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同步测试卷(十四) 模块综合检测(B卷)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信仰是个性心灵深层的隐秘,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和神秘色彩,是一个不易交流的话题。然而,信仰作为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却备受人们的关注。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并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信仰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性选择和追求,“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的努力”。诚如康德所言:“信仰是客观的不确定而主观上确定。”以此看来,信仰是一种价值预设,是信仰者相信其
2、正确或有意义,而不在于其是否真实或能否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黎巴嫩诗人哈纪伯伦说:“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信仰是一种奇妙的精神现象,具有复杂的内在结构。从认知角度看,信仰表现为正确和认同;从情感角度看,信仰表现为敬畏和尊重;从意志角度看,信仰表现为坚守和追求。人的信仰具有多样性,如宗教信仰、哲学信仰、政治信仰、道德信仰、科学信仰等,这种多样性是由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性等因素所决定的。长期以来被信奉、被坚守的信仰突然被人们普遍质疑或放弃时,则表明信仰危机的出现。信仰危机不是偶然的,在其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和深刻的思想根源。信仰危机固然会给人的生活与社会
3、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它至少说明人不盲从迷信,而且在危机中还会孕育出新的信仰。罗曼罗兰说得好:“怀疑和信仰两者都是必需的。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天的信仰开路。”我们应当坚信,信仰的发展自有其内在机理,社会能瓦解人的信仰,必能帮助人确立新的信仰。多元的、充满理性光芒的信仰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于人类来说,信仰问题是普遍而永恒的,需要信仰且能够具有信仰,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条件。人为什么需要信仰?从哲学层面看,信仰关乎人的价值追求。人不会满足于既有的生命状态,向往崇高与尊严,期待延续与永恒,追求价值与意义。人来自于物,人原本就是物,信仰的确立使人获得了尊严,升华了
4、境界;人是有限的生命存在,信仰(尤其是宗教信仰)的确立使人超越了死亡,满足了追求永恒的愿望;人生是不断寻求价值和意义的,信仰的确立使人获得价值目标和生活信念。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信仰源于人的精神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会产生诸多心理需要,信仰无疑是满足这些需要的基础:信仰使人有了精神寄托,从而满足了归宿感;信仰使人的精神有了确定性,从而产生了安全感;信仰克服了灾难和死亡所带来的紧张和恐惧,从而获得了平和与慰藉感。信仰关乎人类生活的根本,赋予人生以意义,为生命赢得了尊严。愿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圣洁的信仰星空,愿我们每个人对心中的信仰都能保持一种深深的虔敬!(选自记者观察,有删节)1有关
5、信仰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信仰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和神秘色彩,是不易交流的话题,备受人们的关注。B信仰是人们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人们对其信仰的对象是极其相信和尊敬的。C信仰的多样性,必然决定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性。 D信仰具有复杂的内在结构,从认知、情感、意志等角度看,表现各有不同。2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需要信仰”的原因的一项是 ()A人不满足于既有的生命状态,向往崇高与尊严,期待延续与永恒,追求价值与意义。B信仰问题是普遍而永恒的,人们需要信仰且能够具有信仰,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条件。 C信仰能使人有精神寄托,使人的精神有了确定性,克服灾难和死亡带来的紧张和恐惧。D在复杂的
6、社会生活中,人会产生诸多心理需要,而信仰使人们有了归宿感和安全感。3下列有关作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是说信仰是正确的、有意义的,不在于其是否真实或能否实现。B信仰关乎人类生活的根本,赋予人生以意义,为生命赢得了尊严,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信仰。C信仰危机会给人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但不是一件坏事,其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和深刻的思想根源。D信仰的发展自有其内在机理,社会能瓦解人的信仰,必能帮助人确立新的信仰,信仰危机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47题。何郯,字圣从,本陵州人,徙成都。第进士,由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言事无所避。王拱辰罢三司使守亳,已而留经筵,郯乞正其营求之罪。石介死,枢密使夏竦谗其诈,朝廷下京东体实,郯与张昪极陈竦奸状,事得寝。杨怀敏以卫卒之乱,犹为副都知,郯又与昪及鱼周询论之。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郯争辩尤力。帝曰:“古有碎首谏者,卿能之乎?”对曰:“古者君不从谏,则臣有碎首;今陛下受谏如流,臣何敢掠美而归过君父。”帝欣纳之。时诏群臣陈左右朋邪、中外险诈,久而无所行。郯请阅实其是否,因言曰:“诚以待物,物必应以诚。诚与疑,治乱之本也,不可以一臣诈而疑众臣,一士诈而疑众士。且
8、择官者宰相之职,今用一吏,则疑其从私,故细务或劳于亲决。分阃者特帅之任,今专一事,则疑其异图,故多端而加羁制。博访者大臣之体,今见一士,则疑其请托。君臣交疑,而欲天下无否塞之患,不可得矣。”都知王守忠以修祭器劳,迁景福殿使,给两使留后奉。郯曰:“守忠劳薄赏重。旧制,内臣遥领止于廉察。今虽不授留后,而先给其禄;既得其禄,必得其官;若又从之,则何求不可。”既又诏许如正班。守忠移合门,欲缀本品坐宴,郯又言:“祖宗之制,未有内臣坐殿上者。此弊一开,所损不细。”守忠闻之,不敢赴。知杂御史阙,执政欲进其党,帝以郯不阿权势,越次用之。郯遍历三院,有直声。以母老求西归,加直龙图阁、知汉州。将行,上疏言:“张尧
9、佐缘后官亲,叨窃非据,外庭窃议,谓将处以二府。若此命一出,言事之臣,必以死争之。倘罢尧佐则伤恩,黜言者则累德,累德、伤恩,皆为不可。臣谓莫若富贵尧佐而不假之以权,如李用和可也。”其后卒罢尧佐宣徽之命。卒,年六十九。(节选自宋史何郯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B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C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D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进
10、士”是科举时代考中进士,因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等第,又称“及第”。B“博士”,古官名,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职。例如,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称“迁客”。D“上疏”是朝廷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分条陈述的意思。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郯作为大臣,能够为朝廷着想,谈论事情无所回避,有的是针对大臣的错误的,有的是针对皇上的错误的。他言事从不从私心出发,皇帝都能欣然接受他的进谏。B何郯主张治理国家应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应该给予大臣本职内的行政自由,因为君臣互相猜疑会导致混乱的产生,甚至造成政治上
11、的困厄。C何郯在进谏时能够在无所避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取不激化矛盾的方式,从他赞美皇上能够受谏如流,以及他建议皇上对张尧佐一事折中处理就能看出。D何郯为人刚直,皇帝能够重用他,这说明了皇上对何郯的赏识。何郯在即将回乡任职时仍然为朝廷的事进言,也用行动回报了皇上的这份赏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知杂御史阙,执政欲进其党,帝以郯不阿权势,越次用之。译文:_(2)臣谓莫若富贵尧佐而不假之以权,如李用和可也。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题。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
12、,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8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5分)答:_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景情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用“_,_”两句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德行、至死不悔的心志。(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沙漠奇寒、彤云密布的景象,同时由“咏雪”过渡到“送别”。(3)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用“_,_”两句概括了自己的最高理想,表达了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乙选考题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
13、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没有名字的东西法奈保尔注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但是,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我觉得波普特别健谈。他谈的都是关
14、于生死、工作之类的严肃话题,我发觉他真的很爱跟我说话。但在街上,波普却不是招人喜欢的人。哈特常说:“你们听,波普也太傲气了。”波普从不挣钱,都是老婆出去工作。好在他们没有孩子,这样倒也方便。波普说,“女人爱干活就让她们干吧,反正男人也干不好。”有一天,我发现波普在他的工棚里伤心。他坐在一块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缠来绕去。波普说:“你阿姨走了,孩子。”“去哪儿了,波普先生?”“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他说到这便再没往下说。波普的工棚里不再有锤子声和锯子声。木屑闻起来也不新鲜了,颜色也变黑了,几乎像烂泥一样。波普开始酗酒,他身上有一股朗姆酒味,经常大哭大叫,然后就发火想打人。这使他被那帮人接纳
15、了。哈特说:“我们过去错怪了波普,他是个好汉,和我们一样。”波普从不以为我年纪小,有些话不该对我讲。“孩子,等你到了我这把年纪,”有一次他说,“你会发现你一心喜欢的东西一旦得到后,你就不再会珍惜它们了。”他讲话就这个风格,像谜一样。终于有一天,波普离开了我们。波普回来后完全换了个人。我一跟他说话他就对我大吼大叫。哈特说:“你们看,女人把那家伙整疯了。”往日那熟悉的声音又从波普的工棚里传了出来。他拼命干活。我真想知道他是否还在做没有名字的东西,但我害怕,没敢问他。他往工棚里拉了一盏电灯,开始在夜间干活。他家门外总停着许多车子,将东西拉进拉出。后来波普又忙着漆房子,将房子漆成大绿色,又将屋顶漆成大
16、红。哈特说:“这家伙准疯了。”又补充道:“怕是他又要做新郎官了。”哈特没有全说错。大约两星期后的一天,波普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女人,是他老婆,我的阿姨。波普很快又恢复了过去的生活方式,他仍然把时间都花在做那没有名字的东西上。他又停止了工作,他老婆又到我们学校附近的那户人家做了厨娘。后来发生的事太突然,我们都不知道会出这种事。哈特也是读了报纸后才知道的:小木匠被捕入狱。这太不可思议了,原来波普是个作恶多端的梁上君子。所有那些新家具,用哈特的话说都不是波普做的。他偷来别人的东西然后把它们重新组装起来。实际上他偷的东西太多,有时只好把不要的那些卖掉。他就是这么被抓住的。现在我们才明白以前为什么总有许
17、多车子停在波普家门口。哈特说出了我们大家的心里话。他说:“这老兄真笨,为什么他要去卖他偷来的东西呢?”告诉我,为什么?我们都认为他这么做确实太蠢。波普出狱后成了英雄。他成了那帮小子中的一员。但对我来说,他变了。这种变化使我伤心。 因为他开始干活了。他开始为别人做莫利斯式椅子、桌子和衣橱。有一次我问他:“波普先生,你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呀?”他竟臭骂了我一通。“你他妈的真讨厌,”他说,“快滚开,否则我非揍你不可。”【注】奈保尔:英国作家,获得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小说一开始,作者就叙述了波普的独特,“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
18、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但是,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这些矛盾的叙述,让人对波普产生好奇。B小说开头描写波普乐此不疲忙碌的情形,突出了波普的诗意情怀,表达了“我”对波普的赞美欣赏之情,为下文写波普的转变做铺垫。C波普原来在街上不招人喜欢,被人们视为傲气、懒惰,后来被哈特等人接纳,被认为是和他们一样的好汉。这说明波普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意识到自己应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D小说的结尾,“我”追问波普先生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说明“我”并不理解波普的变化,“我”仍然希望波普还是原来那个爱和“我”说话的波普。E小说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来展开情节,详尽地描写了波普转变
19、的心理过程,为读者展示了波普的人生转变,也展示了作者的非凡的洞察力。(2)“我”眼中的波普与众人眼中的波普有什么不同? 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6分)答:_(3)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答:_(4)波普从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到做有名字的东西,他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认为这种变化是可喜,还是可悲? 请结合文本,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答: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卞毓方季羡林注定与北大、清华有缘。他十九岁进清华,二十三岁毕业,四载寒窗,奠定了百年学问的基础。1981年,他以古稀之身作清华颂,文中说:“在清华
20、的四年生活,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愉快的四年。在那时候,国家民族正处在危急存亡的紧急关头,清华园也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但是园子内的生活始终是生气勃勃的,充满了活力的。民主的气氛,科学的传统,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我同广大的清华校友一样,现在所以有一点点知识,难道不就是在清华园中打下的基础吗?离开清华以后,我当然也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但是在每一个阶段,只要我感觉到学习有所收获,我立刻想到清华园,没有在那里打下的基础,所有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1935年,季羡林得母校清华的栽培,赴德留学。1946年回国,又承清华教授陈寅恪的引荐,进了北大。季羡林执教北大,迄今已届六十年。他对清华的依恋,已如前述。那么
21、,他对北大又是一番什么情思呢?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季羡林发表了一篇短文我看北大,内中有对于这个问题的归纳。他说:“北大的历史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因为,北大最初的名称是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则是国子监。国子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前身又是太学,则历史更长了。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学生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在近代史上,历次反抗邪恶势力的运动,几乎都是从北大开始。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五四运动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虽然名义上是提倡科学与民主,骨子里仍然是一场爱国运动。”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袖里藏的是什么样的乾坤呢?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季羡林说:“我在
22、北大这样一所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背后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学府,真正是如鱼得水,这才真正是我安身立命之地。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我身上的优点不多,唯爱国不敢后人。以我这样一个怀有深沉的爱国思想的人,竟能在有着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北大几乎度过了我的一生,我除了有幸福之感外,还有什么呢?还能何所求呢?”为季羡林作传,其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握传主的风格。你可以强调他的渊博,他的朴实,他的勤奋,他的温和而倔强,洒脱而严谨,清澈而幽默但是,总觉得还差那么一点点,不够传神。直至有一天,读到他关于北大派和清华派的话题他说:“北大和清华有没有差别呢?当然有的。据我个人的印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
23、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方面,在对中国教育、学术和文化的贡献方面,两校可以说是力量匹敌,无从轩轾。这是同一性。但是,在双方的风范我一时想不出更确切的词儿,姑且用之方面,却并不相同。如果允许我使用我在拙文门外中外文论絮语中提出来的文艺批评的话语中的话,我想说,北大的风范可用人们对杜甫诗的评论沉郁顿挫来概括,而对清华则可用杜甫对李白诗的评价清新俊逸来概括。”(漫谈北大派和清华派)“清新俊逸”,“沉郁顿挫”,季羡林清华毕业,北大执教,在他身上,这两种风范是水乳交融、恰到好处地搀合在一起的。简而言之,他的清新俊逸似李白,他的沉郁顿挫似杜甫,正所谓“清华其神,北大其魂”。于是这八个字,成为解读季羡林的钥匙。
24、(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根据作者的评价可以知道,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渊博、朴实、勤奋,温和而倔强,洒脱而严谨,清澈而幽默的人。B季羡林在他的文章清华颂中认为,清华奠定了他一生学问的基础,没有在清华打下的基础就没有他日后的成就,也就不可能走进北大任教。C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季羡林发表了一篇短文我看北大,他认为北大的历史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D文章一共提及季羡林先生的三篇文章,分别是清华颂我看北大门外中外文论絮语,也提到了作者卞毓方本人的一篇文章漫谈北大派和清华派。E1946年季羡
25、林从德国留学归来,经清华教授陈寅恪的引荐进了北大执教。四年的清华求学生活让他对清华充满感激,而六十年的北大执教经历,让他的内心充盈着幸福之感。(2)文中多次引用了季羡林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答:_(3)作者卞毓方说“清华其神,北大其魂”是解读季羡林的钥匙,清华其神和北大其魂的内涵是什么?(6分)答:_(4)结合文章记述的清华、北大对季羡林的影响,探究一下他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8分)答:_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诸子百家中,庄子的文章淋漓尽致、纵横捭阖,其天马行空的想象成为后世文人
26、的心灵慰藉,如逍遥游等。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拍着手,唱李太白清平调。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西游记这部小说,看起来荒谬绝伦,细究起来却处处是对当时社会的讽刺。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蠢蠢欲动,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挑衅行径进行指责是无可厚非的。执信中学的荷塘,紧邻文化走廊与奉恩堂,又有垂柳、桂花、木棉围绕,人文情怀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也称得上是别具一格。高三并不可怕,关键就在于“坚持”二字,假如有人不能坚持到底,就可能出现功亏一篑的悲剧。ABC D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在亚残会的开幕式上,来自多个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位“亚洲母亲”挥舞着鲜花,向每一位走过的运动员
27、致意,鼓励运动员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勇创佳绩。B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组通过对全国多个城市的楼市调查,限购令对楼市销量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但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却还一时难以产生实质性的作用。C省政府决定今年拨付5 000万元资金,重点扶持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建设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冷库建设为主轴,使蔬菜供应“淡季不淡,旺季不烂”。D训练中身体失去的水分应及时补充,因为长时间训练会使身体大量排汗,血浆量下降16%,所以应及时补水以增加血浆量,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和运动持续时间。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_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_讲故
28、事或作报告,_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_不写稿子,_应像一篇文章。A尽管可是而虽然但B虽然而却即使也C尽管而却虽然但D虽然相反可即使也16.下面是北京某中学新蕾文学社社长刘水给著名作家王蒙写的邀请函。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分)尊敬的王老:您已荣幸地被邀请为我社顾问。您已八十高龄,能够应允忝列我社顾问之职,我们不胜唏嘘。同时,我们敬请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新蕾的发展进言献策。本社兹定于本月23日上午9时在本校礼堂举行文学社成立一周年大会,届时恭请您务必莅临指导。刘水顿首20165.19答:_17下面是某教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的教学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
29、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答:_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风可以吹起一张大大的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小小的蝴蝶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C。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域、对照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对应的原文为“这种多样性是由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性等因素所决定的”,选项颠倒了二者的关系。2解析:选B。选项B“信仰问题是普遍而永恒的,人们需要信仰且能够具有信仰,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条件”说的是“人需要信仰”而不是原因。3解
30、析:选B。A.原文为“信仰者相信其正确或有意义”,选项“信仰是正确的、有意义的”,偷换概念;C.原文是“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选项“不是一件坏事”,扩大范围;D.原文是“多元的、充满理性光芒的信仰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选项为“信仰危机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偷换概念。4解析:选C。可根据对话标志和人名断句。5导学号67790086解析:选C。“迁”一般指升职。“左迁”才是降职。6解析:选A。A项“都能欣然接受”过于绝对。7(1)知杂御史一职空缺,(当时的)执政大臣想晋升他们的党羽,皇帝认为何郯不屈服于权势,越级任用他。(2)臣认为不如使张尧佐富贵却不给他权力,就像对待李用和那样就可以
31、了。参考译文:何郯,字圣从,本来是陵州人,后来迁居到成都。考中进士后,从太常博士转为监察御史,又转为殿中侍御史,谈论事情无所避讳。王拱辰被罢免了三司使一职外任亳州太守,不久改留任经筵侍读,何郯请求皇上追查王拱辰谋求私利之罪。石介死后,枢密使夏竦诬陷石介有欺诈行为,朝廷派人到京东去调查核实,何郯和张昪极力陈述夏竦的奸诈,(调查石介的)事情才停止下来。杨怀敏因为守卫士卒发生暴乱事件,但仍然官居副都知之位,何郯又跟张昪以及鱼周询进言说这件事处理得不合理。宋仁宗召他们来并告诉他们说:“杨怀敏实际上事先就已经觉察到卫卒将要作乱,应该对他有所宽容。”何郯等人都说不可以这样,最终皇上将杨怀敏贬官外放。何郯在
32、辩论中尤其卖力。皇帝说:“古代有碎裂头颅进谏的,你能这样吗?”何郯回答说:“古代的君主不采纳臣子的进谏,才有大臣为进谏而碎裂头颅;现在陛下您从谏如流,我怎么敢为了自己争得美誉而将过错归到陛下那里呢。”皇上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当时皇上召集群臣检举陈报周围朋党为邪、表里不一、阴险狡诈之徒,过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什么行动。何郯认为要看实际行为来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奸邪之徒,因而上奏道:“真诚地对待别人,别人也一定会以真诚回报。真诚与猜疑,是造成太平与混乱的根本,不可以因为一个大臣的欺诈而怀疑所有大臣,一个士子的欺诈而怀疑每一个士子。况且选择官员是宰相的职责,现在宰相任用一个官吏,就怀疑他徇于私情,所以细小的
33、事务陛下也要劳累自己亲自裁决。处理纷杂的军事事务是将帅的责任,今天因为他自己做主办了一件事,就怀疑他有别的企图,所以就多方对将帅们加以制约。广泛地访求举荐士子贤才是大臣的本分,现在大臣见一士子,就怀疑他是通过私下请托举荐上来的。君臣之间相互猜疑,却想要上下畅通,不能够得到呀。”都知王守忠因为监修祭祀的器皿有功劳,(皇上)提拔他为景福殿使,给他两使留后的官俸。何郯说:“王守忠功劳不大但(他得到的)赏赐很重。按照惯例,宦官不上任而只是遥领官职和俸禄只限于廉察这一级别。现在虽然没有授予他留后的官职,但先给了他那个官职的俸禄;既已经有了这个官职的俸禄,(以后)他一定要得到这个官职;如果又答应他,那么他
34、什么请求不能实现呢?”过后皇帝下诏按照正班赏赐。王守忠做了合门使,又想以遥领的官衔秩品身份参加殿上朝中大臣们的宴会,何郯又进谏说:“按照祖宗旧历,从来没有宦官坐到殿上的。这个陋俗一开,对旧制损失不小。”王守忠听了以后,不敢去赴宴。知杂御史一职空缺,(当时的)执政大臣想晋升他们的党羽,皇帝认为何郯不屈服于权势,越级任用他。何郯遍任三院之职,都有正直的名声。因为母亲年纪大了,何郯请求西归任职,被加封直龙图阁,任汉州太守。将要出发时,他又进言说:“张尧佐因为是后宫的亲戚,沾光窃据了不应该占有的重要职位,外边私下里议论纷纷,说将要安置其入二府。如果这个命令一发出,那些谏臣一定以死相争。倘若罢免张尧佐就
35、会有损于皇恩,罢黜言官就会伤及圣德,伤及圣德,有损皇恩,都不可以。臣认为不如使张尧佐富贵却不给他权力,就像对待李用和那样就可以了。”这之后,皇上最终收回了关于张尧佐的宣徽之命。何郯去世,享年六十九岁。8导学号67790087解析:“惆怅”是该诗的诗眼,是感情的凝聚点,全诗都是围绕它而展开,只是每句诗各自有不同的角度,或者说惆怅的原因不同。认真阅读诗歌,分析诗人惆怅的不同原因,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即可。答案:体现在三个方面:繁华不再,英雄无觅;自然永恒,人世无常;渴望能如范蠡一般既能成就伟业又能超越功利,却总难以如愿。9导学号67790088解析:首先要知道诗歌中景情关系的基本类型,如触景生情、寓
36、情于景、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等。其次,要注意诗歌中的几处景语,分析它们对表达情感的作用。而观察景语在诗歌中的位置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如出现在首句的景语,很可能是触景生情;而出现在结尾处的景语可能是以景结情。最后将表达技巧与分析结合起来,简单表述即可得出答案。答案:触景生情:首句“草连空”,让诗人联想到“六朝文物”一去不复返;以乐景衬哀情:“鸟去鸟来山色里”,如此乐景反衬人世无常的悲戚;寓情于景:颈联所写景物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惆怅之情;以景结情:“参差烟树”是景语也是情语,将“惆怅”之情表达得更加深广。10(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3)了却君王天下
37、事赢得生前身后名11导学号67790089(1)解析:选CE。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判断其正误。题中,C项“波普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意识到自己应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的说法不对。E项错误在于小说中并没有详尽描写波普转变的心理过程。(2)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在文本中筛选有关“我”眼中波普的形象和众人眼中波普形象的文字。在“我”眼中,波普是一个热情、健谈、具有诗人气质但后来变得嚣张令人害怕的人;在众人眼中,波普是一个傲慢、无用、不受欢迎、后来却变成了英雄的人。需要注意的是,“我”是个儿童,而“众人”则都是成年人,所以这种不同表现了儿童世界(即理想世界)与成人世界(即现实
38、生活)价值观的不同取向。答案:“我”眼中的波普热情、健谈、具有诗人气质,后来变得嚣张,令人害怕;众人眼中的波普傲慢、无用、不受欢迎,后来变成了英雄。这种不同表现了理想世界(儿童世界)与现实生活(成人世界)价值观的不同取向。(3)解析:要分析一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可从表现作品主题、构成小说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分析。首先,第一人称“我”的使用,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真实自然。其次,“我”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借“我”的情感态度揭示了作品主题。第三,把“我”作为故事的见证人,有利于展现主人公的形象。答案:“我”是故事的见证人,以“我”来展现主人公的形象。“我”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借“我”的情感态度
39、揭示了作品主题。第一人称“我”的使用,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真实自然。(4)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试题,答案并不唯一,但都应该从追求精神(诗意、理想)到追求物质(实际、现实)的角度分析。答案:从追求精神(诗意、理想)到追求物质(实际、现实)。(示例1)可悲:这种变化是对现实的妥协。消失了理想和诗意的生活,就会失去工作的情趣,尽情想象的创造性就会缺失,与世俗趋同的人生将会是平庸的人生。波普本来一直都在抗拒命运,最后“我”的追问触发的他的愤怒,招致臭骂,说明在他的内心深处,诗意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不愿提及的伤痛,一个遥远美丽的梦,“做有名字的东西”是对现实生活不得已的妥协。(示例2)可喜:生活的
40、压力需要每一个人面对现实。脱离现实的生活,必然会被生活抛弃;走出理想的空中楼阁,脚踏实地生活和工作,才是真实而理性的人生。波普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作为一个充满诗意的人的时候,他不断地和现实发生冲突,最终在经历了生活的变迁后,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他开始做有名字的东西就是最好的证明。12(1)解析:选AE。B.“也就不可能走进北大任教”不是季羡林在清华颂中的表达,文中“这一切”指代的是前文中的“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学习有所收获”;C.断章取义;D.四篇文章均为季羡林的作品。(2)解析:作者用传主原话来直接展示季羡林的“神”和“魂”。作用:使文章真实可靠,具有感染力,为作者独特的解读提供依据。答
41、案:表达了季羡林对两所学校深厚的情谊,直接展示季羡林的“神”和“魂”。这样的笔墨使传记的记述更加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引用传主的话,让传主自己站出来展示自己的思想,使传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为作者解读传主的精神境界提供了依据。(3)解析:清华园的活力和民主科学的氛围打下了他厚实的知识基础,北大悠久的爱国传统让他有了安身立命之地,这两者就是季老的“神魂”所在,抓住清华、北大的风范,就可以了解季老思想的铸炼和精髓,因此作者认为“清华其神,北大其魂”成为解读季羡林的钥匙。答案:“清华其神”是指清华大学生气勃勃、充满了活力,那种民主的气氛、科学的传统在季羡林的生命中留下了烙印,成为他的人生根基,使季
42、羡林形成了清新俊逸的风格。“北大其魂”是指北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季羡林恰恰也有着深沉的爱国思想,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4)解析:根据文章内容可分析出两方面成功的因素: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文化的影响。启示可结合以上成功因素的一点或两点进行阐发,言之成理即可。答案:成功的因素之一是打下坚实的基础。清华的求学经历成为季羡林日后学习新知、学有所获的根基。成功的因素之二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北大为他一生的治学提供了安身立命之地。启示略。13导学号67790090解析:选C。“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此处用错对象,可以换成“汪洋
43、恣肆”。“穿云裂石”词意为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荒谬绝伦”形容荒唐、错误到了极点。用在此处,程度过重,此处可换作“荒诞不经”。“无可厚非”指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此处应换为“无可非议”。“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格调。“功亏一篑”指堆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14导学号67790091解析:选A。B项,成分残缺,“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组通过对全国多个城市的楼市调查”缺谓语“发现”;C项,句式杂糅或成分赘余,应删去“为主轴”;D项,搭配不当,应在“运动持续时间”前加“延长”。15解
44、析:选B。A项最后一组关联词语“虽然”,“但”的使用有问题,因为根据语意,这里没有转折关系。同样,C项的错误也主要在这里。D项的主要错误在于“相反”的使用上,因为下一句与上一句所说的意思不存在矛盾关系。另外,一定要注意一下句中的句号。它标明“实际说话”以前和以后是两个句子,第一个横线填的关联词与下文并没有关系。16导学号67790092解析:这是一道语言得体的题目,答题时注意语境和身份,注意说话者的谦虚和对别人的尊重,还有注意区分一些词语在表意上的细微差别。答案:“荣幸地”应删去;“忝列”改为“屈就”;“唏嘘”改为“感激”;“务必”应删去;“刘水顿首”改为“北京某中学新蕾文学社”(或改为“北京某中学新蕾文学社社长刘水”,或删去“顿首”)。17解析:题干中要求写出某教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的教学构思框架的构思,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回答。答案:教师将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上传至校园网。学生在家观看教师上传的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训练题,提出看法,做好笔记。课前教师查阅学生的作业、笔记。课堂上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师生探讨释疑。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