201011必修一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新增)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夏朝最终被商朝所取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两个阶段即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2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1)核心内容或特点:血缘关系维系,嫡长子继承制。(2)与分封制的关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互为表里。(3)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
2、部的稳定和团结。3了解秦朝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都城咸阳。4、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三公皇帝制度:首创于秦始皇。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秦朝的三公:中央设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副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5、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郡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长官是县令或县长。官吏都由皇帝任免。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各地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6认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3、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加强和巩固。(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3)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对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4)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易激化阶级矛盾。7、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汉朝时,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郡县、封国并存。8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内容: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由朝廷任命,意义: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9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 (1)内容:唐朝中央设三
4、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部。(2)评价: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代基本沿用。10理解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夏商周时期,主要是世官制(世袭);汉朝的察举制(孝廉),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门第);隋唐至清末的科举制度(读书考试):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意义: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
5、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1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明太祖废丞相,权归六部,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2)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宰相内阁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12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 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
6、削弱,皇权不断加强。13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妨碍了社会进步,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了解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新增) 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意义: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2了解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1)梭伦改革:公元前世纪初,梭伦在雅典进行改革,内容: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
7、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意义: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2)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成立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意义: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3了解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表现 公元前世纪,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顶峰,称为“黄金时代”。 改革内容: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迸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是最高司
8、法与监察机关;发放公职工资和观剧津贴。本质: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无政治权利。4了解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 罗马共和国时期:(1)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世纪中期形成,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一定程度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2)公民法: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罗马帝国时期: (1)万民法:3世纪,普遍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2)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5认识罗马法的作用 (1)维系统治: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为统治者权力提供法律依据。(2)影响后世: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9、其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重要影响。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和“光荣革命”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最终获得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此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2了解权利法案前提: 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 内容:1689年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内容: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影响;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使国王逐
10、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3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组成: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组成责任制;(2)形成: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度形成,第一任首相是沃尔波尔。(3)权力:英国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首相是内阁的最高首脑、议会党团领袖、下院多数党领袖;拥有行政权,通过议会拥有立法权,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4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的选举改革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影响:工业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11、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5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最大特点:责任内阁制概念: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特征: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虽保留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或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6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 前提: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内容: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体现行政、立法、司法的“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实行总统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
12、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存在不足:允许南方的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地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一样的权利等。7了解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见41页结构示意图) 美国1787年宪法(1)规定美国国会(参议院众议院)的组成及其职权(立法权);(2)规定总统(元首、军、政首脑,4年一届)的职权(行政权)和产生办法(选民间接选出);(3)规定美国联邦法院的组成及其职权(司法权)一定要强调“分权与制衡”原则 8理解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特点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行政权集于总统,总统决定对内对外政策,拥有
13、极广泛的权利。但总统任命官职权和对外缔约必须得到参议院批准方可生效,总统一旦违宪,将受到国会制裁直到弹劾。9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875年通过。内容:(1)立法权属于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2)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10了解德国统一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方式: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11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871年通过内容:(1)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的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包括宰相)、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
14、2)宰相是政府首脑,主持内阁工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3)议会是立法结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但权利很小。评价: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是很不彻底的代议制。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战争时间侵略国条约主要史实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1842年南京条约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1841年强占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1858年英法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北京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日本1895年马关
15、条约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殉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英美俄日法德意奥1901年辛丑条约镇压义和团运动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国商定。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主权和领土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2
16、)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帝国主义时代资本输出的侵略特点)影响: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新的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华投资办厂(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3)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17、。赔款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影响:巨额赔款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外国控制。“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清朝腹地京津到山海关广大地域,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清政府接受辛丑条约完全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
18、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了解黄海海战 1894年的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但主力尚存。李鸿章命其退入威海卫港,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殉国。4、了解台湾军民发割台斗争马关条约签订后,驻台清军将领刘永福表示“万死不辞”,“愿合众志成城”,反对日本割占台湾。台湾新竹秀才姜绍祖自散家财,招募义军,组织抗日。台湾苗栗秀才徐骧率义军与敌人浴血奋战,中弹跌倒时,仍然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5、了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
19、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由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也英勇打击侵略者。6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发动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标志日本局部侵华战争、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
20、卢沟桥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全国性的抗战由此开始。7了解南京大屠杀和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 (1)1937年12月,日军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中国平民和士兵达30万以上,史称“南京大屠杀”。(2)1931年到1945年,侵华日军先后对中国发动了30多次大规模细菌战。“七三一”部队是日军细菌战部队。8了解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抗战的重大史实(片面抗战路线)(1)初期淞沪会战:坚守宝山县城的姚子青营长率500官兵全部牺牲;谢晋元副团长坚守四行仓库。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取得胜利,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徐州会战: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
21、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 在抗战前期,中国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相持枣宜战役张自忠捐躯、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抗日9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的史实(1)中共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纷纷开赴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变敌人的后方抗日的前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后,敌后抗日据地逐步成为抗日的主战场,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2)初期配合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的组成部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3)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百团大战
22、:1940年下半年在华北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的战役。10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 (1)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2)建立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建立。(3)作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使抗战赢得了最后的胜利。11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并认识其意义 (1)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2)意义: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3、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二)近代中国求民主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定都天京(1)背景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2)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3)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与清王朝对峙。2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内容:平均分配土地。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分配产品。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
24、,其余归国库。评价: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空想性: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只是空想;落后性:追求小农经济。 (2)资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内容:政治:以法治国,官吏公开选举。经济:发展工商业。技术:奖励科技发明。教育:开设新式学堂。评价: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世界潮流。但迫于形势,并未实行。3了解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1)兴中会成立: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华侨中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
25、命团体。(2)同盟会成立:1905年兴中会等骨干在日本东京召开同盟会成立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机关报民报。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是核心),平均地权。意义: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4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1)爆发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国旗五色旗。5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1)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尤其是责任内阁制。(2)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民主宪
26、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6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辛亥革命成功在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失败在于: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7理解五四运动(1)直接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外交的失败(2)过程:第一阶
27、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第二阶段:6月5日起。中心:上海。主力:工人(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8认识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影响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各阶层的作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的开端。9了解中
28、共“一大”(1)召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嘉兴)。(2)主要内容: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3)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10了解国共合作下的国民革命运动(1)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事实上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2)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3)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北伐军势如破竹,很快歼灭吴佩俘、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
29、江流域。(4)由于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于7月15日,血洗武汉三镇。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11、了解南昌起义原因: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过程: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两万多起义军经过几小时战斗,全歼守敌,占领南昌城。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12、了解八七会议时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30、。内容: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意义: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3了解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带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创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毛泽东还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理论: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31、,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4了解红军长征的主要史实(19341936年,72页图) (1)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思想。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主要史实: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长征开始;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开始了革命新局
32、面。15了解遵义会议(1935年1月) (1)背景:红军长征初期,博古、李德推行“左”倾错误路线,红军和党处在生死存亡最危急的时期,使红军遭到重大损失和处于危急局面。(2)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3)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6了解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发动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1)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2)三
33、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改编了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三大战役战略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3)解放南京: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17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2) 国际: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思想: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
34、泽东思想的胜利。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 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欧文)法(圣西门、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理论来源。2理解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3了解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1)导火线: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投降卖国政策激起巴黎人民反抗。(2)公社成立:1871年3月18日革命;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3)意义性质:是
35、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4了解二月革命的结果时间:1917年3月的推翻了沙皇统治,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实际掌握政权)。5、了解“四月提纲”和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四月提纲”: 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他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在攻打冬宫的炮声中,全俄工人士兵代
36、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这次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这次代表大会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6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1)性质: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对俄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了新道路。(3)对世界:它成功打开了资本主义体系的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将社会主义理
37、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4)启示: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规定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确定了北京为首都、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公元纪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诞生了。 2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8、。 (1) 内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 (2)意义: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3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的政治制度) 确立标志: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意义: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的政治制度)初步确立: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
39、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进一步完善:1982年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标志着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基本的政治制度) 确立: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
40、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使之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发展和完善: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体现:建立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成立)五个省级自治机构。4了解1982年我国宪法修订的情况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由此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重
41、要基础。5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目的:为解决台湾问题;(2)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基本涵义: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4)意义:“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家后、加快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6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7了解告台湾同胞书、“九二共识”以及海峡两岸的民间交流(1)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委员
42、会发表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九二共识”:1992年,台湾海基会(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海协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3)民间交流:探亲: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两岸隔绝被打破;商谈对话: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访问: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
43、子再请客”和“一边倒”。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3)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世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的情况(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瑞士日内瓦,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
44、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2)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4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联合国26届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5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原则。结束两国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2)中日建
45、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日正式建交。6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1)对中国: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2)对国际:有利于中国、美国、日本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积极作用。7、了解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实行裁军、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8、了解上海合作组
46、织时间与参与国: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性质: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作用: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了解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讨论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问题,达成若干协议。这些协议确立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了解美苏两极格
47、局形成的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3了解德国、朝鲜的分裂。是美苏冷战导致的后果。(1)德国分裂: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2)朝鲜分裂: 1948年,在美苏支持下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分裂。4、了解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美国很快发现正在建设中的古巴导弹基
48、地,便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表明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弱势。5、认识“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但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6理解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 (1)背景: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美苏争霸威胁欧洲的安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2)历程: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性质:经济实体)。1993年欧洲共同体发展为欧洲联盟。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3)影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
49、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7了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原因战后日本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尤其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8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形成: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首脑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影响: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9了解苏联解体直接原因: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推动。标志: 1991年12
50、月,俄罗斯等11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苏联完全解体。影响: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10、理解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1)两极格局的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时代终结和两极格局瓦解。(2)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时间:20世纪60、70年代; 表现在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的兴起、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影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时间: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原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当前,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局面,(即
51、美、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那时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
52、、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到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同时,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3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1)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
53、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单位,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延续的重要原因。(2)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3)自然经济: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存在。生产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的一种经济形式。4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商朝出现了
54、织机;西周斜纹提花织物;汉通过丝绸之路,外销丝绸;唐朝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2)冶金: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二里头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南北朝发明灌钢法,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3)制瓷: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东汉:瓷器生产技术成熟,烧制出青瓷。北朝:烧制出白瓷。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五大名窑:汝、定、钧、官、哥。明清时期:青花瓷(明宣德年间的
55、是珍品)、彩瓷、珐琅彩(清朝)。江西的景德镇是瓷都。5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北宋为转折点)前(1)县治以上设市;(2)有严格的地域限制,市坊分开;(3)有严格的时间限制;(4)官府直接管理贸易。后:(1)宋朝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2)时间限制也被打破;(3)官府不再直接管理商业。(4)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普遍。6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商帮(1)商业城市: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著名商业城市;经济中心南移后,隋唐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长江流域的扬州、成都(“扬一益二”)等成为繁华的大都会。(2)商帮:明清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7、知道明清时期
56、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8理解“重农抑商”含义:首倡于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手工业和商业。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经济政策。影响:是维护封建专制国家的经济基础。积极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在封建社会初期巩固了新兴地主政权。消极明清时期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9、了解“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明朝政府禁阻私人出海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
57、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影响: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使正常的海外贸易停顿;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 了解开辟新航路的史实(15-16世纪)时 间航海家支持的王室开辟的航路意 义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欧洲到非洲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1492年哥伦布西班牙欧洲到美洲发现美洲新大陆1497年达伽马葡萄牙直达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西班牙欧洲向西回到欧洲实现环球航行;证实地圆学说2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地区性贸
58、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导致世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3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掠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的史实(1)海上马车夫荷兰(17世纪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地 区基本情况亚洲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印尼一带,一度占据中国台湾非洲从葡萄牙手中夺得好望角殖民地北美建立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2) “日不落帝国”英国(18世纪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战 争结 果备 注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争夺海上霸主地位三次英荷
59、战争荷兰战败,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改名为纽约。17世纪中期由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引起荷兰强烈反对。英法七年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夺取了新法兰西等大片法国的殖民地,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4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 (1)主要途径: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2)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断了它们正常的历史进程,造成发展缓慢、贫穷落后。5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1)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
60、后):棉纺织: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开始)。动力: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的蒸汽机,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交通运输: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造成第一艘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2)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力的广泛使用:1866年德国西门子创制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美国爱迪生发明电灯、贝尔发明电话;电车、电影等产品纷纷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885年德国内燃机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化学工业: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多种合成
61、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6、了解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的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形成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7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了国内市场的容量,促使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
62、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更加便捷。(2)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方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亚、非、拉:粮食、原料;欧美:工业产品)。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最终于建立,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附: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全球化起步;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形成和拓展的主要途径;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全球化趋势加强。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
63、义的曲折发展1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产生的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上海、广东、天津。最早创办者:官僚、地主、商人;著名企业: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2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 原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表现: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认识中国民族资本
64、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逐渐瓦解。(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起了诱导的作用。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4、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时间: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1912-1919年)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南京临时政府的奖励措施,激发了投资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地推动;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发展情况:处于帝国主义和
65、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其中,以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最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如江苏南通的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5、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时间:19271936年。原因: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很快就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6、了解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状况时间:19371945年。状况:战争破坏、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掠夺、官僚资本的压榨,民族资本日益萎缩。7、了解
66、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状况原因:美国商品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国民政府还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状况: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曲折历程: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夹缝产生 (2)19世纪末 (1895-1912)初步发展(3)20世纪初(19121919)短暂春天 (4)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 发展较快(5)抗战时期(19371945)沉重打击 (6)抗战胜利后(19461949) 日益萎缩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了解“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时间:
67、19531957,主要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和鞍钢三大工厂先后建成投产。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2理解三大改造 (1)背景:国民经济的恢复、政权巩固。(2)时间:19531956年。(3)过程: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三大改造。农业: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者也纷纷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4)结果和实质: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
68、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质是社会主义革命。3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主要内容: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大跃进”运动: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69、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农业,追求经济建设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提高生产计划指标。(2)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中央政治局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3)影响: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和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591961年我国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5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的主要内容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
70、建设为中心,(3)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我国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6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1)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2)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7、了解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
71、,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世纪初,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8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发展。(2)实行:1978年开始,安徽、四川率先允许农村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3)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9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1)首先创办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
72、、一夜崛起的城市。)、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2)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8年起至2007年3月,全国共设立了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有连云港、南通、南京、苏州工业园区等。(3)兴办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4)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0年4月,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
73、的重点和标志。(5)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10、了解“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1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大的主要决定 (1)1992年召开中共十四大: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2)1993年召开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
74、体规划(基本框架),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1997年召开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洋布洋装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中山装。此后,学生装、裙子也在大城市流行起来。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使中国的民情发生了巨大变化。2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 (1)“废止缠足”: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辛亥革命前后 “断
75、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2)婚姻自由: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民国时期婚丧仪式由烦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3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1)轮船: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对江海运输业的垄断。(2)火车: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3)汽车: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成为富贵上层人士的代步工具。(4)飞机: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北京天津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4了解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 (1)电报: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
76、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还装置无线电台,设无线电报局。(2)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5知道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 (1)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申报。(2)1873年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3)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等。6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1)起步: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2)有声电影:1931年歌女红牡丹结束中
77、国电影无声的历史。(3)获奖电影: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渔光曲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4)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即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5)电视业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播音,标志着中国的电视事业诞生。7认识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1)四大媒介: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媒介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2)互联网诞生: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3)互联网的四大优势: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费用低廉;可以高度互动,双
78、向传受;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4)影响:一方面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信息快捷和简便的传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节奏;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其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1)原因: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主要(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尖锐直接原因:股票狂跌。(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大崩溃,危机爆发。后由美国波及全世界。(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4)表现:股市崩溃,
79、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5)影响: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6)结果:胡佛政府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危机不断恶化。2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整顿银行和金融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为减少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进行社会救济,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稳定了社
80、会秩序。进行一系列社会立法,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3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作用 (1)特点:政府干预经济;多以立法形式解决问题。实质:是在未触动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作用:使美国摆脱危机困境,逐渐走出经济低谷;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此后资本主义世界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4了解美国的“新经济”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美国著名刊物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这种经济现象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一词就来
81、源于此。 “新经济”指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出现的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5了解美欧等国推行的福利政策。 目的: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内容: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过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1973年经济危机后,仍继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评价: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
82、积极作用;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6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称中的政府干预(1)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2)实践效果: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也导致滞涨局面出现。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1)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2)1921年2月,海军基地发生兵变。为克服经济危机,列宁等人决定调整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2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认识其作用(1)内容:1921年,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解除中小企
83、业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无力开发的以租让方式给外国资本家。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取消食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2)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到1925年,苏俄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3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1)“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执政时期,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创的这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2)主要表现: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推行农业集体化。4、认识“斯大林模式
84、”在经济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在“斯大林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5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史实 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改革的内容包括: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
85、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工业方面,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6了解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社会动荡危机局面,1985年尔巴乔夫执政,首先实行经济改革。(1)主要内容 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改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2)后果: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
86、而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的解体。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及其主要内容 (1)目的:直接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根本建立以美国为指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建立: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等44个国家举行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即“布雷顿森林体系”。(3)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美国由此建立
87、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2了解世界银行和国家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短期货款。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总部都设在华盛顿,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认缴的资金最多,获得最大的投票权。因此
88、,美国取得了对这两个机构绝对的控制权。3、理解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二战后,美国凭借超强的经济实力形成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即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根据这两个体系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经济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4了解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 (1)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 EU),是集政治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由欧洲共同体 (European communities) 发展而来。1992年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通过欧洲
89、联盟条约,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标志着欧洲共同体由政治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2)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reaNAFTA)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组成的贸易集团。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定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5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1)成立: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亚太经
90、济合作组织成立。(2)宗旨目标:1991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汉城会议,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贸易壁垒。(3)中国加入: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4)上海会议: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6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由来和发展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1)由来:1994年4月15日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2)建立: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
91、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成立并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7理解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1)加快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2)促使成员国经济繁荣和提高生活水平。(3)其运行基于规则而非强权,采取“完全协商一致”的方式作出决策,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贸中的强权政治。(4)减少成员国间的不平等,重视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8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 (1)申请: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开始了漫长的复关过程。(2)加入:
92、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经过与成员国的艰苦谈判,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8探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是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优势的技术、资金、市场)。对发展中国家:机遇:有一定的进步,改善人民生活。挑战:落后技术、资金、市场,经济安全、政治压力等。对策: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道家:老子和庄子;观点: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93、“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战国时期的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强调精神上的自由。儒家:孔子(创始人)、孟子、荀子;墨家:墨子;观点:主张“兼爱”;宣扬“非攻”;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他的治国主张是“尚贤”,反对任人唯亲。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法家:商鞅、韩非子。观点: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2理解孔子
94、、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1)孔子(至圣):其言论汇编成论语一书。思想核心是仁:就是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克已复礼”;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性相近”。(2)孟子(亚圣):发展“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3)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适应汉初中央集权的需要(适应政治大一统)。时间:西汉汉武帝。提出
95、:董仲舒。(2)太学:中国古代官方最高学府。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学习儒家经典,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五经”成为教科书,教育为儒家垄断。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3)影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4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理学:宋代由儒、道、佛融合而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南宋朱熹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96、;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他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他的思想还传至日本、朝鲜。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明代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在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5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1)明朝后期李贽:离经叛道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背景代表基本主张影响
97、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思想:程朱理学自身僵化,禁锢士人的思想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促使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顾炎武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著作天下群国利病书。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具有唯物思想;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了解古希
98、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代表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影响智者学派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一切都要以人为尺度。其代表人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人的权威;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其约束力是相对的;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 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的重要。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2、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
99、含义背景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教会和神学束缚,维护自身利益;意大利保留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首先兴起于意大利,而后向欧洲各国扩展。含义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意义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理解宗教改革的重要影响 打破对罗马教皇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5.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理解启蒙主义时期的人文主义国家代表观点启蒙运动时
100、期的人文主义内涵法国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还要求人本身的解放;不仅反对天主教会,还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法律是理性的体现。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卢梭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统治者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违反民意,人民有权推播他;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德意志康德(
101、经典的总结者)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权属于人民;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强调人的重要性。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工具。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造纸西汉前期,中国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外传:唐朝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外传:元朝时由波斯人人传到欧洲。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代,广泛军用于事外传:唐朝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指南针战国时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外传:南宋时由阿拉伯
102、人传入欧洲。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推动欧洲社会在文化、思想、航海及政治上的巨大进步,欧洲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推动全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1)造纸术传到欧洲,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2)火药传到欧洲,推动了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药及火药武器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4)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3
103、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时期体裁代表人物及作品春秋诗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整理编定,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奠定了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战国楚辞由屈原创建,代表作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汉代赋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唐代诗初唐: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山水诗人: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赢得“诗仙”美誉杜甫:现实主义诗人,故被为“诗史”,又被誉为“诗圣”中唐:
104、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宋代词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元代元曲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秋思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4了解汉字的演变起源形成完整体系两个阶段演变脉络总趋势六千年前的“文字图画”商代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注重实用) 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注重审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由繁到简5了解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楷书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代)张旭、怀素行书王羲之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颜真卿祭姪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
105、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 6、了解古代中国的文人画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7了解京剧的产生 乾隆末年安徽徽剧戏班进京,风行一时道光年间汉剧进京,徽汉合流,融合兼收,京剧形成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民国以来京剧逐渐走向世界。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1了解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伽利略牛顿贡献17世纪初伽利略证实了
106、外力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建立标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地球上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特征经典力学的最显著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意义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具有科学的理论性和预见性为两次科技革命提供了自然科学理论的指导2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理解相对论、量子论提出的意义相对论量子论提出20C初,爱因斯坦提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
107、相对论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量子论的诞生内容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钟慢效应和尺缩效应;广义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和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1900年量子论的诞生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应,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上起来。意义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发展了牛顿力学量子论使人类的认识深入到微观世界;与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与相对论一起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3了解物种起源;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生物进
108、化论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标志生物进化论的诞生主要观点(1)生物是进化而来的,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2)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生物会发生变异;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论的基础;后人把他的思想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影响对科学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对思想界: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对中国: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了巨大震动4、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 ;了解二战后计算机的诞生和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一工二工第三次科技革命最伟大的发明
109、1785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2)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3)比利时格拉姆发明电动机。1946年,美国研制成第一台计算机;1969年,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促进了互联网产生;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发展成全球信息网交通或通讯工具轮船、火车汽车、飞机、电话、电报互联网最重大的影响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2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交往、教育、思维方式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了解魏源、林则徐、严
110、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1)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个人。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魏源:1842年编撰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君主立宪)代表著作及主要思想特点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撰写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外衣,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变法图存严复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111、,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化论观点。用近代民主思想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批判君权2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2)发动了戊戌变法3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主要阵地:新青年。中心:北京大学。(2)口号(核心):民主和科学。(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
112、(兼容并包)。(4)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发展:十月革命后1918年宣传马克思主义。4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性质:前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思想的思想解放斗争。(2)作用:动摇封建思想正统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3)局限: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否定的偏向;局限于知识分子之间5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1)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
113、起了社会主义大旗。(2)1919年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6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传入: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2)传播:1919年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3)各地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4)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5)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第六单元 20世纪以
114、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理解新三民主义 ;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提出1905年,中国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内容思想内涵局限思想内涵民族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主支持清朝封建统治没有明确反帝民族:一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
115、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权民权:指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民生: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实践1911指导辛亥革命;结束帝制;1912建立中国民国;191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 的展开评价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局限
116、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进步性: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展开。局限性: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2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了解“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了解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主要论著时间主要论著主要内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
117、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中国革命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两步走;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1956年论十大关系、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3、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时间主要内容指导意义1978邓小平讲话 解放思想
118、,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A.思想路线: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政治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1982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87十三大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的概括: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党的基本路线1992南方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判断工作的是非标准“三个有
119、利于”等一系列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1992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制1997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为党的指导思想4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附:三种理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20世纪的中国经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第七单
120、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 了解新中国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领域时间重大成就地位两弹一星1964第一颗中近程导弹爆炸成功196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1970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世界第五,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载人航天2003 “神舟”5号,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结晶体牛胰岛素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杂交水稻1
121、973 袁隆平1973年世界首次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不仅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被国际当做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2了解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文艺作品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赵树理的长篇小说三里湾。1959年电影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等。3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建国初期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德、智、体全面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
122、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4、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这就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青年们强烈的求学欲望;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邓小平复出后,恢复高考,制定了科教兴国战
123、略,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极大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20世纪90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在教育投资上,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社会力量办学也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 国家加大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了解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了解20世纪的苏联文学以及亚洲和拉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理解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背景19世纪以来三大文学流派的对比流派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时间18
124、C末19C 30S19C30S以后20C早期20C以来背景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社会各阶层尤其是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特征重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力丰富和情节跌宕起伏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代表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百科全书”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俄国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俄国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丹麦的安徒生、挪威的易卜生、美国的马克吐温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英国萧
125、伯纳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20世纪苏联文学和亚洲拉美文学流派苏联文学亚非拉文学代表高尔基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印度:泰戈尔戈拉; 中国:鲁迅呐喊;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尼日利亚:索卡因2了解19世纪欧洲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浪漫主义音乐歌剧民族乐派德意志: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典、第九交响典奥地利:约翰斯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意大利:威尔第茶花女 法国:比才卡门俄国: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3、了解影视艺术的产生电影: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电影的诞生 1927年美国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1935年浮华世家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二次大战后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等相继问世。电视2O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机出现1929英国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2O世纪30年代英国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2O世纪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有人把电视艺术称为艺术大家庭的“第八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