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5 ,大小:7.02MB ,
资源ID:273771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377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

1、考纲定位思维导图最新考纲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纲解读 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2.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的成因。3.应用: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根据自然带的类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确定南北半球和坡向。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 识 整 合)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2、等。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续表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2.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实现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必须结合实例,具体分析如下: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题 组 递 进)1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

4、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A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形C土壤地形水文大气生物D生物地形大气水文土壤(2)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水位降低土壤肥力下降A B C D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根据图示判断即可。第(2)题,如果当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错误。答案(1)A(2)D2(2012上海地理,47)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

5、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4分)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答案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考点二陆地自然带知 识 整 合)1成因: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6、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续表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水分热量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深 度 思 考)图形记忆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分布(以北半球为例)注意: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1)相同的自

7、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题 组 递 进)1(2013江苏地理,5)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题。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温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A B C D解析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主要有温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和热带草原带,没有经过热带雨林带,非洲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答案C2(2012浙江文综,7

8、)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解析成都位于秦岭以南的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宝鸡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从宝鸡向西北到兰州再到酒泉,景观由森林向草原再向荒漠过渡。答案D32012江苏地理,27(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4分)材料一上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材料二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 093米)

9、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4分)解析P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其分异规律既有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有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考点三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知 识 整 合)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10、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性分布地方(现实状况)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地区冰原带无北极地区主要是北冰洋地形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内地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东岸向较低纬度延伸,西岸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低纬度大

11、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热带荒漠带沿纬线呈带状分布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或直逼海岸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延伸广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续表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水灌溉题 组 递 进)1下图中四个箭头方向表示自然带更替方向,读图完成(1)(2)题。 (1)四个箭头方向中,出现非地带性现象的是()。Aa Bb Cc Dd(2)上述非地带性现象出现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海陆分布 C洋流 D岩石性

12、质解析a、c方向的变化都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方向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方向的变化受山地地形影响,呈现出非地带性。答案(1)D(2)A22013北京文综,40(2)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在达尔文看到的地景观和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10分)解析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巴西高原的东部沿海地带,纬度低,气温高,又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地位于中纬度高大的安第斯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变化

13、,水热状况不同,形成山地植被的垂直变化。答案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1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按照地带性规律,1题d地区为大面积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但受到山地的阻挡,西风难以进入,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只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区。2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

14、归纳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方面。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山

15、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读 图 指 导)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譬如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

16、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5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

17、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上图所示:【典例剖析】 (2012北京文综,45)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2)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题答案(1)C(2)A学 以 致 用)(2014昆明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山东坡的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回答问题。(1)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

18、主B自然带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坡度D甲处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该山地可能位于()。A横断山 B天山C武夷山 D大兴安岭(3)形成图中河谷半干旱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受东南信风影响 B盛行下沉气流C盛行上升气流 D受西北季风影响解析第(1)题,图中甲处之上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之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依据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可知,甲处必然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该山地的下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而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气温是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第(2)题,依据山麓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可判断可能是横断山或武

19、夷山;又依据主峰海拔达7 556米,则可能是横断山。武夷山海拔较低,没有永久积雪带。第(3)题,河谷为半干旱景观,只能说明河谷降水少,则必然是盛行下沉气流所致。答案(1)D(2)A(3)B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2013安徽文综,3233)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曲线、分别代表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2)风化壳厚度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

20、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解析第(1)题,由图中自然带热带森林带亚热带森林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主要是由热量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自然带热带森林带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主要是由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曲线由热带森林带到热带草原带迅速降低,应代表降水;曲线由热带森林带到热带草原带迅速升高,应代表蒸发。第(2)题,风化作用是指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因此,风化壳的发育厚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图中风化壳厚度甲大于丁主要是因为甲地降水量大,温度低,蒸发微弱

21、,空气潮湿;乙大于丙是因为乙地降水量大,气温高,植被茂盛;刚果盆地位于热带森林带,格陵兰岛位于苔原带,由图可知刚果盆地风化壳厚度总体上要大于格陵兰岛;伊朗高原属于热带荒漠草原带,恒河平原属于热带森林带,由图可知伊朗高原风化壳厚度要小于恒河平原。答案(1)B(2)C22013课标全国文综,37(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上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

22、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分)(2)读上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8分)解析第(1)题,沼泽的补给水源来自山坡,a图山坡处植被茂密,涵养水源能力强,所以沼泽可获得稳定的补给。其补给过程:雨水在坡面流动过程中,受到植被阻挡,大量下渗转为地下水,地下水缓慢地向下流动直接补给沼泽或转为地表径流流入沼泽。第(2)题,将b图与a图对比可知,天然次生林、灌丛和沼泽植物密度减小,地下水位下降。水位变化与材料所述速生桉的生长特点有关。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

23、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考向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2013山东文综,34)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完成34题。3图中为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解析第3题,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植被应该为草原,故选A项。第4题,东部森林植被分布南宽北窄,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因为夏季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势力逐渐减弱,所以年降水量也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植被的覆盖范围也逐渐减小。故选D项。答案3.

24、A4.D52012广东文综,40(2)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4分)从温哥华到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这体现了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4分)解析读图可知两地纬度相近,热量相差不大;水平方向上,从沿海到内陆植被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水分。答案从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水分考向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013课标文综,6)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

25、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第6题。6. 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解析该区域山脉西坡山麓距海近,是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D项错误;北美洲西海岸45N处为温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位于亚热带,A、B两项错误;针阔叶混交林属于温带植被,与该地纬度位置相一致,C项正确。答案C(2012山东文综,12)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完成78题。7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8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

26、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纵坐标由O到F体现的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由山麓R地区向上自然带为山地草原带、高山草原带;横坐标由O到E体现的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地域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R自然带位于温带荒漠带与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之间。通过以上分析可知,R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第8题,沿OF方向,以高山草原带山地草原带温带草原带之间的更替为例,可看出主要体现的是热量的变化,水分变化并不明显。答案7.B8.A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2广东文综,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

27、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解析由题干可知,“生物泵”作用是调节大气中CO2的浓度,CO2为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而该作用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A项正确;洋流是在海水密度差异或大气运动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故D项错误。臭氧层空洞主要是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化合物的结果,B项错误;酸雨则是由人类生产活动中排放的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形成的,C项错误。答案A2(2011广东文综,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

28、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解析石灰岩广布地区容易发生岩石溶蚀,地表崎岖,易引发水土流失,导致基岩裸露,土地生产能力退化,植被退化,进而导致侵蚀进一步加强,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这一过程,形成恶性循环。答案C(2014广东韶关一模)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34题。3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 B太阳辐射C地理位置 D下垫面状况4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何种因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

29、)。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河流解析第3题,各地理要素的形成与该地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第4题,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答案3.C4.C5(2013广东文综,3)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该省区可能是 ()。A西藏自治区 B广东省C内蒙古自治区 D甘肃省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省区跨经度广,且植被覆盖状况由西向东越来越好,故可能是内蒙古自治区。答案C(2014日照检测)读“世界某大陆略图”,完成67题。6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自然景观主要是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阔叶林7形成图中两地自然景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30、A纬度、水文 B地形、气候C海陆位置、地形 D水文、土壤解析第6题,从阴影部分分布的位置可知,它主要分布在中亚、内蒙古高原、新疆和青藏高原地区,自然景观主要是草原。第7题,地深居内陆,降水少;地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答案6.A7.C(2014成都模拟)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图”。读图完成89题。8如果图中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则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加剧 B泥石流频发C土地沙漠化 D河流含沙量增大9下面四幅山地垂直植被带模式图中,与10S附近西部山地相符的是 ()。A B C D解析第8题,图示区域位于亚马孙平原,植被破坏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多。第9题,10S附近西部山地沿海为热带沙

31、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东部基带为热带雨林带。答案8.D9.C(2014江苏盐城调研)读“某区域和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011题。10关于甲、丙两地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带相同 B冬季盛行风风向相同C河流汛期相同 D农业地域类型相同11关于三地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甲到丙的变化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B从甲到丙的变化原因是水分因素C丙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乙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决定于当地的纬度解析第10题,乙地自然带南坡分布的海拔较高,说明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甲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丙处为地中海气候,冬季两地都受西风影响。第11题,结合上题分析,丙处为

3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10.B11.C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3上海地理,48)西欧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地理景观多姿多彩。读图回答问题。(24分)据图综合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及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24分)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自然地理要素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形成应该从地貌、大气、洋流、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应通过对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方面进行分析。自然要素对温带海洋

33、性气候的影响:西欧大致位于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温带,西临大西洋,终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风使西欧大陆冬暖夏凉,全年降水较为均匀;地势西高东低,平原广阔,山脉大致呈东西向延伸,易于暖湿空气深入内陆;北大西洋暖流沿欧洲西海岸北上,对气候又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这些因素导致了西欧终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要素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受气候和地形影响,西欧河网密布,河流流量稳定,水位变化小,航运价值大。对农业的影响:温和湿润的气候使得这里牧草旺盛、多汁,乳畜产量高且稳定,种植业以小麦为主,地形平坦有利于机械化耕作,粮食产量稳定。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西欧温和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

34、造就的种植业和乳畜业,是形成当地以面包和乳畜产品为主的饮食文化的物质基础。对人口、城市和工业的影响:由于气候温和湿润,地势平坦,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分布密度大,城市众多,工业区稠密。答案纬度和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共同塑造了西欧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西欧大致位于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温带,西临大西洋,终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风使西欧大陆冬暖夏凉,全年降水较为均匀;地势西高东低,平原广阔,山脉大致呈东西向延伸,易于暖湿空气深入内陆;北大西洋暖流沿欧洲西海岸北上,对气候又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这些因素导致了西欧终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受气候和地形影响,西欧河网密布,

35、河流流量稳定,水位变化小,航运价值大。对农业的影响:温和湿润的气候使得这里牧草旺盛、多汁,乳畜产量高且稳定,种植业以小麦为主,地形平坦有利于机械化耕作,粮食产量稳定。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西欧温和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造就的种植业和乳畜业,是形成当地以面包和乳畜产品为主的饮食文化的物质基础。对人口、城市和工业的影响:由于气候温和湿润,地势平坦,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分布密度大,城市众多,工业区稠密。(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任答三点即可)13(2011上海地理,58)读美国本土自然带示意图,回答问题。(22分)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

36、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分别说明判断的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22分)解析解答该题需要把握以下关键点:(1)美国自然带的地区分布。(2)根据自然带的变化特点总结出地带分异规律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从旧金山到甲地途经美国西部高山地区,该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自然景观会出现垂直地带分异规律;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随着受海洋水汽影响程度的增加,自然景观表现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随着纬度的降低与热量的增加,自然景观表现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垂直地带分异规律、干湿

37、度地带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反映垂直地带分异规律的依据:从旧金山到甲地途中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区,自然植被随海拔高度上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反映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依据: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自然植被依次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于逐渐接近海洋,水分逐渐增多。反映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依据: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被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因:随着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必考点专练7整体性原理和地域分异规律的应用(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经典题)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1该湖泊自然消

38、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2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C稳定性 D脆弱性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沉积物成层堆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直至消失。故选D项。第2题,湖泊消亡导致当地的小气候、植被、动物等发生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1.D2.A(2012安徽文综,2627)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34题。3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 B C D4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A B C D解

39、析第3题,本题考查森林的环境效益。读图分析可知,距地面6米以内,的防风效果最明显,故选择A项。第4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选择最符合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答案3.A4.B(2010天津文综,56)读图甲和图乙,回答56题。5据各自然带在图甲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海拔高度越来越近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6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全年炎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ob自然带

40、呈现从热带向寒带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以热量为基础,所以,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oa自然带的变化主要是水分差异形成的。第6题,由图可知非洲土地退化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应为热带草原气候。答案5.D6.B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题。7(2013海南单科,9,3分)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 D地形解析本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由题干可知,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由图可知,北京喇叭沟门纬度比东北地区低,但海拔高得多,根据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关系可知,喇叭沟

41、门因海拔高而存在白桦林,D项正确。答案D(2011江苏地理,13)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8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解析由图可知珠峰南坡相对高度大、基带的纬度低,海拔低,水热条件在垂直方向变化幅度大于北坡,因此A项正确;考虑坡向,北半球南坡为阳坡,相同海拔比北坡温度高,主要影响相同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差异,故B项错;坡度大小与自然带复杂程度无关,故C项错;山的南坡、北坡海拔应相同,故D项错。答案A(2010福建文综,34)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

42、。完成910题。9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10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解析第9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自西向东降低,自南向北增高。第10题,长江上游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雪线高度逐渐升高。答案9.D10.B(2010海南单科,1618)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1113题。11该山3 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12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

43、年盛行 ()。A干冷北风 B干热南风C上升气流 D下沉气流13该山可能位于 ()。A四川 B新疆 C安徽 D山西解析第11题,该山3 000米以上,两个山坡的自然带带谱都是四个,但是东坡自然带比西坡的海拔低,说明气温比西坡低;东坡的雪线比西坡也低,说明东坡的降水更加丰富。第12题,一般情况下,河谷地带气候湿润,但是此处的河谷气候干旱,说明下沉气流的影响导致河水不易蒸发,影响降雨。第13题,我国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南北走向,且有高山冰雪带。也可用排除获取正确答案,安徽、山西的山脉没有高山冰雪带,新疆的山脉没有常绿阔叶林带。答案11.B12.D13.A(经典题)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

44、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1415题。14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15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和 B和C和 D和解析第14题,结合图示分析可知,四个地区山地年降水量最大值所在的海拔不同。第15题,温带荒漠带的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综合以上分析即可选出正确选项。答案14.C15.B二、综合题16(2013课标,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

45、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解析本题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46、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风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第(2)题,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盛行西北季风,图中信息显示,河谷走向和风向大体一致,且河谷地形加剧了风势,故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第(3)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会扩大,则要根据题干中介绍的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扩大的因素。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

47、在此沉积。(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论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

48、展。(选择一种观点作答,所提供的论据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否则不得分。若两种观点都提供了论据,以所答的第一种观点评分。)17(2013上海地理,5254)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10分)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5分)(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3分)(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

49、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2分)解析第(1)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自然带谱差异可以从自然带的多少,山麓自然带基带的不同,相同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不同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图示: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第(2)题,考查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原因。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第(3)题,考查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

50、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答案(1)差异: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任答两点即可)乙图山脉。(2)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基本原理之一。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现象是高考命

51、题的新动向,地域分异规律一直是高考命题热点,为此在复习时既要关注整体性原理的应用也要关注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具体要求:1.掌握自然带名称与气候类型、植被类型的对应关系。2.明确区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环境特征,是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前提。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分析解题思维流程思维建模雪线高低与纬度、蒸发量、降水量有关具体影响有: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阶段回头练(一)自然地理(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4改编试题)嫦娥三号是中国国家航天

52、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球车。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它携带中国的第一艘月球车,并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读图回答12题。1有关材料中所呈现天体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B包括三级天体系统C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D“嫦娥三号”奔月途中,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2有关“嫦娥三号”卫星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其在奔月征途中,能量主要来自太阳B其在奔月征途中,可能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C奔月途中其属于天体D其将在月球上探寻到存在生命的证据解析第1题,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此外还有很多人造卫星绕地

53、旋转;图中有地月系及月球与绕月卫星构成的二级天体系统;材料中“嫦娥”奔月时间为2013年12月,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距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第2题,早已有证据证明月球上无生命存在。答案1.C2.D(2014山东青岛期中考试)天山大峡谷(图1)由红褐色的巨大山体群组成。这里山体高大,山坡陡峭,峡谷细长,山体由红色岩石和粗砂砾石组成。谷内山体陡峭险峻,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洞穴分布。图2为岩石转化图。读图回答34题。3崖壁下部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 D海水侵蚀4据图文资料,判定该峡谷主要岩石为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第3题,材料中

54、的“山坡陡峭,峡谷细长”,描述的是“V”形谷的特征,可判断洞穴为流水侵蚀形成。风力侵蚀一般形成戈壁和风蚀蘑菇等地貌,冰川侵蚀形成的是“U”形谷。第4题,山体由红色岩石和粗砂砾石组成,可知岩石类型为沉积岩,由图知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岩浆。答案3.C4.A(2014浙江温州中学三模)扎龙湿地位于乌裕尔河下游的闭流洼地(内流区)。该区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霜早,冬季寒冷漫长,年均降水量为418.7 mm。结合扎龙湿地水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5扎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 ()。A B C D6修建中部引嫩(江)干渠主要目的是 ()。A调蓄湖泊水库水量 B增

55、加湿地生态用水C满足农业灌溉需水 D治理土地盐碱退化解析第5题,水循环中下渗和蒸发(腾)环节是水平衡支出环节,扎龙湿地是闭流洼地,纬度高(有季节性冻土分布),另外该区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所以蒸发强烈,下渗弱,沼泽广布。第6题,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人类截取湿地来水),湿地蓄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水是湿地的生命,没有水就没有湿地。在湿地的3个主要特性(水文、土壤、植被)中,水文是湿地生态系统形成和演替的最主要因素,水文变化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很大,中部引嫩(江)干渠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湿地进行生态补水,维持湿地生态用水。答案5.A6.B(2014安徽合

56、肥高三检测)读“19612006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回答78题。7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B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C沿江均比沿海增温D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8影响长江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的变化 B冬季风势力强弱C城市化的发展 D降水的变化 解析本题组考查天气变化及影响因素,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第7题,从图例来看,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整体看东部增温幅度大,沿江和沿海增温较大,上海市10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 ,因此本题选择A项。第8题,长江

57、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变化量主要与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有关。地形变化对气温持续升高影响不大,冬季风势力强弱变化、降水的变化等对气温的持续升高影响没有实际证据支持,因此本题选择C项。答案7.A8.C(2014山东临沂期中)某同学利用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乡土地理考察,他乘车到某一村落,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分布,沟渠纵横。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由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属于哪种河流地貌 ()。A三角洲 B冲积平原C“V”字形河谷 D冲积扇10该同学所观察的村落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庚解析第9题,此地貌位于河流出山谷处,等高线较稀疏,所以为冲积

58、扇。第10题,该同学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分布,可知此村落周围海拔较低,因此最有可能位于考察线路的中间处。答案9.D10.D(2014河北衡水中学六模)读我国西北某地等高线和等压线分布图,图中天气系统移动速度为120km/天,回答第11题。11此时图中城市的风向及2436小时之间城市可能的天气状况为()。A偏南风雨雪、降温B偏南风气压降低、天气晴朗C偏北风雨雪、降温D偏北风气压降低、天气晴朗解析此时城市位于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吹偏南风;根据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及比例尺可以测得2436小时之间,城市应受到冷锋的影响,会有雨雪和降温。答案A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4山东德州上学期期末)

59、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材料一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材料二某地气候资料图。材料三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1)读材料一,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哪个半球?在材料三中,D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中哪些气压带或风带(写数码)的控制而形成的?(6分)(2)读材料二,判断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指出其分布的规律。在材料三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哪个?(6分)(3)读材料三,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在A处分布面积比B处大的原因。(8分)(4)读材料三,简要评价A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8分)解析第(1)题,结合风带中盛行风风向的偏向判断半球;D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60、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而形成。第(2)题,结合该气候特征知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图示中欧洲西部为主要分布区之一。第(3)题,结合大气环流,考虑地形影响进行分析。第(4)题,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答案(1)北半球;、。(2)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C。(3)A处没有阻挡西风深入的高大地形,地中海深入大陆之间,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大陆内部;B处有高大的南北向沿海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的深入。(4)有利:热量充足,光照强。不利:雨热不同期,作物生长期降水稀少。13(2014江苏扬州期中检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1)据图分析澳

61、大利亚南回归线附近东、西两岸降水量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12分)(2)说明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6分)(3)人口、城市的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试说明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规律。(4分)(4)下图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试根据上图相关信息填写各数字序号所表示的含义。(6分)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澳大利亚南回归线附近东岸降水丰富,西岸降水稀少,这主要与东西两岸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及沿岸洋流的性质有关。第(2)题,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没有反应出垂直地带性规律,即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第(3)题,人口、城市的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地势较低、气候适宜和水资源丰富地区,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澳大利亚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中西部降水量稀少,东北部降水量大,但气温高,湿热的环境不适宜人类的居住。第(4)题,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整体性原理,可知图中数字序号所表示的含义。答案(1)东岸降水丰富,西岸降水稀少。东岸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流经;西岸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沿岸有寒流流经。(2)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3)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人口、城市密集;中西部和东北部稀少。(4)地形、生物(植被)、气候。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