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同步测试卷(十四)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1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主要表明()A冷战局面已经形成 B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确立C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 D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建立2下列各项,在二战后“成为扶助欧洲成长的夹板”的应是()A欧洲共同体 B杜鲁门主义 C美苏冷战 D马歇尔计划3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
2、免受共产主义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上述观点不能表明()A美苏对抗中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B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C美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合适借口 D这种行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4“通过对外援助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并支持着本来肯定会倒向或投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体现这一做法的有()A实施马歇尔计划 B成立华沙条约组织C成立欧共体 D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5下列国际冲突出现的共同背景是()A亚欧对抗力量失衡 B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C美苏冷战对峙格局 D雅尔塔体系逐步瓦解6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记载:苏联通过战争成功把中
3、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朝鲜战争的影响是()A.亚洲地区意识形态对立加剧 B促使美国全球战略调整C.美国成功建立起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D政治力量消长破坏雅尔塔体制7“柏林墙被掘开了,但是,这并没有伴随着胜利的凯歌,只有沉重的记忆带来的苦涩思索。”这堵墙曾经()A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 B防止了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C是德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象征 D使美国赢得了美苏争霸的胜利8二战后,美国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宣称:“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
4、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材料中“目的”的是()A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在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 D扶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9“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A同盟力量的差距 B意识形态的对立 C军事力量的失衡 D经济水平的差距10美国通史:“这不仅改变了美国过去在和平时期不参加美洲大陆以外任何军事集团的传统对外政策,而且标志着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部署业已初步完成。”美国“全球战略部署业已初步完成”的标志是()A雅尔塔体制 B杜鲁门主义C马歇
5、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11961年在南斯拉夫的倡议下,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下列内容属于这次会议决议的是()A“立即、无条件地承认完全独立权利”B“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D“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并未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安全”121962年12月,赫鲁晓夫在向苏联最高苏维埃作报告时指出,“在核武器时代,必须显示出更加清醒的头脑和消除国家间不和的各种障碍的更大愿望,同时应该加强国际关系中理智的准则”。与这一主张直接相关的事件是()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朝鲜战争 D越南战争13有学者指出:“在二战后的格局下,虽然西方仍时时
6、存在颠覆苏联之心,但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这说明战后新格局()A主要体现苏联等国家的意志 B.便利于东西方的和平共处C有效维护了东方国家的利益 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14有历史学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这样完全出乎意料而且又如此彻底地逆转国际政治事务现状,这在历史上很少出现过。”他评价的是()A朝鲜战争 B古巴导弹危机C尼克松访华 D苏联解体15两霸争雄一书中说:“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这表明()
7、A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B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C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 D俄罗斯在较量中优势尽失161966年7月1日,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体化军事机构。10月,法国退出了北约军事委员会。北约总部从此由巴黎迁至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这表明()A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加强 B西欧国家之间的政治合作加强C美国在西方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 D西方国家内部开始从盟友转化为对手172013年8月日本读卖新闻评论指出:“安倍的父亲曾任日本外相,安倍那时担任父亲的秘书,因此安倍对外交有着强烈的兴趣。安倍自去年12月上任以来已出访了20个国家,这个速度比他的前任都要快,安倍把整个世界看做一个整体。”这从本质
8、上反映出当代日本()A积极改善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B极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具有强烈的全球化意识 D已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18. “(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保罗约翰逊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这场“求变之风”最终()A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19下列两幅漫画形象地说明了911事件之后,美国向世界推广其价值观的情形。这主要说明()A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已经形成B“美式民主”可以有效化解伊斯兰激进分子的仇美情绪C霸权主义
9、仍然是世界和平最主要的威胁D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形成20读下图,对图片所包含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金砖国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 金砖国家崛起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金砖国家崛起反映了世界历史的最新发展 金砖国家联合改造世界A BC D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1题15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1分,共计40分)21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空间,21世纪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海洋世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以来,海洋成为财富的象征,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有学者认为,荷兰在17世纪确立海上
10、霸权的经验是:“贸易产生财富,如果政府能够掌握财富,财富就能转化为舰队和军队;如果装备精良、号令严明,舰队和军队就能增强国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利于荷兰确立海上霸权的内部因素。(4分)材料二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境略为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无甚碍。道光二十一二年(18411842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咸丰十年(1860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期列强军事侵华的特点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7分)材料三20世纪初,有人认为:地中海时代
11、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3)试结合二战后到今天的历史,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各举两例说明“太平洋时代”到来的重要表现。(4分)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风云变幻多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苏对峙主要事件简表美国苏联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反苏反共的政策1947年9月,以苏联为首的9个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8年4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公开宣布援助欧洲的计划1949年1月,以苏联为首的6个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12
12、个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5月,以苏联为首的8个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美、英、法联合占领区成立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占领区成立1950年、1961年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材料二美、日、西欧等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发表了这样的一些观点:“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西欧绝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依据材料一,分
13、析美苏在走向对峙的过程中,是通过哪些方式控制和支配别的国家或地区的?(4分)(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3)在当前世界格局新旧交替的变动中,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是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请举例说明。(4分)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走向多极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杜鲁门总统致国会的咨文(1945年)材料二尼克松在任美国总统期间制订了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被称为尼克松主义。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
14、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材料三希拉里克林顿在接受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对她的国务卿提名进行的审查时说:“单靠美国无法解决最为紧迫的问题,而没有美国世界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我相信,美国想成为世界的领导,世界也想让美国领导。”新华网(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美国为“领导世界”采取了哪些措施?这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材料二中
15、尼克松主义在外交上的具体表现有哪些?(3分)(3)材料一与材料二、三相比,体现出美国外交政策的显著不同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美国对外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C。“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表明二战后的美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试图建立在全球的霸权。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A、B、D三项,均可排除。2解析:选D。从“扶助欧洲成长”这一信息可以判断出D项准确。3解析:选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苏都打着意识形态的旗号对外扩张,其实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美苏在全球的扩张逐渐形成了冷战局面,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而不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4解
16、析:选A。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对外援助并支持着本来肯定会倒向或投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说明美国实施援助是为了遏制苏联势力的发展并控制世界,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故选A项。5导学号92970081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美苏冷战影响的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续发生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国际冲突,其共同背景是美苏冷战对峙格局,故选C。A项与图片信息明显不符;多极化趋势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B项错;D项错在“逐步瓦解”,皆排除。6导学号92970082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可知朝鲜战争促使美国战略调整,故B项为最
17、佳选项;材料中“苏联通过战争成功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只是表明这场战争使中国更加彻底地倒向苏联,并不足以说明亚洲地区意识形态对立加剧,故A项不正确;朝鲜战争并没有使美国成功建立起对中国的军事包围,也没有改变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故C、D两项观点不正确。7导学号92970083解析:选C。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故C项正确;柏林墙与反法西斯战争无关,故A、B两项错误;D项夸大了柏林墙的作用,故说法错误。8解析:选C。材料“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
18、空子”表明这个计划主要是恢复欧洲经济,结合所学可知是指马歇尔计划,而不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说该计划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可见是指经济方面的政策,而不是军事方面的,故B项错误;材料所指整个欧洲而非联邦德国,故D项错误。9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可知苏联的军事力量是强大的,所以C项不正确;材料说的是“这两个争夺者”,不强调其同盟者,所以A项不正确;意识形态不能说“不对称”,所以B项不正确;不对称主要反映的是经济水平的差距,所以D项正确。10解析:选D。解答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军事集团”“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部署”,由此判
19、断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选D。雅尔塔体制奠定美苏战后两极格局,排除A;B、C两项分别是美国冷战政策的政治、经济表现,排除。11解析:选A。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是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殖民主义国家的干涉而召开的,因而A项符合题意。B项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无关。C项是经济内容,而此时还处在政治斗争为主的阶段,所以不选。而且此时反对殖民主义的威胁,更多的是针对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如英国,对美苏的谴责还不十分突出,故D项不选。12解析:选B。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中出现的因核力量对比而发生的事件,最终以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而结束。题目材料中赫鲁晓夫即是因为
20、古巴导弹事件而向苏联最高苏维埃作报告。A、C、D三项与“核武器”的信息不符。13导学号92970084解析:选D。二战后的格局是美苏对峙格局,由于美苏势均力敌,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故“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故D项正确;战后初期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故A项不正确;美苏两极对峙造成国际形势一次又一次紧张,故B、C两项不正确。14解析:选D。本题考查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彻底地逆转国际政治事务现状”的理解,A、B、C三项都没有改变两极对峙的国际政治格局,正确答案为D项。15解析:选B。解题关键是理解题
21、干中“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的有效信息,这说明新格局的形成不会一蹴而就,而是具有长期性。16导学号9297008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与理解能力。提取材料信息:法国退出北约、北约总部搬迁,可以看出法国不再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追随美国,美国的领导地位动摇,故C项正确;题干不涉及西欧的经济政治合作,故A、B两项不正确;也无法看出西方国家内部从盟友成为对手,故D项不正确。17解析:选B。安倍的出访意图在于,争取其他国家对日本外交上的支持,谋取政治大国地位,故B项正确;日本在二战等历史
22、问题上没有深刻的反省,这就阻碍了与邻国改善关系,也不可能成为有影响力的政治大国,故A项错误;表面上安倍把整个世界看做一个整体,但这是为了提高其政治地位,故C项错误;D项表述错误,日本并未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18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80年代”和“最终”,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和苏联趋于解体,这场政治风暴最终结束了两极格局,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这场“求变之风”针对的是东欧及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B项观点错误,其结果应该是国际社会主义力量遭遇重大挫折;C项观点错误,世界政治文明仍然保持着多样性。19解析:选C。题干中漫画主要叙述了
23、美国不顾联合国和国际舆论而发动战争,并且推广美式“民主”,说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威胁了世界和平。A、B、D三项在材料中都不能体现。20解析:选B。金砖国家主要目的是深化和扩大彼此间合作,促进经济共同发展,故错误;金砖国家属于国家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世界经济多极化发展,故正确;金砖国家是地区不同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国家的联合,反映了世界历史的最新发展,故正确;金砖国家联合的目的是发展经济,不是改造世界,故错误,选择B项。21导学号92970086解析:第(1)问,从荷兰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政治制度、军事商业实力的保障,早期的殖民扩张等方面分析荷兰确立海上霸权的内部因素。第(2)问,材料反映出1
24、9世纪中期(中国)危机都是从海上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武力侵华,最终迫使清政府屈服。这一特点的形成既与中国忽视海防有关,也和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国家军事实力增强,对外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有关,还与京畿地区等的地理位置劣势有关。第(3)问,围绕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国美、日、俄、中在两极格局下和两极格局瓦解后,在本地区政治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的相关史实回答。答案:(1)因素:荷兰当时已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庞大的商业船队;借助濒临大西洋的有利位置,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建立垄断性贸易公司,进行殖民争夺,建立起商业殖民帝国;依托强大的海军作为海外贸易和殖民争夺的保障。(2)特点:手段:海军和坚船利炮;
25、路径:由沿海或沿江的水路入侵要害城市。目的:以军事手段迫使清政府屈服。原因:海军和坚船利炮是西方列强的军事优势,有利于发挥舰队火力猛、机动性强的特点;清政府海权观念淡薄,长期忽视近代海防和海军建设;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正是列强渴望得到的商品市场;京畿地区频临沿海,易受到列强军事威胁。(3)政治:二战后出现冷战格局,形成美苏两极格局;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美国的实力受损;两极格局解体后,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日、俄、中均置身其中。经济: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区域性经济集团如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先后建立,使亚太地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更大作用;中国近来成为世界第
26、二大经济体;美国宣布要将其战略重心从大西洋区域向亚太地区转移。(要分别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各举两例才能得满分。其他举例言之有据亦可)22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总结其方式,第一、二栏可总结为政治与经济控制,第三栏是组织政治军事集团,第四栏是制造国家分裂,第五栏是挑起局部战争。第(2)问,依据材料二总结经济上的变化,依据材料三总结政治上的变化。第(3)问,回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的外交活动即可。答案:(1)方式:进行政治与经济控制;拼凑政治军事集团;制造国家分裂;挑起局部战争。(2)变化:经济上,欧共体、日本与美国激烈竞争;政治上,日本和西欧逐渐放弃追随美国的政策;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
27、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3)说明:开展多边外交(参与联合国的活动或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亚太经合组织等);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与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2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要结合材料一时间信息“1945年”和所学知识,简单概括美国为此采取的措施;第二小问要从整体上把握国际格局的特点。第(2)问,要从当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军事和对外关系调整等方面加以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要认真对比三则材料,结合背景知识概括作答;第二小问要综观三则材料的内容和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和归纳。答案:(1)措施:实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影响:世界长期处于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状态。(2)从越南撤兵;承认与欧洲的伙伴关系;实现中美邦交走向正常化。(3)不同:材料一着力于美国与苏联的对抗;材料二、三着力于美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特点:始终以称霸世界为战略目标;称霸策略随实力和形势的变化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