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五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2分)1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由材料可知 ()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B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的书写材料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D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渔网解析:本题通过新的情境材料考查了东汉造纸术的发明及其能迅速推广的原因。蔡伦独创新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渔)网”等发明了“蔡侯纸”。因造纸原料易得,广为流行,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答案:C2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
2、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时间: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改进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升发明的,指南针发明在北宋时期,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期制造出火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在题干中时间限制内“公元751年”、“唐朝”,这一时期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只能是造纸术。答案:A3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
3、命性变革C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解析:本题设置这个古代造纸术制造流程的图画,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图所反映的信息为造纸术。答案:C4宋元文化高度繁荣,能代表当时科技水平的重大成就是()活字印刷术郭守敬的简仪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A BC D解析:项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内容,且时间符合宋元时期。简仪是由我国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发明的,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这是我国首先发明的,要比欧洲人早500年左右。答案:A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造成了西方近
4、代工业的兴起促进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自然科学的兴起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答案:B6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
5、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雨果这段话的含义。中国并不缺乏发明创造,但是并未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也是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之一。答案:D7.右图农业专著(“勝”即胜,“書”即书,“釋”即释)是研究哪一历史时期农业生产情况的() A汉朝B.北魏C元朝D.明朝解析:从图片的封面提取信息:封面是氾勝之書今釋,结合题目应为氾胜之书今释,这是今人石声汉所撰,氾胜之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答案:A8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的是()A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 D千金方解析: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
6、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答案:B92009年3月以来,甲型H1N1流感蔓延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卫生部及时组织广大医学工作者结合长期以来的中医药学经验进行有效防控。下列著作中将各类药物分类、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A黄帝内经 B千金方C本草纲目 D伤寒杂病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的准确识记与理解。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明朝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答案:C102010年中国邮政计划发行中医药堂邮票。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B本
7、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D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解析: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答案:A11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经验性重视实用技术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注重以实验事实为根据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提取信息:题目总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形成的一些
8、条件,其中没有包括出现的实验探索。“化学并不突出”一句表明了。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农业表明。物理成就不多,生物学理论和化学缺乏的例子说明。答案:A12.印度总理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下列关于颜真卿书法(见右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A温柔婉约,如春意柳莺B讲求法度,注重规范C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D潇洒风流,如斜风细雨解析:本题通过图片材料考查了学生对不同风格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以楷书见长。楷书的特点就是讲求法度,注重规范。答案:B13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
9、基础是()A士人群体的形成 B市民阶层的壮大C资产阶级的产生 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解析:词的特点是可以传唱,属于市井通俗文学,因此其社会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下市民阶层的壮大。答案:B14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解析:“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主要说明元曲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没有深奥不易理解、粗野庸俗的情况。反映了元曲以自然本色为主流这一特点。答案:A15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
10、画中出现的是()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D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杂剧西厢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描述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作品,属于元杂剧,在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中不可能出现。答案:D16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解析: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反封建的鲜明人物形象,他头上的
11、紧箍儿是封建礼教的象征。答案:A17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解析:注意歌词中的几个关键词,如“横、竖、画、撇、勾、点”,显然是指书法,而不是绘画、篆刻,更不可能是戏剧。答案:D18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2010年是农历虎年,下图以“虎”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其中小篆是()印刷体A金文B隶书C楷书D虎解析:按照文字的先后顺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
12、楷书,正确选项应该为B项。答案:B19贞观长歌塑造了李世民及魏征、房玄龄等历史人物形象。下列镜头在剧中有可能出现的是()A魏征高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B唐太宗正聚精会神欣赏墨梅图C房玄龄用楷书书写奏折,陈述国事D御书房悬挂着文征明的书法作品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中“大江东去浪淘尽”是宋词的代表,其作者是苏轼,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可排除;B项中的墨梅图为元朝王冕的代表画作,不可能在唐朝出现,可排除;D项中文征明是明朝时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答案:C20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下列文化现象与商业发展关系不密切的是()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D黄宗羲等
13、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文化领域出现了风俗画和小说,明清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工商皆本的思想。而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是北魏统治者向汉族学习先进文化的结果。答案:B21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是()A BC D解析:为宋代作品,为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为元曲,代表人物关汉卿及作品,为西汉司马相如的作品,据此选D。答案:D22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C图三作品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D图四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
14、了“徽汉合流”的特征解析: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作品,反映的是三国时期的一段爱情悲剧,故A错误;天王送子图是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唐朝绘画雍容华贵的特点,故B错误;窦娥冤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故C正确;京剧出现于清朝乾隆年间,故D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23题8分,第24题15分,第25题15分,第26题20分,27题20分,共78分)2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灿烂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列举了246个数学问题,并在若干具体问题之后,叙述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全书的主要内容分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面积、体积问题的逆运算,特别是开平方与开立方法)、
15、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材料2: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认为,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近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1)根据材料1,判断九章算术的成书与哪方面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部数学专著的特点。(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欧洲在16、17世纪取得的科学成就,并概括说明这个时期欧洲科学的特点。(4分)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及16世纪的西欧近代科技的成就及特点,体现了整体史观的命题理念。第(1)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第(2)问要注意时间范畴,并分析其实验性特点。答案:(1)生产活动:农业。特点:它是当时世界上
16、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2)成就: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特点:以实验为基础,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中外科技发明比较表时间科技发明中国外国件百分比件百分比1400452862%1738%4011000453271%1329%10011500673857%2943%15011840472195%45395%材料2:1617世纪中国、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表姓名生率年代著作中国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徐光启15621633农政全书宋应星15871666天工开物欧洲哥白尼14731543提出“太阳中心说”布鲁诺15481600提出宇宙无限论培根1561
17、1628初创近代实验科学伽利略15641642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牛顿16431727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材料3: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请回答:(1)结合材料1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原因。(8分)(3)依据材料3,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
18、历史发展的贡献。(3分)解析:第(1)问从1500年前后数据对比不难发现中国科技由领先到落后。第(2)问从材料2可以看出中国主要是应用技术,对传统经验总结;而西方是理论科学,研究方法有所不同。第(3)问可结合材料信息,分别归纳三大发明对西方的深远影响。答案:(1)公元116世纪以前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在世界的比例中占有明显优势地位,16世纪至1840年中国科技明显落后于世界。(2)差异:中国古代科技主要体现在应用技术,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总结经验的方法;西方主要体现在理论科学,采取观察、实验以及逻辑推导的研究方法。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闭关锁国政策。西方资本主义的发
19、展;思想解放运动兴起。(3)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时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其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
20、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知识思想力量的减弱。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材料2: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材料3: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外出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
21、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4:中国的发明创造也是引人注目地随着时间而起伏不定。直到公元1450年左右,中国在技术上比欧洲更富于革新精神,也先进得多,甚至大大超过了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中国的一系列发明包括运河闸门、铸铁、深钻技术、有效的牲口挽具、火药、风筝、磁罗盘、活字、瓷器、印刷(不算菲斯托斯圆盘)、船尾舵和独轮车。接着,中国就不再富于革新精神。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1)上述材料均谈
22、及中国古代的科技问题,其观点所具有的共识之处有哪些?(2分)(2)材料2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同?为什么?(3分)(3)材料1和材料3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史,尤其是明朝以来落后的原因。第(1)问通过材料即可分析得出结论;第(2)问是一个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3)问比较材料可以得出都认为缺少经济动力,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分析理解;第(4)问综合分析归纳其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23、。答案:(1)都认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卓著,而在近代社会到来之前逐渐停滞落后。(2)认同。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等观念,引导大批青年人皓首穷经以应科举,是造成科技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认同。中国科技在公元1400年以前一直领先西方,期间儒士大夫和儒学一直居于中国社会的主导地位。明代(公元1400年前后)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而明代则是儒士大夫和儒学在传统社会文化中开始失落的年代。(3)都认为在18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缺乏社会经济动力。经济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和来源,中国历史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体地位,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分散性决定了对科技发明的需求有限,从而制约了科
24、技进步。(4)缺乏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制约;专制制度对科技人才的束缚;相对封闭和相对富庶的大陆造成的经济生活方式的影响。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材料2:材料3: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材料4: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
25、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请回答:(1)依据材料1,说明宋元科技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2分)(2)材料2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宋代什么绘画风格?(2分)(3)据清明上河图和材料3,概述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4分)(4)据材料3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据此,你得出什么认识?(4分)(5)结合材料4,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明清
26、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8分)解析:本题以宋元时期科技文化的繁荣及明清时期的科技落伍为主题,考查了学生的材料阅读能力和归纳比较能力。第(1)问要依据四大发明分析宋元科技的世界地位;第(2)问要根据画面的不同风格加以判断;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要依据材料信息归纳概括;第(5)问要分别从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环境、对外及文化政策等方面加以分析。答案:(1)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中国古代三大发明最终完成于宋元时期。(2)风俗画;文人画。(3)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4)土地制度的变化,中小地主发展壮大起来;商业的
27、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5)发达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等。不能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度的束缚等等。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原君 材料2: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28、。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材料3: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中国古代史材料4:明清时期,追求抒情与写意风格的文人画成就突出。请回答:(1)材料1、2中,都提出了“天下”这一命题,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的提出有何进步意义?顾炎武是如何界定“亡国”与“亡天下”这一概念的?在“保国”和“保天下”中百姓的责任有何不同?材料2中的一段话后来被梁启超概括为哪一句名言?(8分)(2)据材料3,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观察
29、材料4,说明文人画所具有的鲜明特征。(4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变化的时代背景。并说明经济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8分)解析:第(1)问主要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第(2)问主要概括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平民化和文人画的特点;第(3)问主要原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存在即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经济发展。答案:(1)意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启蒙。亡国:朝代的更替;亡天下:统治者不施仁义导致民不聊生(民族的衰亡)。保国:与百姓无关;保天下:每个人都有责任。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特点:通俗化,平民化。特征: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个性表现。(3)背景: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关系: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决定文化的性质与发展方向;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引擎。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