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321.50KB ,
资源ID:27354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354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最新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学案:2.3 中国近代精神文明.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最新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学案:2.3 中国近代精神文明.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二 中国近代文明第3讲 中国近代精神文明【核心要点突破】史论对位: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这次变法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

2、了重要作用,同时它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它也是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在政治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

3、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先进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也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开始分裂。【典题训练】1.(2010上海高考)某学生要以“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及其影响”为主题撰写小论文,他可以选择的研究对象有A商务印书馆、利玛窦 B几何原本、冯如C商务印书馆、冯如 D同文馆、利玛窦【解析】选C。在题干中把握住

4、关键词“近代以来”。近代科技的引进者:冯如;西书的翻译与出版:商务印书馆。2.(2010海南高考)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解析】选D。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康有为的文章,排除A项;材料中称西方列强为欧洲诸邦,不是沿袭传统的夷夏观念,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排除C项;“变局论”是王韬在1864年代上苏抚李宫保书中提出。主张同外国进行商战,进行变法,故正

5、确选项为D项。3.(2010江苏高考)“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广大民众的觉悟是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由此推断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批判封建正统思想,促进国民思想解放,故D正确。A项是维新派的思想之一;B 项是新文化运动的目的之一,但不是根本目的;C项与材料观点明显不符,陈独秀并没有批判立宪道路,所以A、B、C都不正确。

6、【高考真题探究】1.(2010北京高考)“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规范解答】选B。本题考查清末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题干材料是一段文言文,表达的意思比较浅显:“君为主”(即君主专制)与“民为主”(即民主共和)皆不如“君民共治”(即君主立宪)。而王韬作为早期维新派,自然主张君主立宪。所以选B。魏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著有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

7、夷”,维护君主专制;宋教仁是同盟会(国民党)成员,主张民主共和。胡适的考点一般在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等等。2.(2010江苏高考)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命题立意】本题以历史评论语为情景,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规范解答】选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说明该人物的思想具有把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的特点,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以塑造“托古改制”的孔子来阐明自己的变法思想,符合这一特点,由此判断C正确。魏源宣扬“师夷长技以制夷”,没有借助孔子的思想

8、,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主张“中体西用”,也没有借助孔子的思想,孙中山主张进行民主革命,实现民主共和,同样没有借助孔子的思想,所以A、B、D项都不正确。3.(2010福建高考)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命题立意】本题通过李大钊关于历史观念的论述,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准确理解。本题命制没有明确的知识考点依托,更多的是对某项学科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福建新课程高考关注借助新颖材料考查

9、学科能力的趋势。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规范解答】选A。通过阅读题干引用的李大钊史学观点,可以看出他强调的史观核心在于“变”字,由时代的变引发知识的变,再推动史观的变,都在不断地进步着。B项只是停留在有无史观引导的层面上,C、D项无法与材料产生内在关联,只有A项阐明了符合题意的与时俱进的史观。【专题模拟演练】一、选择题:1. (2011东北四市联考)旗袍即是以旗装为基础并广泛吸收西式裁剪方法制作的。1921年,旗袍在上海妇女界流行,继而迅速扩大到全国各个阶层,这种海派旗袍逐渐成为专属妇女的日常服装。旗袍流行的主要原因是A面料考究剪裁得体 B适合中国女性穿着来源:ks5uC晚清政府大力

10、推行 D是文明与新潮的象征2.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A.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D.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3.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辨的观点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

11、史的主体4. (2011全国模拟)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在其规条中规定:“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这从根本上说明A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性 B清政府坚持“中体西用”C维新派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D对封建教育体制的冲击5. 19世纪末2O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学习西方制度,变法郇虽成为一股强大的利:会思潮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A. B. C. D.6. 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

12、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7. “康有为认为,论语中仁者爱人的思想、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谓仁的观点、大学里的平天下等说法,都是博爱、平等、自由而不侵犯人之自由的具体表述,所以,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A康有为将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B康有为认为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C康有为认为孔孟学说中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D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实行渐进变革8. 民国九年,潍县

13、南关小学的国语语文有郑成功收复台湾、说自由、缠足之害、开矿葡萄酿酒瓦特发明蒸汽机麦哲伦环绕地球一周等。材料说明当时的学校教育注重提倡科学,中体西用 培养学生自由平等思想 宣传实业救国思想传播经世致用思想A B C D 9. 某报报道:“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这则报道应出自下列哪一份报刊( )A.国闻报 B.时务报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C.万国公报 D.新青年10. 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

14、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11. 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在文章中写道:“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材料表明鲁迅先生( )A.要求推翻君主专制政体B.全盘否定传统文化C.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D.号召发动群众革命来源:K12. 某课题组成员在研究“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下课题时,帚要查阅以下一些书籍,下列关于这些书签的表述,正确的是A天演论提出了世界上最早关于进化论的思想B海国图志是魏源以瀛环志略

15、为基础写成的C新民丛报是改良派与革命派论战的主要阵地D民报首先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13.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存在内在一致性的根源在于A、同属资产阶级领导B、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C、皆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D、同是民族危机的产物14. “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这种文学风格的盛行,应始于(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末C.20世纪初 D.20世纪70年代15. 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来源:

16、高考资源网KS5U.COM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二、非选择题1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去。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国学讲习记(1905年)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

17、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9月袁世凯祭孔令材料三 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新青年第三卷第6期)材料四 唯忠与孝,实中华民

18、国立国之本,今当国家危急之时,全国同胞务必竭忠尽孝,对国家尽其至忠,对民族行其大孝。 1939年3月国民政府国民精神 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材料五 五四以后,个人本位的自由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共产主义二种思想,突然输入于我学术界之中,流行全国。(这些思想主张)是与我民族的心理和性情,根本不能相应的,违反了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 1943年3月蒋介石中国之命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4分)(2)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4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三、四、五中倡导者的各自目的。(8分)(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

19、邓实所代表思潮的作用。(4分)17. (20分)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是由于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渐趋落后,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汇过程中又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徐光启于1606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克拉维新注释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几何部分。他又编译了大测,把平面三角介绍进来。他还和利玛窦合译了测量法义一卷,并写了测量同义与勾股义两书。徐光启热心于农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编著了农政全书,这是他最大的贡献他又与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编译了泰西水法六卷,在中国原有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基

20、础上,选择对当时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方法,经过制器和试验,编译入书,并在天津开辟水田,试用新法,大获成功 材料三: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分别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结合材料一,请举出宋元时期“中学西传”的具体史实。(3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明朝晚期出现的“西学东渐”的原因。(4分)为何在明朝晚期的“西学东渐”没有能使中国从传统科技真正走向近代科技?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6分)(3)根据材料三的提示简要概括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特征。(4分)(4)试分析“中学西传”转向“西学东渐”过程中所蕴含的中国社会的变迁。(3分)教学资源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

21、选D 结合时代背景我们知道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作为吸收西式裁剪方法制作的旗袍,当然成为文明与新潮的象征。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迁移运用的能力。材料中提到的曾姓者,根据时间及活动判断应为曾国藩。开出的药方是开展洋务运动。但由于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破产。3【解析】:选C 从材料中“那时候如果”可知是在评判事物的时候注意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即评判事物的标准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评价。4【解析】:选C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意在考查考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从材料可知,京师大学堂仍把四书五经放在重要地位,坚持封建伦理纲常,而建立京师大学堂是戊戌

22、变法的内容之一,这从根本上说明了戊戌变法的不彻底性。5【解析】:选D 。项发生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项指1898年兴起的维新变法运动;项指1919年五四运动;项指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6【解析】:选C 从题干提供的时间和表述的内容: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可知AB都不符合要求,AB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早于题干反映的现象的时间。而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则是在五四运动之后。7【解析】:选D 。紧密结合材料,D项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实行渐进变革从材料中不能得到有效反映。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试图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

23、8【解析】:选B 从题干提供的语文教材的科目内容看,能够体现的思想,但是中体西用的思想在其中不能体现。故应排除含的选项。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辨析问题的能力。在报道中提到的“废共和复帝制”内容,这应出现于辛亥革命之后,D项正确,A、B、C三项皆在辛亥革命前停刊。10【解析】:C注意时间为1918年,以及“盲目输入西方学说”、“盲从欧美之风盛行”,了解其向西方学习的特征。结合这些材料并与所学知识联系,不难理解此文是针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中西方文化的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1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材料内容的“前途”,联系史实应是中国的近代化,鲁

24、迅的态度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否定。12【解析】 C 。A项天演论作者严复,维新运动思想家,1898年翻译了英国赫胥黎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来阐述变法图存的重要性。B项魏源的海国图志以林则徐的四洲志为基础;C项新民丛报由梁启超创办,成为与革命派论战的主要阵地,革命派当时以民报为阵地反击;D项民报是1905年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阐释了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13【解析】:C三次运动的根源,要从经济上去寻找,所以选C。1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辨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提到的内容是白话文的应用,

25、它盛行时应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当时提倡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15【解析】:B 李大钊认识到十月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并大力宣扬之,说明他已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并逐步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AC两项符合李大钊个人,但解释不了原因。D项时间上不对,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发表于五四运动前,这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二、非选择题:16【解析】本题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为主题,考查学生依据时代背景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注意结合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提炼出邓实对国学的态度,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比较。第(2)题注意与20世纪初的政治、思想、经济状况相联系。第(3)题注意从政府或个人所代表的阶级

26、利益以及时代的需求来分析其目的。第(4)题从辩证的角度加以全面分析即可。答案:(1)同:反对儒学独尊。异:邓实:倡导国粹立国,认为西学与传统文化相通。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传统文化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2)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探索救国之路;传统文化的影响。(3)材料二,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大力宣扬儒学,社会上出现尊孔复古逆流。材料三,陈独秀为反对帝制复辟反对封建文人利用儒学中落伍于时代的思想欺骗人民,为维护共和制而批判儒学。材料四,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一方面以儒学中的忠孝号召中华民族反对日本侵略,另一方面又以忠孝要求人们服从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材料五,蒋介石为了达

27、到反共独裁的目的,大力提倡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学。(4)作用: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保持民族自信;易导致复古守旧,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17答案要点:(1)12世纪造纸术传到欧洲:13世纪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和欧洲;13世纪中期,火药传到阿拉伯,之后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2)出现西学东渐的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东西方的交流更加畅通。西方传教士的活动和中国杰出人士的努力。未能转型的原因: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实行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政策:小农经 济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等。 (3)特征:学习西方从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入;经历了向欧美的西方学习到学习马克思主义

28、和俄国的转变。 (4)变迁:由先进转为落后,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部分先进的中 国人开始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备课资源】高考题库1.(2010福建高考)图6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图6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解析】选D。“惟适之安”虽出自唐代韩愈诗句“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但题目要求作为社会发展观来理解,解题关键在于必须明了其中的文字承载着或体现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进步和思想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推断,只有严复以“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为依托的维新思想内涵与题意关联较为紧密,故选D。2.(2010上海高考)有学

29、者认为,电视台“名家讲座”虽然办得好,但内容过于偏重帝王将相的活动和宫廷琐事。离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倡导的“新史学”宗旨相去甚远。这里所说的“新史学”宗旨是来源:ks5uKA充当帝王的“政治教科书” B让国民从中受益C复兴传统史学 D宣传历史进化论【解析】选B。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史学革命”的首倡者,其“新史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批判为“君统”不为“民统”的传统史学,主张为普通群众,为一般人撰写的历史。当然此题对上海的学生不难。D项是梁史“新史学”的另一方面,但与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及要求无关。3(2010北京高考)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

30、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C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解析】选A。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可知,应是20世纪初伴随着启蒙思想的传入,作者认为国家政治命运不可寄托在神仙身上,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B、C项材料体现不出来,D项复古逆流应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之后。4.(2010广东高考)“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解析】选B。通过阅读题干所给的材料,我们知道辛亥革命后,“民主

31、共和”只是一个名义。那么要解决“民主共和”问题,只有通过新文化运动,才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即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5.(2010上海高考)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解析】选B。题干中已经明确时间1913年,根据历史基础知识,A项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B项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C项当在1926年以后;D项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6.(2009浙江高考)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

32、一评论指的是在(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西方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特点,这符合C选项。7.(2009天津高考)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梁启超进行维新思想的宣传应是主张君主立宪的,A项符合陈独秀,B项符合孙中山,C项符合康有为,他发表的孔子改制考就

33、体现了这一主张。8.(2009广东高考)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比以往思想更具有进步性,因而有“过火”之说。9.(2009浙江高考)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34、。五四运动中,学生是先锋队,工人是主力,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就是新思想到民间宣传的结果。10.(2008江苏高考)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解析】选A。材料的意思是西方由男医生接生,但在中国不太合适,应由男医生看男病人,女医生看女病人。这表明,到1869年,由于列强的入侵,中国被迫开放,传统思想受到西方的冲击和影响,但还是比较保守。由此判断B、D两

35、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未能准确反映题干材料含义。精品题库一、选择题:1.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国思想近代化的进程。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并不是对西方崇拜,更不是外交政策上的变化,B、D错误,C与题意无关。2.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

36、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书籍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舆论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解析】选D。在解答本题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题干中的有关信息。联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大致经过了“向西方学习”、“向东洋学习”和“向苏俄学习”三个过程。甲午战败中国知识界萌生了“向东洋学习”这一现象,大量翻译和介绍日本的书籍。因此应选D项。3.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

37、,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来源ks5um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清政府的毁版说明它宣传的思想为统治者所不容,D项符合题意。4.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解析】选A。本题以对康有为的社会评价为问题情境,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材料可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对材料中“旧”和“新”的理解,然后与题中选项一一对应。康有为主张变法在保守派眼里

38、是激进的,后来他鼓吹君主立宪在革命派眼里已经过时了。5.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解析】选C。时务报是戊戌变法期间,在上海由梁启超主笔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的报刊;新民丛报是辛亥革命期间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进步报刊;1915年陈独秀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6.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

39、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五四运动的成功是工、商、学等阶层共同努力的结果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A. B. C. D.【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由材料表述可知表述不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由此判断A项正确。7.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来源ks5um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解析】选C。戊戌变法、新文

40、化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力提倡民权与西学,都不同程度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袁世凯的执政时间是1912年3月至1916年6月,而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与此不符。故选C。8.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 )A.各有特色 B.扬中抑西C.扬西抑中 D.无法相通【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抓住材料中的“消极”、“积极”等信息得出C项符合要求。9.陈独秀曾说:“我们反对孔教,

41、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这说明陈独秀反对孔教的最主要目的是( )A.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独裁B.追求现代民主政治C.反对尊孔复古逆流D.追求中国社会现代化【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提到的陈独秀的态度,说明了他对中国现代潮流的追求,A、C是直接目的,B是D的一个方面,现代化应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10.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

42、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解析】选B。注意时间:1920年,这一时期A、D两项内容还没有成为现实,而中国无产阶级在1919年已经登上历史舞台,所以这段材料实际上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引导中国工人阶级进行革命,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和国家。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

43、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请回答:(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解析】本题以古今中外的思想解放为主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根据相关知识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联系时间和作用可以判断是文艺复兴;第(2)题联系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加以

44、分析;第(3)题从19世纪末西学的传播来概括;第(4)题注意这三个时代的共同特点是联系政治、经济思想来加以概括。答案:(1)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2)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了思想。(3)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4)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12.“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至于三纲

45、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材料二 放眼将来,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性,在东亚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其实,“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请回答:(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的哪些思想观点在建立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或

46、值得借鉴的地方?(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目的。(3)依据材料二,如何认识儒家传统思想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解析】本题以不同时期、不同阶级的人们对“和谐”思想的认识为素材,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第(2)题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康有为认为中国传统的三纲五常同西方法律相关内容一致,其目的是将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宣传变法。第(3)题结合材料归纳儒学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观点评价是开放性试题,注意选择角度简单说明。答案:(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对农民宽刑薄税。荀子主张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它造福人类。(只要回答出两点即可)(2)目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3)东亚现代化进程不是照搬西方模式,儒家传统思想在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重视教育,重视社会稳定。来源:高考资源网- 1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